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元朝
释如珙南宋 1222 — 1289
全宋诗
释如珙(一二二二~一二八九)字子璞号横川俗姓林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年十五从季父释正则祝发。
预戒于本州广慈院。
出学于外,初从石田薰灵隐,继留从痴绝冲
又往太白天目礼
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为临安府净慈寺首座,继领瑞安府雁荡山灵岩寺
八年,移住雁荡山能仁寺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一二八三),移住明州阿育王广利寺
二十六年卒。
有本光编《横川如珙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名误为行)。
事见《语录》及《牧潜》卷三《横川和尚塔记》,《续灯存稿》卷四、《增集续传灯录》卷四有传。
 释如珙诗,以辑自《语录》卷上的偈颂编为第一卷,以《语录》卷下的诗编为第二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如珙
字子璞
永嘉林处士
宗正寺丞康公丕祖之女举三子。
师其季也。
生于宋嘉定壬午
处士
以师孩孤。
狷洁不肉食。
难养于俗。
其季父。
有为禅沙门者。
名正则
年十五从其祝发。
预戒后即行参访。
初从石田于灵隐
及痴绝至。
犹留从之。
然终疑碍无入。
天目礼禅师太白众盛。
往投以疑。
目察其可受。
为举南山东海乌贼。
师儗对。
目随掌之。
因忽有省。
遂留给侍。
国清断桥。
明眼谨肯可求藏主得师。
桥迁净慈。
为第一座。
桥尝言。
第一座有行解。
可师表宰相
乃以师领雁山灵岩禅寺
说法嗣天目
师疾宗唱之滥古响。
瘖郁于可不可。
黑无所讳。
为提拈赞示。
必崖耸标立。
务特起以映于古。
不少牵避于俗好恶。
其辩强自胜若此。
然与人语嗫吻。
促刺不敢出。
视之巽愿人也。
其蓄众慈以诚。
不为衔勒威控之术。
或面诤抗倔不逊旁听皆愤。
师终无所罚。
更收拭进。
使之不以忤己为衔。
人始嫌其不威。
久而怀之。
举迁能仁。
丙子之乱。
乃归放牧寮。
辞病闭卧。
不应外。
至元二十年
忽有旨。
授师育王广利禅寺
师愕眙。
谓非己。
疑拒累月乃受。
盖有奏于上者。
而不以告。
其迁能仁亦然。
自公选道废。
位以求得。
惟师皆自至。
时论荣之。
师既引宗据祖。
屏遏今学。
年渐岁炙。
以取慕信。
当教法衰残。
诸老师物故。
学者无所往。
皆聚于师。
故季年声实喧震。
倾撼天下。
然师未尝以望誉怙挟。
慢略细故。
虽瓦埏木植。
羹𦵔辛咸。
碎屑之间。
即众所资仰。
必尽其虑力。
咸有迹可观述。
凡六年乃退。
前退之岁。
为藏穴寺侧。
曰此庵。
将没造曰。
吾旦日行矣。
归坐。
书所以诀众者而化。
年六十八。
至元二十六年三月也。
师朴
外少饰中凝不杂。
能持坦坦。
不变于怒喜怨爱。
晚居能仁育王。
道益光。
师亦惧于无传。
讲诱孜孜。
未有厌位。
却众嗜闲意。
或迫而欲之则忻然。
避脱弃比毛秕。
不以进退顺通怀虿芥。
弟子禀遗诫。
窆全身于塔。
师自预为塔铭及诀众语。
与所说法。
有录。
高安释圆至
序而行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释如珙字横川姓林氏永嘉人也。
生有特性,不尝肉食,叔父正则乃为之落发。
初见石田于灵隐,时国清断桥延典藏錀。
及迁净慈,命为首座
元至元十年,有旨授育王,懋畅宗风,行修精实,指示法门,深入玄妙。
敩人行履,自明去来。
一日忽自谓曰:“今年六十六,死日将至,火之乎,土之乎?
