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二百六十七卷目录

 朝贺部汇考十一
  宋四〈高宗建炎三则 绍兴十五则 孝宗隆兴二则 乾道三则 淳熙六则 光宗绍熙三则 宁宗庆元一则 开禧一则 嘉定一则 理宗宝庆一则 绍定二则 端平一则 景定一则 度宗咸淳二则〉
  金〈太祖收国一则 天辅一则 熙宗天眷三则 皇统一则 海陵王贞元一则 正隆一则 世宗大定七则 章宗明昌四则 承安三则 泰和一则 卫绍王大安一则 宣宗贞祐四则 兴定四则 元光二则 哀宗正大一则 天兴三则〉

礼仪典第二百六十七卷

朝贺部汇考十一

宋四

高宗建炎元年五月,天申节诏罢上寿,百官拜表称贺。
《宋史·高宗本纪》:建炎元年五月癸卯,天申节,罢百官上寿。 按《礼志》:建炎元年五月,宰臣等上言,请以五月二十一日为天申节。诏曰:朕承祖宗遗泽,获托士民之上,求所以扶危持颠之道,未知攸济。念二圣銮舆在远,万民失业,将士暴露,夙夜痛心,寝食几废,况以眇躬之故,闻乐饮酒,以是为乐乎。非惟深拂朕志,实增感于朕心。所有将来天申节百官上寿常礼,可令寝罢。至是止就佛寺启散祝寿道场,诣閤门或后殿拜表称贺。
建炎三年二月丁卯,百官入见,应迪功郎以上并赴朝参。
《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建炎四年十一月壬子,日南至,率百官遥拜二帝。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元年春正月己亥朔,帝在越州,帅百官遥拜二帝,不受朝贺。
《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二年正月朔,不受朝,诏百官日轮一人转对。十二月,孟庾来朝。
《宋史·高宗本纪》:绍兴二年春正月癸巳朔,帝在绍兴府,率百官遥拜二帝,不受朝贺。五月戊子,手诏用建隆故事,命百官日轮一人转对。十二月庚戌,孟庾自建康来朝。
绍兴三年正月朔,遥拜二帝不受朝贺,孟庾岳飞来朝。
《宋史·高宗本纪》:绍兴三年春正月丁巳朔,帝在临安,率百官遥拜二帝,不受朝贺。八月辛亥,孟庾自军中来朝。九月庚申,岳飞自江州来朝。
绍兴四年春正月辛亥朔,帝在临安,率百官遥拜二帝。七月己巳,刘光世来朝。
《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五年正月,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入辞,岳飞入朝。按《宋史·高宗本纪》:绍兴五年春正月,帝在平江府。壬申,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入辞,命升殿,以光世、世忠有隙,赐酒谕释之,皆感激奉诏。岳飞自池州入朝。绍兴七年冬十月丁巳,诏六参日,轮行在百官一员转对。
《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九年,东京耆老二百人奉表称贺。
《宋史·高宗本纪》:绍兴九年秋七月甲申,以文臣为新复诸县令。丙戌,东京耆老李茂松、寇璋等二百人奉表称贺,皆引见,补官遣还。
绍兴十一年,韩世忠、张俊、岳飞相继入觐。
《宋史·高宗本纪》:绍兴十一年春正月庚戌,张俊入见。夏四月,韩世忠、张俊、岳飞相继入觐。壬辰,以世忠、俊并为枢密使,飞枢密副使,命三省、枢密院官复分班奏事。
