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清朝
伊桑阿清 1638 — 1703
维基
伊桑阿(1638年—1703年),伊尔根觉罗氏,满洲正黄旗人满洲进士出身,历任吏、户、礼、兵、工五部尚书,官至文华殿大学士,深得康熙帝倚重,死后谥文端乾隆年间入祀贤良祠。
其妻为清代女诗人乌云珠(又名蕊仙),着有《绚春堂吟草》,封一品夫人乌云珠康熙朝大臣索额图之女儿。
伊桑阿家族世居瓦尔喀,祖父卓礼喀跟随族人赫臣于后金初期归附。
伊桑阿顺治乙未(1655年)满榜进士出身,以礼部六品笔帖式转授礼部主事
康熙十二年八月(1673年),屡次升迁内阁侍读学士十月,为内阁学士次年(1674年)十二月,充任经筵讲官
康熙十四年(1675年),升任礼部右侍郎,不久调户部十五年(1676年)十月,奉命同工部尚书冀如锡视察淮河扬子江各处河道工程。
十六年四月,转任户部左侍郎,不久升工部尚书八月户部尚书
当时恰逢三藩之乱,吴三桂盘踞湖南,清廷决定创建舟师,自岳州洞庭,断吴军饷道,命伊桑阿江南督造战舰。
次年(1677年),又奉命同刑部侍郎塔海拜谒茶陵、督造战舰。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黄河决堤,伊桑阿奉命赴江南视察,不久又奉命筹备海运,上疏说道,“黄河运道,非独输挽天庾,即商贾百货,赖以通行,国家在所必治。
若海运,先需造船,所费不赀;且胶、莱诸河久淤,开浚匪易。
康熙帝表示认同。
同年冬天,俄罗斯侵犯边境,命伊桑阿宁古塔造船以备征调,再调吏部
二十三年夏(1684年),时逢干旱,与王熙等清刑狱。
秋天,随康熙帝南巡,命阅视口。
伊桑阿历兵、礼二部尚书二十七年(1688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充《三朝国史》总裁
三十六年康熙帝亲征噶尔丹,命伊桑阿往宁夏设驿站,其后与大学士阿兰泰充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
伊桑阿主政十五年,特别留意刑狱,每当康熙帝有问题,伊桑阿都能对答,同僚也佩服其对刑狱的了解。
康熙帝勾决死刑时,伊桑阿大学士王熙吴琠学士韩菼等以折本请旨,康熙帝说,“人命至,今当勾决,尤宜详慎。
尔等苟有所见,当尽言。
伊桑阿乃举出案情可疑者十余人,皆得缓死。
康熙帝缓缓答复,“此等所犯皆当死,犹曲求其可生之路,不忍轻毙一人。
因念淮、扬百姓频被水害,死者不知凡几。
河患不除,朕不能暂释于怀也。
伊桑阿遂讲述灾民困苦的情形,康熙帝下诏免淮、扬来年田赋。
康熙三十七年(1697年)伊桑阿以年老乞休。
康熙帝阿兰泰谈道,“伊桑阿厚重老成,宣力年久。
尔二人自任阁事,推诚布公,不惟朕知之,天下无不知者。
伊桑阿虽年老求罢,朕不忍令去也。
四十一年(1702年)伊桑阿因病再度请求退休,康熙帝诏许以原官致仕。
次年(1703年)病卒,年六十六岁,谥文端乾隆中期,入祀贤良祠。
任《大清会典》(1690)编纂总裁
伊桑阿子伊都善、伊克善伊都立
其中伊都立之子福增额为怡亲王胤祥女婿,封和硕额驸
伊桑阿之墓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程浚清 1638 — 1704
维基
程浚(1638年—1704年)原名希洪字葛人号肃庵清代盐商领袖之一,康熙两淮盐法志》的主要编撰人之一。
程浚生于明崇祯戊寅( 1638年) 十一月二十七日,是清代徽州府歙县岑山渡(今属雄村镇)人,为生父程大震的第三子,过继给养父程大升,为歙县岑山渡程氏九世祖。
程氏移居杭州程浚于清初以浙江杭州府仁和县商籍考中岁贡生,生平读书得经济大略,胆识过人,而抱才不仕,继承家族生意经商,为盐商领袖之一。
康熙三十二年( 1693年) ,两淮盐运使崔华主持编修两淮盐法志》,程浚因“深悉盐法机宜,兼以渊源家学,众望所归”而得以参与编撰,得到同族兄弟盐商会长程量入的指点,利用血缘和姻亲关系,顺利搜集大量资料,完成全书三分之一以上的篇幅,包括长达十卷的人物志和艺文志,收录徽州和山陕籍盐商共429人。
程浚“刚直多才”,在江西吉安商时,正值茶陵兵变,曾参与筹划防守,保全城池。
