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帝王陵庙祀典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二百五卷目录

 帝王陵庙祀典部汇考一
  秦〈始皇二则〉
  汉〈高祖二则 武帝元封一则〉
  后汉〈章帝元和一则 安帝延光一则〉
  魏〈文帝黄初一则〉
  宋〈武帝永初一则〉
  南齐〈明帝建武一则〉
  北魏〈道武帝天兴一则 明元帝神瑞一则 泰常一则 太武帝神麚一则 孝文帝延兴一则 太和四则 孝明帝熙平一则〉
  隋〈总一则 文帝开皇一则 炀帝大业一则〉
  唐〈高祖武德一则 太宗贞观三则 高宗显庆一则 中宗景龙一则 元宗开元五则 天宝三则 代宗大历一则〉
  后晋〈高祖天福一则〉
  宋〈太祖建隆二则 乾德三则 开宝三则 真宗咸平一则 景德二则 大中祥符二则 天禧一则 神宗熙宁三则 哲宗元祐一则 高宗建炎一则 绍兴一则 孝宗淳熙二则 理宗淳祐一则〉

礼仪典第二百五卷

帝王陵庙祀典部汇考一

始皇并天下,立周天子祠于湖。
《史记·始皇本纪》不载。 按《封禅书》:秦并天下。于湖有周天子祠。以岁时奉祠。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于九疑山。上会稽,祭大禹。
《史记·始皇本纪》云云。

高帝始,为沛公祠黄帝。
《汉书·高祖本纪》:高祖立为沛公。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而衅鼓。
应劭曰:黄帝战于阪泉,以定天下。蚩尤亦古天子,好五兵,故祠祭之,求福祥也。

高帝十二年,诏为秦皇帝、齐、楚、赵、魏各置守冢复其家。
《汉书·高祖本纪》:十二年十二月,诏曰:秦皇帝、楚隐王、魏安釐王、齐悯王、赵悼襄王皆绝亡后。其与秦始皇帝守冢二十家,楚、魏、齐各十家,赵及魏公子亡忌各五家,令视其冢,复亡与他事。
武帝元封元年冬十月,巡边还,祠黄帝于桥山,乃归甘泉。
《汉书·武帝本纪》云云。 按《郊祀志》:既灭南越。其来年,上议曰:古者先释兵振旅,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馀万骑,还祭黄帝冢桥山,释兵凉如。

后汉

章帝元和二年,遣使祠帝尧于成阳。
《后汉书·章帝本纪》:元和二年二月,东巡狩。使使者祠唐尧于成阳灵台。
《杜佑·通典》:元和二年,奉一太牢,祠帝尧于济阴。
安帝延光元年,祠光武于济阳,唐尧于成阳。
《后汉书·安帝本纪》:延光二年二月丙子,东巡狩。丁丑,告陈留太守,祠南顿君、光武皇帝于济阳,复济阳今年田租、刍槁,遣使者祠唐尧于成阳。

文帝黄初二年,祠汉世祖以太牢。
《三国魏志·文帝本纪》:黄初二年正月甲戌,校猎至原陵,遣使者以太牢祠汉世祖。

武帝永初元年,罢晋世帝后诸陵守卫。
《宋书·高祖本纪》:永初元年闰八月壬午朔,诏曰:晋世帝后及藩王诸陵守卫,宜便置格。其名贤先哲,见优前代,或立德著节,或宁乱庇民,坟茔未远,并宜洒扫。主者具条以闻。

南齐

明帝建武二年,诏修晋帝诸陵,并增置守卫。
《南齐书·明帝本纪》:建武二年十二月,丁酉,诏曰:旧国都邑,望之怅然。况乃自经南面,负扆宸居,或功济当时,德覃一世,而茔垄攒秽,封树不修,岂直嗟深牧竖、悲甚信陵而已哉。昔中京沦覆,鼎玉东迁,晋元缔构之始,简文遗咏在民,而松门夷替,埏路榛芜。虽年代殊往,抚事兴怀。晋帝诸陵,悉加修理,并增守卫。