”西堂唯庵贯云:“古鄮山中有一片地,荒草凄然,足安舍利。
”因叠石为塔,而自铭焉,词曰:“天生一穴,藏我枯骨,骨朽成土,土能生物,结个葫芦挂赵州壁,永脱轮回起三世佛。
”将殁,书诀而化。
时至元二十六年三月十八日也。
姚云宋末元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元间瑞州高安人初名云文字若川改字圣瑞号江村
宋咸淳进士,初调高邮,仕至工刑部架阁
入元授承直郎,抚、建两路儒学提举
工词。
有《江村遗稿》。
全宋诗
姚云初名云文字圣瑞一字若川高安(今属江西)人。
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进士,调高邮县
官至工、刑部架阁
,以宋故官授抚、建两路儒学提举
事见明正德瑞州府志》卷九、清雍正江西通志》卷五一。
今录诗二首。
涂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高安人字伯益号云溪老人
至元间瑞州判官,累迁怀远大将军同知广东宣慰司。
虽为贵官,而雅淡冲约,益励操行。
致仕归,优游山水,人称平地神仙。
吴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瑞州路高安人字方叔
世祖至元间四会县,后改上杭建宁浦城等县,均以廉能称。
赵庸元 1243 — 130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3—1309 【介绍】: 汴梁路陈州人
年十三袭父职知颍州
历知、息、淇四州,同知鄂州益都二路,成宗大德五年瑞州路总管,改饶州路
孟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济南人孟德子。
袭为万户,领兵守沂、郯。
世祖至元间,屡与宋军作战。
灭宋后,守杭州,从下温、台、福建等处。
昭勇大将军、改瑞州路达鲁花赤
成宗元贞元年,在沂郯万户任上以老辞归。
黄顺翁宋末元初 1244 — 131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4—1315 【介绍】: 宋元间建昌南城人字济川
,为旴江书院山长,授建昌路儒学教授
世祖至元二十一年新宁宁县招抚流亡,户口日增。
龙兴路税课提领德化县
延祐初瑞州路判官致仕。
陈先得元 1254 — 133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4—1337 【介绍】: 颍州太和人字辰翁
陈学礼父。
兴国赣县教谕,升瑞州西涧书院山长,以赣州教授致仕。
牛天瑞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怀庆路武陟人
世祖至元中吉水县成宗大德十年累迁瑞州路经历武宗至大三年推官
僧圆至元初 1256 — 129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6—1298 【介绍】: 僧。
瑞州高安人字天隐号牧潜
俗姓姚
少习举子业,后出家为僧。
元以来,遍历荆襄吴越
好读书,工古文,诗尤清婉。
有《牧潜》等。
圆至字天隐别号牧潜高安姚氏子。
少习举子业,去为浮屠,得法于仰山钦禅师,驻锡建昌之能仁。
所著有《筠溪牧潜集》,方虚谷为之序,天目洪乔祖题其后曰:天隐远权要,避名誉,遍历荆、襄、、越,积览观之富,益静定之光,二三千言,经目辄记,故其为文赡以奥。
其诗虽所存不多,而风骨自见。
如《送才上人往湖南》云:「竹枯湘泪尽,花发楚魂香。
」《富塘》云:「亦供贫者乐,独以富为名。
」《寄志胜上人》云:「瘴月人南去,花时雁北飞。
」《弘秀集》中,不多得也。
圆至
字天隐
高安姚氏子。
季父勉。
父文。
叔兄云。
皆中显科。
为宋名臣。
师按窥世相。
深有所感悟于中。
咸淳甲戌出家。
仰山慧朗禅师钦公脱发。
时年十九。
务静退寡交识。
怡然以道味自尚。
喜为文章志弘护。
非衒饰知见以自售也。
故其文日益进。
其曰吾圣人。
自称文佛
盖以存其道于无穷。
非文莫能。
曰经曰论。
皆是物也。
惟震旦诸师。
欲抚中下之质。
乃皆以天纵上智。
示为椎朴少文
与愚者同事。
乃圣人冥权。
非真然也。
愚者诱于其迹。
直谓圣人道妙。
可以鄙俚凡近躐。
薄经论为浅教。
斥文字为异端。
岂不惑哉。
其论吾宗文。
独许嵩明教一人。
其融会超了知见。
扶宗匡道之心。
居然可思矣。
至元元贞间
建昌能仁寺
说法一禀于钦
不两年弃去。
师行止不恒。
所居斯其最久耳。
大德二年戊戌
卒于庐山
年四十三。
惜无修期以究其道之所归。
化之所及。
为可哀耳。
有文集一卷。
吴门碛砂魁上人所藏。
以示紫阳方虚谷
读而醉心。
叙其首。
刻焉。
乔篑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大都人字达之号仲山
至元十八年秘书郎
两浙运司副使江浙行省员外郎翰林直学士,出为东平路总管
皇庆二年瑞州路,终饶州路总管
张希文元 1264 — 133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4—1337 【介绍】: 瑞州路新昌人字质夫晚号书巢先生
