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雩祀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二百四十二卷目录

 雩祀部汇考一
  周〈总一则〉
  汉〈总一则 武帝元封一则 昭帝始元一则〉
  后汉〈总一则 安帝永初一则 顺帝阳嘉一则 质帝永嘉一则 桓帝延熹一则 灵帝熹平一则〉
  晋〈武帝咸宁一则 太康二则 元帝太兴一则 穆帝永和一则〉
  南齐〈明帝建武一则〉
  梁〈总一则 武帝天监四则 大同一则〉
  陈〈武帝永定一则 文帝天嘉一则 废帝光大一则〉
  北魏〈文成帝和平一则 孝文帝太和一则 孝明帝神龟一则 正光一则〉
  北齐〈总一则〉
  隋〈高祖开皇一则〉
  唐〈高祖武德一则 太宗贞观一则 高宗显庆一则 元宗开元二则〉

礼仪典第二百四十二卷

雩祀部汇考一

周制,舞师教皇舞,舞旱暵之事,稻人共雩,敛司巫及女巫舞雩。
《周礼·地官》:舞师,教皇舞,帅而舞旱暵之事。
郑康成曰:皇,析五采羽为之,亦如帗。旱暵之事,谓雩也。暵,热气也。 郑锷曰:旱暵出于非常,故不言祭祀,而言事。偶有是事,则染羽为凰之形,以舞焉。不象凤者,凤雄而凰雌,所以召阴而却阳也。

稻人,旱暵,共其雩敛。
项氏曰:旱暵则共雩祭之所敛,以稻所急者水也。
愚案:雩祭所敛,必是下地所产卑湿之物,须稻
人以共。

春官司巫,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
王氏曰:帅,女巫也。不言女,以女巫见之。 郑康成曰:雩,旱祭也。天子于上帝,诸侯于上公之神。 贾氏曰:《春秋纬》云:雩者,呼嗟求雨之祭。《月令》大雩,帝习盛乐,据天子雩五帝。按彼下文,命百县雩祀,百辟,卿士。百县,谓畿内乡。遂明畿外诸侯,亦雩祀。百辟卿士,即古上公勾龙、柱弃之等。 郑司农曰:鲁僖公欲焚巫尪,以其舞雩不得雨。 王昭禹曰:阳亢在上,阻阴而旱。帅巫而舞雩,所以助达阴中之阳。

女巫,旱暵则舞雩。
贾氏曰:此谓五月以后修雩,故有旱暵之事。暵,热气也。 刘执中曰:常旸,则大旱矣。帅女巫而舞,助阴气也。 郑司农曰:求雨以女巫。故《檀弓》曰:岁旱,缪公召县子而问:吾欲暴巫。而奚若曰:天则不雨,而望之愚妇人,无乃已疏乎。

汉制,孟夏,修雩祀,以太常祷之。
《汉旧仪》:孟夏,龙见而始雩。坛在城东南,引龟山为沂水,至坛西南行,曰云水曲中。坛上舞雩,旧制求雨,太常祷天地、宗庙、社稷、山川以赛,各如其常祭牢礼。四月立夏后旱,乃求雨祷之。七月毕赛之,秋冬春三时不求雨。
《杜佑·通典》:汉承秦灭学,正雩礼废。旱,太常祷天地宗庙。
武帝元封六年,旱,女子及巫丈夫不入市。
《汉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云云。
昭帝始元六年夏,大雩。
《汉书·昭帝本纪》:始元六年夏,旱,大雩,不得举火。
臣瓒曰:不得举火,抑阳助阴也。

