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元朝
也速台儿元初 ? — 128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8 【介绍】: 元康里氏。
从攻阿蓝答、浑都海,征李璮,灭宋,累功授管军总把
至元十四年,从攻福建兴化,以功升千户。
二十四年,从击乃颜
官至钦察亲军都指挥使
卒。
追封成武郡公谥显敏
郭道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兴化莆田人
世祖至元间地方不宁,道卿与弟郭佐卿守孝子祠,为起事者所执,兄弟各求代死,竟均得释。
享年八十以上。
洪德章宋末元初 1239 — 130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9—1306 【介绍】: 宋元间兴化莆田人字岩虎号吾圃
宋末贡士
,曾为兴化教谕,后隐居万山中。
有《轩渠集》。
全宋诗
洪德章(一二三九~一三○六)名岩虎,以字行,自号五圃里人莆田(今属福建)人。
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预乡举。
有《轩渠集》,已佚。
元大德十年卒,年六十八。
事见《四如》卷四一《洪德章墓志铭》。
郭堂宋末元初 1245 — 130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5—1306 【介绍】: 宋元间福州长乐人字德基号梅西
太学生,深经术。
宋亡,居乡讲学。
元初举遗逸,授泉山书院山长,迁兴化路教授,改吴江州卒。
学者私谥纯德先生
为人易直修洁,诗文平和沉深,不以琢镂为工。
有《梅西先生集》。
乌古孙泽元 1250 — 131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0—1315 【介绍】: 元临潢人,字润甫号懒斋
乌古孙仲子。
性刚毅,才干过人,倜傥有大志。
辟充淮东大都督府令史
元帅都下兵闽、越,辟为元帅府提控案牍
福州,进攻兴化唆都欲屠城,泽谏止之。
命知兴化军,调永州路判官
海北海南廉访使
浚故湖,筑大堤,得良田数千顷。
武宗即位,改福建廉访使,以母老求归。
卒谥正宪
方澜元 1263 — 133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3—1339 【介绍】: 莆阳人字叔渊
隐居吴中,自少时不娶,闭门读书,训徒以自给。
平生喜吟咏。
有《叔渊遗稿》。
字叔渊莆阳人
隐居吴中,自少时不娶。
闭门读书,训徒以自给。
后至元己卯卒,年七十有七。
平生喜吟咏,然不苟作。
友人樊士宽子厚录其五言诗若干首,其诗句如《咏乐天》云:「以诗为佛事,随地学山居。
」《临平道中》云:「煖容时借酒,寒力晓欺绵。
」《梅花》云:「香能占夜月,不弃茅檐。
」《夜雨》云:「万绪集双鬓,百年堪几愁。
」皆从苦吟得之。
朱泽民曰:「壮年厌世纷,岁暮少知己。
」即其人亦可知也。
字叔渊莆阳人
叔渊遗藁。
吴恭祖元 1270 — 133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0—1339 【介绍】: 孟州河阳人字景庄
