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枣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第二百二十四卷目录
枣部艺文一
与群臣诏 魏文帝
枣赞 晋郭璞
枣赋 傅元
枣赋 陈后主
谢梁元帝赐枣启 周弘正
枣赋 宋吴淑
与蒲廷渊尺牍 苏轼
枣部艺文二〈诗〉
古咄唶歌 阙名
枣下何纂纂 梁简文帝
赋枣 同前
杏园枣树 唐白居易
亳州李密学寄御枣一箧 宋梅尧臣
乌啄枣 前人
寄枣人行书赠子履学士 欧阳修
咏枣 郭祥正
赋枣 王安石
和子由岐下咏枣 苏轼
枣花寒 沈辽
宝鸡县 明汪广洋
若虚夜馈送瓶枣 李东阳
枣亭春晚 揭轨
枣 吴宽
咏枣 王象晋
枣部选句
枣部纪事
枣部杂录
枣部外编
与群臣诏 魏文帝
枣赞 晋郭璞
枣赋 傅元
枣赋 陈后主
谢梁元帝赐枣启 周弘正
枣赋 宋吴淑
与蒲廷渊尺牍 苏轼
枣部艺文二〈诗〉
古咄唶歌 阙名
枣下何纂纂 梁简文帝
赋枣 同前
杏园枣树 唐白居易
亳州李密学寄御枣一箧 宋梅尧臣
乌啄枣 前人
寄枣人行书赠子履学士 欧阳修
咏枣 郭祥正
赋枣 王安石
和子由岐下咏枣 苏轼
枣花寒 沈辽
宝鸡县 明汪广洋
若虚夜馈送瓶枣 李东阳
枣亭春晚 揭轨
枣 吴宽
咏枣 王象晋
枣部选句
枣部纪事
枣部杂录
枣部外编
草木典第二百二十四卷
枣部艺文一
《与群臣诏》魏·文帝
南方有龙眼、荔枝,宁比西国蒲萄、石蜜乎。酢且不如中国凡枣味之美者,莫若安邑御枣也。《枣赞》晋·郭璞
因材制义,赤心鲠直。蔼蔼卿士,亮此衮职。建国辨方,外朝九棘。《枣赋》傅元
有蓬莱之嘉树,植神州之膏壤。擢刚茎以排虚,诞幽根以滋长。北阴塞门,南临三江。或布燕赵,或广河东。既乃繁枝,四合丰茂,蓊郁斐斐,素华离离。朱实脆若嚼雪,甘如含蜜。脆者宜新,当夏之珍;坚者宜乾,荐羞天人。有枣若瓜,出自海滨,全生益气,服之如神。《枣赋》陈后主
芳园列干,森梢繁罗。蕊馀茎少,叶暗枝多。复有奇树风间临,〈二字原阙〉夜影来未若丹心。美实绛质嘉枝重,针共暗枝瓠同瑰。羞金盘于冰水,荐玉案于深杯。此欢心之未已,方梦肠而屡回。《谢梁元帝赐枣启》周弘正
安期旧美安息,高名臣金马之荣,未获趋奉方朔之赐,遽降洪恩。《枣赋》宋·吴淑
枣实嘉果,民之所资。或美樲酸之实,或称还味之滋,或食仁而却邪,或茹叶而充饥。仲思紫实,周文弱枝。晏子始称于秦缪,少君亦遇于安期。七日闻之于仙传,八月载之于毛诗。观其纂纂离离,新之疐之,三星繁茂,五苑纷披。安邑谷城之茂,信都梁国之宜。遵羊兮躗泄,骈白兮蹙咨。伐东家而去妇,握错金而示儿。数十年仙童之顾,三千岁神女之期。若夫曾晰嗜之而靡忘,孟节含之而不食。既补中而助气,亦安躯而益力。戴礼称妇人之贽,周官设馈笾之实。或生于石虎园中,或植于景阳山侧。羊角崎廉,细腰挤白。或荫郑街,或饶冀州。名擅鸡心,用比狐裘。夏令钻之而取火,春祀笮之而用油。亦有茂韩,国盛高唐。美陶硕之守节,善程莫之居丧。植玉门于上苑,茂岐峰于北荒。杜畿之直可尚,孙程之谋亦臧。复有无实之称,太白之名。或啖马而为脯,或斫树而同盟。治中赋之而均士,都尉树之而有程。吐而死之。鲍焦之介,何甚呼而问也;曼倩之术,何精至于。和饴蜜以同甘,与酢梨而并置。上林有群臣之献,窟室有仙人之饵。既伤其念我兄弟,亦叹其生于棘刺。安平地产不谓于无珍,房嵣燃膏亦称其为异。《与蒲廷渊尺牍》苏轼
河中永洛出枣,道家所贵。事见《真诰》唐有道士,侯道华尝得无核者,三食之后竟窃邓太主药。上升君到彼试求之,但恐得之不偶然,非力求所能致耳。枣部艺文二〈诗〉
《古咄唶歌》阙名
