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参
论政
- 释名曰:政。正也。下所取正也。
- 礼记曰:圣人南面而听天下。所宜先者五。一曰治亲。二曰报功。三曰举贤。四曰使能。五曰存爱。(察有仁爱者也。)五者一得于天下。民无不足不赡者。
- 大戴礼曰:德法者。御民之衔勒也。吏者辔也。刑者策也。天子御者。内史太史。左右手也。古者以法为衔勒。以官为辔。以刑为策。以人为手。故御天下数百年而不解惰。
- 管子曰: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危可安。覆可起。灭不可得复也。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 又曰:尧舜之民。非生而治。桀纣之民。非生而乱。故治乱在上。
- 又曰:圣君设度量。置仪治。如天地之坚。如列星之固。如日月之明。如四时之信。然正令往。而民从之。
- 晏子曰:景公问治国何患。对曰:患社鼠。社有鼠。不可灌。人君之左右。出则卖重寒热。入则矫谒收利。
- 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
- 书曰: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
- 商君书曰:凡人主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兴者。农战也。令民求官爵。皆不以农战。而以巧言虚道也。此为劳民。劳民者。其国必无力。无力者其国必削。
- 又曰:善治者。使盗蹠可信。不能治者。使伯夷可疑。
- 韩子曰:夫尧生在上位。虽十桀纣不能乱者。势治也。桀纣亦生在上。虽有十尧舜而不能治者。势乱也。
- 史记曰: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而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民人给。官无留事。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誉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守阿。誉日闻矣。然使使视阿。田野不辟。民贫。若是子以币享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齐国震惧。人不敢饰非。
- 陆贾新语曰:君子为治也。混然无事。寂然无声。官府若无人。亭落若无吏。邮无夜行之卒。乡无夜召之正。耆老甘味于堂。丁男耕芸于野。
- 淮南子曰:治国者。若耨田。去害苗而已。今沐者堕发。而犹为之不已。以其所去者少。所利者多也。
- 又曰:盛国之道。工无伪事。农无遗力。士无谄行。官无失法。譬若设网者。引其纲而万目张。
- 又曰:张琴瑟者。小弦縆而大弦缓。(縆者急也。)立事者。贱者劳而贵者逸也。禹(○淮南泰族篇作舜。)为天下。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周公肴膳不撤于前。钟鼓不解于悬。而四夷服。嬴秦正昼决狱。夜理书。(正。秦始皇名也。)御史冠盖相接于道。戍五岭以备越。(五岭。镡城之岭。九疑之塞。番禺之都。南野之界。射(淮南人间篇作馀。)干之水。)桀(○泰族篇作筑。)修城以守胡。然奸邪萌生。而乱愈滋。
- 又曰:太清之始。天覆以德。地载以乐。四时不失其序。风雨不降其虚。日月淑清而扬光。五星循轨而不失行。凤麟至。蓍龟兆。甘露下。竹实满。流黄出。朱草生。(满。成也。流黄。土精也。朱草生于庭。皆瑞应也。)逮至衰世。松柏箘簬。宛而夏槁。江河三川。绝而不流。夷羊在牧。(夷羊。土神也。殷之将亡。见于商郊也。)飞蛩满野。(蛩。蝉蔑蒙属。)
- 又曰:楚王问詹何曰:治国奈何。詹何曰:何明于治身。不明于治国。楚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愿学所以守之。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身不敢对以末。楚王曰:善。
- 说苑曰:政有三品。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强国之政胁之。夫此三者。各有所施。而化之为贵矣。化之不变。而后威之。威之不变。而后刑之。夫(○原讹尖。据冯校本改。)至于刑。则非王者之所贵也。
