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考工典

 第二百五卷目录

 釜部汇考
  诗经〈国风采蘋〉
  周礼〈天官亨人 春官小宗伯〉
  方言〈釜〉
  天工开物〈釜〉
 釜部艺文一
  与钟繇五熟釜书      魏文帝
  有五熟釜判        唐阙名
  釜铭          明方孝孺
  又
 釜部艺文二〈诗〉
  隋大业十一年镬歌     明钟惺
  前题           谭元春
 釜部纪事
 釜部杂录
 釜部外编
 甑部汇考
  周礼〈冬官考工记〉
  方言〈甑〉
  说文〈箄〉
  茶经〈甑〉
  本草纲目〈甑集解 瓦甑主治 甑垢主治 发明 甑带气味 主治 发明 故甑蔽主治 发明 附方 炊单布主治 发明〉
 甑部艺文
  丹甑赋          唐薛邕
  前题            史翙
 甑部纪事
 甑部杂录
 甑部外编

考工典第二百五卷

釜部汇考

《诗经》《国风采蘋》

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传〉湘,亨也。锜,釜属。有足曰锜,无足曰釜。
《周礼》《天官》
亨人掌共鼎镬,以给水火之齐。
〈订义〉郑康成曰:镬,所以煮肉及鱼腊之器。既熟,乃脀于鼎。贾氏曰:谓实水于镬,及爨之以火,皆有多少之齐。
《春官》
小宗伯之职,祭之日,逆齍省镬。
郑康成曰:省镬,视亨腥熟。项氏曰:逆齍,则逆𩟄人之所共,以入簠簋。省镬,则省亨人之所具。

《方言》《釜》

釜,自关而西或谓之釜,或谓之鍑。

《天工开物》《釜》

凡釜储水受火日用司命系焉。铸用生铁,或废铸铁。器,为质,大小无定式。常用者,径口二尺为率,厚约二分。小者径口半之,厚薄不减,其模内外为两层,先塑其内,俟久日乾燥,合釜形分寸于上,然后塑外层。盖模此塑匠最精,差之毫釐则无用。模既成,就乾燥,然后泥捏冶炉。其中如釜,受生铁于中,其炉背透管通风,炉面捏嘴出铁。一炉所化,约十釜二十釜之料,铁化如水,以泥固纯铁柄杓,从嘴受注一杓。约一釜之料倾注模底孔内,不俟冷定,即揭开盖模,看视罅绽未周之处,此时釜身尚通红未黑,有不到处,即浇少许于上补完。打湿草片,按平,苦无痕迹。凡生铁初铸釜,补绽者甚多。唯废破釜铁镕铸,则无复隙漏。〈朝鲜国俗破釜必弃之山中不以还炉〉凡釜既成,后试法,以轻杖敲之,响声如木者佳。声有差响,则铁质未熟之故。他日易为损坏,海内丛林大处,铸有千僧锅者,煮糜受米二石,此直痴物云。
铸釜图

釜部艺文一

《与钟繇五熟釜书》魏文帝

昔有黄三鼎,周之九宝,咸以一体使调一味。岂若斯釜五味时芳。盖鼎之烹饪,以飨上帝,以养圣贤,昭德祈福,莫斯之美。故非大人,莫之能造;故非斯器,莫宜盛德。今之嘉釜,有逾兹美。夫周之尸臣,宋之考父,卫之孔悝,晋之魏颗,彼四臣者,并以功德勒名钟鼎。今执事寅亮大魏,以隆圣化。堂堂之德,于斯为盛。诚太常之所宜铭,彝器之所宜勒。故作斯铭,勒之釜口,庶可赞扬洪美,垂之不朽。

《有五熟釜判》唐·阙名

封君有五熟釜,而铭其口。邻人告违曰:尝有所赐

书,功旂常然后克类分,命彝器则惟其贤。知三赐之有恒。故百代之令典,瞻言彼乙齿,我封君开国,承家方列土之贵。元衮赤舄见诸侯之礼,嘉孔生之居卫,三命益恭,韪钟氏之仕。曹五熟云:锡车服,必班乎国,命釜铭,何恤于人。言出话不然,觉善邻之滕口。有孚勿问,验所锡之徵。人必也正名,此焉无咎。

