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考工典.轩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考工典

 第九十二卷目录

 轩部艺文三〈诗词〉
  《南轩》          唐戴叔伦
  《戏题石门长老东轩》     柳宗元
  《寄题甘露寺北轩》       杜牧
  《和象之北轩书事》      宋韩维
  《王立之大裘轩》        谢逸
  《揽翠轩》           陈瓘
  《杜敬菽寓僧舍开轩松下以虚濑名之来求诗》 陆游
  《小轩》            前人
  《居竹轩》          元倪瓒
  《题凤浦方氏梧竹轩》     丁鹤年
  《题爱柏轩》          戴良
  《题巽上人游息轩》       前人
  《陈氏秋容轩》        明高启
  《黄氏延绿轩》         前人
  《马氏东轩》          前人
  《梦绿轩》           杨基
  《秀野轩》           徐贲
  《徐一夔独树轩》       潘时雍
  《挹秀轩》           王英
  《宜晚轩为玉公赋》       沈周
  《临清轩》           史鉴
  《同钱仁夫钱承德夜宿香山来青轩联句》 李东阳
  《有渚轩宴集用韵答潘景升轩以顾渚茶得名余与景升不善酒而有茶癖故云》 黄居中
  《西山来青轩对月》〈已上诗〉 董应举
  《水龙吟》〈题梦云轩〉   宋周紫芝
  《永遇乐》〈宿鸥盟轩〉    张元干
  《桂枝香》〈紫极宫写韵轩〉   詹正
  《真珠帘》〈近雅轩即事已上词〉 张炎
 轩部选句
 轩部纪事
 轩部杂录
 轩部外编

考工典第九十二卷

轩部艺文三〈诗词〉

《南轩》唐·戴叔伦

野居何处是,轩外一横塘。座纳薰风细,帘垂白日长。面山如对画,临水坐流觞。更爱闲花木,欣欣得向阳。

《戏题石门长老东轩》柳宗元

石门长老身如梦,旃檀成林手所种。坐来念念非昔人,万遍莲花为谁用。如今七十自忘机,贪爱都忘筋力微。莫向东轩春野望,花开日出雉皆飞。

《寄题甘露寺北轩》杜牧

曾向蓬莱宫里行,北轩阑槛最留情。孤高堪弄桓伊笛,缥缈宜闻子晋笙。天接海门秋水色,烟笼隋苑暮钟声。他年会著荷衣去,不向山僧说姓名。

《和象之北轩书事》宋·韩维

舍北多嘉树,垂阴及四邻。清风常满竹,好鸟不惊人。图史无他物,讴吟佚此身。应容里中客,一醉倒冠巾。

《王立之大裘轩》谢逸

小人拙生事,三冬卧无帐。忍寒东窗底,坐待朝曦上。徐徐晨光熙,稍稍气血畅。薰然四体和,恍若醉春酿。此法秘勿传,不易车百两。君胡得此法,开轩亦东向。苏公名大裘,意岂在万丈。但观名轩心,人人如挟纩。

《揽翠轩》陈瓘

地与烦嚣隔,登临翠色中。雨馀千亩竹,霜过一山松。逸兴云无尽,幽怀水不穷。绝胜花满眼,只得片时红。

《杜敬菽寓僧舍开轩松下以虚濑名之来求诗》陆游


君不见洛阳八节滩未至,一舍闻惊湍生绡。六幅谁所画,入眼能令三伏寒。又不见桐庐七里濑溅雪,跳珠舞澎湃羊裘。老子去千年,绝世孤风凛。如在杜陵之孙,今胜游飘。然不必事远游,结茆古寺听松吹。坐擅洛水桐,江秋放翁,百念俱已矣。独有好奇心未死,约君少待秋月明,抱琴来宿写滩声。

