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第二十四卷:山

山一

  • 《春秋说辞》曰:「山之为言,宣也;含泽布气,调五神也。」 
  • 《礼记》曰:「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 
  • 《论语》曰:「仁者乐山。」 
  • 《春秋元命苞》曰:「山者,气之包含,所以含精藏云,故触石而出。」 
  • 《韩诗外传》曰:「仁者何以乐山?山者,万人之所瞻仰,草木生焉,万物殖焉,飞鸟集焉,走兽伏焉,生万物而不私,育群物而不倦,出云导风,天地以成,国家以宁,有似夫仁人志士,一此仁者所以乐山也。」 按叙
  • 《尔雅》云:「土高有石曰山。」
  • 《释名》云:「山,产也,言产生万物。」
  • 《说文》云:「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名而高,象形也。」
  • 《释名》云:「山顶曰冢,亦云巅,亦曰椒,山脊曰冈,山大而高曰嵩。(嵩,高称也,令中岳嵩山,盖依此亦作崧。)小而高曰岑,锐而高曰峤,卑而大曰扈,小而众曰岿,上大下小曰巘,山有草木曰岵,(音户。)无草木曰垓,(古零反。)石载土曰岨,土载石曰崔嵬,(此因形而名之。)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随日照而名之。)山足曰麓,山穴曰岫,山边曰崖,崖之高曰岩,上秀者曰峰,陬隅高者曰岊,山坡曰坂,山三袭曰陟,山再成曰坏,山中绝曰陉,未及上曰翠微,(一说山气青缥色曰翠微。)山属曰峄。(言络绎相连,今鲁国有峄山,纯石相积搆,连属成山,盖谓此也。)山狭而高曰峦,峦山曰嶞(他果反,谓山形长狭者,荆州又谓之峦,诗云:嶞山乔岳。)山精曰夔,亦曰跂,亦曰云阳,祭山曰庪悬(庪,角毁反,自山顶曰冢,巳下并出《说文》《释名》《尔雅》三书)。」
  • 《释名》:「山顶曰冢,冢,肿也,言肿起也,山旁曰陂,言陁陂也。山旁陇涧曰涌,涌犹桶,桶狭而长也。山大而高曰嵩,嵩,竦也,亦高称也。山小而高曰岑,岑,崭也(巉同。)崭然也。上锐而长曰峤,形似桥也,小山别大山曰甗,(彦。)甗甑一孔者,甗形,孤出处似之也。山多小石曰磝(敖。)磝,尧也,小石尧尧,独处而出见也。山多大石曰礐。(音学。)礐,学也,大石之形学学然也。山有草木曰岵,岵,怙也,人所怙取以为事用也。山无草木曰屺,屺,圯也,无所出生也。山上有水曰垺(夫),垺,脱也,脱而下流也。石载土曰岨,岨胪然也。土载石曰崔嵬,因形而名之也。山下根之受霤(同溜)处曰圳(畎同),圳,吮也,吮得山之肥润也。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森森然也。山足曰麓,麓,陆也,言水流顺陆燥也。」
  • 《国语》曰:「禹封九山山者土之聚也。」
  • 《管子》曰:「天下名山五千三百七十,出铁之山三千六百有九。上有丹砂者,下有黄金;上有磁石者,下有铜金;上有绿石者,下有铅锡;上有赭,下有铁。」
  • 《晏子春秋》曰:「齐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有饥色,吾卜祟在高山广泽,寡人欲祠灵山可乎?』晏子曰:『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木为毛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独不欲雨,祠之何益。』」 
  • 《吕氏春秋》曰:「何谓九山?会稽、太山、王屋、首阳山、太华、岐山、太行、羊肠、孟门。」 
  • 《淮南子》曰:「牛蹄之涔、无尺之鲤、颓府之山、无丈之材,所以然者,何也?皆其营守狭小而不能容巨大。」
  • 又曰:「八纮之外仍有八极,东北方曰方土之山,曰苍门;东方曰东极之山,曰开明门;东南方曰波母之山,曰阳门;南方曰南极之山,曰暑门;西南方曰编驹之山,曰白门;西方曰西极之山,曰阊阖之门;西北方曰不周之山,曰幽都门;北方曰北极之山,曰寒门。」 
  • 《晋书》曰:「杜预好为后世名,常言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刻石为二碑,纪其勋绩,一沉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曰:『焉知此后不为陵谷乎?』」
  • 《河图》曰:「武关山为地门,上为天高星,主囹圄。岐山在昆崙东南,为地乳,上为天糜星。汶山之地为井络,帝以会昌神以建福,上为天井。」 
  • 《地镜》曰:『入名山必先斋五十日,牵白犬,抱白鸡,以盐一胜,山神大喜,芝草异药宝玉为出,未到山百步,呼曰:「林林央央,此山王名,知之却百邪。」』 
  • 《相冢书》曰:「青乌子称山望之如却月形,或如覆舟,葬之出富贵。山望之如鸡栖,葬之灭门。山有重叠,望之如鼓吹楼,葬之连州二千石。」
  • 《酉阳杂俎》曰:「山上有葱,下有银山;上有薤,下有金山;上有姜,下有铜锡山;有宝玉,木旁皆下垂。」 
  • 《古今合璧》曰:「太行山五岳匡庐,皆崇高浑厚,虽诸封魁然,其奇秀莫如蜀之岷峨巫峡,楚之太岳,池之九华,歙之黄山,休之齐云,括之仙都,温之雁宕,桂之灵山,滇之点苍,非东西南北之人,而走万里穷荒陬者,不可与言也。」

山二

  • 《史记》曰:「黄帝东至于海,登丸山,西至于崆峒,登笄头,南至熊湘,北逐獯鬻,合符釜山。」
  • 又曰:「齐威宣、燕昭王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 
  • 《唐书》曰:「秦系字公绪,天宝末客泉州,南安有九日山,大松百馀章,俗传东晋时所植。系结庐其上,姜公辅之谪别驾,见系辄穷日不能去,筑室与相近,忘流落之苦,及卒。南安人思之,为立小亭,号其山为高士峰。」 
  • 《旧唐志》曰:『则天时,新丰县东南露台乡,因大风雨雹震有山踊出,高二百公尺,有池周三顷,池中有龙凤之形,禾麦之异,则天以为休徵,名为庆山。荆州人俞文俊诣阙,上书曰:「臣闻天气不和而寒暑隔,人气不和而疣赘生,地气不和而堆阜出,今陛下以女主居阳位,反易刚柔,故地气隔塞,山变为灾,陛下以为庆山,臣以为非庆也。」则天怒,流于岭南。』 
  • 《秦纪》曰:「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 《汉地理志》曰:『雍州镇山曰:「吴岳古文以为汧山,秦都咸阳以为西岳。」』
  • 《汉名臣奏》曰:「汉得阴山,匈奴长老过之未尝不哭。」
  • 《三秦记》曰:「太白山不知高几许,俗云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山下军行不得鸣鼓角,鸣鼓角则急风暴雨兼至也。」
  • 《蜀王本纪》曰:「天为蜀王生五丁力士,能移山。秦王献美女与蜀王,蜀王遣五丁迎女,见一大蛇入山穴中,五丁并引蛇,山崩,秦五女皆上山化为石。」 张璠
  • 《汉记》曰:「梁冀聚土筑山十里九坂,以象二崤,穷极工巧,积金玉明珠充牣其中。」 袁山松
  • 《宜都记》曰:「郡西北陆行四十里有丹山,山间时有赤气,笼盖林岭,如丹色,因以名山。」 又曰:「自西陵东北陆行百二十里有方山,其岭四方,素崖如壁,天晴朗时有黄影,似人像,山上有神祠场,特生一竹,茂好,其标垂场中,场中有尘埃,则风起动此竹,拂去如洒扫者。」 盛弘之
  • 《荆州记》曰:「桂阳郡西南五十里有万岁山,有石室钟乳。山上悉生灵寿木。」 又曰:「武陵、舞阳县有淳于、白雉二山,在宁州、武陵二界畔,绝壑之半有一石雉,远望首尾可长二丈,伸足翔翼,若虚中翻飞,头缀著石。」 又曰:「宜都夷道县西南九十里有望州山,四面壁立,登此见一州内。东有涌泉,欲雨辄有赤气,故名丹山。」 
