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元朝
杜仁杰金末元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元间济南长清人字仲梁又字善夫
工诗。
金末隐内乡山中。
元世祖时,屡征不起。
以子杜元素贵,赠翰林承旨资善大夫谥文穆
有《善夫先生集》。
仁杰字仲梁,先称善夫济南长清人
金正大中,尝偕麻革信之张澄仲经内乡山中,以诗篇倡和,名声相埒。
元至元中,屡徵不起。
元素,任福建闽海道廉访使
仁杰以子贵,赠翰林承旨资善大夫谥文穆
仲梁性善谑,才宏学博,气锐而笔健,业专而心精。
平生与李献能钦叔冀禹锡京父二人最为友善。
遗山元好问《送仲梁出山诗》有云:「平生得意钦与京,青眼高歌望君久。
」其相契之深可知也。
麻革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临晋人字信之
内乡山中,日以作诗为业,教授以终。
人称贻溪先生
有《贻溪集》。
字信之临晋人
秉彝,登金皇统九年进士第历官兵部侍郎
生中条王官五老之下,长侍其先人西观太华,迤逦东游至,遂避地家焉。
北渡后,尝自代门踰代岭之北,留滞居延
己亥夏,赴试武川
及秋归,道浑水,访刘祁京叔浑源
登龙山绝顶,自作游记。
隐居教授而终,人称为贻溪先生,有诗文行世。
信之正大中张澄仲经杜仁杰仲梁内乡山中,日以作诗为业。
遗山元好问裕之仲梁诗如偏将军将突骑,利在速战,屈于迟久,故不大胜则大败;仲经守有馀而攻战不足,故胜负略相当;信之如六国合从,利在同盟,而敝于不相统一,有连鸡不俱栖之势,虽人自为战,而号令无适从,故胜负未可知。
当时以为知言。
金源北渡后,裕之首为河汾倡正学。
信之张宇彦升陈赓子飏庚子京、房皞希白段克己复之、成己诚之、曹之谦益甫诸老与裕之游,从宦寓中,一时雅合,并以诗鸣。
元大德间大同路儒学教授房祺自号横汾隐者,纂录信之等八人编集成帙,得古律诗二百一首,号曰《河汾诸老诗集》。
副使濩泽车玺称其词藻风标,如层峰荡波,金坚玉莹,绝无突梯脂韦之习,纤靡弛弱之句。
录此,亦足见金源一时河汾诗学之盛,虽易世不衰云。
麻革字信之临晋人
秉彝孙隐居不仕,教授王官谷,号贻溪先生,有文集行世。
梁曾元 1242 — 132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2—1322 【介绍】: 燕人字贡父
少好学。
世祖时,以荐辟中书左三部会史。
累知南阳府,使安南,其君遣遗爱奉表从入献方物。
淮安路总管,复使安南,还,进所与陈日焌往复议事书,帝大悦,解衣赐之。
仁宗时,官至集贤侍讲学士,国有大政,必命与议之。
晚年寓居淮南,日以书史自娱。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贡父燕人
以荐为中书省掾至元中累除知南阳府吏部尚书再使安南皇庆中集贤侍讲学士