《小轩》前人

四面山如碧玉城,小轩聊得惬幽情。乍飞乳燕低无力,自落来禽静有声。麟笔残功成水品,蛇图馀思入棋枰。閒中事业吾能丁,未恨林庐送此生。

《居竹轩》元·倪瓒

翠竹如云江水春,结茅依竹住江滨。阶前迸笋从侵径,雨后垂阴欲覆邻。映叶黄鹂还自语,傍人白鹤亦能驯。遥知静者忘声色,满屋清风未觉贫。

《题凤浦方氏梧竹轩》丁鹤年

凤鸟曾闻此地过,至今梧竹满丘阿。政怀剪叶书周史,却恨翻枝入楚歌。金井月明秋影薄,石坛风细晚凉多。中郎去后知音少,共负奇才奈老何!

《题爱柏轩》戴良

瑟瑟凉野风,竦竦寒城木。风劲木亦然,受命一何独。岁物已沦伤,高标谁赏录。偶荷主人恩,开轩向城曲。老枝扶户吟,密叶停窗绿。遂忘孤生悲,行享后凋福。有客政迷方,振衣时踯躅。愿为柏上枝,托荫归君屋。

《题巽上人游息轩》前人

名山郁岧峣,飞轩起弘敞。觉花堕槛明,忍草缘阶长。日落万壑冷,风振百泉响。扫庭驱虎出,倚栏延月上。云影共栖息,山光同偃仰。晚磬度筠清,夕窗含涧爽。偶造幽人境,获陪芳景赏。谈元悟道言,观妙灭尘想。良游虽暂适,多累讵长往。所以俗中人,昏昏在天壤。

《陈氏秋容轩》明·高启

西郊莽迢递,川树凝烟景。雨过落红蕖,斜阳半江冷。蝉鸣山欲暗,雁去天逾永。孤客对萧条,应知镜中影。

《黄氏延绿轩》前人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马氏东轩》前人

阳和受最多,爽气看应少。晞发此窗前,鸡鸣海天晓。

《梦绿轩》〈有序〉杨基

余与徐君幼文同谪钟离,结屋四楹。幼文居东楹,余居西楹。又尝赋诗曰:梦里绿阴幽草画中,春水人家何处?江南风景,莺啼小雨飞花,盖深有意于故园也,因题其室曰梦绿。

蜀山江头万章木,细草幽泉荫修竹。五月六月山雨晴,空翠纷纷满衣绿。杖藜或来阴下行,云影不断凉风生。青连翠结欲无路,彷佛上有黄鹂鸣。去年吴城正酣战,却倚危楼望葱茜。今年放逐到长淮,万绿时于梦中见。梦中见绿觉始知,索我亦赋梦绿诗。逢人说梦子堪笑,代人作梦余诚痴。世间万事同野马,觉后非真梦非假。五色过眼本虚空,富贵于人诚土苴。南风划然吹梦破,树头不知微雨过。从今寤寐俱两忘,静与白云相对坐。

《秀野轩》徐贲

何处问幽寻,轩居湖上林。竹阴看坐钓,苔迹想行吟。嶂日斜明牖,渚风凉到琴。相过有邻叟,应只话閒心。

《徐一夔独树轩》潘时雍

潇洒幽轩面水开,轩前老树倚云栽。閒来倚杖过三匝,醉后支颐看百回。风雨欲随龙化去,云霄常听鹤飞来。结邻拟共荣枯事,遮莫人知是散材。

《挹秀轩》王英

胜地风烟外,遥山紫翠分。花飘万壑雨,帘捲半溪云。鹤语松间听,樵歌谷口闻。不妨招郑老,对酒夜论文。

《宜晚轩为玉公赋》沈周

湖山佳处小轩成,薄暮偏宜物外情。明月未来风满树,夕阳犹在鸟无声。黄花共客诗中老,白发催年定里生。尘海行人不知此,劳劳心迹候谁明。

《临清轩》史鉴

达人尚幽胜,葺宇临清流。清流宜濯缨,深渚可容舟。周流元不息,昼夜恒滔滔。〈叶〉微风荡生。澜木叶下惊。秋流响归空,房浮光映高。楼芙蓉缘极,浦杜若被芳。洲于焉事栖,息驾言聊出。游榜舟张水,戏拥楫和长。谣〈叶〉犀燃穷,怪物莲折倾。龟巢〈叶〉鸣更,出灵鼍媵予。跃文鱼〈叶〉竟,胜良自惬虑。淡信无求,惟应素心人,来此共逍遥〈叶〉

