地点
人物库 南北朝
刘粹南朝宋 375 — 4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75—427 【介绍】: 南朝宋沛郡萧人,字道冲
为州从事
刘裕建邺,征广固,封西安县五等侯
刘裕族兄刘毅竭诚助益信赖,事平,封滠阳县男
入宋,为豫州刺史,镇寿阳,治有政绩。
宋文帝即位,为雍州刺史
谢晦善,以刘旷之为参军
元嘉三年受命讨,一无所顾,文帝嘉之。
释之季北魏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沙门法力
未详何许人。
立志精苦。
念于鲁地建所居寺。
而资未易集。
因与沙弥明琛
行丐上谷
获麻一车而反。
及空泽中野烧四至。
已处下风。
倦卧莫之觉。
叫憾。
良久则烟焰蓬勃矣。
遽起举声称观。
然犹未及世音二字。
而风转焰息。
卒获安隐。
法智
为白衣时。
独行大泽中。
野烧四合。
度其势不可免。
乃俯伏于地。
称观世音号以待死。
久无所觉。
仰观则火已熄矣。
徐起而察之。
则见其地凡草木皆烬。
所在处仅容身许。
无他。
由是以知菩萨所加被也。
之出家自此始。
又道集。
尝游寿阳西山
遇二盗缚之树。
尽取其资。
将杀之。
集默念观世音号不已。
盗屡引刀斫。
皆不能有所伤损。
意以为神。
怖而走。
集赖以脱。
又法禅。
偶偕友山行。
遇盗焉。
禅等惟专念观音。
盗不能前。
射之弓矢辄废坠。
盗惧因投弃弓矢于地。
而归诚焉。
事具观音感应传。
释法力北魏
释法力
未详何人。
精苦有志德。
欲于鲁郡立精舍。
而财不足。
沙弥明琛
上谷
乞麻一载。
将事返寺。
行空泽中忽遇野火。
车在下风无得免理。
于时法力倦眠。
比觉而火势已及。
因举声称观。
未逮世音。
应声风转火焰寻灭。
安隐而还。
沙门法智者。
本为白衣独行大泽。
猛火四面。
一时同至自知必死。
乃合面于地称观世音。
怪无火烧。
举头看之。
一泽之草纤毫并尽。
所伏仅容身耳。
因此感悟出家为道。
厉精翘勇众所先之。
沙门道集。
寿阳西山游行。
为二劫所得。
缚系于树将欲杀之。
惟念观世音守死而已。
劫引刀屡斫皆无伤损。
自怖而走。
集因得脱。
广传此事。
沙门法禅等。
山行逢贼。
惟念观音。
挽弓射之。
欲放不得。
贼遂归诚投弓于地。
又不能得。
知是神人。
舍而逃走。
禅等免脱所在通传。
并魏末人。
别有观音感应传。
文事包广。
不具叙之。
赵炽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河内温人字贵乐
阉官赵黑嗣子。
初为中散,后袭爵。
官至扬州安南府长史
元嵩被害于寿春处分安辑,为士人所称。
垣护之南朝宋 395 — 4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95—464 【介绍】: 南朝宋略阳桓道人字彦宗
宋文帝元嘉初为殿中将军,累迁钟离太守
王玄谟伐魏,有功,领济北太守
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南郡王刘义宣起兵争位,护之率水军大破之。
徐州刺史封益阳县侯
后拜冀二州刺史
孝武帝大明三年,随沈庆之竟陵王刘诞,迁豫州刺史
坐聚敛货贿,免官。
寻起为太中大夫,未拜,卒。
谥壮侯
全宋文·卷三十九
护之字彦宗略阳桓道人,初从武帝司马休之,为世子军府长史,兼行参军
永初中奉朝请
元嘉初为殿中将军高平太守
宣威将军钟离太守,寻加建武将军,领济北太守
孝武起义,以为宁远将军冀州刺史
孝建初征为游击将军,加辅国将军,迁宁朔将军徐州刺史封益阳县侯
免,复为游击将军,迁大司马辅国将军南东海太守
未拜,复督青冀二州诸军事宁远将军青冀二州刺史,镇历城,进宁朔将军兼督徐州诸军事
大明中征为右卫将军,转西阳王子尚军司马临淮太守
