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学行典

 第十三卷目录

 《理数部·总论一》
  《易经》〈系辞上 说卦传〉
  《书经》〈周书洪范〉

学行典第十三卷

《理数部·总论一》

《易经》

《系辞上》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本义〉此言天地之数阳奇阴偶,即所谓河图者也。其位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就此章而言之,则中五为衍母,次十为衍子,次一二三四为四象之位,次六七八九为四象之数,二老位于西北,二少位于东南,其数则各以其类交错于外也。〈大全〉朱子曰:自大衍之数,五十至再扐而后挂便接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至可与佑神矣。
为一节是论大衍之数,自天一至地十,却连天数五至而行鬼神也。为一节是论河图五十五之数, 卦虽八而数须十者,八是阴阳数,十是五行数,一阴一阳,便是二以二乘二便是四,以四乘四便是八。五行本只是五,而有是十者,盖一个便包两个,如木便包甲乙,火便包丙丁,土便包戊己,金便包庚辛,水便包壬癸,所以为十。 南轩张氏曰:阳数奇,一三五七九是也。阴数偶,二四六八十是也。数生于天者,成于地;生于地者,成于天。而天地五十五之数,所以成变化行鬼神。 东坡苏氏曰:水至阴也,必待天一加之而后生者,阴不得阳则终不得而成也。火至阳也,必待地二加之而后生者,阳不得阴则无所得而见也。五行皆然,莫不生于阴阳之相加,阳加阴则为水,为木,为土;阴加阳则为火,为金,苟不相加则虽有阴阳之资,而无五行之用。 节斋蔡氏曰:天地者,阴阳对待之定体也。一至十者,阴阳流行之次序也。然对待非流行则不能变化,流行非对待则不能自行。而五十五者,则流行之细分也。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程传〉有理则有气,有气则有数,行鬼神者数也,数气之用也。大衍之数五十数始于一,备于五。小衍之而成十,大衍之则为五十五,十数之成也。成则不动,故损一以为用。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成变化而行鬼神者也。变化言功,鬼神言用。〈本义〉天数五者,一三五七九皆奇也。地数五者,二四六八十皆偶也。相得谓一与二,三与四,五与六,七与八,九与十,各以奇偶为类,而自相得有合;谓一与六,二与七,三与八,四与九,五与十,皆两相合。二十有五者,五奇之积也。三十者,五偶之积也。变化谓一变生水而六化成之,二化生火而七变成之,三变生木而八化成之,四化生金而九变成之,五变生土而十化成之。鬼神谓凡奇偶生成之屈伸往来者。〈大全〉朱子曰: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是两个意一与二,三与四,五与六,七与八,九与十,是奇偶以类相得。一与六合,二与七合,三与八合,四与九合,五与十合,是各有合在十干。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便是相得,甲与己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是各有合。 潘氏曰:洛书之数,天地自然之数也。以天之一三五七九总之,则为二十五,此天数二十有五也。以地之二四六八十总之,则为三十,此地数三十也。又以天之二十五,地之三十总之,则为五十有五,成变化而行鬼神不逃乎此数也。天数二十有五,五其五也;地数三十六,其五也莫不自五数之。 云峰胡氏曰:河图有自然之数,所以成大易之象。天地有自然之象,又所以成河图之数。奇圆围三,偶方围四,三用其全,四用其半,此天地间自然之象也。