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清朝
维基
刘体仁(1617年—1676年),字公㦷,号蒲庵,直隶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市)人。清代诗人。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十月初四日出生,少时聪颖,五岁时于其父刘廷传膝上授《大学》、《中庸》,“一览成诵”。十一岁时,其父于颍州对抗李自成军,城破被杀。体仁青年时“往来兵间,为诸大帅策画”。顺治十二年(1655年)中进士,与王士祯、汪琬同榜,授刑部主事,康熙六年补刑部员外郎,继迁吏部稽勋清史司郎中,人称“刘考功”。体仁“慷慨任侠,义气自许”,“致身华要,交游满天下”,罢归后从孙奇逢问学。与顾炎武、黄梨洲等有往来。康熙十五年(1676年)游历至钟离时,以急症骤逝,享年六十岁。著有《七颂堂诗集》10卷、《七颂堂文集》2卷、《识小录》1卷。
人物简介
刘壮国,字幼功,安徽阜阳人,顺治己亥进士,官夏县知县。
维基
鹿祐(1648年—1719年),字有上,号兰皋,江南颍州城内南关人(今阜阳颍州区),同进士出身。康熙二十一年(1692年)壬戌科进士,初授浙江西安县知县,广设学校。历官江南道监察御史,遇事敢言,不畏强暴,弹劾山西富绅李蟋龙,时称“一本参三相”。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李蟠、姜宸英任顺天乡试主副考官,事后传闻作弊,落第士子愤怒,文揭贴遍京城,鹿佑弹劾之。康熙四十七年(1709年)河南大水,奉命救抚灾民,鹿佑亲临现场,督促检查。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河南大旱,两次奏请朝廷,减免河南田赋。官至大理寺少卿,太仆太常正卿。著有《天方礼经》。
人物简介
鹿佑,字有上,安徽阜阳人,康熙壬戌进士,授浙江西安等知县,擢御史,历官兵科给事中等,官至河南巡抚告归。
人物简介
宁世发,字节公,安徽阜阳人,康熙时贡生,官铜陵县教谕。
维基
李绅文(?—1712年),字陟屺,安徽颍州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戊辰科进士,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十一月,任浦江县知县。任职期间捐俸购置学田,建校舍,招生授课。后擢拔为御史,巡视东城。后任保定府知府,疏河治水,有政声。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因劳成疾,卒于任上。
人物简介
喻觐采,字彤墀,安徽阜阳人。康熙己丑进士,官江西都昌知县。
维基
王敛福,字凝箕,号凤山,山东诸城人。进士出身。康熙六十年(1721年)辛丑科进士。授兵部主事,迁员外郎,调吏部文选、考功司郎中,乾隆九年(1744年)出官松江府知府。乾隆十五年(1750年)调颍州。病归卒。著有《凤山诗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59
【介绍】:
清江苏华亭人。雍正五年进士。乾隆间授广西道监察御史,巡视南漕,奏请于安徽凤、颍、徐、寿等州县兴修水利,寓赈于工。官至吏部侍郎。
维基
沈业富(1732年—1807年),字既堂,又字方榖、方谷,号味镫老人,室名味镫斋、味镫书屋。江苏省扬州府高邮州(今属扬州市高邮县)人,书法家。乾隆十八年(1753年)中式癸酉科江南乡试举人。乾隆十九年(1754年)中式甲戌科第二甲第二十二名进士出身。点翰林院庶吉士学习清书。二十二年(1757年):翰林院散馆,授编修。充国史馆纂修官二十五年(1760年):以翰林院编修充任江西乡试副考官。二十七年(1762年):以翰林院编修充任山西乡试副考官、续文献通考馆纂修官。撰制诰、办院事,勤于其职。二十八年(1763年)告假回籍调理。