设施谋保障,歙南以安。
甲寅年(1674年)饶寇犯境,程浚保障了歙县南部的安宁。
程浚对养父母及生父母均极至孝,在父母身亡后,回到故乡岑山渡,在父母墓侧筑遂初堂守孝,教子成才,中进士等。
程浚死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终年66岁,祀乡贤祠。
谭绍琬明末清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湖南茶陵人字琰卿
季贡生
博极群书,欲为有用之学。
明亡,入山隐居。
有《涉园诗文集》。
倭黑
简介
倭黑费英东诸孙。
父察哈尼。
索海嗣父爵而黜也,太宗以纳图赖分袭,既又以事夺爵,复以察哈尼袭。
寻改三等昂邦章京
卒,子倭黑,袭。
世祖初元,从入关。
四年,复更定爵秩,改三等精奇尼哈番,遇恩诏累进一等。
十六年,进三等公,并授内大臣
康熙八年圣祖鳌拜吏部倭黑与同族,当黜,命罢内大臣,隶骁骑营。
吴三桂反,倭黑从征。
十三年,命以署副都统兖州驻防兵,佐定南将军希尔根进讨,败耿精忠将左宗邦于分宜,败吴三桂将朱君聘、黄乃忠于袁州,遂收安福
击贼鸾石岭、白水口,屡捷。
十五年,加太子太保
大将军安亲王岳乐萍乡,至长沙,击败吴三桂兵。
十六年岳乐分兵授倭黑,令驻茶陵
十七年,移屯攸县
十八年,从大将军贝子彰泰云南,授镶黄旗蒙古副都统
南平二十一年,擢都统
议政大臣议诸将帅功罪,以倭黑击贼长沙尝引退,当谴,命罢太子太保
三十年,卒。
傅尔丹,自有传。
石华善清 ? — 169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5 【介绍】: 汉军正白旗人,瓜尔佳氏。
石廷柱子,豫亲王多铎婿。
和硕额驸,官至定南将军
三藩乱时,驻守茶陵,因不敢进兵,解将军印。
宜思恭清 1658 — 172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8—1720 【介绍】: 奉天辽阳人字允肃号省庵
以荫授湖南茶陵知州,改工部员外郎,出为直隶顺德知府,疏凿牛尾等河,减轻水患。
江苏藩司,以被诬挪帑罢官。
后再起,官至广西巡抚
彭维新
彭维新字石原茶陵人
康熙丙戌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累官协办大学士,管理户部
坐事免,起授左都御史
有《墨香阁集》。
周焘清 1708 — 178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湖南茶陵人字迪循
乾隆四年进士
翰林,改监察御史,稽查大通桥仓场,弹劾不避显要。
刑科给事中,改吏科,自揣不合时宜,乞归。
主讲岳麓、朗江书院。
卒年八十。
谭之纲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湖南茶陵人字雩山
乾隆十八年举人,官溧阳知县
以经术饰吏治,张弛合度,为官亦清廉。
陈安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湖南茶陵人字咸怀
诸生
著有《大学疑思辨断》、《中庸理事论断》、《士林讲学》。
乾隆二十二年,上其书于巡抚蒋炳,进呈朝廷。
于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湖南桃源人字仲明
乾隆三十年举人
茶陵学正迁知西充县,擢知阿迷州,兴复灵泉书院及各乡义学,义田之被侵占者皆为清出,治声大著
洪亮吉清 1746 — 1809
唐宋小乐府·跋
吕子曰:「乐之有情,譬若肌肤形体之性情也。
」情失则荡,音必钜;失则隘,音必小;失则危,音必清;失则烦,音必浊。
太钜、太小、太清、太浊,则必若震霆,若聚蚊,若哀弦,若噪蜩。
夫古之为乐也,有节有侈,有正有淫。
阳散则定以阴,阴闭则宣以阳,阴阳滞则为淫为侈,阴阳调则为节为正。
其所以为淫为侈者,情之失也;其所以为节为正者,情之得也。
夫上古之乐,情至而乐兴;中古之乐,乐成而情生。
是故笙簧琴瑟,乐之器也,词章谱曲,乐之文也,而皆非其情也。
执笙簧琴瑟之所调,词章谱曲之所著,而强袭焉、吻合焉,以为是乐也,是情也。
人人皆乐,乐几何不亡耶?
