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字学典

 第四十七卷目录

 楷书部汇考
  宋高似孙纬略〈楷书〉
  宣和书谱〈正书叙论〉
  明陶宗仪书史会要〈楷书把笔法〉
  赵宦光金石林绪论〈真书〉
  徐渭笔道通会〈学楷书法 大楷 中楷 小楷〉
  张绅法书通释〈真书〉
 楷书部总论
  宋陈思书苑菁华〈释真〉
  姜夔续书谱〈真书〉
  黄伯思东观馀论〈楷书〉
  元陈绎曾书法三昧〈楷书〉
 楷书部艺文一
  书蔡君谟茶录后     宋欧阳修
  答杨子直书         朱熹
  跋朱希真所书道德经     前人
  奎上人署书赞      明祝允明
  三吴楷法十则       王世贞
 楷书部艺文二〈诗〉
  王右军          唐李白
  临池歌         宋刘子翚
  丹阳子高得逸少瘗鹤铭于焦山之下及梁唐诸贤四石刻共作一亭以宝墨名之集贤伯镇为之作记远来求诗因作长句以寄 苏舜钦
  题张樗寮楷书      元朱德润
 楷书部纪事
 楷书部杂录
 楷书部外编

字学典第四十七卷

楷书部汇考

《宋·高似孙·纬略》《楷书》

晋中经簿曰:有湘素书白,缣楷书黄纸。楷书白绢,行书二尺,竹牒楷书白练绢。楷书广,内置楷书吏,自晋始。唐元宗始以隶楷书,易古文尚书。今儒不识古文,自唐开元始,宋景公尝言,苏颋撰朝觐坛颂曰:有乩虞氏馆阁,校雠官于乩字之右点曰疑。不知有杨备者得古文尚书释文,知乩字为古稽字,此开元以隶楷书,易古文之失也。

《宣和书谱》《正书叙论》

字法之变,至隶极矣。然犹有古焉。至楷法,则无古矣。在汉建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法。所谓楷法者,今之正书是也。人既便之,世遂行焉。而或者乃谓秦羽人王次仲作此书,献始皇以赴急疾之用。始皇召之,不至。欲加刑,而次仲化禽飞去,此语几于志怪。学者之所不道然,亦不载其事,以别之也。此书既始于汉,于是西汉之末,隶字石刻间杂为正书。若属国封陌茹君等碑,亦班班可考矣。降及三国钟繇者,乃有贺剋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东晋聿兴风流,文物度越前世。如王羲之作乐毅论,黄庭经一出于世,遂为今昔不赀之宝。后日虽有作者,讵能过之。东晋而下,亘宋暨齐爰,及李唐至我本朝,其中得魏晋风气者,亦落落有人焉。皆是豪杰之士,尚友于千岁之上者也。今得其正书者,凡四十有四人。在魏则有钟繇,在宋则有萧思话,在齐则有王僧虔,在唐则有元稹、褚遂良、柳公权、颜真卿、徐浩,辈二十有八人。在五代则有薛贻、矩辈五人,以至本朝,则有八人。其间如宋绶、蔡襄、石延年之徒,皆与古作者,并驱争衡为一代法,故皆不没其实,而以时次之。

《明·陶宗仪·书史会要》《楷书把笔法》

楷书把笔,妙在虚掌运腕,不可太紧。紧则腕不能转,既腕不转,则字体或粗或细,上下不均。虽多用力,元来不当。又云楷书只虚掌转腕,不要悬臂,气力有限。行草书即须悬腕,笔势无限,不悬腕,笔势有限。又云,其初学书,先学真书,此不失节也。若不先学真书,便学纵体为宗主。后却学真体难成矣。
《赵宧光·金石林绪论》《真书》
九体书八曰:真书近代时书,而国朝之所通行,古文邈远,小学不兴。无学者蹈俗忘本,稍通者束义背时。古文意义恒同蹊径每异,譬之三代文不得与秦汉合。汉魏诗不得与近体合,佛老庄骚饾,饤入公车掌故家语,但为知者喷饭。今拟古词,肖而不夺此学假行,似而莫移时王之制。何得己见妄变更,若用古体作今书,不堪眩世。但足自惑,不特义不可行,而势亦难达,但俗书之最谬者,与夫世俗之固,加偏旁者,所当正耳。一以正俗,一以革古,而悉协于时中真书是也。
真书中一曰正书,如欧虞颜,以及后世姜蒋二沈之类。一曰楷书,如右军黄庭乐毅论东方赞之类。一曰蝇头书,如麻姑坛文氏文赋之类。一曰署书,如苍龙曰虎之类。此法不传,而流俗后世,带草则徐武功得之,方正则官家中秘郎得之,然俗不堪齿矣。一曰行楷,如季直表丙舍帖曹娥碑兰亭帖之类,以上五种,世俗通谓之真书,天地悬绝。

《徐渭·笔道通会》《学楷书法》

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八岁即学大字,以颜为法,十馀岁乃习中楷,以欧为法。中楷既熟,然后敛为小楷,以钟王为法。楷书既成,乃纵为行书。行书既成,乃纵为草书。学草书者,先习章草,知偏旁来历,然后变化为草圣。凡行草必先小而后大,欲其专法二王,不可遽放也,学篆者亦必由楷书正锋既熟,则易为力。学八分者,先学篆,篆既熟,方学八分。乃有古意。

《大楷》

童子八岁至十岁,学楷书,其法必先大而后小。如颜鲁公大唐中,兴颂〈在永州〉、东方朔碑〈德州〉,按此二碑,当薄纸钩出,填作墨字,褙成影本,每日习五十字。四年之功,可得七万字。则他日作题匾,大字有法。又宋蔡君谟书,万安桥记〈闽中有石刻亦可参看〉,若题匾字,须求洒落,不可竟学写碑,字面他的法,拘著在匡子里,况碑字甚小,不足为匾字用也。须如虞欧作碑,凡长短大小阔狭皆随形体为之。四旁尚有馀地,庶不拘。拘更见古意,颜之满塞,断不可学。且颜柳稍变其体,大小侧背略存大势,而偏旁清劲,亦复可喜。或者赏其奇妙耳。〈他字乃偏旁相照应者〉须拆开看,各自成字。又不可各自成了一边。点亦如之皆欲有照应,方有意思。大凡大字,须先颜次王。若米老写匾,多是行书。倾欹不正,便难入格。以须字之洒落则善矣。

《中楷》

童子十一岁至十三岁,当学中楷书。以欧阳询九成宫及虞恭公二碑为法〈俱在西安府〉。钩填俱如前法,日影百字,三年之功,可得十万字。熟此则八法具备,思过半矣。进而魏晋,如堂构已成,丹雘何有欧阳询、书姚恭公墓志〈西安〉,佛遗教经。〈唐人书结字,皆四方少古意,故习遗教,为渐进于古矣。〉

《小楷》

童子十四岁至十六岁,须学小楷。如王羲之临钟繇,宣示表〈见淳化阁帖〉钟繇书,戎路表〈见星凤楼帖〉力命表王右军书,乐毅论曹娥碑。

《张绅·法书通释》《真书》

古无真书之称,后人谓之正书。楷书者盖即隶书也。但自钟繇之后,二王变体,世人谓之真书。执笔之际不知即是隶法,别为搆体。流传既久,失其本原,乃至日趋妩媚,恶俗之劄不可追改。今观欧颜,而上往往皆从隶,古学者但不详察耳。吾衍字原七辩,谓隶有秦隶,汉隶灼是至论。今当以晋人真书谓之晋隶,则自然易晓矣。

