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元朝
释净日元 1221 — 1308
净日
号东岩
俗居南康都昌
姓寥氏
幼绝荤。
蔬果自持。
十五祈亲。
祝发庐山之香林。
鲐背长身。
圆相杰耀。
访道仰山石霜
遂入浙。
叩痴绝。
越二夏不契。
径山
见无准。
准大许之。
后谒西岩惠于天童。
惠。
无准大弟子也。
其提示。
一秉于准。
危机敏锋。
迎拒莫睹。
风止水息。
涣然帖顺。
遂密契其旨。
卒服从之。
俾守藏室。
后开先无文璨
屈为第一座。
亦禅俊出者。
繇是誉闻益彰。
宋景定中
江东汪立信慎许可。
推以主圆通。
继领东林。
至元壬辰
迁育王。
未几。
归隐雪窦。
大德庚子
佥议主天童。
师之行。
峻洁以完。
语温气和。
众益得以亲。
纳其徒。
俾明彻复性。
不侈于言。
解其蔓惑。
处于世。
若无所施为。
遐迩向慕。
缘福无踵而至。
而于天童。
功最著。
久居东林。
他俗警众民。
争绘以祝。
故其兴天童。
庐山之民。
奉赀以助尤夥。
宋嘉定十四年辛巳
至大元年戊申
年八十有八。
腊七十有一。
将示寂。
戒弟子。
书韵语以示。
曰。
天为盖兮地为函。
吾奚为乎塔与庵。
灰吾骨兮山河。
言已矢兮勿镵。
越二日沐浴。
端坐而逝。
就化。
齿根不坏。
藏于西岩之清风坞。
汪一龙宋末元初 1230 — 128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0—1282 【介绍】: 宋元间徽州休宁人字远翔号定斋
宋度宗咸淳四年进士
句容,摄县事。
岁大饥,仿朱熹南康遗规,为便民十条,民无瘠殍。
京口、瓜洲失守,奉母南归。
乡士民推为宰,不就。
世祖至元中,起为紫阳书院山长,学者称定斋先生
吴琳南宋至元初
全宋诗
吴琳字禹玉号存吾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徙居金陵(今江苏南京)
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
曾通判婺州
端宗景炎间南康军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四六)。
事见《吴礼部诗话》、清光绪宣城县志》卷一三。
今录诗二首。
刘岳宋末元初 1239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9—? 【介绍】: 宋元间南康星子人字公泰号东厓
刘开孙。
得医学家传。
世祖时应聘,官太医院时称刘三点,以其指点三下,洞知六脉受病之源。
寻改翰林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廷事辄与议。
出为建昌路总管
有《东厓小稿》。
释祖訚南宋
禅师祖訚者。
南康人也。
号悦堂
宋端平改元
生于周氏。
连眉秀目。
神气夺人。
年十二闻钟声。
嗒然自失。
即厌家居。
乃辞亲。
求出世法。
辙受业于嘉瑞沙门
日阅大乘经论。
夜则禅坐。
或枯立终宵。
贤法师
讲筵
曰。
讲经能了生死否。
曰。
代扬佛化。
广利群生。
况自了乎。
曰。
谁是群生者。
法师骇叹曰。
沙弥再来人也。
于是倍加精进。
因阅华严入法界品。
有所省发。
乃受具足戒。
东游蒋山。
别山智语在传中。
尝称曰。
江西气品。
它日有过人处。
虽然也是六月梅花
且指见断桥。
断桥殁。
别参介石朋禅师
曰。
道者何来。
对曰。
长桥分野岸。
一棹举湖心。
曰。
空山云面合何处觅形踪。
对曰。
一声金磬动。
独露万机前。
曰。
先贤无字语。
不妨速道看。
拟对。
便打。
自此服勤于
不敢仰视。
一日忽召阇黎
趋诺。
曰。
赵州话。
作么生会。
拟进语。
击曰。
何不道黄鹤楼鹦鹉洲
深契妙旨。
乃西还隐庐山
东岩日圆通
诸山以晚辈藐话不行。
故移杖就访。
值上堂。
出大展。
然后进问曰。
如何是佛。
曰。
仁者问佛那。
曰。
实是某甲疑处。
呵呵大笑。
喝。
便打。
寻知。
乃设特位尊之。
谦就半座。
凡遇大参入室。
必展拜益重其礼。
或窃笑其迂。
怒责曰。
无我之风。
杳不闻矣。
非果地至人。
难以至此。