北魏

道武帝天兴三年,遣使祀帝尧、帝舜庙。
《北魏书·太祖本纪》:天兴三年五月己巳,车驾东巡,遂幸涿鹿,遣使者以太牢祠帝尧、帝舜庙。
明元帝神瑞二年,北巡,祠黄帝庙,复祭舜庙。
《北魏书·太宗本纪》:神瑞二年夏四月己卯,车驾北巡。六月壬申,幸涿鹿,登桥山,观温泉,使使者以太牢祠黄帝庙。至广宁,登历山,祭舜庙。
泰常七年,祠黄帝、唐尧庙。
《北魏书·太宗本纪》:泰常七年九月辛酉,幸桥山,遣使者祠黄帝、唐尧庙。
太武帝神麚元年,祭黄帝、尧、舜庙。
《北魏书·世祖本纪》:神麚元年八月,东幸广宁,临观温泉。以太牢祭黄帝、尧、舜庙。
孝文帝延兴四年,祀周文、武庙,收庙玉,于府藏。
《北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礼志》:先是,长安牧守常有事于周文、武庙。延兴四年,坎地埋牲,庙玉发见。四月,诏东阳王丕祭文、武二庙。以庙玉露见,若即而埋之,或恐愚民将为盗窃,敕近司收之府藏。
太和十六年二月丁酉,诏祀唐尧于平阳,虞舜于广宁,夏禹于安邑,周文于洛阳。
《北魏书·高祖本纪》云云。 按《礼志》:太和十六年二月丁酉,诏曰:崇圣祀德,远代之通典;秩〈缺三字〉,中古之近规。故三五至仁,唯德配享;夏殷私己,稍用其姓。且法施于民,祀有明典,立功垂惠,祭有恒式。斯乃异代同途,奕世共轨。今远遵明令,宪章旧则,比于祀令,已为决之。其孟春应祀者,顷以事殷,遂及今日。可令仍以仲月飨祀焉。凡在祀令者,其数有五。帝尧树则天之功,兴巍巍之治,可祀于平阳。虞舜播太平之风,致无为之化,可祀于广宁。夏禹禦洪水之灾,建天下之利,可祀于安邑。周文公制礼作乐,垂范万叶,可祀于洛阳。其宣尼之庙,已于中省,当别敕有司。飨荐之礼,自文公已上,可令当界牧守,各随所近,摄行祀事,皆用清酌尹祭也。
太和十九年,祭汉高祖庙。
《北魏书·高祖本纪》:太和十九年夏四月癸丑,幸小沛,遣使以太牢祭汉高祖庙。
太和二十年,遣使祠汉光武及明、章三帝陵。又诏禁诸帝陵,樵采。
《北魏书·高祖本纪》:太和二十年五月丙戌,初营方泽于河阴。遣使者以太牢祭汉光武及明、章三帝陵。又诏汉、魏、晋诸帝陵,各禁方百步不得樵苏践蹋。太和二十一年,南巡,遣使祭诸帝王陵庙,诏修尧、舜、夏禹庙。
《北魏书·高祖本纪》:太和二十一年二月,车驾南巡。三月丙辰,车驾次平阳,遣使者以太牢祭唐尧。夏四月庚申,幸龙门,遣使者以太牢祭夏禹。癸亥,行幸蒲坂,遣使者以太牢祭虞舜。戊辰,诏修尧、舜、夏禹庙。丙戌,遣使者以太牢祀汉帝诸陵。五月壬辰,遣使者以太牢祭周文王于酆,祭武王于镐。
孝明帝熙平元年,敕帝王坟陵,五十步内毋得耕稼。按《北魏书·肃宗本纪》:熙平元年八月丙午,诏曰:先贤列圣,道冠生民,仁风盛德,焕乎图史。暨历数永终,迹
随物变,陵𡑞沓蔼,鞠为茂草,古帝诸陵,多见践藉。可明敕所在,诸有帝王坟陵,四面各五十步勿听耕稼。