《釜铭》明·方孝孺

勿纳非义,以取满盈非义,多毒满盈必倾。

质完厚,德日新,资六府,养兆民。

釜部艺文二〈诗〉《隋大业十一年镬歌》明·钟惺

大哉形神相亭毒,金铁斯寿众形促。若将神气视金铁,金铁犹为有形属。大业之镬到于今,水火退尽存者金。以置佛前配古塔,后人不信为釜鬲。天道三十年一变,后火前薪不相见。一铁万古此声色,宛对铸者刻者面。自唐以来诸不朽,有此镬时皆未有。吁嗟形反能不化,不以精粗为近久。

《前题》谭元春

镬兮镬兮,不复镬兮。以之爇香,大损沈水,以之煮泉,将苦提携。其放置于山水车马之间者,使夫过而问,仰而思。念唐人以后之古人,后此镬生,先此镬朽,而因是以发深省而悲啼。

釜部纪事

《通鉴前编外纪》云:黄帝作釜灶,而民始粥。《物理论》:尧世洪水,民登木而栖,悬釜而爨。
《淮南子·泰族训》:太王亶父处邠,狄人攻之,杖策而去。百姓负釜甑,踰梁山,而国乎岐。
《封氏见闻录》:青州南城佛寺,有二大镬,一容四十石,一容三十石,旧传寺即孟尝君宅,镬乃造食以供客者。
《史记·蔡泽传》:泽,之韩、魏,遇夺釜鬲于途。
《风俗通俗说》:齐人有空车行,鲁人有负釜者,便持置车中。二三百里,临别取釜,不相问为谁,亦不谢。后车家系狱当死,釜主径往募人取之,穿壁未达车者,怒不肯出,釜主惭欲俱死。明日,主者以事白齐君,义而原之。
《史记·楚元王世家》:高祖兄弟四人,长兄伯,伯早卒。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佯为羹尽,栎釜,宾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
《项籍本纪》:项籍,救钜鹿。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以示士卒必死。
《后汉书·齐武王演传》:王莽纳言将军严尤,欲据宛,伯升乃陈兵誓众,焚积聚,破釜甑,鼓行而前。
《东观汉记》:梁鸿少孤,诣太学受业。同房先炊,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邓遵破匈奴,得釜镬二三千枚。
《后汉书·范丹传》:丹为莱芜长,以狷急不能从俗,因遁身梁沛之间,穷居自若,闾里歌之曰:釜中生鱼范莱芜。
谢承《后汉书》:胡郡为淮南太守,使群下阁外炊,曝作乾饭。阁中不设釜灶,颍川尹暹为徐州刺史,以小铜釜甑,十日一炊。
《三国魏志·钟繇传》:繇为前军师。魏国初建,为大理,迁相国。文帝在东宫,赐繇五熟釜,为之铭曰:于赫有魏,作汉藩辅。厥相维钟,实干心膂。靖恭夙夜,匪遑安处。百僚师师,楷兹度矩。
晋诸公赞杜预,欲为平底釜,谓欲薪火为省。黄门郎贾寻于世祖前,面折预曰:釜之尖下,以备沃洗。今若平底,无以去水,预亦不能折也。
《洛阳记》:宫墙外有大铁镬,盛水以救火。镬受百斛,百步一置。
《晋书·桓宣传》:豫州刺史祖逖,遣参军殷乂诣张平。乂意轻平,见大镬,欲铸作铁器。平曰:此是帝王大镬,天下定后方当用之,奈何打破。乂曰:卿能保头不。而惜大镬邪。平大怒,于坐斩之。
《广州记》:东官郡煮盐,织竹为釜,以牡蛎屑泥之烧用,七夕一易。
《鄱阳记》:弋阳岭上多密岩,宋元嘉中,有人见其岩内三铁镬,镬各容百斛,中生莲花。他人往寻,不知所在。《异苑》:广陵郡东界有黄公冢,高坟二所,前有一井,而广数尺,每旱不竭。有人于其中得铜釜及罐各一。《山堂肆考》:润州甘露寺大铁镬二,梁武帝所铸造,食以施僧者。