本义以论乾坤之策,愚谓即此以论河图之数可也。一圆而三,水生木也;二方而四,火克金也。阳之一进而用三,阴之四退而用二,合二与三则为五,此河图之生数也。一生水而六成之,三生木而八成之,生数一进而用三,成数则八退而用六。二生火七成之,四生金九成之,生数四退而用二,成数则七进而用九。七八、九六各为十五,阴阳进退互藏其宅,进即为变,退即为化,鬼神屈伸往来,皆进退之妙用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本义〉大衍之数五十,盖以河图中宫天五乘地十而得之,至用以筮则又止用四十有九,盖皆出于理势之自然,而非人之知力所能损益也。两谓天地也,挂悬其一于左手小指之间也。三三才也揲间而数之也,奇所揲四数之馀也。扐勒于左手中三指之两间也,闰积月之馀日而成月者也,五岁之间再积日而再成月;故五岁之中,凡有再闰然后别起积分如一挂之后,左右各一揲而一扐;故五者之中,凡有再扐,然后别起一挂也。〈大全〉朱子曰:河图洛书之中数,皆五衍之而各极其数,以至于十则合为五十矣。河图积数五十五,其五十者,皆因五而后得,独五为五十所因,而自无所因,故虚之则但为五十。又五十五之中,其四十者分为阴阳老少之数,而其五与十者无所为,则又以五乘十,十乘五,而亦皆为五十矣。洛书积数四十五,其四十者散布于外,而分阴阳老少之数。唯五居中而无所为,则亦自含五数而并为五十矣。中数五衍之而各极,其数以至于十者,一个衍成十个,五个便是五十。圣人说这个不只是说得一路,他说出这个物事自然有许多样通透去如五奇五偶成五十五。又一说六七八九十因五得数也。 河图五十五,是天地自然之数。大衍五十,是圣人去这河图里面,取那天五地十衍出这个数。大概河图是自然底,大衍是用以揲著求卦底。 问大衍之义,曰: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虚其中,金木水火土五数便是五十。又虚天一,故用四十有九,此一说也。三天两地便是虚,去天一之数只用天三对地二耳。又五为生数之极,十为成数之极,以五乘十,以十乘五,亦为五十,此一说也。又数始于一,成于五,小衍之成十,大衍之成五十,此又一说也。数家之说,虽多不同,某谓此说却分晓。 问窃谓大衍之数不过五而已,五者数之祖也,河图洛书皆五居中而为数祖宗。大衍之数五十者,即此五数衍而乘之各极其数而合为五十也。是五也,于五行为土,于五常为信,水火木金不得土不能各成一器。仁义礼智不实有之,亦不能各成一德,此五所以为数之宗也。不知是否?曰:此说是。 丹阳都氏曰: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而大衍之数五十者,盖数备于五,而五十所宗者五也。大衍之数五十,而其用四十有九者,盖数始于一而四十有九,数之所宗者一也。 建安丘氏曰:大衍之数五十者,取河图中五参天两地之数以为衍母也。大衍之用止四十九者,又就河图五十数之在外者虚其天一之数而不用也。盖一者数之始,天下之数无穷,而一无为故无为之一以象太极。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
〈大全〉朱子曰:大凡易数皆六十:三十六对二十四,三十二对二十八,皆六十也。以十甲十二辰,亦凑到六十也。钟律以五声十二律,亦积为六十也。以此知天地之数,皆至六十为节。 兼山郭氏曰:或曰乾坤称九六,而六子不称七八,何也?曰:九六有象,七八无象也。以卦则六子之卦,七八隐于其中而无象也。以画则虽六子亦皆乾坤之画,而六子无画也,唯乾坤有用。九用六之道,诸卦得奇者,皆用乾之九。得偶者,皆用坤之六。终无用七用八之道。故曰:九六有象,七八无象也。 节斋蔡氏曰:天地之运,大小皆极于三百六十大衍。乾坤之策,当期之日,真所谓与天地相似也。 白云郭氏曰:天地谓之数,乾坤谓之策,则数者策之所宗,而策为已定之数也。

