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元朝
乐均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益都人字国宝
资厚端惠,读书务明理。
世祖中统间守臣强之仕,不就。
后令徙岭南横州
怡然抵横,卜居州东,手结竹居,题名“庐”,因号慕青余民
唆都元初 ? — 128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5 【介绍】: 蒙古扎剌儿氏。
骁勇善战,入宿卫
从哈必赤平山李璮之叛。
升千户,守蔡州
后从阿朮攻襄樊
襄阳既降,升复等处招讨使
伯颜东进灭宋。
董文炳留戍临安
世祖至元十四年,南下福建
十五年,至广州,奉塔出令还破潮州
参知政事
行省福州
旋升左丞,行省泉州,招南海诸国。
二十一年,奉脱欢命从侵安南
次年,撤兵时被邀击,战死。
黎献南宋至元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广州东莞人字子文
性警敏,笃学问。
弱冠授徒,一依紫阳白鹿规以为教。
人称拙翁先生
全宋诗
黎献字子文号拙翁东莞(今属广东)人。
友龙度宗咸淳中邑庠教谕)弟。
弱冠授徒,一依朱熹白鹿规为教。
东莞遗民录》卷下有传。
今录诗六首。
全粤诗·卷四五
黎献(一二三二 — ?
),字子文号拙翁
东莞人
黎如璧之孙。
性警敏,富于学问,弱冠授徒,全依朱子之法,从学者众。
宋亡,与赵必𤩪卜邻隐居,时以诗筒往来。
黄佐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卷五八、明张二果崇祯十二年东莞县志》卷五有传。
今存诗六首。
王忱元 1236 — 131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6—1314 【介绍】: 元赵州宁晋人字允中
王玉子。
至元十七年宿卫东宫出为山北辽东道提刑按察司副使
驸马驰猎蹂民田,以法绳之。
累迁岭南广西河东山西两道肃政廉访使江陵汴梁路总管
武宗至大元年云南行省参知政事,未行卒。
陈学礼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颍州太和人字季立
世祖至元中荐授瑞金县学教谕,历梅州学正广州路学教授瑞金县
官至赣州路推官
卒年九十。
僧行端元 1254 — 134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4—1341 【介绍】: 僧。
临海人字元叟一字景元自称寒拾里人俗姓何
世为儒家。
十一岁在馀杭化城院出家。
成宗大德中赐号慧文正辩禅师,主中天竺,迁灵隐
后主径山作大护持师二十年。
工诗文。
有《寒拾里人稿》。
行端字景元一字元叟临海儒家何氏子。
年十一,得度于馀杭化城院。
初参藏叟和尚径山,言下豁然顿悟,藏叟告寂,依净慈巩石林记室
与陵虚谷、海东屿、熙晦机、永东州、真竹阁为莫逆交。
寻挂锡灵隐伏虎岩,住径山
请居第一座,既而退处楞伽室。
大德间,出世湖之资福,名闻京国。
至大间,特旨赐号曰「慧文正辩」,行宣政院举主中天竺,迁灵隐
延祐间,有旨设水陆大会于金山,命升坐说法,竣事入觐,加赐「佛日普照」之号。
南归养高于良渚西庵泰定间,降玺书命主径山,作大护持者二十年。
至正辛巳,终于丈室,世寿八十八,僧腊七十八。
元叟以馀力施于篇翰,尤精绝古雅,自称「寒拾里人」。
尝拟寒山子诗百馀篇,四方衲子多传诵之。
林石田隐居吴,不与世接,独遗以诗曰:「能吟天宝句,不废岭南禅。
」其取重前辈如此。
行端
字元叟
临海何氏。
世为儒家。
年十一。
从叔父茂上人。
得度于馀杭化城院。
气识渊邃。
慨然以道自任。
藏叟老禅师径山
得旨。
次至净慈石林巩公
处以记室
大德庚子
出世湖之资福。
名闻京国。
特旨赐慧文正辩禅师
中书平章张公。
举师住中天竺。
复迁灵隐
有旨。
设水陆斋于金山
命师说法。
竣事入觐。
奏对称旨。
加赐佛日普炤之号。
南归即退。
庐于良渚西庵
