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字学典

 第七十四卷目录

 法帖部汇考十五
  《宋周密云烟过眼录》〈乔达之篑成号中山所藏 焦达卿敏中所藏 鲜于伯机枢所藏 张受益谦号古斋所藏 王子庆所藏 王介石虎臣所藏 司德用进所藏 张与可斯立号绣江所藏 郭祐之天锡号北山所藏 王子才英孙号修竹所藏 张苌所藏名帖 廉端甫希贡号芗林所藏 徐容斋俟子方所藏 郝清浦清臣所藏 李士弘倜号圆峤所藏 高仲器铸所藏 马子卿号性斋所藏 赵孟頫乙未自燕回时所收 天台谢奕修养浩斋所藏 菊坡赵氏待制与勤所藏 张氏收〉
  元汤允谟云烟过眼续录〈总管大中滦阳赵伯仁举家藏 余家旧藏 山居太史杨瑀所藏 杨元诚家所藏〉
  《陶宗仪辍耕录》〈兰亭集刻 甲集一十二刻 乙集一十三刻 丙集一十刻 丁集一十刻 戊集一十刻 己集九刻 庚集一十一刻 辛集一十四刻 壬集一十四刻 癸集一十四刻 法帖谱系 评帖 淳化祖石刻〉
  《陈绎曾翰林要诀》〈真书帖 行书帖〉
  《袁桷清容居士集》
  《明胡祭酒颐庵集》〈复州本 豫章本 江州本 鄱阳本 处州本 石氏本 不知处本 淡墨本 刘无言本 永嘉本 北京本〉
  《王祎忠文公集》〈玉枕兰亭〉

字学典第七十四卷

法帖部汇考十五

《宋·周密·云烟过眼录》乔达之篑成号中山所藏

智永真草千文,永兴军节度使印韩𠈁胄印。李伯时女孝经,伯时自书,惜不全。
智永真草千文,徽宗题有政和宣和印,
颜鲁公马帖,高宗题签。

焦达卿敏中所藏

晋王逸少十七帖真迹,五纸不出户帖,
唐孙过庭书谱真迹,上下全徽宗渗金御题,有政和宣和印。

鲜于伯机枢所藏

文思博要帝王一部唐类书也,所引蓟子、慎子、尸子敏皆古书也,天宝十年十二月楷书,臣胡山甫书字极遒丽,至唐大中年间方自馆中杂书,拣出是时亦止存一卷而已,卷后有史馆山甫印,用麻纸,列馆中典掌之人及三校姓名贉卷,皆绍圣间人题跋,其后如张元长、周美、成晁说之,薛绍彭及诸人在内有历下周子,然不知何许人也。
汤仲谋曰:允谟按文思博要一千三百卷。太宗贞观年间,诏左仆射高士廉特进魏徵等十四人,取历代载籍摭,其精义至十年书成,即此书也。
吴彩鸾书切韵一本,其书一先为廿三,先廿四仙不可晓,字画尤古。
沈传师书积雪山阴马过难,残更深夜铁衣寒,将军破了单于阵,更把兵书仔细看,古御史大夫沈传师诗书,寄太府兄侍史。
索靖章草月仪帖一短卷,下有希世小印,及永兴节度使印。
晋武帝真迹,宣和御府物,有唐人跋。
王右军与桓温荐谢元真迹,用茧纸,书字轻清不类。右军后有驸马,蔡璀跋杨和王故物也,牡丹锦标首,俨然著色,画盖宣和法锦也。
苏东坡书词一云东武城南连堤就郏湛初溢,今刊本作涟漪初溢非也。
杂帖一册,内有刘泾巨济墨迹一纸一印,文曰刘巨济符。
伯机云太平州有重刻本,瘗鹤铭,然不知以何物为别当叩识者,又云孔子庙堂碑,京兆府本无裂,乃佳,叶森今收一本,乃饶州锦江书院本,极佳。

张受益谦号古斋所藏

李西台新竹诗,后有苏子美跋,贾秋壑故物也,米元章帖十二册,各以其类为册,如手简家书诗文。各分类闻是韩𠈁胄故物,中间韩魏公家园池诗,各有阅古珍玩大印,其后归史卫王府,凡如此五十六册一一精好,米帖家书内有与友仁者,有与寅哥者,所谓虎儿是也,花押乃两样。