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宿卫出为福建行省理问官,累迁为福宁知州,以廉平闻。
兴化路总管丁忧
泰定帝泰定二年起为汀州路总管文宗至顺初福州路总管,皆有政声。
卒谥正肃
方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莆田人字用晦号杏翁又号杏林布衣
工诗,精医术。
有《杏林肘后方》、《伤寒书》、《脉理精微》。
方坦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莆阳人
顾长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兴化莆田人字子元
少有大志,博览群书,人称书橱
以荐,历安溪南平县学教谕建宁路学正福州路教授
谒选京师,会修宋辽金三史,即以自著史稿上,得辟史局
以议不合,移疾去。
郭完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维贞莆田人
林士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兴化军莆田人字若拙
工画山水。
有浑厚秀润之气。
朱键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兴化路莆田人字国材
南靖县学教谕
后迁光泽主簿龙岩县
林以辨
以辨原名井,以字行,更字子泉莆田人
皇庆中布衣。
林定老元 1276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6—? 【介绍】: 处州路丽水人字君则
用荐教谕松江
英宗至治元年进士第
奉化州同知,迁兴化路推官,进判官,终知新州
赵大讷元 1278 — 135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8—1358 【介绍】: 浦江人字敬叔
初名良胜
蒙古字,以译曹掾泉州录事,转兴化
龙溪县,其俗尚鬼,垒石作祠以奉神。
大纳投神江中,移石修孔子
官至同知婺州路总管府事致仕。
僧允若元 1280 — 135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0—1359 【介绍】: 僧。
绍兴人俗姓李字季蘅号浮休又号若耶
九岁能通《春秋》,十五岁受具戒。
历主兴化教、园通、天竺灵山等寺。
后退居云门,为云门三高之一。
善诗,为文雄健有法,赵孟頫称之为僧中御史
有《内外集》。
释允若季蘅浮休因云门之傍有若耶溪又号若耶
郡之相里人。
年九岁能通春秋大义。
父母钟爱之。
稍长翛然有绝尘之趣。
遂依云门元和尚
十五祝发为大僧。
随渡涛江。
首谒大山恢法师于杭之兴福。
山授以天台四教仪金錍十不二门指要钞诸书。
一览而知大旨。
湛堂主南竺往依焉。
法智所结立阴观别理随缘六即蛣蜣理毒性具等文靡不精究。
至于思清之兼业昭圆之异说齐润之党邪仁岳之背正。
亦皆察其非是。
于是湛堂甚器重之俾司宾客
元至治初湛堂奉诏入燕都校大藏。
因奏若之行业锡以慈光圆照之号。
即命出住昌源净圣院。
其院颇颓弊。
乃力为经度。
田芜者辟之。
室圮者葺之。
三年遂成巨刹。
湛堂复招之。
徕归命居第一座摄众规范。
泰定中复出主杭之兴化
时与天岸济我庵无玉庭罕三公
道望并峙湖上。