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本义〉二篇谓上下经,凡阳爻百九十二得六千九百一十二策,阴爻百九十二得四千六百八策,合之得此数。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
〈本义〉四营谓分二挂一揲四归奇也,易变易也,谓一变也,三变成爻,十八变则成六爻也。

八卦而小成。
〈本义〉谓九变而成三画得内卦也。

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本义〉谓已成六爻而视其爻之变与不变,以为动静,则一卦可变而为六十四卦,以定吉凶。凡四千九十六卦也。

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本义〉变化之道即上文数法是也。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
〈本义〉此尚象之事变则象之未定者也。参者三数之也,伍者五数之也,既参以变,又伍以变,一先一后,更相考覈以审其多寡之实也。错者交而互之,一左一右之谓也。综者总而挈之,一低一昂之谓也。此亦皆谓揲蓍求卦之事,盖通三揲两手之策,以成阴阳老少之画。究七八九六之数,以定卦爻动静之象也。参伍错综皆古语,而参伍尤难晓。按荀子云:窥敌制变,欲伍以参。韩非曰:省同异之言,以知朋党之分。偶参伍之验以责陈言之实。又曰:参之以此物,伍之以合参。史记曰:必参而伍之。又曰:参伍不失。汉书曰:参伍其贾以类相准。此足以相发明矣。〈大全〉朱子曰:参以三数之也,伍以五数之也,如云什伍其民,如云或相什伯非直为三与五而已也。盖纪数之法以三数之则遇五而齐,以五数之则遇三而会,故荀子、韩非、汉书所云皆其义也。所谓参伍以变者,盖言或以三数而变之,或以五数而变之,前后多寡更相反覆,以不齐而要其齐。如河图洛书大衍之数,伏羲文王之卦历,象之日月五星章蔀纪元,是皆各为一法,不相依附而不害其相通也。 揲蓍本无三数五数之法,只言交互参考,皆有自然之数。如三三为九,五六三十之类,虽不用以揲蓍而推算变通未尝不用。 荀子说参伍杨倞解之为详,汉书所谓欲问马先问牛,参伍之以得其实大抵阴阳奇偶变化。无穷天下之事不出诸此成天地之文者,若卦爻之陈列变态者是也。定天下之象者,物象皆有定理,足以经纶天下之事也。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大全〉朱子曰:《易》有太极,便是下面两仪四象八卦:自三百八十四爻总为六十四,自六十四总为八卦;自八卦总为四象,自四象总为两仪,自两仪总为太极。以物论之,《易》之有太极,如木之有根浮,图之有顶。但木之根,浮图之顶是有形之极,太极却不是一物无方所顿放是无形之极,故周子曰:无极而太极是他说得有功处,然太极之所以为太极,却不离乎两仪四象八卦,如一阴一阳之谓道,指一阴一阳为道则不可,然道不离乎阴阳也。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大全〉双湖胡氏曰:神物谓蓍则之而四十九之用以行变化谓阴阳,效之而卦爻之动静以备象谓日月星辰,循度失度而吉凶见象之,而卦爻有以断吉凶图书,则金木水火土生成克制之数,则之而卦画方位以定,皆作易之本也。 南轩张氏曰:通于天者,河也。有龙马负图而出,此圣人之德,上配于天而天降其祥也。中于地者,洛也。有神龟载书而出,圣人之德下及于地而地呈其瑞也。圣人则之故易兴于世,然后象数推之以前,民用卦爻推之以前,民行而示天下后世也。

《说卦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
〈程传〉程子曰:用蓍以求卦,非谓有蓍而后画卦。〈本义〉幽赞神明犹言赞化育。龟筴传曰:天下和平,王道得而蓍茎长丈,其丛生满百茎。〈大全〉朱子曰:能赞化育,和气充塞,所以能出这物。 生蓍便是大衍之数五十,如何恰限生出百茎物事,教人做筮用到那参天两地,方是取数处。 建安丘氏曰:蓍神草所以用筮而求卦者,蓍草生则易之数有所托,而易之用行矣。

参天两地而倚数。
〈本义〉天圆地方。圆者一而围,三三各一奇,故参天而为三。方者一而围,四四合二偶,故两地而为二数,皆倚此而起。故揲蓍三变之末其馀三奇,则三三而九,三偶则三二而六,两二一三则为七,两三一二则为八。〈大全〉朱子曰:参天两地而倚数,此在揲蓍上说参者元是个三数底物事,自家从而参之两者元是个两数底物事,自家从而两之,虽然却只是说得个参两未见得成何数倚数云者,似把几件物事挨放这里,如已有三数,更把个三数倚在这边成六。又把个三数倚在此成九两,亦如之问。参天两地旧说以为五生数中,天三地两,不知其说如何?曰:此只是三天二地不见参两之意。参天者,参之以三;两地者,两之以二也。以方圆而言则七八九六之数都自此而起。问以方圆而言,参两如天之圆,径一则以围三,而参之地之方径一则以围四而两之否?曰:然。 参天两地而倚数,一个天参之为三,一个地两之为二,三三为九,三二为六,两其二、一其三为七,两其三、一其二为八。二老为阴阳,二少为刚柔,参不是三之数,是无往参
焉之参。 倚数倚是靠在那里,且如先得个三,又得个三只成六,更得个三方成九。若得个二却成八,恁地倚得数出来。有人说参作三谓一三五,两谓二四一,三五固是天数,二四固是地数,然而这却是积数不是倚数。 问参天两地而倚数,曰:天圆得数之三,地方得数之四。一画中有三画,参之则为九,此天数也。阳道常饶,阴道常乏,地之数不能为三,止于两而已。三而两之为六,故六为坤。一个天参之则三,一个地两之则二,数便从此起。此与大衍之数五十各自说一,个道理不须合来看,然要合也合得,一个三,一个二,成五,衍之则成十,便是五十。