王子庆所藏

五字不损本,兰亭原系堂,后官卢宗迈家物,墨花满面,后一行空处,后归碑驿童道人,姜尧章自童处得之,凡一册题跋上有白石生四屧之印,又有鹰扬周郊凤仪虞廷印,甚奇。盖藏姓名二字,后归萧千岩之侄,况介文后有李秀岩跋,既而复归之,俞寿松翁有梦鸥堂二跋,及会稽内史等三古印,最后为赵子固所得,喜甚,乘舟夜归至湖中,弁山舟覆幸,值浅港行。李俱淹子固独持此卷立浅水中,示从者,曰:兰亭已在,其他不足忧矣。其跋语亦详,载且题八字于卷首,曰:性命可轻,至宝是保。其风致殊似米老子,固垂世以此归贾氏悦生堂,今藏王子庆家后归李叔固家。叶森曾于其子仲庸参政处,见此本仲庸垂世属之他人。
赵太祖御批三卷,其一卷侍御亲军都指挥使党进。开宝四年九月,言给旗号,枢密院官只押字而不签名,又内前打鼓拣,亭长失去,放亭公凭乞别给,御批不行,又江南投来者三人,赐衣服及送西京撰,军名收管照定来,又三司具粮料奏,后有盐铁度支户部使印,又内前打鼓亭长郭珣女阿刘称夫,韦韬为杨光美打伤,御批不行,阶级有法故也已上共五件。其二卷御笔批出,递还军头都虞候指挥使,又宣徽南院使义成节度使曹彬,奏牛羊司失去驱羊人圣旨令收捉,又发遣差补十将御批,我曾与你作指挥问,定远都头有家累无家,累且发遣铁骑将军分,又内前打鼓百姓王再兴为人嗾使打鼓告官,差役不均御批与臀杖七十,放已上共四件。其三卷忻州定襄县开门寨归明人进马,及代州界投来四人各赐头巾衣服等,已上共三件,今第三卷只有二件,疑有脱误,当参考志雅堂杂钞。
真宗御书封泰山禁音乐批,
仁宗飞白便面六枚,
英宗旧名宗实监押侍禁私书,及齿药方云生乾地。黄细辛白芷蛀皂角各一两,去黑皮并子入藏瓶,均用黄泥固济,用炭火五六斤,煅令炭尽入白僵,蚕一分,甘草二钱,并为细末早晚用揩齿牙,坚固并治衄血动摇等疾。
哲宗御书便面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中有御押。李西台古篆并行书风后庙碑,甚佳。驸马都尉王晋卿家物也,今印文乃用此一进士,盖字通用又一文口如作置,好奇之过也,又于一卷中用保母帖,中曲水研样如此,回内作古篆,亦好奇之士也。
高宗御书损斋二字,并御制损斋记左仆射,沈该已下联名亲书表在后。
李伯时孝经图并书自题云凤阁舍人,杨公雅言孝经,乃六艺根本,百行世训所重,谓龙眠山人,李公麟曰:能图其事,以示人为有补。元丰八年二月,因摭其一二随笔之。
钦宗围城日绢上蜡丸徵兵御书。

王介石虎臣所藏

唐刘良騵告及江南周宗卿诏用书诏之印,咸通中吴通微书,莽赞告书,体甚佳,米老自跋。
东坡书蔡君谟二小诗,又杭妓周韶诗,初杭州营妓。周韶能诗,苏子容过杭述古饮之韶,求脱籍,子容令即席赋诗,有云陇上巢空,岁月惊,忍看回首,自梳翎。笼中若放雪,衣女多念阿弥,礼世尊一时,叹佳籍中诸妓之内,有吴楚龙靓二妓,诗最佳,事在侯鲭录,陶弘景书,板帖见东观馀论。
御书十馀卷,太祖者河阳武林关使身,故乞差人充替御笔,上用内合同印。
太宗乃尹京时叶打捕榜,后有御押及行移书,字甚草草,可见五代之物,苟简用开封府印。
真宗数纸,其后臣僚奏状,既无衔位,亦只押而不书名,作匡巨在殊不可晓。
徽宗数幅皆处分中省,进呈短奏亦多,不急之事皆御笔亲书,照已画旨。
钦宗一幅系亲事官节级,徐钊收称某处某人,聚众疑惑等事,御批示付程振,令追捕杖脊配千里,封皮用御前之宝。

