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元朝
陈祐元初 1222 — 127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2—1277 【介绍】: 一名天祐
元赵州宁晋人字庆甫号节斋
博通经史,能诗文。
初为穆王尚书世祖即位,除河南西路总管,以清慎称。
卫辉路,立孔子,修比干墓。
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
累迁浙东道宣慰使,奉命检覆庆元台州民田,还至新昌,为起义者所杀。
谥忠定
有《节斋集》。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赵州晋宁人
至元中卫辉路总管山东东西道按察使
释如珙南宋 1222 — 1289
全宋诗
释如珙(一二二二~一二八九)字子璞号横川俗姓林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年十五从季父释正则祝发。
预戒于本州广慈院。
出学于外,初从石田薰灵隐,继留从痴绝冲
又往太白天目礼
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为临安府净慈寺首座,继领瑞安府雁荡山灵岩寺
八年,移住雁荡山能仁寺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一二八三),移住明州阿育王广利寺
二十六年卒。
有本光编《横川如珙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名误为行)。
事见《语录》及《牧潜》卷三《横川和尚塔记》,《续灯存稿》卷四、《增集续传灯录》卷四有传。
 释如珙诗,以辑自《语录》卷上的偈颂编为第一卷,以《语录》卷下的诗编为第二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如珙
字子璞
永嘉林处士
宗正寺丞康公丕祖之女举三子。
师其季也。
生于宋嘉定壬午
处士
以师孩孤。
狷洁不肉食。
难养于俗。
其季父。
有为禅沙门者。
名正则
年十五从其祝发。
预戒后即行参访。
初从石田于灵隐
及痴绝至。
犹留从之。
然终疑碍无入。
天目礼禅师太白众盛。
往投以疑。
目察其可受。
为举南山东海乌贼。
师儗对。
目随掌之。
因忽有省。
遂留给侍。
国清断桥。
明眼谨肯可求藏主得师。
桥迁净慈。
为第一座。
桥尝言。
第一座有行解。
可师表宰相
乃以师领雁山灵岩禅寺
说法嗣天目
师疾宗唱之滥古响。
瘖郁于可不可。
黑无所讳。
为提拈赞示。
必崖耸标立。
务特起以映于古。
不少牵避于俗好恶。
其辩强自胜若此。
然与人语嗫吻。
促刺不敢出。
视之巽愿人也。
其蓄众慈以诚。
不为衔勒威控之术。
或面诤抗倔不逊旁听皆愤。
师终无所罚。
更收拭进。
使之不以忤己为衔。
人始嫌其不威。
久而怀之。
举迁能仁。
丙子之乱。
乃归放牧寮。
辞病闭卧。
不应外。
至元二十年
忽有旨。
授师育王广利禅寺
师愕眙。
谓非己。
疑拒累月乃受。
盖有奏于上者。
而不以告。
其迁能仁亦然。
自公选道废。
位以求得。
惟师皆自至。
时论荣之。
师既引宗据祖。
屏遏今学。
年渐岁炙。
以取慕信。
当教法衰残。
诸老师物故。
学者无所往。
皆聚于师。
故季年声实喧震。
倾撼天下。
然师未尝以望誉怙挟。
慢略细故。
虽瓦埏木植。
羹𦵔辛咸。
碎屑之间。
即众所资仰。
必尽其虑力。
咸有迹可观述。
凡六年乃退。
前退之岁。
为藏穴寺侧。
曰此庵。
将没造曰。
吾旦日行矣。
归坐。
书所以诀众者而化。
年六十八。
至元二十六年三月也。
师朴
外少饰中凝不杂。
能持坦坦。
不变于怒喜怨爱。
晚居能仁育王。
道益光。
师亦惧于无传。
讲诱孜孜。
未有厌位。
却众嗜闲意。
或迫而欲之则忻然。
避脱弃比毛秕。
不以进退顺通怀虿芥。
弟子禀遗诫。
窆全身于塔。
师自预为塔铭及诀众语。
与所说法。
有录。
高安释圆至
序而行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释如珙字横川姓林氏永嘉人也。
生有特性,不尝肉食,叔父正则乃为之落发。
初见石田于灵隐,时国清断桥延典藏錀。
及迁净慈,命为首座
元至元十年,有旨授育王,懋畅宗风,行修精实,指示法门,深入玄妙。
敩人行履,自明去来。
一日忽自谓曰:“今年六十六,死日将至,火之乎,土之乎?