出为持节、督豫司二州诸军事辅国将军豫州刺史淮南太守,免。
大明八年,复起为太中大夫
未拜,卒,年七十,谥曰壮侯
释慧益南朝宋 ? — 463年4月8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九 遗身科
广陵人
史不书氏。
少为沙门
有至行。
大明四年
始辟谷。
饵麻麦。
六年绝麻麦。
食酥油。
顷之又绝酥油。
服香丸。
时虽肢体无力。
而神情殊壮。
七年四月八日
钟山置镬。
油满其中。
乘牛车诣龙门
孝武皇帝
乃入镬。
据小床。
以油灌吉贝自缠。
且灌一长帽著之。
太宰江夏王义恭
至镬所劝曰。
为道多涂。
何必焚身。
答曰。
本愿如此。
不必上烦圣虑。
乞度僧二十人。
以隆佛法。
有诏许之。
即诵药王正品。
火至
声犹朗然。
翌日为设斋建寺。
号药王
以拟本事也。
释慧益
广陵人
少出家随师止寿春
宋孝建中出都憩竹林寺
精勤苦行誓欲烧身。
众人闻者或毁或赞。
至大明四年始就却粒唯饵麻麦。
六年又绝等。
但食苏油。
有顷又断苏油唯服香丸。
虽四大绵微而神情警正。
孝武深加敬异致问慇勤。
太宰江夏王义恭诣寺谏
誓志无改。
至大明七年四月八日将就焚烧。
乃于钟山之南置镬办油。
其日朝乘牛车而以人牵。
自寺之山。
帝王是兆民所凭又三宝所寄。
乃自力入台至云龙门不能步下。
令人启闻。
慧益道人今舍身诣门奉辞。
深以佛法仰累帝闻改容。
即躬出云龙门
既见帝。
重以佛法凭嘱。
于是辞去。
帝亦续至。
王妃后道俗士庶填满山谷。
投衣弃宝不可胜计。
乃入镬据一小床以衣具自缠。
上加一长帽以油灌之。
将就著火。
帝令太宰至镬所请喻曰。
道行多方何必殒命。
幸愿三思更就异途。
雅志确然曾无悔念。
乃答曰。
微躯贱命何足上留天心圣慈罔已者。
愿度二十人出家。
降敕即许。
乃手自执烛以然帽。
帽然乃弃烛合掌诵药王品。
火至眉诵声犹分明。
及眼乃昧。
贵贱哀嗟响振幽谷。
莫不弹指称佛惆怅泪下。
火至明旦乃尽。
帝于时闻空中笳管异香芬苾。
帝尽日方还宫。
夜梦见振锡而至。
更嘱以佛法。
明日帝为设会度人。
令斋主唱白具序徵祥。
烧身之处谓药王寺以拟本事也。
僧德乐南齐 405 — 48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5—485 【介绍】: 南朝齐女僧
毗陵人俗姓孙
出家后游学京师,住南永安寺,笃志精研,穷究经律。
后游会稽止于剡之白山昭明精舍,从学者云集,道遂盛于东南。
德乐
本姓孙
毗陵人也。
高祖晋豫州刺史
生而口有二牙。
及长常于闇室不假灯烛了了能见。
愿乐离俗。
父母爱惜而不敢遮。
至年八岁许。
其姊妹同时入道。
为晋陵光尼弟子。
具足以后并游学京师
南永安寺
笃志精勤以昼继夜。
穷研经律言谈典雅。
宋文帝善之。
元嘉七年外国沙门求那跋摩
宋大将军王园寺(在枳园寺路北也)请移住焉。
十一年师子国比丘尼十馀人至。
重从僧伽跋摩受具足戒。
至二十一年
同寺尼法净昙览。
孔熙先谋人。
身穷法毁坏寺舍。
诸尼离散。
德乐移憩东青园。
咨请深禅穷究妙境。
文帝崩。
东游会稽
止于剡之白山照明精舍。
学众云集从容教授
道盛东南矣。
齐永明五年陈留阮俭笃信士也。
舍所居宅立齐兴精舍。
纲纪大小悦服远近钦风。
皆愿依止。
徒众二百馀人。
不聚䞋施岁建大讲。
僧尼不限平等资供。
年八十一。
永元三年卒剡。
有僧茂尼。
本姓王
彭城人也。
节食单蔬勤苦为业。
用其䞋遗纪竹园精舍焉。
刘义欣南朝宋 404 — 439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刘义欣 成王 424年—439年 刘道邻长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4—439 【介绍】: 南朝宋宗室。
长沙王刘道怜子。
嗣父爵。