楷书部总论

《宋·陈思·书苑菁华》《释真》

笔长不过六寸,捉管不过三寸。真一行二草三,指实掌虚,右军云书弱纸强笔,强纸弱笔,强者弱之,弱者强之,迟速虚实,若轮扁斲轮,不疾不徐,得之于心,应之于手,口所不能言也。拂掠轻重,若浮云蔽于晴天,波撇钩截,若微风摇于碧海,气如奔马,亦如朵钩。轻重出乎心,而妙用应乎手。然则体约八分,势同章草,而各有趣,无问巨细,皆有虚散。其锋员豪蕝,按转易也。岂真书一体,篆草章行八分等,当覆腕,上抢掠豪下开牵撇。拨䟐锋转,行草稍助,指端钩距,转腕之状矣。

《姜夔续书谱》《真书》

真书以平正为善,此世俗之论,唐人之失也。古今真书之神妙,无出钟元常,其次则王逸少,今观二家之书,皆潇洒纵横,何拘平正良,由唐人以书,判取士。而士大夫字书类,有科举习气。颜鲁公作干禄字书,是其證也。矧欧虞颜柳前后相望,故唐人下笔,应规入矩,无复魏晋飘逸之气。且字之长短、大小、斜正、疏密天然不齐,孰能一之谓。如东字之长,西字之短,口字之小,体字之大,朋字之斜,党字之正,千字之疏,万字之密。画多者宜瘦,少画者宜肥,魏晋书法之高,良由各尽字之真态,不以私意参之耳。或者专喜方正,极意欧颜。或者惟务匀圆,专师虞永。或谓体须稍扁,则自然平正,此又有徐会稽之病。或云欲其萧散,则自不尘俗,此又有王子敬之风。岂足以尽书法之美哉。真书用笔,自有八法。吾尝采古人字,列之以为图。今略言其指点者,字之眉目全藉,顾盻精神有向有背,随字异形,横直画者,字之骨体。欲其坚正匀净,有起有止,所贵长短合宜,结束坚实,〈音瞥〉〈音拂〉者字之手足伸缩异度,变化多端,要如鱼翼鸟翅,有翩翩自得之状。挑剔者,字之步履,欲其沉实。晋人挑剔,或带斜拂,或横引向外。至颜柳始,正锋为之正锋,则无飘逸之气。转折者方圆之法,真多用折草,多用转折,欲少驻。驻则有力,转不欲滞,滞则不遒,然而真以转而后遒草,以折而后劲,不可不知也。悬针者,笔欲极正,自上而下,端若引绳,若垂而复缩,谓之垂露故。翟伯寿问于米老,曰:书法当何如?米老曰: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必至精至熟,然后能之。古人遗墨,得其一点一画,皆昭然绝异者,以其用笔精妙故也。大令以来,用笔多尖一字之间,长短相补,斜正相拄,肥瘦相混,求妍媚于成体之后,至今尤甚焉。

《黄伯思·东观馀论》《楷书》

自秦易篆为佐隶,至汉世去古未远。当时正隶体尚有篆籀意。厥后魏钟元常,及士季晋王,世将逸少子敬作小楷法,皆出于迁就汉隶,运笔结体,既圜劲淡雅,字率扁而弗撱,今传世者,若钟书力命表尚书,宣示世将上晋元帝二表,逸少曹娥帖,大令洛神帖,虽经摹拓,而古隶典型具在,至江左六朝,若谢宣城、萧挹辈,虽不以书名世,至其小楷,若齐海陵王志开,善寺碑,犹有钟王遗范。至陈隋间,正书结字渐方,唐初犹尔。独欧阳率更虞永兴易方为长,以就姿媚后人。竞效之遽,不及二人,远甚。而钟王楷法,弥远矣。

《元·陈绎曾·书法三昧》《楷书》

楷书虽出于汉魏,未见于三代,其原要从篆隶而变,故其点画波磔,横纵直曲,员锐端侧,岂徒然而为哉?其中必有法矣。夫分上而分下,辩左而辩右,宜偏宜中,或藏或露,有起而有止,当向而当背,其俯仰其收驻,其推让其回折,先后开合之次序,大小长短之类聚,必使其相称相应,然后体始成。而少合乎古人变楷初意耳。不然字势虽可爱,而无法之可,尚不过一楷书,俗吏如涪翁所云,此编名书法,三昧不知撰者谁氏。其言或本于古人之已言,而书则未有能尽知也。前元时,见于都下馆阁,名臣家渔阳吴兴巴西康里,常宝爱之参政。周伯琦来吴中,久而人方知其有是编。其归鄱阳也,人始得而相传之。乃知诸公之宝爱果然也。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固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其容止之可观,进退之可度,隐然自见于毫楮之间。端严而不刻,温厚而难犯,如邓志弘之论蔡端明,可以为善书矣。临池君子,其谓然乎。金华故翰仲伸识。

楷书部艺文一《书蔡君谟茶录后》宋·欧阳修

善为书者,以真楷为难,而真楷又以小字为难。羲献以来,遗迹见于今者多矣。小楷唯乐毅论一篇而已。今世俗所传出故,高绅学士家最为真本。而断裂之馀,仅存者百馀字耳。此外,吾家率更所书,温彦博墓铭亦为绝笔,率更书世固不少,而小字亦止此而已。以此见前人于小楷难工,而传于世者少而难得也。君谟小字新出,而传者二集古录目序,横逸飘发,而茶录劲实端严,为体虽殊,各极其妙,盖学之至者,意之所到,必造其精予。非知书者以接君谟之论久故,亦粗识其一二焉。

《答杨子直书》朱熹

前日晦伯人还,已上状矣。但忘记一事,欲烦为作小楷,四箴百十字。今纳界行去,暇日得为挥染,幸甚。此箴旧见,只是平常说话,近乃觉其旨意之精密,真所谓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者,故揭之座隅,使不失坠云耳。时节不是当字,学亦绝故,又欲得妙札,时以寓目,以祛病思,幸勿靳也。

《跋朱希真所书道德经》前人

岩壑老人,小楷《道德经》二篇,精妙醇古,近世楷法,如陈碧虚之相鹤,黄长睿之黄庭,皆所不及。唯湍石喻公之典,引诸书为可,方驾耳季路,得之远,以相视,恨目已昏盲,不得尽见,其妙处把玩不足,因记其后,而归之。季路能攻石传刻,以与好事者共之,即大幸。盖此书,难得善本,读此数章似少讹谬,又为可传也。

《奎上人署书赞》明·祝允明

雄颖伟墨突如其来,云谁之为,缁师宗奎,佛有三昧,散在百观子。以其馀戏,入书翰天宫。宝树截万桢,𠏉昆刀瑚珠钩钺锁锥,纵横阖辟,缔搆辗转,按规抚矩,束带顶冕,千力万气,曳斫不断,平原风骨,溥光首面耳。目警耸,谁敢亵玩众,夫瞻仰老史作赞。

《三吴楷法十则》王世贞

第一册

陈文东小楷,圣主得贤臣。颂文东名璧,华亭人。国初以书。名家沈民,则学士。出师表字,颇大民望。大理虞书,益稷篇字,小如文东。予每见二沈,以书取贵,显翱翔玉堂之上,文皇帝至,称之为我明右军。而陆文裕独推陈笔,以为出于其表,今一旦骈得之,足增墨池一段光彩。然是三书,皆圆熟精致,有黄庭庙堂遗法,而不能洗通微院气少,以欧柳骨扶之,则妙矣。盖所谓云间派也。
第二册

徐元玉临褚可南哀册,文字差细,而笔老独不胜其佻。盖摹褚而用之以米者也。东原生传,差精谨当是中年笔。周伯器跋,有微致其人,疑即周仿也。钱原溥陈氏墓碣铭,遒迅然欠雅,是宋仲温遗搆云间人。至今仿之吴,原博墓表极得苏长公笔,而锋多含蓄,不露佳手也。蔡九逵嗣命议书,雅健而辞不甚佳。陆子渊二柬,在真行之间,元玉小而不楷钱。吴蔡楷而不小,聊备一家云尔。
第三册