后汉

后汉制,自春至秋,雨泽少,府郡县各扫除社稷,旱则公卿官长行雩礼。
《后汉书·礼仪志》:自立春至立夏,尽立秋,郡国上雨泽。若少,府郡县各扫除社稷;其旱也,公卿官长以次行雩礼求雨。
《公羊传》曰:大雩,旱祭也。何休注曰:君亲之南郊,以六事谢过自责。曰:政不善与,民失职与,宫室崇与,妇谒盛与,苞苴行与,谗夫倡与。使童男女各八人,舞而呼雩。故谓之雩。《春秋繁露》曰:大旱雩祭而请雨,大水鸣鼓而攻社,天地之所为,阴阳之所起也,或请焉、或怒焉何如也。曰:大旱,阳灭阴也,阳灭阴者,尊厌卑也,固其义也,虽大甚,拜请之而已,敢有加也。大水者,阴灭阳也,阴灭阳者,卑胜尊也,以贱陵贵者,逆节故,鸣鼓而攻之,朱丝而胁之,为其不义,此亦春秋之不畏强禦也。变天地之位,正阴阳之序,贞行其道,而不忘其难,义之至也。又仲舒奏江都王云:求雨之方,损阳益阴。愿大王无收广陵女子,为人祝者,一月租赐诸巫者,诸巫母大小皆
相聚于郭门,为小坛,以脯酒祭。女独择宽大便处移市,市使无内丈夫,丈夫无得相从饮食。令吏妻各往视其夫,皆到,即起雨,注而已。服虔《注左传》曰:大雩,夏祭天,名雩远也。远为百谷求膏雨也。龙见而雩。龙,角亢也。谓四月昏,龙星体见,万物始盛,待雨而大,故雩祭以求雨也。一说大雩者,祭于帝而祈雨也。一说郊祀天祈农事,雩祭山川,而祈雨也。《汉旧仪》:求雨,太常祷天地、宗庙、社稷、山川以赛,各如其常牢礼也。四月立夏,旱,乃求雨,祷雨而已。后旱,复重祷而已。讫,立秋虽旱,不得祷求雨也。

闭诸阳,衣皂,兴土龙。
《山海经》曰:大荒东北隅,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郭璞曰:今之土龙,本此气应,自然冥感,非人所能为也。董仲舒云:春旱求雨,令县邑以水日,令民祷社稷,家人祠户,毋伐名木,毋斩山林,暴巫聚蛇,八日于邑东门之外,为四通之坛,方八尺,植苍缯八,其神共工,祭之以生鱼、八元酒,具清酒,搏脯,择巫之洁清辩口利辞者,以为祝。祝斋三日,服苍衣。先再拜,乃跪陈。陈已,复再拜。乃起,祝曰:昊天生五谷以养人,今五谷病旱,恐不成。敬进清酒、搏脯。再拜,请雨。雨幸大澍,奉牲祷,以甲乙日为大青龙一,长八丈,居中央。为小龙七,各长四丈,于东方,皆东乡,其间相去八尺。小僮八人,皆斋三日,服青衣而舞之。田啬夫亦斋三日,服青衣而立之,诸里社通之于闾外之沟,取五虾蟆错置社之中池,方八尺,深一尺,置水虾蟆焉。具清酒、搏脯,祝斋三日。服苍衣,拜跪,陈祝如初。取三岁雄鸡,与三岁豭猪,皆燔之于四通神宇,令民阖邑里,南门置水,其外开,里北门具老豭猪一,置之里北门之外,市中亦置一豭猪。闻彼鼓声,皆烧猪尾,取死人骨埋之。开山渊,积薪而焚之。决通道桥之壅塞不行者,决渎之,幸而得雨,报以豚一,酒盐黍财,足以茅为席,毋断。夏求雨,令县邑以水日,家人祀灶,毋举土功,更大浚井,暴釜于坛,杵臼于术,七日,为四通之坛,于邑南门之外,方七尺,植赤缯七,其神蚩尤,祭之以赤雄鸡七,元酒具清酒,搏脯,祝斋三日,服赤衣,拜跪陈祝如春。以丙丁日为赤大龙一,长七丈,居中。又为小龙六,长三丈五尺,于南方。皆南乡,其间相去七尺。壮者七人,皆斋三日,服赤衣而舞之。司空啬夫亦斋三日,服赤衣而立之。凿社而通之闾外之沟,取五虾蟆,错置社之中池,方七尺,深一尺,酒脯,祭斋,衣赤拜,跪,陈祝如初。取三岁雄鸡、豭猪燔之,四通神宇,开阴闭阳如春也。季夏,祷山陵以助之,令县邑一徙市于邑南门之外,五日,禁男子无得行入市。家人祠中霤,毋举土功,聚巫市傍为之结盖,为四通之坛,于中央植黄缯五,其神后稷,祭之以母𩛆五,元酒具清酒,搏脯。令各为祝斋三日,衣黄衣,皆如春祠。以戊己日,为大黄龙一,长五丈,居中央。又为小龙四,各长二丈五尺,于中央,皆南乡。其间相去五尺,丈夫五人,皆斋三日,服黄衣而舞之。老者亦斋三日,衣黄衣而立之。亦通社中于闾外沟,虾蟆池方五尺,深一尺,他皆如前。秋暴巫尪,至九日,毋举火事,煎金器,家人祠门为四通之坛,于邑西门之外,方九尺,植白缯九。其神大昊,祭之桐木鱼,九元酒,具清酒,搏脯。衣白衣,他如春。以庚辛日,为大白龙一,长九丈,居中央。为小龙八,各长四丈五尺,于西方,皆西乡。其间相去九尺,鳏者九人,皆斋三日,服白衣而舞之。司马亦斋三日,衣白衣而立之。虾蟆池方九尺,深一尺,他如前。冬舞,龙六日,祷于名山,以助之。家人祠井,毋壅水,为四通之坛,于邑北门之外,方六尺,植黑缯六。其神元冥,祭之以黑狗子,六元酒,具清酒,搏脯。祝斋三日,衣元衣,祀礼如春。以壬癸日为,大黑龙一,长六丈,居中央。又为小龙五,各长三丈,于北方,皆北乡。其间相去六尺,老者六人,皆斋三日,衣黑衣而舞之。尉亦斋三日,服黑衣而立之。虾蟆池,皆如春。四时皆庚子日,令吏民夫妇皆偶处。凡求雨大体,丈夫欲藏而居,女子欲和而乐。应龙有翼。《法言》曰:象龙之致雨,艰矣哉。龙乎,龙乎。《新论》曰:刘歆致雨具,作土龙,吹律,及诸方术,无不备设。谭问求雨所以为土龙,何也。曰:龙见者,辄有风雨兴起。以迎送之,故缘其象类而为之。

