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元朝
韩澍南宋 1223 — 127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3—1270 【介绍】: 彰德路安阳人字巨川
世祖至元二年累迁汲县五年高唐县主簿,以疾归。
蔡珍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彰德安阳人
骁勇。
代父兴权管军百户
宪宗时,从攻合州钓鱼山
世祖中统间,从攻阿里不哥。
后从镇襄阳
灭宋后,入备宿卫,授管军总把,寻命权千户。
累官后卫亲军千户
成宗元贞间告老归。
卒年八十一。
刘秉恕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邢州人字长卿
刘秉忠弟。
刘肃学《》,明理学。
与兄同事世祖。
中统初,擢礼部侍郎
世祖至元间彰德路总管,治狱详明。
召除礼部尚书,出为湖州平阳路总管
年六十卒。
秉恕字长卿,秉忠之弟,尝受易于威州刘肃
世祖召同侍潜邸,至元中,累官礼部尚书,历湖州平阳路总管,有惠政。
卒于官。
秉忠无子,以秉恕子为后。
释印原元 1235 — 1314年一月二十三日
印原
字古先
相州氏子。
为国中贵族。
师生有异徵。
垂髫时。
辄刻木为佛陀像。
持以印空。
人异之。
十三剃发受具戒。
遍历诸师户庭。
咸无所證入。
乃嘅然叹曰。
中夏乃佛法渊薮。
盍往求之乎。
于是。
绝鲸波之险。
奋然南游。
初参无见顶公于天台华顶
公语之曰。
汝缘不在此。
中峰本公
现说法杭之天目山
炉韛正赤。
此真汝导师。
宜急行。
师即蓬累而出。
往见中峰
中峰一见。
遽命给侍左右。
屡呈见解。
辄遭呵斥。
退而涕泣。
至于饮食皆废。
中峰怜其诚恳。
乃谓之曰。
此心包罗万象。
迷则生死。
悟则涅槃。
生死之迷。
固是未易驱斥。
涅槃之悟。
犹是入眼金尘。
当知般若如大火聚。
近之则焦头烂额
唯存不退转一念。
生与同生。
死与同死。
自然与道相符脱。
使未悟之际。
释迦
万慈氏。
倾出四大海水。
入汝耳根。
总是虚妄尘劳。
皆非究竟之事也。
师闻遍身汗下。
益厉精猛积之之久。
忽有所省。
现前境界。
一白无际。
中峰印之。
复见诸大老。
皆无异词。
会清拙澄公。
将入日本建立法幢。
师送至四明
澄公曰。
子能同归。
以辅成我乎。
师曰。
云水之踪。
无住无心。
何不可之有。
即摄衣升舟。
其后澄公能化行于遐迩者。
皆师之力也。
然瓣香酬法乳。
的归之中峰
师化大行。
专以流通大法。
建立梵宫为事。
丹州之愿胜。
津州之保寿。
江州之普门。
信州之盛典。
房州之天宁。
皆郁然成大兰若。
而建长之西。
复创广德庵。
命其徒守之。
如慧林。
等持。
真如。
万寿。
净智。
皆师受请弘化之刹。
劳绩之见不与焉。
年度比丘千馀人。
非所度而受法称弟子者。
不与焉。
师临众端严。
见者若未易亲。
及闻其诲者。
温若春阳。
莫不悦服而去。
人有来求法语偈颂者
濡毫之顷。
翩翩数百言。
曾不经意。
皆契合真如。
师不自以为是也。
取语录并外集。
投火中曰。
吾祖不立文字。
留此糟粕何为。
门人欲画师像。
预索赞语。
师作一圆相
题其上曰。
妙相圆明。
如如不动。
触处逢。
是何面孔。
其方便为人皆类此。
甲寅春正月
坐化于长寿院。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八
释印原字古先姓藤氏日本国人也。
世居相州,为国贵族。
生有异徵,垂髫时,辄刻木为佛陀像,持以印空。
父奇之曰:“是儿于菩提有缘,宜使之离俗,学究竟法。
”甫八岁,归桃溪悟公,执童子役。
年十三,即剃发,受具足戒。
自时厥后,遍历诸师户庭,无所證入。
乃慨然曰:“中夏为佛法渊薮,盍往求之。
”于是浮海南游,飘然西渡,初至天台无见睹华顶峰语之曰:“尔缘不在斯。
中峰本以高峰上足,说法杭之天目山,炉火正赤,往来学徒无不受其锻鍊,此真汝导师也。
遂往谒中峰,一见遽命给侍左右。
屡呈见解,中峰呵之曰:“根尘不断,如缠缚何?