至治壬戌
三宗四众。
相率白于行宣政院
请师补径山
仍阖奏请降玺书护持。
师至是凡三被金襕之赐。
人以为荣。
而师漠如也。
径山席三十年。
足不越阃。
隆德重。
方仰之
间作诗文。
清绝古雅。
林石田前辈吴山
闭门无接。
于师特敬慕之。
尝赠师以诗。
有能吟天宝句不废岭南禅之句。
石田知师。
以诗犹知见重。
况知师以道者乎。
虎岩径山时。
师为第一座。
每闻岩法座上。
举云。
度宗为北兵攻急。
道士设大醮。
奏章天廷。
问国家重事
高公章。
久不得报。
既竣事问故。
高公云。
为定径山四十八代住持。
天门不开。
故得报迟也。
岩举此谓。
住持非苟然。
至于四十八代住持。
尚预定之天庭。
师闻颇心非之。
及师继席。
适当其次。
至正辛巳
示寂。
窆全身于寂炤院。
八十八岁也。
禅师名行端
号元叟
生台之临海何姓。
何姓世以儒显。
母王氏。
博释五经章安子弟。
咸宗之如汉之曹大家
南宋宝祐乙卯岁生端。
端生不茹荤。
襁褓中见沙门遂喜。
甫六岁。
母王氏授以论孟。
咿唔成诵。
乃至经子章句悉不可难。
每遇纷华杂遝。
则庄坐如在定。
母因奇之曰。
吾家千里驹也。
然恐不为世用。
端叔父茂上人者。
早岁为僧。
馀杭化城院。
适归省故里。
竟从之剃染。
遍游丛林。
径山藏叟
临机悟旨。
藏叟悦之。
一日藏叟问端曰。
汝是台州人那。
对曰。
台州
叟便喝。
拜。
叟又喝。
起叉手。
叟曰。
放汝三十棒。
喏。
藏叟又曰。
还知我泉南无僧否。
曰。
和尚聻。
叟便棒。
按住曰。
莫道无僧好。
叟大笑而起。
既罢参。
乃徜徉西湖山水间
自称寒拾里人
育王珙作偈招曰。
夜半落霜花。
日轮正卓午。
寥寥天地间。
只有寒山子
不答。
乃典净慈书记
时净慈石林巩禅师居焉。
吴山石田林处士
久隐不与世接。
乍见篇翰。
独以诗柬
有能吟天宝句不废岭南禅之语。
又远访雪岩钦仰山
曰。
驾发何处。
曰。
两浙
曰。
因甚语音不同。
曰。
合取口。
曰。
獭径桥高。
集云峰峻。
未识阇黎在。
拍手曰。
鸭吞螺蛳。
眼睛突出。
顾侍者点好茶来。
曰。
也不消得。
于是以上礼宾之。
元成宗大德初
虎岩伏
分座于径山
庚子
出住湖州翔凤。
乃曰。
大慧祖师道。
宁以此身代大地众生。
受地狱苦。
终不将佛法作人情。
径山先师藏叟和尚
一生不肯四天下人。
纵饶释迦老子达磨祖师到来。
也须退身有分。
僧在侍者寮两年。
弄尽机关。
做尽伎俩。
直是没凑泊它处。
所以知其为大慧嫡孙。
今有炷香供养它。
也要大家證明。
甲辰
诏主中天竺。
并赐慧日正辨师号。
皇庆壬子
灵隐
仁宗设无遮大会于金
證之。
又加号佛日。
乃退居良渚西庵
英宗至治壬戌间。
起端居径山
径山
人才之盛。
不减妙喜
楚石琦辈。
时称僧杰焉
虞公文靖以文献宗时
兼游诸禅宿之门。
自称微笑居士
每方杨大年之为人。
多剥啄诸家语录。
而读提唱。
乃谓其子弟曰。
元叟生平。
谛理恢拓。
广说略说。
莫不弘伟。
然关要隐而不发。
以待其人。
大慧之流风馀韵。
犹有如此者。
不谓老夫复相识耳。
其提唱曰。
寂静中做工夫者。
以寂静为究竟。
他且不是你寂静中究竟底物。
愦闹中做主宰者。
以愦闹为得意。
它且不是你愦闹中得意底物。
经教中领览者。
以经教为根本。
它且不是你经教中领览得底物。
师友中讲磨者。
以师友为渊源。
他且不是你师友中讲磨得底物。
此无形段金刚大士。
从尘点劫来。
直至而今。
如潜泉鱼鼓波而自跃。
你拟向东边讨它。
它向西边立地。
你向南边讨它。
它向北边立地。
教它与一切人安名立字即得。
一切人与它安名立字即不得。
一切处一切时。
与你万象为主。
万法为师。
此其是也。
自非上根利智具杀人不眨眼底手段。
将第八识断一刀。
岂有成办时节。
又曰。
自家根蒂下。
积生累劫。
多诸恶习。
若也照烛不破。
剔脱不行。
日用间岂免触途成滞。
一切法中。
或有所疑地。
即碍杀了你。
一切法中。
或有所爱水。
即淹杀了你。
一切法中或有所瞋火。
即烧杀了你。
一切法中或有所喜风。
即飘杀了你。
四者既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
明暗色空。