枣下何攒攒,荣华各有时。枣初欲赤时,人从四边来。枣适今日赐,谁当仰视之。《枣下何纂纂》梁·简文帝
垂花临碧涧,结翠依丹巘。非直入游宫,兼期植灵苑。落日芳春暮,游人歌吹晚。弱刺引罗衣,朱实凌还幰。且欢洛浦词,无羡安期远。《赋枣》同前
浮华齐水丽,垂彩郑都奇。白英纷靡靡,紫实标离离。风摇羊角树,日映鸡心枝。谷城踰石蜜,蓬岳表仙仪。已闻安邑美,永茂玉门垂。《杏园枣树》唐·白居易
人言百果中,惟枣凡且鄙。皮皱似龟手,叶小如鼠耳。胡为不自知,生花此园里。岂宜遇攀玩,幸免遭伤毁。二月曲江头,杂英红旖旎。枣亦在其间,如嫫对西子。东风不择木,吹煦长未已。眼看欲合抱,得尽生生理。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视。君爱绕指柔,从君怜柳杞。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亳州李密学寄御枣一箧》宋·梅尧臣
沛谯有钜枣,味甘蜜相差。其赤如君心,其大如王瓜。尝贡趋国门,岂及贫儒家。今见待士意,下异卢仝茶。食之无厌饫,咏德曾未涯。《乌啄枣》前人
树头阳乌饥啄枣,破红绕地青蝇老。青蝇雨湿惊不飞,残枣入泥人不扫。西风落尽鸟亦归,晋客齿黄空懊恼。《寄枣人行书赠子履学士》欧阳修
秋来红枣压枝繁,堆向君家白玉盘。甘辛楚国赤萍实,磊落韩嫣金弹丸。聊效诗人投木李,敢期佳句报琅玕。嗟予久苦相如渴,却忆冰梨熨齿寒。《咏枣》郭祥正
彼美祗园果,珍同玉井船。后期千岁熟,今日万珠圆。地阔仍依水,栏深自带烟。结花虽最晚,藏核莫如坚。大食移根远,番禺托蒂连。旧名稽药录,新实著诗篇。甜出诸饧上,香居百果前。黑腰虚羡尔,红皱岂为然。邂逅为公寿,婆娑与世延。暮钟催酒散,嘶马引旗旋。今作中州瑞,元从异国传。何当广栽植,欲以慰饥年。《赋枣》王安石
种桃昔所传,种枣予所欲。在实为美果,论材又良木。馀甘入邻家,尚得馋妇逐。况予秋盘中,快啖取餍足。风苞堕朱缯,日颗皱红玉。贽享古已然,豳风自宜录。缅怀青齐间,万树荫平陆。谁云食之昏,匿知乃成俗。广庭觞圣寿,以此参肴蔌。愿此赤心投,皇明倘予烛。《和子由岐下咏枣》苏轼
居人几番老,枣树未成槎。汝长才堪轴,吾归已及瓜。《枣花寒》沈辽
山禽哺雏半欲抟,坐想葛帔临风湍。数日阴霖复未畅,不知更作枣花寒。《宝鸡县》明·汪广洋
渭河霜满水如苔,一县人家半草莱。唯有秋风酸枣木,淡烟深锁斗鸡台。《若虚夜馈送瓶枣》李东阳
异代神仙事不赊,如瓶丹枣胜如瓜。多情馈客诗兼远,急脚携筐步半斜。内苑不劳方朔射,西邻还有少陵家。白头正有分甘兴,先向高堂一荐茶。《枣亭春晚》揭轨
昨日花始开,今日花已满。倚树听嘤嘤,折花歌纂纂。美人浩无期,青春忽已晚。写尽锦笺长,烧残红烛短。日夕望江南,䌽云天际远。《枣》吴宽
荒园乏佳果,枣树八九株。纂纂争结实,大率如琲珠。此种味甘脆,南方之所无。日炙色渐赤,儿童已窥觎。剥击盈数斗,邻舍或求须。早知实可食,何须种柽榆。此木颇耐旱,地宜土不濡。所以齐鲁间,斩伐充薪刍。近复得异种,挛拳类人痀。曲木未可恶,惟天付形躯。良材却矫揉,不见笏与弧。《咏枣》王象晋
蓐收司契物华新,累累丹苞日可亲。汉帝殿前曾郑重,吕仙亭下诧奇珍。味逾石蜜甜偏永,红迈朱樱色莫伦。怪道仲思名姓著,好同玉李供枫宸。枣部选句
汉焦赣《易林》北方多枣,橘柚所聚。〈又〉春梨夏枣,山鲜希有。〈又〉北山有枣,使叔寿考。〈又〉三杞无枣,家无积莠。司马相如《上林赋》梬枣杨梅,樱桃蒲萄。张衡《南都赋》梬枣若榴,穰橙邓橘。
晋潘岳《閒居赋》周文弱枝之枣。
左思《魏都赋》信都之枣。
宋谢灵运《山居赋》桃李多品,梨枣殊所。