汝辈敢忽之耶。
是以圆通法席之兴。
力也。
九江钱刺史以西林聘
说法庐山
宿衲多起。
就炉韛。
尝勘僧曰。
微尘诸佛在汝舌上。
三藏圣教在汝脚底。
何不瞥地去。
僧罔措。
便喝。
又勘一僧曰。
释迦弥勒是它奴。
它是阿谁。
拟对便打。
又问。
新到何处来。
对曰。
闽中
曰。
彼中佛法如何住持。
对曰。
饥餐困眠。
曰错。
僧曰。
未审此间如何住持。
拂袖归寝室。
至于移开先。
迁东林。
众满五百人
宗廓人室。
曰。
溪声尽是广长舌。
且道说的是何法。
大悟
乃以布衲授之。
有僧进曰。
明眼英灵满师座下。
未见肯可。
今以大法顿授初参。
可乎否耶。
展掌曰。
会么。
僧默然。
曰。
将谓山僧多少奇特。
元贞初
通慧禅师号。
并紫法衣。
大德间
灵隐
年七十五。
说偈而殁。
其偈曰。
缘会而来。
缘散而去。
撞倒须弥。
虚空独露。
宗廓继席东林。
闻讣亦说偈殁。
廓号无外。
首住云居
以自强著节志士仰之。
赞曰。
余简介石朋公之语。
不多得矣。
独见其因。
行掉臂间。
遂使悦堂廉纤脱尽。
信哉鱼肠匕首。
立可毙人。
宗廓之嗣悦堂也。
颠末一致。
可谓肖子区区。
蜾负。
而祝似我者。
何足道哉。
陈浩元 1261 — 134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1—1341 【介绍】: 南康都昌人字可大号云庄又号北山
陈大猷子。
博学好古。
宋亡隐居,不求闻达。
教授乡里,学者称云庄先生
有《礼记集说》。
陈师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康人字道勇
隐居庐山东汇泽。
有《尚书蔡传旁通》。
顾观
字利宾丹阳人
星子县,遇乱流寓绍兴
字利宾丹阳人
星子县,遇乱流寓绍兴
胡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庐山深溪人。
将仕佐郎,以南康路儒学教授致仕。
有《周易衍义》。
黄石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康人字可玉号松瀑又号狷叟
少多疾,父母强使为道士,所居室多唐宋杂迹。
善诗。
有《松瀑集》。
石翁字可玉号松瀑南康人
世儒,家居庐山下。
少多疾,父母强使为道士
所居室多唐、宋杂迹。
间疾作,闭户反复在手。
疾止危坐若思。
客至驰辩荣辱,石翁闭目不复答,人多咎之,因自号曰「狷叟」。
年几六十而死,常自作墓铭。
邓善之谓其学典丽该洽,贯儒名老而同归。
文章由古训诫,诚若拟金石而奏《韶濩》。
袁伯长称其静而不驰,溢于哀忿,砥砺志节,有古逸民之风焉。
于昌文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南康人
郴州儒学教授
于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康庐山人字彦成号虚白子
博学通古今,善谈笑。
不求仕进,以诗酒放浪江湖间。
有《会稽外史集》
立字彦成号虚白子南康庐山人
故宋名将家,幼明敏博学,通古今,善谈笑,学道会稽山中,得石室藏书。
遂以诗酒放浪江湖间,长吟短咏,有二李风。
近体五言如:「水回岚气合,风度竹声迟。
」「香挹花间露,凉生叶上风。
」七言如:「荷露袭衣凉冉冉,桐阴转户月疏疏。
」「近人月色如相识,照水花枝若自怜。
」皆天然佳句。
吴中山水清旷,因寓居之,以玉山草堂为行窝焉。
铁崖谓其人如行云流水,无所凝滞,游方之外者也。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彦威南康匡庐人。
学道会稽山
靳孟亨元 1272 — 132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2—1328 【介绍】: 洛阳人字嘉夫
武宗至大三年累迁赣县
仁宗延祐三年雩都星子县尹,升福州路判官
李黼元 1298 — 135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8—1352 【介绍】: 颍州人字子威