隋制以禘祫之日,祀先代王公。
《隋书·礼仪志》:禘祫之日,使祀先代王公:帝尧于平阳,以契配;帝舜于河东,咎繇配;夏禹于安邑,伯益配;商汤于汾阴,伊尹配;文王、武王于酆渭之郊,周公、召公配;汉高帝于长陵,萧何配。各以一太牢而无乐。配者享于庙庭。
文帝开皇十四年,诏齐、梁、陈诸帝,皆以时修其祭祀。按《隋书·高祖本纪》:开皇十四年冬闰十月甲寅,诏曰:齐、梁、陈往皆创业一方,绵历年代。既宗祀废绝,祭奠
无主,兴言矜念,良以怆然。莒国公萧琮及高仁英、陈叔宝等,宜令以时修其祭祀。所须器物,有司给之。
炀帝大业二年,诏前代帝王陵墓,给随近十户,守视。按《隋书·炀帝本纪》:大业二年十二月庚寅,诏曰:前代帝王,因时创业,君民建国,礼尊南面。而历运推移,年
世永久,丘垄残毁,樵牧相趍,茔兆堙芜,封树莫辨。兴言沦灭,有怆于怀。自古已来帝王陵墓,可给随近十户,蠲其杂役,以供守视。

高祖武德三年,祀舜庙,置隋帝陵庙。
《唐书·高祖本纪》:武德三年正月,如蒲州。六月癸卯,诏隋帝及其宗室柩在江都者,为营窆,置陵庙,以故宫人守之。
《旧唐书·高祖本纪》:武德三年春正月,幸蒲州,命祀舜庙。
太宗贞观四年,令禁刍牧于古,帝王坟墓,并春秋致祭。
《唐书·太宗本纪》:贞观四年九月壬午,禁刍牧于古明君、贤臣、烈士之墓者。
《旧唐书·太宗本纪》:贞观四年九月壬午,令自古明王圣帝、坟墓无得刍牧,春秋致祭。
贞观十一年,命祭汉文帝。
《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太宗本纪》:贞观十一年二月甲子,幸洛阳宫,命祭汉文帝。
贞观十六年,祭隋文帝陵。
《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太宗本纪》:贞观十六年冬十一月丙辰,狩于岐山。辛酉,使祭隋文帝陵。
高宗显庆二年,礼部尚书许敬宗始请定历代帝王祀典。
《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礼仪志》:贞观之礼,无祭先代帝王之文。显庆二年六月,礼部尚书许敬宗等奏曰:案《礼记·祭法》云: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人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禦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又:尧、舜、禹、汤、文、武,有功烈于人,及日月星辰,人所瞻仰;非此族也,不在祀典。准此,帝王合与日月同例,常加祭享,义在报功。爰及隋代,并遵斯典。汉高祖祭法无文,但以前代迄今,多行秦、汉故事。始皇无道,所以弃之。汉祖典章,法垂于后。自隋以下,亦在祀例。伏惟大唐稽古垂化,网罗前典,惟此一礼,咸秩未申。今请聿遵故事,三年一祭。以仲春之月,祭唐尧于平阳,以契配;祭虞舜于河东,以咎繇配;祭夏禹于安邑,以伯益配;祭殷汤于偃师,以伊尹配;祭周文王于酆,以太公配;祭武王于镐,以周公、召公配;祭汉高祖于长陵,以萧何配。
中宗景龙三年,祀古帝王陵。
《唐书·中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景龙三年十二月甲午,幸新丰温汤。境内有自古帝王陵致祭。
元宗开元五年,诏褚无量祠尧平阳,宋璟祠舜蒲坂,苏祠禹安邑。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褚无量传》:开元五年,帝
幸东都。无量上言:昔虞舜之狩,秩山川,遍群神。汉孝景祠黄帝桥山,孝武祠舜九疑,高祖过魏祭信陵君墓,过赵封乐毅后,孝章祠桓谭冢。愿陛下所过名山、大川、丘陵、坟衍,古帝王、贤臣在祀典者,并诏致祭。自古受命之君,必兴灭继绝,崇德报功。故存人之国,大于救人之灾;立人之后,重于封人之墓。愿到东都,收叙唐初逮今功臣世绝者,虽在支庶,咸得承袭。帝纳其言,即诏无量祠尧平阳,宋璟祠舜蒲坂,苏颋祠禹安邑,所在刺史参献。
开元十二年,幸东都敕祭所经古帝王陵寝。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开元十二年十一月庚午幸东都敕有司所经自古帝王陵忠臣烈士墓精意致祭以酒脯时果用代牲牢
开元二十年,《开元礼》成,定祀先代帝王仪。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礼乐志》:中祀,古帝王祠坛。广二丈五尺,高三尺,四出陛。以牺尊实醍齐,象尊实盎齐,山罍实酒,皆二,币以白,长丈八尺。每三年祭三代帝王及配坐,笾豆皆十、簋二、簠二、俎三。牲以太牢。
《旧唐书·礼仪志》《开元礼》起居舍人王仲丘撰成一百五十卷,名曰《大唐开元礼》。二十年九月,颁所司行用焉。
《开元礼》:有司享先代帝王,前享五日,诸享官各散斋三日于正寝,致斋二日于其庙所,如别仪。
无庙者祭于坛,其坛制准州社坛。其祭官以当州长官充,无以次通取也。