《册府元龟》:元和九年八月,中书门下奏夏绥银节度使。今月八日,因取土修城于西北角,近仓掘得釜,大小共计二百五十四,并容六㪷以下,五㪷以上,俱无破损,如新器物者。伏以人天所资,粒食为本。锜釜之大火化是,因今大军方兴,此物自出,则知何时藏瘗。盖神诱其衷,今之彰呈,岂天有所助圣作物。感一何昭然,望付史馆,从之。
《杜阳杂编》:咸通九年,同昌公主出降,以金银为釜铛之属。
《酉阳杂俎》:古镬,虢州陵县石城冈有古镬一口,树生其内,大数围。
《避暑漫抄》:国初征泽潞,时军士于泽中镰取马草,晚归,镰刃透成金色。或以草然,釜底釜成黄金。又有歙客经于潜山中,见一蛇,其腹胀甚徐,遇一草便啮破,以腹就磨,顷之,胀消蛇去。客念此草必消胀毒之药。取置箧中,夜宿旅店,有为腹胀所苦,即取药就釜,煎一杯饮之。至明,主人洁釜炊饮,则釜通体成金。《宋史·李涛传》:涛,免相归第。时中书厨釜鸣者数四。《挥麈后录》:李釜,字元量,淮水人。家世业儒。其母怀娠诞弥之日,晨起,庖下釜鸣,甚可畏,声绝免身育男,其父即名之曰釜。既长,负才名。建中靖国龙飞,遂魁天下。
《水东记略》:程公信白公圭偕赴春闱,时入旅肆中,其家忽锅鸣二公以为不祥兆,遂出避之,锅声随其车数里而止,后二公相继为大司马。
《癸辛杂识》:达卿尝为光禄寺令史,掌醴事,云:炊米之器,皆以温石为大釜,甑以白檀香。
《金史·太祖本纪》:撒改以都统伐留可。太祖以三十人诣撒改军。既破留可,还攻坞塔城,城中人以城降。初,太祖过盆搦岭,经坞塔城下,从骑有后者,坞塔城人攻而夺之釜。太祖驻马呼而谓之曰:毋取我炊食器。其人谩言曰:公能来此,何忧不得食。太祖以鞭指之曰:吾破留可,即于汝乎取之。至是,其人持釜而前曰:奴辈谁敢毁详稳之器也。
《元史·孛朮鲁翀传》:孛朮鲁翀,字子翚。父居谦,用翀贵,封南阳郡公。初,居谦辟掾江西,以家自随,生翀赣江舟中,釜鸣者三,人以为异。
《霏雪录》:会稽王某家雄于赀,至正间,困于徭役,门户零落。一术士以六物推人祸福,主其家礼,遇甚厚。无何,与其人散步园中,其人指池水谓王曰:君家积德何厚,池中水皆银也。吾能鍊之,用银二三镒作六釜,俟吾西游还,试之。如期而至,取池水,炽炭瀹之涸则益以水,如是者一月,别以药投之釜中,皆成银。王氏异之,厚赠其人。别去,期再至,竟不来矣。权其釜,大亏铢两,所得之银,即釜也。富家子弟愚騃而贪,为妄人侮惑如此,大可为戒。
《逊国记》:川中补锅匠,亦不知何许人,往来夔庆间,为人补锅。至州邑,不过三日即去,去或复来,夔庆有欲学补者,即教之。补锅不索谢钱,直令负担。从后曹学者,至即遣先学者去,如是数年,夔庆间人识之,皆呼为老锅匠。补锅或与钱布米不择,当食时,与之食,即不复索钱。钱稍稍积囊中,遇风雨寒暑不出补锅,即出买酒饭自饮食。尝寄宿萧寺中,忽夔州市中逢冯翁者二人,相顾愕然,已而相持哭,哭已,相牵入山岩中,坐语竟日。学补锅者屏,不得闻二人语。语已,又相持哭。且别去,言今永诀,不可复相见。已竟莫知其所终。
《暖姝由笔》:北京柏林寺,一僧房有祟。山东二举人,会试入京,从寺僧假寓,僧拒不可,强之。至夜,主仆四人同卧一室,二举人一醉一醒,更深,窗忽遍开,醒者见黑汉七人跳入,将醉者舁至床下。二仆皆作魇语,天将明,仍一一跳出窗外。醒者呼醉者,语之,故荅曰:吾亦知之,但口欲叫不能出声耳。于是起,就僧借锄从窗外掘之,得铁锅大小七只,急击碎之,铸成香炉,至今存焉。
《狮山掌录》:平谷耕民得一釜,水沃则沸,炊则熟。下有诸葛行锅字,碎之,其复层中有水火二字。