司德用进所藏

宋李建中书绝句,莺已无声花已老,谁知三月尽头时,亦佳句也。

张与可斯立号绣江所藏

陶隐居小字黄庭外景经。
张旭草书真迹,有六一翁跋。
杨凝式千文,
元微之转官诰。

郭祐之天锡号北山所藏

晋右军得告帖,
又快雪时晴帖,皆真迹,有米老跋遂以名斋,且刻石。叶森曾见此二帖,神韵精彩。
又唐模千文,又兰亭,乃李山房故物,有老米印,又有李常公择长印,叶森曾见戴原甫,持此来售,乃南唐椒阁锦标首。
梁人临重告等五帖。
唐徐浩宝林寺诗真迹,欧阳率更碧纸行书,咏陈主诗。又梦奠帖元是陈德翁物,甚佳,叶森芸斋所收,即此本,亦存甫携售也。
虞永兴汝南公主墓志,后有米老跋,皆真迹也。褚中令小楷西升经,后有远山重叠,传古龙画佳。

王子才英孙号修竹所藏

米老自作自书,上清储祥宫碑川纸上,大书甚佳,旧在向若水家,后归贾秋壑,今归子才,乃与东坡同所作,米意极自得,然非为彼文,压倒则此老必叫屈,余家亦有米老自画自书,天衣禅师第二碑字画绝妙,藏之甚久,为德生豪夺去,甚惜之,金一之应桂亦有之字,大于此,然宛不及也。
雪窦和尚亲书诗一卷,后有诸公题跋,雪窦诗云有无尽,是两头语,诸祖因不立言,诠末代儿孙,列户牖一花,五叶失真传。
永嘉虽问曹溪路,毕竟惟闻自已禅根器警拔诚难。遇凿透高原,始及泉道人诗句,从梁老笔意,峥嵘自一家,谁会林间相见事,莫都错看乱飘花,绍圣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周仲仁。
百中神鎗归妙手,当时破敌祇因机馀花,堕裓无人见半偈流传,岂易知元符三年建安陈师锡。
雪窦傍边又生一孔,北邙山下千冢万冢兔角龟毛,竟将何用,仔细思量不如珍重,浮休居士。
一幅昏昏半已空,何人重出自为工,从玆万偈并千颂,扰乱春风卒,未穷襄阳米芾。
真机昔振云门路祖席,今多雪窦孙传到慧林花果盛,须知叶落总归根,崇宁二年,鹤林居士葛蘩,老子休去歇去遗墨,今传古传相见,古来面目不离,当处湛然,崇宁癸未高邮徐文〈一作太〉

张苌所藏名帖

御府兰亭类考十册,凡百馀种及高宗十七帖,内临八帖后有跋。

廉端甫希贡号芗林所藏

向芗林灵璧卧石,上有刻字并小诗,皆向芗林伯恭书。

徐容斋俟子方所藏

颜鲁公自书,刑部尚书告乃,纸书不可晓,大历十二年。
唐人双钩兰亭,
孟简细书六赋,
朱希真双钩力命帖黄庭经。

郝清浦清臣所藏

孙过庭草书千文,五色纸书,其缝内各有珍字印,或谓唐太宗,或谓宋太宗印,中唐弘文馆印。
张旭秋深不审帖上,有双龙团印,前后有宣和政和印记。
又闻有萧子云出师颁,真迹未及见。
又有唐模兰亭。

李士弘倜号圆峤所藏

黄山谷大字浯溪诗,有序甚妙,
又草堂书嵇康诗。

高仲器铸所藏

唐模兰亭极瘦而自然高,子奇跋云此乃冯承素等临。
柳公权小楷清净经,开元五年书于上都,昭成观东坡书,杜少陵骠骑图,并诗后有子由跋,山谷二绝句。

马子卿号性斋所藏

萧遘幽公帖明昌题,
张芝九问帖宣和题恐临,
东坡大字德威堂铭黄绢乌丝栏书甚佳,
东坡翰院乐语草书一大卷,上有开封赵与勤小印及齐斋印。
石曼卿书大字筹笔驿诗甚奇,
山谷草书鹦鹉赋佳, 山谷家书数幅,
又一帖云近有佳会,率以故不得往,岂食料禁不批放耶?呵呵!
又一帖花四枝谩送馀,春尚可赏否戴花人安否?前辈风流可想也。
米帖一云胡不入城,单外恐不堪久。
洪元慎集王书,胜业赞高宗题,许浑乌丝阑上书,大轴佳。