退而悲泣,饮食皆废。
中峰怜其诚恳,乃谓之曰:“人惟此身,包罗万象,迷则生死,悟则涅槃,生死之迷,固是未易驱斥。
涅槃之悟,犹是入眼金尘。
当知般若如大火聚,近之则焦首烂额,唯存不退转一念,生与同生,死与同死,自然与道相符。
若当未悟之际,千释迦,万慈氏,倾四海大水入汝耳根,总是虚妄尘劳,皆非究竟。
闻之,不觉通身汗下,无昼无夜,未尝暂舍,积之又久。
一夕忽有所省,见前境界一白无际。
急趋丈室告中峰曰:“已撞入银山铁壁去也。
中峰曰:“既入银山铁壁,来此何为?
”由是瞩机生悟,超然领解。
十二时中触物圆融,无纤豪滞碍。
未几辞去,往谒虚谷灵、古林茂、东屿海、月江印,此四公者,道誉隆隆,各据高座,展化一方。
见其證悟亲切,机锋颖利,莫不以“丛林师子儿”称之。
会清拙澄将入日本建立法幢。
送至四明,澄曰:“子能同归以辅我乎?
曰:“云水之踪,无住无心,何不可之有?
”即摄衣升舟。
其后澄之行化遐迩,皆原之力也。
已而出世甲州慧林,瓣香酬恩,卒归之中峰,黑白来依,犹万水赴壑。
古山源议革城州等持教寺为禅,物论非无以厌伏众心,竟迎主之。
俄住州之真如,又迁万寿,又迁相之净智。
及谢去,更行化于奥州。
原之族兄君新建普应寺,延为开辟住持,方起而应之,关东连帅源公建长寿院于相州,复请开山兼主圆觉,又赴之。
未几,迁建长。
其说法度人,孜孜弗懈,无异慧林时。
后退归长寿,有终焉之志。
岁在甲寅正月,忽示疾。
至二十三日夜参半,召门人曰:“吾今日逝矣,尔等恪守常训,使法轮弗替可也”。
黎朋宾明,候问起居应接如平昔,及午,呼侍者曰:“时至矣,可持觚翰来。
”及至,复曰:“吾塔已成,唯未书额尔。
”乃手书“心印”二字,入室端坐,泊然入灭。
世寿八十,僧腊六十又八。
弟子奉全身瘗焉。
以流通大法,建立梵宫为事。
丹州之胜愿,津州之保寿,江州之普门,信州之盛兴,房州之天宁,皆蔚然成大兰若。
而建长之西,复创广德庵,命其徒守之。
故先后所度比丘一千馀人。
平生端严若神,虽燕坐之时,俨若临众,目光炯炯射人
见者若未易亲炙,及聆其诲语,温若阳春,莫不心悦诚服。
有求法语偈颂者,濡毫之间,洋洋数百言,曾不经意,皆契合真如,犹不自以为是,取语录并外集投于火中曰:“吾祖不立文字,但传心,留此糟粕何为。
”门人欲为画像且索赞语,乃自作一圆相,题其上曰:“妙相圆明,如如不动。
触处相逢,是何面孔。
”其方便为人皆类此。
完者都元初 1239 — 129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9—1297 【介绍】: 钦察人,居彰德
蒙哥汗六年,以材武从军
世祖中统间,从攻李璮
至元间,从围襄、樊,又从伯颜灭宋。
赐号拔都儿,任高邮路总管府达鲁花赤
十七年,率军镇压黄华起事。
次年,镇压陈吊眠起事。
成宗时,官至江浙行省平章政事。
卒谥武宣
赵思恭元初 1239 — 129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9—1296 【介绍】: 彰德路安阳人字仲敬
世祖至元十六年宣徽院照磨
主事、经历,擢燕南宪司判官
二十八年,入为监察御史,改大司农经历,出为燕南廉访司事。
梁栋宋末元初 1243 — 13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3—1305 【介绍】: 宋人,世居湘州,后徙镇江字隆吉
度宗咸淳四年进士
钱塘
有诗名,好吟咏。
宋亡,入茅山,依其弟柱,从老氏学。
有《梁隆吉诗抄》。
全宋诗
梁栋(一二四三~一三○五)(按:生于理宗淳祐二年十二月十六日,公历已入新年),字隆吉,祖籍相州,侨居镇江(今属江苏)
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进士,调宝应簿。
八年,为仁和
宋亡,流徙武林建康山间。
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一二九○),以诗入建康狱,未几放还,遂定居建康,一时江东人士从学者甚众。
元成宗大德九年卒,年六十四。
遗著由金华胡乃裒集门人所记为《梁先生诗集》。
事见《宋遗民录》卷一二胡乃《梁先生诗集序》。