釜部杂录

《易经·说卦传》:坤为釜。〈大全〉徐氏曰:虚而容物,故为釜。余氏曰:土金,自然之宝。而釜皆出于金,然受变于模冶,而成此,所以为效法之坤欤。
《诗经·国风匪风篇》:谁能亨鱼,溉之釜鬵。〈传〉溉,涤也。鬵,釜属。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也。《礼记》:内则为稻粉,糔溲之以为酏,以付豚,煎诸膏,膏必灭之,钜镬汤,以小鼎,芗脯于其中,使其汤毋灭鼎。《仪礼》:少牢馈食礼,雍人陈,三鼎在羊镬之西,二鼎在豕镬之西。
《尚书》:璇玑钤少室之山,大竹堪为釜甑。
《淮南子·齐俗训》:愚者有所修,智者有所不足。铁不可以为舟,木不可以为釜。各用之于其所适,施之于其所宜,即万物一齐,而无由相过。
《春秋繁露》:夏求雨,暴釜于坛,十日。
《魏书·獠本传》:獠,铸铜为器,大口宽腹,名曰铜爨,既薄且轻,易于熟食。
《物类相感志》:釜底煤可代火,草引火。
《墨庄漫录》:京口北固山甘露寺,旧有二大铁镬。梁天监中铸。东坡游寺,诗云:萧翁古铁镬相对空,团圆陂陀受百斛。积雨生微澜是也。予往来数见之,然未尝稽考何物,本为何用也。近复游于寺,因熟视之,盖有文可读,云:天监十八年,太岁乙亥十二月丙午朔十日乙卯,皇帝亲造铁镬于解脱佛殿前,满〈漫灭一字〉甘泉,种以荷蕖,供养十方。一切诸佛,以佛神力遍至十方。尽虚空界,穷未来。际令地狱苦镬变成七珍宝池,地狱沸汤化为八功德水。一切四生,解脱众苦。如莲花在泥,清净无染。同得安乐到涅槃,城斯镬之用,本在烹鲜八珍,兴染五味。生缠我皇净照,慈被无边,法喜禅悦,何取〈漫灭一字〉檀。爰造斯器,回成胜缘,如含碧水,〈漫灭一字〉发青莲。道场供养,永永无边。其后又云:帅吴虎子,近禁道真。概怀于佐陈,僧圆丞宋。〈漫灭一字〉令宣,令郑休之义不可晓,疑当时干造之人耳。又一行云:五十石镬,然形制不能容今之五十石,盖古之斗斛小也。始知二镬,当时植莲供养佛之器耳。
《桂海器志》:竹釜,猺人所用截大竹筒,以当铛鼎。食物熟而竹不熸,盖物理自尔,非异也。
《续夷坚志》:吾州会长老,住飞狐之团崖。初入院,典座僧白厨堂,一镬可供千人,然火则有声。今二年矣,人以为釜鸣不祥,废不敢用,妨大众作食,师欲何如。会云:吾就大众乞此锅,当任我料理。众诺,乃椎破釜底,穴中得一虫,长二寸许,色深赤,盖此虫经火则有声。淄州杨叔能,亦尝见芒山均庆寺大镬,一窍如合拳,中有一虫,如蛴螬而红,此类,大金家往往见之。魏文帝典论以为火性酷烈,理无生物,特执方之见耳。《长沙府志》:郡庭有大铁镬六,衙门间有之,狱亦有焉,约可贮水数十石。俗言五代时,官司煮盐者,湖南安得盐乎。当是积水备灾之具。乱后,多为奸胥所燬,古忧患之意,泯矣。今府治大门内,尚存其二。
《云南通志》:广西府炼丹灶在弥勒州白渎洞,古仙合丹于此,遗有石釜,人或徙之,旋复旧处。