绍兴十二年,命普安郡王,朝朔望,并定朝贺仪制。按《宋史·高宗本纪》:绍兴十二年三月壬寅,命普安郡王出就第,朝朔望。 按《礼志》:绍兴十二年十月,臣僚言:窃以元正一岁之首,冬至一阳之复,圣人重之,制为朝贺之礼焉。自上世以来,未之有改也。汉高祖以五年即位,而七年受朝于长乐宫。我太祖皇帝以建隆元年即位,受朝于崇元殿。主上临御十有六年,正、至朝贺,初未尝讲,艰难之际宜不遑暇。兹者太母还宫,国家大庆,四方来贺,亶惟其时。欲望自今元正、冬至举行朝贺之礼,以明天子之尊,庶几旧典不至废坠。礼部太常寺考定朝会之礼,依国故事,设黄麾、大仗、车辂、法物、乐舞等,百寮服朝服,再拜上寿,宣王公升殿,间饮三周。诏:自来年举行。十一月,权礼部侍郎王赏等言:朝会之制,正旦、冬至及大庆受朝受贺,系御大庆殿。其文德、紫宸、垂拱殿礼制各有不同,月朔视朝则御文德殿,谓之前殿正衙,仍设黄麾半役;紫宸、垂拱皆系侧殿,不设仪仗。元正在近,大庆殿之礼事务至多,乞候来年冬至别行取旨。诏从之。
《文献通考》:建炎之初,銮舆南幸,庶事未备,而朝会之仪,未暇举焉。正至但循例,宰臣率文武百官,拜表称贺而已。绍兴改元,以道君皇帝、渊圣皇帝北狩,权宜皇帝躬率百僚,遥拜毕,次御常御殿,朝参官起居。至是臣僚建言,诏命有司举行之。
绍兴十三年,初御前殿,并依旧制遇行大礼,罢冬至及正旦朝会。
《宋史·高宗本纪》:绍兴十三年二月壬戌,初御前殿,特引四参官起居。 按《礼志》:绍兴十三年,閤门言:依汴京故事,遇行大礼,则冬至及次年正旦朝会皆罢。绍兴十五年正月朔,初行大朝会礼。
《宋史·高宗本纪》:绍兴十五年春正月丁未朔,御大庆殿,初行大朝会礼。 按《礼志》:绍兴十四年九月,有司言:明年正旦朝会,请权以文德殿为大庆殿,合设黄麾大仗五千二十七人,欲权减三分之一;合设八宝于御坐之东西,及登歌、宫架、乐舞、诸州诸蕃贡物。行在致事官、诸路贡士举首,并令立班。诏从之。十五年正旦,御大庆殿受朝,文武百官朝贺如仪。
绍兴二十年,秦桧入朝。
《宋史·高宗本纪》:绍兴二十年春正月丁亥,秦桧入朝,殿前司军士施全道刺之,不中。十一月甲子,桧始朝,命肩舆入宫门,二孙扶掖升殿,不拜。
绍兴二十九年,王纶使金还汤思退等称贺,以太后不豫罢朝。
《宋史·高宗本纪》:绍兴二十九年九月乙酉,王纶使还入见,言金国和好无他。丙戌,汤思退等称贺。乙未,以皇太后不豫,不视朝。
绍兴三十一年春正月甲戌朔,以日食,不受朝。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三十二年五月,内禅太子即位,百僚称贺诏百官月两朝德寿宫,又诏百官日一人入对。九月,閤门请御垂拱殿。
《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孝宗本纪》:绍兴三十二年五月乙亥,内降御札:皇太子可即皇帝位。朕称太上皇帝,退处德寿宫。于是高宗出御紫宸殿,辅臣奏事毕,高宗还宫。百官移班殿门外,拜诏毕,复入班殿庭。顷之,内侍掖帝至御榻前,侧立不坐,内侍扶掖至七八,乃略就位。宰相率百僚称贺。班退,太上皇帝即驾之德寿宫。丁丑,朝德寿宫。戊寅,诏宰相率百官月两朝德寿宫。庚辰,诏五日一朝德寿宫。丁亥,诏以太上皇不许五日一朝,自今月四朝。壬辰,诏百官日一人入对。
《文献通考》:绍兴三十二年九月,閤门言:太上皇帝巡幸以来,上御后殿。继朝廷复兴旧典,于绍兴十三年二月四日,初御前殿,特令四参官起居。伏自皇帝登宝位,止系后殿日分,今已降旨,九月十二日,初御前殿。欲乞是日,皇帝御垂拱殿,四参官起居。从之。
孝宗隆兴元年春正月壬辰朔,群臣朝于文德殿。帝朝德寿宫。
《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按《礼志》:隆兴元年,太上皇帝天申节,皇帝及宰臣、文武百僚诣德寿宫上寿。是日,以钦宗大祥,前一日,皇帝起居如宫中仪,百僚拜表称贺。
