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衡山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一百六十三卷目录
衡山部汇考一
图
考
图
考
山川典第一百六十三卷
衡山部汇考一
南岳衡山衡山,在今湖广衡州府衡山县西北三十里,其山发脉于岷山,由蜀入黔,迢递九疑连络,五岭突起,为七十二峰,盘纡八百馀里,高耸九千馀丈,南临衡州,北镇长沙,历代皆尊为南岳,今犹载在祀典。
衡山图衡山图
考考
按《书经·夏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传〉北据荆山,南及衡山之阳,〈疏〉南及衡山之阳,其境过衡山也。以衡是大山,其南无复有名山,大川可以为记,故言阳见。其南至山南也。〈《蔡传》〉唐孔氏曰:荆州以衡山之阳为至者,盖南方惟衡山为大,以衡阳言之,见其地不止此山,而犹包其南也。〈《大全》〉曾氏曰:衡山在长沙,今潭州湘南县。岷山之阳至于衡山。〈传〉衡山江所经在荆州。〈疏〉《地理志》云:衡山,在长沙湘南县东南。〈《蔡传》〉衡山,南岳也。《地志》在长沙郡湘南县,今潭州衡山县也。
按《周礼·夏官·职方氏》:正南曰:荆州,其山镇曰:衡山。〈《订义》〉《易氏》曰:《汉志》:长沙国湘南县衡山在东南,唐属衡州,衡阳县本酃县地,要之衡山连亘数邑,凡酃县之东北,以至湘南县之东南,则皆衡山也。
按《尔雅·释山》:江南,衡。〈注〉衡山,南岳。〈疏〉《禹贡》云:岷山导江,又曰:岷山之阳,至于衡山,孔注:衡山江所经,然则江水经此山之北,东入于海。故曰:江南衡也。郑注大宗伯云五岳南,曰衡是也。
按《山海经·中山经》:龙山又东南五十里,曰衡山,上多宇木榖柞,多黄垩白垩。宣山又东四十五里,曰衡山,其上多青䨼,多桑,其鸟多鸲鹆,〈注〉今衡山在衡阳湘南县,南岳也。俗谓之岣嵝山。
按《史记·夏本纪》:汶山之阳至于衡山,〈注〉《索隐》曰:在长沙湘南县东南。《广雅》云:岣嵝谓之衡山,《正义》曰:衡山,在衡州湘潭县西四十一里。
《秦始皇本纪》:西南渡淮水之衡山,〈注〉《正义》曰:《括地志》云衡山,一名岣嵝山,在衡州湘潭县西四十一里,岣音苟嵝音楼。
按《后汉书·郡国志》:长沙郡湘南侯国衡山,在东南。〈注〉郭璞曰:山别名岣嵝,《湘中记》曰:衡山有玉牒,禹案其文:治水,遥望衡山如阵云,沿湘千里九向九背,乃不复见。
按《风俗通义》:五岳衡山,一名霍,言万物霍然大也。按《西征记》:岣嵝山,自湘川至长沙七百里,九向九背。然后不见,禹治水登而祭之,因梦兀夷使者,遂获金简玉字之书,得治水之要。
按《荆州记》:南岳衡山,朱陵之灵台,太虚之宝洞,上承冥宿,铨德钧物,故名衡山。下踞离宫,摄位火乡,故号南岳赤帝馆,其岭祝融寄其阳,威神堂,堂荫映峨峨是以宅薮神灵室宇仙罗。
衡山有三峰,极秀。其一名紫盖天,景明彻,有一双白鹤回翔其上,一峰名石国,下有石室中常闻诵经声,清响亮彻,一峰名芙蓉,最为竦杰,自非清霁素朝不可望,见峰上有泉飞流如一幅绢,分映青林直注山下。
按《寰宇记》:宿当轸翼度应机衡,故曰衡山,山有锦石裴然成文。
衡山有悬泉,滴沥岩间,声泠泠如弦,有白鹤回翔其上如舞。
按《湘中记》:衡山近望如阵云,沿湘千里九向九背。衡山、九疑,皆有舜庙。太守至官,常遣户曹致祀,则如闻弦歌之声。
按《三礼义宗》:南岳谓之霍,霍者,护也。言阳气用事盛夏之日,能护养乎万物,故以为称。