  • 《荆南图副》曰:「宜都夷陵县东六十里南岸有荆门山,北有虎牙二山相对,虎牙有石壁,其文黄赤又似虎牙形,荆门山上合下空,有若门像。」 又曰:「邓城西七里有作乐山,诸葛亮常登此山为梁甫吟。」又曰:「襄阳郡中庐县西百三十里有马穴山,傍有一地道,云汉时有马出其中。」 又曰:「宜都夷陵县西八十里有高筐山,古老传说尧时大水,此山不没如筐篚,因此得名。」 又曰:「巴东昆阳县东南十里有柏枝山,有石泉,口方数丈,中有鱼。」 又曰:「宜都夷陵县北有女观山,昔有思妇登山,绝忘怀思而死,葬之山顶,山遂枯悴,因以名山。」 庾仲雍
  • 《湘中记》曰:「桂阳郴县东北五里有马岭山,高六百馀丈,苏耽所栖游处,因而得仙。后有见耽乘白马还此山中,世因名为马岭。」 王韶之
  • 《始兴记》曰:「郡东有玉山,草木滋茂,泉石澄润。」 邓德明
  • 《南康记》曰:「平固县覆笥山上有笥,贮玉牒记,故山以笥为名焉。」 
  • 《游名山志》曰:「玉溜山一名地肺山,一名浮山。」
  • 《记》曰:「渤海之东有大壑,中有五山,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台观,皆金玉。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波上下往来,不得暂峙。仙圣诉于帝,帝怒流于西极,命禺彊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五山始峙。」 
  • 《拾遗记》曰:「东方朔〈宝瓮铭〉曰:「宝云生于露坛,祥风起于月馆,望三壶如盈尺,视八鸿如萦带。」三壶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此三山形如壶器,八鸿者,八方之名,鸿,大也。登月馆以望四海三山,则如聚米萦带者矣。」 
  • 《山海经》曰:「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 
  • 《水经注》曰:「燕王仙台东有三峰,甚崇峻,腾云冠峰,高霞翼岭,岫壑冲深,含烟罩雾,耆旧言燕昭王求仙处。」 又曰:「居庸县有大翮、小翮,山高峦绝云,层陵断雾,双阜共秀,竞举群峰之上。郡人王次仲少有异志,年及弱冠,变苍颉旧文为今隶书,秦始皇时官务烦多,以次仲所易文简便于事,要奇而召之。三徵而辄不至,次仲履贞怀道,穷数术之美。始皇怒其不恭,令槛车送之,次仲行次化为大鸟出车外,翻飞而去,落二翮于斯山,故其峰峦有大翮、小翮之名矣。」 又曰:「寿春八公山,山无树木,惟童阜耳。山上有淮南王刘安庙,安折节下士,笃好儒学,养方术之徒数十人,皆为俊异,多神仙秘法,鸿宝之道。忽有八公皆须眉皓素,诣门求见,门者曰:「吾王好长生,今先生无往衰之术,未敢相闻。」八公咸变成童子,王甚敬之,八士并能鍊金化丹,出入无间,乃与安登山埋金于地,白日升天,馀药在器,鸡犬舐之者,俱得上升,其所升之处,践石皆陷,人马迹存焉,故山及以八公为目。晋世谢元,北禦苻坚祈八公山,及置阵于淝水之滨,坚望山上草木,咸为人状,非八公之灵有助,盖苻氏将亡之感也。」 又曰:「吴山三峰霞举,秀出云霄,崩峦倾返,山顶相捍望之,恒有落势。」 又曰:『汉水北连山,秀举罗峰,竞峙祁山,在嶓冢之西,山上有城,极为严固,昔诸葛亮攻祈山即此城也。《开山图》曰:「汉阳西南有祈山,溪径逶迤,山高岩险,九州之名岨,天下奇峻。」』 又曰:「武陵郡嵩梁山,高峰孤耸,素壁千寻,望之苕亭有似香炉。永安六年,其山洞开,明朗如门,高三百丈,广二百丈,门脚上各生一竹,倒垂下拂,谓之天帚。孙休以为嘉祥,分武陵置天门郡。(隋文帝改曰:「石门山」)」 又曰:「鹈鹕山有二峰,峻极于天,高崖云峰,亢石无阶,猿徒丧其捷巧,鼯族穷其轻工,故有大小鹈鹕之名矣。」 又曰:「河东涑水南盐道山,其西则石壁千寻,东则蟠溪万仞,方岭云回,奇峰霞举,孤标秀出,罩络群山之表,翠柏荫峰,清泉汇顶,郭景纯云:「世所谓鸯浆也。」发于上而潜下矣。厥顶方平有良药,是以缁服脩真之士、鹿裘念一之夫代往游焉。路出北巘,势多悬绝,来去者咸援萝腾崟,寻葛降深,于东则连木,乃陟百梯,方降岩侧縻锁之迹,仍今存焉。故亦曰:「百梯山也。」」 又曰:「积石河北有层山,山甚灵秀,山峰之上立石数百丈,亭亭杰竖,竞势争高。其下层岩峭举,壁岸无阶,悬岩之中多石室焉。石室中若有积卷矣,而世士罕有,津逮者因谓之积书岩,岩堂之内,每时见神人往还矣。盖鸿衣羽裳之士,练精饵食之夫耳,俗人不悟其仙者,乃谓之神鬼,彼羌目鬼曰唐述,复因名之为唐述复山,指其堂密之居,谓之唐述窟。」 又曰:「北徐州东南有石门,世俗谓之龙门也。其山上合下开,开处高六丈,飞冰历其间,南出乘崖倾澜,泄注七丈有馀,渀荡之音,极为壮猛。触石成井,水深不测,素波白激,涛襄四陆,阚之者惊神,临之者骇魄矣。」 又曰:「始兴曲江县有浮岳山,山蹑一处,则百馀步动,若在水也,因名浮岳山。」 
  • 《博物志》曰:『君山洞庭之山也,帝之二女居之曰:「湘夫人帝女遣精卫至王母取西山之玉印,印东海北山。」』 
  • 《湘洲记》曰:「始皇欲入湘观衡山而遇风浪溺败,至此山而免,因号曰君山」
  • 《荆州图记》曰:『湘君所游故曰:「君山有神祈之则利涉。」』 
  • 《荆州记》曰:『小酉山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学,因留焉。故梁湘东王云:「访酉阳之逸典也。」』 
  • 《寰宇记》曰:『南康都昌县有石钟山,西枕彭蠡,连峰叠嶂,壁立削峻,南西北面皆水,四时如一,白波撼山,其声若钟,因名之李渤。
  • 《钟山记》云:「《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郦道元谓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因受其称,予寻绎东,湖跻崖穿,洞次于南隅,忽遭双石欹枕,潭际影沦波中,询诸水滨,乃曰:「石钟也,有铜铁之异焉。扣而聆之,南音函胡,北音清越,扣之响腾,馀韵徐歇。」若由泽滋其山,山含其英,联气凝质,发为至灵,不然则安能产兹奇石乎?乃知山仍石名旧矣。」』 
  • 《建安记》曰:『将乐县天阶山下有宝华洞,即赤松子采药之所洞,中有石燕、石蝙蝠、石室、石柱并石臼、石井,俗云:「其井南通沙县溪,复有乳泉,自上而滴,人以服之,登山顶者若升碧霄,故有天阶之号。」』 
  • 《湘中记》曰:「屈潭在玉笥山,屈平之放栖于此山,而作九歌焉。」 
  • 《华阳国志》曰:「武担山武都丈夫化为女子,颜色美艳,盖山精也。蜀王纳以为妃,无几物故。王哀念之,遣武丁武都担土为妃作冢。盖地数亩,高七丈号曰武担。以石作镜一枚,表其墓其石,俗名为石笋。」 
  • 《玉笥山录》曰:「汉武好仙,于玉笥山顶置降真坛、大还丹灶,道士昼夜祈祷,天感其诚,乃降白玉笥置坛上,武帝遣使取之,至坛侧飘风大震,卷玉笥而去,因以为名。」
  • 《吴兴记》曰:『印渚山上承浮溪水渚,以上至县,悉石濑恶道,不可行船。以下水道无险,故行旅集焉。晋王胡之为吴兴太守,至渚中叹曰:「非唯使人心情开涤,亦觉日月清明。」传云:「渚次石文似印,因以为名。」』 
  • 《江源记》曰:『南浦郡高梁山尾,东跨江西首,剑阁东西数千里,岭长峻,其峰崔嵬,于蜀市望之,若长云垂天。一日行之,乃极其顶,俯视众山,泯若平原,〈剑阁铭〉所谓「岩岩梁山,积石峨峨。」即述此也。』 
  • 《九江记》曰:『马当山高八十丈,周回四里,在古彭泽县北,其山横枕大江,山象马形,回风急击,波浪涌沸,舟船上下,多怀忧恐,山际立马当山庙以祠之。唐王勃阻风泊舟其下,遇老叟助以顺风,一夕至洪都,作〈滕王阁序〉,陆鲁望铭云:「天下之险者,在山曰太行,在水曰吕梁,合二险而为一,吾又闻乎马当。」』 
  • 《酉阳杂俎》曰:「齐郡函山有鸟,足青,觜亦黄,素翼,绛颡名王母使。者昔汉武登此山,得玉函,长五寸,帝下山玉函忽化为白鸟飞去,世传山上有王母药,函常令鸟守之。」 
  • 《襄阳耆旧传》曰:『羊祜尝与从事邹湛共登岘山,垂泣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念此使人悲伤。我百年后魂魄游,当登此山也!」湛对曰:「公德冠四海,道符前哲,令闻令望,当与此山俱传,若湛辈乃当如公语耳。」』 
