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乐律典.钟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乐律典

 第九十二卷目录

 钟部汇考二
  后汉刘熙释名〈释乐器〉
  宋书〈乐志〉
  隋书〈音乐志〉
  唐书〈礼乐志〉
  宋史〈乐志〉
  聂崇义三礼图〈特县钟图说 编钟图说〉
  博古图一〈总说 周齐侯镈钟图说 周齐侯钟图说一 周齐侯钟图说二 周 齐侯钟图说三 周齐侯钟图说四 周蛟篆钟图说 周迟父钟图说 周聘钟图说 周 宝和钟图说一 周宝和钟图说二 周宝和钟图说三 周宋公䪫钟图说一 周宋公䪫 钟图说二 周宋公䪫钟图说三 周宋公䪫钟图说四 周宋公䪫钟图说五 周宋公䪫 钟图说六 周遍地雷纹钟图说〉

乐律典第九十二卷

钟部汇考二

后汉·刘熙《释名》释乐器

钟,空也。内空受气多,故声大也。

《宋书》《乐志》

八音一曰金。金,钟也,镈也,錞也,镯也,铙也,铎也。钟者,《世本》云黄帝工人垂所造。《尔雅》云大钟曰镛。《书》曰笙镛以閒是也。中者曰剽,剽音瓢。小者曰栈,栈音盏,晋江左初所得栈钟是也。镈如钟而大。史臣案:前代有大钟,若周之无射,非一,皆谓之钟;镈之言,近代无闻焉。

《隋书》《音乐志》

金之属二:一曰镈钟,每钟悬一簨簴,各应律吕之音,即黄帝所命伶伦铸十二钟,和五音者也。二曰编钟,小钟也,各应律吕,大小以次,编而悬之。上下皆八,合十六钟,悬于一簨簴。

《唐书》《礼乐志》

凡乐八音:一曰金,为镈钟,为编钟,为歌钟,为錞,为铙,为镯,为铎。

《宋史》《乐志》

皇祐四年,召两府及侍臣观新乐于紫宸殿,凡镈钟十二:黄钟高二尺二寸半,广一尺二寸,鼓六,钲四,舞六,甬、衡并旋虫高八寸四分,遂径一寸二分,深一寸一釐,篆带每面纵者四,横者四,枚景挟鼓与舞,四处各有九,每面共三十六,两栾閒一尺四寸,容九斗九升五合,重一百六斤;大吕以下十一钟并与黄钟同制,而两栾閒递减;至应钟容九斗三升五合,而其重加至应钟重一百四十八斤;并中新律本律。
聂崇义三礼图特县钟图

图说
此特县钟,谓黄钟律,倍半而为之者也。凫氏为钟,两栾谓之铣。
栾、铣,一物,俱谓钟,口两角,古之乐器,应律之钟,状如今之铃,不圜。

铣閒谓之于,于上谓之鼓,鼓上谓之钲,钲上谓之舞。
此四者,钟之体,对下甬衡,非钟体也。于,钟唇之上袪也。钟唇厚,褰袪然也。鼓所击处。

舞上谓之甬,甬上谓之衡。
此二名者钟柄。

钟县谓之旋,旋虫谓之干。
旋属钟柄,所以县之也。旋虫者,旋以虫为饰也。汉法,钟旋之上以铜篆作蹲熊及盘龙辟邪。古法亦当然,三分甬衡之长,二在上,一在下,以旋当甬之中央,是其正也。旋即环也,形如璧,羡随钟取,称此钟旋内径一寸。

钟带谓之篆,篆閒谓之枚,枚谓之景。
带所以介其名也,介在于鼓钲舞甬衡之閒,凡四
介閒也。凡四者,则中贰通上下畔为四处也。汉时,钟乳侠鼓与舞,每处有九钟,有两面,面皆三十六。