周庾信《小园赋》有棠梨而无馆,足酸枣而非台。宋崔公度《感山赋》木则梓漆枢栲,青檀梓葳,枞檍槐枣,棠榴楟梨。
晏殊《中园赋》大椑朱柿兮骈发,梬枣安榴兮閒拆。周邦彦《汴都赋》其中则安邑之,枣江陵之橘。
王仲敷《南都赋》其果则楂梨梬栗,素柰朱樱,紫枣来禽,吴橘楚橙。
古诗: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
晋宗懔诗:都尉初植枣,司空始种杨。
梁庾肩吾诗:参差绛枣浮。
陈张正见诗:同甘玉文枣,俱饮流霞药。
周庾信诗:烧枣起西川。
宇文昶诗:东枣羞朝座,西桃献夜宫。
唐卢照邻诗:戎葵朝委露,齐枣夜含霜。
王维诗:箪食伊何,副瓜抓枣。〈又〉神与枣兮如瓜,虎卖杏兮收谷。
李白诗: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
杜甫诗:枣熟从人打。〈又〉堂前扑枣任西邻。〈又〉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韩愈诗:红皱晒檐瓦。
白居易诗:新枣未全赤,晚瓜有馀馨。〈又〉㬠枣日阳中。韦应物诗:大瓜元枣冷如冰,海上摘来朝露凝。李吉甫诗:树杪悬丹枣,苔阴落紫梨。
李贺诗:出篱火枣垂红浅。
曹唐诗:等閒相别三千岁,长忆水边分枣时。
薛能诗:枣枝秋赤近高天。
宋欧阳修诗:红枣林繁欣岁熟。
赵抃诗:枣熟房栊暝,花妍院落明。
苏轼诗:海上如瓜枣,可闻不可逢。〈又〉榴花开一枝,桑枣沃以光。〈又〉新枣渐堪剥,晚瓜犹可饷。〈又〉种枣期可剥,种松期可斲。〈又〉秋风西来下双凫,得枣如瓜分我无。
苏辙诗:新丝出盎冬裘具,贡枣登场岁事休。〈又〉久闻牛尾何曾识,窃比鸡头意未安。
张耒诗:眩日枣装林。
黄庭坚诗:簌簌衣巾落枣花。〈又〉日颗曝乾红玉软,风枝牵动绿罗鲜。
金高士谈诗:犹青枣未霜。
郦权诗:夹道悬新枣,荒畦卧晚瓜。
元杨维桢诗:越人仕倦秋思枣,吴女情多夜擘橙。
枣部纪事
邹子燧人氏,夏取枣杏之火。《广志》:周文王时有弱枝之枣甚美,禁之不令人取,置树苑中。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秋,哀姜至,公使宗妇觌用币,非礼也。御孙曰:男贽,大者玉帛,小者禽鸟,以章物也。女贽,不过榛,栗,枣,脩,以告虔也。今男女同贽,是无别也。男女之别,国之大节也。而由夫人乱之,无乃不可乎。《史记·滑稽传》:优孟者,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垄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粳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晏子春秋》:齐景公谓晏子曰:东海之中有水而赤,其中有枣华而不实,何也。晏子曰:昔者秦穆公乘龙理天下,以黄布裹蒸枣,至海而投其布,故水赤蒸枣,故华而不实。公曰:吾佯问子。耳对曰:婴闻之佯,问者亦佯对。
《风俗通》:鲍焦耕田而食,凿井而饮,在山中惟食枣。或曰:此枣子所植耶。遂强吐之,枯立而死。
《战国策》: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曰:燕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矣,此所谓天府也。