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
〈大全〉诚斋杨氏曰:数既形矣,卦斯立矣。圣人因其变之或九或七,而为阳;因其变之或六或八,而为阴。变至十有八而卦成焉。圣人无与也,特观其变以立之尔。卦既立矣,爻斯生焉。圣人因其数之阳而发明其为爻之刚;因其数之阴而发明其为爻之柔。圣人无与也,特发挥之尔。

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本义〉此圣人作易之极功也

《书经》《周书·洪范》

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徵,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蔡注〉此九畴之纲也,在天惟五行,在人惟五事,以五事参五行,天人合矣。八政者,人之所以因乎天。五纪者,天之所以示乎人。皇极者,君之所以建极也。三德者,治之所以应变也。稽疑者,以人而听于天也。庶徵者,推天而徵之人也。福极者,人感而天应也。五事曰敬,所以诚身也。八政曰农,所以厚生也。五纪曰协所以合天也。皇极曰建,所以立极也。三德曰乂,所以治民也。稽疑曰明,所以辨惑也。庶徵曰念,所以省验也。五福曰向,所以劝也。六极曰威,所以惩也。五行不言用无适而非用也,皇极不言数非可以数名也,本之以五行,敬之以五事,厚之以八政,协之以五纪,皇极之所以建也。乂之以三德,明之以稽疑,验之以庶徵,劝惩之以福极,皇极之所以行也。人君治天下之法,是孰有加于此哉。〈大全〉朱子曰:自一至九,洛书之本数初次者,

禹次第
之文五行以下即禹法则之事,盖因洛书自然之数而垂训于天下后世也。若其效法次第之义,大抵因洛书之位与数而为之。洛书一位在子,其数则水之生数气之始也,故为五行。五行则阳变阴合,交运而化生万物,则为人事之始矣。二位在坤,其数则火之生数气之著也,故为五事。五事则五气运行人之禀形赋色妙合而凝,修身践形之道立矣。三位在卯,其数则木之生数气至此而益著也,故为八政。八政则修身不止于貌言视听思之事,而立纲陈纪创法,立度举而措之天下矣。四位在巽,其数则金之生数气至此而益著久也,故为五纪。五纪则治不止于食货政教之事,而察数观象治历明时仰以观于天文矣。五居中央,为八数之中,纵横以成十五之变。盖土之坤气所以管摄四时,故为皇极耳。则人君居至尊之位,立至理之准,使四方之面内环观者,皆于是而取则所以总摄万类也。六位在乾,其数则水之成数气合而成形也,故为三德。三德则不徒立至极之准,而临机制变、随事制宜,且尽其变于人矣。七位在西,火之成数气合而形已著矣,故为稽疑。稽疑则不徒顺时措之宜,而嫌疑犹豫,且决之人谋鬼谋而尽其变于幽明矣。八位在艮,木之成数气合而形益著矣,故为庶徵。庶徵则往来相荡、屈伸相感而得失休咎之应定矣。九位在午,其数则金之成数气合而著已久矣,故为福极。福极则休咎得失不徒见于一身而通行于天下矣,其事广大悉备故居终焉。大抵九畴之序,顺而言之则五行为始,故五行不言用,不言用者乃众用之所自出;错而言之则皇极为统,故皇极不言数,不言数者乃众数之所由。该以五行为始,则自一至九愈推愈广,大衍相乘之法也。以皇极为统则生数主常成数主,变太极动静之分也。九畴本于洛书者如此。 陈氏雅言曰:此大禹因洛书之数而叙洪范之畴,初一次二次三次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八次九,此神龟所负之数也,曰五行,曰敬用五事,曰农用八政,曰协用五纪,曰建用皇极,曰乂用三德,曰明用稽疑,曰念用庶徵,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此大禹所第之畴也。盖数之出于天者,九前一后,三左七右,四前左二,前右八后,左六后右,五居中,此自然之数也。
大禹于此,见其数之一二三四五,则以五行、五事、八政、五纪、皇极当之;见其数之六七八九则以三德、稽疑、庶徵、福极当之。夫五行、五事、八政、五纪、皇极,固非至是而始,有三德、稽疑、庶徵、福极,亦非至是而始,具特圣人因其数而叙是畴,以立万世为治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