于上之攠谓之隧。
攠所击之处,攠,弊也。隧在鼓中,六分其厚,以其一为之深而圜之,窐而生光,有似夫隧。《司烜氏》夫隧若镜,此窐圜击久而有光,故云似夫隧。窐音携。

《律历志》云:以律各倍半而为钟,黄钟管长九寸,其为钟也,高二尺二寸半,厚八分。
注:意厚十分强。

两栾之閒,径一尺四寸十六分,分之十钲之下,带横径一尺一寸二分十六分分之八。
谓十分其铣閒,去二以为钲者也。

鼓閒方八寸四分十六分分之六。
此谓以其钲为之铣閒,又去二分以为之鼓閒者也。

舞閒方舞之四,横径八寸四分十六分分之六。
此谓以其鼓閒为之舞修者也。此谓舞上下促,以横径为修,舞从为广也。

舞广径五寸六分十六分分之四。
此谓铣閒之六分又去二分,以为舞广者也。

钟乳谓之枚,亦谓之景,一物而三名。侠鼓与舞皆在带篆之閒,每处有九。
其篆閒鼓外二,钲与舞外各一。凡言閒者,亦为纵篆以介之所图者是也。

甬长五寸六分馀,博三寸,厚一十六分馀,衡长二寸八分馀,博一寸八分。厚与甬同,其甬衡共长八寸四分十六分分之六。
即经云:以其钲之长为甬之长。注云:并衡数是也。
编钟图

图说
编钟十六枚,同在一簨。簴,饰。《梓人职》云:厚唇,弇口出目,短耳,大胸耀,后大体短。脰若是者,谓之裸,属恒,有力而不能走,其声大而宏有力而不能走,则于任重宜大声而宏,则于钟宜若是者,以为钟簴,是故击其所县,而由其簴鸣。郑注明堂位云:横曰簨饰之以鳞属,植曰簴饰之以裸属、羽属。

《博古图·一》总说

圣人之作乐也,文之以五声,播之以八音,而八音之始,必原于律吕。律吕之气,肇于黄钟。黄钟之生而平于中正,则铸之金,磨之石,系之丝木,越之匏竹。其大不过宫,其细不过羽。或戛或击,或搏或拊。一合焉,一止焉,而乐由此以成矣。然八音之器,语其制作,既肇于黄钟之数,而上下相生,月律互閒,周一岁之月十二数,而金奏举。其馀丝竹之类,必因钟律以求协,而同归于和者,为备乐。然则钟固乐之始也,其大者为特钟,则独垂其一,是律倍黄钟之数而成者也。其小者为编钟,是律数不倍,十有六枚,而同一簴者也。有镈焉,则大于编钟,而减于特钟者也。考之《周官·凫氏》所以镕范者,有两栾而为铣,铣閒则有于,而鼓舞与之相次,其上为衡甬、旋虫以属于簴,而体备枚篆,攠隧之饰焉。且特钟、编钟至于镈之为器,小大虽殊,凡兹致饰惟一而已,此先王之法也。由汉以来,浸失其传,枚所以节声,而长短异状。衡甬旋虫所就以固结,而易之为系以下垂,枚短则声不能节而有隆杀,易之为系以下垂,则动摇而有馀韵参杂相紊,雅正或乖,而能知之者,夔襄不世出,良可叹夫。今之所获,上追商周,下逮秦汉,古法具存,固可因器以考其声,因声以为其乐,将见濩武之遗音,可复传于斯日矣。顾不美欤。