《同钱仁夫钱承德夜宿香山来青轩联句》李东阳


一轩缥缈阁空青,〈东阳〉四顾参差拥翠屏,〈仁夫〉凉夜推窗堪待月,〈承德〉前朝扫石记祠星,〈东阳〉云蒸衣润龙归钵,〈仁夫〉风袅炉薰鹤听经,〈承德〉地隔红尘三百丈,〈东阳〉寻仙何必泛沧溟。〈仁夫〉

《有渚轩宴集用韵答潘景升轩以顾渚茶得名余与景升不善酒而有茶癖故云》黄居中


独醒惭逋酒债频,随君啜茗坐花茵。酒楼邀月人怀楚,茗渚抽烟鸟报春。话到丁年惊逝水,歌翻子夜动梁尘。犹怜掷果当年客,日日江皋赋洛神。

《西山来青轩对月》董应举

地白钟声寂,山秋夜色多。倚阑成雪界,拓户即天河。野气沈平楚,池光转碧萝。忽闻清籁发,凄绝独如何。

 《水龙吟》〈题梦云轩〉    宋周紫芝

楚山千叠浮云楚,云只在巫山住,鸾飞凤舞,当时空记梦中。奇语晓日曈昽,夕阳零乱袅红,萦素问,如今依旧,霏霏冉冉,知他为谁朝暮。 玉佩烟鬟飞动,炯星眸人间,相遇嫣然一笑,阳城下蔡,尽成惊顾。蕙帐春浓兰衾,日暖未成行,雨但丁宁,莫似阳台梦断,又随风去。
《永遇乐》〈宿鸥盟轩〉张元干
月印金盆,江萦罗带,凉飙天际摩,诘丹青营,丘平远一,望穷千里,白鸥盟在,黄梁梦破,投老此心,如水耿无眠,披衣顾影,乍闻绕阶络纬 ,百年倦客,三生习气,今古到头谁是?夜色苍茫,浮云灭没,举世方熟寐,谁人著眼放神,八极逸想,寄尘寰内,独凭阑鸡鸣,日上海山雾起。

《桂枝香》〈紫极宫写韵轩〉詹正

紫薇花露飘洒作,凉云点宫勾羽字。字飞仙下笔一帘,风雨江亭观宇今。如许有飘零墨香,千古夕阳芳草,落花流水,依然南浦 甚,两两凌风,驾虎恁天孙,标致月娥,媚妩一笑生春,不比世间儿女。笔床砚滴曾窥处,有西山青眼如故。翠笺寄与玉萧吹,彻凤吟鸾舞。
《真珠帘》〈近雅轩即事〉张炎
云深别有深庭宇,小帘栊占取芳菲。多处花暗水房春,润几番酥雨。见说苏堤晴,未稳便懒趁,踏青人去休去,且料理琴书夷,犹今古 ,谁见静里闲心纵,荷衣未葺,雪巢堪赋,醉醒一乾坤任此情。何许茂树石床同坐,久又却被清风留住,欲住奈帘影,妆楼剪灯人语。