  • 《江乘地记》曰:『石头城山岭嶂千里,相重若一,游历者以为吴之石城,犹楚之九疑也。山上有城,因以为名。汉建安十六年,吴孙权脩理改名石头城,今清凉寺西是也。诸葛亮谓吴大帝曰:「秣陵地形,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真帝王所都也。」』
  • 《纪闻》曰:「太和先生旻,得道者也。常游名山五岳,明皇雅敬信之,南岳道者李遐周,恐其恋世乐,劝旻令出,旻乃请于高密牢山合炼,许之。因改牢山为辅唐山,许旻居之。」 
  • 《玉堂閒话》曰:『兴元南有路通巴州,深溪峭岩,扪萝摸石,三日始达于山顶,复登措大岭,盖稍平处也。其绝顶谓之孤云,两角彼中,谚云:「孤云两角,去天一握,淮阴侯庙在焉,昔韩信亡去,萧何追及于兹山。」王仁裕题诗云:「孤云不掩兴亡策,两角曾悬去住心。」』  又曰:『麦积山北跨清渭,南渐两当,其半崛起一石块,高百万寻,望之团团,如民间积麦之状,故有此名。其青云之半,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室,虽自人力,疑其鬼工。隋文分葬神尼舍利函于东阁下傍室之中,有庾信记刊于岩中。《古记》云:「六国共脩,自平地积薪至于岩巅,从上镌凿其龛室、佛像功毕,旋旋拆薪而下,然后梯空架险而上,其上千房万屋,缘空蹑虚登之者,不可回顾。将及绝顶,有万菩萨堂,凿石而成,自此室上,更有一龛,谓之天堂,空中倚一独梯,攀缘而上,至此则万人无一人敢登者,于此下顾其群山,皆如培塿。」王仁裕于唐末年辛未,独能登之,题诗于天营西壁上曰:「蹑尽悬空万仞梯,等閒身共白云齐。檐前下视群山小,堂上平分日月低。」』 
  • 《郡国志》曰:「天姥山与括苍山相连,石壁上有刊字,蝌斗形,高不可识,春月,樵者闻萧鼓笳吹之声括耳。元嘉中,遣名画写状于图扇,即此山也。」

山三

  • 【蒙险】【含泽】杨文《易卦序论》云:『险而止,山也。险而动,泉也。动静皆蒙险,故曰:「山」』。
  • 下详山一
  • 【银溢】【金涌】《汉书》曰:「殷得金德,银自山溢,」苏林注曰:「溢出也。」 
  • 《阙令尹喜内传》曰:「五百岁天下名山一开,开时金玉之精涌出。」 
  • 【石镜】【玉台】山谦之《吴兴记》曰:「临安县东五里,石镜山东,有石镜一所,径二尺四寸,甚清亮。」张僧监《浔阳记》曰:「石镜山东有一圆石,悬崖明净照见人形。」 邓德明《南康记》曰:「雩都君山有玉台,方广各数丈。」 
  • 【崖馆】【云府】卢湛诗曰:「遐举游名山,松乔共相追。层崖城崇馆,岩阿结重闱。」庾肃之〈山赞〉曰:「悬嵓杳翳,神明攸居,宫府风云,怀土川渠。」 
  • 【石闾】【金阙】《汉书》曰:「武帝禅石闾。」谢灵运〈泰山吟〉云:「石闾何晻霭,明堂秘灵篇。」 
  • 《史记》曰:「燕昭王使人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山黄金白银为宫阙。」 
  • 【霞壁】【云峰】《荆州图副》曰:「丹雀山高可三十丈,北临丹水,赤壁如霞。」 孔晔《会稽记》曰:「四明山,高峰轶云,连岫蔽日。」 
  • 【五台】【九室】郦道元《水经》注云:『漙池水西注五台山,北其五峦巍然,故号五台。』 
  • 《玉匮》曰:「青城山名九室之天。」 
  • 【九坂】【千岩】上详山一。 
  • 《世说》曰:「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 【五女】【两童】上详山一。 魏文帝登山〈望远诗〉曰:「西山一何高,望望殊不及,上有两仙童,不饮亦不食。」 
  • 【仙宫】【神阙】王韶之《南康记》曰:「雩县有君山,大风雨后闻弦管声,其山谓之仙宫。」 郑德明《南康记》曰:「归美山高数百丈,远望嵯峨,灵阙腾空,故老谓之神阙。」 
  • 【出日】【落星】《山海经》曰:「东海之外,大荒中有山,名大谷,日月所出。」 山谦之《南徐州记》曰:「临沂县前有落星山,今云班渎,即绿江图所谓落星浦。」 
  • 【员峤】【方壶】《列子》曰:「渤海之东有壑,其中山曰员峤。」 
  • 《拾遗记》曰:「海中三山,一名方壶、方丈,二曰蓬壶、蓬莱,三曰瀛洲,其形如壶,上广而下狭。」 
  • 【车盖】【香炉】山谦之《吴兴地记》曰:「乌程县车盖山,山东旧有殷康所立亭,瞩望极佳。」 郭仲彦《雍州记》曰:「望楚山有三磴道,上磴道名香炉峰。」 
  • 【凿室】【临榭】《楚辞》曰:「凿山楹以为室,下披衣于水府。」 又曰:「层台累榭临高山。」
  • 【天台】【地首】刘敬叔《异苑》曰:「会稽天台山路遐远,自非忽生忘形不能跻也。」 
  • 《河图》曰:「昆崙之山为地首。」 
  • 【天目】【地肺】山谦之《吴兴记》曰:「于潜旧县,天目山极高险且长远,与宣城、淮安并分山为界。」 谢灵运《游名山志》曰:「地肺山者,王演山记谓之木榴山,一名地肺。」 
  • 《永嘉郡记》曰:「地肺山在乐城县东,大县中去岸百馀里。」 
  • 【青丘】【丹穴】《山海经》曰:「青丘之上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有兽如狐九尾,有鸟如鸠,佩之不惑。」 又曰:「丹穴山,丹水出焉,有鸟如鹤,五采而文,名曰凤鸟。不饮不食,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 【天作】【地镇】《诗》:「天作高山。」 
  • 《周礼》:「九州有名山为地镇。」注:「镇,安,安地德也。」
  • 【设险】【积卑】《易坎卦彖辞》
  • 《庄子》:「丘山积卑而为高。」 
  • 【国宝】【器车】《左传》:「山泽材,监国之宝。」 
  • 《礼》云:「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故山出器车。」 
  • 【兽离】【蚊负】《庄子》:「函车之兽,分而离山,不免网罟之患。」 又云:「使蚊负山不胜任。」 
  • 【鳌负】【蛇绕】《白帖》:「鳌负蓬莱。」 又「蛇绕昆崙。」 
  • 【维高】【不测】《诗》:「渐渐之石,维其高矣。」 
  • 《汉书》:「今陛下骋飞六龙不测之山。」 
  • 【有夔】【无兽】《庄子》云:「夔,鬼也,如鼓,一足。」 
  • 《楚辞》:「山萧条兮无兽。」 
  • 【秀出】【小隐】《白帖》:「峨峨崇崇,秀出削成。」 又:「小隐山林,大隐朝市。」 
  • 【载陟】【久留】《家语》:「万仞之山,重载陟焉。」 
  • 《离骚》:「山中不可以久留。」 
  • 【拳石】【纤尘】《礼记》详前一。 
  • 《白帖》:「山不让纤尘,故能成其大。」 
  • 【峻极】【不崩】《诗》:「嵩嵩维岳,峻极于天。」又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 【视三公】【植万物】《礼记》曰:「天子祭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郑元注曰:「视者,牲器之数。」 下详前一。 
  • 【狐豹栖】【金银溢】《庄子》云:「丰狐文豹,栖于山也。」 下《汉书》详上。 
  • 【始万物】【见列星】《周易》:「终万物,始万物,莫盛乎艮。艮,山也。」 
  • 《庄子》:「元天山高,四见列星。」 
  • 【共工触】【愚公移】《列子》:「女娲氏断鳌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与颛顼争天下,怒触不周山。」 又「太行、王屋二山,方七里,高万仞,愚公且九十,面山居惩山北,将移之,操蛇之神闻之,山神惧其不已也,告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山,一措朔东,一措雍南。自此冀南阴无陇。」 
  • 【聚土筑】【著屐登】上梁冀事,详前一。 
  • 《白帖》:「宋谢灵运好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数十重,莫不登蹑。常著木屐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则去后齿。」 