《韩非子》:秦大饥,应侯请曰:五苑之草著,蔬菜橡果枣栗足以活民,请发之。昭襄王曰:吾秦法,使民有功而受赏,有罪而受诛。今发五苑之蔬果者,使民有功与无功俱赏也。夫使民有功与无功俱赏者,此乱之道也。夫发五苑而乱,不如弃枣蔬而治。一曰令发五苑之蓏蔬枣栗足以活民,是用民有功与无功争取也。夫生而乱,不如死而治。大夫其释之。
《汉书·地理志》:上谷至辽东,地广民稀,俗与赵、代相类,有鱼盐枣栗之饶。
《五行志》:惠帝五年十月,桃李华,枣实。
《史记·封禅书》:李少君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少君言上曰: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于是天子始亲祠灶,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
《武帝本纪》:公孙卿曰:仙人可见,而上往常遽,以故不见。今陛下可为观,如缑氏城,置脯枣,神人宜可致。且仙人好楼居。于是上令长安则作蜚廉桂观,甘泉则作益延寿观,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
《洞冥记》:汉武起寿灵坛,四面列种软枣,条如青桂风至,自拂阶上游尘。
《东方朔外传》:武帝时上林献枣,上以杖击未央殿前槛。呼朔曰:叱来。叱来。先生知此箧中何物。朔曰:上林之枣四十九枚。上曰:何以知之。朔曰:呼朔者,上也;以杖击槛两木,林也;来来者,枣也;叱叱者,四十九也。上大笑,赐帛十疋。
奚囊橘柚糜钦,枣出真陵之山。食一枚大醉,经年不醒。东方朔尝游其地,以一斛归进上。上和诸香,作丸大若芥子。每集群臣,取一丸入水一石,顷刻成酒,味逾醇醪,谓之糜钦酒,又谓之真陵酒,又谓之仙芗酒,饮者香经月不歇。
《云笈七签》:汉武东巡,见老翁锄于道,帝怪而问之有道术否。老翁对曰:臣昔年八十五,时衰老头白齿落,有道士者教臣服枣,饮水绝谷。
《汉书·王吉传》:吉少时学问,居长安。东家有大枣树垂吉庭中,吉妇取枣以啖吉。吉后知之,乃去妇。东家闻而欲伐其树,邻里共止之,因固请吉令还妇。里中为之语曰:东家有树,王阳妇去;东家枣完,去妇复还。其厉志如此。
《寰宇记》:宣帝时幽州刺史李宣尚,范阳公主忆长安。于易州筑一城象长安,城中有枣树花而不结,皆向西南而引,俗谓思乡枣。
《西京杂记》: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树,亦有制为美名以标,奇丽枣、七弱枝枣、玉门枣、棠枣、青华枣、梬枣、赤心枣、西王母枣、出昆崙山。
《东观汉记》:邓禹征冯愔粮尽,无以犒军士,饥饿皆食枣栗。
蔡邕奏事程莫,年十四叔父病故,莫抱尸悲,哀舅哀其羸劣,嚼枣肉餔之,莫见食,欷歔不能吞咽。
杜氏《新书》杜畿为河东守。平卤将军刘勋为太祖所亲,贵震朝廷,常从畿求大枣,畿拒,以他故后勋伏法。太祖得其书,叹曰:杜畿可谓不媚于灶者也。称畿功美,以下州郡曰:昔仲尼之于颜子,每言不能不叹,既情爱发中,又宜率马以骥。今吾亦冀众人,仰高山慕景行也。
《晋书·食货志》:袁绍军人皆资葚枣,袁术战士取给蠃蒲。
晋宫阁名华林园,枣六十二株,王母枣十四株。《邺中记》:石虎苑中有西王母枣,冬夏有叶,九月生花,十二月乃成,三子一尺。又有羊角枣,亦生三子一尺。《世说》:王敦尚武帝,舞阳公主如厕,见漆箱中盛枣,本以塞鼻,敦谓厕上下果,遂啖之。群婢皆笑。
王隐《晋书》傅虞为鄱阳内史,劝励学业,宽裕简素,风化大行,白乌集郡庭枣树上。
《异苑》:晋太元中,南郡忻陵县有枣树。一年忽生桃李,枣三种花,子。
太元二年,沙门竺惠猷夜梦读诗,其后曰:陌南酸枣树,名为六奇木。遣人以伐取,载还柱马屋。
《豫章古今记》:宋度拜定陵令,县人杜伯夷清高不仕,度与谈论,设枣栗而已。