 梁栋诗,以《知不足斋丛书》明程敏政《宋遗民录》为底本,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字隆吉,其先湘州人,后迁居镇江
咸淳四年进士,官钱塘仁和
宋亡,弟柱入茅山从老氏学,往依焉。
乙巳,无疾卒。
梁隆吉诗钞。
丁逢辰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彰德路安阳人字适之
世祖至元二十三年以荐为彰德路学教授,移益都路
后家居,种菊自给。
赵良辅元 1247 — 131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7—1318 【介绍】: 安阳人字良卿
世祖至元二十二年累迁金坛县,擢平江路推官,历知新喻醴陵,除建昌路同知,以潭州路同知致仕。
邢秉仁元 1250 — 132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0—1325 【介绍】: 彰德安阳人字守仁
辟署河南廉访司曹属,进御史府史,历济南莱芜等处铁冶等提举,迁江西行中书省左右司都事
岁饥,请出廪米五十万石,赈贷贫民,全活者众。
抚州路总管,改广平
立乡学、平冤狱,发摘奸伏。
后以礼部尚书致仕。
田衍元 1258 — 13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8—1313 【介绍】: 彰德人,居相,字师孟
博学多识。
初以才选为中书掾,历礼、吏部主事兵部员外郎
积官中顺大夫
多藏古法书名画。
王曼庆墨竹,颇得雅趣。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师孟彰德人
许熙载元 1261 — 13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1—1327 【介绍】: 彰德汤阴人字献臣
少孤,习为儒。
博古通今。
德庆路提控按牍,调长沙税吏,迁临江抚州路总管府照磨,改从事郎、会福院照磨,所至有惠政。
尝病古人女教杂见于礼书,漫无统纪,乃辑为《女教书》,并开义学以教乡人。
有《东冈小稿》。
韩性元 1266 — 134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6—1341 【介绍】: 绍兴人字明善
博综群籍,尤邃于理之学。
为文博达俊伟,自成一家。
居家教授,受业者甚众。
巷夫街叟,童稚厮役,咸称为韩先生
宪府尝举为教官,不赴。
卒谥庄节
字明善绍兴人
其先家安阳,宋魏忠献王琦,其八世祖也。
深于先儒理之说,四方学者,受业其门,户外屦无所容。
前代遗老王应麟俞浙戴表元辈皆折辈行与交。
同里与游最密者唐珏王易简吕同老,皆一时名士。
每值风日清美,或同挟策于云门禹穴,或共榜舟于邪溪镜湖,逍遥容与,弥日忘返,望之者疑其为世外人也。
延祐中宪府尝举为慈湖书院山长,受而不赴。
天历中赵世延以其名上闻。
后十年,门人李齐南台监察御史,力举其行义,而已卒矣,年七十六,赐谥庄节先生
所著有《礼记说》四卷、《诗音释》一卷、《书辨疑》一卷、《郡志》八卷。
文集有《五云漫稿》十二卷。
虞学士集曰:君为文优游不迫而陈义甚高,汪洋不穷而立论甚要。
黄侍讲溍曰:先生之文,博达隽伟而变化不测。
人第见其如奇葩珍木,不择地而发,鱼龙出没,隐显后先,以为可喜可愕,而莫知夫山之所以高,水之所以深也。
两公皆文章大家,而罄折先生如此,宜为一时人望所宗也。
马熙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衡州安仁(今湖南衡阳)人,字明初
缑山书院山长,累官右卫率府教授
许有壬兄弟、父子善。
尝撰《圭塘欸乃集》。
字明初衡州安仁人也。
历官右卫率府教授
尝作《摸鱼子》乐府十阕,并圭塘补和诗附记于后。
其原序云:「欸乃既歌之明年,熙如京师可行洎桢日侍安阳公觞咏圭塘,更唱迭和,诗辞凡二百四十有九。
又明年,桢来京师始得伏读全集。
大篇云行,短章泉流,无非乐日用之常,而忧国忧民之实,亦未尝不默寓其间也。
桢闻诗趋庭,日有新益,而乃以抗尘走俗,不得与于斯文,愧可胜言邪!
