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庶徵典

 第八十卷目录

 雨异部汇考一
  观象玩占〈雨异杂占〉
 雨异部汇考二
  夏后氏〈禹一则〉
  商〈帝辛一则〉
  周〈成王一则 襄王一则 威烈王一则 赧王一则〉
  秦〈二世一则〉
  汉〈惠帝三则 武帝建元一则 天汉二则 元帝永光一则 竟宁一则 成帝鸿嘉一则 哀帝建平一则 平帝元始一则〉
  后汉〈光武帝建武一则 和帝永和一则 桓帝建和一则〉
  晋〈武帝泰始一则 太康一则 惠帝永康一则 悯帝建兴一则 穆帝永和一则〉
  梁〈武帝大同二则 简文帝大宝一则〉
  陈〈后主至德一则〉
  北魏〈世祖太延一则 世宗景明一则 正始一则〉
  北齐〈武成帝河清二则〉
  北周〈静帝大象一则〉
  隋〈高祖开皇三则〉
  唐〈太宗贞观一则 高宗永欢一则 中宗嗣圣二则 神龙一则 景龙一则 元宗天宝一则 代宗大历一则 德宗贞元四则 文宗太和一则 开成一则 懿宗咸通二则 僖宗乾符一则 广明一则 中和二则 光启一则 昭宗天复一则 天祐一则〉
  后梁〈太祖乾化一则〉
  后周〈太祖广顺一则 世宗显德二则〉
  辽〈道宗清宁一则 咸雍一则〉
  宋〈太宗淳化一则 仁宗庆历二则 英宗治平一则 神宗熙宁四则 元丰四则 哲宗元祐二则 徽宗大观一则 宣和一则 高宗建炎一则 绍兴五则 孝宗乾道一则 淳熙五则 光宗绍熙二则 宁宗庆元三则 嘉泰一则 嘉定七则 理宗绍定一则 端平一则 嘉熙二则 淳祐二则 宝祐二则 开庆一则 景定一则 度宗咸淳一则 恭帝德祐一则〉
  金〈世宗大定四则 哀宗天兴一则〉
  元〈世祖至元一则 成宗元贞一则 大德一则 仁宗皇庆二则 延祐一则 英宗至治二则 泰定帝致和一则 文宗天历一则 至顺一则 顺帝元统一则 至元四则 至正十三则〉
  明〈太祖洪武三则 宪宗成化五则 孝宗弘治八则 武宗正德四则 世宗嘉靖十七则 穆宗隆庆四则 神宗万历十三则 熹宗天启一则 悯帝崇祯十五则〉
 雨异部总论
  王充论衡〈感虚〉
 雨异部纪事

庶徵典第八十卷

雨异部汇考一

《观象玩占》《雨异杂占》

凡天雨下物,非人间所见者,皆大兵之兆。其灾见所主国分。
天雨土,君失封。《五行传》曰:是谓黄眚,土失其性也。百姓劳苦而无功。京房曰:内淫乱,百姓劳,不肖者禄,则天雨土。天雨土,下民叛。民人负子东西,莫知其乡。京房《易飞候》曰:主不安,外戚有谋。一曰:黄土臭,如硫黄,国亡。
天雨石,为政者质信不施,伪诈妄行,国君死亡。一曰:天雨石,民流,兵起,君忧。甘氏曰:无云而雷,坠石于地,大及一丈,形如鸡子,两头锐,名曰天鼓。其所下之邦,必有大战,伏尸数万,不可救。近期三年,远期七年。天雨沙,民饥,君失国。
天雨灰,君暴虐无道,其国亡。殷纣之时,天雨灰。天雨禽兽,是谓不祥。不出三年,其下兵起。一曰:民流亡,有丧。
天雨人,是谓凶殃。不出一纪,天下易王。
天雨鱼鳖,民流亡,臣专国政,有兵丧。
天雨虫,《传》曰:人君暴虐,不亲骨肉,而亲他人,虫从天而坠,其国兵灾。刘向曰:刑罚暴虐,贪饕无厌,则天雨虫。
天雨骨,是谓阳消,王者德衰,政令不行,佞人进用。不出三年,有兵事。京房《易飞候》曰:师将破亡。一曰:其国大饥,人相杀食。
天雨膏,将相败,国有急兵。一曰:君暴虐,弼臣多贪,贤士远去。
天雨肉,天不享其德,将易其君。一曰:君无道,臣专政,有兵乱,国亡。
天雨血,是谓天见其妖。不出三年,兵起。京房曰:临狱不解兹谓追,非厥咎天罚,故天雨血。兹谓不亲民,有怨怼。不出三年,亡其宗人。又曰:功臣弃戮,奸人用,天雨血。或曰:天雨血,不正之君,不得久居其位。又曰:民劳苦,则天雨血,其君死于兵刃。《易妖占》曰:王者不亲九族,则天雨血。
天雨筋,其国大饥。
天雨毛,邪臣进,贤臣逃,贵臣出走。京房曰:天雨毛,贵人忧国,易主,征役烦兴,户口离散,国饥,民流,下人相食。一曰:大风为灾。
天雨羽,君德不道,逆施天下。《天镜》曰:天雨毛羽,有丧。不出九年,兵起。京房《易飞候》曰:天雨毛羽,大风为灾。天雨赤雪,有兵起,大战,有亡国。
天雨水银,是谓水失其性。不出三年,兵丧并起,国亡,失地。或曰:天雨物如水银,兵将起,失道之君当之。天雨金铁,是谓刑罚有馀,人君残酷,贼杀无辜,不出一年,兵起于朝。
天雨钱,其国大饥,有兵乱。或雨于人家,其家有大殃。天雨金银铁花,兵将兴,失道之君当之。
天雨丝绵,天下有兵丧,不出六年,大乱。
天雨絮,兵起,国将丧,无后。
天雨绩,状如麻苧,脆若地毛,大饥,人流,有积骸。天雨布帛,兵丧并起,人流无所。
天雨墨,臣下有阴谋。一曰:君无道,奸臣得志。不出其年,国亡。
天雨杵臼,其国饥。
天雨如釜甑,岁大丰稔。其形如小钱许大,或从地中出,其中有如小麻,黍稷粟大熟。世人谓之蒸饼,丰稔徵也。
天雨笠,国大饥。
天雨戟,不出三年,兵起。凡言天雨器物,皆其形似,非真此物也。曾见下黑雨,落地皆成墨水。麦遭之者,皆腐。此即所谓雨墨者也。
天雨五谷,是谓禾不熟,人君赋敛重数,不出二年,国乏粮食。京房曰:天雨五谷,是谓恶祥,不出一年,民流亡。又曰:国君专禄失信,去贤用佞,民无所向,则天雨五谷。或曰:天雨粟,不肖食禄,三公易位。天雨黍,为政者去,大人出走,他国有将相。
天雨草,其岁人多兵死。墨子曰:国君失位,专禄去贤,则天雨草。京房曰:君吝禄信谗臣,德衰厥妖,天雨草。又曰:火失其性,则有草妖。京房《易飞候》曰:天雨草,国有殃,民破亡。
天雨木,君臣不和,谗臣进用。其岁多风,五谷伤,民多死。一曰:人多兵死。
天雨花,国有丧。一曰:淫侈大行,国以乱亡。
天雨蕊,其国君有咎。
天雨冰,水失其性,有大疫。
天雨木冰,上阳施不下通,下阴弛不上达,故雨而木为之冰。刘向曰:冰,阴之盛,而水滞木者,少阳,贵臣卿大夫之象,阴气胁木,木先寒,故得雨,即冰。其占为大臣死。或谓之木介,介者破甲之象也。〈按:此占言或过,当不必尽如所
云。雨异皆凶,而雨釜甑,何以独为丰年之兆。禹时雨金三日,岂必刑罚残酷之应。大抵人君遇变异而加修省,可耳。占书所云,存其说可,勿泥也