历中领军,青州刺史
文帝元嘉元年进后将军,迁南兖州刺史
到彦之北进战败,将佐委镇还都,义欣坚志不动,监、司、雍、并四州诸军事豫州刺史,镇寿阳
时人民雕散,城郭颓败,能随宜经理,境内畏服,城府库藏,渐皆充实,遂成盛藩强镇。
全宋文·卷十一
义欣长沙王道怜长子,永初三年嗣封,历中领军、征虏将军青州刺史魏郡太守,戍石头。
文帝即位,进号后将军,加散骑常侍,出为南兖州刺史,迁使持节,监、司、雍、并四州诸军,豫州刺史,镇寿阳,进号镇军将军
元嘉十六年死,追赠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成王
释道猛南朝宋 411 — 475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西凉人
史失其氏。
学三藏九部。
大小数论。
皆精思洞彻。
尤善成实。
名重讲席。
元嘉二十六年
京师止东安寺。
宋明帝特加敬礼。
建寺于建阳门外。
为纲领。
以皇兴名寺。
每讲授。
亲临幸。
公卿毕集。
施与甚厚。
元徽三年殁。
寿六十五。
释道猛
西凉州人
少而游历燕赵备瞩风化后停止寿春
力精勤学。
三藏九部大小数论皆思入渊微无不镜彻。
而成实一部最为独步。
于是大化江西学人成列。
至元嘉二十六年
东游京师止于东安寺。
复续开讲席。
宋太宗湘东王时。
深相崇荐。
及登祚倍加礼接。
赐钱三十万以供资待。
太始之初帝创寺于建阳门外。
为纲领。
帝曰。
夫人能弘道道藉人弘。
得法师非直道益苍生。
亦有光于世望。
可目寺为兴皇。
由是成号。
及创造功毕。
于寺开讲成实。
序题之日帝亲临幸。
公卿皆集。
四远学宾负帙齐至。
神韵无忤吐纳详审。
帝称善久之。
因有诏曰。
猛法师风道多济。
朕素宾友。
可月给钱三万令吏四人白簿吏二十人车及步舆各一乘。
乘舆至客省
随有所获皆赈施贫乏营造寺庙以宋元徽三年卒于东安寺。
春秋六十有五。
后有道坚慧鸾慧敷僧训导明。
并止兴皇寺。
义学之誉抑亦次焉。
周盘龙南齐 415 — 49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5—493 【介绍】: 南朝齐兰陵人
胆气过人,尤便弓马。
宋明帝泰始初,以军功官至龙骧将军。
后废帝元徽二年桂阳王刘休范寻阳起事,从萧道成(齐高帝)顿兵新亭,击杀休范等。
入齐,进号右将军
高帝建元初北魏屡攻寿春淮阳等地,围角城,与子奉叔率军奋击,大破魏军,名播北国。
武帝永明五年,为大司马济阳太守,后为竟州刺史,官终散骑常侍光禄大夫
僧审南齐 416 — 490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生王氏
太原祈人也。
晋骠骑沈之后。
寓居谯郡
少弃家依石涧寺得度。
诵法华首楞严经。
常谓非禅不智。
于是专志禅那。
昙摩密多
道化京邑
往谒之。
乃拂袖过江。
止灵曜寺。
精勤咨受。
曲尽深奥。
王敬则入房访
正见坐禅。
因弹指而出曰。
圣道人。
即奉米千石。
又为文慧文宣所敬。
永明八年没。
寿七十五。
时有沙门僧谦超志法达慧胜
并精禅观。
有异迹。
僧审
姓王
太原祁人
晋骑骠沈之后也。
祖世寓居谯郡
少出家。
寿春石涧寺。
诵法华首楞严。
常谓非禅不智。
于是专志禅那。
昙摩蜜多道王京邑
乃拂衣过江止于灵曜寺。
精勤咨受曲尽深奥。
时群劫入山。
端坐不动。
贼乃脱衣以施之。
又说法训勖。
劫贼惭愧流汗作礼而去。
灵鹫寺慧高从之受禅业。
乃请还寺。
别立禅房。
清河张振后又请居栖玄寺。
文惠文宣并加敬事。
傅琰萧赤斧皆咨戒训。
王敬则入房觅
正见入禅。
因弹指而出。
曰圣道人。
即奉米千斛请受三归。
永明八年卒。
春秋七十有五。
有僧谦超志法达慧胜并业禅。
亦各有异迹。
僧导南朝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京兆人