釜部外编

《河图》:汉高祖观汶水,见一黄釜化为一翁,责言刘季何不受河图。
《搜神记》:武帝徙南岳之祭于庐江,灊县,霍山之上,无水,庙有四镬,可受四十斛,至祭时,水辄自满,用之,足了,事毕,即空,尘土树叶,莫之污。积五十岁,岁作四祭,后但作三祭,一镬自败。
东莱有一家姓陈,朝炊釜,不沸。举甑看之,忽有一白头公,从釜中出。便诣师卜。卜云:此大怪,应灭门。便归,大作械,械成,使置门壁下,坚闭门,在内,有来扣门者,慎勿应之。
《异苑》:东乡太湖,庚申岁,于此有一军士五百人将破堰,先以酒肉祈神,约令水涸。夜梦人云:塘水速竭,若见巨鳞,慎勿杀也。又有铜釜,并不可发。明往,尺水翕然而尽得白鱼,形状非常。小人贪利,剖之,须臾复得釜,又取,发水便暴出,五百人一时没溺。
长山朱郭夫妻采藻,涧滨见二铜釜,沿流而下,取之而归。有员盖光辉耀目,自然作声。郭惧,运盖北山埋之。而后卖釜,与人共载出,为货船无故自覆,失釜所在。
《云仙杂记》:南唐时,有苍头持龙水图求货,或得之将练为衣忽釜中,云蒸起见二龙腾跃而去。
《稽神录》:豫章人好食蕈,有民家烹蕈以食工人,工人有登厨屋施瓦者,下视釜中煮物,俄有十小鬼绕釜而走,倏忽投于釜中。顷之,主人设蕈,工人独不食,其食蕈者皆死。

甑部汇考

《周礼》《冬官·考工记》

陶人,甑实二釜,厚半寸,唇寸,七穿。
〈订义〉郑锷曰:甑,以蒸物。《尔雅》言:甑,谓之鬵。《诗》所谓溉之釜鬵者,亦甑之名也。其厚其唇制作,皆与甗同,其实亦无多寡之异,所以异者,甑有底而其底有七孔耳。王昭禹曰:七穿所以达气。

《方言》《甑》

甑,自关而东谓之甗,或谓之鬵,或谓之酢镏。

《说文》《箄》

箄,蔽也。所以蔽甑底也。

《茶经》《甑》

甑,或木或瓦,匪腰而泥。篮以箄之,篾以系之,始其蒸也,入乎箄,既其熟也。出乎箄,釜涸注于甑中,甑不带而泥之。又以谷木枝三桠者制之,散所蒸牙笋并叶,畏流其膏。

《本草纲目》《甑集解》

李时珍曰:黄帝始作甑釜,北人用瓦甑,南人用木甑,夷人用竹甑。术家云:凡甑鸣釜鸣者,不得惊怖,但男作女拜,女作男拜,即止,亦无殃咎。《感应类从志》云:瓦甑之器,投枭自止。注云:取甑,书契字置墙上,有枭鸣时投之,自止也。

瓦甑主治

陈藏器曰:魇寐不寤,取覆人面,疾打破之。

甑垢主治〈一名阴胶〉

李时珍曰:口舌生疮,刮傅之。

发明

李时珍曰:雷氏《炮炙论序》云:知疮所在,口点阴胶。注云:取甑中气垢少许于口中,即知脏腑所起,直彻至患处,知痛所在,可医也。

甑带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苏恭曰:煮汁服,除腹胀痛、脱肛、胃反、小便失禁,不通及淋中恶尸疰。烧灰封金疮,止血止痛出刃。
李时珍曰:主大小便不通、疟疾、妇人带下、小儿脐疮、重舌夜啼、癜风白驳。

