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元朝
许熙载元 1261 — 13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1—1327 【介绍】: 彰德汤阴人字献臣
少孤,习为儒。
博古通今。
德庆路提控按牍,调长沙税吏,迁临江抚州路总管府照磨,改从事郎、会福院照磨,所至有惠政。
尝病古人女教杂见于礼书,漫无统纪,乃辑为《女教书》,并开义学以教乡人。
有《东冈小稿》。
王天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吉安人字立大号梅浦
初习举子业,从游者甚众。
后乃研精覃思,著《尚书纂传》。
成宗大德初宪使臧梦解上其书于朝,诏授临江路儒学教授
漆希范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瑞州高安人字文翁
才识豪迈,善属文。
为本县文学,升静江路教授
湖广省闻其贤,辟为掾,廉谨修饬,省台器之。
临江路知事,清望益著,为士庶所称。
彭镛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人字声之号清江酒民又号匏庵道人
少颖敏过人,读《春秋》,通大义。
工诗,不仕。
尝与同郡杨士宏等结诗社。
有《櫋稿》。
宋沂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人字子与
由艺文监掾迁赣州从事,除常山县
有《春咏亭稿》。
字子与清江人
由成均诸生擢艺文监掾,迁赣州从事,复除常山县
所著有《春咏亭稿》。
杨载元 1271 — 132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1—1323 【介绍】: 杭州人字仲弘
少孤,博涉群书。
年四十不仕,以布衣召为翰林编修,与修《武宗实录》。
仁宗以科目取士,遂登延祐二年进士第,授承务郎浮梁州同知,迁宁国路推官,未赴卒。
以文名,自成一家,诗尤有法,一洗宋季之陋。
有《杨仲弘》。
字仲弘,建之浦城人
后徙家于杭。
博涉群书,年四十不仕。
户部贾国英数荐于朝,以布衣召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与修《武宗实录》,调海船万户府照磨
延祐初,以科目取士,首应诏,登进士第
饶州路同知浮梁州事,迁宁国路总管府推官,卒。
初,吴兴赵魏公孟頫翰林,得所为文,极推重之。
由是文名隐然动京师,凡所撰述,人多传诵。
史称其文章一以气为主,而于诗尤有法度,自其诗出,一洗宋季之陋云。
临江范亨父序其诗曰:仲弘天禀旷达,气象宏朗。
开口论议,直视千古。
每大众广集,占纸命辞,敖睨横放,尽意所止。
众方拘拘,己独坦坦。
众方纡馀,己独驰骏马之长坂而无留行,要一代之杰作也。
又曰:皇庆初仲弘与余偕为史官,每同舍下直,回翔留署,或至见月,月尽继烛,相语刻苦澹泊,寒暑不易者,惟余一二人耳。
虞文靖公仲弘同在京师,每酒诣仲弘,问作诗之法焉。
仲弘酒既酣,尽为倾倒,他日见文靖诗,叹曰:此非伯生不能作也。
仲弘与虞、范齐名,其相与切磋如此。
尝谓学者曰:诗当取材于汉、魏,而音节则以唐为宗。
又言用功二十馀年,始能会诸法而得其一二。
故当时之论诗法者,以仲弘称首。
词学图录
杨载(1271-1323) 字仲弘
杭州人
其文以气为主,自成一家。
诗为"元代四大家"之一。
有《杨仲弘》。
存词一首。
仲弘浦城宣城推官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仲弘浦城人
徙家杭州
初以布衣,召为翰林国史编修官
延祐初进士第累迁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有集
维基
杨载(1271年—1323年)字仲弘浦城(今福建南平市浦城县)人,元朝进士、著名诗人。
虞集揭傒斯范梈并称“元诗四大家”。
杨信可
临江人
杨信可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信可清江人
俞伯奇
案:湛渊遗稿补引珊瑚屑伯奇诗下名烂,系存「行之」二字,而清河书画舫有元人俞行之燕穆之楚江秋晓图诗,清江人字缺,疑即伯奇
袁万里元 1271 — 133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1—1339 【介绍】: 临江路新淦人字庆远