〉雨异部汇考二

夏后氏

禹八年,雨金。
《史记·夏本纪》不载。 按《竹书纪年》:禹八年夏六月,雨金于夏邑。
《述异记》:夏禹时,天雨金三日。
商帝辛五年,雨土。
《史记·殷本纪》不载。 按《竹书纪年》:帝辛五年夏,雨土于亳。

成王三十四年,雨金于咸阳。
《史记·周本纪》不载。 按《竹书纪年》云云。
《述异记》:周成王时,咸阳雨金。今咸阳有雨金。原
襄王二十八年,宋雨螽。
《春秋》:鲁文公三年秋,雨螽于宋。 按《左传》:坠而死也。 按《公羊传》:雨螽者,何死而坠也。何以书记异也,外异不书此。何以书为王者之后记异也。 按《谷梁传外》:灾不志此何以志也曰灾甚也其甚奈何茅茨尽矣著于上见于下谓之雨
《汉书·五行志》:文公三年秋,雨螽于宋。刘向以为先是宋杀大夫而无罪,有暴虐赋敛之应。谷梁传曰上下皆合,言甚。董仲舒以为宋三世内取,大夫专恣,杀生不中,故螽先死而至。刘歆以为螽为谷灾,卒遇贼,坠而死也。
威烈王七年,雨金。
《史记·周本纪》不载。 按《封禅书》:栎阳雨金,秦献公自以为得金瑞,故作畦畤栎阳而祀白帝。〈按文献通考作显王
七年
〉赧王三十一年,雨血。
《史记·周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赧王三十一年,雨血,齐千乘博昌之间,方数百里雨血沾衣,时燕昭王伐齐,齐湣王出奔,为楚将淖齿所弑。

二世元年,雨金。
《史记·秦始皇本纪》不载。 按《述异记》:二世元年,宫中雨金,既而顷刻皆化为石。

惠帝二年,雨金。
《汉书·惠帝本纪》不载。 按《述异记》:惠帝二年,宫中雨黄金、黑钖。
三年,桂宫阳翟雨米。
《汉书·惠帝本纪》不载。 按《五色线伏虔古今注》云:惠帝三年,桂宫阳翟俱雨稻米。
四年,雨血。
《汉书·惠帝本纪》:四年三月,宜阳雨血。 按《五行志》:惠帝二年,天雨血于宜阳,一顷所,刘向以为赤眚也。时诸吕用事,谗口妄行,杀三皇子,建立非嗣,及不当立之王,退王陵、赵尧、周昌。吕太后崩,大臣共诛灭诸吕,僵尸流血。京房易传曰:归狱不解,兹谓追非,厥咎天雨血;兹谓不亲,民有怨心,不出三年,无其宗人。又曰:佞人禄,功臣僇,天雨血。〈按雨血宜阳纪作四年志作二年今从纪编次〉
武帝建元四年,天雨粟。
《汉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博物志》云云。
天汉元年,雨白毛。
《汉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天汉元年三月,天雨白毛。
天汉三年,雨氂。
《汉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三年八月,天雨白氂。京房易传曰:前乐后忧,厥妖天雨羽。又曰:邪人进,贤人逃,天雨毛。
〈注〉师古曰:凡言氂者,毛之强曲者也,音力之反。
元帝永光二年,天雨草。
《汉书·元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永光二年八月,天雨草,而叶相樛结,大如弹丸。京房易传曰:君吝于禄,信衰贤去,厥妖天雨草。
竟宁元年,雨谷。按《汉书·元帝本纪》不载。 按《博物志》:竟宁元年,南阳郡雨谷,小者如黍粟,而青黑味苦;大者如大豆,赤黄。
豆如麦,下三日生根,叶状如大豆初生时也。
成帝鸿嘉四年,雨鱼。
《汉书·成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鸿嘉四年,雨鱼于信都,长五寸以下。
哀帝建平四年,雨血。
《汉书·哀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建平四年四月,山阳湖陵雨血,广三尺,长五尺,大者如钱,小者如麻子。后二年,帝崩,王莽擅朝,诛贵戚丁、傅,大臣董贤等皆放徙远方,与诸吕同象。诛死者少,雨血亦少。
平帝元始三年,天雨草。
《汉书·平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元始三年正月,天雨草,状如永光时。京房《易传》曰:君吝于禄,信衰贤去,厥妖天雨草。

后汉

光武帝建武三十一年,雨谷。按《后汉书·光武本纪》:建武三十一年,陈留雨谷,形如稗实。和帝永和 年,长安雨绵。
《后汉书·和帝本纪》不载。 按《五色线伏虔古今注》:汉帝永和年,长安雨绵,皆白。
桓帝建和三年,雨肉。
《汉书·桓帝本纪》:建和三年秋七月,北地廉,雨肉。按《五行志》:建和三年秋七月,北地廉,雨肉似羊肋或大如手,近赤祥也。是时梁太后摄政,兄梁翼专权,枉诛汉良臣,故太尉李固、杜乔天下冤之,其后梁氏诛灭。

武帝泰始八年,雨白毛。
《晋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泰始八年五月,蜀地雨白毛,此白祥也。是时益州刺史皇甫晏伐汶山胡,从事何旅固谏,不从,牙门张弘等因众之怨,诬晏谋逆,害之。京房易传曰:前乐后忧,厥妖天雨羽。又曰:邪人进,贤人逃,天雨毛。易妖曰:天雨毛羽,贵人出走。三占皆应。
太康七年,雨赤雪。
《晋书·武帝本纪》:太康七年十二月己亥,河阴雨赤雪二顷。
惠帝永康元年三月,尉氏雨血。
《晋书·惠帝本纪》云云。 按《五行志》:永康元年三月,尉氏雨血。夫政刑舒缓,则有常燠赤祥之妖。此岁正月,送悯怀太子幽于许宫。天戒若曰,不宜缓恣奸人,将使太子冤死。惠帝愚眊不寤,是月悯怀遂毙。于是王室衅成,祸流天下。
悯帝建兴元年十二月,河东雨肉。
《晋书·悯帝本纪》云云。
穆帝永和五年,赵国雨血。
《晋书·穆帝本纪》不载。 按《石遵载记》:季龙以咸康元年僭位,至永和五年,凡十五岁,于是世即伪位,石遵闻季龙死,曜兵入凤阳门,升太武前殿,假刘氏令,以遵嗣位,遵伪让再三乃僭,即尊位,雨血,周遍邺城。