立土人舞僮二佾,七日一变如故事。
《周礼》曰:舞,帅而舞旱暵之事。郑元曰:,赤皂,染羽为之也。旱,暵,注阳也。用假色者,欲其有时而去之。

反拘朱索社,伐朱鼓。
《汉旧仪》曰:成帝二年六月,始命诸官止雨,朱绳反萦,社击鼓攻之。是后水旱,常不和。干宝曰:朱丝萦社。社,太阴也。朱,火色也。丝,维属。天子伐鼓于社,责
群阴也。诸侯用币于社,请上公也。伐鼓于朝,退自攻也。此圣人厌胜之法也。

祷赛以少牢如礼。
《汉旧仪》曰:武帝元封日,到七月毕赛之,秋冬春不求雨。《古今注》曰:武帝元封六年五月,旱,女及巫丈夫不入市也。
安帝永初七年五月庚子,京师大雩。
《后汉书·安帝本纪》云云。
左传曰:龙见而雩。杜预注云:谓建巳之月,龙星角亢见东方。雩,远也。远为百谷求膏雨。
顺帝阳嘉元年春二月,大雩。
《后汉书·顺帝本纪》:阳嘉元年春二月,京师旱。庚申,敕郡国二千石各祷名山岳渎,遣大夫、谒者诣嵩高、首阳山,并祠河、洛,请雨。戊辰,雩。以冀部比年水潦,民食不赡,诏案行禀贷,劝农功,赈乏绝。甲戌,诏曰:政失厥和,阴阳隔并,冬鲜宿雪,春无澍雨。分祷祈请,靡神不禜。深恐在所慢违如在之义,今遣侍中王辅等,持节分诣岱山、东海、荥阳、河、洛,尽心祈焉。
永嘉元年,质帝即位。四月,雩。
《后汉书·质帝本纪》:永嘉元年,帝即位。夏四月壬申,雩。五月甲午,诏曰:朕以不德,托母天下,布政不明,每失厥中。自春涉夏,大旱炎赫,忧心京京,故得祷祈明祀,冀蒙润泽。前虽得雨,而宿麦颇伤;比日阴云,还复开霁。寤寐永叹,重怀惨结。将二千石、令长不崇宽和,暴刻之为乎。其令中都官系囚罪非殊死考未竟者,一切任出,以须立秋。郡国有名山大泽能兴云雨者,二千石长吏各洁斋请祷,竭诚尽礼。
桓帝延熹元年六月,大雩。
《后汉书·桓帝本纪》云云。
灵帝熹平五年四月,大雩。
《后汉书·灵帝本纪》:熹平五年夏四月,复崇高山名为嵩高山。大雩。
《东观记》曰:使中郎将堂溪典请雨,因上言改之。