可行序引有张本同声之说,固欲援之入社,今虽末至,未必峻拒之也。
于是忘其芜陋,勉强补和,得诗七十八,词八,录次左方,惟二先生进而教之。」
邢温元 1271 — 134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1—1345 【介绍】: 彰德安阳人字孟直
性刚介。
喜为诗。
历官以能称。
文宗天历初,累迁冀宁路总管,改都漕运使
郑廷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彰德人
善作杂剧。
今存《楚昭公》、《忍字记》、《后庭花》、《金凤钗》、《冤家债主》等。
赵天纲元 1275 — 134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5—1343 【介绍】: 彰德路安阳人字之维
赵思恭子。
文宗至顺二年南台御史,入为监察御史,历淮东山东二道宪佥,升广西廉访副使顺帝至正初湖南
释智曤元 1275 — 1351年九月一日
智曤
更名疏石
字梦窗
姓源氏
势州人。
宇多天王九世孙。
九岁出家。
群书一览辄能记。
暨长。
绘死尸九变之相。
独坐观想。
慨然有求道志。
一夜梦。
游中国疏山石头二刹。
一庞眉僧。
持达磨像。
授之曰。
尔善事之。
寤而叹曰。
洞明吾本心者。
其唯禅观乎。
更名疏石
无隐范公
又见一山宁公
不甚契。
后求指决于高峰日公。
于言下有省。
因夕坐久。
偶作倚壁势。
身忽仆去。
豁然大悟。
平生碍膺之物。
冰解雪融。
心眼烂然如月。
佛祖玄机。
一时烁破。
高峰嘱其护持。
且出其然无学元公手书一通。
𢌿之以寓相传付授之意。
师志在烟霞。
出世非所愿。
聘致皆力辞之。
甲州之龙山庵
五台山之吸江庵。
与夫泊船庵。
退耕庵。
兜率内苑。
皆师避隐之所。
或慕迫之不已。
至逃入海屿以避之。
春秋五十一。
国主后醍醐天王
强起师主南禅。
入见引坐。
师言所志求退。
王曰。
吾心非有他。
欲朝夕问道耳。
王妃薨。
强师再入南禅。
请宣说大戒。
执弟予礼弥谨。
国师之号
王即世。
太仓天王
复从师受戒。
愿为弟子。
敷宣之际。
有二星降于庭。
光如白日。
两宫国母。
请师于仙洞受五戒。
廷议重师名德。
复强师入天龙。
锡师号正觉心宗普济
遗以手书。
其略曰。
道振三朝。
名飞四海。
主天龙席。
再转法轮。
秉佛祖权。
数摧魔垒。
国中以为荣。
后化于兜率内院。
世寿七十九。
僧腊六十。
弟子奉全身塔于院之后。
送者黑白二万馀人。
皆哀恸不胜。
分存日所剪爪发。
瘗于云居。
发中累累生舍利云。
师仪观高朗。
慧学渊深。
凡所莅止。
如见一佛出世
香花供养。
惟恐或后。
故管领源公赖之。
尝与人言曰。
我从先人。
国师剧谈佛法。
达真乘。
遂能死生如一。
临事不慑。
而先人竟死于忠。
吾亦知委身以事君者。
国师化导之力。
然则师之道。
非特究明心学。
实足增其世教之重。
且其抗志高明。
视荣名利养。
澹若无物。
唯欲栖身林泉。
虽屡典大刹。
皆迫于王命而起。
世称大善知识
非师孰能当之。
宋文宪曰。
宋南渡后。
传达磨氏之宗于日本者。
自千光禅师荣西始。
厥后无学元公。
佛鉴范公之子。
附海舶东游。
大振厥宗。
高峰纂而承之。
师为高峰之遗胤。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八
同时有智曤者,亦日本国人,势州源氏宇多天王九世孙。
其母祷于大士,梦吞金色光而孕,生时祥光盈室。
九岁出家,依平盐教院,授之书,一览辄能记诵。
稍长,绘死尸九变之相,独坐观想,知色身不异空华,慨然有求道之志。
年十八,为大僧,礼慈观律师受具足戒。
寻学显密二教,垂三年,恐执滞名相,建修期道场以求玄应,满百日,梦游中国疏山、石头二刹,一庞眉僧持达摩像授之曰:“尔善事之。
”既寤,拊髀叹曰:“洞明吾本心者,其唯禅观乎?