武帝大同元年,雨土。
《梁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隋书·五行志》云云。大同三年,天雨灰。
《梁书·武帝本纪》:大同三年正月壬寅,天无云,雨灰,黄色。
《隋书·五行志》:三年,天雨灰,其色黄。近黄祥也。京房《易飞候》曰:闻善不及,兹谓有知。厥异黄,厥咎聋,厥灾不嗣。蔽贤绝道之咎也。时帝自以为聪明博达,恶人胜己。又笃信佛法,舍身为奴,绝道蔽贤之罚也。
简文帝大宝元年,雨沙。
《梁书·简文帝本纪》:大宝元年丁未,天雨黄沙。按《隋书·五行志》:大宝元年正月,天雨黄沙。二年,简文帝梦丸土而吞之。寻为侯景所废,以土囊压之而毙,诸子遇害,不嗣之应也。

后主至德三年,雨赤物。
《陈书·后主本纪》不载。 按《隋书·五行志》:至德三年十二月,有赤物陨于太极殿前,初下时钟皆鸣。

北魏

世祖太延四年,雨土。
《魏书·世祖本纪》不载。 按《灵徵志》:太延四年正月庚子,雨土如雾于洛阳。
世宗景明四年,雨土。
《魏书·世宗本纪》不载。 按《灵徵志》:景明四年八月辛巳,凉州雨土,覆地如雾。
正始二年,雨土。
《魏书·世宗本纪》不载。 按《灵徵志》:正始二年正月辛丑,土雾四塞。

北齐

武成帝河清二年,雨血。
《北齐书·武成帝本纪》:河清二年十二月,雨血于太原。
《隋书·五行志》:刘向曰:血者阴之精,伤害之象,僵尸之类也。明年,周师与突厥入并州,大战城西,伏尸百馀里。京房《易飞候》曰:天雨血染衣,国亡君戮。亦后主亡国之应。
河清四年,雨赤物,如漆鼓。
《北齐书·武成帝本纪》:河清四年三月,有物陨于殿庭,如赤漆鼓,带小铃。
《隋书·五行志》:河清四年,有物陨于殿庭,色赤,形如数斗器,众星随者如小铃。明年,娄太后崩。

北周

静帝大象二年正月,雨土。
《周书·静帝本纪》:大象二年春正月戊申,雨雪。雪止又雨细黄土,移时乃息。
《隋书·五行志》:大象二年正月,天雨黄土,移时乃息。与大同元年同占。时帝昏狂滋甚,期年而崩,至于静帝,用逊厥位。绝道不嗣之应也。

高祖开皇二年,雨土。
《隋书·高祖本纪》:开皇二年二月庚子,京师雨土。按《五行志》:开皇二年,京师雨土。是时帝惩周室诸侯,微弱,以亡天下,故分封诸子,并为行台,专制方面。失土之故,有土气之祥,其后诸王各谋为逆乱。京房《易飞候》曰:天雨土,百姓劳苦而无功。其时营都邑。后起仁寿宫,颓山堙谷,丁匠死者大半。
开皇六年,雨毛。
《隋书·高祖本纪》:六年秋七月乙丑,京师雨毛,如马𩯣尾,长者二尺馀,短者六七寸。 按《五行志》:京房《易飞候》曰:天雨毛,其国大饥。是时关中旱,米粟涌贵。开皇七年,雨石。
《隋书·高祖本纪》:七年五月己卯,雨石于武安、滏阳间十馀里。〈按志作十七年事今从本纪编次〉

太宗贞观七年,雨土。
《唐书·太宗本纪》:贞观七年二月丁卯,雨土。
高宗永徽三年,雨土。
《唐书·高宗本纪》:永徽三年三月辛巳,雨土。
中宗嗣圣四年,〈即武后垂拱三年〉雨金。
《唐书·武后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垂拱三年七月,广州雨金。金位正秋,为刑、为兵。占曰:人君多杀无辜。一年兵灾于朝。
嗣圣五年,〈即武后垂拱四年〉雨桂子。
《唐书·武后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垂拱四年三月,雨桂子于台州,旬馀乃止。占曰:天雨草木,人多死。
神龙二年,雨毛。
《唐书·中宗本纪》:神龙二年四月己亥,雨毛于鄮县。
《五行志》:占曰:邪人进,贤人遁。
景龙元年,雨土。
《唐书·中宗本纪》:景龙元年六月庚午,雨土于陕州。十二月丁丑,雨土。
元宗天宝十三载,雨黄土,又雨红雨。
《唐书·元宗本纪》:十三载二月丁丑,雨黄土。
《琅嬛记》:天宝十三载,宫中下红雨。色若桃花,太真喜甚,命宫人各以碗杓承之,用染衣裾,天然鲜艳。惟襟上色不入处,若似马字,心甚恶之。明年七月,遂有马嵬之变,血污衣裾与红雨无二,上甚伤之。
代宗大历七年,雨土。
《唐书·代宗本纪》:七年十二月丙寅,雨土。
德宗贞元二年,雨土。
《唐书·德宗本纪》:贞元二年四月甲戌,雨土。
贞元四年,雨木,雨猪。
《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四年正月,雨木于陈留,十馀里,大如指,长寸馀,中空,所下者立如植。木生于下,而自上陨者,上下易位之象;碎而中空者,小人象;如植者,自立之象。是岁,宣州大雨震雷,有物堕地如猪,手足各两指,执赤班蛇食之。顷之,云合不复见。豕祸也。
贞元八年,雨土。
《唐书·德宗本纪》:贞元八年二月庚子,雨土。
贞元二十一年正月,雨赤雪。
《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二十一年正月甲戌,雨赤雪于京师。
文宗太和八年十月甲子,土雾昼昏至于十一月癸丑。
《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开成元年七月,雨土。
《唐书·文宗本纪》云云。
懿宗咸通八年,雨汤。
《唐书·懿宗本纪》:咸通八年七月,雨汤于下邳。 按《五行志》:八年七月,泗州下邳雨汤,杀鸟雀。水沸于火,则可以伤物,近火沴水也。雨者,自上而降;鸟雀,民象。咸通十四年,雨土。
《唐书·懿宗本纪》:咸通十四年三月癸巳,雨土。
僖宗乾符二年,雨土。
《唐书·僖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乾符二年二月,宣武境内黑风雨土。
广明元年,雨血于靖陵。
《唐书·僖宗本纪》云云。
中和元年,雨土。
《唐书·僖宗本纪》:中和元年五月辛酉,大风雨土。中和二年,雨土。
《唐书·僖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光启二年,雨鱼。
《唐书·僖宗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光启二年,扬州雨鱼。
昭宗天复三年二月,雨土天地昏霾。
《唐书·昭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天祐元年,雨土。
《唐书·昭宗本纪》:天祐元年四月甲辰,大风雨土。按《五行志》:元年闰四月乙未朔,大风雨土。甲辰大风雨土。

后梁

太祖乾化四年,闽国雨豆。
《五代史·梁太祖本纪》不载。 按《十国春秋》:闽太祖世家乾化四年,天雨豆于境内。

后周

太祖广顺二年,蜀国雨毛。
《五代史·周太祖本纪》不载。 按《十国春秋·后蜀后主本纪》:广政十五年十二月,天雨毛。
世宗显德四年,南唐国中雨沙。
《五代史·周世宗本纪》不载。 按陆游《南唐书》:元宗保大十五年三月辛亥,昼晦雨沙如雾。
显德五年,蜀国雨血。
《五代史·周世宗本纪》不载。 按《幸蜀记》:广政二十一年十一月,天雨血。