武帝咸宁二年夏五月庚午,大雩。
《晋书·武帝本纪》云云。 按《礼志》:左氏传龙见而雩,经典尚矣。汉仪,自立春至立夏,尽立秋,郡国上雨泽,郡县各扫除社稷。其旱也,公卿官长以次行雩礼求雨,闭诸阳,衣皂,兴土龙,立土人,舞僮二佾,七日一变,如故事。武帝咸宁二年,春分久旱。四月丁巳,诏曰诸旱处广加祈请。五月庚午,始祈雨于社稷山川。六月戊子,获澍雨。此雩之旧典也。
太康三年四月,大雩。
《晋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礼志》云云。
太康十年二月,大雩。
《晋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礼志》:太康十年二月,大雩。其雨多则禜祭,赤帻朱衣,闭诸阴,朱索禜社,伐朱鼓焉。
元帝太兴元年六月,旱,帝亲雩。
《晋书·元帝本纪》云云。
穆帝永和八年秋七月,大雩。
《晋书·穆帝本纪》云云。
《文献通考》:穆帝永和时,议制雩坛于国南郊之旁,依郊坛近远,祈上帝百辟。旱则祈雨,大雩社稷、山林、川泽,舞僮八佾,凡六十四人,皆元服,持羽翳,歌云汉之诗。戴邈议云:周冬春夏旱礼,有祷舞雩。夫旱日浅则炎微,日久则灾甚。微则祈小神社稷之属,甚乃大雩帝耳。按《春秋》《左传》之义,春夏无雨,未成灾,雩而得雨,则书。雩不得雨,则书。旱,明灾成也。然则始雩未得,便告饥馑之甚,为歌哭之,请博士议云汉之诗。宣王承厉王拨乱,遇灾而惧,故作是歌。今晋中兴,奕叶重光,岂比周人耗斁之辞乎。汉魏之代,别造新诗。晋室大平,不必因故。司徒蔡谟议曰:圣人迭兴礼乐之制,或因或革,云汉之诗,兴于宣王。今歌之者,取其修德禳灾,以和阴阳之义。故因而用之。

