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文学典

 第一百八十六卷目录

 骚赋部纪事二

文学典第一百八十六卷

骚赋部纪事二

《隋书·潘徽传》:徽为陈客馆令。及陈灭,为州博士,秦孝王俊闻其名,召为学士。尝从俊朝京师,在涂,令徽于马上为赋,行一驿而成,名曰《述思赋》。俊览而善之。《李德林传》:德林谢病还乡,闭门守道。乾明初,杨遵彦追德林入议曹。皇建初,下诏搜扬人物,复追赴晋阳。撰《春思赋》一篇,代称典丽。
《滕穆王瓒传》:瓒子温,字明籀,坐兄纶徙零陵。温好学,解属文,既而作《零陵赋》以自寄,其辞哀思。帝见而怒之,转徙南海。
《郎茂传》:茂为晋阳宫留守。其年,恒山赞治王文同与茂有隙,奏茂朋党,附下罔上。诏遣纳言苏威、御史大夫裴蕴杂治之。茂素与二人不平,因深文巧诋,成其罪状。帝大怒,及其弟司隶别驾楚之皆除名为民,徙且末郡。茂怡然受命,不以为忧。在途作《登垄赋》以自慰,词义可观。复附表自陈,帝颇悟。十年,追还京兆。《杜正元传》:正元开皇末,举秀才,尚书试方略,正元应对如响,下笔成章。仆射杨素负才傲物,正元抗辞酬对,无所屈挠,素甚不悦。久之,会林邑献白鹦鹉,素促召正元,使者相望。及至,即令作赋。正元仓卒之际,援笔立成。素见文不加点,始异之。因令更拟诸杂文笔十馀条,又皆立成,而辞理华赡,素乃叹曰:此真秀才,吾不及也。
《卢思道传》:思道迁武阳太守,非其好也。为《孤鸿赋》以寄其情。开皇初,以母老,表请解职,优诏许之。思道自恃才地,多所陵轹,由是官涂沦滞。既而又著《劳生论》,指切当时。
《辛德源传》:高祖受禅,不得调者久之,隐于林虑山,郁郁不得志,著《幽居赋》以自寄,文多不载。
《柳传》:䛒转晋王咨议参军。王好文雅,招引才学之士诸葛颖、虞世南、王胄、朱玚等百馀人以充学士,而䛒为之冠。王以师友处之,每有文什,必令其润色,然后示人。尝朝京师还,作《归藩赋》,命䛒为序,词甚典丽。《虞世基传》:陈主尝于莫府山校猎,令世基作《讲武赋》,于坐奏之。
《唐书·袁朗传》:袁朗,其先雍州长安人。父枢,仕陈为尚书左仆射。朗在陈为秘书郎,江总尤器之。后主闻其才,诏为《月赋》一篇,洒然无留思,后主曰:谢庄不得独美于前矣。
《徐贤妃传》:太宗贤妃徐惠,湖州长城人。生五月能言,四岁通《论语》《诗》,八岁自晓属文。父孝德,尝试使拟《离骚》《小山篇》曰: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孝德大惊,知不可掩,于是所论著遂盛传。太宗闻之,召为才人。手未尝废卷,而辞致赡蔚,又无淹思。帝益礼顾。
《长孙无忌传》:帝思所与共艰难,赖无忌以免,作《威凤赋》以赐,且况其功。
《李百药传》:百药授太子右庶子。太子数戏媟无度,乃作《赞道赋》以讽。它日,帝曰:朕见卿赋,述古储贰事,劝励甚详,向任卿,固所望耳。赐䌽三百段。
《谢偃传》:偃为弘文馆直学士,迁魏王府功曹。尝为《尘》《影赋》二篇,帝美其文,召见,欲偃作赋。先为序一篇,颇言天下乂安、功德茂盛意,授偃使赋。偃缘帝指,名篇曰《述圣》,帝悦,赐帛数十。