隆兴二年,朝德寿宫复雨雪放朝制,诏陈伯康间日一朝。
《宋史·孝宗本纪》:隆兴二年春正月乙未,及皇后朝德寿宫。五月乙巳,率群臣诣德寿宫贺天申节,始用乐。闰十一月甲寅,陈康伯入见,诏康伯间日一朝,肩舆至殿门,给扶升殿。
《文献通考》:隆兴二年九月,閤门言:在京及行在,旧例御前殿日分。值雨雪及泥泞,得旨放朝参,即改后殿坐。今后乞依例取旨。从之。
乾道二年,更定起居班次。
《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乾道二年九月,閤门奏:垂拱殿四参,皇帝坐,先读奏目。知閤以下,次御带、环卫官以下,次忠佐、殿前都指挥使以下,次殿前司员僚,次皇太子,次行门以上,逐班并常起居。次枢密、学士、待制、枢密都承旨以下,知閤并祗应武功大夫以下,通班常起居。次亲王,次马步军都指挥使,次使相,次马步军员僚已上,逐班并常起居。次殿中侍御史入侧宣大起居讫,归侍立位。次宰执以下,并两省官、文臣百官入,相向立定,通班面北立,大起居讫,三省升殿侍立。次两省官出,次殿中侍御史对揖出,三省、枢密院奏事,次引见、谢、辞,次引臣僚奏事讫,皇帝起。诏:今后遇四参日,分起居班次,可移殿中侍御史及宰执以下百官班,令次枢密以下班起居。却令亲王并殿前都指挥使以下殿前司员僚,逐班于宰执以下班后起居,馀并从之。
四参官谓宰执、侍从、武臣正任、文臣卿监员郎监察御史已上,凡常起居两拜,大起居七拜。

乾道五年五月己巳,帝以射弩弦断伤目,不视朝。六月戊戌,始视朝。
《宋史·孝宗本纪》云云。乾道七年三月,册太子百官称贺。四月,以暑放朝。十二月,诏閤门舍人轮对。
《宋史·孝宗本纪》:乾道七年三月丙申,御大庆殿册皇太子。己亥,皇太子谢于紫宸殿,宰相率百官赴东宫贺。十二月庚申,诏閤门舍人依文臣馆阁以次轮对。
《文献通考》:乾道七年四月,诏为暑热,依年例,自五月十三日,并后殿坐,并放见谢辞及参假官,候秋凉日取旨。今后准此。
淳熙二年,朝德寿宫行庆寿典礼,百僚称贺。
《宋史·孝宗本纪》:淳熙二年三月丙申,以太上皇寿七十,诏礼官讨论庆寿典礼。十二月甲午,朝德寿宫,行庆寿礼。 按《礼志》:淳熙二年十一月,诏:太上皇帝圣寿无疆,新岁七十,以十一日冬至加上尊号册宝,十二月十七日立春行庆寿礼。是日早,文武百僚并簪花赴文德殿立班,听宣庆寿赦。宣赦讫,从驾至德寿宫行庆寿礼,致词曰:皇帝臣某言:天祐君亲,锡兹难老,惟春之吉,年德加新。臣某与群臣等不胜大庆,谨上千万岁寿。馀与前上寿仪注同。礼毕,从驾官、应奉官、禁卫等并簪花从驾还内,文武百僚文德殿拜表称贺。
淳熙七年,诏:日参,宰臣枢密使免宣名。
《宋史·孝宗本纪》:淳熙七年九月癸亥,诏自今常朝毋称丞相名。甲子,命枢密使亦如之。 按《礼志》:淳熙七年九月,诏:自今垂拱殿日参,宰臣特免宣名。淳熙十年,朝德寿宫。
《宋史·孝宗本纪》:淳熙十年冬十二月丙子,朝德寿宫,行太上皇后庆寿礼,推恩如太上皇故事。 按《礼志》:淳熙十年十二月,以太上皇后新年七十,诏以立春日行庆贺之礼。
淳熙十四年冬十月甲戌,以太上皇未御常膳,自来日不视朝,宰执奏事内殿。十一月己未,诏三日一朝德寿宫。
《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淳熙十五年,会庆节诏免入贺。
《宋史·孝宗本纪》:淳熙十五年冬十月甲申,会庆节,诏北使、百官诣东上閤门拜表起居,免入贺。
淳熙十六年二月,诏内禅光宗即位百僚称贺。五月,诏丞相以下月一朝重华宫。