《酉阳杂俎》:晋时太仓南有翟泉,泉西有华林园,园有仙人枣,长五寸,核细如针。
《法苑》:珠林秦武威,太守赵正立志忠,正大弘佛法,坚末年宠惑鲜卑,因歌谏曰:北园有一枣,布叶垂重阴。外虽饶棘刺,内实有赤心。
《南史·王泰传》:泰,幼敏悟。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群儿竞之,泰独不取。问其故,对曰:不取自当得赐。由是中表异之。
《萧琛传》:梁武在西邸,与琛有旧。梁台建,以为御史中丞。历左户、度支二尚书,侍中。帝每朝宴,接琛以旧恩。尝经预御筵醉伏,上以枣投琛,琛乃取栗掷上,正中面。御史中丞在坐,帝动色曰:此中有人,不得如此,岂有说邪。琛即答曰:陛下投臣以赤心,臣敢不报以战栗。上笑悦。
《述异记》:魏世河内冬雨枣。
《耆旧说》:周秦时河内雨酸枣,遂生野枣。今酸枣县是也。
《魏书·太祖本纪》:皇始元年十有一月,诏征东大将军东平公仪五万骑南攻邺,冠军将军王建、左军将军李栗等攻信都,军之所行,不得伤民桑枣。
《苻生传》:生尝夜食枣过多,至旦病,使太医程延诊脉,延曰:陛下食枣多,无他疾也。生曰:嘻,汝非圣人,焉知吾食枣。乃杀之。
《奚康生传》:萧衍直阁将军徐元明戍于郁州,杀其刺史张稷,以城内附。诏遣康生迎接,赐细御银缠槊一张并枣柰果。面敕曰:果者,果如朕心;枣者,早遂朕意。《北史·李元忠传》:元忠性甚工弹,弹桐叶常出一孔,掷枣栗而弹之,十中七八。
《洛阳伽蓝记》:华林园蓬莱山南有百果园,果列作林,林各有堂,有仙人枣,长五寸,把之两头俱出,核细如针,霜降乃熟,食之甚美。俗传云出昆崙山。一曰西王母枣。
《颜氏家训》:太山羊肃亦称学问,读潘岳赋:周文弱枝之枣,为杖策之杖。
《北史·綦毋怀文传》:綦毋怀文,不知何许人也,以道术事齐神武。每云:昔在晋阳为监馆,馆中有一蠕蠕客,同馆胡沙门指语怀文云:此人别有异算术。仍指庭中一枣树云:令其布算子,即知其实数。乃试之,并辩若干纯赤,若干赤白相半。于是剥数之,唯少一子。算者曰:必不少,但更撼之。果落一实。
《杜阳杂编》:处士元藏机,大业元年为海使判官,遇风浪坏船,独为破木所载,忽达于洲岛。洲人曰:此乃沧洲,有碧枣丹栗,皆大如梨。
《大业拾遗记》:信都献仲思枣四百枚,枣长四五寸,正紫色细文,文绉小核,味甘胜于青州枣,北齐时有仙人仲思得此枣种之,因以为名。一名仙枣,时海内惟有数株。
《酉阳杂俎》:单雄信幼时学,堂前植一枣树。至年十八伐为鎗,长丈七尺,拱围不合,刃重七十斤,号为寒骨白,常与秦王卒相遇,秦王以大白羽射,中刃火出,因为尉迟敬德拉折。
《海墨微言》:宣慈寺每求化人,先留食软枣糕。柳尚书来,方食糕,袖疏欲出,尚书急解连带绯袍,锁子鱼袋施之。
《唐书·地理志》:京兆府厥贡酸枣,人河南府土贡酸枣,滑州土贡酸枣,人青州土贡枣,河中府土贡枣,伊州土贡香枣。
《北梦琐言》:石晋朝赵令公家庭有糯枣,树婆娑异常,四远俱见。有望气者诣其邻里,问人云:此家合有登宰辅者。里叟曰:无之。呼赵令公先德小字相之,曰:得非此应乎。术士曰:王气方盛,不在身,当其子孙耳。后中令由太原判官大拜,出将入相,则前言果效矣。河中永乐县出枣,世传得枣无核者食之,可度世里。有苏氏女获而食之,不食五谷,年五十嫁,颜如处子。《清异录》:睢阳多善枣,鸡冠枣,宜作脯醍醐,枣宜生啖,或谓枣是圣花儿。
《宋史·食货志》:周显德三年之令,课民种树,定民籍为五等,第一等种杂树百,每等减二十为差,梨枣半之。《太祖本纪》:建隆三年秋九月,禁伐桑、枣。
《查道传》:道知虢州,尝出按部,路侧有佳枣,从者摘以献,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