轩部选句

汉班固两都赋:左墄右平,重轩三阶。晋左思三都赋:开高轩以临山,列绮窗而瞰江。唐李庾两都赋:日出东荣月沉西轩,〈又〉国子招徒疏馆开轩。
梁肃过旧园赋:彼茅轩与瓮牖,亦寒燠之攸宜。明黄佐北京赋:结台开轩,含景敷葩。
古白帝子歌:璇宫夜静当轩织。
唐许敬宗诗:临轩御早秋。
崔湜诗:竹径桃源本出尘,松轩茅栋别生新。
刘宪诗:当轩暗绿筠。
崔元翰诗:松竹含新韵,轩窗有馀清。
杜甫诗:高栋层轩已自凉,秋风此日洒衣裳。
蒋冽诗:结宇依青嶂,开轩对绿畴。
钱起诗:重轩启上清。
方千诗:东轩海日已相照。
宋文同诗:汀洲烟雨卷轻霏,遥望轩窗隐翠围。金王寂诗:一轩松荫碧油幢。
元倪瓒诗:轩楹只在第三桥。
明区大相诗:层轩翠微里。

轩部纪事

《汉书·史丹传》:建昭之间,元帝不亲政事,留好音乐。自临轩槛上,隤铜丸以擿鼓。〈注〉师古曰:槛轩,阑板也。《羯鼓录》:元宗尝遇,二月初,诘旦巾栉,方毕时,当宿。雨初晴,景物明丽,小殿内庭,柳杏将吐,睹而叹曰:对此景物,岂得不与他判断之乎?左右相目,将命备酒,独高力士遣取羯鼓,上旋命之临轩,纵击一曲,曲名《春光好》,神思自得。及顾柳杏,皆已发拆,上指而笑,嫔御侍官皆呼万岁。
《剡溪野语》:石曼卿于廨,后自作一庵,常醉卧其间,名其轩曰扪虱。
《东坡志林》:陶靖节云:倚南窗以奇,傲审容膝之易安,常欲作小轩,以容安名之。
《桯史》:戎州有蔡次律者,家于近郊山谷,尝过之,延以饮有小轩,极华洁,槛外植馀甘子数株,因乞名焉,题之曰味谏。后王子予以橄榄,遗山谷有诗曰:方怀味谏轩中果,忽见金盘橄榄来。想共馀甘有瓜葛,苦中真味晚方回。时盖徽祖始登极,国论稍还是,以有此句云。
《宣政杂录》:政和中,宗室士顿所居。钝轩忽生白芝数本于梁栋上,因易名芝轩。宾客咏歌,以为和气。次年,士顿死。又一年,赐所居,入四圣观,族众散徙,盖不祥也。
《保和殿曲宴记》:宣和元年九月十二日,召蔡京宴保和殿,许至玉真轩。轩在保和西南,庑即安妃妆阁,命使传旨曰:雅宴酒酬添逸,兴玉真轩内看。安妃诏赓补成篇,即题曰保和新殿。丽秋晖诏,许尘凡到绮闱。方是时,自谓得见妃矣。既而但见画象,以诗谢奏,曰玉真轩。槛煖如春,即见丹青不见人。月里嫦娥终有恨,镜中姑射未应真。须臾中使召至玉华阁,妃绰约如仙子京,前进再拜,叙谢,于是酬劝交错,夜漏五鼓罢退。
《浙江通志》:建炎初,高宗航海驻跸于温州之江心寺,御书清晖、浴光二轩,扁刻于石。
参政陈与义,号简斋。绍兴间,自省闼,请奉祠卜居,青墩读书僧阁,面对芙蓉,浦扁曰南轩简斋。与缁羽西庵叶懋善,后人建三友亭于阁侧。赵子昂作古篆,榜其室曰简斋,读书处。
《广信府志》:曾文清所居清樾轩,在广教寺。曾侍郎逮诗云:开轩在独园,绕屋得清樾。不知何年树?殆为今日设是也。寻燬,又孔雀院,横碧轩,亦文清所居,今亦废。