初,帝即位,直中书省张蕴古上《大宝箴》,讽帝以民畏而未怀,其辞挺切,擢大理丞。偃又献《惟皇诚德赋》,其序大略言:治忘乱,安忘危,逸忘劳,得忘失,四者人主莫不然。桀以瑶台为丽,而不悟南巢之祸;殷辛以象箸为华,而不知牧野之败。是以圣人处宫室则思前王所以亡,朝万国则思己所以尊,巡府库则思今所以得,视功臣则思其辅佐之始,见名将则思用力之初,如此则人无易心,天下何患乎不化哉。旦行之尧、舜,暮失之桀、纣,岂异人哉。其赋盖规帝成功而自处至难云。又撰《玉牒真纪》以劝封禅。时李百药工诗,而偃善赋,时人称李诗谢赋。
《崔仁师传》:仁师为中书舍人、检校刑部侍郎。幸翠微宫,上《清暑赋》以讽。帝称善,赐帛五十段。
《杨玚传》:杨琮,为上津令。会天下乱,去官,与秦王同里居。武德初,为王府参军,兼库直。隐太子事平,诏亲王、宰相一人入宴,而琮独预,太宗赐《怀昔赋》,申以恩意。玚伯父志操,颇刚简,未遇时,著《闲居赋》自托,常曰:得田十顷、僮婢十人,下有兄弟布粟之资,上可供先公伏腊足矣。
《刘子元传》:子元为获嘉主簿。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元博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苏味道、李峤见而叹曰:陆机《豪士》之流乎,周身之道尽矣。
《许景先传》:景先,常州宜兴人。曾祖绪,武德时以佐命功,历左散骑常侍,封真定公,遂家洛阳。景先由进士第释褐夏阳尉。神龙初,东都造服慈阁,景先献赋,李迥秀见其文,畏叹曰:是宜付太史。
《徐彦伯传》:彦伯为卫州刺史,政善状,玺书嘉劳。移蒲州,以近畿,会郊祭,上《南郊赋》一篇,辞致典缛。擢修文馆学士。
《崔湜传》:景云中,太平公主引为同中书门下三品。进拜中书令。时挹以户部尚书得谢,而性贪,数为人请托以干湜。湜多不从,由是父子相失。元宗在东宫,数至其第申款密。湜阴附主,时人危之,为寒毛。门下客献《海鸥赋》以讽,湜称善而不自悛。
《崔液传》:液字润甫,尤工五言诗,兄湜叹,因字呼曰:海子,我家龟龙也。官至殿中侍御史。坐湜当流,亡命郢州,作《幽征赋》以见意,词甚典丽。
《元宗皇后王氏传》:后以爱弛,不自安。承间泣曰:陛下独不念阿忠脱紫半臂易斗面,为生日汤饼邪。帝悯然动容。阿忠,后呼其父仁皎云。繇是久乃废。当时王諲作《翠羽帐赋》讽帝。未几卒。
《韦承庆传》:承庆为太子司议郎。尝谓人所以扰浊浮躁,本之于心,乃著《灵台赋》,讥揣当世,亦自广其志。《萧颖士传》:颖士为集贤校理。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方父丧,不诣。林甫尝至故人舍邀颖士,颖士前往,哭门内以待,林甫不得已,前吊乃去。怒其不下己,调广陵参军事,颖士急中不能堪,作《伐樱桃树赋》曰:擢无庸之琐质,蒙本枝以自庇。虽先寝而或荐,非和羹之正味。以讥林甫云。
《吕向传》:向开元十年,召入翰林,兼集贤院校理,侍太子友诸王为文章。时帝岁遣使采择天下姝好,内之后宫,号花鸟使;向因奏《美人赋》以讽,帝善之,擢左拾遗。
《颜杲卿传》:杲卿弟春卿,调犀浦主簿。长史陆象先异之,转蜀尉。苏颋代为长史,被谮系狱,为《棕榈赋》自托,颋遽出之。
《孙逖传》:逖年十五,见雍州刺史崔日用,令赋土火炉,援笔成篇,理趣不凡,日用骇叹,遂与定交。