祝京兆赋一首杂诗,三十首后序。一首少年时槁耳。楷法甚精绝,间以小行,若草率不经意者,而具种种姿态,可宝也。又古近体诗十五首,是行卷上公卿者,稍似经意,多大令风格而近纤长,其诗亦多秀俊语。视晚岁应酬,若出二手。独拟元日早朝,排律而押韵。用二新字,二人字,二臣字,不可晓也。
第四册

祝京兆黄道中,字致甫说,用秃笔作楷,而间带行法,纯质古雅,隐然欲还,钟索风道中,即吾故人淳父姬水也。为其尊人五岳公,乞集序,以此为贽余。固辞谓:此汝南家乘奈何畀人。则曰:使不佞,而仍故名与字,知非公有也。且公文成,非吾汝南家乘乎?为一笑而留之,因记其语。又《赤壁赋》劲挺从褚河南来,而结法微佻,约斋閒录序,出入钟太傅,王大令古法郁勃,指掌间而雅致精密,削去畦径,与黄道中字说皆晚岁笔也。人不可以无年信矣。
第五册

为文待诏徵仲,小楷甲子杂。槁凡诗四十七首,词四首,文八首。中亦有率意改窜者,楷法极精细,比之暮年气骨,小不足而韵差。胜诗亦多楚楚情语,如《元日梅雨》《言怀》《无题》《梦中》诸篇,皆晚唐南宋之佳境也。闻之吴人待诏,每新岁辄书旧诗文一册,至老无复遗。而没后,分散诸子,有徽人某子甲,以四十千得二十册以去,今不知所在。此本乃故人子售余,为直十千,因留置此,比于吉光之片羽耳。
第六册

文待诏徵仲小楷,其一为余书早朝等近体十四首,用古朝鲜茧,结搆秀密,神采奕奕,动人是八十四时笔也。其二古诗十九首,极有小法其妙处,几与枚叔语争衡,是八十八时笔也。又一条三行,射礼有鹿中云。云尤精甚,而考据详覈,偶于散帙,得之附于后。其三昼锦堂记,差大于古诗,结力遒劲,是六十七时笔也。其四拙政园记,及古近体诗三十一首,为王敬止侍御作。侍御费三十,鸡鸣候门,而始得之。然是待诏最合作语,亦最得意笔考。其年癸巳是六十四时笔也。其五致仕三疏,中有窜改,当是槁草而精谨,乃尔令人作颜平原想。吾所缀集,皆待诏中年以后,书真吉光凤羽缉,而为裘后人其宝守之。
第七册

王履吉拙政,园赋及诗四章皆小楷。得钟王笔意,张琴师传亦类之,其下指极,有媚趣微伤自然耳。退之琴操稍大,兼正行体,意态古雅,风韵遒逸,所谓大巧若拙,书家之上乘也。跋尾仲蔚与家弟评履吉书,若讼而各有致,并存之。
第八册

文寿承书五子诗,是于鳞辈初年作,盖菽绌茂秦,而进明卿也。休承书养生,论二君。号太史箕裘,然寿承觉淳古休承,虽自清俊结,法微佻卞彭孔嘉。书余广五子诗,及近体数首,是古高丽茧能于率更。内斟酌温润秀劲,光彩射入,盖中年最合作笔也。许元复一纸,老笔圆熟流俊,而所书庞居士传语尤可喜。是四君者仅一休承在,然老矣。而前后五子者,复失其六,每一展卷,辄为忆叹。
第九册

陈道复千文,此君书不易楷,楷不易小。而吾兼得之。陈子兼三槐堂铭,妍秀而微少,骨蜀中诗,古雅而小。逊陆子传二歌,出麻姑坛,遒丽肉满,览之煜然。然是二君,最合作书王禄。之与其师尺牍,亦自佳俞仲蔚。前后杂诗二帧,共二十二首。诸与余唱和者,是晚年笔稍纵,而有诚悬腕宝剑篇,以下是二十年前书,尤精婉可爱,诗亦多警句,故并存之。
第十册

顾德育牡丹一赋,酷有徵仲家风,黄淳父前长篇一,永兴之有锋铩者,后十二章,小似不及周公瑕诗。二十章用笔精雅,有法袁鲁,望十五章,莫云卿十四章,王舜华十二章,吾所不敢深论。若鲁望之流利,云卿之浓婉,舜华之轻俊,皆菰芦中翘楚者也。最后得张伯起,唐人数诗,伯起生平临二王最多,退笔成冢。虽天趣小,渴而规度森然矣。

楷书部艺文二〈诗〉《王右军》唐·李白

右军本清真,潇洒在风尘。山阴过羽客,爱此好鹅宾。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

《临池歌》宋·刘子翚

君不见钟繇,学书夜不眠。以指画字衣,皆穿当时尺。牍来邺下锦标玉,轴争流传又不见。鲁公得法屋漏雨,意象咄咄临千古。断碑零落翠苔封,直气英风犹可睹。元常独步黄初际,清臣后出今无继。风神迥出本天资,巧力亦自精勤至。羡君好尚何高奇,寒窗弄笔手生胝。向来失计堕尘网,锐气直欲摩云飞。男儿舌在心何怍,却拟临池寻旧学。要须笔外见钟颜,会自蛟龙生掌握。银钩石刻予何爱,劝以短歌君勿怠。他时八体妙有馀,此歌傥可君绅书。

《丹阳子高得逸少瘗鹤铭于焦山之下及梁唐诸贤四石刻共作一亭以宝墨名之集贤伯镇为之作记远来求诗因作长句以寄》

苏舜钦


山阴不是换鹅经,京口今存瘗鹤铭。潇洒集仙来作记,风流太守为开亭。两篇玉蕊尘初涤,四体银钩藓尚青。我久临池无所得,愿观遗法快沉冥。

《题张樗寮楷书》元·朱德润

飞仙堕翮堆成山,堂堂楷法留人间,宜官无徒,梁鹄往隐锋藏角,尤为难。大书五寸径,方丈字贵紧健力,出八诀,具全真足高,不学谩草鹦哥,娇黄华老。人在金国,宋季独数,张樗寮似闻高艺,两不下,各抱地势,夸雄豪。今观张书,劲且奇,笔力欲抵三军。师吴钩,斫断怒蛟,尾瘦竹折,石回风枝。君不见庾征西,何须野鹜论家鸡。