南齐

明帝建武二年,议雩祭。
《南齐书·明帝本纪》不载。 按《礼志》:建武二年旱,有司议雩祭依明堂。祠部郎何佟之议曰:《周礼·司巫》云: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郑元云:雩,旱祭也。天子于上帝,诸侯以下于上公之神。又《女巫》云旱暵则舞雩。郑元云:使女巫舞旱祭,崇阴也。郑众云:求雨以女巫。《礼记·月令》云: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源,乃大雩帝,用盛乐。乃命百县雩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以祈谷实。郑元云:阳气盛而恒旱。山川百源,能兴云致雨者也。众水所出为百源,必祭先其本。雩,吁嗟求雨之祭也。雩帝,谓为坛南郊之旁,祭五精之帝,配以先帝也。自𩊠鞞至柷敔为盛乐,他雩用歌舞而已。百辟卿士,古者上公以下,谓勾龙、后稷之类也。《春秋传》曰龙见而雩,止当以四月。王肃云:大雩,求雨之祭也。传曰龙见而雩,谓四月也。若五月六月大旱,亦用雩,《礼》于五月著雩义也。晋永和中,中丞启,雩制在国之南为坛,祈上帝百辟,舞僮八列六十四人,歌《云汉》诗,皆以孟夏,得雨报太牢。于时博士议,旧有坛,汉、魏各自讨寻。《月令》云命有司祈祀山川百源,乃大雩。又云乃命百县雩祀百辟卿士。则大雩所祭,唯应祭五精之帝而已。勾芒等五神,既是五帝之佐,依郑元说,宜配食于庭也。郑元云雩坛在南郊坛之旁,而不辨东西。寻地道尊右,雩坛方郊坛为轻,理应在左。宜于郊坛之东、营域之外筑坛。既祭五帝,谓坛宜员。寻雩坛高广,《礼》《传》无明文,案《觐礼》设方明之祀,为坛高四尺,用圭璋等六玉,礼天地四方之神,王者帅诸侯亲礼,焉所以教尊尊也。雩祭五帝,粗可依放。谓今筑坛宜崇四尺,其广轮仍以四为度,径四丈,周员十二丈而四阶也。设五帝之位,各依其方,如在明堂之仪。皇齐以世祖配五精于明堂,今亦宜配飨于雩坛矣。古者,孟春郊祀祈嘉谷,孟夏雩祭祈甘雨,二祭虽殊,而所为者一。礼唯有冬至报天,初无得雨赛帝。今虽阙冬至之祭,而南郊兼祈报之礼,理不容别有赛答之事也。礼祀帝于郊,则所尚省费,周祭灵威仰若后稷,各用一牲;今祀五帝、世祖,亦宜各用一犊,斯外悉如南郊之礼也。武皇遏密未终,自可不奏盛乐。至今旱祭舞雩,盖是吁嗟之义,既非存欢乐,谓此不涉嫌。其馀祝史称辞,仰祈灵泽而已。礼舞雩乃使无阙,今之女巫,并不习歌舞,方就教试,恐不应速。依晋朝之议,使童子,或时取舍之宜也。司马彪《礼仪志》云雩祀著皂衣,盖是崇阴之义。今祭服皆缁,差无所革。其所歌之诗,及诸供须,辄勒主者申摄备办。从之。

梁制,立雩坛于南郊,旱而祈澍,报以太牢。郡国县亦如之。
《隋书·礼仪志》《春秋》龙见而雩,梁制不为恒祀。四月后旱,则祈雨,行七事:一,理冤狱及失职者;二,赈鳏寡孤独者;三,省徭轻赋;四,举进贤良;五,黜退贪邪;六,命会男女,恤怨旷;七,撤膳羞,弛乐悬而不作。天子又降法服。七日,乃祈社稷;七日,乃祈山林川泽常兴云雨者;七日,乃祈群庙之主于太庙;七日,乃祈古来百辟卿士有益于人者;七日,乃大雩,祈上帝,遍祈所有事者。大雩礼,立圆坛于南郊之左,高及轮广四丈,周十二丈,四陛。牲用黄牯牛一。祈五天帝及五人帝于其上,各依其方,以太祖配,位于青帝之南,五官配食于下。七日乃去乐。又遍祈社稷山林川泽,就故地处大雩。国南除地为墠,舞僮六十四人。祈百辟卿士于雩坛之左,除地为墠,舞僮六十四人,皆袨服,为八列,各执羽翳。每列歌《云汉》诗一章而毕。旱而祈澍,则报以太牢,皆有司行事。唯雩则不报。若郡国县旱请雨,则五事同时并行:一,理冤狱失职;二,赈鳏寡孤独;三,省徭役;四,进贤良;五,退贪邪。守令皆洁斋三日,乃祈社稷。七日不雨,更斋祈如初。三变仍不雨,复斋祈其界内山林川泽常兴云雨者。祈而澍,亦各有报。
武帝天监元年,有事雩坛。
《梁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通志》云云。
天监九年,移雩坛于东郊。
《梁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隋书·礼仪志》:天监九年,有事雩坛。武帝以为雨既类阴,而求之正阳,其谬已甚。东方既非盛阳,而为生养之始,则雩坛应在东方,祈晴亦宜此地。于是遂移于东郊。
天监十年,议停雩祭燔柴,牲牢,悉从坎瘗。
《梁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许懋传》:懋天监十年,转太子家令。降敕问:凡求阴阳,应各从其类,今雩祭燔柴,以火祈水,意以为疑。懋答曰:雩祭燔柴,经无其文,良由先儒不思故也。按周宣《云汉》之诗曰:上下奠瘗,靡神不宗。毛注云:上祭天,下祭地,奠其币,瘗其物。以此而言,为旱而祭天地,并有瘗埋之文,不见有燔柴之说。若以祭五帝必以燔柴者,今明堂之礼,又无其事。且《礼》又云埋少牢以祭时,时之功是五帝,此又是不用柴之證矣。昔雩坛在南方正阳位,有乖求神;而已移于东,实柴之礼犹未革。请停用柴,其牲牢等物,悉从坎瘗,以符周宣《云汉》之说。诏并从之。
天监十二年,议复雩祭。
《梁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隋书·礼仪志》:天监十二年,扬州主簿顾协议曰:《礼》仲夏大雩,《春秋》龙见而雩,则雩常祭也,水旱且又祷之,谓宜式备斯典。帝从之。
大同五年,筑雩坛于籍田兆内。
《梁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隋书·礼仪志》:大同五年,又筑雩坛于籍田兆内。有祈禜,则斋官寄籍田省云。