《张九龄传》:九龄恐为李林甫所危,因帝赐白羽扇,乃献赋自况,其末曰:苟效用之得所,虽杀身而何忌。又曰:纵秋气之移夺,终感恩于箧中。帝虽优答,然卒以尚书右丞相罢政事。
《元德秀传》:德秀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
《李华传》:华作《含元殿赋》成,以示萧颖士,颖士曰:《景福》之上,《灵光》之下。华文辞绵丽,少宏杰气,颖士健爽自肆,时谓不及颖士,而华自疑过之。因作《吊古战场文》,极思研搉,已成,污为故书,杂置梵书之庋。它日,与颖士读之,称工,华问:今谁可及。颖士曰:君加精思,便能至矣。华愕然而服。
《高郢传》:郢,字公楚,其先自渤海徙卫州,遂为卫州人。九岁通《春秋》,工属文,著《语默赋》,诸儒称之。
《徐浩传》:浩,字季海,越州人。擢明经,有文辞。张说称其才,繇鲁山主簿荐为集贤校理,见《喜雨》《五色鸽赋》,咨嗟曰:后来之英也。
《杜甫传》: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元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
《舒元舆传》:元舆为《牡丹赋》一篇,时称其工。死后,帝观牡丹,凭殿阑诵赋,为泣下。
《李程传》:李程,字表臣,襄邑恭王神符五世孙也。擢进士宏词,赋《日五色》,造语警拔,士流推之。
《杨敬之传》:敬之尝为《华山赋》示韩愈,愈称之,士林一时传布,李德裕尤咨赏。
《刘禹锡传》:禹锡久落魄,郁郁不自聊,其吐辞多讽托幽远,作《问大钧》《商九年》等赋数篇。
《吴武陵传》:武陵为太学博士。太和初,礼部侍郎崔郾试进士。东都公卿咸祖道长乐。武陵最后至,谓郾曰,君方为天子求奇材,敢献所益。因出袖中书搢笏郾,郾读之,乃杜牧所赋阿房宫,辞既警拔,而武陵音吐鸿畅,坐客大惊。武陵请曰,牧方试有司,请以第一人处之。郾谢已得其人至第五,郾未对,武陵勃然曰,不尔宜以赋见还,郾曰,如教、牧果异等。
《陆扆传》:扆从僖宗幸山南,擢进士第,累进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扆工属辞,敏速若注射然,一时书命,同僚自以为不及,昭宗优遇之。帝尝作赋,诏学士皆和,独扆最先就。帝览之,叹曰:贞元时,陆贽、吴通元兄弟善内廷文书,后无继者,今朕得之。
《大唐新语》:太宗谓监修国史房元龄曰:比见前后汉史,载扬雄《甘泉》《羽猎》,司马相如《子虚》《上林》,班固《两都赋》,此既文体浮华,无益劝戒,何暇书之史策今有上书论事,词理可裨于政理者,朕或从或不从,皆须备载。
《朝野佥载》:苏颋年五岁,裴谈过其父。颋方在,乃试诵庾信《枯树赋》。将及终篇,避谈字,因易其韵曰:昔年移树,依依汉阴。今看摇落,凄凄江浔。树犹如此,人何以任。谈骇叹久之,知其他日必主文章也。
《龙城录》:尹知章字文叔,绛州翼城人。少时性懵,梦一赤衣人持巨凿破其腹,若内草茹于心中。痛甚,惊寤。自后聪敏,为流辈所尊。开元中,张说偕诣朝。上召见延英。上问曹植《幽思赋》何为远取景物为句,意旨安在。知章对以植所谓赋作不徒然,若倚高台之曲嵎,望且重也。处幽僻之闲深,位至卑也。望翔云之悠悠,嗟朝霁而夕阴。以为物无止定之意,而上多改易也。顾秋华之零落,岁将暮也。感岁暮而伤心,年将易也。观跃鱼于南沼,使智者居于明,非得志也。聆鸣鹤于北林,怨且和也。搦素笔而慷慨,守文而感也。扬大雅之哀吟,悯其时也。仰清风以叹息,思濯烦也。寄予思于悲弦,志在古也。信有心而在远,措者大也。重登高以临川,及上下也。何余心之烦错,宁翰墨之能传,意不尽也,此幽思所以赋也。上敬异之,擢礼部侍郎,集贤院正字。