《五行志》:天圣元年六月,河阳楂、枣各连理。
《括异志》:邢州城东十馀里,周世宗之祖庄也,门侧有井,上有大枣二株。世宗时柯叶茂盛,垂荫一亩。恭帝既禅,枣遂枯。明道中,枯蘖复生一枝长,一丈馀,蔚然可爱。井水中如覆锦绣。明年,诏求五代帝王之后柴氏自邢,蔡虢等州诸族被甄,叙入官者三十馀。人井枣之祥亦非空应。
《礼志》:景祐三年,礼官宗正条定逐室,时荐以京都新物略,依时训协,用典章请。每岁秋孟月,尝果尝穄,配以鸡果,以枣以梨。
《注辇国传》:注辇地产千年枣。
《三佛齐国传》:开宝七年,贡万岁枣。
墨客挥犀倪彦,及朝奉尝为太原府幕官,云太原人喜食枣,无贵贱老少,常置枣于怀袖间,等閒探取食之,则人之齿皆黄缘,食枣故,乃验嵇叔夜齿居晋而黄之说。
《苏东坡集》:朱明洞在冲虚观,后云是蓬莱第七洞天,唐永乐道士,侯道华,以食邓天师枣仙去,永乐有无核枣,人不可得,道华得之,予在岐下亦得食一枚。云画墁录,宁州之南二十里枣,社以狄梁公两为宁州刺史,民立祠植枣,取两来之,义今其民社前一日祭谬为早云。
《东京梦华录》:京师枣有数品,灵枣、牙枣、青州枣、亳州枣。
《金史·乌古论镐传》:天兴二年,哀宗幸蔡。六月辛卯,车驾发归德,时久雨,朝士扈从者徒行泥水中,掇青枣为粮,数日足尽尰。
《王浩传》:浩,由吏起身,初辟泾阳令,廉白为关辅第一。时西台檄州县增植枣果,督责严急,民甚被扰,浩独无所问,主司将坐之,浩曰:是县所植已满其数,若欲增植,必盗他人所有,取彼置此,未见其利。其爱民多此类。
《五行志》:初,南京未破一二年间,市中有一僧不知所从来,持一布囊贮枣,日散与市人无穷,所在儿童百十从之。又有一人拾街中破瓦,复以石击碎之。人皆以为狂,不晓其理,后乃知之,其意盖欲使人早散,国家将瓦解矣。
《千佛山记》:济南千佛山多枣树,累累如垂珠。
《客燕杂记》:京师佳果有缨络枣、赛梨枣、合儿枣。《名山藏方外记》:海上老人王士能,济宁州人,故无名。其曰士能,宪宗所赐也。生元至正中,至宪宗时百二十馀岁矣,赪颜银颠,目光澄澈,左手握固,日啖枣三枚,水一勺而已。
张落魄嘉靖中,来玉山县寄居黄谷山观中,自称张落魄。饮酒数斗不醉,出入莫测,去之日,口吐三枣以啖。道人王道陵,道陵秽之,私以与道童,瞬息不见。道陵骇其为仙,令道童追之,甫一日即至,杭州遇诸途,问曰:尔何能至此,搥道童。背出其枣,枣化为双蝶而去。
《荆州府志》:明万历癸卯,巴东县署内有枣二,株相去三尺许,株各二干,中两干曲,向而上合生为一,盖所谓连理木也。时当事,方议迁治于西瀼,至是知县张尚儒以为瑞,白之中丞其议遂寝。
《玉田县志》:独树庄有酸枣,树一株大十围,代远莫考,庄以树名。
《新泰县志》:唐枣,南师店南里许,相传唐时植也,形甚古,至今枝叶葱郁。
《延津县志》:唐东岳庙,在石婆固东,唐尉迟敬德监造,有记今坏,止存二石柱,殿后遗酸枣树一株,合抱,万年不枯,挺挺特立,离奇轮囷,文细如锦,质坚如铜。旁产一株,尤甚荣茂。
《荥阳县志》:檽枣泉,在香炉山西北,泉傍一檽枣树,自宋至今存焉。
黄叶枣,酸枣也,在县治东二里大海寺傍,相传汉光武避难遇雨,曝衣枣上,其叶遂黄,枣树已枯,后傍生者,叶色仍黄。
《虞城县志》:待邻村者,旧传一家植枣,枝延邻舍,邻即编笆接其下,恐落者为家所取也。枣家即去树以安邻,俗遂有编笆接枣,去树留邻之语。村由此名。《唐县志》:枣林冈,县北十五里地宜枣。
《江宁府志》:姚坊门枣,长可二寸许,肤赤如血,或青黄与朱错驳,荦可爱,瓤白踰,珂雪味,甘于蜜实,脆而松。堕地辄碎,惟吕家山方幅十馀亩为然,他地即不尔,移本他地,种亦不尔。