世称为钱塘四依
未几退居越之云门。
又与断江恩休耕逸。
临风吟咏不知夕阳在树。
又称为云门三高
至正住越之圆通迁上竺。
其山旧有缨络泉涸久。
至持锡叩岩祷曰。
苟吾缘在是泉当为我一来。
不然则涸如故。
言讫泉涌出渊冷渐盈。
户部尚书贡师泰称比慈云之重荣
命之曰再来泉。
复退隐云门。
筑精舍专修法华三昧为暮年净业。
会天下大乱干戈纷扰。
众欲拥避去。
斥曰。
难可苟免乎。
吾对将至。
待以酬之。
众遁独危坐。
贼众入其舍。
毅然不为屈。
辞色俱厉。
贼首知为有道者约退。
一贼独怒直前挥刃中之。
白乳溢出于地。
元至正十九年二月二十九日也。
世寿八十僧腊六十有五。
贼退众归荼毗。
舍利如菽算。
平生风度简远不妄言笑。
赵孟頫称为僧中御史
得法弟子集庆友奎演福良谨延庆如莹隆德法让净圣圆證干人。
所著内外集黄溍为叙。
允若
字季蘅
自号浮休子
族相里氏。
越人也。
代为簪缨。
师生有绝尘之趣。
初为童子。
给侍云门元上人
十五圆具。
为大僧。
虎林
谒恢大山于兴福。
自是习天台教。
湛堂澄公
主南天竺。
师与焉。
声入心通。
知解日至。
湛堂甚器之。
既出世净圣矣。
湛堂念之弗置。
招之徕归。
请居第一座。
摄众千馀人。
持规峻整。
经其指示。
多所悟入。
泰定中
行宣政院
请主兴化
当是时。
倡道杭之南北两山者。
天岸济
我庵无
玉庭罕。
与师皆有重望。
人称为佛海会中四天王。
居亡何退居云门。
视荣名利养。
恬不屑意。
翱翔岩壑间。
时同断江恩师休耕逸师。
临风笑咏。
不知夕阳之在树。
君子又目之。
云门三高师
前后凡四座道场。
教雨所及。
如甘露醍醐。
饮者心泰然。
终以云门为归。
筑深居精舍。
以法华观慧三昧。
为暮年净行。
会天下大乱。
于戈纷扰。
法师与之。
遇胁以白刃。
毅然不为屈。
辞色俱厉。
因遇害。
白乳溢出于地。
寿八十。
腊六十有五。
兵退阇维之。
获舍利如菽者算。
瘗于云门山之麓。
师风度简远。
暮年神气完固。
刘伯温
称其诗文古雅峻洁。
而有奇风。
故一时名。
公卿咸倾倒焉。
师素履之美。
虽不获考。
终命而定业所制。
在古贤圣或未免。
初无伤乎道德之崇高也。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允若字季蘅号浮休,因云门之傍有若耶溪,后又号若耶,郡之相里人。
年九岁,能通《春秋》大义,父母钟爱之。
稍长,翛然有绝尘之趣,遂依云门元。
十五祝发为大僧,随渡涛江,首谒大山恢于杭之福山,授以《天台四教仪》、《金錍》、《不二门指要钞》诸书,一览而知大旨。
湛堂主南竺,往依焉。
法智所结,《立阴观别理》、《随缘六即》、《蛣𧏙理毒性具》等文,靡不精究。
至于恩清之兼业,昭圆之异说,齐润之党邪,仁岳之背正,亦皆察其非是。
于是,湛堂甚器重之,俾司宾客
元至治初湛堂奉诏入燕都校大藏,因奏若之行业,锡以“慈光圆照”之号,即命出住昌源净圣院。
其院颇颓弊,乃力为经度,田芜者辟之,室圯者葺之,三年遂成巨刹。
湛堂复招之徕归,命居首座,摄众规范。
泰定中,复出主杭之兴化,时与天岸济我庵无、玉庭罕三师道望,并峙湖上,世称为钱塘四依
未几,退居越之云门,又与断江恩、休耕逸,临风吟咏,不知夕阳在树,又称为云门三高
至正,住越之圆通,迁上竺,其山旧有缨络泉,涸久。
至,持锡叩岩,祷曰:“茍吾缘在是,泉当为我一来,不然则涸如故。
”言讫,泉涌出,渊泠渐盈。
户部尚书贡师泰,称比慈云之重荣,命之曰“再来泉”。