发明

马志曰:江南以蒲为甑带,取久用败烂者用之,取其久被蒸气,故能散气也。

故甑蔽主治

陈藏器曰:无毒,主石淋,烧研水服三指撮。又主盗汗。李时珍曰:烧灰水服三撮,治喉闭咽痛,及食复下死胎。

发明

李时珍曰:甑蔽通气理,似优于甑带。雷氏《炮炙论序》云:弊箄淡卤。注云:常使旧甑中,箄能淡盐味,此物理之相感也。

附方

小便不通,以水四升,洗甑带取汁,煮葵子二升半分,三服。〈圣惠方〉
大小便闭,甑带煮汁,和蒲灰末,方寸匕,日三服。〈千金方〉五色带下,甑带煮汁,温服一盏,日二服。〈千金方〉小儿下血,甑带灰涂乳上,饮之。〈外台秘要〉
小儿夜啼,甑带悬户上,即止。〈子母秘录〉
小儿重舌,甑带烧灰,傅舌下。〈圣惠方〉
小儿鹅口,方同上。
小儿脐疮,甑带烧灰,傅之。〈子母秘录〉五色丹毒,甑带烧灰,鸡子白,和涂之。〈卫生易简方〉沙芒眯目,甑带灰,水服一钱。〈外台秘要〉
草石在咽不出,方同上。
胎死腹中及衣不下者,取炊蔽户前,烧末水服即下。〈千金方〉
骨疽出骨,愈而复发,骨从孔中出,宜疮上灸之,以乌雌鸡一只,去肉取骨,烧成灰,以三家甑蔽,三家砧木刮屑各一两,皆烧存性和导,疮中碎骨当出尽而愈。〈千金方〉

炊单布主治

李时珍曰:坠马及一切筋骨伤损,张仲景方中用之。

发明

李时珍曰:按王璆百一选方云:一人开甑,热气蒸面。即浮肿闭眼一医,以意取久用炊布为末,随傅随消,盖此物受汤上之气多,故用此引出汤毒,亦犹盐水取咸味,以类相感也。

甑部艺文

《丹甑赋》唐·薛邕

神物昭见圣人,是则五位时序兮,万邦以宁。百祥荐臻兮,一人之德鼓。兹灵器呈我王国,有物有凭,匪雕匪刻。察其状而元妙,相其仪而不忒。谅幽赞而克成,矧徽犹之允塞。是知奇制可久,嘉名不朽。类君子之心,以虚而受。同至人之德,终善且有既。应盛而自满,不假于盘瓶。亦讵炊而自熟,何劳于薪槱。拟神鼎之有用,掩欹器而无咎。岂以尘见范丹之空赂,为纪国之丑者矣。且夫清明在躬,符瑞由衷。诚之必感,感而遂通。献白环于重华,克明浚哲。锡元圭于文命,告厥成功。此唐尧之表贶,盖王母之钦风。曷若自然挺出为瑞,斯崇其应不昧,其用无穷。莫因埏埴,宁俟磨砻。以彰我君圣,以报我年丰。而已哉,客有赋而歌曰:元德日用兮,象帝之先丹。甑时见兮,神物光妍。中含虚兮体道,上应规兮法天。染人无所施其彩饰,陶人无所效其贞坚。以享以孝兮,可以餴饎。多稌多黍兮,屡兹丰年。

《前题》史翙

皇矣上帝,临下有则。元德升闻,荣问充塞。三光明而品物昭,报四气序而黎人不忒。虽休勿休,惟静惟默。伟夫自然之丹甑,方作瑞于明德。应皇运而无疆,报时丰于有国。其业可大,其功可久。既申命以自天,类有孚而盈缶。循环外映,爰假象以为名。濩落内虚,信当无而实有。明夫既耨既穫,表此不稂不莠。将有开而必先。固兹器之可守。天应灵贶人期至丰,不汲而满将,宝鼎而齐列,不炊而沸,与温泉而比崇异。钧陶之有作,符造化之为功。千箱以之而发咏,万姓无嗟乎屡空。且夫人为国本,食乃民天。朝有代耕之秩,野多击壤之贤。岂不以休徵毕至,瑞应无正色。斯呈以明于圣,感天资可尚。是表其丰年影亭,亭于瑞日光泛,泛于祥烟九功,咸序八政。攸先超三皇,而轶五帝,尚何足夫比肩。