三十年(1765年):以翰林院编修充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外授安徽颍州府知府,改太平府知府。三十四年(1769年):安徽太平府知府。当涂官圩决堤,水灾,乘坐浴盆巡察各村落,得到赈济的有五十万口,密劝富家粜米赈济,檄令禁止灾民辗转掠夺,使各村自保。有人举发某富户不粜粮,沈业富将举报人鞭笞,责骂:「汝奉何明令,使富家出粟耶?」民众于是稳定下来。三十六年(1771年):安徽太平府知府。泗州水灾,上级大吏檄令沈业富前往赈灾、清理户口弊病,民受其惠。*时值大瘟疫,设局施药、埋尸,掩埋暴尸十馀万棺,沈业富本人则绝荤祈禳。前后督促府属各县种植杨柳数百万株,官路成荫。*时有以邪法异说诱惑大众的人割辫子教唆叛乱,搜捕令下达,安徽各府都骚动,只有太平府不乱捕一人。*有兄弟兴讼互告,沈业富发现两造的诉状都出自同一人,杖打主使兴讼的人,兄弟悔悟和好如初。*有老师、学生互告,各揭疮疤,沈业富把桌上堆了一尺高的案件卷宗都烧掉,说:「尔词必有稿,可上控郡守焚案,不汝靳。」两造都哭了,停止诉讼。四十二年(1777年):以安徽太平府知府护理江南分巡安徽道,兼管芜湖关税务监督。四十三年(1778年):仍以安徽太平府知府护理江南分巡安徽道,兼管芜湖关税务监督。贵池县有土地争讼,上诉到中央,检视旧的诉讼纪录跟文书,得出明朝成化二十一年闰四月在官署纳税注册的地契,沈业富怀疑平民知悉闰月的不多,对照《明史》七卿表,确认当年确实有闰四月明文,便以此官契定谳。在知府任上共十六年,兴利除害,有惠绩。总督曾将其方法颁布在其他府施行。四十六年(1781年):自安徽太平府知府迁河东盐运使。闰五月暂署安徽道。*当时河东盐池遭淡水渗入,产量大减,商运引进蒙古盐,也很耗费人力财力。盐产恢复正常后,弊多商困。沈业富认为盐池自古为利,不应该废止禁革,但若放任人民自行贩卖,必会导致蒙古盐越区内侵。沈业富提出「商人之力不在寡在不均,其弊有三:商弃瘠据肥,一也;费浮地远,夥攫其利,二也;佥代之期,贫富倒置,三也」。于是订立均引顺路之法,统合三省经营盐业的地区以三等均分,再以道路相近者,顺配为五十六路,每路一签,各商掣签决定所属。于是赂绝而弊不行。四十九年(1784年):以母老请终养。离职后,乾隆末年废止商运,蒙古盐果然内侵,至嘉庆十一年仍回复旧制,都如同沈业富预测。嘉庆十二年(1807年)卒,年七十二。个性惇厚,坚持于朋友,黄景仁卒于官署,为其治丧又搜辑其遗稿。回乡在家閒居之后,士人南北往返常造访沈业富。工行书,风韵天然。沈业富以耆宿提倡风雅,香山、洛社文人集会风尚赖之不坠。
闺秀词钞·卷六
字伊只,颍州人。有《涓亭集》。
人物简介
刘开颜,字容斋,安徽阜阳人,康熙上舍生,著《玉堂诗集》。
人物简介
刘猗蕃,字心室,阜阳人,顺治上舍生,著《庄庵诗文集》。
人物简介
宁骧,字士伯,安徽阜阳人,乾隆贡生,著《毅斋诗赋集》。
人物简介
时光烈,字届远,安徽阜阳人,乾隆诸生。
闺秀词钞·卷九
颍州人,进士刘搢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安徽颍州人。本名澄,晚年得铜质汉章,改名澄,字雪江,一字湛之。博学能诗,工画山水,尤善临摹。尝至京师,见大内旧藏,皆缩为小幅,无一笔不肖。凡得意之作,皆用铜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安徽颍州人,字坦公。赵澄子。亦以画名。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人。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部将。历天朝九门御林羽林军副总提泳天安,升至主将。陈玉成被擒,撤颍州之围往救,未成。后转战河南、湖北,拟东援天京,遇阻而止。后常与捻军汇合,一度西进至陕西。再东返,经河南、湖北至安徽霍山黑石渡,率部降清。一说被清吏所杀。一说官至总兵,在福建晋江执获辅王杨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