后退隐云门,筑精舍,专脩法华三昧,为暮年净业。
会天下大乱,干戈纷扰,众欲拥,避去。
斥曰:“难可茍免乎,吾对将至,待以酬之。
”众遁,独危坐,贼众入其舍,毅然不为屈,辞色俱厉,贼首知为有道者,约退。
一贼独怒,直前挥刃中之,白乳溢出于地,实元至正十九年二月二十九日也。
世寿八十,僧腊六十有五。
贼退,众归,荼毗舍利,如菽算。
平生风度简远,不妄言笑,赵孟頫称为僧中御史
得法弟子集庆、友奎、演福、良谨、延庆如莹隆德、法让、净圣、圆證十人。
所著《内外集》,黄溍为叙。
林以顺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兴化军莆田人字子木,一作子睦
英宗至治元年进士
庆元县,改浦江尹,升台州路推官,历江西儒学提举福清知州
福州路同知致仕,卒年八十一。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子木莆田人
浦江县
维基
林以顺字子睦,江浙莆田(今福建)人,同进士出身
北宋左光禄大夫林积仁之后。
至治元年(1321年)辛酉科左榜进士,担任庆元尹,为政宽简。
改为浦江县,再改台州路推官,皆有政绩。
终官福州路同知
卢琦陈旅林泉生等人并称“元末闽中文学四大名士”。
著有《安雅堂集》十四卷。
吴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滕州滕县人
邵武兴化路推官,廉明,有政声。
英宗至治元年泉州路治中致仕。
释怀信元 1279 — 1356年8月24日
怀信
字孚中
姓姜氏
明之奉化人
初从延庆半岩全公。
习教旨义。
声籍甚。
久之叹曰。
教相繁多。
浩如烟海。
算沙徒自困耳。
奚益。
因改辙而力禅。
参承诸名宿下语。
多枘凿弗合。
不胜愤悱。
时竺西坦公。
迁主明之天童。
师奔质所疑。
竺西一见。
知为法器。
厉色待之。
不与交一语。
师疑愈炽。
自是依止不忍去。
得豁然焉。
天历间
住补怛洛迦山
大龙翔集庆寺
龙翔。
元文宗潜邸也。
及至践祚。
建佛刹于其地。
栋宇之丽甲天下。
未几毁于火。
昙芳忠公新之。
功未竟而化。
师乃出衣盂之私。
补前未备。
不日而集成功。
虽以名德领钜刹。
不效饰车舆盛徒御。
以自誇衒。
始终一钵萧然而已。
会元政大乱。
戎马纷纭。
寺事艰窘日甚。
师处之裕如。
不以屑意。
一旦晨兴。
汤沐浴。
更衣趺坐。
谓左右曰。
吾将归矣。
汝等当以法自期。
励精进行。
可也。
言毕而瞑。
侍者撼且呼曰。
和尚去则去矣。
宁不留片言以示人乎。
师叱之而复瞑。
侍者呼不已。
师握笔书曰。
平生为人戾气。
七十八年漏泄。
今朝撒手便行。
万里晴空片雪。
书毕而寂。
时丁酉八月某日也。
茶毗于聚宝山前。
舍利如菽如麻。
五色灿烂。
虽烟所及处。
亦累累然生。
贮以宝瓶。
光发瓶外。
师赋性恬冲。
喜溢颜间。
生平未尝以声色忤人。
人有犯之者。
颔首而已。
然进脩极勤。
自壮至髦。
默诵法华经一部。
虽暑烁金寒折胶。
无一日阙者。
屡感莲花香。
满院芬郁异。
尝非世间者可比。
大明兵下金陵
僧徒风雨散去。
师独结跏宴坐。
目不四顾。
执兵者满前。
无不掷杖而拜。
上尝亲幸寺中。
听师说法。
嘉师言行纯悫。
特为改龙翔。
为大天界。
告终前一日。
上统兵。
江阴沙洲上。
昼寝。
师服褐色禅袍来见。
上还闻迁化。
衣与梦中正同。
大悦。
诏出内府帛泉。
助其丧事。
且命卜葬。