畅师文元 1247 — 131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7—1317 【介绍】: 南阳人字纯甫号泊然
许衡弟子。
姚燧高凝相友善。
世祖时陈时政十六策,丞相安童奇其才,辟为右三部令史
累拜监察御史,纠劾不避权贵。
历官皆有惠政,以翰林学士卒。
谥文肃
有《农桑辑要》。
智受益元 1254 — 132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4—1323 【介绍】: 邓州南阳人字仲谦
幼孤,母躬自教养。
以善书计从军,迁行掾。
世祖至元中,擢荆湖行省都事,转行省郎中
治行军幕府,数涉危险,计度馈饷益精备。
历谭岳总管,豪强敛迹。
后以两浙盐运使致仕卒。
僧了性元 ? — 13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21 【介绍】: 僧,号大林俗姓武
少好学,刚毅,负气节。
武宗时五台山普宁寺,为第一代师。
释讳了性号大林
武氏子也。
宋武公之后以谥为姓
少即好学聪睿天启。
初依安和尚薙发登具戒。
历诸讲席精究三藏。
后遇真觉国师启迪厥心。
既而周游关陕河洛襄汉。
访诸耆德从而学焉。
柏林潭关辅怀南阳慈诸公。
皆以贤首之学著称一时。
悉造其门领其玄旨。
及归复参真觉于垄坻乃曰。
佛法司南其在兹矣。
乃从真觉至五台
未几真觉化去。
遂北游燕蓟晦迹魏阙之下。
优游江海之上与世若将相忘。
成宗徵居万宁
声价振荡内外。
至大间太后创寺台山普宁
延居为第一代。
师之为人刚毅颇负气节。
不能俛仰媚悦于人。
故足迹不入城隍不谒权贵。
人或忌之。
闻尝曰。
予本以一介苾刍蒙天子处之以巨刹。
惟乃夙夜弘法匪懈。
图报国恩不暇。
馀复何求。
虽有臧仓毁鬲之言。
其如青蝇止棘樊耳。
顾予命之不遭道之不行则纳履而去。
何往而不可也。
时元世因尊宠西僧其徒众甚盛。
出入骑从拟若王公。
或顶赤毳峨冠岸然自倨。
天下名德诸师莫不为之致礼抠衣接足丐其按颅摩顶。
谓之摄受。
师惟长揖而已。
顾谓众曰。
吾敢慢于人耶。
吾闻君子爱人以礼。
何可屈节自取卑辱。
苟为之屈。
非谄则佞。
吾自为道。
于彼何求。
识者高尚其义。
至治改元九月三日示寂。
塔于竹林之墟。
谥曰弘教
号大林
武氏子也。
宋武公之后以谥为姓
少即。
好学聪睿天启。
初依安和尚薙发。
登具戒。
历诸讲席。
精究三藏。
后遇真觉国师
启迪厥心。
既而周游关陕河洛襄汉。
访诸耆德。
柏林潭。
关辅怀南阳慈。
诸公皆以贤首之学。
著称一时。
悉造门领旨。
及归。
复从真觉至五台
未几真觉化去。
遂北游燕蓟
晦迹魏阙之下。
优游江海之土。
与世若将相忘。
成宗徵居万宁
声价振荡内外。
至大间太后
创寺台山普宁
延居为第一代。
足迹不入城隍不谒权贵。
人或忌之。
闻尝曰。
予本以一介苾刍
蒙天子处之以巨刹。
惟乃夙夜弘法匪懈。
图报国恩不暇。
馀复何求。
虽有藏仓毁沮之言。
其如青蝇止棘樊耳。
顾予命之不遭。
道之不行。
则纳履而去。
何往而不可也。
时元世。
因尊宠西僧
其徒众甚盛。
出入骑从。
拟若王公。
天下名德诸师。