  • 【刺而出泉】【凿以为室】《白帖》:「汉贰师李广利,军行无水,拔刀刺山,水泉涌出。」 下《楚词》。 
  • 【结为山岳】【蒸为云雨】《白帖》:「结为山岳流为江海。」 下同。 
  • 【节彼南山】【镇兹下土】《诗》:「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下《白帖》。 
  • 【桐生朝阳】【米聚形势】《白帖》:「桐生朝阳,不宜生高冈,太平生而为瑞也。」 
  • 《后汉书》:「马援征隗嚣,于帝前聚米为山,指画形势,开示众军,帝曰:『虏在吾目中矣。』」 
  • 【结成元气之始】【秀出太虚之中】《白帖》
  • 【丹梯】【青壁】谢元晖〈敬亭山〉诗:「要欲追奇趣,即此登丹梯。」善注:「丹梯,谓山也。」又谢眺〈鼓吹登山曲〉曰:「暮春春服美,游驾陵丹梯。」又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诗曰:「共登青云梯。」 杜甫〈阆山歌〉曰:「阆州城东雪山白,阆州城西玉台碧,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傍青壁。」 
  • 【绿鬟】【青螺】刘禹锡〈洞庭山〉诗曰:「湖光秋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正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元稹诗曰:「芙蓉脂肉绿云鬟,罨画楼台青黛山,千树桃花万年药,不知何事忆人间。」 
  • 【翠微】【沧屿】《汇苑》详注曰:「翠微山气青缥色。」又曰:「沧屿,海中山也,极目沧屿。」 
  • 【灵岳】【崇丘】荀晞淮阳之地,北组涂山,南枕灵岳。 〈补亡诗〉曰:「瞻彼崇丘,其林蔼蔼。」又陆机〈赴洛道中〉诗曰:「振策陟崇丘。」 
  • 【隐天】【插汉】扬雄〈蜀都赋〉曰:「苍山隐天,岎崟回丛。」〈西都赋〉:「其阳则崇山隐天,幽林穹谷。」 
  • 《水经注》云:「淯水由分头岭南流,径鲁阳关,左右连山,插汉秀木干云。」
  • 【鸟鼠】【龙虎】《括地志》云:「鸟鼠山,今名青雀山,在渭州渭源县西。」
  • 《尔雅》:「鸟鼠同穴,其鸟为鵌,其鼠为鼤。」注云:「鼵如人家鼠而短尾,鵌似鵽而小,黄黑色,穴入地三四尺,鼠在内,鸟在外,今在陇西首阳县鸟鼠同穴山中。」 
  • 《山堂肆考》曰:「虎山在广信府贵溪县,两石对峙,如龙昂虎踞,乃三十一福地,张道陵脩炼之所。」 
  • 【牛渚】【马陵】又曰:「牛渚在当涂县西北,亦名燃犀涌。世传下多怪物,即晋温峤燃犀处。」 又曰:「马陵在兖州郯城,即古琅琊山也。」 
  • 【鹅湖】【雁荡】又曰:「鹅湖在铅山县北,山湖生荷,旧名荷湖,山后有龚氏尝畜鹅于此,故又名鹅湖。」唐王驾诗:「鹅湖山下稻梁肥。」 又曰:「雁荡山在乐清县东九十里,此山天下奇秀,谷邃峰叠,行者不能遍分东西,谷列十八寺,始有驻足之地,山中景致非一。」王十朋诗:「雁山门户从此入,南北两峰相对高。」 
  • 【鸡笼】【鸟带】又曰:「鸡笼山在金陵覆舟山之西,后临元武湖。元嘉中,立儒馆于北郊,命雷次宗居之,次宗因开馆于山,齐高帝尝就次宗受礼及左氏春秋。」 又曰:「诸暨县有鸟带山,其上多紫石。谢敷少时经始诸山,功费千计,生业将尽,后游此境,梦山神屿之曰:『当以五十万相助。』旦见床下有异,石试取磨拭之,乃紫石也,因问所从而来,云:『出此山。』遂往掘之,得利不赀。」 
  • 【鹿门】【燕岩】又曰:「鹿门山在襄阳府东南,汉庞德公、唐庞蕴、孟浩然、皮日休俱隐于此。」 又曰:「太原府寿阳西山多蛰燕,因以名山曰燕岩。」 
  • 【牛头】【熊耳】又曰:「牛头山在江宁县南,状如牛头,晋元帝渡江草创,欲立石阙于宫门,未定,王导随驾出宣阳门,乃遥指山南峰为天阙,中宗从之。梁武帝建寺于石窟下,名仙窟,上有佛宫曰弘觉寺。寺有浮图二殿阙,廊宇依山结构,望之如画屏,北与献花岩、祖堂山相连,佛经所谓江表牛头是也。宋大明中,立郊坛于山之南峰,岳飞设伏于牛头,以邀乌珠即此是。」 又曰:「熊耳山在河南卢氏县西南,两峰相并如熊耳,〈禹贡〉所谓导洛自熊耳,即此。又宣阳亦有熊耳山,史记汉光武帝破赤眉,积甲宜阳城,与熊耳山齐,是也。」 
  • 【虎牙】【羊肠】又曰:「荆州府城南,大江北岸,与荆门山相对,有虎牙山,昔公孙述遣将依二山作浮桥,拒汉师。」 又曰:「羊肠山在山西太原府交城县东北,《郡国志》:『万根谷石磴萦,委若羊肠然。』」 
  • 【委羽】【落翮】又曰:「委羽山在黄岩县,昔刘奉控鹤坠翮,因名山为委羽。」下大翮、小翮详前二。 
  • 【钓鱼】【系马】又曰:「钓鱼山在重庆府合州之东,山南大石砥平,有巨人迹,相传异人坐其上,投钓于江,因名。宋理宗时余玠用播州人冉琎之谋,城钓鱼山,则蜀可守,即此。」 又曰:「系马山在登州府,宁海州东,世传秦始皇游此,揽草系马,至今草生若系马之状。」 
  • 【斗鸡】【发鸠】《桂林志》曰:「斗鸡山在雉山之东,两山相向在江左右,如斗鸡然。诗曰:「巧石如鸡欲斗时,昂冠相距水东西,红罗缠颈何曾见,老杀青山不敢啼。」 
  • 《山海经》曰:「发鸠之山,有鸟名精卫。」 
  • 【黄鹤】【碧鸡】《山堂肆考》曰:「黄鹤山在湖广武昌府西南,昔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故名。上有黄鹤楼,唐崔颢题诗其上。又岳州府城南,有白鹤山,昔有江叟尝遇樵夫,遗以铁笛,吹之无声,一日登此山,吹于紫荆台,响振林木,忽有两女出,授神药云:『服此当为水仙。』女子盖龙女也。」 又曰:「碧鸡山在云南府西南,东瞰滇泽,苍崖万丈,绿水千寻。汉宣帝时,方士言益州有金马碧鸡,可祭而致,遣王褒往祀,至蜀而卒。」颜师古曰:「金形如马,碧形如鸡,集览其神祠在益州,金马坊、金马山在府城东,西对碧鸡山,中隔滇池,山不甚高,而绵亘西南数十里,上有长亭,下有金马阙。」 
  • 【黄牛】【白马】又曰:「黄牛山在荆州府夷陵县西,即黄牛峡,峭壁若有人负刀牵牛状,人黑牛黄。」 又曰:「白马山在处州宣平县西,山有瀑布泉,石室中有巨石屹立,击之铿然,相传叶法喜尝栖于此。」 
  • 【黄陵】【绛岩】又曰:「黄陵在湘阴县,舜二妃庙在焉。」 又曰:「绛岩在句容县西南,一名赭山,上有龙穴祠坛,《寰宇记》本名赤山。唐天宝中,改为绛岩,一名丹山,丹阳之义起于此。」 
  • 【蓝田】【赤壁】《地理志》曰:「蓝田山在西安府蓝田县东南,山出玉英,故名。四皓避秦,逃入此山。」 
  • 《山堂肆考》曰:「赤壁在武昌府东南,樊口之上,若东坡之游,自在黄州也。」 
  • 【青城】【白苧】又曰:「青城在成都府灌县西南,道书为第五洞天。」 
  • 《宣城图经》曰:「白苧山本名楚山,晋桓温尝携妓游此山奏乐,好为白苧歌,因改名焉。」 
  • 【绿萝】【紫帽】《山堂肆考》曰:「绿萝在常德府桃源县,乃四十一福池地也。」又曰:「紫帽在泉州府西南,常有紫云覆其巅,唐时泉人客洛阳,邂逅一羽衣,寄书紫帽隐者,其人既授书于隐者,隐者遗以米半升,其人还家,视之皆金粟也。宋徽宗御书金粟之洞,刻石在焉。」
  • 【白帝】【乌蛮】又曰:「白帝在夔州府城东,公孙述据蜀,殿前井中尝有白龙出,因自称白帝,更号鱼复县为白帝城焉。」 又曰:「乌蛮在柳州府柳城县东南,山高耸,临江下有潭。」
  • 【青眉】【赤甲】又曰:「青眉在陜西延安府延安县西北,后魏时,有吐蕃青眉族居此。」 又曰:「赤甲在夔州府,其山高大,不生草木,人望之如袒臂,故谓之赤甲。」杜诗:「卜居赤甲迁居新,两见巫山楚山春。」
  • 【点苍】【长白】又曰:「点苍在云南大理府城西,高千馀仞,有峰十九,苍翠如玉,盘亘三百馀里。山头有高河泉,深不可测,又有瀑布、诸泉流,注为锦浪等十八川。」元高昌雅诗:「水绕青山山绕城,由来人杰地应灵。水光万顷开天镜,山色四时环翠屏。」 又曰:「山东济南府长山县西南,有长白山,孤秀盘郁,独压众山,乃太山之副岳,绣江源发于此山,高二千九百丈,周六十里。云雨长白,故名。上有醴泉寺,即范仲淹读书处,辽东三万卫有此山,横亘千里,有潭周回八十里,南流为鸭绿江,北流为混同江。又《金国志》亦有长白山,为白衣观音所居,其山禽兽皆白,黑水发源于此。」 