举龛之夕。
上亲致奠。
送出都门之外。
师说。
有五会语录。
行世。
怀信禅师者。
字孚中
明州奉化江氏之子也。
十岁求师于其亲。
亲命抱本入乡塾。
不二载。
诸籍了然。
竟罢读。
乃谋法华而诵之。
遂坚图出家。
任大法。
又三载。
师事法华院子沙门
以试经得度。
竺西坦禅师居天童。
往谒之。
坦公瘦面如铁。
寻常热棒如雨点。
请益者。
隆冬亦战慄挥汗。
虽年少。
从容入问大法。
器重之。
久经炉鞴。
乃道通。
担垂问曰。
兴化打克宾。
克宾还有吃棒分也无。
出对曰。
俊哉狮子儿。
深肯之。
未几坦公迁化。
鸣众请云外岫补居天童。
与击节酬唱。
拍拍是令。
每称之曰。
信公乃洞宗赤帜。
济室白眉也。
大定丙寅
出住观音寺
天历己巳
迁居普陀。
至正改元
天童席虚。
当事者必以致
曰。
天童自哲人相继。
化后规制非旧观矣。
今诸公不弃山野。
山野惟据令而行。
诸公若以为可。
则山野以继述为志。
岂敢坚逊而累诸公行李。
如不便诸公。
请更议之。
众皆稽颡曰。
诺。
于是莅天童。
积弊顿除。
法席不期而再振。
方以贤誉归之。
当是时。
南北兵荒。
丛林多窘。
天童食堂盈千众。
安居不乏。
尚有馀粮。
以赈饥贫。
楚石琦公尝作偈与曰。
长庚峰顶白云间
捧劄西来笑展颜。
几叠岩峦围丈室。
万株松树绕禅关。
当年金碧谁将去。
今日天龙合送还。
老我恰如窥豹者。
管中时复见斑斑。
江表大龙翔寺御史
奉诏迎
欣然自来。
时至正十四年甲午也。
越二载。
明太祖兵下金陵
寺众风散。
独趺坐不去。
顷之兜鍪蚁集。
俨然在定。
如不知也。
太祖入寺。
合爪相迎。
太祖问曰。
众僧因甚不见。
曰。
明眼难瞒。
太祖甚喜。
乃命招僧还寺。
太祖尝听信说法。
归为近侍曰。
龙翔僧。
言行纯悫。
太平有道沙门也。
遂改龙翔为天界。
命褒章而赐之。
德腊虽高。
未尝以声色加学者。
学者自化。
日课莲经七卷。
寒暑不间。
有僧问曰。
和尚诵经。
还解义么。
曰。
清晨吃白粥。
而今又觉饥。
僧曰。
此语却与经文不合。
曰。
明眼师僧灼然犹在。
僧呵呵大笑曰。
和尚是甚么心行。
曰。
且喜受奉行。
丁酉元旦日食。
太祖问之。
对曰。
食后自明。
太祖又深喜。
复论古今符谶之理。
曰。
圣哲以至公为心。
不求符谶。
而符谶自合矣。
愚昧以私欲为念。
虽凤麟昼现。
仍成怪物。
故曰在此不在彼。
太祖称善。
尽欢而罢。
八月二十四晨起。
沐浴更衣。
召众告曰。
吾行矣。
汝等当以法自期。
瞑目而逝。
侍僧撼且呼曰。
和尚不留片语。
以示人乎。
复展目索笔书曰。
平生为人契戾。
七十八年漏泄。
今朝撒手便行。
万里晴空片雪。
乃瞑目长往。
太祖督戎江阴
前一日。
告别。
及还金陵闻讣。
与梦合。
太祖甚嗟悼。
左右皆言。
前日梦。
金甲大人相报曰。
天界古佛入灭矣。
太祖益惊异。
赐帑金以资后事。
举龛日。
太祖临奠。
依法阇维于聚宝山前。
获舍利五色。
贺齐叔。
为卜牛首山建塔。
又命儒臣铭之。
天童所塔者。
爪发衣履也。
承诏。
去龙翔天童。
左右谏曰。
当今扰攘兵戈。
有志者求入山林不暇。
师独受元主隆誉之名。
某等似不取也。
且天下事未知何若耳。
答曰。
我汝均为佛祖儿孙。
力当撑拄佛祖家庭。
任缘赴感。
职宜然也。
若俱以祸福撄心。
埋身藏影。
岂大慈旷济之道哉。
且戈矛剑戟之场。
独非安乐邦乎。
于是愿起从行者甚众。
赞曰。
径山三代。
门庭施设。
虽各不同。
究其机要。