甑部纪事

《通鉴前编外纪》曰:黄帝作甑,而民始饭。
《后汉书·郭泰传》:孟敏字叔达,钜鹿杨氏人也。客居太原。荷甑堕地,不顾而去。林宗见而问其意。对曰:甑已破矣,视之何益。林宗以此异之,因劝令游学。十年知名,三公俱辟,并不屈云。
《范丹传》:丹为莱芜长,以狷急不能从俗,遁身梁沛之间,遭党锢,穷居自若,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郭文传》:文以竹筒为甑。
《酉阳杂俎》:滕景真在广州七层寺。元徽中,罢职归家。婢炊,釜中忽有声如雷,米上芃芃隆起。滕就视,声转壮,甑上花生数十渐长,似莲花,色赤有光似金,俄顷萎灭。旬日,滕得病卒。
《南齐书·刘悛传》:悛于州治下立学校,得古礼器铜甑二口,献之。
《宣室志》:建中末,独孤彦客淮泗间。佛寺遇青衣短人,自称姓曾名元。彦曰:此甑字也。验之,果于朽壤中得甑。
《唐语林》:白乐天舟后有小灶,安铜甑而炊。《韩仙传》:纯阳翁领予神,抵唐国之松水,投予于吕母之怀,遂降生焉。先父死,予抱负宿兴,皆于叔吕翁。变名宫无上谒叔,谈及群书百家,无不熟猎,叔大以为奇,遂命予师之,既居昼,则训予修身治国之道,夜则授予内鍊童真之道,予深信之,未几,为叔宴集,时阶下有匠者,用铜钱汁补铁甑者,时翰林虞公命予对曰:铜镪补铁甑。予对曰:铅汞合金丹。座上皆诧,叔曰:汝何以知之。予曰:师教之也。《录异记》:昭潭山下,有寒泉水深不测,昔人覆舟于此。沉其铜甑,甑有铭题,后于洞庭湖中得之,疑有潜穴相通耳。
《钱塘记》:石姥山,有甑大数十围,有三十六足一人摇之,辄动纵使千百人引之,与一人不异。
《玉海》:宋太宗时,长安民得甗其状下为鼎三足,上为方甑,中设铜箄,可以开阖,有铭在其侧,句中正识其文。曰:甗也,遂藏秘阁。
《清异录》:有贾志,林邑舍一翁姥家,日食其饭浓香满室,贾亦不喻,偶见甑则沉香所剜也。
《癸辛杂识》:达卿尝为光禄寺令史,掌醴事云:炊米之器,皆以温石为大釜甑,以白檀香。
《广舆记》:江西广昌县有石壁潭临水,石壁高三十馀丈,上有海眼,昔里人涤甑于溪水漂去,至龙潭而没。一日,樵者在石壁上俯瞰海,眼见一物以绳引出之,即所涤甑也。

甑部杂录

《淮南子·说山训》:琬琰之玉,在洿泥之中,虽廉者弗释;弊箄甑瓾,在裀之上,虽贫者不抟。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贱;恶之所在,虽高隆,世不能贵。
《说林训》:粟得水湿而热,甑得火熯而液。
《白虎通》:王者,德至山林,丹甑见。
《宋书·符瑞志》:丹甑五谷丰熟则出。
《感应类从志》:甑缕缝裳,竖奴无去。〈注〉以甑带麻作线缝奴婢衣,脊缝一尺六寸,即无逃走之心也。
《梦书》:梦见新箄妇女憙,梦见甑欲娶妻,梦见甑带媒妁来。
《玉堂漫笔》:衡山后生竹,最大名曰南竹。土人截取其筒以为甑,节处可置盥盆,然在深山中,人迹不到之处。

甑部外编

《录异传》:隆安中,吴县张君林家忽有鬼来,其家甑破,鬼乃撞盆底,穿以充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