  • 【江郎】【黎母】又曰:「江郎山三峰之上,各有一巨石,昔山下民兄弟三人化于此。晋永嘉之乱有湛满者,亦居山侧,有一子仕宦不得归,祷于三石,旬中,湛子出洛水,见三少年,使闭目入车中,恍然不知所之,良久乃至家。山在衢州府江山县南,山顶有池,产碧莲金鲤。」 又曰:「黎母山在广东琼州府定安县南山下,诸蛮环居号黎人,供赋役者,号生黎;耕省地者,号熟黎。宋徽宗建镇州于黎母,即此山,有五峰屹立,琼崖儋万之间,为四州之望,每昼云雾收敛,则五峰耸秀插天,至黄昏复蔽不见。」 
  • 【壶公】【冶父】又曰:「福建兴化城南有壶公山,山有五奇,昔人有遇老翁于此,忽见宫阙,似非人间,翁云:『此壶中日月也。』后人因名壶公。」 又曰:「冶父在庐州府庐江县东北,《濡须志》旧有冶铸于此,故名。自麓至巅几五百里,有三百六十四子山罗列在下,山比众山独尊,故曰父。」 
  • 【天姥】【佛日】又曰:「天姥在绍兴府新昌县,名十六福地,即季先生脩道处。」又曰:「佛日在杭州府城东北,中有佛日净慧寺。」 
  • 【仙堂】【鬼谷】又曰:「仙堂在山西潞府襄垣县,山势嵬峨,上有龙洞,即仙堂寺。」 又曰:「广信府贵溪县南,有鬼谷山,山峰峭拔,两山对峙如龙昂虎踞之状,道书为第十五洞天,山上有苏秦台、张仪井,世传鬼谷子居此故名。」 
  • 【九室】【双牙】又曰:「九室在襄阳府房县西,相传五代时陈搏脩炼之所。」 又曰:「双牙在成都府简县东,山顶有古井,山半有石箱,昔有两金鹅浴于井,夜栖于箱,人欲捕之,遂飞上南山,化为双石,对峙若牙齿然,故名。」 
  • 【七盘】【九嵏】又曰:「七盘在陜西蓝田县南,杜氏通典:『七盘十二,争蓝田之险路也。』唐贞元初,刺史李西华自蓝田至内乡,开新道七百馀里,回山取涂,行旅便之。」 又曰:「九嵏在湖广德安府孝感县,一在西安府乾州醴泉县,唐昭陵在焉。」 
  • 【千佛】【五祖】又曰:「江宁县东北有摄山,按江总碑,临沂令与法度禅师镌造石佛,名千佛岭,齐文惠太子豫章、竟陵诸王增饰之。岭之上下岩数百,随其浅深广狭,为佛之大小,惟正一峰高,可五丈,内坐释迦佛,傍立菩萨二,皆四丈八尺,下为天开岩,白乳泉,唐刘长卿有〈登东风寻明徵君故居〉诗。」 又曰:「五祖在黄州府黄梅县,一名茂山,即五祖大满禅师道场,山顶有池,生白莲花,唐裴度诗:『遍寻真迹蹑莓苔,世事全抛不忍回,上界不知何处去,西天移向此间来。』」
  • 【谷城】【黍谷】又曰:「谷城在山东兖州府东阿县,汉张良游下邳圯上遇一老人,授一编书,曰:『后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孔文祥曰:「黄石公须眉皆白,丈丹藜履赤舄。」葛稚川云:「即老子也,老子无世不出,于黄帝时,号广成子,文王时,号支邑先生,武王时,号郭叔子,汉初时,号黄石公,汉文时,号河上公。」 又曰:「黍谷在顺天府怀柔县东,跨密云界,刘向云:『燕有谷,地寒不生黍稷,邹衍吹律以温其气,故名山曰黍谷。』」 
  • 【梅岭】【花岩】又曰:「梅岭即大庾岭,在南安府大庾县城西南,磅礡高耸,南街南雄,初岭路峻阻,唐宰相张九龄开凿新路,两壁峭立,中涂坦平,上多红梅,故名梅岭,岭表有关曰梅关,宋横浦居士张九成所筑,按大庾县本汉南野县地,汉初南奥不贡,武帝遣将军庾胜讨之,筑城于此,因名大庾县,岭亦以县名之。」 又曰:「花岩在江宁县,去牛头山五里,唐贞观中,僧法融栖岩下,遇大雪,忽有奇花,二茎生岩侧,又有白鸟献花于此,故名。」 
  • 【岘首】【陪尾】羊祜登岘山事详前。 又曰:「陪尾在湖广德安府城东北,即禹贡至于陪尾是也。」 
  • 【卑耳】【折腰】《史记》:「齐桓公曰:『寡人北伐山戎,过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卑耳在河东太阳。』」 
  • 《山堂肆考》曰:「折腰在山西平阳府垣曲县西北,有铜冶。」 
  • 【天柱】【云门】又曰:「天柱在杭州馀杭县西南,四隅陡绝,耸翠参天,为道家五十七福地。」 又曰:「绍兴府城南,有云门山,王献之尝居之,梁天监中,选学生往云门山,从何辙受业即此。」 
  • 【天中】【云际】又曰:「天中在河南汝宁府城北,以其在天之中,故曰『天中』。自古考日景定分数者,莫正于此。」 又曰:「云际在柳州府融县城北,上有二泉。」 
  • 【雷首】【月牙】又曰:「雷首即首阳山,在河东蒲坂县。又封禅书所谓薄山也。」 又曰:「月牙在桂林府龙隐岩北,扪萝而上,石磴数十级,半山之中,形如初月,故名。」 
  • 【春秋】【子午】又曰:「春秋在庐洲舒城县南,相传唐贞元中,有二禅师解脱于此,遗骨尚存,其来实春秋时也,遂以名山。」 又曰:「子午在陜西庆阳府合水县东,绵亘八百馀里,相传此处是黄帝葬衣冠之所。」 
  • 【富春】【长秋】又曰:「富春在岩州府桐庐县西,一名岩陵山,山号锦峰,绣岭乃汉岩子陵钓处,前临大江,上有东西二钓台。」 又曰:「长秋在四川嘉定州蒲江县治东。」 
  • 【玉垒】【铜官】又曰:「玉垒在成都府灌县西北,湔水出焉,左思赋:『包玉垒以为宇。』杜甫诗曰:『玉垒浮云变古今。』」 又曰:「铜官在铜陵县之南,上有泉源,冬夏不竭,可以浸铁烹铜,因名。一在四川,邛州东南,史记卓氏之先为赵人,秦破赵,卓氏夫妻推辇而行,曰:『吾闻岷山沃野下有蹲鸱。』乃求远迁,致之临邛,即山铸钱即此。汉文帝尝以山赐邓通,一在浙江湖州武康县西北,相传吴王濞采铜于此山,下有二坎,号铜井,登州文登县有铁官山,汉置铁官冶铸于此。」 
  • 【采石】【铜鼓】又曰:「」采石在太平府牛渚山之北,昔人于此取石,因名。唐李白尝乘月著宫锦袍,与崔宗之泛舟即此。 又曰:「铜鼓在郁林州南,有唐时铜鼓在焉,故名。」 
  • 【衣锦】【执笏】又曰:「杭州临安县治南,有石镜山,山之东峰,有圆石,径二尺七寸,其光如镜。钱镠幼时,游此巅,其形冠冕如王者状,后唐昭宗改镠所居营为衣锦营,并封此山为衣锦山。」 又曰:「执笏在成都府井研县南,一峰突出,青阳氏世居其下,登科不绝。」 
  • 【烂柯】【悬瓮】又曰:「烂柯在衢州府南,道书谓此山为青霞第八洞天,晋樵者王质入山,见二童子围棋,质置斧观之,童子与质一物如枣核,食之不饥,局终童子指视之曰:『汝斧柯已烂矣。』质归,已无复时人矣。」 又曰:「悬瓮在太原县西,晋水所出,因山腹有巨石如瓮,故名。」 
  • 【敬亭】【畏垒】又曰:「敬亭在宁国府宣城县北,李白诗:『众鸟高飞尽,孤雪独去閒,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庄子》曰:「老聃之后有庚桑楚者,得老聃之道,居畏垒之山,居三年,畏垒大穰,畏垒之民相与言曰:『庚桑子之始来,吾洒然异之,今吾日计之而不足,月计之而有馀,庶几其圣人乎!子胡不相与尸而祝之,社而稷乎?』」 
  • 【仙室】【曾城】《水经注》曰:「武当山一名太和山,亦名嵾山,山形特秀,又名仙室。」
  • 《名山记》曰:「武当山区域周回四、五百里,中央有一峰,名嵾岭,高二十馀里,望之秀绝,出于云表,清朗之日,然后见峰,一月之间四、五见耳,青霄盖于上,白云带其前。」 
  • 《汇苑》:「曾城九重,王母所居。」 
  • 【龙眠】【鹿起】《一统志》曰:「桐城有龙眠山,林壑深秀。」 又曰:「舒城有鹿起山。」 
  • 【上为星精】【俯视雷雨】上详前一。 
  • 《五岳图聚》曰:「括苍山东岳之佐命登真隐诀。」
  • 《吴录》云:「括苍山登之俯视雷雨也。」 
  • 【欲界仙都】【仕宦捷径】陶弘景曰:「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日夕欲流,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也。」 
  • 《唐书》曰:「卢藏用隐居终南,往来于少室间,后登朝,趑趄诡佞,专事权贵,道士司马子微归天台山,群公祖道藏用,指终南山曰:『此中甚有佳处,何必天台?』子微曰:『以吾观之,此乃仕宦之捷径耳!藏用有惭色。』」

山四

  • 【国主】山川。 
  • 【山师】山师掌山林之名,辨其物与其利害而颁之,邦国使置其珍异之物。 
  • 【厉禁】山虞掌山林之政令为之厉,而为之守禁,若祭山林则为之主,而修除且跸。 