莫不为之致礼。
师惟长揖而已。
顾谓众曰。
吾闻君子。
爱人以礼。
何可屈节自取卑辱。
苟为之屈。
非謟则佞。
识者高尚其义。
至治改元九月三日示寂。
塔于竹林之墟。
谥曰弘教
了性
号大林
姓武氏
少好学聪睿之
殆天授之礼耆德安公。
为师而落发焉。
既登具。
历诸讲庠。
探颐经论。
遇真觉圆师。
启悟初心。
而周游南北几万里。
穷览幽胜。
所至必咨访其人。
询至道之要。
其所师而学者。
柏林潭公。
关辅怀公
南阳兹公。
皆以义学著称。
及归复见真觉于垄坻。
愈见墙仞之高。
堂室之奥。
乃曰。
佛法司南
其在兹乎。
真觉殁。
北游燕蓟
晦迹魏阙之下。
悠然如处江海之上。
与世若相忘焉。
然以怀璧之美。
被褐而莫掩。
名既喧于众口。
声遂闻于九重。
万宁初落。
诏师居之。
至大中
大后创寺台山
普宁
以兹擅天下之胜。
住持之寄。
非海内硕望。
莫能胜之。
故以命师。
师居十有馀年而殁。
师为人刚毅。
颇负气节。
不能俯仰随世。
虽居官寺。
未尝一至城府。
造权贵之门。
或谓师少和气。
师曰。
予以一介苾刍
天子不以人之微。
处之大寺
惟竭诚匪懈。
图以报国而已。
夫何求哉。
必有臧仓毁鬲之言。
盖亦营营青蝇。
止于棘樊耳。
顾予命之不遭。
道之不行。
纳履而去之。
何往而不得于道乎。
时国家尊宠西僧
其徒甚盛。
出入骑从。
拟迹王公。
其人赤毳峨冠。
岸然而自居。
诸名德辈。
莫不为之致礼。
或磬折而前。
抠衣接足。
丐其按顶。
谓之摄受。
师独长揖而已。
或谓师傲。
师曰。
吾敢慢于人耶。
吾闻君子爱人以礼。
何可苟屈其节。
而巽于床。
自取卑辱乎。
且吾于道。
何求于彼。
彼以其势自大而倨。
吾苟为之屈。
非谄则佞也焉。
有君子而为佞谄之行哉。
识者壮师之气。
以谓如佛印元公之遇高丽王子。
可谓识大体而得乎礼矣。
殁时至治元年九月
塔舍利于竹林之墟。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了性号大林,武氏子也。
宋武公之后,以谥为姓
少即好学,聪睿天启,初依安和尚薙发,登具戒。
历诸讲席,精究三藏,后遇真觉国师,启迪厥心。
既而周游关陜河洛襄汉,访诸耆德,从而学焉。
如泊林潭、关辅怀、南阳慈诸公皆以贤首之学著称一时。
悉造其门,领厥玄旨。
及归,复参真觉于垄坻,乃曰:佛法司南,其在兹矣。
乃从真觉至五台
未几,真觉化去,遂北游燕蓟,晦迹魏阙之下,优游渤海之滨,与世若将相忘。
成宗徵居万宁,声价振荡内外。
至大间太后创寺台山,曰普宁,延性居之。
为人刚毅,颇负气节,不能俛仰媚悦于人,故足迹不入城闉,不谒权贵,人或忌之。
闻,尝曰:“予本一介苾刍,蒙天子处之以巨刹,惟乃夙夜宏法匪懈,图报国恩不暇,馀复何求。
虽有臧仓毁鬲之言,其如青蝇止棘樊耳。
顾予命之不遭,道之不行,则纳履而去,何往而不可也。
”时元世因尊宠西僧,其徒众甚盛,出入骑从,拟若王公,或项赤毳峨,岸然自倨,天下名德诸师莫不为之致礼,抠衣接足,丐其按颅摩顶,谓之摄受。
惟长揖而已,顾谓众曰:“吾敢慢于人耶?
吾闻君子爱人以礼,何可屈节自取卑辱?