按《洞渊集》:衡山洞名朱陵太虚之天,即神农为赤帝治南岳者,昔上帝降玉册宝印,赐注生真君永镇灵岳,即吾皇比寿之山。
按《水经湘水注》:湘水北径衡山县东,山在西南有三峰,一名紫盖,一名容峰,容峰最为竦杰,自远望之苍苍隐天,故罗含:云望若阵云,非清霁素朝不见其峰,丹水涌其左,澧泉流其右,《山经》谓之岣嵝山,为南岳也。山下有舜庙,南有祝融冢,楚灵王之世,山崩毁其坟,得营丘九头图治洪水,血马祭山得金简玉字之书,容峰之东有仙人石室,学者经过往往闻讽诵之音矣。衡山东南二面临映湘川,自长沙至此,江湘七百里,中有九背,故渔者歌曰:帆随湘转,望衡九面山上,有飞泉下注,下映青林,直注山下,望之若幅练在山矣。
按《唐书·天文志·星纪》:鹑尾以负南海,其神主乎衡山荧惑位焉。
《地理志》:江南道衡州衡阳郡衡山,〈注〉有南岳衡山祠。按《续博物志》:衡山五岳之南岳也。黄帝以灊霍为衡之副。《尔雅》云:霍山为南岳,至汉武以衡山道远徙祭于庐江灊山,或曰:衡山,即霍山,《山海经》云:衡山即岣嵝山。
按《初学记》《徐灵期南岳记》云:衡山者,五岳之南岳也。其来尚矣,至于轩辕,乃以灊之霍山为其副焉。及汉武南巡,又以衡山辽远道隔江汉,于是徙南岳之祭于庐江灊山,此亦承轩辕副义也。故南岳衡山朱陵之灵台,太虚之宝洞,上承冥宿铨德钧物,故称衡山。下踞离宫,摄位火乡赤帝馆其岭,祝融宅其阳,故号。南岳名,朱陵太虚之天,其山盘绕八百里,高四千一十丈,山有七十二峰,十洞,十五岩,三十八泉,二十五溪,九池,九潭,九井,东南临湘川,遥望如阵云,沿湘千里九向九背,乃不复见。
按《洞天福地记》:第三洞天,南岳衡山,周回七百里,名朱陵之天,在衡州衡山县。
第二十福地,洞真坛,在长沙县西南岳祝融峰。第二十二福地,洞灵源,在南岳招仙观西。
按《地理通释·十道山川考》:江南名山衡岳,《职方》荆州山镇,在潭州衡山县西三十里,衡州衡阳县北七十里,有五峰,曰紫盖,天柱,芙蓉,石廪,祝融,《湘中记》曰:衡山有玉牒,禹案其文以治水,遥望衡山如阵云,郭璞曰:山别名岣嵝,韩文公诗:岣嵝山尖神禹碑,《南岳记》曰:朱陵之灵台,宿当翼轸度应机衡,故为名。禹导水通渎,刻石书《名山之高南岳文》云:高四千一十丈,〈注〉岣嵝者,衡山南麓别峰之名。《通典》衡山在衡州湘潭县,衡岳庙在衡山县西三十里。
按《方舆胜览》:湖南路潭州南岳,一名衡山,在衡山县西三十里晋,因山以名郡。
祝融峰,位直离宫卢,载诗五千里,地望皆见七十二峰中最高。
朱陵洞,在衡山,《南岳记》:名太虚小有之天,三十六洞天中第三。
衡州衡岳,在衡阳县,《寰宇记》宿当翼轸度应机。《衡书》所谓南岳也。乃朱陵之灵台,太虚之宝洞,国初缘旧制祠官所奉,止东西北中四岳,开宝元年有司按祭典,请祭南岳于衡山,从之。
回雁峰,在衡阳之南雁,至此不过遇春而回,故名,或曰峰势如雁之回。
紫盖峰,《山海经》云:山有玉牒,遥望如阵云,有峰名紫盖,禹治水登而祭之,遇元夷苍水使者,授金简玉字果,得治水法,或曰其形如盖。
兜率峰,陶弼诗云:兜率一峰旁,林开见宝幢。鸟行高避县,山骨下连江。白云峰,在南岳下,有龙潭,又有碧云峰,明月峰,香炉峰,天柱峰,石廪峰,石菌峰,芙蓉峰。
岣嵝峰,在衡阳北,《湘水记》衡山南有一山,名岣嵝,东西七十里,南北三十里,高一千五百丈,禹登山获金简玉牒治水之书,山上承翼宿铨德钧物,故名岣。下据离宫摄统火师,故名嵝。
按《广舆记》:衡州府衡山,即南岳也。周八百里上有七十二峰,十洞,十五岩,三十八泉,二十五溪,其峰高峻者五,而祝融为最。