《萧县志》:夭枣树,出天门寺,其树枝干蟠屈,数十年物。二月时开小花,结实离离,形如酸枣,可食。四月初七日其实皆熟,初八日遂空矣。
《丰县志》:双枣树在县东北丰公祠下,老干虬屈,不华不实,大类孔庙桧柏。相传高祖儿时手植者,其树坚劲,斧斤不能入。
《江夏县志》:仙枣亭在黄鹄山颠,有枣千年不实,一日结实大如瓜,太守令小吏往视,小吏窃啖之,遂仙去。后人建亭焉。
枣部杂录
《关尹子》:心应枣,肝应榆。《史记·货殖传》:安邑千树枣,此其人与千户侯等。鮿千石,鲍千钧,枣栗千石者三之,此亦比千乘之家。《淮南子》:桃枣荫于街者,莫有援也。
伐棘枣以为矜,雕锥凿而为刃。
《春秋繁露》:今握枣与金错,以示婴儿,必取枣而不取金也。
《祭法》:春祠用枣。
《冀州论》:安邑好枣,地产不为无珍。
《述异记》:北方有七尺之枣,南方有三尺之梨,凡人不得见。或见而食之,即为地仙。
《发蒙记》:甘枣令人不惑。
《清异录》:百益一损者,枣故医。氏目为百益红。
《毛诗名物》:解樲若枣,而小非枣之正,枣甘而樲酸,枣属而樲贰者也。羊枣谓之遵则不贰者也。
《洞天清录》:琴足宜用枣心、黄杨及乌木,盖取其坚实足之下,须令平如铁,切忌尖与凹,足之柄与琴之凿必大小相当,毋差毫釐。若柄小而以纸副之,琴声必泛,岳轸焦尾亦宜用此。三等木切不可以金玉犀象为饰,多诲盗并,为琴害矣。
琴案用木,面须二寸以上,若得大柏大枣木,不用胶合,以漆合之尤妙。
《梦溪笔谈》:枣与棘相类皆,有刺枣独生高而少横枝,棘列生卑而成林,以此为别。其文皆从刺音,刺,木芒刺也,刺而相戴立生者,枣也;刺而相比横生者,棘也。不识二物者,观文可辨。
《乐府集古·咄唶歌》曰:枣下何纂纂,荣华各有时。枣初欲赤时,人从四边来。枣适今日赐,谁当仰视之。潘安仁《笙赋》云:咏园桃之夭夭,歌枣下之纂纂。歌曰:枣下纂纂,朱实离离。宛其死矣,化为枯枝。纂纂,枣花也,枣之纂纂,盛貌实之,离离,将衰言荣谢之,各有时也。《祛疑说·旧闻》咒枣而烟起,或咒而枣焦者,心虽知其为术,不知其所以为术也。后因叩之道师,乃知枣之烟者,藏药于枣,托名以咒,撚之则药。如烟起,其枣之焦者,藏镜于顶,感召阳精,举枣就镜,顷之自焦,是知奇怪之事,非药则术不足多也。《元亭涉笔》:木蜜。《广记》曰:枣也。
书蕉宋人书启自叙云:性本枣,昏质惟木讷。按范蔚宗《和香方》云:枣膏,昏蒙甲煎浅俗。
王世懋《果疏》吾地枣不能佳第,择其红色者种一株,以当摘鲜方得。
枣部外编
《拾遗记》:周穆王三十六年,王东巡大骑之谷,指春宵宫,西王母乘翠凤之辇而来,进昆流素莲阴岐黑枣。黑枣者,其树百寻,实长二尺,核细而柔,百年一熟。《尹喜内传》:尹喜与老子西游,省太真,王母共食玉文之枣,其实如瓶。《马明生别传》:安期生,仙人见神女设厨膳。安期曰:昔与女郎游息于西海之际,食枣异美,此间枣小不及之忆,此枣未久,已二千年矣。神女云:吾昔与君共食,一枚乃不尽;此间小枣,那可相比耶。
《汉武内传》:汉武帝于七月七日修除宫,掖张云锦之帏,燃九光之灯,列玉门之枣,酌蒲桃之醴,以候王母云驾。
《洞冥记》:元鼎元年,起招仙阁于甘泉宫,进嵻细枣,出嵻山。山临碧海,上万年一实,如今之软枣,咋之有膏,膏可燃灯。西王母握以献帝,燃芳苡灯光色紫,有白凤、黑龙馵足来戏于阁边。
《东阳记》:信安县有悬室坂,晋时有民王质伐木,至石室中见童子四人,弹琴而歌,因倚歌而听之,童子以一物如枣与质含之,便不复饥。
《真诰》:紫微王夫人谓许长史曰:君胸中荆棘未除,是以交梨火枣不生也。
《幽明录》:太原王仲德年少时遭乱,绝粒三日。忽有人扶其头呼云:可起啖枣。瞥见一小儿长四尺,即隐。乃有一囊乾枣在前。啖之,小有气力便起。