用荐授左卫教授,累迁南安路知事
顺帝元统初潮州路经历
临江路致仕。
周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临江路清江人字道成
通蒙古文。
以荐为东宫伴读丁忧归。
元末以复郡城功授义兵千户
元亡,设帐于乡。
朱谊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临江路清江人字仁昭
译史入仕,累迁南雄路推官,终南宁路总管
范梈元 1272 — 133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2—1330 【介绍】: 清江人字亨父一字德机
家贫,少孤,耽诗工文,用力精深。
年三十六始客京师,以荐为翰林院编修官。
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所至兴学教民,雪理冤滞甚众。
选充翰林应奉,改福建闽海道知事,革其弊俗。
移疾归,授湖南岭北道廉访司经历,以养亲辞。
有《范德机诗集》。
字亨父一字德机临江清江人
家贫早孤,刻苦为文章,人罕知者。
年三十六,辞家北游,卖卜燕市。
荐为左卫教授,迁翰林院编修官。
出为岭海廉访司照磨,历转江西湖东,选充翰林应奉,改闽海道知事,移疾归。
徙家新喻百丈山天历二年,授湖南岭北廉访经历,亲老不赴。
其明年以母丧哀毁卒,年五十九。
德机癯然清寒,若不胜衣,而持身廉正。
为文雄健,追慕先汉古诗,尤好为歌行,工近体,蔼然见忠臣孝子之情焉。
吴文正尝以东汉诸君子拟之。
人称文白先生
所著有《燕然稿》、《东方稿》、《海康稿》、《豫章稿》、《侯官稿》、《江夏稿》、《百丈稿》,总十二卷,揭曼硕序之。
以为虞伯生德机如唐临晋帖,则终未逼真。
改评之曰:范德机诗如秋空行云,晴雷捲雨,纵横变化,出入无朕。
又如空山道者,辟谷学仙。
瘦骨崚嶒,神气自若。
又如豪鹰掠野,独鹤叫群。
四顾无人,一碧万里。
差可彷佛耳。
德机诗学庐陵杨中伯允得其骨,郡人傅若金与砺得其神,皆有盛名于时。
欧阳原功曰:宋东都时,黄太史号江西诗派
南渡后,杨廷秀好为新体。
宋末,刘会孟出于庐陵,而诗又一变。
元延祐以来,弥文日盛,京师诸名公一去宋金季世之弊,而趋于雅正。
于是西江之士,亦各弃其旧习焉。
盖以德机曼硕为之倡也。
人物简介
范梈(pēng),1272—1330元代官员、诗人,与虞集杨载揭傒斯齐被誉为“元诗四大家”。
字亨父一字德机人称文白先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
历官翰林院编修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福建闽海道知事等职,有政绩,后以疾归。
其诗好为古体,风格清健淳朴,用力精深,有《范德机诗集》。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亨父一字德机临江清江人,徙新喻,累迁翰林编修官,出历幕僚,入充应奉翰林文字,改闽海道知事
燕然、东方、海康豫章侯官江夏、百丈诸槁,凡十二卷。
杜本元 1276 — 1350
相关著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6—1350 【介绍】: 清江人字伯原号清碧
博学,善属文。
隐居武夷山中。
文宗即位,闻其名,以币征之,不赴。
顺帝时以隐士荐,召为翰林待制奉议大夫,兼国史院编修官,称疾固辞。
为人湛静寡欲,尤笃于义。
天文、地理、律历、度数、无不通究,尤工于篆隶。
有《四经表义》、《清江碧嶂集》等。
字伯原临江清江人
博学善属文,江浙行省丞相忽剌木得其所上救荒策,大奇之,力荐之上,召至京师
武宗晏驾,去隐武夷山中。
文宗江南,闻其名,及即位,以币徵之,不赴,书《周书·无逸篇》以进。
至正三年春丞相脱脱以隐士荐,授翰林待制,兼国史编修官
使者趣之行,至杭州,以疾笃辞归。
伯原为人湛静,无疾言遽色,笃于行义。
所著有《四经表义》、《六书通编》、《十原》等书。
学者称为清碧先生,年七十有五,卒于武夷
门人程嗣祖录其遗诗为《清江碧嶂集》。
伯原自谓得浦城杨仲弘诗法,尝集宋末遗民二十九人诗百篇,题曰《谷音》。
平日所作诗,未尝存稿,或问之,笑曰:亦尝念之。
然观《艺文志》所古人文集,何翅千百,今其存者,百无一二,又有幸不幸焉。
故不必存也。
今集中所,应酬俚率,殊不称其名。