  • 【崒崩】《诗》:「山冢崒崩。」 
  • 【固国】《孟子》:「固国不以山豁之险。」 
  • 【出云】《礼记》:「天降时雨,山川出云。」 
  • 【藏疾】《左传》:「山薮藏疾。」 
  • 【藏金】《庄子》。 
  • 【五山】《列子》:「大壑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
  • 【八山】史天下名山八,三在外,五在中国,华山、首阳山、太室山、少室山、东太山,此五山,黄帝之常游。 
  • 【登山】古诗:「登山临水送将归。」 
  • 【上山】又曰:「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 【有木】《左传》:「山有木工则度之。」 
  • 【为山】九仞。
  • 【琴高】《山堂肆考》曰:「琴高山在泾县东,相传为琴高控鲤上升之所。」 
  • 【华表】又曰:「辽东都司城东,有华表山,昔丁令威化鹤于此,故名。」 
  • 【焦山】又曰:「焦山在镇江,江中汉处士焦先隐此,故名。旁有海门二山,上有焦山寺、罗汉岩,宋理宗书三大字揭之,有书曰炼丹,洞曰三诏,因先三诏不起,故名。崖下有〈痊鹤铭〉,据《辍耕录》所载,此铭乃华阳真逸撰刻,在镇江焦山顽石上,潮落方可手模,相传为晋王右军书,黄睿父曰:『为陶隐居书。』今文格字法殊类陶弘景,盖弘景自号华阳隐居也。」 
  • 【袁山】又曰:「袁山在江西袁州府东北,昔高士袁京居此,故名。有大小二袁山,唐人诗:『袁山大小双螺并,秀出东西二带横。』」 
  • 【蒜山】又曰:「蒜山在镇江府西大江岸上,山多泽蒜,故名。」 
  • 【茶山】又曰:「茶山在蕲水县北,山出茶。刘禹锡诗:『薤叶照人呈夏簟,松花满碗试新茶。』又广信府北亦有此山,以陆羽尝居此,故名。」 
  • 【良常】《金陵志》:「秦始皇登句曲北垂叹曰:『巡狩之乐,莫过于山海,自今以,往良为常矣!』群臣并称寿,叹曰:『良为常矣!』乃改句曲北垂为良常山。」 
  • 【宛委】详会稽诸山。 
  • 【姑射】《汇苑详注》曰:「尧见四子于姑射之山,窅然丧其天下焉。」又「藐姑射之山有神人焉,肌肤若冰雪。」 
  • 【勾漏】又曰:「洞天之一,交阯有勾漏山出丹砂。」 
  • 【买山】《高逸传》:「支道林因人就深公买印山,深公答曰:『未闻巢由买山而隐,遁得此言,惭恧而已。』 
  • 《云溪友议》:「于頔镇襄阳,庐山符载山人遣书于公,乞买山,钱百万,于公遂如数与之。」 
  • 【童】山无草曰童。 
  • 【赭】《汇苑详注》曰:「始皇伐湘山树,赭其山。」 
  • 【支硎山】《山堂肆考》曰:「支硎山在吴县西,晋僧支遁道林隐此,且山多平石,遂名支硎山,上有石窟温泉、放鹤亭、马路石,皆支遁盘桓处。」
  • 【桐君山】又曰:「桐君山在岩州府桐庐县东,有异人于此采药求道,结庐于桐木之下,人问其姓名,则指桐以示之,因号此山为桐君山。」 
  • 【群玉山】穆天子北征东还,至于群玉之山,阿平无险,寡草木而无禽兽,天子于是取玉三乘,玉器服物,载玉万只,天子休群玉之山。 
  • 【具茨山】《天中记》曰:「黄帝登具茨之山,升于洪堤之上,受神芝之图于黄芦童子。」 
  • 【夹谷山】《一统志》曰:「夹谷山在淄川,旧名祝其山,即孔子相定公会齐盟地。」
  • 【甘泉山】《寰宇记》曰:「甘泉山在泾阳,亦名石鼓原,甘泉水出焉,汉甘泉宫在其上,扬子云作赋:『梦吐凤于楮上』者。」 
  • 【吴岳山】又曰:「吴岳山在陇州,今为西镇,上有五峰。」 
  • 【华不注山】《郡县志》曰:「华不注山在府城东北,虎牙杰立,孤峰刺天。」 
  • 【医巫闾山】《名山志》曰:「医巫闾山在广宁卫城西,昔虞舜封十有二山,之一即幽州之镇也,其山掩抱六重,又名六山,上有桃花洞、圣水盆、三水悬、崖下滩,虽冬不冰,又有仙人岩、飞瀑岩。」

山五

  • 晋庾阐〈登楚山〉诗曰:「拂驾升西岭,寓目临浚波,想望七德耀,咏此九功歌。龙驷释阳林,朝服集三河,回首盼宇宙,一无济邦家。」
  •  宋孝武〈游覆舟山〉诗曰:「束发好怡衍,弱冠颇流薄,素想终物倾,聿来果丘壑。层峰亘天维,旷渚绵地络,逢皋列神苑,遭坛树仙阁。松墱含青晖,荷源煜彤烁,川界泳游鳞,岩庭响鸣鹤。」
  •  又〈登作乐山〉诗曰:「修路轸孤辔,竦石顿飞辕,遂登千寻首,表里望丘原,屯烟扰风穴,积水溺云根,汉潦吐新波,楚山带旧苑,壤草凌故国,古木秀颓垣,目极情无届,客思空巳繁。」
  •  〈登鲁山〉诗曰:「解帆憩通渚,息徒凭椒丘,粤值风景和,升高纵远眸,纪郢穷西路。湘梦极南流,杳哉汉阴水,浩焉江界脩。」
  •  宋谢灵运〈往北山经湖中〉诗曰:「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出篁包绿择,新蒲含紫茸。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
  •  宋宗炳〈登白鸟山诗〉曰:「我徂白鸟山,因名感昔拟,仰升数百仞,俯览眇千里。杲杲群木分,岌岌众峦起。」
  •  又〈登半石山〉诗曰:「清晨陟阻崖,气至洞萧洒,嶰谷崩地幽,穷石凌天委。长松列竦肃,万树巉岩诡,上施神农萝,下凝尧时髓。」
  •  齐谢朓〈和王著作登八公山〉诗曰:「东限琅琊台,西距孟诸陆,阡眠起杂树,檀栾荫脩竹。日隐澜疑空,云聚岫如复,出没眺楼雉,远近送春目。」
  • 〈游敬亭山〉诗曰:「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斋,上干蔽白日,下属带回溪。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泄云已漫漫,多雨亦凄凄。」
  •  梁沈约〈游金华山〉诗曰:「远策追夙心,灵山协久要,天倪临紫阙,地道通丹窍。未乘琴高鲤,且纵严陵钓,若蒙羽驾迎,得奉金书召。高驰入阊阖,方睹灵妃笑。」
  •  又〈赠留真人东山还〉诗曰:「连峰竟无巳,积翠远微微,寥戾野风急,芸黄秋草腓。我来岁云暮,于此怅怀归,霜雪方共下,宁止露沾衣。待余两岐秀,去去掩柴扉。」
  •  梁范云〈登三山〉诗曰:「仄径崩且危,丛岩竦复垂,石藤多卷节,水树饶蟠枝,海中昔自重,江上今如斯。」
  •  梁江淹〈历山〉诗曰:「愁生白露日,思起秋风年,窃悲杜蘅暮,揽涕即空山。落叶下楚水,别鹤噪吴田,嶂气阴不极,日色半亏天。酒至情萧瑟,凭樽还惘然。」
  •  又〈游黄糪山〉诗曰:「长望竟何极,闽云连越边,南州饶奇怪,赤县多灵仙。金峰各亏日,铜石共临天,阳岫昭鸾采,阴溪喷龙泉。鸡鸣丹壁上,猿啸青崖间。」
  •  梁任昉〈奉和登景阳山〉诗曰:「物色感神游,升高怅有阅,南望铜驼街,北走长楸埒。别涧宛沧溟,疏山驾瀛碣,奔鲸吐华浪,司南动轻枻。日下重门照,云开九华澈,观阁隆旧恩,奉图愧前哲。」
  •  梁庾肩吾〈游甑山〉诗曰:「平子去已久,馀风今复追,未必游春草,王孙自不归,寒云间石起,秋叶下山飞。」
  •  又〈赋得山诗〉曰:「层云霾峻岭,绝涧倒危峰,刻削临千仞,嵯峨起百重。行曦上杳杳,结雾下溶溶,仁心留此属,休奉愧群龙。」
  •  周萧撝〈上莲山〉诗曰:「独迈青莲岭,超奇紫盖峰,挂流遥似鹤,插石近如龙。沙崩闻韵鼓,霜落似鸣钟,飞花满丛桂,轻吹起脩筇。石蒲今尚有,采摘更相逢。」
  • 周王褒〈明庆寺石壁〉诗曰:「夏水悬台际,秋泉带雨馀,石生铭字长,山久谷神虚。」
  •  又〈云居寺高顶〉诗曰:「中峰云已合,绝顶日犹晴,邑居随望近,风烟对眼生。」
  •  陈张正见〈赋得山卦名〉诗曰:「蓬莱遁羽客,岩穴转蒙茏,云归仙井暗,雾解石桥通。影带临峰鹤,形随杂雨风,寻师不失路,咸欲驭飞鸿。」
  •  陈萧诠〈赋得往往孤山映〉诗曰:「青山照落晖,映远望连飞,仙峰看玉笥,关路视金微。鼓吹声疑尽,香炉烟觉稀,共君临水别,劳此送将归。」
  •  陈释惠摽〈咏山〉诗曰:「灵山蕴丽名,秀出写蓬瀛,香炉带烟上,紫盖入霞生,雾捲莲峰出,岩开石镜明,定知丘壑里,并伫白云情。」
  •  又曰:「峨眉信重险,天目本仙居,金华抱丹灶,玉笥蕴神书。幽人披薛荔,怨妾采蘼芜,紫岩无暮雨,何时送故夫。」