皆通权达变之宗匠也。
度公至老。
尚力图兴复。
信公至殁。
示应明主。
是其荷负祖道之任。
真难释肩。
如吴人游楚者。
病中闻之。
仍吴吟也。
先辈之苦心若此。
忽之可乎。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怀信字孚中
姓姜氏奉化人也。
父尝为县校官,母刘氏,夜梦火星堕,室中有光如火,亟取吞之,俄而有孕。
及诞,状貌异凡,而性端凝,不妄举动,唯见沙门,辄喜与亲。
稍长,受三经于宋进士戴公表元,声入心通,经旨鬯达。
然不乐帖括,独企清幽。
年十五离家,从法华院僧子思,执童子役,已而祝发为大僧,受具戒于五台寺。
延庆半岩全弘三观十乘之旨,复与之游。
久之,且叹曰:“教相繁多,浩如烟海,苟欲穷之,是诚算沙,徒自困耳。
”即弃去,渡浙而西,凡过名蓝,辄往参叩,语多枘凿,不胜愤悱。
华藏竺西坦迁主四明天童景德禅寺随质所疑,竺西知为法器,厉色待之,不交一语。
一曰上堂,举兴化与克宾案问之,拟曰:“俊哉,师子儿也。
”自是依止,不忍去。
竺西入灭,天宁云外岫,来继其席,命司经藏管钥。
文章渐彰,不可掩遏。
元泰定丙寅行宣政院请居四明观音,策励徒众,珍惜时光,唯恐失坠。
天历己巳,迁住补怛洛迦山
清望日崇,修行益苦,尝持一钵,乞食吴楚间。
镇南王具香华迎至府中,虚心问道,语中肯綮,且出菩提达摩像求赞,拈豪挥洒,略无停思,而辞旨渊邃,王甚叹服。
宣让王亦遣使者奉旃檀香、紫伽黎衣,请示法要。
随其性资,利而道之。
二王雄藩之望,首加崇礼,诸侯庶士,莫不望风瞻仰,施资填委。
姑苏产奇石,因求善工,造多宝佛塔十三成载归。
海东驸马都尉高丽王绎而吉尼、丞相撒敦,以行谊上闻,赐号为广慧妙悟智宝弘教禅师,及金襕法衣一袭。
至正壬午,主中天竺永祚寺
天历乙酉迁天童,矢志振兴,百废具举,佛殿岿然,厥工甚钜,亦彻弊而更新之,丹辉碧朗,照耀海滨。
复造塔中峰,若将终焉。
己丑冬十月,江表大龙翔集庆寺虚席,行御史台奉疏迎主之。
龙翔文宗潜邸,及践祚,改建佛刹,栋宇宏丽甲天下。
其住持若笑隐䜣、昙芳忠,皆一时硕德,励行《百丈清规》,为东南楷则。
亡何燬于火,忠竭力兴复海会堂,未就而化。
信初升座,提唱宗乘,万指所指,委蛇不迫,而玄机自融,无大无小,皆驩相亲戴。
因出衣盂私赀,缵续前功,不日而集。
会元纲失纽,天下丧乱,戎马纷纭。
寺院萧条,日见艰窘,处之夷然,若不介意。
明室龙兴,初号吴国,大兵下金陵,徒侣风雨飘散,独结跏晏坐,目不他顾。
执兵者满前,无不弃仗而拜。
太祖尝幸寺中,听信说法,嘉其道行,命改龙翔为大天界寺,以宠异之。
寺有逋租在民间者,官为徵集。
僧众日归,法施益盛。
一旦晨兴,索沐浴,更衣趺坐,谓左右曰:“汝曹法,自期励精进行,吾将归矣。
”言毕而瞑,侍者呼曰:“去则去矣,宁不留片言以示人乎。
”乃握笔书曰:“平生为人戾契,七十八年漏泄。
今朝撒手便行,万里晴空片雪。
”掷简而逝,时丁酉八月二十四日也。
寿七十八,腊六十九。
荼毗聚宝山下,舍利如菽,五色粲烂,烟所及处,亦累累攒珠,贮以瓶水,光发于外。
弟子致凯坎牛首山东麓为宫,藏之,塔其上。
将迁之夕,明帝驻兵江阴,梦褐服而来,问何之,曰:“将归,且告别。
”及还归,闻其寂灭,为之惊异。
乃出内府泉币,助其丧事,且亲致奠送于都门之外。
荣贶之加,近代无比。
著有《五会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