史失其氏。
十岁出家。
其师授以观世音经。
曰。
此经几卷。
曰止一卷。
曰。
经言尔时无尽意。
则知前更有。
师大惊异之。
授以法华经。
于是悟解通达。
老师夙学。
多敬畏之。
年十八。
僧睿见而叹曰。
君当作万僧法主
厚自爱。
姚兴闻其名。
诣之与语。
载同辇而还。
学者荣之。
罗什所译。
多与参校。
著成实三论疏义。
并空有二谛论。
多所发明。
宋高祖平关中。
而喜。
建邺
桂阳公义真。
曰。
儿年幼留镇。
藉公辅之。
义真后为虏所逼。
果能营救。
虏解围去。
高祖闻而嘉之。
建东山寺于寿春
以居焉。
会魏灭教。
北方避难而投之者。
皆给衣食。
故旧乡曲之死者。
为设会行香。
流涕哀恸。
孝武即位
诏住建邺中兴寺
帝郊迎。
法道大振。
每讲维摩于瓦棺寺。
帝临幸。
公卿毕集。
久之辞还寿春殁。
寿九十六。
时有僧音僧威。
亦有卓行。
僧导
京兆人
十岁出家从师受业。
师以观世音经授之。
读竟咨师。
此经有几卷。
师欲试之。
乃言。
止有此耳。
曰。
初云尔时无尽意。
故知尔前已应有事。
师大悦之。
授以法华一部。
于是昼夜看寻粗解文义。
贫无油烛常采薪自照。
至年十八博读转多。
气干雄勇神机秀发。
形止方雅举动无忤。
僧睿见而奇之。
问曰。
君于佛法且欲何愿。
曰。
且愿为法师作都讲。
曰。
君方当为万人法主
岂肯对扬小师乎。
迄受具戒识洽愈深。
禅律经论达自心抱。
姚兴钦其德业。
友而爱焉。
入寺相造。
乃同辇还宫。
及什公译出经论。
参议详定。
既素有风神。
又值关中盛集。
于是谋猷众典博采真俗。
乃著成实三论义疏及空有二谛论等。
宋高祖西伐长安
擒获伪主荡清关内。
既素籍名。
乃要与相见。
曰。
相望久矣。
何其流滞殊俗。
答云。
明公荡一九有鸣銮河洛。
此时相见不亦善乎。
高祖旋旆东归留子桂阳公义真镇关中
临别谓曰。
儿年小留镇
愿法师时能顾怀。
义真后为西虏勃勃赫连所逼。
出自关南中途扰败。
丑虏乘凶追骑将及。
率弟子数百人遏于中路。
谓追骑曰。
刘公以此子见托贫道。
今当以死送之。
会不可得不烦相追。
群𡨥骇其神气。
遂回锋而反。
义真走窜于草。
会其中兵段宏
卒以获免。
盖由之力也。
高祖感之。
因令子侄内外师焉。
后立寺于寿春
东山寺也。
常讲说经论。
受业千有馀人。
会虏俄灭佛法。
沙门避难投之者数百。
悉给衣食。
其有死于虏者。
皆设会行香。
为之流涕哀恸。
孝武帝升位。
遣使徵请。
翻然应诏
止于京师中兴寺
銮舆降跸躬出候迎。
孝建之初三纲更始。
感事怀惜。
悲不自胜。
亦哽咽良久。
即敕于瓦官寺开讲维摩
亲临幸公卿必集。
登高座曰。
昔王宫托生双树现灭。
自尔以来岁逾千载。
淳源永谢浇风不追。
给苑丘墟鹿园芜秽。
九十五种以趣下为升高。
三界群生以火宅为净国。
岂知上圣流涕大士栖惶者哉。
因潜然泫泪。
四众为之改容。
又谓曰。
护法弘道莫先帝王。
陛下若能运四等心矜危劝善。
则此沙石瓦砾便为自在天宫。
称善久之。
坐者咸悦。
后辞还寿春卒于石涧
春秋九十有六。
时有沙门僧因。
亦当世名匠。
相次。
或问因云。
法师导公孰愈。
答云。
吾与僧导同师什公。
准之孔门则导公入室吾可升堂。
有弟子僧威僧音等。
并善成实。
僧法愿南齐 414 — 500
释法愿
本姓钟氏。
名武厉。
先颖川长社人
祖世避难移居吴兴长城
家本事神身习鼓舞。
世间杂伎及爻占相备尽其妙。
尝以镜照面云。
我不久当见天子。
于是出都住沈桥。
以佣相自业。
宗壳沈庆之微时请愿相。
曰。
宗君应为三州刺史
沈公当位极三公
如是历相众人。
记其近事所验非一。
遂有闻于宋太祖太祖见之。
取东治囚及一奴美颜色者。
饰以衣冠令相之。
指囚曰。
君多危难下阶便应钳锁。
谓奴曰。
君是下贱人。
乃暂得免耶。
帝异之。
敕住后堂知阴阳秘术。
后少时启求出家。
启方遂。
上定林远公弟子。
孝武龙飞。