森罗万象。
到处粘作一团。
如黐胶相似。
驱你入驴胎。
使你入马腹。
总繇它在。
千佛出世。
亦无如之何矣。
开化四十二年。
三受金襕。
密秘之。
不以披搭。
所赐金帛悉赈贫乏。
复多怒。
老益甚。
每据坐。
竟日传餐诃骂。
及入寝室。
或窃问其故。
乃左右顾视。
欲举已忘。
故道俗于怒骂中。
得旨者甚多。
顺帝至正壬午秋
示微疾。
问侍僧曰。
呼之曾已休。
吸之尚未舍。
安同诸苦源。
来者不来者。
如何是来者不来者。
僧无语
端良久曰。
后五日看。
至期更衣趺坐曰。
本无生灭。
焉有去来。
冰河发𦦨。
铁树花开。
垂一足而化。
世年八十八。
僧腊七十六。
所剪爪发。
舍利累然。
閟全身于鹏抟峰北。
谥曰普照
塔曰寂照。
退居良渚日。
忽有梵僧。
仗锡来徵般若枢要。
示以狮王奋迅三昧。
其僧稽首蹈空而去。
左右皆惊愕。
曰。
掩鼻偷香。
何足羡也。
赞曰。
大慧四传至端禅师
二百载矣。
几如劲弓之末。
其势不能穿鲁缟。
师崛出珍公之门。
而道被三朝。
德迈九洲。
源厚流长。
不亦宜乎。
或谓。
师之后大抵说法朝廷。
岂其家化以金马门为隐者耶。
曰否。
不离菩提树下。
而据吉祥座者。
斯何人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释行端字原叟姓何氏临海人也。
年十二,从叔父得度于馀杭化城
苦求大法,至忘寝食。
而生有夙慧,文字不由师授,自能通晓。
初参藏叟珍问:“何处人?
”答云:“台州
便喝,展坐具。
又喝,乃于言下豁然有省。
既寂,复依净慈石林巩记室,与虚谷、东屿、晦机为莫逆交。
大德庚子主湖之资福,遂以瓣香归藏叟。
五载,学人奔凑,名闻京国,赐号“慧文正辩”。
复迁中竺、灵隐径山诸刹,屡承恩宠,三锡金襕。
延祐丙辰,有旨设水陆大会于金山,命主其事。
事讫入觐于便殿,从容奏对,深契圣衷,更赐“普照”之号。
拂衣南旋,止于良渚西庵,二十年足不越阃,慕其道者鳞萃,几无所容。
至正辛巳八月四日,坐书偈云:“本无生死,焉有去来。
冰河发燄,铁树花开。
”投笔垂一足而化,寿八十八,腊七十六,留龛七日,颜貌如生。
塔于径坞曰,寂照分爪发,别建塔于化城
区子复
全粤诗·卷五一
区子复号拙翁
南海人
区仕衡次子。
元成宗大德初象州武仙县县丞
事见《九峰先生集》附录。
诗一首。
徐朝直
全粤诗·卷五一
徐朝直番禺人
元成宗大德间在世。
事见清梁鼎芬卢维庆民国二十年刊《番禺县续志》卷三三《金石志一·苏州府教授子还钟公墓志铭》。
诗一首。
吕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昆山人字敬夫,后更名肃
工诗词。
名士咸与之交。
家有园林,尝蓄一鹤,复有鹤自来为伍,因筑来鹤亭。
邑令聘为训导,不起。
有《来鹤亭诗》。
字敬夫,后名昆山东沧(今江苏太仓)人,今隶太仓
东沧之俗尚靡,独能去豪习,事文雅,名士咸与之交。
家有园林,尝蓄一鹤,复有鹤自来为伍,因筑「来鹤亭」。
复有雪斋,日与郭羲仲陆良贵唱和其间。
邑令屡聘为训导,不起,卒老于乡。
所著有《来鹤亭》、《既白轩》、《番禺》、《竹洲》、《归田》诸稿。
敬夫少力学,师昆阳郑东季明
既长,益气夷色庄,学端识敏,且工为诗。
季明谓其词多奇丽清婉,出己意见,不屑剽取古今人言,其声一出于和且美。
玉山主人称其诗意清新,不为腐语,如:「朮花遍地牵云白,竹色当帘落酒青。
」「灵浪润咽消宿酒,飞花如点秋衣。
」皆佳句也。
又善作黄庭小楷,缮写其诗成集,辄邀杨铁厓评之。
铁厓题其诗曰:苏支邑凡六,独昆山多才子,魁出者往往称「吕袁」。
袁曰子英,吕曰敬夫也。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敬夫昆山人
区子美
全粤诗·卷五一
区子美号天由子
南海人
区仕衡长子。
贡元。
二十二岁卒。
有《林馆集》二卷,已佚。
事见《九峰先生集》附录。
诗一首。
释明颜
全粤诗·卷五一
释明颜南海人
元代峡山寺住持。
聪敏有道行。
寿九十五。
吴凤声、余棨谋修,朱汝珍纂民国二十六年铅印《清远县志》卷八有传。
诗二首。