楷书部纪事

齐王僧虔能书录,上谷王次仲后汉人,作八分楷法。安定梁鸿〈一作鹄〉,后汉人官至选部尚书,得师宜官法,魏武重之,常以鸿书悬帐中。宫殿题署多出鸿手也。韦诞书,最优魏题。宫馆宝器皆是诞手。魏明帝起,凌云台误先钉榜,而未之题,以笼盛诞辘轳引,上书之,去地二十五丈,诞甚危惧,乃戒子孙绝此楷法。诞子少季亦有能称。
述书赋注,晋元帝讳睿字,景文东朝中兴主当东迁,谣曰: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即其人也。今见潜润,正书具姓名,一纸七行,兼杂批,约有十纸。
《晋书·李充传》:充善楷书,妙参钟索,世咸重之。从兄式亦善楷隶。
羊欣能书人名,琅琊王廙能章楷,谨传钟法。
齐王僧虔书论,晋齐王攸书,京洛以为楷法。
高祖丞相导,亦甚有楷法,以师钟卫好爱无厌,丧乱狼狈,犹以钟繇。尚书宣示,帖衣带过江,后在右军处,右军借王敬仁。敬仁死,其母见修平生所爱,遂以入棺。
《翰墨志》卫夫人正书入妙,王逸少师之。
《张怀瓘·书断》:王献之五六岁时,学书右军潜于后,掣其笔不脱,叹曰:此儿当有大名。遂书乐毅论与之学,竟能极小真书。
《南史·梁武帝诸子传》:邵陵携王纶,长子坚,坚弟确,有文才,尤工楷隶,公家碑碣皆使书之。
《王僧孺传》:僧孺幼聪慧。家贫,常佣书以养母,写毕讽诵亦了。工属文,善楷隶。
《殷钧传》:钧好学有思理,善隶书,为当时楷法。
《鼎录》:梁武帝大通元年,于蒋山埋一鼎,文曰:大通真书。
陈宣帝于太极殿中铸一鼎,文曰,忠烈常侍丁初正书。
《魏书·窦瑾传》:瑾少子遵善楷篆,北京诸碑及台殿楼观、宫门题署,多遵书。
《刘仁之传》:仁之粗涉书史,真草书迹,颇号工便。除兖州刺史。性好文字。吏书失体,便加鞭挞。
《魏书·释老志》:牧土上师李谱文,老君之元孙,以汉武之世得道,为牧土宫主,领治三十六土人鬼之政。《天中三真太文录》,凡六十馀卷,号曰《录图真经》。又销鍊金丹、云英、八石、玉浆之法,皆有诀要。上师李君手笔有数篇,其馀,皆正真书。
《山西通志》:元魏李肯堂,性强记,有巧思,兼善文学,及楷书诸篆,号西溪,有西溪法帖传世。
《唐书·艺文志》:太宗出御府金帛购天下古本,乃命魏徵、虞世南、褚遂良定真伪,凡得羲之真行二百九十纸,为八十卷,又得献之、张芝等书,以贞观字为印。章迹命遂良楷书小字以影之。
《干禄字书序》颜元孙贞观中,刊正经籍,因录字体数纸,以示雠校楷书,时号颜氏字样。
《张怀瓘·书断》:王绍宗中年小,真书体象尤异行草。及章草次于真,曾谓所亲曰:自恨不能专有功褚,虽已过陆犹未及。
《宣和书谱》:杨庭为时,经生作字,得楷法之妙。长寿间,一时为流辈推许。
《金石录》:唐修封禅记,贾膺福撰,并正书字为小楷,尤工妙可喜。
《金石表》:唐比丘尼法琬碑,景龙三年,僧承远撰刘钦旦楷书。
《唐书·韦陟传》:陟风格方整,善文辞,有楷法,一时知名士皆与游。
《金石表》:唐姜遐断碑,侄郕公晞撰,并楷书在醴泉县。《书史会要》:万简小楷圆实,李邕见而奇之。
颜鲁公集,李含光神龙初以清行,度为道士,居茅山。天宝四载,命中官。赍玺书徵之,延入禁中,请传道法。辞疾而退,元宗诏山人王旼强,请楷书上经一十三纸,以补杨许之阙。
珊瑚网文思博要,唐类书也。天宝十载十二月,楷书。臣胡山甫书字极遒丽。至大中年间,方自馆中杂书检出,是时止存一卷,后有史馆山甫印。
《旧唐书·张廷圭传》:廷圭以文学知名。素与李邕亲善,邕所撰碑碣之文,必请廷圭书之。廷圭既善楷隶,甚为时人所重。
《宣和书谱》:景审工作诗,留心翰墨长庆中,以泥金正书,广庭经一轴,追慕王羲之法,字体独秀润而有典则。又作诗题卷,末云金粉为书,重莫过黄庭旧。许右军多请看,今日酬仁德,何似当时为爱鹅。
《实宾录》:唐卢詹尚书为吏部押官,诰楷署其名字时,人谓之真书卢家。
《唐书·裴休传》:休能文章,书楷遒媚有体法。
《柳公绰传》:公绰子仲郢尝手钞《六经》,马迁、班固、范晔史皆一钞,魏晋及南北朝史再,又类所钞他书凡三十篇,号《柳氏自备》;旁录仙佛书甚众,皆楷小精真,无行字。
《宣和书谱》:吴彩鸾自言西山吴真君之女,太和中进士。文萧客钟陵中秋夜,彩鸾在歌场中,萧心悦之,遂偕往。萧拙于为生彩鸾,小楷书唐韵一部,市五千钱。为糊口计,不出一日,间了十数万字,非人力可为也。囊涩复一日书之,所市不过前数。历十年,萧与彩鸾各乘一虎仙去。
《甫里先生集》:丁隐君名飞举,字翰之,济阳人。读老子、庄周书,善养生,能鼓琴,居钱塘龙泓洞之左右。纶巾布裘,貌古而意澹好古文,乐闻歌诗,时时书细字,作文纪事皆有楷法。
舆地碑目王修己书尊胜经,正书小字,咸通十五年在禹迹寺。
《宣和书谱》:郑賨天复中,挈家自华至陈,迁徙无常。未尝废词翰,以楷法题经,藏诗云万蕴千牌,次碧牙缥笺金,字间明霞,笔法清古,有羲献典,则
王观国学林新编太原府,交城县石壁寺铁弥勒像。颂安公美政碑,俱参军房璘妻高氏书,石壁寺碑乃行书,美政碑乃楷书。
《金华府志》:独庵比丘道,衍法华经跋云,唐僧义道,与女人陈燕子丁,共以小楷细书。是经为荐亡母解脱,清升点画,波撇若出一手。《妮古录》:顾光禄有唐人兄妹,共写法华七卷,细如蝇鬣。后题云燕子女丁,问之无能知者。楷法甚精懒,真子唐秘书省,凡楷书十人。
《闻见前录》:杨凝式书法,自颜柳以入二王之妙,近岁刘寿臣为留台于故案牍中,得少师自书假牒十数,纸皆楷法精绝。
《金石表》:李存进碑,吕梦奇撰,梁邕楷书,并篆额同光二年,立碑在太原。
《宣和书谱》:薛贻矩晚事,梁太祖累官,司空喜弄翰墨,正书得古人用笔意,赠䂬光草书序,秀润可观。一时学者亦鲜俪焉。
杜光庭喜自录,所为诗文字皆楷书,人争得之。《南唐拾遗记》:吉王从谦学晋二王楷法,用宣城葛笔,一枝酬十金,劲妙甲于当时。
苏魏公集释应之江表,名僧能文章、善楷隶,南唐升元保大间,供奉中主、后主,书体与之,相类当时碑刻,多其写者。
《书史会要》:宋太祖尝有所书诗数幅,天下一统四大字处,分手札楷书,三行传世。
《宋史·刘温叟传》: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建隆中,拜御史中丞。
《戚同文传》:宗翼好学彊记,经籍一见即能默写。欧阳、虞、柳书皆得其楷法。
《赵安仁传》:安仁幼时执笔能大字。雍熙二年,登进士第,补梓州榷盐院判官。会国子监刻《五经正义》板本,以安仁善楷书,遂奏留书之。直集贤院。王侯、内戚家多以铭诔为托。
《李宗讷传》:宗讷文正公昉子,以荫补太庙斋郎,吏部拟授秘书省正字,上命擢国子监丞。盖上居藩邸时,每有篇咏,令昉属和,前后数百章,皆宗讷缮写,上爱其楷丽,故有是命。
