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
- 神仙传曰:董奉居庐山。为治病。重者种杏五株。轻者一株。于林中所在。箪食一器。是换一谷。少者虎逐之。乃以谷赈贫穷。号董仙杏林。
- 师旷占曰:梅桃杏实多者。来年谓之穰。
- 晋宫关(○太平御览九百六十八作阁。)记曰:明光殿。杏八株。
- 九州论。魏郡好杏。
- 燧人夏取枣杏之火。
- 西京杂记曰:上林苑有文杏。谓有文彩也。
- 典术曰:杏者东方岁星之精也。
- 山海经曰:灵山之下。其木多杏。
- 卢毓冀州论曰:魏郡好杏。地产不为珍。
- 师旷占曰:杏多实不虫者。来年秋善。
- 南岳夫人传曰:仙人有三玄紫杏。西京杂记曰:上林苑有蓬莱杏。东海都尉于台。献杏一株。花杂五色。六出。云是仙人所食者。
- 氾胜之书曰:杏花如何。可耕白沙。
- 玄晏春秋曰:卫伦过予。言及于味。称魏故侍中刘子阳。食饼知盐生。精味之至也。予曰:师旷识劳薪。易牙别淄渑。子阳今之妙也。定之何难。伦因命仆取粮糗以进。予尝之曰:麦也。有杏李柰味。三果之熟也不同。子焉得兼之。伦笑而不言。退告人曰:士安之识过刘氏。吾将来家实多。故杏时将发。糅以杏汁。李柰将发。又糅以李柰汁。故兼三味。
- 述异记曰:杏园洲在南海中。多杏。云仙人种杏处。汉时尝有人舟行遇风。泊此洲五六月。日食杏。故免死。又云洲中有冬杏。
- 嵩高山记曰:嵩山东北有牛山。其山多杏。至五月。烂然黄茂。自中国丧乱。百姓饥馑。皆资此为命。人人充饱。而杏不尽。
- 洛阳宫殿簿曰:含章殿前。杏四株。显阳殿前。杏六株。
- 地理志曰:范蠡宅在湖中。有海杏。大如拳也。
- 朱超石与兄书曰:光武坟边杏甚美。今奉送其核。
- 王逸荔枝赋曰:魏土送西山之杏。
- 述异记曰:赖乡老子祠有缥杏。
- 庄子曰:孔子游淄潍之林。休坐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弦歌鼓琴。
- 后周书曰:张元性廉洁。南邻有杏两树。杏熟。多落元园中。元悉以还主。
- 管子曰:五沃之土。其木宜杏。
- 四民月令曰:三月杏花盛。可播白沙轻土之田。
- 潘岳闲居赋曰:梅杏郁棣。华实照烂。
- 又司马相如长门赋曰:饰文杏以为梁。
- 诗 周庾信咏杏花诗曰: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依俙映村坞。烂熳开山成。好折待宾侣。金盘儭红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