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
累官宣文阁监书博士,兼经筵官
至正十年,授江州路总管
十二年,拜江西行省参政,行江州南康等路军民都总管
红巾军江州时,巷战死。
谥忠义
黄异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康都昌人字民同号节庵
黄灏裔孙。
少好学,读书于白鹿洞
顺帝至元进士,授广东惠州学录,升道源书院山长。
元末避兵隐居。
有《节庵诗集》。
释正源元 ? — 1361
正源
字竺远
姓欧阳
南康人也。
生之夕。
梵僧见梦于其母。
具戒后。
参虚谷陵公。
公以龙潭灭纸炬语问之。
师对以焦石可破层冰。
公曰。
破后奚为。
应之曰。
探索乃知。
公诘曰。
所知者何事。
方思对其语。
公遽举杖击之。
师悚然默喻。
由是智开识融。
外内无碍。
而人归之矣。
出世。
凡五主巨刹。
皆方镇大臣。
使者所邀致。
位尊而不以为荣。
德盛而守之以谦。
居道场。
增室庐之未备。
径山
掩乱兵之遗骼。
灵隐
楼阁皆为煨烬。
惟师所居独存。
类有神以相之者。
元至正二十一年六月
示寂。
寿七十又三。
塔全身于径山
弟子分瘗爪发于道场。
舍利丛然乎其间。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释正源字竺远姓欧阳氏
世居南康,盖欧阳文忠之苗裔也。
生之夕,母感梵僧入梦,知非凡俗。
稍长即归禅院,鱼钟清彻,心性俱驯。
年二十七,始受具戒。
大辩与虚谷陵以道德名冠东南,往参之,皆得其法而去。
初见陵时,以龙潭灭纸炬语问之,应之曰:“焦石可破层冰。
”曰:“破后奚为?
”复应之曰:“探索乃知。
”陵诘曰:“所知者何事?
”方思属对,陵遽举杖击之,悚然默喻。
由是智开识融,外内无碍,雄谈慧辩,动静皆空。
叩之者无穷,归之者有容,近者化而信,远者慕而宗。
又能饰之以文,持之以勤,位尊而不以为荣,德盛而守之以谦。
所居道场,培修增饰,佛殿僧寮,悉臻完备。
径山时,乱兵所至,遗骼暴露,衋焉闵之,尽为焚瘗。
其在灵隐,屡经兵燹,楼阁煨烬,唯居室独存,若有神相,其建功动物,可见如此。
元帝闻其贤,锡以“佛慧慈照普应禅师”之号。
五主名蓝,皆方镇大臣遣使邀致,盖法之孚于人者深也。
元至正二十一年六月二十六日,预告期至,书偈而化。
寿七十有二,得法弟子广化、圆伊等,分爪发于道场,舍利丛生,灵异显著。
明年,奉遗骨藏径山,而徵宋文宪濂为之铭云。
刘开宋末元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末元初南康军星子人字立之号复真先生
习佛道之学。
相传游庐山遇异人,授以太素脉行世。
又师事崔嘉彦,得养生济世术及脉学之传,人称“刘三点”。
卒葬于西古山。
有《刘三点脉诀》、《脉诀理玄秘要》、《太素脉诀》、《医林阐微》、《方脉举要》等。
王祎元末明初 1322 — 137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22—1373 【介绍】: 元明间浙江义乌人字子充
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𧪽,遂以文章名世
元末观时政衰敝,隐居青岩山中,朱元璋召授江南儒学提举南康府同知
洪武初,与修《元史》,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擢翰林待制
五年,赍诏往云南,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遇害。
有《大事记续编》、《重修革象新书》、《王忠文公集》。
字子充义乌人
洪武初史官
字子充义乌人
明初徵为中书省掾,改江南儒学提举司校理,迁侍礼郎引进使
寻掌起居注,出为南康同知
以事忤旨,降漳州通判
韶修《元史》,与宋濂同为总裁官
翰林待制,坐失朝,降编修
奉使吐蕃,未至召还,改使云南,抗节死。
建文中翰林学士谥文节
正统中改谥忠文
有集二十四卷。
(田按,忠文《书俞生拟古诗后》云:《三百篇》非出于一人之手,而亦非一人所能为。
后世视古人为何如,而顾欲以一人主所能兼乎?