诸享官致斋之日,给酒食及明衣,各习礼于斋所。前享一日,所管县官清扫内外,整拂神座。
无庙者,享日未明,县官率其属入诣坛东陛升,设神座于坛上近北,南向,席以莞。以后陈设行事,依在庙之位。

设配座于神座东南,西向,席以莞。又为瘗坎于庙后壬地,方深取足容物。赞礼者设初献位于东阶东南,亚献、终献于初献之南,少退,俱西向北上。设掌事者位于终献东南,重行西面,以北为上。设赞唱者于终献西南,西向北上。设望瘗位于庙堂东北,西向。又设赞唱者位于瘗埳东北,南向东上。设享官以下位于南门之外道东,重行西面,以北为上。
无庙者即设享官以下位于坛壝门之外道南,重行,北面西上。

祭器之数:每座樽六,笾十,豆十,簠二,簋二,钘三,俎三。县官帅其属升设樽于庙堂上前楹间室户之外,北向,正座之樽在西,配座之樽在东。
樽皆加勺羃,有坫以置爵。

设币篚于樽所。设洗于东阶东南,北向,东西当东霤,南北以堂深;罍水在洗东,篚在洗西,南肆,实爵三巾二在篚。加勺羃。执樽罍洗篚者各依于樽罍洗篚之后。享日未明,烹牲于厨。夙兴,掌馔者实祭器。
牲体牛羊豕,皆载右胖。前脚三节,节一段,皆载之。后脚三节,节一段,去上节,载下二节。又取正脊、脡脊、横脊、正胁、代胁、短胁各二骨以立,馀皆不设。簋实稷黍,簠实菽粱。笾十,实石盐、乾鱼、枣、栗、榛、菱、芡、鹿脯、白饼、黑饼。豆十,实韭菹、醯醢,菁菹、鹿醢,芹菹、兔醢,笋菹、鱼醢,脾菜菹、豚胉。若土无者,各以其类充之。

诸享官以下各服祭服。
三品毳冕,四品绣冕,五品元冕,六品以下爵弁。

县官率其属入实樽罍及币。
每座之樽,一实醴齐,一实盎齐,一实清酒,其元酒各实于上樽。币用帛,长丈八尺,色用白也。

祝版各置于坫。赞唱者先入就位。祝与执樽罍篚者入立于庭,重行北面,以西为上。立定,赞唱者曰:再拜。祝以下俱再拜。执樽者升自东阶。
坛则升自东陛。

立于樽所。执樽罍篚者各就位。升自东阶,行扫除于上,降,扫除于下讫,各引就位。质明,赞礼者引享官以下俱就门外位。少顷,赞礼者引享官以下以次就位。立定,赞唱者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赞礼者进初献之左,白:有司谨具,请行事。退复位。祝跪取币于篚,各立于樽所。掌馔者率执馔者奉馔陈于南门之外。
坛则奉馔陈于东壝门之外。

赞礼者引初献升自东阶。
其坛则升自南陛,以后初献升降皆准此。

进当神座前,北向立。祝以币东向进,初献受币,祝还樽所。赞礼者引初献入,跪奠于神座,兴,出户,北向再拜。赞礼者引初献入,当配座西壁下东面立。祝以币北向进,初献受币,祝还樽所。赞礼者引初献进,东面跪奠于配座,兴,退复位,东面再拜。赞礼者引初献降复位。掌馔者引馔入,升自东阶。
坛则升自南陛。