《酉阳杂俎》:李白前后三拟词选,不如意,悉焚之。唯留《恨别赋》
范传正中丞举进士,省试《风过竹赋》甚丽,为词人所讽。
《唐国史补》:江左之乱,江阴尉邹待徵妻薄氏为盗所掠,密以其夫官告托于村媪,而后死之。李华为《哀节妇赋》,行于当代。
《幽闲鼓吹》:乔彝,京兆府解试时,有二试官。彝日午叩门,试官令引入,则已醺醉。视题曰幽兰赋,不肯作曰:两个汉相对,作此题,速改之。为渥洼马赋。曰:校些子。奋笔斯须而就。警句云:四蹄曳练,翻瀚海之惊澜。一喷生风,下胡山之乱叶。便欲首送。京尹曰:乔彝峥嵘甚,宜以解副荐之。
《云仙杂记》:钱芸士好读《离骚》,手不暇揭,忘去肉味,半月如斋。
《杜阳杂编》:德宗每临朝,多令徵四方丘园才能,学术直言极谏之士。由是提笔贡艺者满于阙下。上亲自考试,用绝请托之门。是时文学相高,公道大振,得路者咸以推贤进善为意。上试制科于宣政殿,或有词理乖谬者即浓笔抹之,至尾如辄称旨者必翘足朗吟。翌日,则遍示宰臣学士曰:此皆朕门生也。是以公卿大臣已下,无不服上藻鉴。宏词独孤受所司试《放驯象赋》。及进其本,上自览考之,称叹者久。因吟其句曰:化之式孚,则必受乎来献;物或违性,斯用感于至仁。上以受为知去就,故特书第三等。先是代宗朝,文单国累进驯象三十有二,上即位悉令放于荆山之南。而受不辱其受献,不伤放弃,故赏其知去就焉。《因话录》:晋公,贞元中,作《铸剑戟为农器赋》。其首云:皇帝之嗣位三十载,寰海镜清,方隅砥平。驱域中尽归力穑,示天下不复用兵。宪宗平荡宿寇,数致太平,正当元和十三年,而晋公以文儒作相,竟立殊勋,为章武佐命,观其辞赋气概,岂得无异日之事乎。
进士李为作《泪赋》,及轻、薄、暗、小四赋。李贺作《乐府》,多属意花草蜂蝶之间,二子竟不远大。文字之作,可以定相命之优劣矣。
《零陵总记》:张登长于小赋,气宏而密,间不容发。有织成隐起,往往戚金之状。
《北梦琐言》:李程以《日五色赋》擢第为河南尹。日试举人,有浩虚舟卷中行《日五色赋》,程大惊,虑掩其美,伸览之,次伏其才丽,至末韵侵晚水以芒动,俯寒山而秀发。程大咍曰,李程赋且在瑞日,何为到夜秀发,由是浩赋不能凌迈。
《摭言》:白乐天一举及第,诗曰: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时年二十七。省试《性习相近远赋》《玉川记方流诗》。携谒李逢吉,初不以为意;及览赋头,曰:噫。下自人上,达由君成;德以慎立,性由习分。逢吉大奇之。
贞元中,白乐天应宏词,试《汉高祖斩白蛇赋》,考落。盖赋有知我者斩白帝,不知我者谓我斩白蛇也。登科之人,赋并无闻,白公之赋,传于天下。
《玉泉子》:杜黄裳知贡举。闻尹枢时名籍籍,乃微服访之,问场中名士,枢唯唯。黄裳乃具告曰:某即今年主司也,受命久矣,唯得一人,其他相烦指列。枢耸然谢曰:既辱下问,敢有所隐。即言子弟崔元略。孤寒有材藻、令狐楚数人。黄裳大喜。其年枢状头及第。试珠还合浦赋。成,或假寐,梦人告曰:何不序珠来去之意。既寤,乃改数句,及谢恩。黄裳谓之曰:序珠来去之意,如有神助。