古人之所不能亦难矣。
明之交,拟体虽开,未尽流变,使见后来诸集,不知当作如何云云也。
忠文诗,质坚体洁,时作小诗,亦有风致。
《南城曲》云:「素罗束发双髻拖,大红衫子小红靴。
并马早出南城路,问人杏花多未多?
」馀谓此可补入枫江渔父本事诗》也。)
郭奎元末明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庐州府巢县人字子章
元末从余阙治经,屡称之。
朱元璋起江淮,归之,从事幕府
朱文正为大督开府南昌,命参其军事。
文正未得封赏,态度失常,得罪太祖连累坐诛。
有《望云集》。
望云集》五卷,明郭奎撰。
字子章巢县人
从元余阙学,慷慨有志节。
朱文正大都督府南昌,尝参其军事。
文正得罪,亦坐诛。
明史·文苑传》附见《王冕传》中。
当干戈扰攘之际,仗剑从军,备尝险阻,苍凉激楚,一发于诗。
五言古体,原本汉魏,颇得遗意。
七言古体,时近李白
五言律体,纯为唐调。
七言律体,稍杂宋音。
绝句则在唐宋之间。
元末明初,可云挺出。
赵汸宋濂皆为之序,推崇甚至,良不诬矣。
五卷之末,附短札三篇。
案嘉靖辛夘吴廷翰重刋是集,但称五言古诗三十七、词歌曲十三、五七言律百有九、排律杂诗四十四,不言有文。
岂后人得其手稿附入耶。
集中送《陈克明茶陵诗》,瑚琏字押入平韵,盖古人三声之法。
古诗《上山采蘼》,以“素”、“馀”、“故”同押。
刘琨《赠卢谌诗》以“璆”、“叟”同押。
盖即其例,非落韵也。
昔者,子朱子说诗,于性情之道,风雅之用,备矣。
然未尝不以体制音节为言。
他日评汉魏以来至近代词章,各极所长,权度甚精,而独谓古五言不可轻变。
盖述作有体,变复之际,昔人所难。
大儒先生不敢忽也。
汸游临川时,尝以此说质于雍虞公,且问所以为合作者。
公曰:三百篇而后,有汉魏六朝
朱子尝有取焉。
然其为体不一,大抵世有治乱,人品风俗不同,极其才情则淫伤而无节,尚词藻则绮靡而失真,善学者慎之可也。
余独爱阴何徐庾氏作,音和而庄,思约而正,华不至,约不至陋,浅而不浮,深而能著。
其音清以醇,其节舒以亮,有承平之遗风焉。
然后知杜少陵所以称诵不置者,盖在于此。
大历元和而后知者鲜矣。
日观公诗稿,试以此说求之,颇得去取大意。
往来江湖间,每论诸能诗者,或唯唯或否否,唯武威余公所赋乃若一以公言为师,无复他有,出入而高雅浑厚,自非齐梁间作者可及。
岂禁苑从游时,尝论及于斯耶。
抑所见之偶同也。
自是每恨不得全稿观之,兵兴以来,此事姑置。
岁辛丑春正月初,与淮南郭公子章遇于星源,子章尝游余公之门者也。
因论公平居崇尚选学,于后来变体一无取焉。
而五七言近体,每欲弃绝不为。
公大节既立,而诗文皆散逸罕存矣。
闻者相与太息,于是乃得子章所赋曰《望云集》者,与一二友朋共吟讽焉。
古五言远宗魏晋,得其高风远韵,不杂后人一语。
近体亦质厚微婉,足以达其志气所存。
信乎渊源之有自也,又可见余公居常教人悉本朱子,至其斧藻盛时,陶写幽抱,独与虞公相表里,而不必他人之已同,斯其所以为合作者,与以子章之才能守师法而不变,亦可谓贤矣。
友人有请而传之者,乃述所闻书于卷端,庶观者知所自来也。