按《树萱录》:南岳诸峰,皆朝于祝融,独紫盖一峰,势转东去。
按《杨升庵集》:衡山,一名芝冈。
按《三才图会·衡岳图考》、《周礼》:荆州其山镇,曰衡山,徐灵期《山岳记》及盛弘之《荆州记》云:衡山者,五岳之南岳也。周旋数百里,高四千一十丈,东南临湘川,自湘川至长沙七百里,九向九背,然后不见。禹治水登而祭之,因梦元夷使者,遂获金简玉字之书,得治水之要,山有三峰,其一名紫盖天,景明彻有一双白鹤,回翔其上,一峰名石菌,下有石室,中常闻讽诵声,一峰名芙蓉,上有泉水飞流如舒一幅练,《山海经》云:衡山,一名岣嵝山,其上多青䨼鸟,多鸲鹆。按《潜确类书·区宇部》:衡州府衡山,在衡山县,即南岳也。上承翼轸钤总万物,故名衡山。度应斗衡位直离宫,故曰南岳。
按《衡州府志·封域考》:衡山,在衡山县西北三十里,为五岳之一。地脉发于岷山,由蜀入黔,迢递九疑,连络五岭横亘其南,即南方之干也。自骑田岭入楚,蕴结磅礡盘纡八百里,突起南岳,高耸九千馀丈,巍然伯仲于太华,嵩恒间矣。按《寰宇记》:宿当翼轸上应机衡,故云衡山。《南岳小录》周职方氏曰:南岳之镇,曰衡,以其分当翼轸光,辅紫宸钤二气之根,均五灵之德,上列注生之宿,下符长育之功,称物平施,故谓之衡。又《星经》云:玉衡主荆州,而长沙一星在轸之中,主寿长,子孙昌,亦曰:寿昌之次,衡岳旧属长沙,故又谓衡岳为寿岳也。《山海经》云:衡山一名岣嵝,盛弘之《荆州记》云:衡山南岳朱陵之灵台,太虚之宝洞,上承冥宿铨德均物,故名衡山,下踞离宫,摄位火乡,故号南岳。赤帝馆其巅,祝融宅其阳,威神堂堂荫映峨峨,是以宅薮神灵室,《宇仙罗藏经》云:南岳主掌星象分野水族鱼龙。《南岳志》云:昔黄帝游观六合,后造神灵,见东中西北四岳,显有佐命之山,惟衡山峙立,无辅。乃与昌宇力牧方明等章祠三天,太上使命霍山灊山为南岳储君,并青城山为丈人署,庐山为使者,令总衡岳以鼎镇举德真,而为主储君。衡岳之副君也。《尔雅》云:以霍山为岳,其实非正也。《广雅》又云:天柱谓之霍山。《三礼义宗》云:南岳谓之霍,霍者,护也。言阳气用事盛夏之日,护养万物也。又《龙鱼河图》曰:衡山君神姓丹,名灵峙,或曰:神姓崇,讳封号司天昭圣,帝山周环有七十二峰,十洞,十五岩,三十八泉,二十五溪,九池,九潭,九井。
按《衡岳志·山水考》:黄帝定五岳以灊霍为南岳,衡山之副。夏禹导水岷山之阳,至于衡山,周武王受命辨九州之国,正南曰荆州,其山镇曰衡。至汉武南巡又以衡山夐远道,隔江汉,谶记皆以灊山为岳,乃徙南岳之祭于庐江灊山,盖承轩辕为副之义也。太史公称大荒之内,名山五千,其在中国有五岳,作镇罗浮括苍辈十山为之佐,命若罗浮为南岳佐,乃第七洞天也。旧志云自回雁至仙顶七峰,在衡阳县界,自祝融至天柱五峰,及金简降真芙蓉等五十五峰,俱在衡山县境,其碧岫屏障日华岳麓,则在长沙府界,共为七十二峰,紫盖、云密、天柱、石廪四峰,皆去衡山县西北三十里。
祝融峰,在县西北三十里,高九千七百三十丈,为诸峰之最高。位直离宫,以配火德,乃祝融君游息之所。《道书》:二十四福地也。山巅有风穴,雨将作阴风,自穴而发,又有雷池,宋时祷雨有应,建庙池,上按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高辛火正,命曰:祝融,祝融之弟,吴回,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昆吾、参胡、彭祖、会人、曹姓、季连、芊姓季连之裔,曰:鬻熊,鬻熊生熊丽,熊丽生熊狂,态狂生熊绎,熊绎僻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桃弧棘矢,以共王事。与鲁公伯禽卫康叔子牟晋侯燮齐太子吕伋俱事成王,且鬻熊为文王师也。故成王封之于楚丹阳,锡以子男之田,丹阳在今枝江县。《六帖》云:衡山有五峰,极高,而祝融为最。尝有铁脚道人夜半登此观日,出仰天大叫,曰云海荡吾心胸。