《信安王允宁传》:允宁工虞世南楷法,真宗赐诗激赏之。
《事实类苑》:张维字公言,蜀人善王书,绝得怀素之骨。世鲜能及之。王嗣宗曾荐于今,上召试御书院,维自负其能,少肯降下。入院内环视诸人,所书不觉微哂。众怒,非排之。止得隶秘阁,为楷书,不就景德末,扈驾谒陵还,经郑州,从幸开元寺,观新塔。僧前揖,言闻公深信内典,愿为之碑。因诺之,后为撰碑,维为真书,一时之绝也。维贫薄甚,后寄死人家。
《却扫篇》:杜岐公既致仕,还家年已七十余,尝见少时所节《史记》一编,字如蝇头,字字端楷,首尾如一。又极详备。
《宋史·张观传》:观平生书必为楷字,无一行草,如其为人。仁宗飞白书清字赐观,以赏其节。
《书史会要》:李骘字显夫,成都人,以能书名,得真行草。三昧而真,尤胜苏轼,尝师之。
《宋史·黄庭坚传》:庭坚善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自号山谷道人。
《杭州府志》:曾布学沈辽笔法,得其真楷
定州志略,苏过楷书,石刻在定州天宁寺壁。书法古劲,有父风。
《宋史·米芾传》:芾为书画学博士,赐对便殿。尝奉诏仿《黄庭》小楷作周兴嗣《千字韵语》。又入宣和殿观禁内所藏,人以为宠。
《书史会要》:刘次庄字中叟,崇宁中为御史。有书名工正行草。卜筑于淦水之滨,东山之麓,所谓戏鱼堂是也。临摹古帖,最得其真。凡草圣不可读者,以小楷译之,张舜民评其书,谓如红莲新折,润之以风雨。《宋史·曹评传》:评韩王彬曾孙,性喜文史,书有楷法。慈圣皇后命书屏以奉,神宗赐玉带旌其能。
南兰陵尚书集孙时字,季中常州晋陵人以文学行义为一州之望,字画遒丽,有楷法,得欧虞用笔意,虽片纸尺牍属,槁未尝草书一字。
《书史会要》:毕良史能写唐人小楷。
《金陵琐事》:高座寺宋季布楷书,新公塔铭,小碣乃绍兴,中甘露传灯,正祖大师法,永为东讲院主。慧新立者,文与字虽不甚佳,实雨花台之遗迹。
《宣和书谱》:道士陈景元,自称碧虚子,喜读书,至老不倦。凡道书,皆手自校写。尝与蔡卞论古今书法,至欧阳询,则曰:世皆知其体方,而不知其笔圆。卞颇服膺。生平不喜作草字,惟正书。祖述王羲之乐毅,论黄庭经,下逮欧阳询化度寺碑。
《广信郡志》:王珉字中玉,玉山人,善楷书。作梦山堂,一时名流,如吕东莱皆有题咏。
《邵武府志》:上官必克字复之。幼警敏,八九岁已善楷书。逾冠,领乡荐。庆元五年,授迪功郎监,成都府税务。调全州录事参军。
《宣和书谱》:释法晖政和二年,天宁节,以细书经塔来。上效封人,祝万岁寿,作正书,如半芝麻粒,写佛书十部:曰《妙法莲华经》,曰《楞严经》,曰《维摩经》,曰《圆觉经》,曰《金刚经》,曰《普贤行法经》,曰《大悲经》,曰《佛顶尊胜经》,曰《延寿经》,曰《仁王护国经》。自塔顶起,以至趺坐层级,鳞鳞不差毫末。
王绰薛瓜庐墓志铭,薛师石字景石,号瓜庐。小楷初受法于单炳文,日经月纬,已忽超。诣四方友士,求于门。景石不靳惜,畀之大者,径数尺许。铭祖父有不得,景石书为恨,有《瓜庐集》若干卷。
《峡江县志》:曾三异字无疑,少有诗名。杨文节公深喜之,尤尊经学屡从。朱文公先生问,辨能作小楷,书六经,诸书自号云篆。
悦生古迹记,宋贾似道家,有李商隐正书《月赋》《松雪外集》:赵孟頖字景鲁〈孟頫兄〉,不求仕,进日以翰墨,为娱书,九经一过,细字谨楷,人传以为玩。喜与名僧,游书莲华,华严圆觉金刚诸经,皆数过明窗净几,焚香瀹茗,四时花草婆娑,爱赏欣然自得。
《昆山志》:陈振字震亨为文简健,无宋季陋习,好楷书。有欧虞气骨。
《书史会要》:冀上之字,冠卿西河人。楷书师欧阳率更。赵必睪字伯炜,号庸,斋宗室也。善隶楷,作续书谱辨,妄以规姜夔之失。
《容斋续笔》:州县牌额,率系于吉凶。以故不敢轻为改易。严州分水县,故额草书分字。县令有作聪明者,谓事体非宜,自真书三字刻而立之,是年邑境恶民,持刀杀人者,众盖分字为八刀也。
《诚斋集》:徐氏讳蕴行,自号悟空道人。临川蔡教授诜之母,学虞书得楷法。
《攻愧集·今玉篇》:惟越本最善,末题云会稽吴氏。三一娘写问之,越人无能知者,楷法殊精。
东城集朝云,始不识字。晚学书粗,有楷法,从泗,上比丘尼,义冲学佛,亦略闻大义。
《黄山谷集》:陈湘衡阳妓也,歌舞出其类,学书作小楷。《太平清话》:松雪楷书老子卷,前白描头佗老子立像一尊,后写《道德经》,竟题云延祐三年,岁在丙辰二十四五日为进之高士,书于松雪斋。又金写《道德经》一卷。
《书史会要》:康里回回正书宗颜鲁公,甚得其体,鲜于枢字。伯机号困,学民,吟诗作字,逸态横生。赵文敏极,推重之小楷,类钟元常。
《黄文献公集》:吴福孙字子善,杭州人。效赵文敏公书,得其早年楷法之妙,兼工篆籀文敏极,称许之阿荣大学士,以其所作小楷书数万字,上进因得召见。巎巎学士方侍书于阁中,前奏曰:臣滥得能书,名如吴福孙所书,虽臣亦有所不及。上颔之,命侍臣引金钟,酌酒以赐。
王桂字仲芳,自号月溪,婺之东阳人。善楷书,端劲方严,得颜柳遗法。
苏大年遂,昌郑君墓志铭,郑元祐字明德,遂昌人。儿时乳妪,提携右臂脱骱,左手写楷书,规矩备至,世称一绝。又自名尚左生。
《妮古录》:至正大德间,有僧雪庵以楷书大字,名世圭斋。集郑锐字景敏,其先荥阳人,迁浦江。幼颖悟,日记数千言,长明春秋,暇日习诗及小楷,殊有思致。延祐甲寅以明经贡于乡。
《书史会要》:周仁荣以文章名,而楷书宗欧阳率,更尤为时所重。
鲁子翚墓志,薛汉幼力学有令誉,泰定元年选国子助教,诗律书楷严缜,有法而慎悫不矜。《书史会要》:薛植汉之子精于楷书,一点画不苟,殊有率更体格。
太子爱猷识理达腊,风仪俊迈,性资英伟,顺帝于东宫,建端本堂,置贤师傅以教之,知好学,喜作字真楷,遒媚得虞永兴之妙。
宣昭字伯絅,号艮斋,汉东人。有雅行,博通古今,尤精翰墨正书,师欧阳率更字,字该备八法。
《绍兴府志》:申屠澄字敬仲,诸暨人。工古文,辞精篆籀,小楷足配秦晋。
续弘简录,翟炳字钦夫,林州人。诗效乐天体,尤善楷书,遒劲可法,与同邑王鼎贾竹俱工,翰墨能诗。隐居不仕,时称林虑三隐人。
《太仓州志》:朱旭不乐仕进,退居田间,从士大夫游。通经史工小楷篆隶。
《潜溪集》:戴士尧字仲积,婺浦江人。喜作唐古体诗,工晋楷法。
陈基夷白斋槁叶孝墅,世居天台,雅志好学,善楷书,炼金石草木为丹剂,称精妙。
《书史会要》:刘氏名梁园秀歌儿也。才艺精妙,喜文墨,能作乐府,时吟小诗,亦佳字画楷正。
解缙书学传授。揭枢字平仲,丰城人。至正初,揭文安公,以楷法得名。传其子汯,其孙枢。枢在洪武中仕,为中书舍人。