宗壳出镇广州
同往。
奉为五戒之师。
谯王搆逆。
壳以咨
曰。
随君来误杀人。
今太白犯南斗。
法应杀大臣。
宜速改计必得大勋。
果如愿言。
壳迁豫州刺史
复携同行。
竟陵王诞举事。
陈谏亦然。
齐高帝亲事幼主。
恒有不测之忧。
每以咨
曰。
七月当定。
果如其言。
高帝即位
事以师礼。
武帝嗣兴亦尽师敬。
永元一年卒。
春秋八十二。
释法愿
本姓钟。
名武厉。
先颖川长社人
祖世避难移居吴兴长城
常为梅根冶监。
有施慎民来代之。
先时文书未校慎民。
遂偏。
当其负乃诉求分罪。
有旨免慎民死。
为新道令。
家本事神身习鼓舞。
世间杂技及耆父占相。
皆备尽其妙。
尝以镜照面云。
我不久当见天子。
于是出都住沈桥。
以庸相自业。
宗壳沈庆微时经请愿相。
曰。
宗君应为三州刺史
沈君当位极三公
如是历相众人。
记其近事所验非一。
遂有闻于宋太祖
太祖见之。
东冶囚及一奴美颜色者。
饰以衣冠令相之。
指囚曰。
君多危难下阶便应著锁。
谓奴曰。
君是下贱人。
乃暂得免耶。
帝异之。
即敕住后堂知阴阳秘术。
后少时启求出家。
启方遂。
上定林远公弟子。
孝武龙飞宗壳出镇广州
同往。
奉为五戒之师。
谯王构逆羽檄岭南。
壳以咨
曰。
随君来误杀人。
今太白犯南斗。
法应杀大臣。
宜速改计必得大勋。
果如愿言。
壳迁豫州刺史
复携同行。
竟陵王诞举事。
陈谏亦然。
后与刺史共欲减众僧床脚令依八指之制。
沙门僧导独步江西
滥匡其士。
颇有不平之色。
遂致闻孝武
即敕还都。
帝问
何诈菜食。
答。
菜食已来十馀年。
帝敕直閤沈攸之
强逼以肉。
遂折前两齿不回其操。
帝大怒。
敕罢道作广武将军直华林佛殿。
虽形同俗人。
而栖心禅戒未尝亏节。
有顷帝崩。
太后令听还道太始六年佼长生舍宅为寺。
名曰正胜。
请愿居之。
高亲事幼主。
恒有不测之忧。
每以咨
曰。
七月当定。
果如其言。
高帝即位
事以师礼。
武帝嗣兴亦尽师敬。
永明二年遭兄丧。
启乞还乡。
至乡少时敕旨重叠。
后出憩在湘宫。
銮驾自幸降寺省慰。
愿云。
脚疾未消不堪相见。
乃转跸而去。
文惠太子尝往寺问讯。
既不命令坐。
文惠作礼而立。
乃谓曰。
葆吹清铙以为供养。
其福云何。
曰。
昔菩萨八万伎乐供养佛。
尚不如至心。
今吹竹管子打死牛皮。
此何足道。
其秉德迈时皆此之类。
其王侯妃主及四远士庶。
并从受戒悉遵师礼。
往必直前无有通白。
感致随喜日盈万计。
随以修福未尝蓄聚。
或雇人礼佛。
或借人持斋。
或收籴米谷散饴鱼鸟。
或贸易饮食账给囚徒。
兴功立德数不可纪。
又善唱导。
及依经说法率自心抱。
无事宫商。
言语讹杂。
唯以适机为要。
可谓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也。
后入定三日不食。
忽语弟子云。
汝等失饭箩矣。
俄而寝疾。
时寺侧遭烧寺在下风。
烟焰必及。
弟子欲舆愿出寺。
曰。
佛若被烧我何用活。
即苦心归命。
于是三面皆焚。
唯寺不烬。
齐永元二年年八十七卒。
姓钟
颖川长社人
祖世避难。
移居吴兴长城
尝以镜照面云。
我不久当见天子。
于是出都住沈桥。
以佣相自业。
宗壳沈庆之微时。
经请愿相。
曰。
宗君应为三州刺史
沈君当位极三公
如是历相。
所验非一。
遂有闻于宋太祖
太祖见之。
取治囚。
及一仆。
美颜色者。
饰以衣冠。
相之。
指囚曰。
君多危难。
下阶便应著钳锁。
谓仆曰。
君是下贱人。
乃暂得免耶。
帝异之。
即敕住后堂。
知阴阳秘术。
后少时。
启求出家。
上定林远公弟子。
孝武龙飞。
宗壳出镇广州
仝往。
奉为五戒之师。
谯王搆逆。
羽檄岭南。
壳以咨
曰随君来。
误杀人。
今太白犯南斗。
法应杀大臣。
宜速改计。
必得大勋。
果如愿言。
壳迁豫州刺史
复携同行。
竟陵王诞举事。
陈谏亦然。
后与刺史
共欲减众僧床脚。
令依八指之制。
沙门僧导
独步江西