紫盖峰,在岳庙东,高四千五百丈九尺,乃朱陵洞天之源。其形嵯峨,有似麾盖,因以为名。诸峰皆向祝融,而此独南面,若不回顾览胜者,情若恨之,顶上有鹤泉,仙人池,翠麓岩,及鹤鸣宝霞天宝等台,又有飞泉如幅绢,分映青林,直注山下,下有紫盖院故基,与王氏药堂存焉。
天柱峰,即双柱峰,在岳庙西北,两山端耸百丈,其形似柱,因以为名。《九域志》云:名山三百六十,中有八柱,此为第六柱也。下有天柱寺,西北有石岩,即狮子岩,吴时李洞叟居之。
石廪峰,在岳庙西南,其上方阔十丈,《方舆记》云:形如仓廪,有二户一开一阖,《湘中记》云:闭则岁丰,开则岁歉,上有承天寺,玉清宫故址,又有风穴,雷泓鬼栽石诵经坛,陈真人炼丹台遗迹,昔有胡浮先生常乘白豹游之,毕田诗:时雨闻开阖,年秋识俭丰。
芙蓉峰在岳庙后,上有飞泉瀑布,下灌田亩。昔赤精子授经于此。有讲经坛,即今讲经石是也。方圆丈馀,刻有天下太平四字,《荆州记》云:衡山三峰极秀,一紫盖,一石囷,一芙蓉最为竦杰,非晴不见。
赤帝峰,在岳庙后,古名炼玉峰,上有惠车子尸解处。东有赵涧,石棋盘,按赤帝一云祝融,一云炎帝,宋太祖求帝王之应祀者,独神农氏陵不可得。梦神人戴一笠,持两火诉不血食。觉而问群臣曰:兹非炎帝乎。火位南方,宜南方求焉。遂遣至长沙衡山之境求之。遇一老人,引而示之曰:此炎帝冢也。忽不见报遣祀之。
朱明峰,在正殿后,昔有邝仙修真南岳朱明峰下,一日偶复游罗浮骑牛入朱明洞,不复出,云此南岳前洞。
狮子峰,即柿蒂峰在岳庙后,下有灵源,但闻石间泠泠然而不见水,其下为福严寺明道山房。
烟霞峰,在岳庙右,南有大明寺,小伏牛塔院,东有李邺侯端居室,及懒残岩,按李泌隐居南岳,尝夜访懒残残,方拨牛粪火煨芋,出半芋食之,曰:慎勿言,领取十年,作相。即其地也。烟霞远望浮动可爱。
掷钵峰,在岳庙后,上有定心石,隐身岩,虎跑、卓锡二泉,观音、马祖二庵,八功德水三生藏岳心亭,兜率桥皆列前后,左右世传思大和尚掷钵于此,赴陈主之召故名。
弥陀峰,在山左东北,有岩虚险而暗,古木怪藤,荫蔽其间,下有弥陀寺,唐柳子厚为之记。
香炉峰,在紫盖乡,形如香炉,南有宝胜寺,与朱陵洞最近。
架鹤峰,即紫霄峰,在岳庙东,下有铨德观,上有架鹤亭,传东晋尹真人飞升于此。
轸宿峰,在岳庙后,居祝融峰南,上当轸宿汉天师第七代孙获天书之所。
瑞应峰,在岳庙西北,昔有大木枝柯臃肿窿然而起,如龟龙状,故名。
紫云峰,在南台寺下,有衡岳寺故基,胡文定书院,湛甘泉精舍。
集贤峰下,有南麓书院,为唐李泌张九龄旧游地。宋胡文定公与子致堂先生寅、五峰先生宏、朱晦庵先生熹、张南轩先生栻,讲学其中。明万历间,曾金简重修书院,祀朱张二夫子,并韩文公周濂溪诸贤。每岁春秋二祭。
华盖峰,即灵芝峰,在岳庙后,南有华盖庙,乃华盖君双子辨修行处。地产灵芝,故亦名灵芝峰。