《渭塘奇遇传》:至顺中,王生者本仕族子居金陵,美姿容,众以奇俊,王家郎称之。年二十,有田在松江,往收秋租,回船过渭塘,见一酒肆青旗出于檐外,朱栏曲槛缥缈如画,高柳长槐黄叶交坠,芙蓉十馀株,颜色或深或浅,红葩绿水,相映上下,白鹅一群,游泳其间,生泊舟岸侧,登肆沽饮,斫巨螯之蟹,鲙细鳞之鲈果,则绿橘、黄橙、莲池之藕,松坡之栗,以花磁盏酌,真珠红酒而饮之。肆主亦富家,其女年十八,态度不凡,见生在座,频于幕间窥之。生亦留神注意,已而酒尽登舟,如有所失。是夜,遂梦至肆中,入门数重,直抵舍后。始至女室,乃一小轩也。轩之前有葡萄架,架下凿池,方圆盈丈,以石甃之。养金鱼于中,池左右植垂丝桧一株,绿荫婆娑,靠墙结翠柏屏,屏下设石假山三峰,岌然竞秀,草则金线秀墩之属,霜露不变色,窗间挂一雕花笼,笼内蓄绿鹦鹉。一轩下垂小木鹤二只,衔线香焚之案,上立二古铜瓶,插孔雀尾数茎。旁设笔砚之类,皆极齐楚架上横碧玉箫女所吹也。壁上贴金花笺四幅,诗体效东坡《四时词》,字画似赵松雪,不知何人作也。女见生至,与执手入轩中。极其欢谑,会宿于寝。鸡鸣始觉,乃困卧蓬窗底尔。是后归家,无夕不梦。明岁收租,复过其处,肆翁甚喜,延之入内,生不知其意,逡巡辞避坐定,翁以诚告之,曰:老夫惟一女,未字人。去岁,君子至此饮酒,偶有所睹,不能定情。因遂染疾长眠,独语如醉如痴,饵药无效。昨夕忽语曰:明日郎君至矣,宜往候之。初以为妄,今日君子果涉吾地,是天假其灵而赐之便也。因问生婚娶未曾?又问其阀阅氏族肆。翁大喜,即握生手入内室,至女子所居轩下,门窗户闼,皆梦中所历也。草木台沼,器用什物,皆梦中所见也。女闻生至,盛妆而出,衣服之丽,簪珥之华,又皆梦中所识也。女言:去岁,自君去后,思念切至,每夜梦中,与君相会,不知何故?生曰:吾梦亦如之。彼此大惊,以为神契,遂为夫妇,同居轩中,偕老云。
《苏州府志》:处士章宪作复轩,谓葺先人之庐,治东庑之轩,以贮经史百氏之书,名之,曰:复以警其学,城中朱参政廷珍之第有轩,轩前古松蛟腾,怪石鹄峙,鄱阳周伯琦扁曰松石,为诗曰华轩。贡秀萃双清石友,松君宿缔盟鳞甲,高鶱风雨合洞岩,虚激佩环声平泉,官暇闲游盼绿野,功成寄赏情谁为?澄江修郡乘好,将胜迹播芳名。
光福士人左良甫建耕渔轩,良甫所交,皆名士,题咏甚多。唐肃铭曰:轩之幽释,耒而休其乐也。由由轩之泰,投竿以揭其乐也。泄泄朝华其宫,暮或易而翁昨鼎其食。今或脔其骼,勿舍予田,勿忘予筌,予以老于轩。徐贲诗曰:荷锸喜逢春雨,鸣榔又近黄昏。谁道南阳渭水,不似湘江鹿门。又曰:门泊陶朱归棹家,住张翰故乡霜落。鲈鱼出水,秋晴嘉谷登场。
太仓马廷玉芝秀轩,虞学士集书额,李著作,光孝撰记,杨维桢撰骚辞,时称三绝。
偶桓江雨轩,在茜泾。王绂诗曰:江上轩居晴自好,雨中风致更相宜。秋声满屋隐书几,爽气一帘倾酒卮。渺渺沙汀飞鹭下,冥冥雪浪去帆迟。诸孙凉夜亲灯火,绝胜孤篷愁听时。清迥萧瑟,最得轩中真趣味。卢昭有观云轩,又筑苍筤轩。
《故家遗泽》:宣德初,元大宗伯胡公濙自南大司成,入典秩。宗先是北都鼎建宫府营寺,以次就绪,文皇重念民劳,有勿亟之令,时部寺诸臣,多携印,就第决事。宣德初。重熙累洽,声教诞敷,献琛奉朔,无远弗至。帝谓:远人慕义而来而寅,清署未建。令远人观礼无所,特命先诸部寺署落成之暨,成敕光禄寺,锡宴公卿台宪皆集。一时都人聚观,以为盛事。未几,署中轩槛上生芝一株,咸以为瑞。士夫唱和成帙,因名其轩曰芝轩,而裒次其诗文为《芝轩集》
《耳谈》:刑部福建司轩曰:甘露贵溪江,以潮为郎。时甘露降于轩,柏作记刻碑,碑仅三尺:万历庚子四明,冯若愚移砌轩前壁中。
《明外史·张居正传》:居正还朝所过,守臣率长跪,抚按大吏越界迎送,居正坐步,舆前重轩。后寝室傍翼两庑,童子左右侍用,卒三十二舁之。