《神仙传》:吴郡沈义为仙人所迎上天,云天上见老君赐义枣二枚,大如鸡子。
《述异记》:郭秀之寓居海陵,宋元嘉二十九年年七十三病止堂。屋北有大枣树,高四丈许。小婢晨起开户扫地,见枣树上有一人,修壮黑色,著皂襆帽,乌韦裤褶手,操弧矢正立南面,举家出看见之。秀之扶杖视之,此人谓秀之曰:仆来召君,君宜速装日出。便不复见,积五十三日如此。秀之亡,后便绝。
《纂异记》:齐君房者家于吴,自幼苦贫,常为冻馁所驱役,役于吴楚间。元和初游钱塘,时属凶年,箕敛投人,十不遇一。乃求朝飧于天竺,至孤山寺西,馁甚不能前去,因临流零涕悲吟数声。俄尔有胡僧自西而来,亦临流而坐顾君房,笑曰:法师谙秀才旅游,滋味否。君房曰:旅游,滋味即足矣。法师之呼,一何谬哉。僧曰:子不忆讲《法华经》于洛中,同德寺乎。君房曰:某生四十五矣,盘桓吴楚间,未尝涉京江,又何有洛中之,说乎。僧曰:子应为饥火所恼,不暇忆前事也。乃探钵囊出一枣,大如拳,曰:此吾国所产,食之知过去未来事,岂止于前生尔。君房馁甚,遂请食之。食讫甚渴,掬泉水饮之,忽欠伸枕石而寝,顷刻乃寤。因思讲《法华》于同德寺如昨日焉。是夕君房至灵隐寺,乃剪发具戒。《古镜记》隋汾阴侯生,天下奇士也,王度常以师礼事之,临终赠度以古镜曰:持此则百邪远人。度受而宝之。大业九年秋,度出兼芮城令,令厅前有一枣树,围可数丈,不知几百年矣。前后令至,皆祀谒此树,不则殃祸立及也。度以为妖,由人兴淫祀,宜绝。县吏皆叩头请度,度不得已,为之一祀。阴念此树当有精魅所托,人不能除,养成其势乃。密悬此镜于树之间。其夜二鼓许,闻其厅前磊落有声,若雷霆者,遂起视之,则风雨晦暝缠绕此树,电光晃耀,忽上忽下。至明,有一大蛇,紫鳞赤尾绿头白角,额上有王字,身被数创,死于树下。度便收镜,命吏出蛇焚于县门外,仍掘树树心,有一穴于地渐大,有巨蛇蟠泊之迹。既而实之,妖怪遂绝。
《三峰集》:李固言未第,前行古柳下,闻有弹指声。固言问之,应曰:吾柳神九烈君,已用柳汁染子衣矣,科第无疑。果得蓝袍,当以枣糕祀我。固言许之。未几,状元及第。
《宜室志》:河中永乐县道净院,居蒲中之胜境。蒲中多大枣,天下人传。岁中不过一二无核者,侯道华,比三年辄得啖之,后仙去。
《异林》:张剌达,宋时为华州掾,尝从太守入华山谒陈抟先生。一道人至,蓝袍葛巾,探袖出枣三枚,颜色各异。以白者授先生,赤者自食,青者投太守。太守不悦,持以奉掾,掾遂啖之。道人出,太守曰:是何道者。先生曰:此纯阳真人也。太守悔恨,追不能及。张公自后得道,国初时,往往游人间每显灵异。
《琅嬛记》:昔有人得安期大枣,在大河之南煮,三日始熟,香闻十里,死者生病者起其人。食之,白日上升,故地名煮枣。
《云林集》:袁员外年八十有二,颜貌筋力如四五十许人,为言甫,弱冠遭逢。盛明初,宰当涂过九华山,道逢神人,与枣食之。后数见梦寐,间若冥感元遇者。《花史》:吕仙亭前枣树未尝实,一岁,忽有实如瓜。太守命小吏采而进,小吏私啖之,遂仙去。
《志怪录》:弘治初,垂虹桥旁有老妪奔走鬻利。一日,妪偶出,幼女守舍,忽见一美人从小青衣徐步入其家。女视之犹未笄,而姿色艳冶,妆饰瑰丽,若贵家处子。问婆婆安在,且曰:吾不能待,当重来相访。出门登画舫而去。妪归,女告之,妪不为意。明日又出,美人复来,女询其姓氏,不答。又问有何言,美人掩袂羞涩。久之,语女曰:欲相烦求一配耳。因邀女同行,见画舫舣堤畔,美人邀女登焉。张设甚丽,异香袭人,几上置枣一盂,取以啖女。女留一二于怀,归以告妪,出枣相视,大异焉。既杳无见,物色卒不可得,时传为水仙龙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