”遂更名疏石字梦窗
谒无隐范于建仁寺,继至相州福山
山之名刹曰“建长”,缁锡之所萃止,时一山宁主之。
一山,甚相器重,令为侍者,朝夕便于咨决。
俄游奥州,闻有讲天台止观者,往听之,曰:“斯亦何碍实相乎。
”自是融摄诸部,昭揭一乘之旨,虽辩才无碍,然终以心地未明,伥伥然若无所归。
荐修忏摩法,期至七日,感神人见空中,益加振拔。
一山自建长迁主圆觉寺复蓬累而往,备陈求法之故,至于泣涕。
一山曰:“我宗无语言,亦无一法与人。
曰:“愿慈悲方便开示。
一山曰:“本来廓然清净,虽慈悲方便亦无。
”如是者三返。
疑闷不自聊,结跏澄坐,视夜如昼,目绝不交睫。
久之,往万寿禅寺见佛国高峰,日扣请如前。
高峰曰:“一山云何?
述其问答语甚悉。
高峰厉声曰:“汝何不云和上漏逗不少。
于言下有省,辞归旧隐常牧山,唯分阴是竞,誓不见道不止。
嘉元三年夏五月,一夕坐久,偶作倚壁势,身忽仆去,豁然大悟,平生碍膺之物,冰解雪融,心眼烂然如月,佛祖玄机一时烂破。
乃作偈自庆,有“等间(閒)击碎虚室骨”之句,亟见高峰求印。
高峰喜曰:“西来密意,汝今已得之,善自护持。
”以书卷付之。
退接甲州龙山庵,高峰招住上野州之长乐寺,力辞不赴。
卓庵浓州古溪都,元帅平公之母觉海夫人,慕道行,欲一见之。
竟遁入五台山,縳吸江庵。
已而潜入海屿,夫人遣使迹之,使出世云岩寺
复辞,构泊船庵于卧龙山,退耕庵于总州,有终焉之意。
正中二年国主后醍醐天王宫使,领南禅禅寺,入见,王赐坐,因自陈“志在烟霞,出非所愿”。
王曰:“吾心非有他欲,朝夕向道耳。
”不得已应命。
王时幸临之,相与谈论,或竟日乃去。
将及期,王逊位,亦引退。
道经势州,会新建善应寺成,延之开山。
未几,弃去,抵相州枢府郡公迫主净智寺,寻归锦屏山营瑞泉兰若。
元德元年,圆觉四众必欲致,为勉强一出,又复弃去。
二年,羽州守道蕴,初创慧林寺,延涖之。
元宏元年,达官贵人,有以见长请者,复辞。
二年瑞光寺又求为第一代主。
三年,王既复辟,召入见,以介子都督亲王之邸更为灵龟山临川禅院,命为之长,赐以“国师”之号。
建武元年秋王妃薨,王留宫中十馀日,罢政而讲法,因请宣说大戒,执弟子之礼弥谨。
及还,强之再入南禅,王亲率群臣至山,见群僧入定,静不闻声,次第行食,秩然有序,王甚嘉之。
每登席提唱,音声闳朗,词意警策。
王益喜,赐田若干亩以饭僧。
先是近臣有毁斥禅宗者,王以问曰:“自性三宝,何必强生分别。
”王以为然,至是知禅学为贵,谤言无自而入。
已而退处兜率内院,而建仁禅寺又欲起之,笑而不答。
历应二年,摄州守革西芳教寺为禅,佥谓非无以厌众望,遂振锡而往,举扬达摩氏之道,听者改容,为建无缝阁,以水晶宝塔安置舍利万颗其中,他若奇胜之地,多冠以亭榭以憩四方游士,规制灿然可观。
尝梦王作沙门相,乘宝车往灵龟山
已而即世,征夷大将军源公造天龙资圣禅寺,以助冥福,聘住持,遂与前梦协。
州守源公新立补陀院。
亦徇其意,为之说法,即还天龙。