武帝永定 年,命雩祀以德皇帝配。
《陈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隋书·礼仪志》:陈氏亦因梁制,祈而澍则报以少牢。武帝时,以德皇帝配。
文帝天嘉 年,行雩礼以武帝配。
《陈书·文帝本纪》不载。 按《隋书·礼仪志》:大雩,文帝时,以武帝配。
废帝光大元年,行雩礼,以文帝配。
《陈书·废帝本纪》不载。 按《隋书·礼仪志》:废帝即位,以文帝配青帝。牲用黄牯牛,而以清酒四升洗其首。其坛墠配飨歌舞,皆如梁礼。天子不亲奉,则太宰、太常、光禄行三献礼。其法皆采齐建武二年事也。

北魏

文成帝和平元年四月旱,诏以酒脯荐于群神。
《北魏书·文成帝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和平元年四月旱,诏州郡,于其界内神无大小,悉洒扫荐以酒脯。年登之后,各随本秩,祭以牲牢。
孝文帝太和十五年四月,不雨,有司奏祈百神,诏不允。
《北魏书·孝文帝本纪》:太和十五年四月,自正月不雨,至于癸酉,有司奏祈百神。诏曰:昔成汤遇旱,齐景逢灾,并不由祈山川而致雨,皆至诚发中,澍润千里。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今普天丧恃,幽显同哀,神若有灵,犹应未忍安享,何宜四气未周,便欲祀事。唯当考躬责己,以待天谴。
孝明帝神龟二年,诏内外修雩祭。
《北魏书·孝明帝本纪》:神龟二年二月壬寅,诏曰:农要之月,时泽弗应,嘉谷未纳,三麦枯悴。德之无感,叹惧兼怀。可敕内外,依旧雩祈,率从祀典。
正光三年,诏分遣有司,祈雨于岳渎及山川百神。
《北魏书·孝明帝本纪》:正光三年六月己巳,诏曰:朕以冲昧,夙纂宝历,不能祗奉上灵,感延和气,致令炎旱频岁,嘉雨弗洽,百稼燋萎,晚种未下,将成灾年,秋稔莫觊。在予之责,忧惧震怀。今可依旧分遣有司,驰祈岳渎及诸山川百神能兴云雨者,尽其虔肃,必令感降,玉帛牲牢,随应荐享。

北齐

北齐制,孟夏修雩祭,祈祷有九,不雨则遣使分祭。按《隋书·礼仪志》:后齐以孟夏龙见而雩,祭太微五精帝于夏郊之东。为圆坛,广四十五尺,高九尺,四面各一陛。为三壝外营,相去深浅,并燎坛,一如南郊。于其上祈谷实,以显宗文宣帝配。青帝在甲寅之地,赤帝在丙巳之地,黄帝在己未之地,白帝在庚申之地,黑帝在壬亥之地。面皆内向,藉以槁秸。配帝在青帝之南,少退,藉以莞席,牲以骍。其仪同南郊。又祈祷者有九焉:一曰雩,二曰南郊,三曰尧庙,四曰孔、颜庙,五曰社稷,六曰五岳,七曰四渎,八曰滏口,九曰豹祠。水旱疠疫,皆有事焉。无牲,皆以酒脯枣栗之馔。若建午、建未、建申之月不雨,则使三公祈五帝于雩坛。礼用玉币,有燎,不设金石之乐,选伎工端洁善讴咏者,使歌《云汉》诗于坛南。自馀同正雩。南郊则使三公祈五天帝于郊坛,有燎,座位如雩。五人帝各在天帝之左。其仪如郊礼。尧庙,则遣使祈于平阳。孔、颜庙,则遣使祈于国学,如尧庙。社稷如正祭。五岳,遣使祈于岳所。四渎如祈五岳,滏口如祈尧庙,豹祠如祈滏口。