天堂峰,在岳庙右,东有石室,殷景童礼斗处,岩中多生芝草,两茎相缠,有垂头如绦,俗呼为罗汉绦。安上峰,在南台之西,下有摄受寺,安乐寺,即今止观。桥赵李两书斋,墨池皆在。有舜庙,舜溪舜洞,传者谓舜南巡寓此,故名。峰下石巉多古题刻,里人呼为灵岩。摩诸旧刻率不可辨其可识者。曰笔墟,曰琴台,曰蟾石,复有题诗蟾石,不题姓名,其诗曰:月宫曾折桂,遗影玉蟾边。人既收仙籍,岩应系洞天。有名终不古,无物胜长年。妙得琴中趣,此声非指传。又平田处元峭壁题曰:舜樟字大如斗,然莫知所谓,或曰:《岳志》旧称安上峰为舜巡狩经行处,当时尚有古木存者,亦秦松汉柏云耳。彼秦五松且传于岱岳,矧有虞氏耶。永和峰,在岳山右,四时融和如春暖,故名。上有永和台,旧传有寺观二基。
观音峰,在山右,游方广寺必经过其麓。下有罗汉台,金竹坪,俱有异迹。
云居峰,在岳庙西南,下有云居寺,凝碧亭,金牛迹,退道坡,与南台相近,寺有唐梵经,太宗御书五十卷,昔皮日休过元福上人旧居有诗。
红花峰,即石榴峰,在岳庙西南,有洞门观基,又有夕阳溪夕阳岩。
云龙峰,在岳庙右,即小五台后山也。下有栖真观西汉时蜀之青城山道士王谷神皮元曜修真之所。后唐有董奉先继之,今有诵经石,与故云龙寺基存焉。明月峰,在岳庙右,四时如月明状。南有承天、楚宁二寺,明月庵当山之半,踰之即衡阳界,小嵩山在焉。双石峰,在岳庙西南,下有双峰寺,能仁寺,抱老送灯桥,桥下有诗,北有瀑布,玉虹亭,楚安寺,舍身岩,华林禅师拾穗岩,二虎为侍者处。
岣嵝峰,在岳庙西南五十里,衡阳县界,高一千五百丈,禹登是山得金简玉牒治水之书,《山海经》云:衡山一名岣嵝山,其上多青䨼鸟,多鸲鹆,《湘中记》岣嵝山有玉牒禹案之以治水,上有神禹碑,先王殿,雷洞妙喜洞,道人亭,湛甘泉,有铭记焉。
潜圣峰,在岳庙西,昔高僧希迁游南岳寻方广寺,访惠海尊者了无踪迹,一日见精舍号方广,遇海尊者止宿之,送出反顾入宅俱无。
妙高峰,在崇岳乡方广寺后,左潜圣右妙高,中有平坦一区,相传为梁海尊者诵经处。时有五白衣长者听经,询之乃龙王也。愿献寺基一夕拥沙为平地,故建方广寺。
天台峰,在方广寺西,乃智者顗禅师拜楞严处。师故为思大高足弟子,得法华三昧,因竺僧言西方有楞严经,与法华互相发明,故拜而求之积十六载。今有拜经台,遗址并妙。高峰无缝塔,神辙亭,分粮觓龙头并,会仙桥,莲花池,酥酪泉,落叶松,共为十景,今行灯禅师住此。
莲花峰,在崇岳乡下,有方广寺,四水环绕,山如莲花,拥出有宋徽宗天下名山四字,范寅亮诗云:寺藏螺髻顶,人在藕花心。
青岑峰,在岳庙后,有东林西林二寺,东林即大福源,西林今名西明寺,又其上有清江庵,云其峰高而青锐。
白马峰,在县治西,《山海经》云:昔大禹巡狩至此,杀白马祭天,今名杀马冲盖有所本也。
永参峰,在红花峰后,当小嵩山石龙塘之间,相传为殷姓者朝斗参真之处。下有石室,东西有寺观二基。仙顶峰,在永参峰右。
会善峰,古名毛女峰,在岳西南,下有会善寺,乃十八高僧相会处,故更其名,一云即女善峰也。
白石峰,在崇岳乡,上有白石岩,与应相峰相似,相传有龙栖,其后洞水流而不竭。
回雁峰,在衡郡城南,《图经》云:南岳周回八百里,以雁峰为首岳麓为足,相传雁至此即止不过。邑人罗桢曰:岳庙,北有岭脊石,磴纡回蓁莽中有巨石,上镌上回雁峰四大字,观其山形,盘旋如雁回状,岂古之所谓回雁峰,其在斯欤附记之以存疑。
朝日峰,在岳庙左,昔人有姓殷者,负暄于此,故名。按古史载赫胥氏葬处。
惠日峰,在岳庙东,有高僧憩于此,后隋帝诏赴惠日道场,称旨赐号惠日,因以其号名此山云。
瑰霄峰,在岳庙左,昔齐司空谒祝融顶。回息于此。碧萝峰,即观音岩,在祝融峰下,上有观音阁,阿育王塔,今无存,一名元明洞,岩石甚奇,如蟾望月,象朝真无装点者。
灵药峰,在岳庙左,有石室,昔新野先生与徐君周游三湘,入衡山采药于此。