《云仙杂记》:高郢夜课于丰亭,忽见一鳖在案上,视之石也。郢异其事,取千题散置楮中祷祝,令石鳖衔之,以卜来事。既而石鳖举头,乃是《沙洲独鸟赋》题出,果然,其年首选。
扬州苏隐夜卧,闻被下有数人齐念《阿房宫赋》声紧而小急,开被视之,无他物,惟得虱十馀,其大如豆,杀之即止。
《杜阳杂编》:文宗皇帝读高郢《无声乐赋》,白居易《求元珠赋》谓之元祖。
文宗于内殿前看牡丹,翘足凭栏,忽吟舒元舆《牡丹赋》云俯者如愁,仰者如语。合者如咽。吟罢方省元舆词,不觉叹息良久,泣下沾臆。
《北梦琐言》:温庭云字飞卿,或云作筠字,旧名岐。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曰温李。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多为邻铺假手,号曰救数人也。而士行有缺,缙绅薄之。
《唐右补阙》:张曙有《击瓯赋》其警句云,董双成青琐,鸾飞啄开珠。网穆天子红缰马,解踏破琼田。又有《鄠郊赋》叙长安乱离,亦哀江南,悲甘陵之比,区区之荀鹤,不足拟伦。
前进士沈尧有《洞庭乐赋》韦八坐岫谓朝贤曰,此赋乃一片宫商也,后辟为闽从事。
弘农杨敬之撰《华山赋》朱崖李太尉每置座右行坐讽之。其略云,见若咫尺田千亩矣。见若环堵城千雉矣。见若杯水池百里矣。见若蚁蛭台九层矣。醯鸡往来,周东西矣。蠛蠓纷纭,强秦亡矣,蜂巢联联,构阿房矣。俄而复然,立建章矣。小星奕奕,焚咸阳矣。累累茧栗,祖龙藏矣。其下千载,更改兴坏。悲愁辛苦,循其上矣云云。
皮日休曾谒归融尚书,不见,因撰《夹蛇龟赋》讥其不出头也。而归氏子亦撰《皮靸鞋赋》递相谤诮。
本事诗范阳卢献卿大中中举进士,词藻为同流所推。作《悯征赋》数千言,时人以为庾子山哀江南之亚,今谏议大夫司空图为注之。
《摭言》:何涓为《潇湘赋》,天下传之。同时潘纬,以《古镜诗》著名,或曰:潘纬十年吟古镜,何涓一日赋潇湘。蒋凝应宏词,为赋止及四韵,顷刻播传。或曰:白头花钿满面,不若徐妃半妆。
《珍珠船》:谢廷浩以词赋著名,号锦绣堆。
蜀刘琰侍婢教诵《鲁灵光殿赋》
《东坡志林》:徐寅唐末号能赋,谒朱全忠。误犯其讳,全忠色变。寅狼狈走出,未及门,全忠呼知客,将责以不先告语,斩于界石南。寅欲遁去,恐不得脱,乃作《过太原赋》以献。其略曰,千金汉将感精魄以神交一眼胡奴望英风而胆落。全忠大喜,遗绢五百疋。全忠自言梦见淮阴使受兵法一眼,胡奴指李克用也。寅虽免一时之祸,殊不忧一眼,胡奴见此赋也可笑。
《五代史·桑维翰传》:维翰初举进士,主司恶其姓,以为桑丧同音。人有劝其不必举进士,可以从他求仕者,维翰慨然,乃著《日出扶桑赋》以见志。
《王延传》:延,字世美,郑州长丰人也。少好学,尝以赋谒梁相李琪,琪为之称誉,荐为即墨县令。
《扈载传》:载,字仲熙,北燕人也。少好学,善属文。广顺初,举进士高第,拜校书郎,直史馆。再迁监察御史。其为文章,以辞多自喜。常次历代有国废兴治乱之迹为《运源赋》,甚详。又因游相国寺,见庭竹可爱,作《碧鲜赋》,题其壁,世宗闻之,遣小黄门就壁录之,览而称善,因拜水部员外郎、知制诰。迁翰林学士,赐绯。