江西省吏,仁宗延祐初京师,荐授百丈尹,不赴。
家四壁皆书。
吴起孙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瑞州高安人字诚甫
五世同居,素无恒产,赖行医生活。
武宗至大末,表为义门
毛忠吾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西新昌人
元末红巾军新昌忠吾邹用等夺回州治,后复失守,退守古阳寨。
七年间大小百余战,授瑞州护尉。
漆希范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瑞州高安人字文翁
才识豪迈,善属文。
为本县文学,升静江路教授
湖广省闻其贤,辟为掾,廉谨修饬,省台器之。
临江路知事,清望益著,为士庶所称。
涂济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瑞州高安人字吉甫
涂谦子。
克绍家学。
宁州判官,知永新州
所至以廉能称。
伍良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高安人字云从
淡于富贵,致力经籍。
工诗文。
壮游京师,不谐于俗。
辟为临江经历,八十日即弃去。
有《中流一壶集》。
杨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高安人字子元
博洽书传,精练史事。
辟为掾史理事公正,活人甚众。
不久归隐,养亲课子以终。
姚云文
词学图录
姚云文字圣瑞又字若川号江村
瑞州高安(今属江西)人。
有《江村遗稿》,存词九首,见元周南瑞《天下同文》。
朱晞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湖州路长兴(今属浙江)人,字景渊
历官瑞州路
城务税课提领
有《瓢泉吟稿
(臣)等谨案:瓢泉吟稿五卷,元朱晞颜撰。
元代有两朱晞颜,其一为作鲸背吟者,其一为长兴人字景渊,即著此稿者也
晞颜始末,无可考。
吴澄集有晞颜文进墓表,载及晞颜,称其能诗文而为良吏,亦不详其为何官。
今以集中诸诗考之,则初以习国书被选,为平阳州蒙古掾,又为长林丞,司煮盐赋,又曾为江西瑞州监税
盖以郡邑卑吏终其身者。
其集藏书之家罕见著录。
惟焦竑国史经籍志载有瓢泉集四卷,而世无传本。
顾嗣立录元诗三百家,亦不及其名。
今据永乐大典所载,抄撮编次,釐为诗二卷、诗馀一卷、文二卷。
牟巘、郑僖原序二首尚存,仍以弁诸卷首。
集中所与酬赠者为鲜于枢、揭奚斯、杨载诸人,故耳目薰濡,具有法度。
所作虽边幅稍狭,而神理自清。
牟巘序所称拟古之作,今具在集中,颇得汉、魏遗意,异乎以割剥字句为工。
其杂文亦刻意研练,不失绳墨。
惟郑僖所赏曲生、隐二传,沿毛颖革华之体,自罗文、叶嘉以来,已为陈因之窠臼。
僖顾以奇赡许之,殆所谓士俗不可医欤?
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
前辈教人静坐,正欲使学者于静处下工夫,设不得已处,事物应酬狎至之际,有所摇夺,将遂成间断乎?
天下之理,散在事物,观于静未若观于动,求于简未若求于繁为得也。
为诗亦然。
退之尝谓吏人休白事,公作送春诗,郑五作相,亦谓诗思在灞桥驴子上,此犹戏语。
孟东野平陵水木幽深,每坐石上吟哦,至暮乃归,曹务尽废,则诗与事果判为二矣。
谋于野则获,于邑则否,以裨谌一人之身,心随境迁,智愚悬绝,又不可晓,岂东野之诗亦求之于野乎?
朱晞颜年甚少,笃志于学,士大夫多从之游,顾其居近市,盖廛隐也。
坌壒之蓬勃,里巷之喧啾,车马之阨塞,日旁午于前,而晞颜方乃挟册危坐,若摆落世事,初不介意。
然其承亲宾友,泛应曲当,未尝废事,亦未尝违俗。
而诗辄成轴,纸长三过,读之愈出愈奇,拟古则不失古人作者之意,咏史则能得当时之情。
至于他诗,各有思致,大抵老苍隽健,尤非近学所能窥,俗情所能汨,良可喜也。
予谓晞颜傥能于事物应酬之际,常存主静之心,不为外夺,则此理卓然,随在而见,亦随在而有得,何莫非学?
学进则诗益进,他日又当求之于此轴之外。
庚子夏五月十有八日陵阳牟巘序。
瓢泉朱君曩仕予乡州,交分相得也。
当是时,君之才气锐甚,自谓天地间风月无尽藏,平章在我,化裁在我,故日以诗歌与骚翁墨客相颉颃不厌。
别二十馀年,复胥会于钱唐,而其气益锐,诗益奇。
其骞腾迅迈,如大鹏御风之脱氛壒也;其连轩清警,如舞鹤出林之引圆吭也。
人所彳亍,我独纡馀。
由是知坡老所谓昌其诗不如昌其气者益信。
君尝丞长林。
鹾事厖茸。
窾导棼疏。
日就成绪。
乃能与李君五峰恣览雁荡山
瑰容玮状。
倡和彪休。
风云协其律吕。
烟霞为之澄廓。
于时运使本斋王公
方巡视其所职也。
即改容礼貌之。
无操约镌谯意。
其在江西事尤剧,吟咏不废。
以是知君之才周于世用,不独昌于诗而已。
至其为文,规绳古制,不事浮靡,曲生、隐二传,尤为奇赡幽蔚,又不独昌于诗而已。
予尝吴草庐先生为其先翁墓表,称君能诗能文,有猷有守,可为良吏,为闻人,盖纪实云。
郑僖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