祝迎引于阶上,各设于神座前,掌馔者帅执馔者各复本位,祝还樽所。赞礼者引初献诣罍洗,盥手洗爵,升自东阶,诣酒樽所,执樽者举羃,初献酌醴齐。赞礼者引初献入诣神座前,跪奠爵,兴,出户,北向立。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右,东面跪读祝文曰。
帝喾氏云: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开元神武皇帝讳,谨遣具官姓名,敢昭告于帝高辛氏,惟帝能序三辰,功施万物,式遵祀典,敬以制币牺齐,粢盛庶品,祗荐于帝高辛氏,尚飨。帝尧云:敢昭告于帝陶唐氏,惟帝则天而行,光被四表,式遵祀典,敬以制币云云。配座云:敢昭告于唐司徒,惟公敬敷五教,弘赞彝伦,率由旧章,配享于帝陶唐氏云云。帝舜云:敢昭告于帝有虞氏,惟帝道先七政,绩宣五典,式遵旧章云云。配座云:敢昭告于皋陶氏,惟神爰定五刑,载敷九德,率由旧典云云。夏王禹云:敢昭告于夏王禹,惟王克平九土,功施万代,式遵故实云云。配座云:敢昭告于伯益氏,惟公赞敷下土,克蕃庶物,率由旧章,配享于夏王禹云云。殷王汤云:惟王革命黜暴,功济天下,式遵祀典云云。配座云:敢昭告于伊尹氏,惟公弼谐政道,功格天地,率由故实云云。周文王云:惟王受命作周,经纬天地,式遵祀典云云。配座云:敢昭告于太公,惟公纯德孔明,翼成周室,率由旧典云云。周武王云:应天顺人,克定祸乱,式遵祀典云云。配座云:敢昭告于周文公、召康公,惟公道光十乱,功著分陕,率由旧典云云。汉高帝云:神武膺期,抚安区夏,式遵祀典云云。配座云:敢昭告于萧相国,惟公翼成汉业,厥功惟茂,率由旧章云云。

初献再拜。祝进,跪奠版于神座,兴,还樽所。赞礼者引初献官诣配座酒樽所,取爵于坫,执樽者举羃,初献酌醴齐。赞礼者引初献入,东面跪奠于配座前,兴,进立于西壁下,东面立。祝持版入,立于配座之左,北面跪读祝文讫,兴。初献再拜。祝进,跪奠版于配位,兴,还樽所。赞礼者引初献出户,北向立。祝各以爵酌清酒,合置一爵,太祝持爵进于初献之右,西向立。初献再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兴。祝各帅执馔者以俎跪减神座前三牲胙肉,各取前脚第二节共置一俎上,以授初献。初献受以授掌馔者。初献跪取爵,遂饮卒爵。祝进受爵,复于坫。初献兴,再拜。赞礼者引初献降复位。于初献饮福,赞礼者引亚献诣罍洗,盥手洗爵,升自东阶,诣酒樽所,执樽者举羃,亚献酌盎齐。赞礼者引亚献入诣神座前,北面跪奠爵,兴,出户,北向再拜。赞礼者引亚献诣配座酒樽所,取爵于坫,执樽者举羃,亚献酌盎齐。赞礼者引亚献入诣配座前,东向跪奠爵,兴,退于西壁下,东面再拜,出户,北向立。祝各以爵酌清酒,合置一爵,一太祝持爵进亚献之右,西面立。亚献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饮卒爵。祝受爵,复于坫。亚献兴,再拜。赞礼者引亚献降复位。初亚献将毕,赞礼者引终献盥洗、升献、饮福,如亚献之仪。讫,赞礼者引终献降复位。祝各进神座前跪彻豆,兴,还樽所。赞唱者曰:再拜。
非饮福受胙者皆再拜。