道宗清宁九年,雨血。
《辽史·道宗本纪》不载。 按《宗室列传》:重元圣宗次子道宗即位,册为皇太叔,免拜不名,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复赐金券、四顶帽、二色袍,尊宠所未有。清宁九年,车驾猎滦水,以其子涅鲁古素谋,与同党陈国王陈六、知北院枢密事萧胡睹等凡四百馀人,诱胁弩手军阵于帷宫外。将战,其党多悔过效顺,各自奔溃。重元既知失计,北走大漠,叹曰:涅鲁古使我至此。遂自杀。先是重元将起兵,帐前雨赤如血,识者谓败亡之兆。
咸雍四年,雨谷。按《辽史·道宗本纪》:咸雍四年六月壬子,西北路雨谷方三十里。宋太宗淳化三年,雨土。
《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淳化三年正月乙卯,京师雨土。占曰:小人叛。自后李顺盗据益州。
仁宗庆历元年,雨药。
《宋史·仁宗本纪》:庆历元年二月丙午,京师雨药。庆历三年,雨赤雪。
《宋史·仁宗本纪》:庆历三年十二月丁巳,河北雨赤雪。 按《五行志》:庆历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天雄军、德、博州天降红雪,尽,血雨。
英宗治平元年,雨土。
《宋史·英宗本纪》:治平元年三月辛酉,雨土。十二月乙巳,雨土。 按《五行志》:治平元年三月壬戌,雨土。十二月己亥,雨黄土。〈纪志日干不符故并存之〉
神宗熙宁元年,雨毛。
《宋史·神宗本纪》:熙宁元年三月丁酉,潭州雨毛。按《五行志》:熙宁元年,荆、襄间天雨白氂如马尾,长者尺馀,弥漫山谷。三月丁酉,潭州雨毛。
熙宁五年,雨土。
《宋史·神宗本纪》:熙宁五年十二月癸未,雨土。熙宁七年,雨土。
《宋史·神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七年三月戊午,雨黄土。
熙宁八年,雨土,雨黄毛。
《宋史·神宗本纪》:熙宁八年五月丁丑,雨土及黄毛。
元丰二年,雨豆,雨土。
《宋史·神宗本纪》:元丰二年六月,忠州雨豆。秋七月,南宾县雨豆。十一月丁亥,雨土。
元丰三年,雨木子。
《宋史·神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三年六月己未,饶州长山雨木子数亩,状类如芋子,味香而辛,土人以为桂子,又曰菩提子,明道中尝有之。是岁大稔。元丰五年,雨土。
《宋史·神宗本纪》:五年三月丙午,雨土。〈按志作乙巳〉元丰六年,雨土。
《宋史·神宗本纪》:元丰六年夏四月辛未,雨土。
哲宗元祐三年,雨黍。
《宋史·哲宗本纪》:元祐三年秋七月癸酉,忠州言临江涂井镇雨黑黍。 按《五行志》:元祐三年六月,临江县涂井镇雨白黍。七月又雨黑黍。
元祐七年,雨尘土。
《宋史·哲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元祐七年正月戊午,天雨尘土。主民劳苦。
徽宗大观元年,雨豆。
《宋史·徽宗本纪》:大观元年,庐州雨豆。
宣和元年,雨土。
《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宣和元年三月庚午,雨土著衣,主不肖者食禄。
高宗建炎二年,雨纸钱。
《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建炎二年,杜充为北京留守,天雨纸钱于营中,厚盈寸。明日,与金人战城下,败绩。纸,白祥也。
绍兴二年,雨钱。
《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二年七月,天雨钱,或从石甃中涌出,有轮廓,肉好不分明,穿之。碎若沙土。
绍兴八年,雨冰龟。
《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八年五月,汴京太康县大雷雨,下冰龟数十里,随大小皆龟形,具手足卦文。
绍兴十一年,雨黄沙。
《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绍兴十一年三月庚申,泾州雨黄沙。
绍兴十六年,雨豆。
《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十六年正月辛未,泸州雨豆近草妖也。
绍兴二十六年七月,雨水银。
《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孝宗乾道四年,雨土,雨米。
《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四年三月己丑,雨土若尘。春舒州雨黑米,坚如铁,破之米心,通黑。
淳熙四年,雨土。
《宋史·孝宗本纪》:四年二月戊戌,雨土。
淳熙五年,雨土。
《宋史·孝宗本纪》:五年二月甲申,雨土。夏四月丁丑,雨土。〈按五行志作二月壬午〉
淳熙六年,雨土。
《宋史·孝宗本纪》:六年十一月乙丑,雨土。
淳熙十一年,雨土,雨黑水。
《宋史·孝宗本纪》:淳熙十一年春正月辛卯朔,雨土。甲寅,雨土。 按《五行志》:十一年二月,临安府新城县深浦天雨黑水终夕。
淳熙十三年,雨土。
《宋史·孝宗本纪》:十三年正月壬寅,雨土。
光宗绍熙四年,雨土。
《宋史·光宗本纪》:绍熙四年冬十月甲寅,雨土。绍熙五年,雨土,雨木。
《宋史·光宗本纪》:五年四月癸卯,雨土。 按《五行志》:四年十一月,雨土。是年,行都雨木,与《唐志》贞元四年陈留雨木同占,木生于下而自上陨者,将有上下易位之象。
宁宗庆元元年,雨土。
《宋史·宁宗本纪》:庆元元年十一月己丑,雨土。 按《五行志》:庆元元年二月己卯、十一月己丑,天雨尘土。庆元三年,雨土。
《宋史·宁宗本纪》:庆元三年夏四月丙午,雨土。十二月甲申,雨土。 按《五行志》:三年正月丙子、四月丙午、十二月甲申,天雨尘土。
庆元六年,雨土。
《宋史·宁宗本纪》:庆元六年二月己巳,雨土。丁未,雨土。五月壬申,雨土。冬十月辛丑,雨土。十二月辛卯,雨土。 按《五行志》:六年正月己巳、闰月丁未、九月辛丑、十月己丑、十一月辛卯,天雨尘土。
嘉泰元年,雨土。
《宋史·宁宗本纪》:嘉泰元年二月辛丑,雨土。九月己未,雨土。十二月辛丑,雨土。 按《五行志》:嘉泰元年六月己卯、九月己未、十二月辛丑,天雨尘土。
嘉定三年,雨土。
《宋史·宁宗本纪》:嘉定三年春正月丙午,雨土。嘉定八年,雨尘土。
《宋史·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八年二月己未、五月辛未,天雨尘土。
嘉定九年,雨土。
《宋史·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九年十二月癸巳,天雨土。
嘉定十年,雨土。
《宋史·宁宗本纪》:嘉定十年春正月癸巳,雨土。嘉定十二年,雨土。
《宋史·宁宗本纪》:嘉定十二年三月癸巳,雨土。嘉定十三年,雨土。
《宋史·宁宗本纪》:嘉定十三年三月辛卯朔,雨土。嘉定十六年,雨土。
《宋史·宁宗本纪》:嘉定十六年二月戊子,雨土。
理宗绍定三年,雨土。
《宋史·理宗本纪》:绍定三年三月丁酉,雨土。
端平三年,雨血。
《宋史·理宗本纪》:端平三年秋七月甲申,雨血。
嘉熙二年,雨土。
《宋史·理宗本纪》:嘉熙二年夏四月己酉,雨土。〈按志作四月甲申〉
嘉熙三年,雨土。
《宋史·理宗本纪》:嘉熙三年三月辛卯,雨土。
淳祐五年,雨土。
《宋史·理宗本纪》:淳祐五年二月丙寅朔,雨土。淳祐十年,雨土。
《宋史·理宗本纪》:十年二月乙卯,雨土。
淳祐十一年,雨土。
《宋史·理宗本纪》:十一年三月乙亥,雨土。
宝祐三年,雨土。
《宋史·理宗本纪》:宝祐三年三月乙未,雨土。
《通鉴》:时雨土,侍御史洪天锡以其异为蒙,力言君子小人之辨,又言:蜀中地震,闽、浙大水,上下穷困,远近嗟怨,独贵戚巨阉享富贵耳。举天下穷且怨,陛下能独与数十人保其天下乎。会吴民列愬宦官董宋臣夺其田,天钖下其事有司,而御前提举所谓田属御庄,不当白台,仪鸾司亦牒常平。天锡谓:御史所以雪冤,常平所以均役,而中贵人得以控之,则内外台可废,犹谓国有纪纲乎。乃申劾宋臣并卢允升,疏六七上悉留中,天钖遂去,宗正寺丞赵崇嶓移书责丞相,方叔不能正救。而谗者又曰:天钖之论,方叔意也。于是监察御史朱应元论罢方叔,及参知政事徐清叟、宋臣、允升犹以为未快,厚赂人,上书力诋天钖、方叔,且乞诛之,使天下明知宰臣台谏之去,出自独断,于内侍初无预焉。
宝祐六年,雨土。
《宋史·理宗本纪》:六年二月壬辰,雨土。
开庆元年,雨土。
《宋史·理宗本纪》:开庆元年三月辛酉,雨土。
景定五年,雨土。
《宋史·理宗本纪》:景定五年二月辛未,雨土。
度宗咸淳十年,雨土。
《宋史·度宗本纪》:咸淳十年春正月乙巳,雨土。
恭帝德祐元年,雨土。
《宋史·瀛国公本纪》:德祐元年三月庚寅,雨土。 按《五行志》:德祐元年三月辛巳,终日黄沙蔽天,或曰丧氛。