孙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济宁嘉祥人字叔达
典军伍文字。
元初以功授广州宣慰都事,累官漳州路知事,有能声。
王绍汶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浙东人,字思齐
仕至广州总管,推恩赠江浙省理问
卒年八十六。
王思聪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晋州安平人字德明
王纲侄。
由书掾累擢庐陵尹。
以才选除广州路推官,平反属县豪绅诬民之狱。
海漕千户
衢州路治中致仕卒。
颜伯录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泉州永春人字畴叔号梅野
以荐,授从仕郎广州路南海县,辞不就。
秦起宗元 1273 — 133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3—1337 【介绍】: 元广平深水人,字元卿
生长兵间,学书无纸,父秦顺削为简,写以授之。
熟诵后,削去更书。
十七岁,入蒙古学,学成,辟武卫译史
文宗立,累拜中台御史,劾中丞和尚、闽宪卜咱耳。
和尚服辜,卜咱耳流之岭南
自是尽言无讳,皆见听用。
都漕运使,出为抚州路总管
后以兵部尚书致仕。
梁兼善
全粤诗·卷五一
梁兼善字禹功号濂泉
顺德人(清阮元修广东通志》卷六三作南海人)。
少失爱于父,远游三十年不返,莫知其存亡。
元成宗大德间荐举明经元惠宗至元初潮州路学教授
以诗寄父,妻犹守贞待字,已白头矣。
元末大乱,遂解组归,复徵辟为招讨使,保境安民,远近德之。
善属文,尤工诗。
事见清黄培彝修康熙十三年刊《顺德县志》卷五《选举志》。
诗一首。
辛钧
字□□东平路人
延祐间,知单州,官至岭南广西道肃政廉访使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东平路人
延祐间单州至顺初岭南广西道肃政廉访使
普元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哈密力人,徙公安
顺帝元统元年进士
御史,迁江南湖北廉访司事。
时所治郡县皆陷,遂诣长沙假分司印,征兵属郡。
未几,授岭南参知政事,兵溃而死。
宇文公谅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湖州吴兴人字子贞
通经史百氏言。
顺帝元统元年进士,授徽州路同知婺源州事。
会稽县,申明冤滞,所活者众。
国子助教,日与诸生辩析诸经。
应奉翰林文字,历江浙儒学提举
官至佥岭南廉访司事。
门人私谥纯节先生
公谅字子贞京兆人,占籍归安
年少时,尝馆授巨室,其闺爱中夜来奔,坚拒不纳,明日,托以他故,敛书告别。
初领乡贡,入浙省试院,头场占一席舍,其案上有「宇文同知」四字。
试官考卷,以文不中式,将黜之,时坐主龙麟洲江西老儒也,年八十馀,始过江浙,力主此卷,卒置榜中。
及会试,果登李齐榜第。
徽州路同知婺源州事,改馀姚,迁高邮府推官,除国子助教,调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以疾归。
后召为国子监丞,除江浙儒学提举,改佥岭南廉访司事,以疾请老,卒。
门人私谥曰纯节先生
公谅文典雅,所著述有《折桂集》、《观光集》、《辟水集》、《以斋诗稿》、《玉堂漫稿》、《越中行稿》,凡若干卷。
维基
宇文公谅字子贞湖州归安(今浙江吴兴)人。
其先成都人
父辈徙居吴兴,早年在嘉兴一富户家中教书,半夜有一妇人敲他的门,被他叱回。
隔天就离开。
平常闲居时,虽独处暗室,必正衣冠端坐。
有写日记习惯,白天做事,晚上全部记录下来。
元统元年(1333年)进士,授徽州路同知婺源州事。
同知余姚州事。
以病辞归。
再召为国子监丞、江浙提学,官至岭南廉访司佥事
有《折桂集》、《观光集》、《辟水集》、《越中行稿》等,皆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