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
铙钹
(鐃鈸)
拼音náo bó
- 一种打击乐器。古称铜钹、铜盘、铜钵。其围数寸,隐起如浮沤,贯之以韦,相击以和乐。 隋 唐 燕乐法曲中,有“鐃鈸”相和之乐。《宋史·食货志下二》:“﹝ 绍兴 二十八年﹞寺观鐘、磬、鐃鈸既籍定投税外,不得添铸。”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谭》:“较之故事,中元节以画舫载僧众,鐃鈸丁冬,放燄口,济孤魂,尤为眼见功德。”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三幕:“奴把袈裟扯破,卖了藏经,充了木鱼,丢了铙钹。学不得罗刹女去降魔,学不得南海水月观音座。”
國語辭典
铙钹
拼音náo bá
- 乐器名,古代铜制击乐器。形制相似,而稍有区别。圆形,中间有凸起部分,每付两片,演奏时两片相击发声。但铙和钹中间凸起部分,大小不同,铙的凸起部分小、而钹的凸起部分大。在音质上,铙发音较响亮,馀音较长;钹发音较浑厚、馀音较短。明清以来,民间流行的十番锣鼓,在配器上充分利用铙和钹各自的特点,造成丰富的音响效果。现在的铙和钹已发展成多种形式,是各种戏曲和秧歌舞的重要伴奏乐器之一。在吹打乐队中,特别在十番锣鼓的合奏中扮演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