轩部杂录

《湖山胜概》:旌德显庆教寺方丈,有轩曰:云扉
十三间楼,相严院有冠胜轩,东坡守杭日,每治事于此。
《长安客话》:来青轩,五楹阑楯外垣,以砖甓,下临绝壑,玉泉诸峰。按伏其前,朱殿撰之,蕃题楹云:恐坏云根开地窄,爱看山色放墙低。凭阑东望尽挹山川之秀,若流憩亭不及,来青远甚,然仰视山巅,高插云汉,亦奇境也。至寒泉亭,斯可有无矣。
《明水轩日记》:净业寺门临水岸,去水止尺许。其东有轩,坐荫高柳,荷香袭人。江南云水之胜,无以过此。《陕西通志》:成县清风轩在旧成州治。宋晁说之《记略》云:守之居,东隅有轩,曰清风叠嶂。前后为之屏几,有汉武都太守李翕德政碑,其辞曰:民歌德惠,穆如清风。昔人或本此,而名轩欤。
《广信府志》:溪南友直轩,宋谏议大夫尹穑所居。曾文清为之名,而赋诗曰:友义丧来久琢磨,复谁能直哉?少稷甫一室清于冰,危坐对书帙曲几。非所凭物,或乱真赝君,其别淄渑攘羊而證父,是子乌足称,所以贵温润,不令见觚棱,要我细商略,此言有师承。按《宋史》:穑自谓半生养得许名,乃为思退所误,末路不终,深可悼惜,轩名友直,其犹在自好之时乎。
《洪景卢稼轩记》云:广信密迩畿辅东舟西车蜂午旁出处,势便近士大夫乐寄焉。郡治之北可十里所,故有旷土三面,傅城前澄湖,如宝带,纵千有二百三十尺,衡八百有三十尺,截然砥平,可庐以居。则稼轩在信郡之北矣。又云:东冈、西阜、北野、南麓,皆约略位置,规岁月绪成之,此皆芜没一统。志乃云稼轩,在铅山县南二里,抑另有考乎?

