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
伏罪
拼音fú zuì
- (1).服罪;认罪。《史记·循吏列传》:“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王公墓志铭》:“ 彭 遂伏罪,一州称明。”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妇不知此事先为所侦,遂惶骇伏罪。”
- (2).过去未暴露的罪行。《汉书·元后传》:“是岁, 新都侯 莽 告 长 伏罪与 红阳侯 立 相连, 长 下狱死, 立 就国。” 颜师古 注:“伏罪谓旧罪阴伏未发者也。”《东观汉记·北海靖王刘兴传》:“县吏 张申 有伏罪, 兴 收 申 案论,郡中震慄。”
國語辭典
伏罪
拼音fú zuì
- 1.承认自己的罪。《后汉书。卷三三。冯鲂传》:「汝知悔过伏罪,今一切相赦,听各反农桑,为令作耳目。」
- 2.犯罪处了死刑。《史记。卷四三。赵世家》:「晋国有法,始乱者死。夫二子已伏罪而安于独在。」
- 3.隐伏未发的罪。《汉书。卷九八。元后传》:「是岁,新都侯莽告长伏罪与红阳侯立相连,长下狱死,立就国,语在长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