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脑袋
(腦袋)
拼音nǎo dɑi
- (1).头。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乾撞杀 郑恒 那村厮!牙关紧,气堵了咽喉;脑袋裂,血污了阶址。” 元 石德玉 《紫云庭》第一折:“我但有些卧枕着床脑袋疼,他委实却也心内惊。”《水浒传》第七七回:“近船来的,一棹竿一个,太阳上着的,脑袋上着的,面门上着的,都打下水去了。”《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好囚攮的!在哪儿呢?让我瞧瞧他几颗脑袋。” 廖沫沙 《〈馀烬集〉自序》:“﹝高帽子﹞戴上一顶,被风吹落一顶,总套不住我这小小的脑袋。”
- (2).犹脑筋。 茅盾 《喜剧》:“他的衣袋里已经没有四个铜子,他的脑袋里却装满了疑问。”参见“ 脑筋 ”。
国语辞典
脑袋
拼音nǎo dai
- 1.头。《三国演义》第七回:「张虎见陈生坠地,吃了一惊,措手不及,被韩当一刀,削去半个脑袋。」《红楼梦》第八一回:「躺在炕上,觉得脑袋上加了几个脑箍似的。」也作「脑袋瓜」。
- 2.记忆、想像、理解、思考等能力。如:「他脑袋好、反应灵敏,对于阅读的书,更是过目不忘。」也作「脑袋瓜」、「脑子」。
汉语大词典
脑筋
(腦筋)
拼音nǎo jīn
- (1).谓脑神经。指思维器官。亦指思考记忆等能力。 毛泽东 《学习和时局》:“脑筋这个机器的作用,是专门思想的。” 巴金 《家》三:“同情的念头把他们的脑筋占据了。” 徐迟 《在高炉上》:“我们没有图纸,事先也不能计划,一切得临时动脑筋。” 巴金 《关于龙虎狗》一:“现在想不起不要紧,以后会慢慢想起来的,我用不着在这件小事上多花费脑筋。”
- (2).指思想意识。 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曾经留恋过别的东西的人们,有些人倒下去了,有些人觉悟过来了,有些人正在换脑筋。” 老舍 《龙须沟》第二幕:“您心里光知道有官儿,老脑筋!”
国语辞典
脑筋
拼音nǎo jīn
- 1.脑神经。《文明小史》第四一回:「据外国大夫还说,恐怕囟门碰破,伤及脑筋。」
- 2.泛指思考力、记忆力等。如:「脑筋急转弯」。《文明小史》第四一回:「我想我们一个人脑子是顶要紧的,一切思想都从脑筋中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