滥匡其士。
颇有不平之色。
遂致闻于孝武
即敕还都。
帝问
何故诈菜食。
答菜食已来十馀年。
帝敕直閤沈攸之
强逼以肉。
遂折前两齿。
不𢌞其操。
帝大怒。
敕罢道。
作广武将军
直华怵佛殿。
虽行同俗人。
而栖心禅戒。
未尝亏节。
有顷帝崩。
太后令听还道。
以正胜寺居之。
齐高帝亲事幼主。
恒不测其忧。
每以咨
曰。
七月当定。
果如其言。
高帝即位
事以师礼。
武帝嗣兴。
亦尽师敬。
文惠太子
尝往寺问讯。
既不命令坐。
文惠作礼而立。
乃谓曰。
葆吹清铙。
以为供养。
其福云何。
曰。
昔菩萨八万妓乐供养佛。
尚不如至心。
今吹竹管子。
打死牛皮。
此何足道。
其王侯妃。
及四远士庶。
并从受戒。
悉遵师礼。
又善唱导。
及依经说法。
俄而𥨊疾。
时寺侧遭烧。
寺在下风。
烟𦦨将及。
弟子欲舆愿出寺。
曰。
佛若被烧。
我何用活。
即苦心归命。
于是三面皆焚。
唯寺不烬。
齐永元二年
年八十七卒。
僧印南齐 419 — 483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生朱氏
寿春人
少沈厚。
耐劳苦。
弃家得度。
彭城昙度
受三论。
又从庐山慧龙。
受法华义。
京师中兴寺
大明中
徵君何默。
为法匠。
以大阐讲席。
听者七百馀人。
学虽博涉。
而偏嗜法华。
故捉麈尾者。
凡二百五十二遍。
永明元年没。
寿六十五。
僧印
姓朱
寿春人
少而神思沈审安苦务学。
初游彭城昙度受三论。
既擅步一时四远依集。
禀味钻研穷其幽奥。
后进往庐山
从慧龙咨受法华。
龙亦当世著名。
播于法华宗旨。
偏功构彻独表新异。
于是东适京师中兴寺
复陶思涅槃及馀经典。
宋大明中徵君何点僧大集。
为法匠。
听者七百馀人。
司徒文宣王东海徐孝嗣
并挹敬风猷屡请讲说。
戒行清严禀性和穆。
含恕安忍憙愠不彰。
时仗气之徒。
问论中间。
或厝以嘲谑。
神彩夷然曾无外意。
虽学涉众典而偏以法华著名。
讲法华凡二百五十二遍。
齐永元元年卒。
春秋六十有五矣。
吴喜南朝宋 427 — 47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27—471 【介绍】: 南朝宋吴兴临安人
本名喜公明帝减为
初为领军府白衣吏。
沈庆之征蛮,迁河东太守
明帝即位初,四方反叛,假建武将军,领兵东讨大捷,封竟陵县侯
后改封东兴县侯
明帝病,疑其将来不能事幼主,乃赐死。
全宋文·卷五十
吴兴临安人本名喜公明帝减为
元嘉中为主书令史,进主图令史
孝建中擢诸王学官令、左右尚方河东太守殿中御史
泰始初假建武将军,迁步兵校尉封竟陵县侯,迁辅国将军寻阳太守,再迁前军将军改封东兴县侯除交州刺史
不行,又除右军将军淮陵太守,假辅师将军太子右卫率,转骁骑将军左卫将军,加都督豫州诸军事,假冠军将军
刘铄南朝宋 431 — 453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刘铄 穆王 439年—453年 宋文帝第四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31—453 【介绍】: 南朝宋宗室。
彭城人字休玄
宋文帝第四子。
九岁封南平王
后为豫州刺史
刘劭宋文帝,以为中军将军
柳元景军至,同战。
及平,宋孝武帝入军营。
毒杀之。
谥穆
全宋文·卷十三
字休玄小字乌羊文帝第四子。
元嘉十六年封南平王,历冠军将军湘州刺史,累迁南豫州豫州刺史,领安蛮校尉,改散骑常侍抚军将军,戍石头。
元凶弑立,以为中军将军,进征虏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兖州刺史
孝武定乱,进司空,赐药死,追赠侍中司徒谥曰穆王,有集五卷。