又安知伯原之不欲存稿者,非自为藏拙地耶!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伯原临江清江人
至正二年处士荐授翰林待制国史编修官引疾笃辞有清江碧嶂集
黄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临江人字止敬
父君道仁宗延祐间求官京师,时年幼,留江南
既长,往省之,父殁已三载
庶母闻至,挟赀更嫁而不见。
后庶母徙海滨,携粮往,又见拒。
求父墓而弗得,祷于神,自言一夕梦知葬处,终得父柩归葬。
张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人字仲纯
历泰宁教谕勉斋书院山长。
仁宗延祐中仕至福建儒学副提举
尝从杜本武夷,尽得其学。
有《易象图说》、《大易象数钩深图》。
丁里元初 1220 — 128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0—1286 【介绍】: 临江路新喻人字守廉自号殖礼
贫而介,视富贵人无足动其意者。
张著元末明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浙江永嘉人字则明
元末游学至常熟,道梗不能归,学者争师之,举为州学训导
洪武三年领乡荐,授延安府肤施知县,升临江府同知
字则明浙江平阳人,徙居常熟
洪武庚戌举人,授肤施知县,迁临江同知
永嘉集十二卷。
田按:《列朝诗集》、《明诗综》称则明永嘉人
余藏《永嘉集》十二卷,首有庐陵周矩永嘉先生传》云:「则明自号永嘉子,人称永嘉先生,世居温之平阳至正间游学至姑苏之琴川,兵梗弗克归,遂占籍焉。
牧斋、竹盖未见斯集,故误称永嘉人也。
则明肤施以吏事见称,公暇与同年金文徵、黄廷玉唱和,有《长安唱和诗集》流播于时。
永嘉》一集雅健丽则,诸体并工,亦明初诗家罕见之笈也。
张美和元末明初 1314 — 139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4—1396 【介绍】: 元明间江西清江人名九韶,以字行,号吾乐
年十三能词赋。
洪武三年以荐为县学教谕,迁国子助教,改翰林院编修
贝琼聂铉称“成均三助”。
有《元史节要》、《理学类编》、《群书拾唾》。
美和名九韶,以字行,清江人
元末累举不仕。
洪武三年,以荐为县学教谕,迁国子助教,改翰林院编修,致仕归。
二十七年徵修《书传会选》。
书成遣还。
有《吾乐山房稿》。
田按:美和在成均有师法,与聂铉贝琼号为三助
洪武二十七年,帝观《蔡氏书传》论象纬运行,与《朱子诗传》不合,其他注与鄱阳邹季友所论有未安者,徵天下名儒订正之。
兵部尚书唐泽等举美和等二十七人。
帝遣行人驰传徵至,特命学士刘三吾总其事。
余考《实录》所纪,与美和同徵者:国子监博士致仕钱宰助教致仕靳权,教授高让,学正王子谦教谕张士谔、俞友仁、何原铭、傅子裕、周惟善,训导唐棐、周宽、赵信、洪初、万钧、王宾、谢子方、吴子恭,儒士解震生、熊钊、揭轨萧尚仁萧子尚、王允升张文翰、张思哲、宋麟。
竹垞《经义考》谓:「当时修书者尚有许观景清卢原质戴德彝,皆以死建文之难删去。
」然考今所传《书传会选》旧本,尚有胡季安、门克新、王俊华等十一人,而无靳权、吴子恭、宋麟三人,岂《实录》所纪,但据始事时所徵,其后或去或增,互有不同耶?
有明一代官书,以此书为最善,顾亭林日知录》亟称之。
刘永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临江清江人字仲修号山阴道士
少随父宦游,治《春秋》学,工诗文,善书法。
日与杨伯谦彭声之辈讲论风雅,当世翕然宗之。
明洪武初征至金陵,以重听辞归。
有《山阴集》。
永之字仲修清江人
父应奇,知归州
永之少随父宦游,治春秋学,能文词,家富于赀。
至正间,四方兵起,日与郡士杨伯谦彭声之梁孟敬辈讲论风雅,当世翕然宗之。
洪武初,徵至金陵
宋学士濂称其词翰双绝,赠诗有「多少荐绅求识面,江南文价为君低」之句。
永之竟以重听辞归。
嗣子奉获罪县官,籍其家,奉既死,永之亦徙东莱,至桃源病卒。
仲修好书甚笃,篆楷行草皆有法,因自号「山阴道士」。
所著诗文曰《山阴集》。
门人新喻章哲子愚、何光彦谦编辑,得若干篇,孟敬为之序,谓其遣词发咏,追金琢璧,钜篇短章,矩度悉合。
亦元人诗之清丽古雅者也。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仲修清江人
明初被徵辞归有山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