  •  又曰:「丹霞拂层阁,碧水泛蓬莱,鳌岫含烟耸,莲崖照日开。松门夹细叶,石磴染新苔,能令平子见,淹留未肯回。」
  •  萧悫〈奉和望山应教〉诗曰:「仙游本多趣,复此上秋初,岩低石倒险,岭高松更疏。峰形疑鸟翅,塞路似狼居,瞩望情无已,词殚意有馀。」
  •  隋李德林〈咏山〉诗曰:「登岭望重关,腰佩且鸣环,天河临易饮,月桂近将攀。王母仙山至,夫人南岳还,何必阳台下,要待梦容颜。」
  •  隋刘斌〈咏山〉诗曰:「雪山峙千仞,蔽日且嵯峨,紫盖云阴远,香炉烟气多。石梁高鸟路,瀑水近天河,欲知闻道里,别自有仙歌。」
  •  唐太宗〈咏小山〉诗曰:「近谷交萦蕊,遥峰对出莲,径细无全磴,松小未含烟。」
  • 唐李峤〈咏山〉诗曰:「山岭郁氛氲,峨峨上翠氛,泉飞一道带,峰出半天云。石壁丹青色,新花锦绣文,已开封禅礼,希谒圣明君。」
  •  唐崔仲方〈小山〉诗曰:「昆丘本难步,轩台不易朝,还往麟洲上,时听凤凰萧。霞观文犀簟,香林碧玉条,且学烧丹甑,何假摘灵桃。」
  • 唐杜甫〈白盐山〉诗曰:「卓立群峰外,蟠根积水边,他皆任厚地,我独近高天。白榜千家邑,清秋万里船,词人取佳句,刷练始堪传。」
  •  又〈丈人山〉诗曰:「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丈人祠西佳气浓,绿云拟住最高峰,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时水雪容。」
  •  唐李白〈天门山〉诗曰:「回出江上山,双峰自相对,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参差远天际,缥缈晴霞外,落日舟去遥,回首沉青霭。」
  •  又〈登峨眉山〉诗曰:「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息。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冷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云间吹琼箫,石上弄宝瑟,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倘逢骑羊子,携手陵白日。」
  •  唐刘长卿〈洞阳山〉诗曰:「旧日仙成处,荒林客到稀,白云将犬去,芳草任人归。空谷无行径,深山少落晖,桃源几家住,谁为扫荆扉。」
  •  唐权德舆〈玉山岭〉诗曰:「悠悠驱匹马,征路上连冈,晚翠深云窦,寒苔净石梁。荻花偏似雪,枫叶不禁霜,愁见前程远,空郊下夕阳。」
  •  唐林璠〈入北山诗〉曰:「整驾俟明发,逶迤历险途,天形逼峰尽,地势入溪无。树绕圆潭密,云横叠嶂孤,谁怜后时者,六月未南图。」
  •  唐白居易〈商山仙娥峰〉诗曰:「我为东南行,始登商山道,商山无数峰,最爱仙娥好。参差树若插,匼匝云如抱,渴望寒玉泉,香闻紫芝草。青岩屏削碧,白石床铺缟,向无如此物,安足留四皓。感彼私自问,归山何不早,可能尘土中,还随众人老。」
  •  唐项斯〈山中〉诗曰:「青枥林疏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移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蒸茗气冲茅屋出,缫丝声隔竹篱闻,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白云。」
  •  唐李频〈寻山〉诗曰:「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石上生灵草,泉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向此学餐霞。」
  •  宋梅圣俞〈望山〉诗曰:「北望直百里,峨峨千仞青,断虹迎日尽,飞雨带龙腥。阴壑烟云畜,阳崖草木灵,登临终不厌,时许到兹亭。」
  •  宋王庭圭〈山行诗〉曰:「缓鞚青丝马不嘶,青山草长静柴扉,迸林新笥斑斑出,隔水幽禽欸欸飞。雨过泉声鸣岭背,日长花气扑人衣,云藏远岫茶烟起,知有僧居在翠微。」
  •  明沈定王〈山行〉诗曰:「丹地转嶙峋,山寒未觉春,枯藤悬古木,独鸟咤行人。崖断才分径,云低欲拂巾,渐看天路近,下界积微尘。」
  • 晋夏侯湛〈山路吟〉曰:「夙驾兮待明,陟山路兮遐征,冒晨朝兮入大谷,道逶迤兮岚气清。揽辔兮抑马,踟躇兮旷野,旷野驱兮寥落,崇岳兮嵬崿,丘陵兮连离,卉木兮交错,渌水兮长流,惊涛兮拂石。」
  •  宋谢庄〈山夜忧〉曰:「庭光尽,山明归,流风乘轩卷,明月缘河飞,涧鸟鸣兮夜蝉清,橘露靡兮蕙烟轻,凌别浦兮值鱼跃,经乔林兮遇猿惊。南皋别鹤伫行汉,东邻孤管入青天,沉痾白发共急日,朝露过隙讵赊年。年去兮发不还,金膏玉液岂留颜,回舲拓绳户,收擢掩荆关。」
  • 唐顾况〈苔藓山歌〉曰:「野人夜梦江南山,江南山深松桧閒,野人觉后长叹息,帖藓黏苔作山色,闭门无事任盈虚,终日奇眠观四如。一如白云飞出壁,二如飞雨岩前滴,三如腾虎欲哮咆,四如懒龙遭霹雳,崄峭嵌空潭洞寒,小儿两手拂栏杆。」
  • 魏刘桢〈黎阳山赋〉曰:「自魏都而南迈,迄洪川以朅休,想王旅之旌旄,望南路之遐脩,御轻驾而西徂,过旧坞之高区。乃踰峻岭,超连冈,一登九息,遂臻其阳,南荫黄河,左覆金城。青坛承祀,高碑颂灵,珍木骈罗,奋华扬荣。云兴风起,萧瑟清泠,延首南望,顾瞻旧乡。桑梓增敬,惨切怀伤,河源汨其东逝,阳乌飘而南翔。睹众物之集华,退欣欣而乐康。」
  •  晋潘岳〈登虎牢山赋〉曰:「辞京辇兮遥迈,将远游兮东夏,朝发轫帝墉,夕结轨兮中野,凭脩坂兮停车。临寒泉兮饮马,眷故乡之辽隔,思纡轸以郁陶,步玉趾以升降。陵汜水而登虎牢,览河洛之二川,眺成平之双皋。崇岭骉以崔崒,幽谷豁以窙寥,路逶迤以迫隘,林廓落以萧条。尔乃仰荫嘉木,俯藉芳卉,青烟郁其相望,栋宇懔以鳞萃,彼登山而临水,固先哲之所哀。矧去乡而离家,邈长辞而远乖,望归云以叹息,肠一日而九回,良劳者之咏事,爰寄言以表怀。」
  •  晋郭璞〈巫咸山赋〉曰:「盖巫咸者,实以鸿术为帝尧医,生为上公,死为贵神,岂封斯山而因以名之乎!伊巫咸之名山,崛孤停而杰峙,体岑峭以隆颓,冠崇岭以峻起,配华霍以助镇,致灵润乎百里。尔乃寒泉悬涌,浚湍流带,林薄丛笼,幽蔚隐霭,八风之所归起,游鸟之所喧会。潜瑕石,扬兰□,回翔鹓集,凌鷮鹪翳,禽鸟栖阳以晨鸣,熊虎窟阴而夕□。」
  •  梁江淹〈江上之山赋〉曰:「挂青萝兮万仞,竖丹石兮百重,嵯峨兮岩崿,如斲兮如削,波朝兮吐纳,□岸兮积沓。见红草之交生,眺碧树之四合,草自然而千华,树无情而百色,嗟世道之异玆,牵忧患而来逼。」
  •  梁吴均〈八公山赋〉曰:「峻极之山,蓄圣表仙,南参差而望越,北逦迤而怀燕。尔其盘桓基固,含阳藏雾,绝壁崄巇,层岩回互,挂皎月而常团,云望空而自步。袖以华阆,带以潜淮,水星乱石,藻日流阶。若夫神巨镇,卓荦荆河,箕风毕雨,育岭生峨。高岑直兮蔽景,脩坂出兮架天,以迎云而就日,若从汉而回山。露泫叶而原净,花照矶而岫鲜,促嶂万寻,平崖亿绝,上被紫而烟生,傍带花而来雪。维英王兮好仙,会八公兮小山,驾飞龙兮翩翩,高驰翔兮冲天。」
  •  陈张正〈见山赋〉曰:「何神山之峻美,谅苞结之所成,东垂曰泰,南服称衡,西戎所擅,北狄标名。于是尧值洪流,滔天襄陵;禹敷水土,奠高刊木。众川既导,群岳自脩,潜通四渎,镇压九州。森罗辰象,吐吸云雾,深不可测,远不可步。于廓灵山长,为作固尔,其为状也,则武当太和,武功太白。昆崙五门,扶宁三石,峰高一万,峭峙三百。登而眺之,则千里无极;俯而临之,则万仞难测,映白鹤而同高,混青天而共色。」
  •  晋潘尼〈西道赋〉曰:「异山河之岨阨,倦关谷之盘纡,车低佪于潜轨,马侘傺于险涂,狗肘还勾,羊角互戾,葂窟连投,十数亿计。石子之涧,坎埳之穴,支体为之危竦,形骸为之疲曳,此行者之艰难,羁旅之因弊。若其名坂则羊羹八特,成皋黄马,回波激浪,飞沙飘瓦。马则顿踬狼傍,虺颓元黄,牛则体疲力竭,损食丧肤,□蹄穿领,摩髋脱躯。」