康永元年春太仓天王亲往受戒,愿为弟子。
三年,建八幡菩萨灵庙于寺侧。
贞和元年,王复帅群臣来听法,敷宣之际,有二星降于庭,光如白日,赐以金襕紫衣。
二年春,令弟子智元补其处,退归云居庵
冬复召之入宫,加以“正觉”之号。
观应元年春,两宫国母请仙洞受五戒。
二年春谓左右曰:“天龙宫室幸皆就绪,唯僧堂犹阙,当力为之。
”及堂成,可容七百人。
廷议重名德,复强入天龙,为行《百丈清规》,声振朝野。
王复加以“心宗普济”之号,且遗之手书,略曰:“道振三朝,名飞四海。
”主天龙席,再转法轮。
乘佛祖权,数摧魔垒,人以为荣。
年已高,又复引退兜率内院。
九月朔,召门弟子曰:“吾世寿七十又七,僧腊亦六十矣,旦夕将西归,凡有所疑可商讨焉。
”于是集座下者如云,随机开示,皆充然有得而退。
越七日示疾,两宫游临问起居,为陈摄心正因,精神不少衰。
作偈别大将军源公,复书《辞世颂》一首。
至晦日,呜鼓集众,翛然而逝,塔于内院之后。
所度弟子万有五千馀人。
其嗣法者,天龙则志元妙葩,建长则慈永,南禅则通彻周泽
仪观高朗,慧学渊深,举扬正教,如密云广布,甘雨频澍。
具生性者,随其根器小大,皆获成就。
上自国王宰臣,下至士庶,莫不顶礼敬信,如见七佛出世,香华供养,唯恐或后。
夫佛法之流于日本者,台衡秘密为最盛。
禅宗虽仅有之,将寥寥中绝矣。
千光院荣西禅师以黄龙九世孙,握佛祖正印,唱最上一乘,飙驰霆鍧,逢者胆落。
达摩氏之道,藉以中兴。
其示寂之时,且曰:“吾灭后五十年,禅宗当大兴。
”今印原承天目之正传,见道分明,契悟精深,则其悬记之言,已有可徵。
智曤又以高峰之胤,上纂无学元公,以继佛鉴范之传。
禅学勃兴,若合符节,斯亦验矣。
然而自天目溯而上之,至杨岐十有二世,杨岐黄龙则同宗慈明者也,其道固同矣。
道同则凡嗣其学者,先后奋发,殆有不言而喻者乎。
金华宋濂既为印原铭其塔,又于明洪武八年秋七月,因日本使臣之请,奉敕撰智曤碑文,俱见《銮坡别集》。
王溥元 1277 — 13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7—1349 【介绍】: 彰德路安阳人字亨道
起家山南宪司书吏,累迁大都警巡院使。
蓟州知州,除京畿都漕运判官,改知长兴州
通政院同佥致仕。
徐奭元 1280 — 13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0—1344 【介绍】: 彰德路安阳人字周臣
国子生学录
累迁户部主事,拜监察御史,累擢为浙东道肃政廉访使,以静治闻。
入为户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拜治书侍御史,性刚介与言事者不合,谢病归。
后除礼部尚书,累官河南江北等处行省参知政事,改集贤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