再拜讫,赞唱者又曰:再拜。献官以下皆再拜。赞礼者进初献之左,白:请就望瘗位。赞礼者引初献就望瘗位,西向立。赞唱者转立于望瘗东北位。初献官拜讫,祝各进神位前跪取币,兴,降自西阶。
坛则降自南陛。
诣瘗埳北,南面以币置于埳。赞唱者曰:可瘗。埳东西
面各二人填土。半埳,赞礼者进初献之左,白:礼毕。遂引初献以下出。赞唱者还本位,祝与执樽罍者俱复执事位。立定,赞唱者曰:再拜。祝以下皆再拜以出。祝版焚于斋所。
开元二十一年,置魏孝文帝祠堂于云州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开元二十一年,云州置魏孝文帝祠堂,有司以时享祭。
开元二十二年,制古帝王之祀,俱用牲牢,馀以酒脯。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元宗本纪》:开元二十二年春正月,制:古圣帝明王,用牲牢,馀并以酒脯充奠。
天宝六载,定三皇、五帝庙位,令以时致祭。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元宗本纪》:天宝六载正月,制三皇、五帝庙,以时享祭。其章怀、节悯、惠庄、惠文、惠宣等太子,宜与隐太子、懿德太子同为一庙。每日立杖食及设杖于庭,此后并宜停废。
《文献通考》:天宝六载,敕三皇五帝,创物垂范,永言龟镜,宜有钦崇,三皇,伏羲,以勾芒配,神农,以祝融配,黄帝,以风后力牧配,五帝,少昊,以蓐收配,颛顼,以元冥配,高辛,以稷契配,唐尧,以羲仲和叔配,虞舜,以夔龙配,其择日及置庙地,量事营立,其乐器请用宫悬,祭以少牢,仍以春秋二时致享,共置令丞,太常寺检校。
天宝七载,诏置历代帝王庙,各于肇迹之处,命定配享。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元宗本纪》:天宝七载五月,诏三皇以前帝王,京城置庙,以时致祭。其历代帝王肇迹之处未有祠宇者,所在各置一庙。按《文献通考》:天宝七载诏,上古之君,存诸氏号,虽事先书契,而道著皇王,缅怀厥功,宁忘咸秩,其三皇已前帝王,宜于京城内共置一庙,仍与三皇五帝庙相近,以时致祭,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有巢氏,燧人氏,其祭料及乐,请准三皇五帝庙,以春秋二时享祭,历代帝王肇迹之处,未有祠宇者,所由郡置一庙享祭,仍取当时将相,德业可称者二人,配享,夏王都安邑,以虞伯益秩宗伯夷配,殷王汤都亳,以阿衡伊尹左相仲虺配,周文王都酆,以太公望师鬻熊配,周武王都镐,请入文王庙同享,以周公召公配,秦始皇都咸阳,以丞相李斯将军王剪配,汉高祖起沛,以留侯张良相国萧何配,后汉光武皇帝起南阳,以司徒邓禹将军耿弇配,魏武皇帝都邺,以侍中荀彧太尉钟繇配,晋武帝都故洛阳,以尚书张华大将军羊祜配,后魏道武皇帝起云中,以太尉长孙嵩尚书崔元伯配,后周文帝起冯翊,以尚书苏绰太傅于谨配,隋文帝封隋,以仆射高颎大将军贺若弼配,其忠臣义士,孝妇烈女,史籍所载,德行弥高者,所在宜置祠宇,量事致祭,并令郡县长官,春秋二时择日,准前致祭,其历代帝王庙,每所差侧近人不课户四人,有阙续填,仍关户部处分。
天宝九载,始立周武王及汉高祖庙于京师。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元宗本纪》:天宝九载冬十一月辛丑,立周武王、汉高祖庙于京城,司置官吏。
代宗大历五年,始置轩辕陵庙。
《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大历五年,鄜坊节度使上言,坊州轩辕黄帝陵同,请置庙,四时,列于祀典,从之。