惟王五月,辰在
戊寅,师于淄陲。
公曰:汝及余经,
乃先祖,余既敷
乃心,汝畏忌,汝不坠夙夜,宦
执而政事,余弘
厌乃心,余命汝
图图

政于朕,三军肃
成,朕师旟之,政
德谏罚,朕庶民
左右毋讳,及不
敢弗敬戒恤,乃死事穆和,三
军徒衕,雩乃行
师,慎中乃罚。公
图图

曰:及汝敬共辞,
命汝应鬲公家。
汝恐恪朕行师,
汝肇敏于戎攻,
余锡汝釐都,裔
爵其县三百,余命
汝治辞釐造,国
徒三千,为汝敌寮。
图图

乃敢用,拜,稽首,
弗敢不对,扬朕
辟皇君之锡休
命。公曰:及汝康
能,乃有事率,乃
敌寮。余用登纯
厚,乃命汝及母
曰余。汝敷余
图图

于艰恤,恤不易,左右余,余命汝缄差飨为
大事,继命于外,
内之事中,敷刑,汝以敷戒公
家应恤,余于恤,汝以恤余朕
图图

身,余锡汝车马
戎兵釐仆,有五十家,汝以戒。戎
作及用彧,敢再
拜稽首,应受君
公之锡光,余弗
敢废。乃命及典
其先旧,及其高
图图

祖𧈅成唐。又敢在帝所,敷受天
命,刻伐履司。败
乃灵师惰,少臣
惟辅,咸有九州,
处禹之都。不显
穆公之孙,其配
公之,而
图图

公之女,雩生叔及
是辟于齐侯之
所,是龚斋,灵力若虎,谨恪其
政事,有共于公
,择吉金铁镐䥈铝,用作铸,其宝镈用享于
图图

其皇祖、皇妣、皇
母、皇考用祈,眉
令命难老,不显。皇祖其作福,
元孙其万福,纯
鲁和协而有事,
俾若钟敱,外内开辟,都俞造而
图图

,毋或承类汝考寿万年,永
保其身。俾百斯
男而执斯字,肃
义政,齐侯左右
毋央毋巳,至于
业曰武灵成,子
孙永保用享。
图说
右高一尺七寸五分,纽高二寸一分,阔二寸三分,两舞相距一尺一寸八分,横九寸四分,两铣相距一尺四寸七分,横一尺二寸三分,重一百五十二斤八两,铭四百九十二字。
是器,今考其铭文,有曰:师于淄陲。按太公吕望,周封于爽鸠之墟、营丘之地,是为齐郡,今临淄是也。曰:命汝政于朕三军肃成,朕师旟之政州,申以告诫之辞也。曰:咸有九州,则齐之封域,有所谓临淄、东莱、渤海、高密、胶东、太山、乐安、济南、平原,盖九州也。曰:处禹之都者,齐四岳之后,四岳佐禹有功,封于申吕。故言处禹之都也。曰:不显穆公之孙,其配公之,而公之女者,盖古之彝器,不独铭其功业,而又及其配偶之事。是犹《诗》言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妺、邢侯之姨,皆纪其当时婚姻异姓之国也。曰:择吉金用作铸其宝镈者,镈,钟属也。王安石解其字以谓厚以厚物为大,薄以薄物为小。镈从薄,训小故也。《国语》曰:细钧有钟无镈,尚大故也。大钧有镈无钟,尚细故也。以此推之,则镈比特钟为小,比编钟为大。今此钟铭曰镈,考其形制,乃大于钟。盖春秋之时,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而等夷制度,无复先王之法,而妄自夸大耳。以周官制器,则首言钟师,而以镈师为之次。是其小大自异,而此制器之时,盖齐之中世,其实周钟也。详其铭彧,受锡者三,一曰:锡汝釐都,其县三百国,徒三千。二曰:锡汝车马戎兵釐仆二百有五十家。三曰:锡乃吉金鈇镐错镠鋈铝,乃用作铸其宝钟彧。盖齐之巨臣,以勋庸显者,其锡蕃庶如此。其铭之铺张又如此。此臧武仲所谓作彝器铭功烈,以示子孙,以昭明德者也。齐之中世,桓公之业替焉,文字之传尚复粲然可观。若此,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信矣。