《十国春秋·吴杨夔传》:夔为宣州田頵上客,知頵不足抗太祖,著《溺赋》数百言以戒之,頵不用,竟至于败。《南唐江文蔚传》:文蔚雅善作赋,《天窗赋》云,一窍初启,如凿开混沌之时,两瓦鴥飞,类化作鸳鸯之后。《土牛赋》云饮渚俄临,讶监军之捧塞。度关倘许,疑函谷之丸封,皆称一时佳句。
《丘旭传》:旭弱冠始读书,习为辞章。后主时,试《德厚载物赋》擢第一人。国亡归宋,吕蒙正判铨,久习旭名。问曰,若非能为赋者乎。旭曰,江南献赋适为第一,蒙正曰,闻名旧矣。谓为古人乃并世耶。旭赋得故唐程度体,时人取以为法。
《南汉王宏传》:宏少颖异,能工诗赋。乾亨时,由进士官翰林学士承旨,珥笔左右,甚被亲信,会白虹化为白龙,见三清殿。宏为《白虹化白龙赋》上之。文采钜丽,辞旨畅洽。高祖悦,改元白龙,深加欣赏。又撰《昭阳殿赋》,亦见称于时。
《王诩传》:昭阳殿成,诩著《昭阳殿赋》上之。是时,献赋者数十百人,称诩为第一。每赐予稍缓,诩必扬言曰,吾赋字字作金声,何受赐之晚也,其自负如此。
《梁嵩传》:嵩见时多虐政,乞归养母。因献《倚门望子赋》以见志。高祖怜之,听其去,锡赉皆却不受。请蠲本州一岁丁赋,从之。
《闽黄滔传》:滔善律赋。明皇回驾经马嵬,赋云,日惨风悲,到玉颜之死处。花愁雾泣,认朱脸之啼痕。褒云万叠,断肠新出于啼猿。秦树千层,比翼不如于飞鸟。风调不在徐寅之下。
《徐寅传》:寅登唐乾宁进士第,试《止戈为武赋》一烛裁尽已就,有破山加点,拟戍无人之句。礼部侍郎李择览而奇之,寅赋脍炙人口。渤海高元固来言,本国得《斩蛇赋》《御水沟赋》《人生几何赋》家家皆以金书列为屏障,其珍重如此。
《湘山野录》:严仆射续以位高寡学,为时所鄙。江文蔚尝作《蟹赋》讥续。略曰,外视多足,中无寸肠。又有口里雌黄,每失途于相沫,胸中戈甲,尝聚众以横行之句。续深赧之。
《辽史·耶律良传》:良修起居注。会猎秋山,良进《秋游赋》,上嘉之。清宁中,上幸鸭子河,作《捕鱼赋》。由是宠遇稍隆。
《刘六符传》:三嘏、四端、六符皆第进士。嘏、端俱尚主,为驸马都尉。三嘏献圣宗《一矢毙双鹿赋》,上嘉其赡丽。《耶律资忠传》:资忠兄国留善属文,圣宗重之。时妻弟之妻阿古与奴通,将奔女直国,国留追及奴,杀之,阿古自经、阿古母有宠于太后,事闻,太后怒,将杀之。帝度不能救,遣人诀别,问以后事。国留谢曰:陛下悯臣无辜,恩漏九泉,死且不朽。既死,人多冤之。在狱著《兔赋》《寤寐歌》,为世所称。
《耶律庶成传》:庶成,字喜隐,小字陈六,季父房之后。父吴九,检校太师。庶成幼好学,书过目不忘。善辽、汉文字,于诗尤工。重熙初,补牌印郎君,累迁枢密直学士。与萧韩家奴各进《四时逸乐赋》,帝嗟赏。
《萧韩家奴传》:韩家奴,为彰悯宫使。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诏作《四时逸乐赋》,帝称善。
《萧挞凛传》:挞凛封兰陵郡王。十五年,敌烈部人杀详稳而叛,遁于西北荒,挞凛将轻骑逐之,因讨阻卜之未服者,谓蕃岁贡方物充于国,自后往来若一家焉。上赐诗嘉奖,仍命林牙耶律昭作赋,以述其功。《老学庵笔记》:辽相李俨作《黄菊赋》献其主耶律弘基。弘基作诗,题其后,以赐之。云,昨日得卿《黄菊赋》碎剪金英填作句。袖中犹觉有馀香,冷落西风吹不去。《宋史·张去华传》:周世宗平淮南,去华时年十八,慨然叹曰:兵战未息,民事不修,非驭国持久之术。因著《南征赋》《治民论》,献于行在。召试,授御史台主簿。