僧钟南齐 430 — 489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五 护教科
生孙氏
鲁人也。
年十六为沙门
寿春
讲涅槃成实十地诸经论。
京师中兴寺
永明初
魏遣李道固来聘。
帝以有才辨。
诏与道固语。
日差午。
不食。
道固曰。
何以不食。
曰。
古佛遗法。
过中不食。
道固曰无乃为声闻耶。
曰。
应以声闻得度者。
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
时以为名对。
文惠太子竟陵王
皆执弟子礼。
北面师受之。
永明七年卒。
寿六十。
僧钟
姓孙
鲁郡人
十六出家。
居贫履道。
尝至寿春
导公见而奇之。
谯郡邺重其志操供以四事。
后请讲百论。
导往听之。
乃谓人曰。
后生可畏真不虚矣。
妙善成实三论涅槃十地等。
后南游京邑止于中兴寺
永明初魏使李道固来聘会于寺内。
帝以有德声敕令酬对。
往复移时言无失厝日影小晚。
不食。
固曰。
何以不食。
曰。
古佛道法过中不餐。
固曰。
何为声闻耶。
曰。
应以声闻得度者故现声闻。
时人以为名答。
尔后盘桓讲说禀听成群。
文惠太子竟陵文宣王数请南面。
齐永明七年卒。
春秋六十。
时与齐名比德者。
昙纤昙迁僧表僧最敏达僧宝等。
并各善经论。
悉为文宣所敬。
迭兴讲席矣。
刘善明南齐 432 — 48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32—480 【介绍】: 南朝齐平原人
宋文帝元嘉末青州饥荒,人相食,善明开仓救乡里,百姓呼其家田为“续命田”。
宋后废帝新立,善明独事萧道成
后废帝被杀,为道成骠骑咨议
沈攸之反,献计平之。
道成代宋即位,封新淦伯
卒后家无余储,唯书八千卷。
全齐文·卷十八
善明平原人
为治中从事,举秀才泰始中宁朔长史北海太守,除尚书金部郎,迁绥远将军冀州刺史,除屯骑校尉,出为海陵太守,还为后军将军直阁元徽中辅国将军西海太守,行青冀二州刺史升明初,征为冠军将军高帝骠骑咨议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迁散骑常侍,领长水校尉黄门郎,领后军将军太尉右司马
齐受禅,为征虏将军淮南宣城郡太守封新淦伯,卒。
左将军豫州刺史谥烈伯
有集十卷。
释慧通南齐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九 神化科
不知何许人。
宋元嘉中
见于寿春衣弊露宿野中。
自称郑散骑
言未然事。
皆验。
江陵有边僧归者。
商于寿春
将还。
来欲寄物。
僧归以檐重不许。
强增之。
然檐殊不觉重。
行数里即别去曰。
我有女兄名慧绪
住三层寺。
烦致意。
忽不见。
顾所寄物。
亦失之。
僧归大惊。
至则求慧绪语之。
曰。
吾无弟。
即往求通不见。
江陵慧绪亦死。
入其房问讯委悉。
因留江陵行见人家坟墓。
无不言其氏族死亡年月。
江陵人皆相视惊异。
或时悬指偷劫道其罪状。
故群盗见之。
亦掩迹避走。
俄就任漾家。
索酒。
甚急。
曰我远行不复相见。
为谢诸知识。
宜各精进脩善为。
先饮醉卧墙下而化。
数日复有人见行市中。
追及共语久之乃失。
释慧通
不知何许人。
宋元嘉中见在寿春
寝宿无定游历村里。
饮宴食啖不异恒人。
自称郑散骑
言未然之事颇时有验。
江陵有边僧归者。
游贾寿春
将应反乡。
路值慧通称欲寄物。
僧归时自负重担。
固以致辞。
遂强置担上。
而了不觉重。
行数里便别去。
谓僧归曰。
我有姊在江陵作尼名慧绪住三层寺。
君可为我相闻道寻欲往。
言讫忽然不见。
顾视担上所寄物亦失。
僧归既至寻得慧绪
具说其意。
既无此弟。
亦不知何以而然。
乃自往寿春寻之竟不相见。
后自往江陵
慧绪已死。
入其房中讯问委悉。
因留江陵少时。
路由人家坟墓无不悉其氏族死亡年月。
传以相问并如其言。
或时悬指偷劫道其罪状。