茍为之屈,非謟则佞,吾自为道,于彼何求。
”识者高之。
至治改元,九月三日示寂,塔于竹林之墟,谥曰“宏教”。
柳贯元 1270 — 134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0—1342 【介绍】: 婺州浦江人字道传号乌蜀山人
受性理之学于金履祥,自幼至老,好学不倦。
于兵刑、律历、数术、方技、异教外书,无所不通。
大德年间,以察举为江山儒学教谕
仕至翰林待制,与黄溍虞集揭傒斯齐名,称儒林四杰
既卒,门人私谥文肃
有《柳待制文集》。
字道传浦江人
大德间,用察举为江山教谕,迁昌国州学正,历国子助教太常博士,出为江西儒学提举
至正初,起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
卒年七十有三,私谥曰文肃
道传甫弱冠,受经于仁山金履祥
既而从乡先生方凤、粤谢翱、括吴思齐前辈游,历考秦汉以来文章之变化。
是时海内为一,故国遗老,尚有存者。
师友讲究,渊源不绝。
乃复裹粮出,与紫阳方回南阳仇远淮阴龚开句章戴表元永康胡之纯长孺兄弟,益咨叩其所未至。
及至京师,为吴文正公澄所器赏。
程文宪公钜夫以墨一丸授之曰:文章正印,今属子矣。
卒为一代名宿。
自号乌蜀山人,扁其斋曰「静俭」。
门人宋濂戴良类辑其诗文为四十卷,谓如老将统百万之兵,旗帜鲜明,戈甲焜煌,而不见有喑呜叱咤之声。
临川危素谓其文雄浑严整,长于议论,而无一语袭陈道故。
元史》亦曰「沈郁舂容,涵肆演迤,人多传诵之」。
与同郡黄溍吴莱声名一时相埒。
浙东之文,争奇竞爽,涵育甄陶,人材辈出,迨于明初而极盛焉。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道传浦阳人
累迁太常博士出为江山儒学教谕至正初翰林待制国史编修官自号乌蜀山人有集四十卷
孛朮鲁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邓州顺阳人,女真族。
字朋道
孛术鲁翀子。
以荫调秘书郎,转襄阳县,须次居南阳
聚众拒红巾军,兵败死。
白景亮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阳人字明甫
明法律,善书算。
由征东行省译史超迁南恩知州,累官衢州路总管
核田亩以均徭役,修明学政
官至台州路总管
畅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阳人
有诗名。
尝注《地理指掌图》,仕为汴幕官
马宗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人
所著《伤寒医鉴》,皆采刘完素之说,以驳宋肱《南阳活人书》。
释福源
福源
字古渊
赐号佛性普明大禅师
师生太原李氏。
李氏故旧族。
历唐宋。
以儒业为显官。
奉训大夫南阳圭。
举二子。
长德英登进士
次威大将军珍明。
师父也。
母苏氏。
长斋奉佛。
诵金刚观音经。
为日课不少怠。
一夕。
老僧僧伽黎付之。
觉而有娠。
生时多祥瑞。
父母爱之。
授书不读。
而以栗麦子。
纪念观音。
父怒挞之。
师泣告曰。
儿愿学佛。
不愿选官也。
父益怒。
驱使辱之。
复闭之空室。
绝其食。
庶有回心。
师执志愈坚。
父母不得已。
𢹂送妙觉院。
礼朗公为师。
而披剃焉。
受具习大乘经论。
兴定中
兵南下。
师潜遁山谷间。
食树皮草根得不死。
恨至道未闻。
事定后。
真定西牛见廓乐老人一公。
机语相入。
一公五坐道场。
师为侍者
后见圆明照公。
照一日举僧问云门啐啄之机。
门云响问师。
汝如何会。
对曰。
今日痛领和尚一问。