会仙峰,在岳庙右,昔邓郁之注经于此。一云薛幽栖经此与白云子谈道,下有白云先生堂,今废矣。其上有会仙桥。
降真峰,在岳庙西,《仙箓》云:昔炎帝之女致斋于此,感元君降故名。
文殊峰,在岳庙北,相传唐宣宗太子慕道自霍之衡,至峻坡西望见金色瑞相,弥陀僧以为文殊现,故名。金简峰,在山后,东有大禹岩,《吴越春秋》云:禹伤父功不成,乃处衡山,血马以祭天,夜梦一人自称元夷苍水使者,谓禹曰:欲得我山神书者,齐焉。禹乃退齐,一日遂有金简玉字之书,得治水之要,其间有石高数丈,阔数丈,而中断之。听石下有水声,号断石,源崖上。有石刻云玉砂之。水如乳甘香,人得一啜,地久天长。云密峰,在岳山西北,昔大禹治水登此峰,立碑纪其山,高下丈尺,上有会仙坛,丹崖,仙人石室,夜遇阴晦有光跳,跃俗呼仙灯,又谓之圣灯岩,又有大禹岩桃花源峰半有禹碑皆蝌蚪文字。
栖真峰,在山后,下产云母石,昔武阳洞人遇一异人,披发草衣,身毫长寸馀,见之而走,异人曰:吾地仙,非山鬼。知汝至孝,今日相遇亦有缘耳。我栖此久常服苍耳,今二百馀岁,吾教汝服之,指草以示,忽失所在。后其人亦寿至百馀岁,故有栖真之名。
仙岩峰,在山后,下有石岩,高丈许,说者谓刘根先生炼神之所,南有大洞相传为朱陵洞之东门。
翠鹫峰,在岳庙北,唐末王生修炼处。形如鹫鸟,故名石囷峰,在岳庙北,中有二石其形圆。
崱屴峰,在山后,与赤帝峰相连,东有石室,世传惠车子修行于此,上有藏经阁即瑞光念佛处。
祥光峰,即古鹤鸣峰,在岳庙西北,有灵田,常有月光现如飞烛状故名。
雷祖峰,在山后,当祝融之麓,祝融有雷池,能兴云布雨,故以祖名。
碧云峰,在岳山后,上有紫金台,云气如泼蓝黛,故名。白云峰,在紫盖乡西,有白云寺,下有龙潭,神龙出入,灵感有验,人茹荤者,不敢近,下有白云洞。
九女峰,在紫盖乡,下有九女庙,今废。
灵禽峰,在岳庙西北,唐薛幽栖于此祈真感格,有鸟群飞,羽毛鲜异红碧相间,上下和鸣,音如笙簧,故名。云隐峰,在紫盖乡,云隐见不常,下有伏虎岩。
耆阇峰,在岳庙北,山形似天竺耆阇,故名。
喜阳峰,在岳庙北,祝融峰之左,喜先见日故名。灵应峰,在山左,南阳新野人邓郁之子元达曾修炼于此,其峰正当湘潭湘乡之界。
凤凰峰,在永平乡,昔祝融君登南岳谒元君,感碧鸡凤凰集此,故名。
采霞峰,在武阳乡,即古应相峰,齐褚白玉隐于此。晓霞峰,在县东,日出衔山丹霞掩映。
巾紫峰,在县治后,上有平台,名紫巾台,径三丈,昔大禹南巡至此,望九疑而祭舜,其山无林木,多杜鹃花,状若紫巾,故名。其下有白龙潭流杯池。
吐雾峰,在县后,与巾紫峰相连,云气升腾,虽晴亦雨,雾开则晴,邑人观之以定晴雨。
碧岫峰,在湘潭县界,下有碧岫寺,西北有西台观基。屏嶂峰,即峡峙峰,在湘潭县界。上有炼丹坛,朝斗石。日华峰,在岳庙东,左瞰圣寿华严,右盼南台天柱。云麓峰,在长沙古潭州之西,是南岳之足也。
以上七十二峰外,又有马鞍峰,在岳庙东,形如马鞍。又有弥勒峰,在岳庙西,又有高奇峰,在湘潭界,高奇可爱,皆李珣志中,所有邓志所不载。
西岭,在山右,天柱峰侧,张南轩记云:出西岭,过天柱。南岭,在山前,今称横岭。
开云岭,在县治北,韩文公过此,阴雨默祷,云开,故名马岭,在县治南三十里。
排子岭,在明月峰后。
罗汉岭,在黄华坪,一峰耸秀如观音,为后嶂十八圆峰拱之,如罗汉,故名。黄华老人道场枕此。
大禹岩,在云密峰下,禹治水致齐于此,故名。
圣灯岩,在金简峰,旧传此山有珊瑚芝,阴晦之夜有灯光摇动如人秉烛之状,俗呼圣灯。
黄帝岩,在金简峰下。
懒残岩,在烟霞峰,与李邺侯书室相近,岩前有泉一掬。
伏虎岩,在云隐峰,一云在灵应峰下。