后晋

高祖天福四年冬十二月乙亥,立唐高祖、太宗、庄宗、明宗、悯帝庙于西京。
《五代史·晋本纪》:云云。

太祖建隆元年,命祀周六庙,又诏修前代帝王贤臣陵墓,置户守之。
《宋史·太祖本纪》:建隆元年春正月丁巳,命周宗正郭𤣱祀周陵庙,仍以时祭享。五月己酉,西京作周六庙成,遣官奉迁。秋七月甲子,遣工部侍郎艾颖拜嵩、庆陵。八月辛未,遣郭𤣱飨周庙。 按《礼志》:建隆元年,诏:前代帝王陵寝、忠臣贤士丘垄,或樵采不禁、风雨不庇,宜以郡国置户以守,隳毁者修葺之。
建隆二年,飨周庙,诏置前代帝王陵户。
《宋史·太祖本纪》:建隆二年春正月己未,遣郭𤣱飨周庙。夏四月壬寅,诏郡国置前代帝王、贤臣陵冢户。按《文献通考》:建隆二年诏先代帝王陵寝宜令所属州府遣近户守视其冢墓有隳毁者亦加修葺
乾德元年,定先代帝王祀典。
《宋史·太祖本纪》:乾德元年六月丙申,诏历代帝王三年一飨,立汉光武、唐太宗庙。 按《礼志》:乾德初,诏:历代帝王,国有常享,著于甲令,可举而行。自五代乱离,百司废堕,匮神乏祀,阙孰甚焉。按《祠令》,先代帝王,每三年一飨,以仲春之月,牲用太牢,祀官以本州长官,有故则上佐行事。官造祭器,送诸陵庙。又诏:先代帝王,载在祀典,或庙貌犹在,久废牲牢,或陵墓虽存,不禁樵采。其太昊、炎帝、黄帝、高辛、唐尧、虞舜、夏禹、成汤、周文王武王、汉高帝光武、唐高祖太宗,各置守陵五户,岁春秋祠以太牢;商中宗太戊高宗武丁、周成王康王、汉文帝宣帝、魏太祖、晋武帝、后周太祖,隋高祖,各置三户,岁一飨以太牢;秦始皇帝、汉景帝武帝明帝章帝、魏文帝、后魏孝文帝、唐元宗宪宗肃宗宣宗、梁太祖、后唐庄宗明宗、晋高祖,各置守陵两户,三年一祭以太牢;周桓王景王威烈王、汉元帝成帝哀帝平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献帝、魏明帝高贵乡公陈留王、晋惠帝怀帝悯帝、西魏文帝、东魏孝静帝、唐高宗中宗睿宗德宗顺宗穆宗代宗敬宗文宗武宗懿宗僖宗昭宗、梁少帝、后唐末帝诸陵,常禁樵采。寻又禁河南府民耕晋、汉庙壖地。凡诸陵有经开发者,有司造衮冕服、常服各一袭,具棺椁以葬,掩次日,所在长吏致祭。又诏前代功臣、烈士,详其勋业优劣以闻。有司言:齐孙膑晏婴、晋程婴公孙杵臼、燕乐毅、汉曹参陈平韩信周亚夫卫青霍去病霍光、蜀昭烈帝关羽张飞诸葛亮、唐房元龄长孙无忌魏徵李靖李绩尉迟恭浑瑊段秀实等,皆勋高德迈,为当时之冠;晋赵简子、齐孟尝君、赵赵奢、汉邴吉、唐高士廉唐俭岑文本马周为之次;南燕慕容德、唐裴寂、元稹又次之。诏孙膑等各置守冢三户,赵简子等各二户,慕容德等禁樵采;其有开毁者,皆具棺椁、朝服以葬,掩次日致祭,长吏奉行其事。
乾德二年诏周文王庙止以鬻熊配享
《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乾德二年十一月太常博士聂崇义上言准祠令周文王以太公配唐天宝七载以师鬻熊及太公望配伏缘太公已封武成王春秋释奠望自今止以鬻熊配享奏可乾德四年,立禹庙定上古,及历代帝王祀典。
《宋史·太祖本纪》:乾德四年九月丙午,诏吴越立禹庙于会稽。冬十月癸亥,诏诸郡立古帝王陵庙,置户有差。
《路史》:乾德四年诏置女皇氏守陵五户春祭少牢
开宝三年,诏诸陵被发者,有司以礼葬,长史致祭。
《宋史·太祖本纪》:开宝三年九月甲辰,诏:西京、凤翔、雄、耀等州,周文、成、康三王,秦始皇,汉高、文、景、武、元、成、哀七帝,后魏孝文,西魏文帝,后周太祖,唐高祖、太宗、中宗、肃宗、代宗、德、顺、文、武、宣、懿、僖、昭诸帝凡二十七陵常被盗发者,有司备法服、常服各一袭,具棺椁重葬,所在长史致祭。
开宝四年三月乙未,增前代帝王守陵户二。夏四月辛卯,发厢军千人修前代帝王陵寝之在秦者。按《宋史·太祖本纪》云云。
开宝九年秋七月丁亥,命修先代帝王祠庙。
《宋史·太祖本纪》云云。
真宗咸平元年十一月甲子,诏葺历代帝王陵庙。
《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景德元年,诏修前代帝王陵墓,并禁樵采设守户长吏以时致祭。
《宋史·真宗本纪》:景德元年冬十月壬午,诏修葺历代圣贤陵墓。 按《礼志》:景德元年,诏:前代帝王陵寝,名臣贤士、义夫节妇坟垄,并禁樵采,摧毁者官为修筑;无主者碑碣、石兽之类,敢有坏者论如律。仍每岁首所在举行此令。郑州给唐相裴度守坟三户,赐秦国忠懿王钱俶守坟三户。加谥太公望昭烈武成王,建庙青州,周公旦追封文宪王,建庙兖州,春秋委长吏致祭。