赵孟頫乙未自燕回时所收

京兆府所刻东方朔画,赞比之,今本字稍大。

天台谢奕修养浩斋所藏

虞永兴头眩帖,有机暇清赏文,洽公言珍玩蓑笠轩印,亦有绍兴印。
颜鲁公鹿脯帖,
乞米帖倩仲跋,
杨少师手帖,
李西台诗,
苏沧浪草书,东坡醉草温公帖,
陶隐居小楷大洞真经隐诀,后有林希父子题。秦少游数帖,
周越书剑器行,
唐良騵元陵挽郎诰,真元八年三月二十四日,三省长官董晋领吏部选杜黄裳尚书,右丞赵景郎中韦夏卿。
唐陈尚庭县尉诰天宝三载,丞相李林甫韦陟景融,又称陈尚庭四十三载,告身乃用罗纹纸,殊不可晓,后有向若水跋。
吴越承制大略如诰敕,后书天下兵马元帅尚父吴越王衔。
王晋卿八帖皆与亲贤宅,请王书内有送酒一帖,云瀑酿四器纳上,以酒称酿,可谓好奇。
苏氏谱系帖自源明坡颖而下,凡五世世各十馀帖为六巨帙,生平所观苏帖,未有如是之多也。
米老自画宅图又小楷三帖,又十帖珊瑚等帖,米老亲书楷书画法,并青山白云米老辨印,帖绥平郡名卯里右政者,中有省文有人收古印,文曰相侯宣印。乃是丞相富民侯薛宣印,最小缪篆,乃今所谓填篆也,用辨私印二字,尚书礼部员外郎米芾审定。蔡君谟朱书青纸上大字,
东坡书绣观音赞。
吴越王判状二并,赞宁状忠懿王草书判字一,花押
已上,并贾师宪故物,后以此送谢堂堂不能保归之起翁翁,今亦不自保也。
菊坡赵氏待制与勤所藏,
黄太史大字发愿文。

张氏收

宋太祖御书一纸前据,殿前军马数,次有御笔两行,云:我自别勾当。公事谁要,汝具人数,来后复有太祖御书字,其下封禅卤簿使印,印上书臣陈康伯四字,褚伯秀曰:江南李后主常诏。徐铉以所藏前代墨迹,古今法帖入石名升元帖,然则在淳化之前当为帖之祖。
龚圣予云禊序有犬业间石本,其后有隋诸臣衔位,然则在智永未藏之前,此帖亦当入御府。
高宗御府手卷画前上白引缝间用乾卦员印,其下用希世藏方印,画卷尽处之下用绍兴二字印,墨迹不用卷上合缝卦印,止用其下希世小印,其后仍用绍兴小玺。
徽宗朝墨迹用天水双龙缝,及泥金御题淡青狭签头是也。

《元·汤允谟·云烟过眼续录》总管大中滦阳赵伯仁举家藏

王右军司州帖,古黄纸书章宗泥,金书签明昌七印全。
又屏风帖硬黄纸书,徽宗泥金题签首尾天水,宣政内府图书等印并全。

余家旧藏

司马文正公手录,富郑公使北日钞一卷,其长五六丈,字画虽若古拙而首尾端谨如一,岂像其生平行止邪?史称公之至诚可以动天地,此卷见之,丞相益国公,周必大子充为跋,贾师宪物也。

山居太史杨瑀所藏

智永石刻千文九成,宫石刻皆金士权所。模

杨元诚家所藏

唐王建亲书宫体小诗一百二十首,盖宫词极其宛转妖丽,今人罕能及,后有钱武肃王印押龙,盖宣和内物也,其字皆章草。

《陶宗仪·辍耕录》兰亭集刻

兰亭一百一十七刻装褫作十册,乃宋理宗内府所藏,每板有内府图书钤缝玉池上,后归贾平章,至国朝有江南八十馀年之间,凡又易数主矣。往在钱塘谢氏处见之后,陆国瑞携至松江因得再三披阅并录,其目真传世之宝也。

甲集一十二刻〈州郡〉

修城本〈叶仲山跋〉, 定武阔行〈若合一契行阔〉,定武肥 ,  定武瘦,   定武板刻〈霍子明跋〉,定武缸石,  定武断石,  定武古刻,
两京断石,  永兴,    古懿郡斋,
宣城。