《宋史·光宗本纪》:淳熙十六年二月壬戌,孝宗吉服御紫宸殿,行内禅礼,应奉官以次称贺。内侍固请帝坐,帝固辞。内侍扶掖至七八,乃微坐,复兴。次丞相率百僚称贺,礼毕,枢密院官升殿奏事,帝立听。班退,孝宗反丧服,御后殿,帝侍立,寻登辇,同诣重华宫。甲子,帝率群臣朝重华宫。庚午,诏五日一朝重华宫。三月戊申,以寿皇却五日之朝,诏自今月四朝重华宫。夏五月丁酉,诏丞相以下月一朝重华宫。
光宗绍熙三年十月会庆节十一月丙戌,日南至,百官俱诣重华宫拜表称贺。辛卯,帝朝重华宫。
《宋史·光宗本纪》:绍熙三年春正月乙巳朔,帝有疾,不视朝。夏五月,帝有疾,不视朝。冬十月庚申,会庆节,丞相率百官诣重华宫拜表称贺。十一月丙戌,日南至,丞相率百官诣重华宫拜表称贺。辛卯,帝朝重华宫,皇后继至,都人大悦。
绍熙四年九月,重明节百官上寿。十月,会庆节百官贺于重华宫。十一月,帝朝重华宫。
《宋史·光宗本纪》:绍熙四年秋九月庚午,重明节,百官上寿。侍从、两省请帝朝重华宫,不听。甲申,帝将朝重华宫,皇后止帝,中书舍人陈傅良引裾力谏,不听。戊子,著作郎沈有开、秘书郎彭龟年、礼部侍郎倪思等上疏,请朝重华宫。冬十月壬子,秘书省官请朝重华宫,疏三上,不报。甲寅,工部尚书赵彦逾等上疏重华宫,乞会庆圣节勿降旨免朝。寿皇曰:朕自秋凉以来,思与皇帝相见,卿等奏疏,已令进御前矣。明日会庆节,帝以疾不果朝,丞相葛邲率百官贺于重华宫。戊午,太学生汪安仁等二百一十八人上书,请朝重华宫,皆不报。己未,丞相以下奏事重华宫。庚申,帝将朝重华宫,复以疾不果。十一月戊寅,帝朝重华宫,都人大悦。十二月戊戌,帝朝重华宫。
绍熙五年正月,帝受群臣朝遂朝重华慈福宫。六月,皇太子即位,诏朝泰安宫,又诏百官轮对却瑞庆节贺表。
《宋史·光宗本纪》:绍熙五年春正月癸亥朔,帝御大庆殿,受群臣朝,遂朝重华宫,次诣慈福宫,行庆寿礼。夏四月甲辰,侍从入对,请朝重华宫。己酉,太学生程肖说等以帝未朝,移书大臣。事闻,帝将以癸丑日朝。至期,丞相以下入宫门以俟,日晏,帝复以疾不果山。五月乙亥。帝将朝重华宫,复不果。六月,寿皇圣帝崩。秋七月甲子,太皇太后以皇帝疾未能执丧,命皇子嘉王即皇帝位于重华宫之素幄,尊皇帝为太上皇帝。 按《宁宗本纪》:绍熙五年秋七月,即皇帝位。诏车驾五日一朝泰安宫,百官月两朝。戊子,诏百官轮对。八月己亥,率群臣朝泰安宫。冬十月丙午,复以朱熹奏请,却瑞庆节贺表。
宁宗庆元五年,太祖庙芝生,群臣上寿于寿康宫,中外称贺。
《宋史·宁宗本纪》:庆元五年秋八月辛巳,太祖庙楹生芝,率群臣诣寿康宫上寿,始见太上皇,成礼而还。甲申,以过宫上寿礼成,中外奉表称贺。
开禧元年,诏韩𠈁胄班丞相上三日一朝。按《宋史·宁宗本纪》:开禧元年秋七月庚申,诏韩𠈁胄平章军国事,立班丞相上,三日一朝,赴都堂治事。嘉定十二年,诏严后殿四参之礼。
《宋史·宁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嘉定十二年正月,臣僚奏:窃见皇帝御正殿,或御后殿,固可间举,四参官亦有定日。近者每日改常朝为后殿,四参之礼亦多不讲,正殿、后殿、四参间免。陛下临朝之日固未尝辍,而外廷不知圣意,或谓姑从简便,非所以肃百执事也。常朝之礼止于从臣,后殿之仪从臣不与,四参止及卿郎,而乃累月仅或一举。咫尺天威,疏简至此,非所以尊君上而励百辟也。伏愿陛下严常朝、后殿、四参之礼,起群下肃谨之心,彰明时励精之治,岂不伟哉。从之。
理宗宝庆二年十一月,日南至,御大庆殿受朝,毕诣慈明殿。
《宋史·理宗本纪》不载。 按《续文献通考》云云。
绍定元年,朝群臣于文德殿。
《宋史·理宗本纪》不载。 按《续文献通考》:绍定元年春正月,御文德殿,群臣朝贺,发册宝于大庆殿。上率群臣,上寿明慈睿皇太后尊号于慈明殿。
绍定四年十二月,诏正旦大朝会,权免。
《宋史·理宗本纪》不载。 按《续文献通考》云云。
