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
铙歌
(鐃歌)
拼音náo gē
- (1).军中乐歌。传说 黄帝 、 岐伯 所作。 汉 乐府中属鼓吹曲。马上奏之,用以激励士气。也用于大驾出行和宴享功臣以及奏凯班师。 南朝 宋 何承天 《朱路篇》:“三军且莫喧,听我奏鐃歌。” 唐 李白 《鼓吹入朝曲》:“鐃歌列骑吹,颯沓引公卿。”
- (2).泛指军歌。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焚券》:“谭笑青萍归路远,清笳万里和鐃歌。” 清 方文 《偕蒋穆之登金山怀龙友先生》诗:“曾上 江 楼閲水师,鐃歌鼓吹谱新词。” 曹亚伯 《武昌起义》:“择日出师,当天誓众。鐃歌初唱, 汉 帜齐张。”
- (3).指凯歌。 清 汪廷讷 《种玉记·夷江》:“指日功成齐奏凯,大家拍马听鐃歌。” 清 赵翼 《从军征缅甸》诗:“传语健儿休笑我,凯旋时节要鐃歌。” 陈毅 《水调歌头·四游良口》词:“又看激湍隧引,地下厂房发电,轧轧奏鐃歌。”
國語辭典
铙歌
拼音náo gē
- 乐曲名。是汉代的武乐,用于军旅之中,以壮军威、扬士气的凯歌。铙,形状似铃无舌,有柄可执,是一种铜制的打击乐器,配合萧、笳、笛、鼓,故称铙歌。铙歌的名称,起于东汉明帝时。《续汉书志。第五。礼仪志中》:「其每朔,……元年岁首也。」刘昭注引蔡邕〈礼乐志〉曰:「汉乐四品:……其短箫、铙歌,军乐也。其传曰『黄帝、歧伯所作,以建威扬德,风劝士』也。盖《周官》所谓『王大捷则令凯乐,军大献则令凯歌』也。」今存汉铙歌十八曲,即〈朱鹭〉、〈思悲翁〉、〈艾如张〉、〈上之回〉、〈拥离〉、〈战城南〉、〈巫山高〉、〈上陵〉、〈将进酒〉、〈君马黄〉、〈芳树〉、〈有所思〉、〈雉子斑〉、〈圣人出〉、〈上邪〉、〈临高台〉、〈远如期〉、〈石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