乙集一十三刻

《旧梅花》、  《三衢板刻》、 《安吉古苔真草》
《临川麻石》、 《临贺》、   《豫章二》
《静江府》、  《复州》、   《鼎州》〈后有武陵二字〉《古潭》、   《新梅花》、  《宣城南陵》

丙集一十刻

,苏州府治,  福州府治,  福州枣木,
道州,    金陵三米。〈米芾米友仁米尹知〉永嘉,    古霅断石,  隆州,
郴州,    兰亭重言。

丁集一十刻

绍兴府治二、绍兴仓司、 绍兴府学、
绍兴古刻、 馀姚县治、 曲水诗兰亭

曲水诗前、 曲水诗后、 婺州府治〈褚遂良摹〉

戊集一十刻〈内府〉

高宗临定武〈米友仁跋〉、唐贞观、
太清开皇、 秘首、   内殿、
内司四、  京师玉堂。
巳集九刻〈杂集〉
玉枕、   花石、   柳诚悬〈大字〉
唐人硬黄临、唐人双钩、 晋唐刻、
孙过庭草、 京师鹅黄枣木〈黄纸印〉
彭城小字。

庚集一十一刻〈故家〉

蔡君谟临、 薛绍彭、  秦少游小字、
安定家藏、 辛道宗、  建康晁谦之、
绍兴汤氏、 南昌京氏、 庐陵胡氏、
蜀刘泾、  唐摹刻。

辛集一十四刻

吴诜草书  吴璜    刘无言临
龙潭潘氏、 方朔习写、 周平所藏、
临江张氏、 天台丁氏、 新安汪氏、
江西故家、 庐山甲秀堂、九江陶氏、
循王家藏〈米芾跋云壬午闰六月九日,大江济川亭舣宝,晋斋艎对紫,金浮玉群山迎快风,消暑重装〉、 番昜洪氏。

壬集一十四刻

金陵毕氏、 庐山吴氏、 绍兴曾氏
绍兴石氏二、毗陵尤遂初、李忠悯所刻。
新唐李氏、 江阴丘氏二、东阳郭氏、
昌谷曹氏三。

癸集一十四刻

赵虚斋、  吕氏家藏、 建邺朱氏。
大梁曾朴、 陆子与、  韩松。
陆载之、  胡氏将、  玉林二。
赵菊坡、  不题名二、 钱塘李和。

法帖谱系

法帖谱系云熙陵,以武定四方载櫜弓矢,文治之馀,留意翰墨,乃出御府历代所藏真迹,命侍书王著摹勒刻板,禁中釐为十卷,各于卷尾,题奉旨模勒入石,此历代法帖之祖。
《澧阳帖》,    刘丞相私第本。《鼎帖》,     碑匠家本。
《大观太清楼帖》, 三山木本。
《庆历长沙帖》,  长沙新刻本。
《二王府帖》,   蜀本。
《黔江帖》,    长沙别本。
《临江戏鱼堂帖》, 庐陵萧氏本。

《淳化法帖》《绍兴监帖》、  利州本。
《淳熙修内司帖》
北方印成本、
乌镇张氏本、 新绛本、
福清李氏本、 东库本

。    《绛本旧帖》,   亮字不全本、
北方别本、
武冈旧本、
武冈新本

、           福清本、
乌镇本、
彭州本。
资州前十卷,
木本前十卷,
又木本前十卷。

评帖

刘后村先生云阁帖为祖〈十卷〉,绛帖次之〈二十卷〉,临江又次之,潭又次之,武冈又次之,大观尤妙,武冈佳者可乱,绛临江佳者可乱,阁潭乃僧希白所模有江左风味,希白工于摹字,拙于寻行数墨,文理错缪,然则虽工其如难读,何其字比之淳化帖为胜,东坡推潭帖胜阁帖,韩𠈁胄家开群玉帖,字好薛绍彭亦有家塾帖好。