《北汉世家》:卫融字明远,青州博兴人,刘崇平章事。太祖授融太府卿,赐第京城。乾德初,郊祀,融献《郊禋大礼赋》
《梁周翰传》:周翰,字元褒,为秘书郎、知制诰。乾德中,献《拟制》二十篇,擢为右拾遗。会修大内,上《五凤楼赋》,人多传诵之。
《夏侯嘉正传》:嘉正,字会之,江陵人,少有俊才。太平兴国中举进士,历官至著作佐郎。使于巴陵,为《洞庭赋》。徐铉见之,曰:是元虚之流也。人多传写。端拱初,太宗知其名,召试词赋,擢为右正言、直史馆兼直秘阁,赐绯鱼。
《刘载传》:载,字德舆,涿州范阳人。作《吊战国赋》万馀言行于世。
《杨亿传》:亿,年十一。授秘书省正字。俄丁外艰。淳化中,诣阙献文,改太常寺奉礼郎,仍令读书秘阁。献《二京赋》,命试翰林,赐进士第。
《朱台符传》:台符,善词赋。时太宗廷试贡士,多擢敏速者,台符与同辈课试,以尺晷成一赋。
《郭稹传》:稹,字仲微。历权知开封府。稹性和易,文思敏赡,尤刻意于赋,好用经语对,颇近于谐。
《和传》:㠓,字显仁。直集贤院。三年春,献《观灯赋》,诏付史馆。
《鞠常传》:常,字可久,高密人,为著作佐郎。常应举时,著《四时成岁赋》万馀言,又为《春兰赋》,颇存兴托。
《吴淑传》:淑历太府寺丞、著作佐郎。始置秘阁,以本官充校理。尝献《九弦琴五弦阮颂》,太宗赏其学问优博。又作《事类赋》百篇以献,诏令注释,淑分注成三十卷上之。
《钱熙传》:熙,字大雅,泉州南安人。父居让,陈洪进署清溪令。熙幼颖悟,及长,博贯群籍,善属文,洪进嘉其才,以弟之子妻之。将署熙府职,辞不就,著《楚雁赋》以见志。寻复辟为巡官,专掌笺奏。洪进归朝,熙不叙旧职,举进士。雍熙初,携文谒宰相李昉,昉深加赏重,为延誉于朝,令子宗谔与之游。明年,登甲科,补度州观察推官。代还,寇准掌吏部选,上封荐钱若水、陈充、王扶洎熙皆有文,得试中书,迁殿中丞,赐绯鱼。著《四夷来王赋》以献,凡万馀言,太宗嘉之,即以本官直史馆。《路振传》:振,字子发,永州祁阳人。淳化中举进士,太宗以词场之弊,多事轻浅,不能该贯古道,因试《卮言日出赋》,观其学术。时就试者凡数百人,咸愕眙忘其所出,虽当时驰声场屋者亦有难色。振寒素,游京师人罕知者,所作赋尤为典赡,太宗甚嘉之。擢寘甲科。《王钦若传》:太宗伐太原时,钦若才十八,作《平晋赋》献行在。
《魏震传》:震掌行在左藏库,改供奉官。雍熙初,温州进瑞木成文,震作诗赋以献,拜崇仪副使,赐白金二千两。
《刘蒙叟传》:蒙叟直史馆。车驾北巡,令知中宫名。表献《宋都赋》,述国家受命建号之地,宜建都,立宗庙。时虽未遑,后卒从之。
《赵邻几传》:邻几,字亚之,郓州须城人,家世为农。邻几少好学,能属文,尝作《禹别九州赋》,凡万馀言,人多传诵。
《王禹偁传》:咸平初,预修《太祖实录》,直书其事。时宰相张齐贤、李沆不协,意禹偁议论轻重其间。出知黄州,尝作《三黜赋》以见志。其卒章云: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虽百商而何亏。
《李昭遘传》:昭遘字逢吉,宗谔从子也,以荫为将作监主簿。幼时,杨亿尝过其家,出拜,亿命为赋,既成,亿曰:桂林之下无杂木,非虚言也。