- 新序曰: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曰:夫政犹张琴瑟也。大弦急则小弦绝矣。是以位尊者。德不可以薄。宫大者。治不可以小。地广者。制不可以狭。民众者。政不可以苛。独不闻。子产相郑乎。其抡材推贤。抑恶而扬善。故有大略者。不问其所短。有德厚者。不非其小疵。其牧民之道。养之以仁。教之以礼。因其所欲而与之。从其所好而劝之。赏之疑者从重。罚之疑者从轻。
- 议 晋潘岳九品议曰:天生蒸民。而树之君。使司牧之。勿失其性。君不独治。于是乎建牧立监。陈其辅佐。故曰天工人其代之。然则高官厚禄。非明崇贤。所以兴治。卑位下役。非为鄙愚。所以供职。虽或开荣辱之门。有争竞之弊。而百王莫之能易者。此道不可以二故也。方今天下隆平。四海攸同。荐贤达善。各以类进。夫观民宣化。为治之本。虽实小邑。犹须其人。又中正之身。优劣悬殊。苟知人者智。则不知者谬矣。莫如达官。各举其属。万岳九列。朝所取信。郡守虽轻。有刺史存。举之当否。实司其事。考绩累名。施黜陟焉。进贤受赏。不进贤甘戮。沮劝既明。为人自为谋。庶公道大行。而私谒息矣。
- 论 后汉崔寔政论曰:自尧舜之帝。汤武之王。皆赖明哲之佐。博物之臣。故皋陶陈谋。而唐虞以兴。伊箕作训。而殷周以隆。及继体之君。欲立中兴之功者。曷尝不赖贤哲之谋乎。凡天下之所以不治者。常疾世主承平之日久。俗渐弊而不寤。政浸衰而不改。是以受命之君。每辄创制。中兴之主。亦匡时失。俗人拘文牵古。不达推制。奇伟所闻。简忽所见。焉可与论国家之大事哉。孝宣皇帝。明于君人之道。审于为政之原。故严刑峻法。破奸宄之胆。海内清肃。天下谧如。嘉瑞并集。屡获丰年。荐勋祖庙。享号中宗。算计见效。优于孝文。元帝即位。果行宽政。卒以堕损。威权始夺。遂为汉室基祸之主。治国之道。得失之理。于斯可以鉴矣。昔孔子作春秋。褒齐桓。懿晋文。叹管仲之功。夫岂不美文武之道哉。诚达权救之理也。故圣人能与世推移。而俗士苦不知变。以为结绳之初。可复治乱秦之绪。干戚之舞。足以解平城之围。文帝乃重刑。非轻之也。以严致平。非以宽致太平也。
- 后汉王符潜夫论曰:夫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民富乃可以教。学正乃得义。民贫则背善。学淫则诈伪。明君之法。务此二者。以为太平之基。致休徵之隆。夫富民者。以农桑为本。以游业为末。百工者。以致用为本。以巧饰为末。商贾者。以通乏为本。以鬻货为末。三者守本。则民兴富。国之所以为国者。以民也。治国之日舒以长。故其民閒暇而力有馀。乱国之日促以短。故其民困务而力不足。所谓治国之日舒以长者。非能请羲和而令安行也。乃若明察而百官理。民安静而力有馀。故视日长也。所谓乱国之日促以短者。非能谒羲和而令疾驱也。乃君暗则百官乱而奸宄兴。细民怀贿而趋走。故视日短也。
- 魏王粲(○原讹桀。据冯校本改。)儒吏论曰:士同风于朝。农同业于野。虽官职务殊。地气异宜。然其致功成利。未有相害而不通者也。至乎末世。则不然矣。执法之吏。不窥先王之典。搢绅之儒。不通律令之要。彼刀笔之吏。岂生而察刻哉。起于几案之下。长于官曹之间。无温裕文雅以自润。虽欲无察刻。弗能得矣。竹帛之儒。岂生而迂缓也。起于讲堂之上。游于乡校之中。无严猛断割以自裁。虽欲不迂缓。弗能得矣。先王见其如此也。是以博陈其教。辅和民性。达其所壅。袪其所蔽。吏服训雅。儒通文法。故能宽猛相济。刚柔自(○原作百。据冯校本改。)克也。
- 表 魏武帝陈损益表曰:陛下即祚。复蒙试用。遂受上将之任。统领二州。内参机事。实所不堪。昔韩非闵韩之削弱。不务富国强兵。用贤任能。臣以驱驱之质。而当钟鼎之任。以闇钝之才。而奉明明之政。顾恩念责。亦臣竭节投命之秋也。谨条遵奉旧训。权时之宜十四事。奏如左。庶以蒸萤。增明太阳。言不足采。
- 魏陈王曹植降江东表曰:臣闻士之羡永生者。非徒以甘食丽服。宰割万物而已。将有以补益群生。尊主惠民。使功存于竹帛。名光于后嗣。今臣文不昭于俎豆。武不习于干戈。而窃位藩王。尸禄东夏。消损天日。无益圣朝。淮南尚有山窜之贼。吴会犹有潜江之虏。使战士未获归于农亩。五兵未得戢于武库。盖善论者不耻谢。善战者不羞走。夫凌云者泥蟠者也。后申者先屈者也。是以神龙以为德。尺蠖以昭义。昔汤事葛。文王事犬夷。固仁者能以大事小。若陛下遣明哲之使。继能陆贾之踪者。使之江南。发恺悌之诏。张日月之信。开以降路。权必奉圣化。斯不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