世宗大定五年,雨毛。
《金史·世宗本纪》:大定五年六月丙午,雨毛。
大定十二年三月庚寅,雨土。
《金史·世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大定十六年,雨豆。
《金史·世宗本纪》:十六年三月戊申,雨豆于临潢之境。 按《五行志》:十六年三月戊申,雨豆于临潢之境。其形上锐而赤,食之味颇苦。
大定二十三年,雨土。
《金史·世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二十三年三月乙酉,氛埃雨土。四月庚子,亦如之。
哀宗天兴三年,雨血。
《金史·哀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天兴三年正月己酉,京索之间雨血十馀里。是日,蔡城陷金亡。

世祖至元二十四年,雨土。
《元史·世祖本纪》:至元二十四年十二月,诸王薛彻都等所驻之地,雨土七昼夜,羊畜死不可胜计,以钞暨币帛绵布杂给之,其直计钞万四百六十七锭。
成宗元贞二年,处州大雨米黑色。
《元史·成宗本纪》不载。 按《续文献通考》云云。
大德十年,雨沙。
《元史·成宗本纪》:大德十年二月,大同平地雨沙黑霾,毙牛马二千,人亦有死者。
仁宗皇庆元年,天雨毛。
《元史·仁宗本纪》:皇庆元年六月丁卯,天雨毛。皇庆二年,雨毛。
《元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续文献通考》:二年八月,黄梅县天雨毛。
延祐七年,英宗即位雨黑霜。
《元史·英宗本纪》:延祐七年三月庚寅即位,十二月癸酉,益津县雨黑霜。
英宗至治元年,雨铁。
《元史·英宗本纪》不载。 按《滇载记》:至治元年,雨铁。民舍山石皆穿,人物值之多毙。谣俗号曰铁雨。至治三年,雨土。
《元史·英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三年二月丙戌,雨土。
泰定帝致和元年,雨霾。
《元史·泰定帝本纪》:致和元年三月壬申,雨霾。
文宗天历二年,雨土霾。
《元史·文宗本纪》:天历二年三月丁亥,雨土霾。
至顺二年三月,雨土霾。
《元史·文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顺帝元统二年,雨血,雨白毛。
《元史·顺帝本纪》:元统二年正月庚寅朔,雨血于汴梁,著衣皆赤。六月,彰德雨白毛。 按《五行志》:元统二年正月庚寅朔,河南省雨血。是日众官晨集,忽闻燔柴烟气,既而黑雾四塞,咫尺不辨,腥秽逼人,逾时方息。及行礼毕,日过午,骤雨随至,沾洒垩墙及衣裳皆赤。六月,彰德雨白毛,俗呼云老君髯。民谣曰:天雨氂,事不齐。
至元三年,雨线。
《元史·顺帝本纪》:至元三年三月,天雨线。 按《五行志》:至元三年三月,彰德雨毛,如绵而绿,俗呼云菩萨线。民谣云:天雨线,民起怨,中原地,事必变。
至元四年,雨沙。
《元史·顺帝本纪》:四年四月辛未,京师天雨红沙,昼晦。
至元五年二月,信州雨土。
《元史·顺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至元六年,雨毛。
《元史·顺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六年七月,延安鄜州雨白毛,如马鬃。所属邑亦如之。
至正元年,雨铁。
《元史·顺帝本纪》不载。 按《续文献通考》:至正元年,𥔲嘉县天雨铁,民舍山石皆穿,人物遇之皆毙。至正五年,雨红雾,雨土。
《元史·顺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五年四月,镇江丹阳县雨红雾,草木叶及行人裳衣皆濡成红色。按《续文献通考》:五年春庚寅,信州雨土。
至正十一年,雨米,雨黑子、麻豆。
《元史·顺帝本纪》:十一年十一月,雨黑子于饶州。按《五行志》:十一年十月,衢州东北雨米如黍。十一月,建宁浦城县雨黑子如稗实;邵武大雨震电,雨黑黍如芦穄,信州雨黑黍;鄱阳县雨菽豆。郡邑多有,民皆取而食之。
至正十二年,雨粉针。
《元史·顺帝本纪》不载。 按《续文献通考》:十二年,湖广雨粉针,民家门户壁柱间有粉痕,如针样。无数。至正十三年,雨白丝、白毛。
《元史·顺帝本纪》:十三年七月丁卯,泉州天雨白丝。
《五行志》:十三年四月,冀宁榆次县雨白毛,如马