詹氏小辨程曰:可休宁人与朱同,同时楷书,结体纤长而笔雅秀,腕力在陈文东上。
《昆山人物传》:卢熙字公暨,博学好古,善楷法。洪武初,以荐授睢州同知。
《宁波府志》:乌斯道字继,善文尚体,要尤长于诗,兼精书法,小楷行草,各臻其妙。国初荐为江西永新令。苏平仲集,唐肃字处敬,自号丹崖居士,山阴人。为文简洁而雅奥,诗步骤盛唐,尤工篆楷深得笔意。洪武三年,召修礼乐书,擢应奉翰林文字承事郎,兼国史院编修官。
解学士集,解泰字季通,吉水人。绝意进取,究竟六籍,旁搜百家,尤擅楷书。不效妍媚,方正严重,类其为人。洪武初累辟不起。
《吉水县志》:刘楫字子川,善楷书,有才名。洪武三年,以明经授兵部主事。
《开国臣传》:杨引字嗣庆,吉水人。学有根柢,行端谨,妙于诗文。洪武中以孝廉,文学善楷书,举皆不赴。以纂修起,亦不就取,足垄亩襟抱洒然,卓然陶潜徐稚之风。
《湖广总志》:俞友仁钱塘人,洪武辛亥进士,为襄阳县学教,谕博通经史,善草隶书,尤工于楷。
《分省人物志》:芮麟字志文,宣城人。洪武间,知建宁府为政,有古循吏风,且好学不倦,尤善楷书。
《杭州府志》:周昉字元亮,号草庭,读书乐道,以古人自期,诗文典雅,作小楷得晋人笔意。
《庆远府志》:李善字性初,宜山人。结茅隐居,精楷书,逼真晋人。
《凤阳县志》:胡琏洪武中,以楷书任工部主事,
名山藏。陈性善名复,初以字行山,阴人洪武十八年进士,授翰林检讨,善楷书。召书御前,他中书见,上威严,颤不能笔。独性善,动止端详,称上意。赐酒留禁中。竟日靖难兵起,以副都御史监军灵壁与彭与明等,皆见执朝衣而沈河。
《藩献记》:安塞王秩炅高皇帝诸孙也,好读书,善文,精楷书,自称沧洲野客。
《怀麓堂集》:姚广孝少师一帖小楷,书称侄继代书。少师赈济还,吴见酒帘字,问知一少年书,呼而见之,养以为子。太宗官之至太常少卿,是代书此跋者也。《书史会要》:邹缉自号素庵,精楷书。
王世贞吴中往哲像赞。夏昶字仲昭,昆山人。以工楷法得幸。文皇命书宫殿榜,授中书。舍人累迁太常寺卿。
《江宁县志》:朱铨字士选,族兄孔昜以楷书鸣当世。铨从之游,得钟王笔法。太宗选写金字经,入翰林,终刑部侍郎。
《东昌府志》:张诚高唐人,以善楷书入太学,太宗见而异之,授监察御史。
名山藏虞原璩字叔囿,瑞安人。博涉经史,永乐中以楷书荐,与修大典。竣事将授官,以母老辞归。
《常熟县志》:张绪字廷瑞,居乡校。有才名,以荐为会昌侯府教授,词笔通赡,楷法端劲。
《无锡县志》:茹洪字仲宏,一字樊明,无锡人。质敏好学,喜异书工书画,永乐中以楷书荐,召入都,名重公卿间。
《徽州府志》:唐文楷字子彰,以善楷书,徵至文渊阁,与修永乐大典,欲官之,以母老恳归,教授于乡。
《温州府志》:黄蒙字养正,善楷书。永乐中授中书舍人,宫殿坊扁碑刻,多其所书。
《兴化府志》:黄约仲名守以,字行,永乐初召,至京师。试上林晓莺天马诗,擢第官,翰林典籍进检讨,精楷法,诗得唐人门径。
《闽书》:黄童字仲器,怀安人。事母尽孝,永乐中以楷书徵入文渊阁,缮写大典,书成当拜官,乞终养母,累徵不起。
《建宁人物传》:金亩字希尹,读书刻苦精诣,永乐间邑以楷书荐,郡守芮麟令书字以观,因书游子吟复之,遂拂袖归。
解学士集,黄守一以赀豪里门,为人所诬,陷亡。匿新淦之王笥抚,之太华遇异人,颇得其道,家书符咒之,属喜为诗,学唐人楷书。
《福州府志》:钟志善楷书,深得欧阳询笔意。
陈旭字叔旦,闽县人,善楷书。士大夫皆重之。
张氏世谱张收字用轸,号放翁,长洲人。于书无所不读,永乐初徵,至京问,以治道及时政称,旨赐予独厚。官之不拜,还故里。惟以琴书自娱,善小楷,求者接踵应之,无倦容。
《太仓州志》:曾鲁字敏道,读书好礼,教授里中,善楷书法颜欧,颇得其肯綮,虽老犹,日课百字,至今其书犹有传者。
《书史会要》:刘仲珩工正书,有书法,要览刻石,行世清河书画舫。李昶以医名于时,且好读书,能吟诗,善楷书。
《松江府志》:宋瑮字克纯,少游京师,从妇翁俞宗大学楷书正统。乙丑举进士,天顺初知大庾调新淦,未几谢病,归治园莳菊,更号菊存。
《江山县志》:胡敩字孟文,邃于经学。为文近古,尤善楷书。正统三年,领乡荐为国子助教。
郑文康平桥槁沈讷字文敏,昆山人。善小楷,得宋克笔意。
《建宁人物志》:苏钲字良声,工吟咏,善楷书,号竹坡。绍兴府志沈恪字克敬,为人孝,友善。题署魏骥林鹗皆重之,今子孙犹世其楷法。
《书史会要》:姜立纲字廷宪,瑞安人。七岁以能书,命为翰林院秀才。天顺中授中书舍人,历官太常少卿。善楷书,清劲方正,中书科写,制诰悉宗之。
陆炉字国馨,号筠台,嘉定人。书宗钟王,小楷遒劲沈著,八法俱备,人争爱重。
《吾学编》:林鹗秉礼植义,造次必恭慎,公馀辄危坐阅书,史临古帖,作楷书。
《书史会要》:曹时中以诗名,尤工书晋唐名家,皆能以意会。怀素宋克则爱而摹仿者,晚年益精小楷,尝曰自少至老,已觉世味浅薄,惟学书一事,可以消日。西湖游览志,馀吴东升,成化间为百户,善楷书。刘士亨寄之诗,云:墨花香满研池,头尽说能书,老户侯顾兔分毫,犀授管冷,金笺上字双钩。
《怀麓堂集》:李经字士常,号力斋,临淮人。成化戊戌进士,善楷书。
《昆山人物志》:支鉴字汝同,整洁自喜,都不与世作缘,每旦起,拂拭几案,手界乌丝栏作百十楷字,蝇头蝉翼,具有寻丈势,或请书宫庙墟墓碑,版庄体匀画,无异小楷,人以为得书中三昧云。
《归震川集》:李元寿号鹿野翁,昆山人。少工书,尝书诸经四书,小本楷法精善。三原王端毅公巡抚江南见而爱之,呼为李生。使侍舟中为人淳笃,而又善书,为缙绅所重碑石多其所书。
《端溪集》:陈文字汝明,号谨斋。性嗜学,为文出人意表。书法晋人小楷,亦自拔俗。
《昆山人物传》:沈本初字大年,诗有韦孟风,小楷绝类颜,平原时称二绝。
何镗括苍汇记陶玻,字仕珩,缙云人。七岁能赋诗,善楷书。后厌科举,究心圣贤,著仁家训诸录,洼尊见鸣诸。槁
《临安府志》:乔瑛字汝修,云南通海千户所人。诗文高,古字学颜楷。
《青浦县志》:张元澄字静夫,以能书,荐诏修孝庙实录。入中书时逆,瑾遣小奄索楷书,不为礼,寻补南昌倅。《书史会要》:张渊字子静,吴兴布衣。守道安贫,隐居鸿村之野,与沈石田友善行楷,规模玉局。翩翩有致。甫田集,朱存理,长洲人。从杜琼先生游,闻人有奇书,辄从以求。以必得为志,其诗精工雅洁,务出新意。尤精楷法,手录前辈诗文积百馀家,著铁网珊瑚。《震泽集》:皇甫信字成之,长洲人。少负奇气,为文章数千言,立就作诗,有警语。尤工书法,行师赵文敏,楷师张即之,以上逼颜鲁公,瑰玮峭劲求者日填户,吴中公府学校斋坊多出其手。