”西堂唯庵贯云:“古鄮山中有一片地,荒草凄然,足安舍利。
”因叠石为塔,而自铭焉,词曰:“天生一穴,藏我枯骨,骨朽成土,土能生物,结个葫芦挂赵州壁,永脱轮回起三世佛。
”将殁,书诀而化。
时至元二十六年三月十八日也。
郑本忠元末明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浙江鄞县人自号安分先生
少笃学,明初以明经举为昌国训导,寻升秦府教授
学问纯正,言行敦卓。
有《安分斋集》。
字本忠
少笃学,从乡先生舒卓受尚书
时方氏据浙东,三郡擅爵禄人,惟先生与里中方遁庵义不受伪署。
益杜门读书,多识古今,为文章必中矩度。
同时胡世佐林清叔杨彦常钟士懋诸人,并见重儒林,先生常与相资益。
洪武中,举明经,不起,以荐为昌国训导,改秦府保安王教授,卒于官。
有遗集行世。
本忠字本忠鄞人
洪武中,以荐为昌国训导,迁秦府教授
永乐初
仍故官。
有《安分斋集》十卷。
田按:《安分斋集四库》录入存目,胡文学辑《甬上耆旧诗》仅录本忠一诗,盖未见斯集也。
释炳同元 1223 — 1302
炳同字野翁新昌张氏子,居明州仗锡寺。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二
释炳同字野翁
姓张氏新昌人
得法于大川济
宋亡之日,避迹仗锡十二年,出主华藏三载,复还仗锡,榜其室曰“晚泊”。
户书《法华经》。
有“老来非厌客,静里欲书经”之句。
一时遗老,黄则堂文本心黄东发舒阆风周伯弼咸与之游。
晚主雪窦,以“寄幻”颜所居。
元大德六年示寂,寿八十,腊六十八,提刑牟献铭其塔。
有《送僧之华顶见溪西》诗:“高高峰顶屹云中,八十溪翁也眼空。
相见莫言行脚事,累他双耳又添聋。”
赵孟传宋末元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元间庆元鄞县人字岩起
宋末累官沿海制置使、知庆元府
,授沿海宣抚使
世祖至元十五年拜浙东宣慰使
二十一年入为集贤学士,未几卒。
全宋文·卷八二一一
赵孟传字岩起号松壑,宗室子。
历知严州泉州德祐初临安尹
华文阁直学士制置庆元府,擢淮东总领使、浙东制置使,官至户部尚书
见《后村先生大全文集》卷六一、六九及《四明文献集》卷五所载除官制,《景定严州续志》卷二,《延祐四明志》卷五。
阿剌罕元初 1233 — 128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3—1281 【介绍】: 元札剌儿氏。
袭为诸翼蒙古马都元帅
忽必烈渡江攻鄂州
世祖中统间,破阿里不哥之党阿蓝带儿、浑都海。
又从平李璮
至元十三年,攻宋浙东及闽中各地。
江东宣慰使
十八年,以功累官中书左丞相,行中书省事,领兵攻日本,行次庆元,卒于军。
释印原元 1235 — 1314年一月二十三日
印原
字古先
相州氏子。
为国中贵族。
师生有异徵。
垂髫时。
辄刻木为佛陀像。
持以印空。
人异之。
十三剃发受具戒。
遍历诸师户庭。
咸无所證入。
乃嘅然叹曰。
中夏乃佛法渊薮。
盍往求之乎。
于是。
绝鲸波之险。
奋然南游。
初参无见顶公于天台华顶
公语之曰。
汝缘不在此。
中峰本公
现说法杭之天目山
炉韛正赤。
此真汝导师。
宜急行。
师即蓬累而出。
往见中峰
中峰一见。
遽命给侍左右。
屡呈见解。
辄遭呵斥。
退而涕泣。
至于饮食皆废。
中峰怜其诚恳。
乃谓之曰。
此心包罗万象。
迷则生死。
悟则涅槃。
生死之迷。
固是未易驱斥。
涅槃之悟。
犹是入眼金尘。
当知般若如大火聚。
近之则焦头烂额
唯存不退转一念。
生与同生。
死与同死。
自然与道相符脱。
使未悟之际。
释迦
万慈氏。
倾出四大海水。
入汝耳根。
总是虚妄尘劳。
皆非究竟之事也。
师闻遍身汗下。
益厉精猛积之之久。
忽有所省。
现前境界。
一白无际。
中峰印之。
复见诸大老。
皆无异词。
会清拙澄公。
将入日本建立法幢。
师送至四明
澄公曰。
子能同归。
以辅成我乎。
师曰。
云水之踪。
无住无心。
何不可之有。
即摄衣升舟。
其后澄公能化行于遐迩者。
皆师之力也。
然瓣香酬法乳。
的归之中峰
师化大行。
专以流通大法。
建立梵宫为事。
丹州之愿胜。
津州之保寿。
江州之普门。
信州之盛典。
房州之天宁。
皆郁然成大兰若。
而建长之西。
复创广德庵。
命其徒守之。
如慧林。
等持。
真如。
万寿。
净智。
皆师受请弘化之刹。
劳绩之见不与焉。