鬃。
至正十五年,雨血。
《元史·顺帝本纪》:十五年三月,蓟州雨血。
至正十七年,雨黑雨。
《元史·顺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十七年正月己丑,杭州降黑雨,河池水皆黑。
至正十八年,雨白毛。
《元史·顺帝本纪》:十八年五月,天雨白毛。 按《五行志》:十八年五月,益都雨白毛。
《续文献通考》:十八年冬,衢处等州雨黑黍,内白如粉,草木皆萌芽吐花。
至正十九年,雨氂。
《元史·顺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十九年三月,遵化路连日雨氂。〈按续文献通考作兴化路〉
至正二十一年,雨铁。
《元史·顺帝本纪》不载。 按《续文献通考》:二十一年,昆明县天雨铁,伤禾稼,民居半圮。
至正二十五年,雨氂,雨鱼。
《元史·顺帝本纪》:二十五年五月甲子,京师天雨氂,长尺许,或言于帝曰:龙丝也。命拾而祀之。 按《五行志》:二十五年六月戊申,京师大雨有鱼随雨而落,长尺许,人取而食之。
至正二十六年,陨鱼。
《元史·顺帝本纪》不载。 按《续文献通考》:丙午八月辛酉,上海县浦东俞店桥南牧羊儿三四,闻上恰恰有声,仰视之,流光中陨一鱼刺成二创,其状不常见,自首至尾根仅盈尺,是日晴无阴云,亦无雕鹳之类,甚可怪也。日将晡县市人鬨然,指流星自南投北,即此时也。桥下一细民家欲取烹食,其妻盐而藏之,来者多就观焉,或曰志有之天陨鱼,人民失所之象。至正二十七年,雨白氂。
《元史·顺帝本纪》:二十七年夏五月,山东雨白氂。按《五行志》:二十七年五月,益都雨白氂。

太祖洪武六年,雨米。
《广东通志》:洪武六年夏六月,广州天雨米。《旧志》六月十九日未时,广州天雨米,如早白谷米身粗小长,黑色如火烧米,炊烝之为饭,甚柔软,人争扫拾,有取至二三斗者。
洪武十年,雨黑水。
《江南通志》:洪武十年,应天雨如墨汁。
《湖广通志》:洪武十年正月黄梅夜,雨黑水如墨。洪武二十二年,雨米。
《湖广通志》:洪武二十二年七月,荆州雨米,约二石馀。形似小麦,色淡黄,炊为饭香甜。
宪宗成化元年,雨黍。
按《续文献通考》:成化元年二月,天雨黑黍于襄阳。〈按《通
纪》作二年。