惟王五月,辰在
戊寅,师于淄陲。
公曰:汝及余经
乃先祖,余既敷
乃心,汝畏忌,汝不坠夙夜,宦
执而政事,余弘
图图

厌乃心,余命汝
政于朕三军肃
成,朕师旟之,政
德谏罚。朕庶民
左右毋讳,及不
敢弗敬戒恤,乃死事穆和,三



锡休命。公曰:及
汝康能,乃有事,
率乃敌寮。余用
登纯厚,乃命汝
及毋曰:余小子,
汝敷余于艰恤
图图

恤,不易左右,余余命汝缄差正飨,继命于
外内之事,中敷
刑,汝以敷戒公家,应恤余于



命,刻伐履司,败
乃灵师,惰少臣,
惟辅,咸有九州,
处禹之都。不显
穆公之孙,其配
公之,而公之女,雩生叔
图图

及是辟于齐侯
之所,是小心龚齐
灵力若虎,谨恪
其政事,有共于
桓武灵公之所,
桓武灵公,锡乃
吉金



铁镐元镠䥈铝,乃用作铸其宝
钟,用享于其皇
祖、皇妣、皇母、皇
考,用祈眉,令命难老,不显皇
图图

祖,其作福元孙,
其万福纯鲁和
协,而有事畏若,
钟敱外内停词,都俞造而朋劓
毋或承类。
图说
第一器,高一尺五分,甬长三寸七分,径一寸二分,两舞相距四寸五分,横三寸二分,铭八十五字,重二十八斤。
第二器,高一尺一寸六分,甬长四寸五分,径一寸,两舞相距六寸五分,横四寸六分,铭七十三字,重三十一斤有半。
第三器,高一尺二分,甬长五寸五分,径一寸三分,有旋,两舞相距七寸,横五寸六分,两铣相距七寸五分,横五寸六分,枚三十六,各长七分,重三十五斤,铭八十一字。
第四器,高九寸三分,甬长五寸四分,径长一寸二分,有旋,两舞相距五寸八分,横五寸,两铣相距六寸二分,横五寸三分,枚三十六,各长七分,重三十斤,铭七十二字。
右四器,形制皆相肖,但巨细不等。自第一器至第四器,其铭文叙致,初疑当合为一。及得诸侯镈钟铭观之,则辞语先后,果与今所次者适相吻合。有曰:刻伐履司,败乃灵师,惰少臣惟辅,咸有九州,处禹之都。至于锡乃吉金,则次三之钟辞也。有曰:铁镐元镠䥈铝,乃用作铸其宝钟。至于毋或承类,则次四之钟辞也。合四钟之辞,至是语而止矣。此又或详或略之不同也。是钟,齐物也。齐自太公望得国,而周天子使召康公,命之曰:五侯九伯,汝实征之,以夹辅王室。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皆得而正之。故自太公流泽之久,迄于桓公,凡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而终以霸焉。是器必首称于桓公者,其以此也。至于言封域之出处,世次之先后,锡赉之多寡,此不复论,盖已具于齐侯镈钟矣。



惟正月仲
春,吉日丁
亥既望,分
召纯釐,择
乃吉金,自
欣和其安,
以乐娱奉
图图

喜,而客其怡,敱之夙慕不〈阙〉
乌,余子孙
万叶无疆,
用之协相。
图说
右高七寸六分,甬长四寸九分,径一寸一分,有旋,两舞相距四寸八分,横三寸七分,两铣相距五寸五分,横四寸三分,枚三十六,各长七分,重十有五斤,铭五十二字。字极古,閒作鸾鹄蛟螭之形,其铭不可辨识者,凡九字。曰:惟正月仲春吉日者,犹汉麟凤铭,言秋十月也。盖正月之吉,适得仲春之节,故谨其时而言之。昔张怀瓘在翰林时,见古钟纪夏禹之绩,皆紫金,钿以大篆,神彩惊人。此钟款识,盖亦钿金篆也。是钟甬旋,比他钟虫镂尤剧瑰妙,当甬旋之閒,设环象兽形。聂崇义所谓旋当甬之中央,为环饰之以虫,曰旋虫者是也。尔后甬旋之制,或变为龙螭虎,纽与夫圜环之类,盖制作不纯于古者,如此,按薛尚功款识法帖,当作商器。



迟父作姬齐姜,和林夹钟,
用昭乃穆,不显龙光,乃
用蕲丐多福,侯父洎齐
万年眉寿,子孙亡疆宝。
图说
右高一尺二寸,甬长六寸,径一寸五分,两舞相距九寸,横六寸七分,两铣相距一尺三分,横七寸五分,枚三十六,各长一寸四分,重四十五斤,铭四十字。是钟,迟父为姬齐姜作也。曰:用昭乃穆,穆不显龙光,则穆穆以言其钦和,不显以言其甚显。而龙光者,又言其承天子之宠光也。《诗》言为龙为光是矣。盖钟乐之大者,乐所以示其和,而铭之所载,又以形容其和之之德,福以类应,故祈此多福,亦求福不回之谓也。是其所以为子孙无疆之传焉。



宫,今宰仆锡聘钟,
十有二聘,敢拜稽首。
图说
右高一尺二分,甬长四寸七分,径一寸一分,两舞相距七寸五分,横五寸三分,两铣相距七寸九分,横五寸二分,枚三十六,各长一寸,铭一十五字。在昔人臣有功于国者,必昭其功,而勒诸金石。故若魏绛和戎而获五利,则赐之乐,而始具金石之奏是也。夫编钟之数十六,而聘之所锡十有二,足知其为分方,应月律者如此耳。若夫名氏所出,典籍缺漏,盖无得而考焉。