《宁波府志》:詹僖字仲和,号铁冠道人,鄞人。初为县诸生,已而弃去。学书师王右军乐毅,论东方朔,赞及赵子昂,度人经金丹四百字,七观焦君碣诸帖,皆逼年七十馀,灯下作小楷,如蝇头,遒劲可法,两京俱有碑刻,人皆珍焉。僖名动公卿,而亢洁自守,终不屑丏一官,人以是益重之。
《震泽编》:吴鸣翰东洞庭人,为县学诸生,工书属文,尤长于诗。诗成必亲书小楷,辄为人持去。
《温州府志》:周令字巽之,瑞安人。工柳楷书法,郡守以奇童荐为翰林秀才,弘治戊午令修累朝实录,授直秘书监。
《常熟县志》:钱承德字世恒,词业清美,善楷法。座有奇石五峰,号五峰居士。
文嘉行略文,徵明名璧以字。行更字徵仲,少拙于书,刻意临学,亦规摹宋元,既悟笔法,遂悉弃去,专法晋唐。其小楷自黄庭乐毅中来,虞褚而下弗论也。冯元成集,钱谷字叔宝,师文太史家故贫,以好客故,益贫家无长物,太史题其楣曰:悬磬因自号磬室,手录古文金石书几万卷,善书小楷,法虞欧。然为画掩世罕知者。
詹氏小辨王逢元字子新,楷法元常草,法逸少父子。金陵琐事,徐子仁九岁作大书,操笔成体,正书出入欧颜大书,初法朱晦翁,几乱其真,后喜赵松雪笔力。遒劲布搆,端饬成一家,书
莫如忠崇。兰馆集,张孚一号云川,喜作小楷,或署书咸工。
《分省人物志》:于鏊字器之,号云心,滁州人。究心六书之学,年八十,烛下尤能作蝇头楷书。
《思南府志》:罗黻思南水德司人,好吟诗,工书大字,至二尺楷法可爱。
《祥符县志》:朱唐姑苏人,善小楷,流寓汴梁,凡碑铭皆唐书之。
《列卿记》:许缵弘治丙辰进士,嘉靖中为吏部尚书,文洲阁大学士加少傅。平生寡欲,于古稀之年犹作细楷。政暇阅经史典籍,老而不倦。
《李空同集》:韩玉字廷瑞,通许人。举于乡,拜郯城知县,弃官归,称寄傲子。嗜古诗奇字,嘉靖二年七十岁矣,尚作蝇头楷字,即片纸未见一画苟也。
《书史会要》:张献翼字幼于,负性高举,行事骇凡俗,楷书不入法,而澹远之气令人意消。
《快雪堂集》:项元淇字子瞻,别号少岳。补诸生寻游南太学,谒选得上林录,事雅非其好为古文,辞时逼秦汉诗,更隽永,好临摹法,书小楷严整。
《太平清话》:项希宪藏大行皇太后挽辞,楷书真迹,后题奉议郎,充江淮荆浙,等路制置发运,司管句文字。武骑尉,赐绯袋臣,米芾上进。
《妮古录》:项氏藏一古钱,甚绿楷书,赵将廉颇四字,其阴一马秦汉皆篆隶,不应有楷,当是后世镇魅之物,绍兴府志,陈鹤高自位置,恒称中国陈鸣野真书,得晋人位置,法颇有韵。第太肥乏锋颖自云,出钟太傅,其径四五寸以上者,劲秀绝伦。
《徐文长集》:萧翊字汝臣,号云莱子,性绝聪明,亦绝疏落卤莽,薄世俗,有物外想,不喜举。子业独喜秦汉古文,老庄诸子仙释经录,及古法书。以故楷甚精。《松江府志》:张电字文光,号宾山,上海人,书宗李北海,有烟飞雾结之形,楷字以二沈为模,亦称妙品夏文。悯公见其书而赏之,以儒士荐于朝,受知世庙供奉馆局。
《长洲县志》:顾亨少游艺苑行草篆隶并,入能品真楷,为一时之冠,以书事肃宗皇帝,历官太常寺丞。《韩邦奇苑洛集》:任杰字汉臣,华州人。能诗文,善楷书,谢去诸生,诵读书史,终身不忘。
《郑端简公集》:孙官字德懋,平湖人。能为古文辞,楷书甚遒劲,大字亦雄俊有神采。
《罗念庵集》:罗辂字木夫,山阴人。善诗楷书,宗颜氏皆有法度。
《嘉定县志》:浦博嘉定诸生,善楷隶。
《镇江府志》:钱宝字文善,号复斋。诗多藻思,工小楷,书又精于医。
《列朝诗集小传》:尹伸字子求,宜宾人,读书汲古。精于鉴赏,日课楷书五百字,寒暑不辍。
《松江府志》:秦凤楼嘉楫手钞书甚多,常见《吴冢志》三卷。楷法学赵吴兴,卷尾八分,小字二行,尤工宋。幼清懋澄,题其后曰:此秦侍御手书。盖先辈之惓,惓于文献者按所书年月,隆庆壬申是入御史台后笔也。《太平清话》:董元宰从长安,买得团扇,上有米襄阳细楷极精。
《松江府志》:张以诚字君一,华亭人,文章宗苏诗拟孟襄阳,小楷规模,大令清劲有法。
《青溪遗槁》:傅淑训字伯咨,万历辛丑进士。崇祯中为户部尚书。书法晋唐,小行楷尤工,得洛神十三行风味。
《列朝诗集小传》:邬佑卿字汝翼,丹徒人。楷书临黄庭经,诗工唐律,不与人争,长用是娱悦而已。
《松江府志》:璩之璞字君瑕,上海人。楷法妍雅,人品高洁,不趋荣利,士论多之。
杜筏城士基,博雅嗜古,善楷书。常手钞《二十一史》全本,精好绝伦,虽隆冬盛暑每日必写一二版,未尝暂辍,前辈勤而有恒如此。
《嘉兴县志》:周履靖字逸之,去经生业,专力为古文诗词,编茅引流,杂植梅竹,读书其中。自号梅癫道人。工篆隶行楷,与文休承王元美相友善。
《梅村集》:邵弥字僧弥,清羸颀秀,好学多才,艺于草书,出入大小米,而楷法逼虞褚称绝,工平生挥洒,小帧尺幅,人皆藏弆以为重,或购之,累数十金。《苏州府志》:陈元素字古白,书法欧阳率,更精楷入神。《湖广通志》:洪度黄梅人,精书法,一日洪涛浮敝箧发之,乃宋僧《道肯集》,篆《金刚经》,字久磨灭,精思七昼夜,重临刻,石宗伯董其昌,释以小楷,藏京师摩诃庵。《初学集》:浦大冶字君镕,无锡人。少颖异攻诗文,楷法欧阳率,更遒劲有骨。法徙家虞山,葛巾棁杖游行山泽间,城市之中,足迹可数。
《江宁府志》:俞塞婺源人,少孤客,游金陵不能归,自更其姓为独孤,精究易理,工楷书精医。《列朝诗集小传》:固穷居士,幼哭父失聪,长拙生理,以善楷法游于贵卿之门。
《颍州志》:唐郭冀颍城西八里,双冢民张继宝,掘疃间得古砖二径二尺许,一刊行书,大字遒丽,有晋骨云。吾居此宅,千年后有张氏,尔长寿破吾宅者,不吉一小楷,书云:《淮阳郭府君记》,公讳冀淮阳太康人也,天宝中避安禄山乱,逃居汝阴,与夫人扶风马氏同葬,于鸾翔乡界子二人,长曰忠,次曰孝。张鹤鸣为诸生,时读而异之,为文祭仍瘗故疃间。
《书史会要》:释宏株号莲池,俗姓沈氏,住越之云栖寺,以修净土,弘范一世,书法端楷可宗。
翠橘堂笺臆,释道生楚之黄梅人,住静庐山。崇祯初来游江城,以诗著名,右手胎挛,能以左运笔如飞,纸上端楷,超逸有铁门限之风。
《震泽集》:徐氏裔出吴之天平山,归水东陆,舆读书通大义,知楷法。
《初学集》:黄氏编修,赵景妻也。少工楷法,读书通晓大义。
《列朝诗集》:小传马如玉,本姓张,家金陵南市楼,徙居旧院,熟精文选唐音,善小楷。
《俞婉纶自娱集》:顾文英善书,以碧丝作行楷,绣之盛镜,囊以遗所欢。
甲乙剩言薛五素,素姿度妍雅,能书作黄庭小楷,尤工兰竹,下笔迅埽,各具意态。
《梅村集》:卞赛自号玉京道人,莫详所自出,或曰秦淮人,知书,工小楷,能画兰能琴,侨虎丘之山塘所居湘帘,棐几严净,无纤尘,双眸泓然,日与佳墨良纸相映彻,晚依良医保御氏刺舌血为书法,华经既成,自为文序之。
《珊瑚网》:杨蕙娘秦淮女郎,精黄庭小楷。