成化二年,雨米。
《广东通志》:成化二年夏六月,顺德天雨米。《旧志》:六月十七日辰时,邑大澍雨,雨兼以米,米色黧黑,形小而粒坚,鸟鹊皆食,人扫拾之有聚升斗者,咸以为时和岁丰之瑞也。
成化六年,雨霾。
《名山藏》:成化六年三月庚辰,京师雨霾昼晦。成化七年,雨霾。
《明昭代典则》:成化七年夏四月己卯,雨土霾。成化十三年,雨血,雨钱。
《大政纪》:成化十三年六月,京师雨钱。
《续文献通考》:十三年春,山阴雨血射人。
孝宗弘治元年,雨稷。
《四川总志》:弘治元年,富顺县雨稷,若马鬃,然白缁色。
弘治二年,雨豆。按《湖广通志》:弘治二年三月,汉阳应山雨豆,种之蔓生不实。
弘治三年,雨石。
《续文献通考》:弘治庚戌岁三月,陕西庆阳府雨石无数。大者如鹅鸭卵,小者如鸡头实,皆作人语说长短。
弘治六年,雨黑水。
《浙江通志》:弘治六年,兰溪雨黑水。
弘治七年,雨红雪,雨豆。
《江南通志》:弘治七年二月,庐州雨雪,色微红。又雨豆,茶黑褐三色。池州雨黑豆。
弘治八年,雨豆,雨黄土。
《续文献通考》:八年六月,黟县雨豆。
《浙江通志》:弘治八年,兰溪雨黄土。
弘治十五年,雨黑黍。
《四川总志》:弘治十五年九月,忠州雨黑黍、白仁,可食。
弘治十八年,雨粉。
《江南通志》:弘治十八年,苏州雨粉。
武宗正德三年,雨黑黍,雨黑子。
《江西通志》:正德三年七月,东乡馀干雨黑黍。按《湖广通志》:正德三年九月,咸阳雨黑子,至积十日。正德四年,雨鱼,雨黑谷,雨桂子。按《山西通志》:正德四年冬十月,岢岚州雨鱼,州南川口天雨小鱼数千尾,食之杀人。
《江西通志》:正德四年,高安县雨黑谷。按《湖广通志》:正德四年,兴国旱,天雨黑谷,如枣核。七月,祁阳夜雨桂子,状如皂角,子较大,有粪草处独多。又云娑罗树子,取种之,叶似橄榄,长六七寸即坏。正德五年,雨黍。
《湖广通志》:正德五年,巴陵雨黍。
正德八年,雨鱼,雨黑子。
《山西通志》:正德八年,代州雨鱼,八角诸境雨鱼,色皆黑,小者寸许,大者二三尺。
《湖广通志》:正德八年九月,祁阳雨黑子,状若皂角,子坚如石。
世宗嘉靖二年,雨血。
《广东通志》:嘉靖二年,新宁雨血。
嘉靖六年,雨钱,雨血,雨土,雨桂子。
《永陵编年史》:嘉靖六年五月甲午,京师雨钱。秋七月壬辰,南京雨血。
《山西通志》:嘉靖六年三月,平定雨土,越一日,复雨土。
《贵州通志》:六年,省城雨桂子。
嘉靖八年,雨沙。
《山西通志》:嘉靖八年春正月朔,太平雨黄沙。嘉靖九年,雨荞子。
《陕西通志》:嘉靖九年夏,汉中雨如荞子,化为虫食禾。
嘉靖十三年,雨黑水。
《湖广通志》:嘉靖十三年二月,昧𤕤安仁雨黑水。嘉靖十七年,雨谷。按《湖广通志》:嘉靖十七年,南漳雨谷,细粒如五谷状。嘉靖三十年,雨石。
《福建通志》:嘉靖三十年,雨石于连江,有声如雷。嘉靖三十一年,雨霰,雨黑豆。
《山东通志》:嘉靖三十一年四月,府城近郭雨霰数寸。
《江南通志》:嘉靖三十一年,常州雨黑豆。
嘉靖三十二年,雨血。
《广东通志》:嘉靖三十二年冬十二月,新会雨血。嘉靖三十四年,雨黑子,雨赤豆。
《山西通志》:嘉靖三十四年,泽州雨黑子如蚕沙。按《太仓州志》:嘉靖三十四年,天雨如赤豆,又如椎碎、玛瑙,或间青白。
嘉靖三十五年,雨黑水。
《河南通志》:嘉靖三十五年,南阳天雨黑水如墨。按《浙江通志》:嘉靖三十五年,慈溪雨黑水。
嘉靖三十九年,雨毛。
《福建通志》:嘉靖三十九年夏五月,兴化府城中雨毛。
嘉靖四十年,雨黑水,雨毛。
《湖广通志》:嘉靖四十年,枣阳雨黑水,池鱼死,食之多杀人。
《福建通志》:嘉靖四十年夏,兴化府雨毛。
嘉靖四十一年,雨麻子、荞麦。
《河南通志》:嘉靖四十一年五月五日,偃师雨麻子、荞麦。
嘉靖四十二年,雨粟豆、荞麦。
《河南通志》:嘉靖四十二年,南阳雨粟豆、荞麦,著地能生,牲畜不食。嘉靖四十四年,雨荞麦、黑豆。
《湖广通志》:嘉靖四十四年秋,襄阳大风雨荞麦、黑豆。
嘉靖四十五年,雨黑水。
《山西通志》:嘉靖四十五年秋,洪洞赵城大雷雨其色如墨,日夜方止,禾稼浥烂,次年大饥。
穆宗隆庆二年,雨黑豆,雨土。
《明外史·周弘祖传》:弘祖,麻城人。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御史,隆庆改元之,明年,言:近者天雨黑豆,此阴盛之徵也。陛下嗣位二年,未尝接见大臣,咨访治道。边患孔棘,备禦无方。事涉内庭,辄见阻挠,如阅马、核库,诏出复停。皇庄则亲收子粒,太和则榷取香钱,织造之使累遣,纠劾之疏留中。内臣爵赏谢辞,温旨远出六卿上,尤祖宗朝所绝无者。疏入,不报。
《续文献通考》:隆庆二年四月,御史周弘祖言:天雨黑豆,又汉中南郑县雨土。
《湖广通志》:隆庆二年,南漳天雨子如豆,人可食。隆庆三年,雨桂子。
《湖广通志》:隆庆三年四月,祁阳夜雨桂子,状如正德间所落。
隆庆四年,雨黑雨,红雨。
《浙江通志》:隆庆四年,象山降黑雨。
《四川总志》:隆庆四年夏四月,彭水县天降红雨点,人衣尽赤。
隆庆五年,雨荞豆。
《河南通志》:隆庆五年春,内乡雨荞豆。
神宗万历四年,雨米。
《广东通志》:万历四年,天雨米于连州。
万历五年,雨黑谷。按《江西通志》:万历五年,奉新雨黑谷。万历六年,雨黑水,雨黑谷。按《浙江通志》:万历六年,衢州雨黑水。
《江西通志》:万历六年,宁州雨黑谷。万历十一年,雨咸水。
《山东通志》:万历十一年秋,雨咸水,杀禾稼。
万历十四年,雨沙。
《山西通志》:万历十四年,猗氏雨沙。
万历十五年,雨黑豆。
《陕西通志》:万历十五年四月,雨黑豆于镇城地。万历十六年,雨豆,雨雪砖。
《江西通志》:万历十六年,南昌府雨豆或黑或斑,味如银杏。
《湖广通志》:万历十六年四月,潜江雨雪砖。
万历二十二年,雨黑水。
《同安县志》:万历二十二年甲午二月初八日,雨黑水。
万历三十三年,雨桂子。
《贵州通志》:万历三十三年夏四月,雨桂子。
万历三十四,年雨沙。
《山西通志》:万历三十四年春,闻喜雨沙,其色黄。万历三十七年,雨粟。
《湖广通志》:万历三十七年,钟祥天雨粟。
万历三十九年五月,雨毛。
《福建通志》云云。
万历四十年,雨毛。
《福建通志》:万历四十年夏,雨毛。
熹宗天启二年,雨土。
《浙江通志》:天启二年,瑞安雨土。
悯帝崇祯元年,雨豌豆粉。
《陕西通志》:崇祯元年七月二十四日,蓝田绛村天雨如碗豆,应手成粉。
崇祯二年,雨血。
《福建通志》:崇祯二年七月二十日,兴化府雨血。崇祯四年,雨土石。
《山西通志》:崇祯四年春三月,沁州雨土石。初四日,天忽暗天雨土石。
崇祯五年,雨粟,雨黑谷,雨黑水。按《浙江通志》:崇祯五年,遂昌雨粟,形如黑黍。
《江西通志》:崇祯五年六月二日,袁州雨黑谷,人争拾之以食。
《湖广通志》:崇祯五年九月,雨黑水。
崇祯七年,雨血,雨泥,雨黑豆。
《绥寇纪略》:崇祯七年二月,海丰雨血。黄梅县天雨黑子如粟。
《陜西通志》:崇祯七年二月,文县雨泥。
《湖广通志》:崇祯七年二月,京山雨黑豆。四月雨血。崇祯八年,雨灰。
《陕西通志》:崇祯八年,凤翔县雨灰三日。
崇祯九年,雨毛。
《绥寇纪略》:崇祯九年,松江绣野桥雨毛。
崇祯十年八月,雨血,雨虫。按《绥寇纪略》:崇祯十年八月,山东雨血。黄州天雨虫。色黑大如菽,蠕蠕动食苗俱尽。
崇祯十一年,雨土,雨黑水。
《浙江通志》:崇祯十一年,处州雨土。
《绥寇纪略》:崇祯十一年,新乡雨黑水。
《湖广通志》:崇祯十一年正月,德安雨土,地浸白。崇祯十二年,雨豆。
《福建通志》:崇祯十二年九月,兴化府雨豆。
崇祯十三年,雨鱼,雨麦,雨土,雨豆,雨黑粟,雨红雨。按《绥寇纪略》:崇祯十三年,德安府天雨鱼。吴郡雨麦。关中渭南郡天雨荞麦。
《湖广通志》:崇祯十三年五月,蕲州雨土,黄雾四塞,旬日始霁。
《同安县志》:崇祯十三年正月初七,夜雷鸣雨注。感化里及西南隅约二十里许,雨豆扁而细,或黑或黄,里民有扫之盈升者,按天雨五谷,乃土失其职,而天下侵象为臣失其职,而君下劳宜,恐惧修省也。按《福建通志》:崇祯十三年七月,将乐天雨黑粟。按《四川总志》:崇祯十三年六月,安岳县雨淡红色,著物亦俱红。
崇祯十四年,雨土,雨泥。
《陕西通志》:崇祯十四年三月二十三日,富平雨土。按《福建通志》:崇祯十四年正月二十八日,雨水如黄泥。
崇祯十五年,雨红水。
《福建通志》:崇祯十五年,雨水如血,红白不一。崇祯十六年,雨血,雨绵,雨黑黍,雨丝。
《绥寇纪略》:崇祯十六年,绣野桥雨血。仲夏京师大雨沾衣如血。十月十五日,汝宁光州雨绵如絮飞田,野者殆遍。
《山东通志》:崇祯十六年三月,昌邑柳疃雨血甚腥。按《江西通志》:崇祯十六年春,德兴雨黑黍,形如苜蓿。按《福建通志》:崇祯十六年五月,兴化府雨丝。
崇祯十七年,雨黑沙。
《江西通志》:崇祯十七年,临江雨黑沙,望之如雾,扑人面目,著物皆丹。

雨异部总论

《王充·论衡》

《感虚》

传书言:仓颉作书,天雨粟,鬼夜哭。此言文章兴而乱渐见,故其妖变致天雨粟、鬼夜哭也。夫言天雨粟、鬼夜哭,实也。言其应仓颉作书,虚也。夫河出图,洛出《书》,圣帝明王之瑞应也。图书文章,与仓颉所作字画何以异。天地为图书,仓颉作文字,业与天地同,指与鬼神合,何非何恶而致雨粟神哭之怪。使天地鬼神恶人有书,则其出图书,非也;天不恶人有书,作书何非而致此。或时仓颉适作书,天适雨粟,鬼偶夜哭,而雨粟、鬼神哭自有所为。世见应书而至,则谓作书生乱败之象,应事而动也。天雨谷,论者谓之从天而下,变而生。如以云雨论之,雨谷之变,不足怪也。何以验之。夫云雨出于丘山,降散则为雨矣。人见其从上而坠,则谓之天雨水也。夏日则雨水,冬日天寒则雨凝而为雪,皆由云气发于丘山,不从天上降集于地,明矣。夫谷之雨,犹复云布之亦从地起,因与疾风俱飘,参于天,集于地。人见其从天落也,则谓之天雨谷。建武三十一年中,陈留雨谷,谷下蔽地。案视榖形,若茨而黑,有似于稗实也。此或时夷狄之地,生出此谷。夷狄不粒食,此谷生于草野之中,成熟垂委于地,遭疾风暴起,吹扬与之俱飞,风衰谷集,坠于中国。中国见之,谓之雨谷。何以效之。野火燔山泽,山泽之中,草木皆烧,其叶为灰,疾风暴起,吹扬之,参天而飞,风衰叶下,集于道路。夫天雨谷者,草木叶烧飞而集之类也。而世以为雨谷,作传书者以变怪。天主施气,地主产物。有叶、实可啄食者,皆地所生,非天所为也。今谷非气所生,须土以成。虽云怪变,怪变因类。生地之物,更从天集,生天之物,可从地出乎。地之有万物,犹天之有列星也。星不更生于地,谷何独生于天乎。