淳化祖石刻

大梁刘衍卿世昌云大德己亥,妇翁张君锡携余同观,淳化祖石帖卷尾各有题识第一卷,边高平范仲淹曾观年月日题第五卷,东坡张文潜等题,又有姜白石小楷三四十字,第六卷洛阳伊川老夫不知为何人,又太学博士陈士元云此正祖石,又有苏舜钦题第七卷,陈简斋奉旨观于秋香亭下云魏晋法书非人间合有自我,太宗皇帝刻石宠锡下方见不满十数臣,与义顿首谨书第八卷,苏颂云此帖世不多见,是日赏牡丹得观于相君,西斋张舜民题亦在此卷,第十卷太宗书淳化四年六月二十二日赐毕士安,赐字上宝,后段毕丞相黄字书,子孙保享等语百馀字,逐卷有高宗内府印百馀颗,后有贾氏长字印,又有一小印,合缝云是蔡太师印,山和尚锦装褫签头题云淳化祖石刻,及见吴郡陆友仁又云尝观褚伯秀所记江南李后主,命徐铉以所藏,古今法帖入石名升元帖,此则在淳化之前当为法帖之祖,刘陆之说殊不相合,偶读刘跋暇日记,亦载此事,云马传庆说,此帖本唐保大年摹上石,题云保大七年仓曹参军王文炳,摹勒挍对无差国朝,下江南得此石,淳化中太宗令将书馆所有增作十卷为版本,而石本复以火断缺人家,时收得一二卷,然阁帖于各卷尾篆书,题云淳化三年壬辰岁十一月六日,奉旨摹勒上石,此侍书王著笔也,而陈简斋亦云太宗刻石则衍卿所谓祖石刻,岂即南唐时帖乎?抑太宗增刻者但不知南唐亦作十卷否,徐铉马传庆二说又不同,今世言淳化阁帖用银锭,枣木板刻而以澄心堂纸,李廷圭墨印者则传庆板本之说合,故赵希鹄洞天清录集,亦云用枣木板摹刻,故时有银锭纹,用李廷圭墨打手揩之不污手,余尝见阁本数十止三本真者,其纸墨法度种种迥别妙在心悟,固难以言语形容,然又传仁宗尝诏僧希白刻石于秘阁,前有目录,卷尾无篆书题字,所谓祖石刻者,岂即此与?

《陈绎曾·翰林要诀》真书帖

钟繇力命剋捷宣示王羲之乐毅画赞黄庭,告誓霜寒王献之洛神,六朝不知名氏,曹娥羊叔子遗教序,陶弘景瘗鹤旧馆坛智永千文,虞世南孔子庙碑,欧阳询九成宫化度寺,虞恭公褚遂良哀册,圣教张旭郎官,颜真卿麻姑坛放生池中,兴颂于禄字东方朔柳公权陀罗尼。

行书帖

钟繇丙舍吴人羸顿雪寒长风羲之兰亭,极寒苦热,官奴快雪来禽,奉橘圣教序开元寺十七帖,献之地黄岁终卫军授衣,阿姨鹅群岁尽夏日,奉对思恋天宝,吴兴黄门山阴东家转胜相过,鹅还触事夏节恨深黄耆誉石骆驿,月内尊体谢安八月五日,褚遂良枯树赋,李邕岳麓娑罗树,张从申元静。

《袁桷清容居士集》

欧阳公著集古录言定武二民家各有石,较其本纤毫不异,是则定武有二本从来久矣。彼宋诸贤谓薛向之子嗣,昌私易定武本别刻石,以留公库,此论千人一律,今以欧公所论则明有二本,薛守定武果易以归,则民閒犹有一本,是公库本为第三本矣。议者又谓嗣昌镵损湍流带,右天以乱真,后入宣和曲水亭,予尝毫发辨證,亦微有不同此卷,压角小印,正嗣昌名印,而米襄阳亲跋犹真旧藏,张参政孝伯家其子寺丞,即之以书名,一时大变古体,遂不能传印,识犹可考也,今以予平昔所见本,悉疏于后,