楷书部杂录

《蔡君谟语录》:古之善书者,必先楷法,渐而至于行草,亦不离乎楷正。张芝与旭变怪不常出于笔墨,蹊径之外,神逸有馀,而与羲献异矣。襄近年,粗知其意,而力已不及,乌足道哉。
《东城集》: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
自此已后,只日学草书,双日学真书,真书兼行草书兼楷十年不倦,当得名,然虚名已得,而真气耗矣。万事莫不皆然,有以寓其意,不知身之为劳也,有以乐其心,不知物之为累也。然则自古无不累心之物,而有为物所乐之心。
《梦溪笔谈》:古文自变隶,其法已错乱矣,后转为楷字,愈益讹舛,殆不可考。如言有口为吴,无口为天。按字书,吴字本从口、从矢,〈音捩〉。非天字也。此固近世谬从楷法言之。
《翰墨志》:前人多能正书,而后草书,盖二法不可不兼正,则端严庄重,结密得体,若大臣冠剑,俨立廊庙。草则腾蛟起凤,振迅笔力,颖脱豪举,终不失所以钟。王辈皆以此荣,名不可不务也。
士于书法必先学正书者,以其八法皆备,不相附丽。至侧字,亦可正读,不渝本体,盖隶之馀风,若楷法既到,则肆笔行草间,自然于二法臻极,焕乎妙体,了无缺轶,反是则流于尘俗,不入识者指目矣。吾于次序得之,因笔其梗概。
《玉海》:自唐以前,皆谓楷字为隶。至《欧阳集古录》,误以八分为隶书,自是凡汉石刻,皆目为汉隶,东魏大觉寺碑题曰隶书,盖今楷字也。
《春渚纪闻》:晁丈无咎言,苏公少时,手抄经史皆一通。每一书成,辄变一体,卒之学成,而已乃知笔下变化,皆自端楷中来。尔不端其本,而欺以求售,吾知书中孟嘉自可点识也。
《懒子》:唐人字画见于经幢碑刻文字者,其楷法往往多造精妙,非今人所能及。盖唐世以此取士,而吏部以此为选官之法。故世竞学之,遂至于《妙唐选举志》云: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辨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或曰此敝政也。岂可以字画取人乎?难之者曰,今之士人,于此状貌奇伟,言辞辨博,判断公事既极优长,而更加以字画遒美,有欧虞褚薛颜柳之法,士大夫能全此美者,亦自难得况铨选之间乎?闻之者皆服。
《经锄堂杂志》:蔡君谟行书,既好小楷,如《茶谱集古录》序,颇有二王楷法,若大字楷书,则亦不能免俗。若有《美堂记》昼,《锦堂记》《荔枝谱》所谓厚皮馒头是也,大抵楷法贵于端重,又要飘逸故,难于两全。《松隐文集》:学书之法,先须楷法严正,得笔之意,然后措点画于落笔之际,则具体而不放。
《东里续集》:真书非古钟王以后上下率用之,然亦有法昧者不能造,其至陈绎,曾翰林要诀,此所谓法也得其法。苟非积功之熟,亦徒然矣。曾子固言羲之所能,亦精力自至,非天成也。一艺之学,犹必知行两尽,况从事古圣贤之学者哉。
《容台集》:往余以黄庭乐毅书为人作榜,署书每悬看,辄不得佳。因悟小楷法,欲可展为方丈者,乃尽势也。题榜如细,亦跌宕自在,惟米襄阳近之,襄阳少时,不能自立家,专事摹帖人,谓之集古字,已有规之者曰:须得势乃传。正谓此。
《匏翁家藏集》:书家谓作真字,能寓篆籀法,则高古,今妮古录,范石湖云光风转,蕙汎崇兰些,此山谷先生小楷气象。
黄太史有言,士大夫下笔,使有数万卷书,气象便无俗态,不然一楷书吏耳。
《容台集》:唐碑多作怀仁,《三藏圣教序》行楷,所谓小王体者,以蹊径易寻,凡碑皆祖之。
《偃曝谈馀》:真草隶篆四字,乃村学究语六书中,惟有楷隶,钟王欧颜皆有此意。后代以真书,别为一种古法,灭俗扎生矣。通释云,字原有秦隶汉隶,今当以晋唐书为晋隶,唐隶则自然易晓也。张绅此言可谓点胸洗眼之语。
《墨池璅录》:八道于楷,仅有三焉,化度九成庙堂耳。

楷书部外编

《蔡经传》:王方平至蔡经家,比舍有陈尉诣门求见,后数十年,方平有书,与陈尉真书,书字廓落大,而不楷陈尉家世,世存录王君手书。
《墨庄漫录》:沈辽睿达以书得名,楷隶皆妙。尝自湖南泛江北归,舟过富池,值大风,波涛骇怒,舟师失措几溺者屡矣。富池有吴将,甘宁庙往来者必祭焉。睿达遥望其祠,以诚祷之风,果小息,乃得维岸。乃述宁仕吴之奇谋忠节作赞,以扬灵威,而答神之休。自作楷法大轴,以留庙中而去。其后乃为过客好事者取之,是夜神梦于郡守,使还之。明日守使人讯其事,果得之,复畀庙令掌之近闻,今亦不存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