雨异部纪事

《淮南子》:苍颉作书,而天雨粟。〈注〉书契成,诈伪萌生,天知其将饿,故为雨粟
《述异记》:大禹时,天雨稻。古诗云:安得天雨稻,饲我天下民。
《新序》:武王胜殷,得二俘而问焉。曰:而国有妖乎。一俘答曰:吾国有妖,昼见星而雨血,此吾国之妖也。一俘答曰:此则妖也,虽然,非其大者也。吾国之妖,其大者子不听父,弟不听兄,君令不行,此妖之大者也。《说苑》:赵简子问于翟封荼曰:吾闻翟雨谷三日,信乎。曰:信。又闻雨血三日,信乎。曰:信。又闻马生牛,牛生马,信乎。曰:信。简子曰:大哉,妖亦足以亡国矣。对曰:雨谷三日,䖟风之所飘也;雨血三日,鸷鸟击于上也;马生牛,牛生马,杂牧也,此非翟之妖也。简子曰:然则翟之妖奚也。对曰:其国数散,其君幼弱,其诸卿货其大夫,比党以求禄爵,其百官肆断而无告,其政令不竟而数化,其士巧贪而有怨,此其妖也。
《述异记》:古说雍州雨鱼,长八尺许。
周时,成阳雨钱,终日而绝。
《耆旧说》:周秦间,河南雨酸枣,遂生野枣,今酸枣县是也。
吕太后三年,天雨粟。
汉武帝时,广阳县雨麦。
汉宣帝时,江淮饥馑,人相食。雨谷三日,秦魏地亡,谷二十顷。
汉成帝末年,宫中雨一苍鹿,杀而食之,其味甚美。王莽时,未央宫中雨五铢钱,既而至地,悉为龟儿。汉世翁仲,儒家人,贫力作居渭川,一旦,天雨金十斛于其家。
河间有雨钱城。汉世天雨铅锡于此。
汉世颍川民家雨金铢钱。
吴桓王时,金陵雨五谷于贫民家,富者则不雨矣。魏武帝末年,邺中雨五色石。
魏文帝安阳殿前,天降朱李八枚,啖一枚,数日不食。今李种有安阳李,大而尤甘者,即其种也。
《晋书·刘聪载记》:聪改年建元。雨血于其东宫延明殿,彻瓦在地下深五寸。后又雨血于东宫,广袤丈馀,聪死,粲嗣伪位,晨夜烝淫干内,诛其太宰、上洛王刘景等。靳准,勒兵入宫,执粲数而杀之,刘氏男女无少长皆斩于市。
《石虎载记》:石遵自立,雨血,周遍邺城。
《慕容超载记》:超败,在旦夕东莱雨血。
《异苑》:张仲舒为司空,在广陵城北,以元嘉十七年七月中晨夕间,辄见门侧有赤气赫然,后空中忽雨,绛罗于其庭,广七八分,长五六寸,皆以笺纸系之。纸广长亦与罗等。纷纷甚驶,仲舒恶而焚之,犹自数生。府州多相传,示张经宿暴疾而卒。
《述异记》:魏时河间王子元家,雨中有小儿八九枚,堕于庭前,长六七寸许。自言家在河东南,为风所飘而至于君庭。与之言,甚有所知。如史传所述。
魏世河内冬雨枣。
《唐书·突厥传》:处罗可汗谋取并州。会天雨血三日,国中大夜群号,求之不见,遂有疾。
《册府元龟》:高骈为淮南节度使。僖宗光启二年九月,暴雨霁沟,窦中忽有小鱼,其大如指,盖雨鱼也。占者曰:有兵丧。骈果为毕师铎所杀。
《十国春秋·吴越僧行修传》:天宝时,行修至四明山中,独栖松下说法,天花纷雨。
《泊宅编》:宣和己亥夏,吴中雨下如黑色。明年,乃有青溪之变。
《辍耕录》:至正壬辰春,自杭州避难,居湖州。三月二十三日,黑气亘天,雷电以雨,有物若果核,与雨杂下,五色间错,光莹坚固,破其实食之,似松子仁。人皆曰:娑婆树子。闰月十二日,复雨。八月,过杭州,因知三月十八日,亦雨如湖州。郡人初不以为异。及九月十日,红巾犯省治,雨核之地悉被兵火,无有处屋宇如故。余弗之信。九月二十六日,湖州陷,仪凤桥四向焚戮特甚,追思雨核时,桥四向为最多,信前言不诬也。后闻池州亦然,与杭日同,池州之祸,尤可惨也。按《白乐天诗集》载,月中尝坠桂子于天竺寺,叶石林《玉涧杂书》亦云:仁宗天圣中七月八月,两月之望,有桂子从空降如雨,其大如豆,杂黄白黑三色,食之味辛。寺僧道或取以种,得二十五本。二书岂尽妄耶。此理殊不可晓,但今又为时谶,尤可异也。
《癸辛杂识》:辛卯三月初六日甲辰,黄雾四塞,天雨尘土,入人鼻皆辛酸,几案瓦垄间如筛灰,相去丈馀不可相睹,日轮如未磨镜,翳翳无光采。凡两日夜。是夜二鼓,望仙桥东牛羊司前,居民冯家失火,其势可畏,凡数路,分火沿烧。至初七日,势益盛而尘雾愈甚昏翳惨淡,虽火光烟气,皆无所睹。直至午刻方息。南至太庙墙,北至太平坊南街,东至新门,西至旧秘书省前,东南至小堰门吴家府,西南至宗正司吴山上岳庙皮场星宿阁伍相公庙,东北至通和坊,西北至旧十三湾开元宫门楼,所烧踰万家。至今恰一甲子矣。客云:汉武帝建始元年,后周宣帝、陈后主、祯明中皆有黄雾之变,未及考也。
至元丙申三月十八日,永嘉天雨黑米,粒小而多,饭可食。泉州雨红豆,亦可为饭。其色如丹砂,前未见也。乙未岁,江西歉甚,时天亦雨米,贫者得济,富家所雨则雪也。此又异甚。《太仓州志》:正德十一年三月三日,张寅后园天雨红雨,开门见檐溜尽赤,以瓯盛,色久不变。数日,寅母卒。《同安县志》:崇祯十六年,红雨降于从顺里西塘。张玠盛之,色如朱。是年获隽其孙金友以是年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