曰。
意旨如何。
对曰。
一声齐和处。
千古意分明。
照化。
师复见一公。
公曰。
侍者
汝来也亲切处道一句看。
师进前曰。
即日恭惟和尚尊候万福。
曰。
如何是佛法大意。
对曰。
满口牙是骨。
耳朵两片皮。
公作色曰。
何曾见圆明来
师问。
如何是佛法大意。
公喝之。
师儗议。
公便打曰。
满口牙是骨。
耳朵两片皮。
师忽省作礼。
一公印之以偈。
出世凡三主大刹。
于潭柘最久。
不动声色。
而起振颓废。
声价重诸方。
师具智慧力。
开折摄门。
不避强禦。
魔阐必挫。
善类必植。
故能开田居山。
整洪规。
敦后学继古德之风。
太师国王
锡海云宗师。
摩衲大衣。
海云以授师。
师瓣香。
寔归廓乐。
不以海云厚己而异其志。
海云尝谓人曰。
源公
天性真淳有节义。
特立世表。
人不得而亲疏之。
堂堂乎了事本色人也。
以至元某年坐化。
塔于潭柘。
其与万松老人多和炤公诸耆宿唱酬。
此事问答机衡。
师语尤为逸格。
既大兴潭柘。
功成而弗居。
退处东庵
若不知者。
其巽退如是。
然性孤硬诸方以铁橛称之。
王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阳府邓州人
博学有文。
仕至广西廉访使
谢理
字□□南阳人
都事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南阳人
都事
叶頫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伯昂南阳人
元好问金末元初 1190年7月8日 — 1257年9月4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90—1257》 【介绍】: 忻州秀容人字裕之号遗山
元德明子。
七岁能诗。
宣宗兴定五年进士,历内乡
官至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
金亡,不仕。
以著作为己任,收集金朝君臣言论遗事,为元人修《金史》所取资。
所辑《中州》,录金二百四十九人诗词,各附小传以存史。
为文备众体,诗尤奇崛,且以身处金元之际,特多兴亡之感。
为一代宗匠。
有《遗山》。
好问字裕之太原秀容人
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目。
年十四,从陵川郝天挺学,六年而业成。
太行,渡大河,为《箕山》、《琴台》等诗。
礼部赵秉文见之,以为近代无此作也。
于是名震京师,谓之「元才子」。
金宣宗兴定三年,登进士第,不就选,往来箕、颍者数年。
南阳,调内乡,历尚书省掾左司都事员外郎
天兴初,入翰林知制诰
金亡不仕。
元世祖在藩邸闻其名,将以馆阁处之,未用而卒,年六十有八,世称遗山先生
先生天才清赡,邃婉高古,沈郁太和,力出意外。
巧缛而不见斧凿,新丽而绝去浮靡。
杂弄金碧,糅饰丹素,奇芬异彩,动荡心魄。
以五言为雅正,而出奇于长句。
杂言乐府不用古题,新意特出。
歌谣慷慨,挟幽并之气。
晚年尤以著作自娱。
金源氏实录,在顺天张万户家。
国亡史兴,己所当任。
乃言于张,愿为撰述。
人或沮之,先生曰:「不可使一代之迹泯而不传。
」乃构亭于家,名曰「野史」,采摭所闻,以寸纸细字,辄为记录,至百馀万言
世所传者,诗文集外,有《中州》、《壬辰杂编》及《杜诗学》、《东坡诗雅》、《锦机》、《诗文自警》等书。
自中原板荡,风雅道衰。
汴京之亡,故老都尽。
先生蔚为一代宗工,以文章独步者几三十年。
由是学者知所指归,作为诗文,皆有法度。
百年以还,名家辈出。
别裁伪体,溯流穷源,论者以先生为标准,不亦宜乎!