高祖开皇三年四月癸巳,上亲雩。
《隋书·高祖本纪》云云。 按《礼仪志》:隋雩坛,国南十三里启夏门外道左。高一丈,周百二十尺。孟夏之月,龙星见,则雩五方上帝,配以五人帝于上,以太祖武元帝配飨,五官从配于下。牲用犊十,各依方色。京师孟夏后旱,则祈雨,理冤狱失职,存鳏寡孤独,赈困乏,掩骼埋胔,省徭役,进贤良,举直言,退佞谄,黜贪残,命有司会男女,恤怨旷。七日,乃祈岳镇海渎及诸山川能兴云雨者;又七日,乃祈社稷及古来百辟卿士有益于人者;又七日,乃祈宗庙及古帝王有神祠者;又七日,乃脩雩,祈神州;又七日,仍不雨,复从岳渎已下祈如初典。秋分已后不雩,但祷而已。皆用酒脯。初请后二旬不雨者,即徙市禁屠。皇帝御素服,避正殿,减膳撤乐,或露坐听政。百官断伞扇。令人家造土龙。雨澍,则命有司报。州郡尉祈雨,则理冤狱,存鳏寡孤独,掩骼埋胔,洁斋祈于社。七日,乃祈界内山川能兴雨者,徙市断屠如京师。祈而澍,亦各有报。霖雨则禜京城诸门,三禜不止,则祈山川岳镇海渎社稷。又不止,则祈宗庙神州。报以太牢。州郡县苦雨,亦各禜其城门,不止则祈界内山川。及祈报,用羊豕。

高祖武德 年,定孟夏雩祭之礼。
《唐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礼仪志》:孟夏之月,龙星见,雩五方上帝于雩坛,五帝配于上,五官从祀于下。牲用方色犊十,笾豆已下,如郊祭之数。唐武德初,定令:每岁。孟夏之月,雩祀昊天上帝于圆丘,景帝配,牲用苍犊二。五方上帝、五人帝、五官帝并从祀,用方色犊十。
太宗贞观 年,雩祀于南郊。
《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云云。
高宗显庆 年,行雩礼于圜丘。
《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云云。
元宗开元四年二月,祈雨于骊山。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元宗本纪》:开元四年二月,以关中旱,遣使祈雨于骊山,应时澍雨。令以少牢致祭,仍禁断樵采。
开元十一年,起居舍人王仲丘请雩祀兼用贞观、显庆二礼。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礼仪志》:起居舍人王仲丘既掌知修撰,乃建议曰:按《贞观礼》,孟夏雩祀五方上帝、五人帝、五官于南郊,《显庆礼》,则雩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且雩祀上帝,盖为百谷祈甘雨。故《月令》云:命有司大雩帝,用盛乐,以祈谷实。郑元云:雩上帝者,天之别号,允属昊天,祀于圜丘,尊天位也。然雩祀五帝既久,亦请二礼并行,以成大雩帝之义。按《文献通考》:开元十一年初。孟夏后旱,则祈雨,审理冤狱,赈恤穷乏,掩骼埋胔。先祈岳镇海渎及诸山川能兴云致雨者,皆于北郊遥祭而告之。又祈社稷,宗庙,每月七日皆一祈。不雨,还从岳渎如初。旱甚,则大雩。秋分后不雩。初祈后一旬不雨,即徙市,禁屠杀,断伞扇,造大土龙。雨足,则报祀。祈用酒脯醢,报准常祀,皆有司行事。已斋未祈,及所经祈者,皆报祀。起居舍人王仲丘议:请雩祀贞观、显庆二礼并行,以成大雩帝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