年度比丘千馀人。
非所度而受法称弟子者。
不与焉。
师临众端严。
见者若未易亲。
及闻其诲者。
温若春阳。
莫不悦服而去。
人有来求法语偈颂者
濡毫之顷。
翩翩数百言。
曾不经意。
皆契合真如。
师不自以为是也。
取语录并外集。
投火中曰。
吾祖不立文字。
留此糟粕何为。
门人欲画师像。
预索赞语。
师作一圆相
题其上曰。
妙相圆明。
如如不动。
触处逢。
是何面孔。
其方便为人皆类此。
甲寅春正月
坐化于长寿院。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八
释印原字古先姓藤氏日本国人也。
世居相州,为国贵族。
生有异徵,垂髫时,辄刻木为佛陀像,持以印空。
父奇之曰:“是儿于菩提有缘,宜使之离俗,学究竟法。
”甫八岁,归桃溪悟公,执童子役。
年十三,即剃发,受具足戒。
自时厥后,遍历诸师户庭,无所證入。
乃慨然曰:“中夏为佛法渊薮,盍往求之。
”于是浮海南游,飘然西渡,初至天台无见睹华顶峰语之曰:“尔缘不在斯。
中峰本以高峰上足,说法杭之天目山,炉火正赤,往来学徒无不受其锻鍊,此真汝导师也。
遂往谒中峰,一见遽命给侍左右。
屡呈见解,中峰呵之曰:“根尘不断,如缠缚何?
退而悲泣,饮食皆废。
中峰怜其诚恳,乃谓之曰:“人惟此身,包罗万象,迷则生死,悟则涅槃,生死之迷,固是未易驱斥。
涅槃之悟,犹是入眼金尘。
当知般若如大火聚,近之则焦首烂额,唯存不退转一念,生与同生,死与同死,自然与道相符。
若当未悟之际,千释迦,万慈氏,倾四海大水入汝耳根,总是虚妄尘劳,皆非究竟。
闻之,不觉通身汗下,无昼无夜,未尝暂舍,积之又久。
一夕忽有所省,见前境界一白无际。
急趋丈室告中峰曰:“已撞入银山铁壁去也。
中峰曰:“既入银山铁壁,来此何为?
”由是瞩机生悟,超然领解。
十二时中触物圆融,无纤豪滞碍。
未几辞去,往谒虚谷灵、古林茂、东屿海、月江印,此四公者,道誉隆隆,各据高座,展化一方。
见其證悟亲切,机锋颖利,莫不以“丛林师子儿”称之。
会清拙澄将入日本建立法幢。
送至四明,澄曰:“子能同归以辅我乎?
曰:“云水之踪,无住无心,何不可之有?
”即摄衣升舟。
其后澄之行化遐迩,皆原之力也。
已而出世甲州慧林,瓣香酬恩,卒归之中峰,黑白来依,犹万水赴壑。
古山源议革城州等持教寺为禅,物论非无以厌伏众心,竟迎主之。
俄住州之真如,又迁万寿,又迁相之净智。
及谢去,更行化于奥州。
原之族兄君新建普应寺,延为开辟住持,方起而应之,关东连帅源公建长寿院于相州,复请开山兼主圆觉,又赴之。
未几,迁建长。
其说法度人,孜孜弗懈,无异慧林时。
后退归长寿,有终焉之志。
岁在甲寅正月,忽示疾。
至二十三日夜参半,召门人曰:“吾今日逝矣,尔等恪守常训,使法轮弗替可也”。
黎朋宾明,候问起居应接如平昔,及午,呼侍者曰:“时至矣,可持觚翰来。
”及至,复曰:“吾塔已成,唯未书额尔。
”乃手书“心印”二字,入室端坐,泊然入灭。
世寿八十,僧腊六十又八。
弟子奉全身瘗焉。
以流通大法,建立梵宫为事。
丹州之胜愿,津州之保寿,江州之普门,信州之盛兴,房州之天宁,皆蔚然成大兰若。
而建长之西,复创广德庵,命其徒守之。
故先后所度比丘一千馀人。
平生端严若神,虽燕坐之时,俨若临众,目光炯炯射人
见者若未易亲炙,及聆其诲语,温若阳春,莫不心悦诚服。
有求法语偈颂者,濡毫之间,洋洋数百言,曾不经意,皆契合真如,犹不自以为是,取语录并外集投于火中曰:“吾祖不立文字,但传心,留此糟粕何为。
”门人欲为画像且索赞语,乃自作一圆相,题其上曰:“妙相圆明,如如不动。
触处相逢,是何面孔。
”其方便为人皆类此。
哈剌元 1237 — 130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7—1307 【介绍】: 元哈鲁氏。
从军襄樊,为水军镇抚
从攻江阴金山上海等地,得海船三百余艘。
世祖至元十三年,任沿海招讨副使
从攻张世杰于大洋。
擢沿海左副都元帅庆元路总管府达鲁花赤,戍海口。
都元帅
从侵日本,遇飓风而还。
成宗时云南行省右丞,偕刘深攻八百媳妇,丧师而还,以罪废。
童金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庆元慈溪人字子丹
至元间以才能荐,授进义副尉,督海运。
秩满,额所居名“一闲”,于庐侧筑室百余楹为义塾,延名师以教学者。
汤炳龙宋末元初 1241 — ?