又不损本,赵明诚本,前有李龙眠蜀纸画,右军像后明诚亲跋明诚之妻李易安夫人,避难寓吾里之奉化,其书画散落往往故家多得之,后有绍勋小印,盖史中令所用印图画者,今在燕山张氏家。
又王顺伯本第一跋,是王黼顺伯名厚之号,复斋有金石录家藏石,刻钟鼎篆籀鉴铭泉谱,侔内府其家兵后不废,近岁丁未饥越新昌尤惨,遂悉散落始归于龙翔道士黄石翁黄秘不示人,后有顺伯为浙西提举时携入秘省诸贤题名,皆有其最著者,楼宣献刘文节,今亦归张氏。
又赵子俊孟吁得于闽中,有楼宣献跋剪碎作册叶,与二本无异,今归子昂承旨家。
又苏承旨易简第一跋,后有元丰诸贤同观于鄞之。城南崇法院有舒信道字画,然不著名在内侍谭氏家,精神无毫发恨。
又赵子固本舟过嘉,兴遇风舟没子,固疾呼曰兰亭在否,舟人负以出子,固作跋识其事,复题八大字曰:性命可轻,此宝难得。子固死入贾相家,贾败籍于官有官印,归济南张参政斯立,今在集贤大学士李叔固家。
又潘经略畤本,题识皆德鄜手书满轴,予以有米跋本,遂赠邓善之文原邓借田师孟师,孟有借书不还癖,因留之,予跋乃剪去矣。
又损本龙图阁,学士刘公克庄本,细书满纸,后有贾相跋亦满纸,括苍郑陶孙为福建儒学副提,举得之为翰林应奉,贫质于瓷器,刘氏屡入子钱,卒以逋重为刘氏所得〈有叔信父印〉,损本多有叔信父篆印,盖宣和曲水亭既成,亟以御笔繇京兆薛嗣昌家,宣取留内。珰所摹以匮金纸〈即越蝉翼纸〉,叠三纸连印,故下本肥中本著,中上本微瘦,然皆无异此本,子昂得于都城装成册,叶瓷器刘生手之不置以银壶杯盂易之。又翰林承旨赵孟頫家本,得于霅溪陈侍郎振宗伯玉号直斋,其家藏书冠东南,今尽散落,予家亦得其数十种此本,亦有叔信父印。
又翰林侍读学士张伯淳本,有黄豫章跋,予每疑镵损与山谷差有先后,然本无异前数本,更俟他日以考。

《明·胡祭酒颐庵集》复州本

复州裂本首六行斜裂第一行阙会字,又永字与二行会字三行毕字,四行修字,五行为流二字,六行弦字,正当裂处,十三行因字改笔作小仲字,十七行向之字差大,二十五行视昔下二字作圈,夫字上露初也,字末行文字稍重,乃景陵郡斋旧物,湮没民间,宋绍兴丁丑郡守,何文度搜访得之。

豫章本

豫章裂本首行阙会字,第二行亭字,第三行群字,第六行列字,第七行幽字,第九行胜字,俱有阙白。又第九行观字,第十行以游二字,十一行乐也,夫三字十二行,抱晤言三字,十三行形骸之外四字,十四行其欣二字,正当裂处,馀同复州本。

江州本

江州裂本,首行阙会字,第五行湍字,第六行坐其二字,第七行咏亦二字,第八行清惠风三字,第九行之盛二字,正当裂处馀同复州本。

鄱阳本

鄱阳汪相家裂本,首行阙会字,第二行亭字,三行群字,四行流激二字,七行幽字,九行盛字,十二行内字,十七行随字,十八行犹字,廿二行若字,廿三行生字,皆有阙白。又其裂处,正与豫章本同,后有图书二一云忠卫社稷之家。

处州本

处州刘泾本云是巨济刻家藏绢本,首行会字全末,题模家本留刻仙都,又题绍圣丁丑蜀人刘泾字皆全,惟第三行毕字阙白。

石氏本

石氏肥本云是石,熙明摹刻石首亦阙会字,笔画虽肥而意度亦有可取。

不知处本

不知处本首行亦阙会字,其中多有细裂而意度亦好。

淡墨本

淡墨本前八行横裂,第一行暮字,第二行亭字,三行咸集字,四行有字,五行流字,六行管字,七行幽字,八行畅字,仰字,正当裂处。又十七行十八行有细裂文,其原不知何处。

刘无言本

刘无言本首行亦有会字笔势稍活动,当是重刻,褚本褚本在宋时初藏苏氏,米元章以名画易得之,极为宝爱,后嘉熙庚子西秦张澄清淑摹刻上石,不知无言何时又重刻也。

永嘉本

永嘉本云是智永临写,宋绍兴间太守程迈刻石,寘郡斋笔势虽纵逸,而未免失真,首行会字亦全末有孙绰,后序是唐乾封三年,僧怀仁集书,又有秦桧吴傅朋题识具在。

北京本

北京本近出天师庵土,中规模意度与豫章本略同,今在北京国子监中。
右兰亭诸本当以复州本为胜,次豫章本,次则刘无言重刻本,次北京本,其他皆不及也,豫章胡俨记。

《王祎忠文公集》玉枕兰亭

兰亭帖自唐以后分二派,其一出于褚河南,是为唐临本。其一出于欧阳率更,是为定武本。若玉枕本,则河南始缩为小体,或谓率更亦尝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