景德四年,命张齐贤祭周六庙,又诏置五代汉高祖庙。
《宋史·真宗本纪》:景德四年二月,命吏部尚书张齐贤祭周六庙。戊子,葺周六庙。庚寅,诏河南府置五代汉高祖庙。辛卯,车驾发西京。甲午,次郑州,遣使祀周嵩、懿二陵。
大中祥符四年,诏修葺帝王祠庙。
《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四年三月丁亥,诏葺所经历代帝王祠庙。
大中祥符六年,诏修葺黄帝庙及周庙。
《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六年六月丁丑,崇饰诸州黄帝祠庙。
《文献通考》:大中祥符六年诏诸州有黄帝祠庙并加崇葺又令常州葺周庙
天禧元年,盗发后汉高祖陵。诏州县申陵寝樵采之禁。
《宋史·真宗本纪》:天禧元年六月庚辰,盗发后汉高祖陵,论如律,并敕守土官吏,遣内侍王克让以礼治葬,知制诰刘筠祭告。因诏州县申前代帝王陵寝樵采之禁。
神宗熙宁元年,敕祭尧母庙,置守陵户,禁唐诸陵耕佃。
《宋史·神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熙宁元年,从知濮州韩铎请:尧陵在雷泽县东谷林山,陵南有尧母庆都灵台庙,请敕本州春秋致祭,置守陵五户,免其租,奉洒扫。又以中丞邓润甫言,唐诸陵馀已定顷亩外,其馀许耕佃为守陵户,馀并禁止。 按《邓润甫传》:润甫,为御史中丞。上言:兴利之臣,议前代帝王陵寝,许民请射耕垦,而司农可之。唐之诸陵,因此悉见芟刘,昭陵乔木,剪伐无遗。熙宁著令,本禁樵采,遇郊祀则敕吏致祭,德意可谓远矣。小人掊克,不顾大体。愿绌创议之人,而一切如令。从之。
熙宁四年,定周嵩庆懿三陵柏子户,命以时修葺。按《宋史·神宗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熙宁四年,诏周嵩庆懿三陵柏子户,留七户,馀放归农。仍命岁时加修葺。
熙宁十年,诏以诸陵闲地,岁收者,修葺陵墓。
《宋史·神宗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熙宁十年,诏永兴军,自汉以来,诸陵下闲地,岁收州县,以其钱修葺陵墓。
哲宗元祐六年,诏商王河亶甲及颜真卿冢墓,并载祀典。
《宋史·哲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元祐六年,诏相州商王河亶甲冢、沂州费县颜真卿墓,并载祀典。
高宗建炎元年,令有司祭历代帝王。遂为定式。
《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建炎元年十一月丙寅,郊赦历代圣帝明王、忠臣烈士,有功于民,载在祠典者。命所在有司祭之。自后凡赦,皆如之。
绍兴元年,祠禹于越州,又祠句践,以范蠡配。
《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先是,乾德中,定先代帝王配享仪,下诸州以时荐祭,牲用羊、豕,政和议礼局遂为定制。绍兴元年,命祠禹于越州,及祠越王句践,以范蠡配。
孝宗淳熙四年,张栻请尧山、虞山,并载祀典。
《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淳熙四年,静江守臣张栻奏初领州有唐帝祠,其山曰尧山;有虞帝祠,其山曰虞山;请著之祀典。
淳熙十四年六月,诏衡州葺炎帝陵庙。
《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理宗淳祐八年,修炎帝庙,给陵户。
《宋史·理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先是,绍兴十四年,衡州守臣刘清之奏:史载炎帝陵在长沙茶陵,祖宗时给近陵七户守视,禁其樵牧,宜复建庙,给户如故事。淳祐八年,湖南安抚大使、知潭州陈韡再言,从之。按《续文献通考》:淳祐八年二月,荆湖帅臣陈韡奏:国家以火德王,于火德之祀,合加钦崇。炎帝陵在衡州茶陵县,庙久弗治。乞相度兴修,以称崇奉之意。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