走,作朕皇祖文考宝和钟,
走其万年,子〈二〉、孙〈二〉永宝用享。
图说
右高一尺二寸,甬长五寸二分,径一寸九分,两舞相距八寸三分,横六寸,两铣相距九寸七分,横七寸一分,枚三十六,各长一寸,重三十四斤,铭二十二字。



走,作朕皇祖文考宝和钟,
走其万年,子〈二〉、孙〈二〉永宝用享。
图说
右高一尺二寸六分,甬长五寸八分,径一寸二分,两舞相距八寸九分,横六寸二分,两铣相距一尺五分,横七寸五分,枚三十六,各长一寸五分,重三十二斤,铭二十二字。



走,作朕皇祖文考宝和钟,
走其万年,子〈二〉、孙〈二〉永宝用享。
图说
右高一尺一寸二分,甬长五寸二分,径一寸七分,两舞相距八寸,横五寸六分,两铣相距九寸三分,横六寸五分,枚三十六,各长九分,重三十二斤,铭二十二字。
右三器,皆铭曰走。夫走自卑之辞,如司马迁所谓牛马走是也。且孤寡不谷,侯王自称之耳。曰文考者,如曹楚晋卫,或侯或王,皆以文称。盖以德立国者,必曰文。以功立国者,必曰武。是则称文者,特不一也。然此钟制样,皆周物,岂以追享文王而作欤。在周之时,于后稷曰思文,于文王曰文考,于太姒曰文母,是皆称其德也。今曰皇祖文考,则宜在成康之后,作乐以承祖宗时耳。

周宋公䪫


图图

宋公成之䪫钟。
图说
右高一尺三寸六分,纽高三寸九分,阔九寸五分,两舞相距一尺,横六寸六分,两铣相距一尺一寸七分,横九寸四分,枚三十六,各长三分,重三十三斤,铭六字。



宋公成之䪫钟。
图说
右高一尺二寸八分,纽高三寸九分,阔九寸三分,两舞相距九寸五分,横七寸五分,两铣相距一尺一寸三分,横九寸三分,枚三十六,各长五分,重三十二斤,铭六字。



宋公成之䪫钟。
图说
右高一尺二寸二分,纽高三寸七分,阔八寸八分,两舞相距九寸一分,横七寸一分,两铣相距一尺五分,横八寸二分,枚三十六,各长五分,重二十八斤八两,铭六字。

周宋公䪫


图图

宋公成之䪫钟。
图说
右高一尺一寸,纽高三寸八分,阔八寸四分,两舞相距八寸,横六寸五分,两铣相距一尺,横七寸二分,枚三十六,各长三分,重二十六斤有半,铭六字。



宋公成之䪫钟。
图说
右高一尺一寸,纽高三寸七分,阔八寸七分,两舞相距七寸五分,横五寸五分,两铣相距九寸一分,横六寸七分,枚三十六,各长四分,重十有八斤一十两,铭六字。



宋公成之䪫钟。
图说
右高一尺三分,纽高三寸七分,阔八寸六分,两舞相距七寸一分,横五寸一分,两铣相距八寸六分,横六寸三分,枚三十六,各长三分,重一十六斤有半,铭六字。
右六器,铭文略无小异,皆曰宋公成之䪫钟。夫历代之乐,颛帝曰六茎,帝喾曰五英,黄帝曰云门,尧曰大章,舜曰大韶,禹曰大夏,商曰大濩,周曰大武。夫䪫字与茎通用,则䪫钟者是为颛帝之乐。宋者,商之系,二王之后,得用天子礼乐,则历代之乐章,固当有之。盖此钟特其一代之名耳。宋自微子有国,二十世而有共公固成,又一世而有平公成,又七世而有剔公成,则所谓宋公成者,不知其为谁也。惟太祖有天下,实起睢阳,故国号大宋。是六钟既出于宋地,而铭文又有曰宋公成,则其于受命之邦,出为太平之符者,正其时欤。由是作乐之初,特诏大晟府取是为式,遂成有宋一代之乐焉。当知古今符命,莫不各有所感召云。
周遍地雷纹钟图周遍地雷纹钟图

图说〈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