词学图录
元好问(1190-1257) 字裕之号遗山
太原秀荣山西忻县)人。
有《遗山》,编《中州》、《中州乐府》,金人诗词多赖以传。
成遵元 1304 — 135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4—1359 【介绍】: 南阳穰县人字谊叔
少丧父,家贫,勤苦力学。
后受业于夏镇,为国子生
顺帝元统元年进士
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监察御史,言事并举劾凡七十余事,皆指讦时弊,执政者恶之。
出为陕西行省员外郎
辞归。
至正十年,迁中书右司郎中,与同僚尽决刑部积案。
工部尚书
巡视黄河决口,以为故道不可复,与贾鲁议不合。
武昌路总管参知政事
累升中书左丞
所至有政声。
用事者嗾人诬受赃,锻炼成狱,竟杖死,中外冤之。
维基
成遵(1304年—1359年)南阳穰县人字谊叔是元朝末年的大臣。
元统进士,为将仕郎
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参与修纂泰定、明宗文宗三朝实录。
元顺帝至元四年(1338年),为应奉翰林文字
至正二年(1342年),为监察御史,多次指摘时弊,弹劾权贵。
二年工部员外郎出任陕西行省员外郎,以母亲患病辞官归乡。
至正十年(1350年),任工部尚书,视察黄河。
至正十一年(1351年),上奏黄河故道不能恢复,反对脱脱贾鲁治河方案。
改任大都河间等处都转运使
至正十四年(1354年),转任武昌路总管
至正十七年(1357年),为中书左丞分司彰德
至正十九年(1359年),因和太平友善,被太子爱猷识理达腊所恨,至正十九年(1359年)成遵被下狱,被杖杀而死。
王明嗣元 1304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4—? 【介绍】: 南阳府舞阳人字伯昌
顺帝元统元年进士,授翰林编修,迁国子司业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伯昌舞阳人
进士第,官翰林国史编修国子司业
乃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阳人字易之葛逻禄氏。
不喜禄仕,能文,长于歌诗。
时浙人韩与玉能书,王子充善古文,人目为江南三绝。
顺帝至正间,以荐为翰林编修
有《金台集》、《海云清啸集》。
乃贤字易之,本葛逻禄氏。
译言马也,世居金山之西。
元兴西北,诸部仕中朝者,多散处内地,故易之南阳人
随其兄宦游江浙,卜居于鄞,再至京师,以能文名。
尤长歌诗,每一篇出,士大夫辄传诵之。
时浙人韩与玉能书,王子充善古文,易之与二人偕来,人目为「江南三绝」。
久之归浙东,辟为东湖书院山长。
以荐授翰林编修官,出参桑哥失里军事卒。
所著《金台集》,欧阳元功序之,谓其清新俊逸,而有温润缜栗之容。
宣城贡师泰称其词清润纤华,五言类谢朓柳恽江淹,七言类张籍王建刘禹锡
而乐府尤流丽可喜,有谢康乐鲍明远之遗风。
魏郡李好文曰:易之西北方人,而粹然独有中和之气。
不喜禄仕,惟以诗文自娱。
其来京师,特广其闻见,以助其诗也。
其兄塔海仲良进士起家,而易之晚乃得一官,未竟其用。
虞文靖题其云:「因君怀郭隗,千古意如何。
张承旨起岩云:「爱君谈辨似悬河,最喜交情古意多。
长使马周贫作客,令人千古愧常何
」其所期望者深矣。
李士瞻元 1313 — 136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3—1367 【介绍】: 南阳新野人,徙汉阳字彦闻
顺帝至正十一年进士
中书右司掾历吏、户二部侍郎
累拜枢密副使
条上二十事,帝嘉纳,迁参知政事
仕至翰林学士承旨封楚国公
有《经济文集》。
士瞻字彦闻,先世南阳人,后徙汉上。
至正初,以布衣游公卿间。
荐为知印,非其志也。
寻中大都路进士第,辟中书省掾
累迁户部尚书,出督福建海漕,就拜行省左丞
参议中书省事,进参知政事,改枢密副使翰林学士承旨
封楚国公二十七年卒,年五十有五。
彦闻襟度弘远,立朝謇谔,有经济之才。
遗文五卷,曰《经济文集》。
子守成,后名延兴至正丁酉进士,官翰林检讨
明洪武间,尝典邑校。
有《一山文集》传于世,兹不复录也。
李彦闻进士起家,占籍东安
四子皆知名。
孙方曙,明行人司副
曾孙伸,国子监丞
侃,正统壬戌进士山西巡抚佥都御史
孙德容襄城训导
德宪,松江通判
德恢严州知府
德仁刑部员外郎乙未戊戌两科进士也。
《经济集》、《一山集》,皆曾孙伸所编次,侃及德恢德仁校定焉。
吉安知府张廷玺又尝合彦闻父子诗文为《济美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