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来源
漢語大詞典 箬竹 (篛竹) 拼音ruò zhú
  • (1).嫩竹。指开始褪壳的竹。书·顾命“笋席” 孔 传:“笋,篛竹。” 孔颖达 疏:“《释草》云:‘笋,竹萌。’ 孙炎 曰:‘竹初萌生谓之笋。’此笋为篛竹,取笋竹之皮以为席也。” 宋 赞宁 笋谱:“尚书孔传:‘笋,篛竹。’详 孔 之説,篛竹,白篛也,白篛之类 越 多……今 孔安国 曰‘篛竹’--为笋已过,为竹未劲,故谓为篛竹也。”
  • (2).竹名。即箬竹。 元 李衎 《竹谱详录·箬竹》:“箬竹,又名篛竹。出 江 浙 及 闽 广 ,处处有之。”参见“ 箬竹 ”。
國語辭典 箬竹 拼音ruò zhú
  • 植物名。禾本科箬竹属,秆高七十至一百五十公分,径四至八毫米,节下被淡黄色粉质毛环,秆箨宿存,箨耳不存。叶长披针形,长可达四十五公分,背面有细毛。秆可制成笔管、烟筒,叶可制斗笠或包粽子。分布中国大陆深山中。现多称为「箬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