炳龙字子文,其先山(一作丹)阳人。
京口,辟庆元市舶提举
学问该博,善谈论,四书五经皆有传注。
尤深于《》,诗歌甚工。
自号北村老民,所著曰《北村诗集》。
四明戴表元帅初序曰:子文诗肆丽清邃,乃一如丘园书生、山林处士之作。
太玉山人俞德邻宗大序曰:子文诗悯世道之隆污,悼人物之聚散,明时政之得失,吟咏讽谏,使闻者皆足以戒,岂徒誇竞病事推敲者之为哉!
盖其易直子谅之心閒于中而肆于外者也。
年八十馀卒。
子垕为绍兴路兰亭书院山长,终都护府官属
全宋诗
汤炳龙(一二四一~?
),字子文山阳(今江苏淮安)人。
辟庆元市舶提举
自号北村老民
有《北村集》,已佚。
事见清乾隆淮安府志》卷二二。
今录诗四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淮安山阳人,居镇江字子文号北村老民
辟为庆元市舶提举
善谈论,学问该博,四书五经皆有传注,尤深于《》。
亦工诗。
年八十余卒。
有《北村集》。
释云岫宋末元初 1242 — 1324年8月22日
全宋诗
释云岫(一二四二~一三二四)字云外号方岩俗姓李
庆元府昌国(今浙江舟山)人。
师事直翁,遍叩丛林名宿。
初住慈溪石门
象山智门明州天宁。
继以三宗四维推挽继竺西坦席,升住天童
元泰定元年卒,年八十三(《语录》附录东明慧日《哭云外老人》注)。
为青原下十八世,直翁举禅师法嗣。
有《云外云岫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事见《语录》及所附释文琇撰《天童云外禅师传》。
 释云岫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其中单编的诗合编为一卷。
张文虎元 ? — 130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3 【介绍】: 平江路嘉定人字山云
张瑄子。
世祖至元十五年管军总把二十一年管军千户,督饷输京师,得帝嘉奖。
累官为庆元路总管海运万户,迁湖广参政
成宗大德间改江浙,领江淮财赋都总管
七年,与父张瑄俱因事被诛。
朱叔麒元 1243 — 13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3—1313 【介绍】: 婺州路义乌人字廷祥号遁山
宋咸淳四年进士,累迁国子监书库官
世祖至元二十二年荐授定海县,转黄岩州同知,调仙居县,升浮梁州同知,以婺州路治中致仕。
张伯淳宋末元初 1243 — 130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3—1303 【介绍】: 宋元间杭州崇德人字师道
宋末曾举进士,累官太学录
,授杭州路儒学教授,擢福建廉访司知事
因荐,世祖遣使召问,入见,所对悉称旨,将重用之,固辞,遂授翰林直学士
庆元路总管府治中,行省檄按疑狱衢、秀,皆得其情。
累拜翰林侍讲学士
卒谥文穆
有《养蒙文集》。
伯淳字师道杭州崇德人
少善书法,宋末应童子科,□宗命给巨笔大纸写之。
伯淳书天字在纸中间以进,诘之,对曰:「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宗喜,遂中选。
寻举进士,累除太学录
元至元二十三年,用荐者言,授杭州路儒学教授,迁浙东道按察司知事
二十八年,擢福建廉访司知事
岁馀,召至阙下,论事数十条,皆当世急务,辞意剀切,世祖为之动容。
命至政事堂,将重用之,固辞。
翰林直学士,谒告归,授庆元路总管府治中。
大德四年,即家拜侍讲学士
明年造朝,扈从上都
明年卒,谥文穆
师道赵魏公孟頫为内弟,与巴西邓文原同直词林,情义款洽。
文原尝谓师道为文,耻尚钩棘,而春容纡馀,铿乎如金石之交奏,然不喜以藻翰自能,殁后无成稿。
其子河东宣慰副使采,长孙武康县炯,访求遗逸,釐为十卷。
蜀郡虞集为序,刊之右塾,时至正六年也。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师道杭州崇德人