《王曾传》: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鞠于仲父宗元,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
《杨大雅传》:太雅,字子正,唐靖恭诸杨虞卿之后。虞卿孙承休,唐天祐初,以尚书刑部员外郎为吴越国册礼副使,杨行密据江、淮,道阻不克归,遂家钱塘。大雅,承休四世孙也。钱俶归朝,挈其族寓宋州。大雅素好学,日诵数万言,虽饮食不释卷。进士及第,历新息、鄢陵县主簿,改光禄寺丞、知新昌县,徙知浔州,监在京商税,再迁秘书丞。咸平中,交趾献犀,因奏赋,召试,迁太常博士。
《尹源传》:源,字子渐,召试学士院。源素不喜赋,请以论易赋,主试者方以赋进,不悦其言,第其文下,除知怀州,卒。
《许将传》: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欧阳脩读其赋,谓曰:君辞气似沂公,未可量也。
《李绚传》:绚权判吏部流内铨。仁宗春秋高,未有继嗣,绚因祀高禖还献赋,大指言宜远嬖宠,近贤良,则神降之福,子孙繁衍,帝嘉纳之。
《隐逸传》:何群上言,言:三代取士,皆举于乡里而先行义。后世专以文辞就,文辞害道者莫甚于赋,请罢去。石介赞美其说。会谏官御史亦言以赋取士无益治道,下两制议,皆以为进士科始隋历唐数百年,将相多出此,不为不得人,且祖宗行之已久,不可废也。群闻其说不行,乃恸哭,取平生所为赋八百馀篇焚之。讲官视群赋既多且工,以为不情,绌出太学。群径归,遂不复举进士。嘉祐中,龙图阁直学士何剡表其行义,赐号安逸处士。
《周邦彦传》:邦彦,字美成,钱塘人。疏隽少检,不为州里推重,而博涉百家之书。元丰初,京师,献《汴都赋》万馀言,神宗异之,命侍臣读于迩英阁,召赴政事堂,自太学诸生一命为正,居五岁不迁,益尽力于辞章。出教授庐州,知溧水县,还为国子主簿。哲宗召对,使诵前赋,除秘书省正字。
《刘弇传》:弇,字伟明,吉州安福人。儿时警颖,日诵万馀言。登元丰二年进士第,继中博学宏词科。历官知嘉州峨眉县,改太学博士。元符中,有事于南郊,弇进《南郊大礼赋》,哲宗览之动容,以为相如、子云复出,除秘书省正字。
《葛胜仲传》:胜仲,字鲁卿,丹阳人。登绍圣四年进士第,调杭州司理参军。林希荐试学官及词科,俱第一,除兖州教授,入为太学正。上幸学,多献颂者,胜仲独献赋,上命中书第其优劣,胜仲为首。
《姚佑传》:姚佑,字伯受,湖州长兴人。元丰末,第进士。徽宗初,除夔州路转运判官。且行,会帝幸禁苑御弓矢,佑奏《圣武临射赋》。帝大悦,留为右正言。
《袁枢传》:枢,字机仲,建安人。幼力学,尝以《修身为弓赋》试国子监,周必大、刘珙皆期以远器。试礼部,词赋第一人。
《洪咨夔传》:咨夔,字舜俞,于潜人。嘉定二年进士,授如皋主簿,寻试为饶州教授。作《大冶赋》,楼钥赏识之。《尹谷传》:谷,字耕叟,潭州长沙人。性刚直庄厉,初处郡学,士友皆严惮之。宋以词赋取士,季年,惟闽、浙赋擅四方。谷与同郡邢天荣、董景舒、欧阳逢泰诸人为赋,体裁务为典雅,每一篇出,士争学之,由是湘赋与闽、浙颉颃。
《黄伯思传》:伯思尝梦孔雀于庭,觉而赋之,词采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