把针岩,在祝融峰。
观音岩,在碧萝峰下,昔罗念庵先生居此,故岩畔有念庵松。
祖师岩,在祝融峰下。
仙岩,在仙岩峰。
田真药岩,在喜阳峰,田真讳良逸元和中修行于此。后得道。
刘根先生药岩,昔有仙人刘根居之,在九仙宫西北,颇甚深邃,亦殊异之境。
听月岩,在讲经台下。
白云先生药岩,在九真观西,开元中司马天师承祯本号白云先生,后授真一先生,尝于此修行。
九子岩,在九女峰。
上清岩,在岳庙后。
烂柯岩,在烟霞峰,下有大悲阁,莲池,高徒直指习静,其中十馀年日礼,大悲忏蔡承植曾凤仪,俱有石记。隐身岩,在掷钵峰。
夕阳岩,在石榴峰下。
夜光岩,在祝融峰。
狮子岩,在天柱峰下。
拾穗岩,在双石峰,华林禅师拾馀穗,令二虎负之入岩,故名。
白石岩,在白石峰。
净瓶岩,在烟霞峰,原知休居此。
白鹤岩,在白鹤寺后。
天圣岩,在衡阳西南四十里,申真人得道处。
朱陵洞,在紫盖乡第八都,石刻朱陵太虚大字,为道家第三洞天。山上有泉至洞门,如垂帘状。白玉蟾诗云:天上珍珠直下垂,更无钩箔惹尘埃。青鸾白鹤从教入,紫诏黄封不用来。夜月祇为苏邝照,晓峰多为葛黄开。纵饶展挂长千尺,莫掩罗浮紫翠堆。《九仙》云:此洞与罗浮相通。
舜洞,在安上峰,舜南巡至此,故名。洞前石壁有灵岩二字。
灵境洞,在黄庭观右,洞深远可穿过,舜洞今茅塞之矣。
元明洞,在观音岩,今架屋其上,洞为堙塞。
朱陵后洞,在石鼓山,相传有仙从此入南岳,朝往暮归,今塞其洞门。抱黄洞,在长沙岳麓峰下,相传晋时有妖蟒居此。九真洞,在碧岫峰下。
白云洞,在吐雾峰,一云在白云峰下。
妙喜洞,在岣嵝峰。
玉清洞,在岳庙后。
雷洞,在岣嵝峰。
毗佛洞,在芙蓉峰后,往往有佛光显现于望日亭,见之甚确。竺庵禅师曰:山形似洞,故以洞名。周回五十馀里,相传即古禹王城也。
黄药洞,在岳山西北。
石室五,一在石囷峰,一在天柱峰,一在天堂峰,一在灵药峰,一在崱屴峰。
青玉坛,即会仙桥,俗呼试心桥,昔朱晦庵张南轩同游仙人桥即此。路并石侧,足以入前。崖挺出,下临万仞之壑,真南岳奇胜处也。
白壁坛,即光天坛,在祝融峰,今改为上封寺。
尹真人坛,在岳观北百馀步,真人讳道全上升之处。礼斗坛,一在黄庭观魏元君礼斗处,一在九仙观镌,有斗星,全真道人李长庚礼斗处。
凌霄坛,在烟霞峰下,有巨石,上立石柱,羽人李长庚镌十六字云:乾天坤地名山大川上下四维,有感名神。
九仙飞升坛,在九仙观,有石十丈,圆平如掌上,镌九仙飞升之坛六大字,今存。
望日台,在祝融峰东,五鼓鸡鸣时,登台而望万山,寂静人间,尚夜此处已光彩射映,一望海门,并无遮碍,金轮拥出,上下荡漾,高数丈,始有精光盖。初望时,日在海中渐升,尚未离水,分明天地间一大异物,真奇观也。日出良久,山下方晓,旁有石屋,诸石刻存焉。望月台,在祝融峰西,人间夜月已沈,而此处清辉,自若良久始没,明正德中知县邹纲重建。
仰天台,在金简峰,禹治水至此仰天而啸,故名。朝阳台,在流杯池。
白云台,在紫霄峰下,相传白云道人所居。
紫巾台,在巾紫峰。
祝圣台,在紫云峰。
凌虚台,昔有薛天师季昌同尊师混污相次居之,得道。
洞灵台,相传李天师明后居之得道,亦是福地。金简台,在黄庭观右。
添香台,昔有女真居之得道,今台及圣境存焉。补衲台,在方广寺右,梁海尊者补衲处。
讲经台,在掷钵峰,其石方平,上有天子万年四字。烟雨台,在回雁峰南,庞居士修真处。
上南沟,在崱屴峰下,山西老法华无用居此,水斋隐凡相与为友。
下南沟,去上南沟十馀里。
隐真坪,在云密峰之中,坦然而平方,阔五里许,相传为神仙遨游之所,时人寻之罕有到者。