轩部外编

《聚景园记》:延祐初,永嘉滕生美风,调善吟咏,为众所重。素闻临安山水之胜,思一游焉。甲寅岁,以乡书赴荐,至则侨寓涌金门外,日往来于南北两山间。七月之望于曲院赏莲,因宿。湖中泊舟雷峰塔下,生醉不能寐,披衣而起,沿堤观望,行至聚景园,信步而入。时宋亡已四十年,园中台馆皆已颓毁。惟瑶津西轩岿然独存,生至轩中,凭栏少憩,俄见一美人先行,一侍女随之,自外而入。风鬟云鬓,殆若神仙。生于轩下,屏息以观其所,为美人言曰:湖山如故,风景不殊。但时移世换,令人有黍离之悲。遂咏诗曰:湖上园亭好,重来忆旧游。徵歌调玉树,阅舞按梁州。径狭花迎辇,池深柳拂舟。昔人皆已没,谁与话风流?生闻此诗,不可复禁,即于轩下续吟曰:湖上园亭好,相逢绝代人。嫦娥辞月殿,织女下天津。未会心中意,浑疑梦里身。愿吹邹子律,幽谷发阳春。吟已趋出赴之,美人亦不惊讶,徐言曰:固知君在此,来相访耳。生问其姓名,美人曰:妾弃人间已久,欲自陈叙,诚恐惊动郎君。生审其为鬼,亦无所惧,因问之,乃曰:芳华姓卫,故宋理宗朝宫人,殁殡园侧,今晚因往访贾贵妃,不觉归迟,致令郎君久待,即命侍女翘翘可于舍中取裀席酒果来,今夜月色如此,郎君又至,不可虚度,翘翘应命而去。须臾,携紫氍毹铺于中庭,设白玉碾花樽,碧琉璃盏,醪醴馨香,非世所有。谈谑笑咏,词旨清婉,复命翘翘歌以侑酒,良久,月隐西垣,河倾东岭,即命翘翘撤席。美人曰:敝居僻陋,非郎君所处。只此西轩可也。遂手而入,假寝轩下,交会之际,无异于人。将旦,挥涕而别,至昼往访于园侧,果有宋宫人卫芳华之墓。墓左一丘,即翘翘所瘗也。生感叹逾时迨暮,又赴西轩,则美人已先至矣。自是无夕不会,经旬之后,白昼亦见生,遂携归所寓安焉。已而生下第东归美人,愿随去。生与之同归乡里,荏苒三载,当丁巳之初秋生。又治装赴浙省乡试,美人请于生曰,临安妾乡也。从君至此,已阅三秋。今愿偕行,以视翘翘。生许诺,遂同载往钱塘僦屋以居。至之,明日适值七月之望,美人谓生曰:三年前,曾于此夕与君相会。适当今夕之期,欲与君同赴聚景,再续旧游,可乎?生如言,载酒而往。至晚月上,东垣莲开,南浦露柳,烟篁动摇,堤岸宛然。昔日之景,行至园前,则翘翘迎拜于路,首三人入园,又至西轩而坐,美人忽垂泪告生曰:感君不弃,得侍房帷,未遂深欢,又当永别生。惊问何时,对曰:止在今夕耳。生悲伤怆感彻,晓不寐,及山寺钟鸣,水村鸡唱急起,与生为别。然犹频频回顾,良久始灭。生大恸而返。翼日,具肴醴焚楮镪于墓下,作文以吊之,从此遂绝。《湖广通志》:有陈纯者,至桃源,爱其山水秀绝,乃裹粮沿溪而行,凡九日至万仞绝壁下。纯粮尽,困卧,忽闻有美香水中流巨花十馀片,其去甚急,纯速取得一花,面盈尺五,乃食之。渴甚,复饮溪水数斗,有青衣采蘋岸下,曰:此桃源三夫人之地,上府玉源,中府灵源,下府桃源。后夜中秋,三仙将会于此。其夕,水际楼阁相望,玉源夫人坐绛殿中,众乐,并作谓纯曰:此书生好。将晓同舟而下,有顷,即至琐窗朱阁,非人世所有。玉源戒纯,慎毋入南轩,当不利于子纯。窃往焉,轩中有玉笛,纯取吹之,忽见人物山川,乃其乡里。久之,忽不见纯,呕一卵于地,化为红鹤飞去。玉源责纯曰:不听吾戒,今不能救矣。后三十年,当复来此,遂以舟送纯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