于是群盗遥见者辄间行避走。
又于江津路值一人。
忽以杖打之语云。
何駃归去。
看汝家若为。
此人至家。
果延火所及舍物荡尽。
齐永元初忽就相识人任漾求酒甚急。
云今应远行不复相见。
为谢诸知识。
并宜精勤修善为先。
饮酒毕至墙边卧地。
就看已死后数十日。
复有人于市中见之。
追及共语。
久之乃失。
释慧通
不知何许人也。
宋元嘉中见在寿春
衣服趋尔寝宿无定。
游历村里饮宴食啖。
不异恒人。
自称郑散骑
言未然之事颇时有验。
江陵边有僧归者。
游贾寿春将应反乡。
路值慧通
称欲寄物。
僧归时自负重担固以致辞。
遂强置担上。
而了不觉重。
行数里便别去。
谓僧归曰。
我有姊。
江陵作尼名惠绪
住三层寺。
君可为我相闻。
道寻欲往。
言讫忽然不见。
顾视担上所寄物亦失。
僧归既至。
寻得慧绪
具说其意。
既无此弟。
亦不知何以而然。
乃自往来寿春寻之。
竟不相见后自往江陵
慧绪已死。
入其房中讯问委悉。
因留江陵少时。
路由人家坟墓无不悉其氏族死亡年月。
传以相问。
并如其言。
或时悬指偷劫道其罪状。
于是群盗遥见者。
辄间行避走。
又于江津路值一人。
忽以杖打之。
语云。
可驶归去看汝家若为。
此人至家果为延火所及。
舍物荡尽。
齐永元初忽就相识人任漾求酒。
甚急云。
今应远行不复相见。
为谢诸知识。
并宜精勤修善为先。
饮酒毕至墙边卧地。
就看已死。
后数十日复有人于市中见之。
追及共语。
久之乃失。
不知所从来。
多见在寻阳
自称郑散骑
江陵人边僧归。
商行至寿阳
将还江陵
欲寄物于其担上。
僧归不肯受。
强之。
僧归为受。
亦不觉重。
行数里别去。
谓僧归曰。
我有妇。
荆州三层寺作尼。
名惠绪
汝至彼可为相闻道我寻往也。
言毕忽然不见。
僧归至荆州
具为惠绪言之。
结尼禅行道德人也。
既无此兄。
不解所以。
后至寿阳
寻之不知处。
后来荆州
惠绪房。
已死矣。
讯问委悉。
寺中知必通也。
由留荆洲。
与人行见丘墓。
皆识名字氏族。
四月八日
于上明东寺齐。
随众僧行道。
于众指示人云。
某人经作劫。
如是者数人。
群盗一时走去。
江津路值一人。
以马杖鞭
曰。
汝忿归看汝家何如。
此人至家。
火已烧其宅矣。
齐永元初
就任漾求酒曰。
宜应远行。
永不复相见。
为谢诸知识。
并宜精进。
慎幼退转。
饮酒毕。
至市东墙卧地。
既视死矣。
数十日忽复于市见之。
市人遂视。
久久乃没也(云云)。
崔慧景南齐 438 — 5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38—500 【介绍】: 南朝齐清河东武城人字君山
,官至河东太守
萧道成淮阴时,即与慧景结识。
入齐为南秦二州刺史
累官度支尚书,领太子左率。
在州大事搜括,多获珍宝,每罢州,辄献奉朝廷数百万。
齐明帝永泰元年,曾率军在襄阳北魏,战败。
东昏侯即位,诛戮将相慧景自以年宿位重,转不自安。
裴叔业降魏,慧景奉命进讨,率军至广陵,奉江夏王萧宝玄为主,还逼京师
后兵败被杀。
全齐文·卷二十一
慧景字君山清河东武城人
初为国子学生,宋泰始中历位至员外郎,迁长水校尉宁朔将军升明初除前军,出为武陵王安西司马、河东太守,迁豫章王西司马、兼咨议
齐受禅,封乐安县,转平西府司马、南郡内史,仍迁南蛮长史
辅国将军,进南秦二州刺史
武帝即位,进号冠军将军,还迁黄门郎,领羽林监,迁随王中郎司马,出为司州刺史
太子左率,加通直常侍,迁右卫将军,加给事中,出为豫州刺史
郁林即位,进号征虏将军,征还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
建武中度支尚书,假节督雍州,加平北将军
东昏即位,改领右卫将军,迁护军将军,加侍中,寻加平南将军,改授平西将军,征寿阳,回军内向,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