  •  唐太宗〈小山赋〉曰:「何四序之交运,转三阳之暮时,风辞暄而入暑,树替锦而成帷。想蓬瀛兮靡觌,望昆阆兮难期,抗微山于绮砌,横促岭于丹墀,启一围而建址,崇数尺以成□。既无秀峙之势,本乏云霞之资,承坠宇之残霤,挂低空之断丝。尔乃参差绝巘,葳纡短径,风暂下而将飘,烟才高而不暝。寸中孤嶂连还断,尺里重峦欹复正,嗅带柳而合双眉,石澄流兮分两镜。尔其移芳植秀,擢干抽茎,松新翠薄,桂小丹轻,细影杂兮俱乱,弱势交兮共萦,才有力以胜蝶,本无心而引莺。半叶舒而岩暗,一花散而峰明,何纤微之同景,亦卑细以相成。于是换浮欢于沉思,赏轻仁于胜地,俯蚁垤而有馀,仰终南而多愧,非为固于九折,庶无亏于一篑,聊夕玩而朝临,足摅怀而荡志。」
  • 唐许敬宗〈掖庭山赋〉曰:「命世作弼,含章挺英,允文允武,惟诚惟明。听甘棠之暇隙,,想丛桂之幽情,,瞰浮云而志远,莹寒井而神清。乃命仆夫整驾山隅,腾鸣笳于通谷,拥飞盖于高衢,逍遥仁智之境,放旷道德之区。造中天而式宴,陵倒景而为娱,星悬珠网,日对金铺,云承绮栋,霓萦绣栌。既而近瞩玲珑,远眺溟濛,隔翠微而半显,历丹穴而才通,等玉京之仙化,侔银阙之神功。于时百卉敷荣,六合清朗,霞澹水而川媚,风飘林而涧响,耸绝壑之千寻,挂悬流之万丈。弊日月而孤峙,吐云霓而秀上,循折坂而邅回,蹑危峤而往来,凿离晖于石镜,法瑞露于云掌。尔其花药纷披,蹊径参差,舒英冒渚,擢干临崖,乍莽苍而横植,忽葑茸而倒垂,扇晨飙而袅袅,含宿雾而□□,荫町疃之毛群,哢间关之雨族。或相贺于甍栋,或竞驰于原陆,驹食藿而驯场,莺含桃而出谷,泽德加于飞走,荣光周于草木。日云暮,时稍阑,畅神襟而体物,纪盛迹以濡翰,发词林之华藻,泻笔海之波澜,命小臣而并作,赋大雅而承欢。辞曰:「芳园兮郁郁,高岫兮峨峨,君王兮游豫,轩盖兮轻过,花同林兮异彩,鸟各啭兮相和,野兽鸣兮应钟。山英开兮间绮罗,侍荆台之入梦,舞洛汭之淩波,悬清晖于日月,同眉寿于山河。」
  •  唐周钺〈土积成山赋〉曰:「彼山之峻兮,禀气而成;此山之峻兮,积壤所营。何人功之汇聚,致丘壑之峥嵘,始见一抔;已见进于吾往,终成九仞。还宜景行而行,当其率性作劳,因高立趾,将覆篑而可久,念极天而有俟,道既长而弥专,力虽勤而未已。于是资地势,建土功,区区而日不暇给,矻矻而乐在其中,以不拒物为心,因成高大;以不让尘为德,遂致穹崇。所谓从微而至著,有感而必通,致峰峦而因人立迹,侔造化而与古争雄。」
  • 晋庾肃之〈山赞〉曰:「悬岩沓翳,神明攸居,官府风云,怀吐川渠。昆阆天耸,五岳云停,飞峰紫蔚,辰秀太清。」
  •  晋戴逵〈山赞〉曰:「蔚矣名山,亭亭洪秀,并基二仪,峣嶕云构。嵯峨积岨,寥笼虚岫,轻霞下拂,神泉旁漱。曰仁奚乐,唯玆比寿。」
  •  晋郭璞〈炎山赞〉曰:「木含阳气,精搆则然,炎之无尽,是生火山,理见乎微,其妙在传。」
  • 晋张载〈剑阁铭〉曰:「岩岩梁山,积石峨峨,远属荆衡,近缀岷嶓。南通邛僰,北达袖斜,狭过彭碣,高踰嵩华。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曰剑阁,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地之峻,世浊则逆,道清斯顺,闭由往汉,开自有晋。秦得百二,并吞诸侯,齐得十二,田生献筹。矧兹狭隘,土之外区,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非亲勿居,昔在武侯,中流而喜。山河之固,见屈吴起,兴实在德,险亦难恃。洞庭孟门,二国不祀,自古迄今,天命匪易。凭阻作昏,鲜不败绩,公孙既灭,刘氏衔璧。覆车遗轨,罔或重迹,勒铭山阿,敢告梁益。」
  •  晋湛方生〈灵秀山铭〉曰:「岩岩灵秀,积岨幽重,傍岭关岫,乘标挺峰。桂柏参干,芝菊乱丛,翠云夕映,爽气朝蒙。茏茏疏林,穆穆閒房,幽室冬暄,清荫夏凉。神木奇生,灵草真香,云鲜其色,风飘其芳。可以养性,可以栖翔,长生久视,何必仙乡。」
  •  梁简文帝〈行雨山铭〉曰:「岩畔途远,阿曲路深,犹云息驭,尚且抽琴。兹峰独擅,嵚崎千变,却绕画房,前临宝殿。玉岫开华,紫水回斜,溪间聚叶,涧里萦沙。月映成水,人来当花,藤结如帷,碛起成基。芸香馥径,石镜临墀。」
  •  又〈明月山铭〉曰:「迢递峰长,威纡岳聚,既正书门,兼同天柱。非竞小山,宁论大庾,岂学士龙,讵须石鼓。緅色斜临,霞支横竖。」
  • 梁孝元帝〈东宫后堂仙室山铭〉曰:「太华削成,本擅奇声,峰如雪委,岭若莲生。云除紫盖,霞通赤城,金坛是箓,玉记题名。凤依桐树,鹤听琴声,殿接南箕,桥连北斗。秋河从带,春禽衔绶,朱鸟安窗,青龙作牖。」
  •  梁庾肩吾〈东宫玉帐山铭〉曰:「玉帐寥廓,昆山抵鹊,总叶成帷,连枝起幕。玉蕊虽徙,金花不落,隐士弹琴,仙人看博。岩留故鼎,灶聚新荆,煮石初烂,烧丹欲成。桑田屡尽,海水频倾,长闻凤曲,永听箫声。」
  •  周庾信〈梁东宫行雨山铭〉曰:「山名行雨,地异阳台,春人无数,神女羞来。翠幔朝开,新妆旦起,树入床前,山来镜里。草色衫同,花红面似,开年寒尽,正月游春。天丝剧藕,蝶粉多尘,横藤碍路,垂柳低人。谁言洛浦,一个河神。」
  •  陈徐陵〈后堂望美人山铭〉曰:「高堂疑雨,洛浦无洲,何处相望,山边一楼。峰因五妇,石是三侯,险逾地肺,危陵天柱。禁苑斜通,春人恒聚,树里闻歌,枝中见舞。恰对妆台,诸窗并开,遥看已识,试唤便回。岂知织女,非秋不来。」
  • 唐高宗〈玉华宫山铭〉曰:「顺请峒山,镌芳金石,道光轩驾,声流姬迹。矧此崇岩,介通帝室,峻侔铜柱,祥韬金碧。饮渭南通,鸣岐西格,炎生肇授,彤暑初融。高明叶序,卜揆裁宫,凤标衔露,鸟跂扪空。丹溪缭绕,璇树玲珑,径分馀云,岭界斜虹。流光缛景,清籁嘶风,波移控鲤,云飞御鹤。沉沉松嶝,萋萋兰幄,雾宿重峦,寒生洞壑。峰高鸟路,月对林垂,交藤散绿,悬镜成规。鹓归绕蕣,凤下标椅,崖依注藓,池涵卷葹。广运尧心,式昭夏谚,端灵养白,申歌秘殿。菌阁流霜,椒台凝霰,玉荣则赏,瑶池肆宴。福寿无疆,华封斯荐。」
  • 梁简文帝〈神山碑铭〉曰:「关号天井,山称地雌,碧鸡金马,越渎梁池。怀灵蕴德,孕宝含奇,此亦仙岫,英名远摛。昔有鹫窟,不烧净土,迈彼高踪,构兹法宇。引叶成帷,即树为柱,石砌危横,崖阶斜竖。」
  •  梁元帝〈元圃牛渚矶碑〉曰:「窃以增城,九重仙林,八树未有,船如雁鹤。时度宓妃,桥似牵牛,能分织女,丹凤为群。紫柱成列,清风韵响,即代仙歌,桂影浮池。仍为月浦,璧月朝晖,金楼启扉,画船向浦。锦缆牵矶,花飞拂袖,荷香入衣,山林朝市,并觉忘归。」
  • 宋谢灵运〈名山序〉曰:『夫衣食,人生之所资,山水性分之所适,世识多云:「欢足本在华堂,枕岩漱流者,乏于大志,故保其枯槁。」余谓不然,君子有爱物之情,有救物之能,横流之弊,非才不理,故时有屈己以济彼,岂以名利之场,贤于清旷之域耶!陶朱高揖越相,留侯愿辞汉傅,推此而言,可以明矣。』
  • 唐王勃〈越州秋日宴山亭序〉曰:「昔王子敬,琅邪之名士,常怀习氏之园;阮嗣宗,陈留之俊人,直至山阳之坐。岂非琴樽远契,必兆朕于佳辰;风月高情,每留连于胜地。是以东山可望,林泉生谢客之文;南国多才,江山助屈平之气。况乎扬子云之故地,岩壑依然;宓子贱之芳猷,弦歌在属。红兰翠菊,俯映砂亭,黛柏苍松,深环玉砌,参差夕树,烟侵橘柚之园;的历秋荷,月照芙蓉之水。既而星回汉转,露下风高,银烛掩花,瑶觞抒兴。一时仙驭,方深摈俗之怀;五际飞文,遂动缘情之作。人分一字,四韵成篇。」
  • 梁吴均〈与施从事书〉曰:「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青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木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萝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
  •  又〈与宋元思书〉曰:「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峰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