黄华坪,乃黄华老人隐居之所,即黄华观,有诗刻石。人甚珍之,临武邝祖诗刘亨甲重建道一堂。
栗树坪,在小嵩山。
九龙坪,白斋建大禅林,集十方衲子,炼磨此中。苍筤谷,在岳麓山下,乃仙巢先生钟尚书闲居游观之地。上有吹香亭,宋理宗亲书仙巢吹香亭五字,有诗云: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静谷,在巾紫峰右,流杯池上,为邑人忠诚伯茹瑺游息处。
定心石,一在祝融峰,一在掷钵峰,即讲经台也。试心石,在会仙桥。
金牛石,上有金牛迹。
冲退醉石,在水帘洞,石方平,可坐可眠,在水中上刻冲退醉石四大字。
寿字石,宋,三山黄桂书大寿字,方广丈馀,在东岳书一福字与此并存。
石头和尚盘陀石,在南台。
谷泉和尚盘陀石,在山后。
棋盘石,在九仙观,相传为赵涧石棋盘。
船石,其状如船,在掷钵峰,诸石相倚,人经其下,造讲经台,因呼为飞来船。
龟石,在祝融峰上,其形似龟。
飞仙石,在黄庭观,魏元君飞升之所。
洗衲石,在方广寺,一石方平,水流其上,仅一二寸,可以洗濯,相传为梁惠海尊者洗衲石。
伏象朝真石,在观音岩。
玉蚌含珠石,在黄庭观。
虎爬泉,在祝融峰顶。
太阳泉,在上封寺右。
贯道泉,在湘南寺后。
甘泉,在岳庙东,旧有亭,今废。
洗心泉,近水帘洞。紫气泉,在黄庭观。
卓锡泉,在掷钵峰。
一环泉,
九曲泉,
偃月泉,
垂练泉,以上四泉,俱在流杯池。
碧泉,在黄庭观。
白龟泉,在古迹寿宁宫基址右,其泉甘洌,有石刻寿仙亭三大字。
白鹤泉,在白龟泉后,为衡岳遐龄永寿之瑞。
万仙泉,在九仙观左,水恒碧色,亦名万仙渊。九龙泉,在岳路去头巾石半里许。
玉虹泉,流至社老涧,鹑居筑此。
将军泉,在将军桥下。
娑罗泉,在方广寺后,上有一娑罗树覆之。
懒残泉,在懒残岩前。
舜溪,在安上峰,又名舜井。
禹溪,在云密峰。
夕阳溪,在石榴峰。
玉版溪,在宝善山房。
止观溪,在止观桥。
霞石溪,在霞石桥。
石门溪,在石门桥。
寿涧,在紫盖峰,石上有寿岳二字,相传为宋徽宗笔。因以寿名涧,经岳庙灵寿桥,合流而出,灌田五百馀亩。
社老涧,僧鹑居在此藏六结社,其中有诗行世,昔人书社老涧三大字妙绝,有诗二章书于字傍。
灵涧,出天柱峰,高低悬流而下,以其通于仙源,而多灵药故名。
洞真源,出朱陵洞,灌田千馀亩。
断石源,在隐真坪,水源有石,高数丈,阔数丈,而中断。上有镌字云,此有丹沙水如乳甚甘香,有人得掬饮之可寿千载,寻游者到此,间唯闻石下有流水声,在左边听即落右在,右听即左,罕有得者。
仙人池,在紫盖峰顶。
墨池,在安上峰,其水黑色。
雷池,在祝融峰。
化生池,在祝融峰,胎生化生卵生,皆于此脱壳。流杯池,在静谷下,相去巾紫峰半里许。
老龙池,在崱屴峰右,每春月间各色虾蟆相聚,至六七日而去。
石龙池,在白石峰左,无碍静修之处。
络丝潭,在岳庙后,受寿涧水汇而为潭。
白云潭,在白云峰白云寺,下有龙时见,祷雨辄应。白龙潭,在巾紫峰。
黄沙潭,在岳山后。
黑沙潭,在岳山。
白沙潭,在岳山对岫上,常有云气,一云俱在莲花峰。相传,梁海尊者送五龙王各居其所,故其沙各以色称,至今每祈祷辄应。
抱老潭,在能仁寺,抱老每夕送灯于龙潭,一夕龙迎去,不复返,故名。
洞真瀑布,在招仙观北,去观三里,瀑布如帘,上有朝天坛,相传张真人昙要上升处,下有投龙潭,每修齐毕辄投金龙于此,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