或曰郭公志士也,今四海横流,生民涂炭,起管夷吾舅犯先轸,诸人相与属櫜,鞬执鞭弭,以救之犹恐不及,顾相与论歌诗之源,制作之体,无乃非公意乎。
虽然,吾闻子章少无宦情,尝欲泛大江三峡,徜徉蜀汉之间,览诸山川之奇秀,吊昔人经营遗迹,求严君平岷峨之墟,咨访大人先生之流,相与上下。
其议论然后大发于诗,遭乱志勿遂也。
语曰在朝言朝,在野言野,使子章据功名之会,真有以自见于当时而诵其诗者。
考论师友渊源与其高蹈之志而传之,不亦可乎。
新安赵汸序。
望云集》者,郭君子章所作之诗也。
子章尝从青阳先生学治经,而性尤嗜诗。
自黄初以降,诸名家多嚅哜其芳腴,故剔句锼辞,趣味隽永。
而韵度婉微,青阳亟称其能。
曾未几何,戈甲抢攘,二亲与弟昆咸亡。
子章只影飘零于江湖间,进退无依,遂仗剑从军,艰难险阻,莫不备尝。
凡世道之污,隆时序之,推移人事之变,更每触之于目。
必有感于心,感久辄悲,悲不能已,乃悉假诗以写之。
通名其集曰《望云》。
望云志思亲也。
余常取而观之,何其情思之萦纡,音节之激烈哉。
譬犹秋风刁骚,霜月凄白,孤臣畸士,恸哭于山泽苍凉之间。
而闻者莫不陨涕焉。
哀思之切,何其一至此乎。
在昔先王之世,四方乂宁,民各保其室家,颂声洋溢播之郊庙。
及其衰也,政赋日逼,士困于行,役而不能归,至有陟屺岵以望其父母与诸弟者。
说者谓其思之切而哀之至,况子章兵难相仍,非特行役之劳而已。
亲没家燬,非特不能归而已,宜其情之所触有不能自已也。
夫以子章之才之美,不生于太平无事之日,以颂清庙閟宫之盛,顾独驰骋于变风之末。
呜呼!
其命也耶,其命也耶。
虽然,否与泰相为循环者也。
今天已厌乱,戈甲将向息矣。
子章方宣嘉猷以著劳烈,其必吐和平之音,以鸣天下之盛耶。
子章名奎淮南人金华宋濂序。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章,以字行,巢县人
朱文正大都督府节镇江西太祖参谋文正得罪坐诛有望云集
字子章,以字行,巢县人
明初朱文正开府南昌以儒士为参谋
文正得罪,坐不谏诛。
有《望云集》五卷。
(《四库总目》:当干戈扰攘之际,仗剑从军,备尝险阻,苍凉激楚,一发于诗。
五言古体原本汉、魏,颇得遗意;七言古体,时近李白;五言律体,纯为唐调;七言律体,稍杂宋音,绝句则在唐、宋之间。
元末明初可云挺出。
赵汸、宋廉皆为之序,推崇甚至,良不诬矣!
《诗谈》:郭掾史子章兴洽情真,固是逸才,如「落日平淮树,春潮带皖城」,「东邻茅屋新烟起,南涧石桥春水生」,此例佳甚。
田按:参谋诗天才挺拔,俊逸不凡,郁塞磊落之气,时露毫端。
如《亡家》云;「杖策邓生犹未遇,亡家韩信定谁依?
淩风欲便乘槎去,天上秋虹跨海飞。
」《富池江口夜泊》云:「华发青灯共一船,闻一鸡独起看龙泉,风云未遂平生志惭愧周瑜长十年。
」「草昧英雄望列侯,梦中三十六春秋。
功名总被儒冠误,两岸猿啼夜愁。
」《南康除夜》云:「十年客泪不曾乾,丘陇成行骨肉残。
为报淮南兄与弟,紫髯憔悴未为官。
」甚赋《感土不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