汉魏晋唐之乐府,乐之糟粕也。
当其时之为之,则皆有情焉。
然其文止以述时事,非以叙古人也。
叙古难于述时,则以古人之情未必今人之情。
以情述情,无过情,无不及情,则古今又未必不相及也。
何也?
夫人之形骸,肥者、瘠者、高者、矮者、髯者、疾者,肌肤之白者、墨者、赭者,而皆不得以己与也,然其为情也,则必随乎其肥瘠高矮髯疾白墨赭者,各自肖而各不相肖,故其为乐也,可观、可兴、可群、可怨,其为词也,可曲、可直、可丰、可廉,皆适如乎其情而止。
夫适如其情而止,虽古之乐府可也,况今之乐府乎?
夫今之词章谱曲,所施于笙簧琴瑟之用,而以为乐府,则乐之名存而乐之实亡矣。
然而,吾不以名存实亡而乐府之者,何也?
夫必汉魏之人之乐府有是题有是篇,而今之人之乐府亦因以有是题有是篇,是无情也,是无乐也。
若古无是乐而今乐之,则不必笙簧琴瑟,而词章谱曲固可以如其情而出之,譬如优孟衣冠以为乐也。
吾不谓然。
陶氏之琴无弦,乃真琴声也。
夫今之乐府,铁崖始之,茶陵继之,悔庵又继之。
稚存洪子曰:「吾之为乐府也,祖此矣。
」昨岁喜晤洪子,且喜读洪子之乐府,将以吾之所以论乐府者质之,而未有以间也。
今洪子梓其乐府,乞余之序之。
余固何以序之?
录其将以告洪子者以寄,洪子以为然否耶?
夫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者,有进乎音者矣。
洪子年少力学而性情自得,将不徒乎乐之有节无侈、有正无淫已也,异日者且与洪子相遇于无言也。
乾隆岁次辛卯夏月,松崖学弟管干珍拜跋。
释本奫
本奫字大渊晚号钓雪翁茶陵人本姓陈
松江普照塔院。
有《邻虚阁集》。
萧锦忠清 1803 — ?
维基
萧锦忠(1803年—?)初名衡字黻平号史楼湖南长沙府茶陵州人
道光十二年壬辰举人二十五年(1845年)道光母后钮祜禄氏七旬寿辰特设恩科,为恩科状元
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以亲老归里,闭门著述。
有《舆地参考》、《孺庐集》。
陈源兖清 ? — 1853
维基
陈源兖(?
—1853年),字岱云湖南茶陵县人
道光十八年(1838年)戊戌进士
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不久,授江西吉安府知府,调广信府,因母丧丁忧去职。
守丧结束后,补安徽池州府知府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桐城直扑庐州巡抚江忠源檄徵陈源兖前往协防。
太平军以云梯登城,陈源兖镇守大东门,数次打退敌军。
太平军又挖掘隧道,埋设地雷,均被官军化解。
两军僵持多日,城内缺粮,兵马困乏。
十二月太平军水西门隧道攻入城内,陈源兖自东城飞驰援救,到达西门后,江忠源已战死。
陈源兖于是前往文庙自缢殉国。
清史稿》有传。
根据南京博物院出版的《曾昭燏年谱》,曾昭燏的母亲陈光(1878-1939)字季瑛,为茶陵陈岱云孙女、陈池生次女,幼读经史,并擅书画琴棋,略通医术,思想开明。
陈源兖的外孙计有曾昭燏、曾昭抡、曾绍杰等。
谭钟麟清末 1822 — 19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2—1905 【介绍】: 湖南茶陵人字文卿
咸丰六年进士,授编修,历任监察御史陕西浙江巡抚,又总督陕甘、闽浙、两广等省。
在地方能兴利除弊,在陕浚郑白渠,教民种桑养蚕纺织;在浙修海塘,重建文澜阁
对戊戌变法则不以为然。
旋以老乞归。
维基
谭钟麟(1822年—1905年)字文卿原名谭二监湖南茶陵人,清朝末年政治人物。
曾任两广总督,任内镇压了杨衢云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广州起义,下令当时的南海县知县审理陆皓东等革命党人。
谭钟麟咸丰六年(1856年)进士,入翰林院编修
同治年间外放,历任多职。
同治十年(1871年),因左宗棠疏荐,出任陕西布政使,不久代理陕西巡抚
由于他保证了左宗棠进军新疆期间的粮草供应,为平定阿古柏之乱做出了贡献,光绪元年(1875年),实授陕西巡抚一职。
光绪五年(1879年)谭钟麟调任浙江巡抚,在任期间整修了文澜阁,有政绩。
光绪七年(1881年),升任陕甘总督,在任内大力发展农业,使得当地经济有了长足发展。
光绪十四年(1888年)谭钟麟告病辞职,但三年以后即被再次征召入,以尚书衔吏部左侍郎兼署户部左侍郎,管理国库。