宋末举进士,官太学录
,用荐授杭州路儒学教授,累迁翰林直学士庆元路总管府治中,即家拜侍讲学士
卒谥文穆
有养蒙集十卷。
袁洪宋末元初 1245 — 129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5—1298 【介绍】: 宋元间庆元府鄞县人字季源
袁韶孙。
七岁通《》、《》、《春秋》。
宋临安尹马光祖辟为掾,以敏达闻。
宋度宗咸淳中起为建康通判
,授朝列大夫同知邵武路总管府事,改温州,以疾辞。
成宗大德初,改处州,命下已卒。
王奎元 1253 — 133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3—1334 【介绍】: 庆元路鄞县人字宿之
由吏起家,累官延平路经历,以庆元路判官致仕。
杨居义元 1250 — 131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0—1314 【介绍】: 东昌路莘县人字子宜
武宗至大元年累迁定海县主簿,改浦东场盐司丞,有能声。
拜降元 1251 — 13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1—1311 【介绍】: 元北庭人,徙大名清丰号德斋
偏裨阿术南攻,围襄樊,战有功。
灭宋后,授江浙省理问官。
庆元路治中,岁大饥,躬诣行省力请,得发四万石,民赖全活。
历浙东廉访副使工部侍郎,升工部尚书,有能声。
卒谥贞惠
任士林元 1253 — 130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3—1309 【介绍】: 庆元鄞县人字叔实号松乡
幼颖秀,六岁能属文,诸子百家,无不周览。
后讲道会稽,授徒钱塘
武宗至大初,荐授湖州安定书院山长。
为文沉厚正大,一以理为主。
有《松乡》。
士林字叔实句章人
其先居蜀绵竹,再徙而居埼山。
士林六岁能属文,诸子百家,靡不周览,乡子弟多从之学。
廉访完颜公深加敬慕,俾经理文公书院,既成,命职教上虞,后乃讲道会稽,授徒钱唐
至大初中书左丞郝天挺以事至,闻士林名,举之行省,得湖州安定书院山长。
俄而得呕疾,卒于杭之客舍,年五十七。
叔实尝自作《松乡记》。
有《松乡》十卷。
万历间,同邑孙能传纵观秘阁藏书,因得至正间旧本,耳孙一鸣复裒而刻之,以行于世。
赵文敏公曰:叔实之文,沈厚正大,不作瘦语棘人喉舌,而含蓄顿挫,使人读之而有馀味。
祭酒胡俨曰:其文笃实而弘博,深厚而舒徐,锵然而金石奏,灿然而琅玕呈。
盖卓乎有道之言也。
释至美元 1258 — 1331
至美
石湖
其号也。
金陵毕氏子。
生而颖粹。
无经世意。
出家崇目院。
宋咸淳间
得度登戒品。
脱略世故。
锐志参访。
如玉涧莹。
云峰高
月坡明。
为海内大宗匠。
皆预其席称上首。
日与饱参多士。
讲磨奋厉于天风寒籁间。
期厌初心乃已。
最后见无文传公于净慈。
传公力行古道。
典刑具存。
龙象交驰。
丛林蔚若。
师倾心事之。
尽揭源底。
至元丁亥
总统
移文起师。
主吴之双塔
瓣香为无文供。
报所自也。
未几。
嘉禾三塔寺
时三塔久废。
师训之暇。
笃以兴废补敝。
植僵起仆为怀。
鼎建养蒙堂。
以处方来名胜。
土木繁兴。
中外轮奂。
寺产素痹。
增置腴田五百馀亩。
以裕斋钵。
立长生库取月息。
为众朔望祝圣焚修。
资印赎大藏经文。
雕补千佛圣像。
寺之阙文。
至师大备焉。
筑室东偏。
扁曰幻修。
计若将终焉者。
既被旨。
平江灵岩
又迁鄱阳之永福。
四明之育王。
至顺辛未
复以杭之净慈起。
所至孳孳以弘道
建立为己任。
弗少懈。
一日召徒。
训后事。
嘱幻修。
更为四禅名实称者处之。
默坐至夜午。
泊然而逝。
寿七十有四。
议者谓。
师操履严简。
出处端详。
原始要终。
而无间然。
诚实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