光绪十八年(1892年)升任工部尚书,不久调任闽浙总督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调任两广总督
任内禁止了当时在广州流行的一种闱姓赌局;也镇压了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广州起义,下令当时的南海县知县审理陆皓东等革命党人的犯罪事实。
其间并多次上疏反对戊戌变法,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谭钟麟因不满租借新界,以病告归。
光绪31年(1905年)病逝于长沙谥文勤
释敬安清末民国初 1851 — 1913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六
释敬安字寄禅
姓黄氏湘潭人也。
其先世为山谷苗裔,宋时江西茶陵,明季乃徙湘潭之石潭
世业农,父宣,母胡氏。
尝祷白衣大士,梦兰而生。
数岁时,好闻仙佛事,常终日喃喃,若有所吟诵。
七岁失母,诸姊皆嫁,父或他适,则以兄弟,寄食邻家。
日昃不返,即啼号踪迹之,里人为之恻。
然年十一,始就塾师,授《论语》未终篇,父又没,零丁孤苦,极厥惨伤。
其弟以幼,依族父,独无所得食。
尝为人牧牛,辄携书于牛背诵之。
一日与群儿避雨,村中闻读唐诗,至“少孤为客早”句,潜然泪下。
塾师周云帆,骇问其由,以父没不能读对,云帆甚怜之,曰:“尔为我炊爨、洒埽可乎?
”即下拜云帆,喜甚。
每语人曰:“此儿耐苦读,后必有所树立,余老不及见耳。
”无何,云帆病没,遂散去,然犹不废业。
闻里中豪家,欲觅一僮伴儿读,即欣然往就,至则使供驱役,自读辄遭诃叱。
因悲叹“以为屈身为读书计,既违所愿,岂可为区区衣食为人奴乎?
”即辞去,习工艺,鞭挞尤甚,绝而复苏者数。
一日见篱间白桃花,忽为风雨摧败,不觉失声大哭。
因慨然动出尘想,遂投湘阴法华寺出家,礼东林长老为师,时同治七年也。
冬初,复诣南岳祝圣寺,从贤楷律师受具。
首参恒志岐山,专司苦行诸职,暇则随众坐禅。
越五年,颇有省。
时精一首座为维那间,以诗自娱,讽之曰:“出家人不究本分上事,乃学世谛文字耶?
”因笑曰:“汝髫龄精进,他日成佛,未可量至。
文字般若三昧,恐今生未能證得。
后省舅氏至巴陵,登岳阳楼,友人分韵赋诗,独澄神,趺坐下视,湖光一碧万顷,忽得“洞庭波送一僧来”句,归述于郭荪,谓有神助,且言其有宿根,力劝之学,授唐诗三百篇,一百成诵,后精一所作大奇之。
曹诒孙
维基
曹诒孙字次谋湖南茶陵县人
光绪六年(1880年)殿试一甲第二名(榜眼),赐进士及第
翰林院编修,先后任国史馆协修武英殿纂修
光绪十五年(1889年),补陕西学政
光绪十七年(1891年),出任山西乡试副考官
考毕归里,主洣江书院讲席
尹铭绶清末至民国
维基
尹铭绶字佩文湖南省茶陵县人,清末民国政治人物。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恩科殿试第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历任山东学政礼部侍郎内阁学士
袁世凯中华民国大总统后,邀其入总统府任机要秘书。
谭延闿
维基
谭延闿(1880年1月25日—1930年9月22日),幼名宝璐字组庵,或作祖庵组安祖安别号无畏,斋号切斋湖南茶陵人
曾任湖南都督,第二任国民政府主席、第一任行政院院长
当年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国民党四大书法家」之一。
光绪廿八年(1902年)谭延闿长沙参加乡试,成绩为湖南第九十九名举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3月开封会试第一名,成为中国最后一个会元,亦填补了湖南在清代200余年无会元的空白。
同年7月殿试位列二甲三十五名。
后以进士朝考名列第一(朝元)选庶吉士散馆翰林院编修
谭延闿谭嗣同陈三立并称“湖湘三公子”。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组织“湖南宪政公会”,积极推行君主立宪制。
宣统元年(1909年)举为湖南咨议局议长,成为湖南立宪派首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