端平二年十一月,日南至,群臣朝贺。
《宋史·理宗本纪》不载。 按《续文献通考》云云。
景定元年七月,御大庆殿册皇太子群臣拜贺。
《宋史·理宗本纪》不载。 按《续文献通考》云云。
度宗咸淳三年春二月乙丑,诏贾似道太师、平章军国重事,一月三赴经筵,三日一朝,治事都堂。
《宋史·度宗本纪》云云。
咸淳四年夏四月庚寅,乾会节,帝御紫宸殿,群臣称贺。
《宋史·度宗本纪》云云。

太祖收国元年,会议即位新仪。
《金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礼志》:国初即位仪,收国元年春正月壬申朔,诸路官民耆老毕会,议创新仪,奉上即皇帝位。阿离合懑、宗翰乃陈耕具九,祝以辟土养民之意。复以良马九队,队九匹,别为色,并甲胄弓矢矛剑奉上。国号大金,建元收国。
天辅六年,以平辽群臣称贺。
《金史·太祖本纪》:天辅六年五月辛酉,宗望来奏捷,百官入贺,赐宴欢甚。十二月庚寅,上至燕京。辛卯,辽百官诣军门叩头请罪,诏一切释之。壬辰,上御德胜殿,群臣称贺。
熙宗天眷元年秋七月辛卯,左副元帅挞懒、东京留守宗隽来朝。
《金史·熙宗本纪》云云。
天眷二年,详定常朝及朔望仪制。
《金史·熙宗本纪》:天眷二年三月丙辰,命百官详定仪制。四月甲戌,百官朝参,初用朝服。 按《礼志》:朝参常朝仪,天眷二年五月,详定常朝及朔,望仪,准前代制,以朔日、六日、十一日、十五日、二十一日、二十六日、为六参日。后又定制,以朔、望日为朝参,馀日为常朝。凡朔、望朝参日,百官卯时至幕次,皇帝辰刻视朝,供御弩手、伞子直于殿门外,分两面排立。司辰入殿报时毕,皇帝御殿坐,鸣鞭。閤门报班齐。执擎仪物内侍分降殿阶两傍,面南立。宿卫官自都点检至左右亲卫,祗应官自宣徽閤门祗候,先两拜,班首少离位,奏:圣躬万福。两拜。弩手、伞子先于殿门外东西向排立,俟奏圣躬万福时,即就位北面山呼声喏,起居毕,即相向对立。擎御伞直立左班内侍上。都点检以次升殿,副点检在少南,东西相向立。左右卫在殿下,东西相向立。閤门乃引亲王班,赞班首名以下再拜,讫,班首少离位,奏:圣躬万福。归位再拜毕,先退。次引文武百僚班首以下应合朝参官,并府运六品以上官,皆左入,至丹墀之东,西向鞠躬毕,閤门通唱,复引至丹墀。閤门赞班首名以下起居,舞蹈五拜,又再拜,毕,领省宰执升殿奏事。殿中侍御史对立于左右卫将军之北少前,修起居东西对立于殿栏子内副阶下,馀退,右出。初,帝就坐,置宝匣于殿阶上东南角。后定制,师傅起居毕,御案始东入,置定,捧案内侍东西分下,侍殿隅。直日主宝捧宝当殿叩栏奏:封全。符宝郎及当监印郎中各一员,监军手分令史用印,讫,主宝吏封授主宝,俟奏事毕进封,讫,内侍彻案。若常朝,则亲王班退,引七品以上职事官,分左右班入丹墀,再拜,班首稍前起居毕,复位,再拜。宰执升殿,馀官分班退。天眷三年九月壬寅朔,宗弼来朝。
《金史·熙宗本纪》云云。
皇统三年正月朔,群臣诣便殿称贺,又贺万寿节如正旦仪。
《金史·熙宗本纪》:皇统三年正月己丑朔,以皇太子丧,不御正殿。群臣诣便殿称贺。宋、高丽、夏使诣皇极殿,遥贺。乙巳,万寿节,如正旦仪。
海陵王贞元三年,山陵礼成,群臣称贺。
《金史·海陵王本纪》:贞元三年十一月乙巳朔,梓宫发丕承殿。戊申,山陵礼成。甲寅,群臣称贺。丁卯,奉安神主于太庙。戊辰,群臣称贺。
正隆元年正月,始视朝。三月,定朝参等格罢兵卫。
《金史·海陵王本纪》:正隆元年正月己酉,群臣奉上尊号曰圣文神武皇帝。上自九月废朝,常数月不出,有急奏,召左右司郎中省于卧内。庚戌,始视朝。三月壬寅朔,始定职事官朝参等格。仍罢兵卫。闰十月己亥朔,山陵礼成,群臣称贺。
《续文献通考》:凡朔望常朝日,殿下列卫士,帘下置甲兵。正隆元年,海陵去甲兵,惟存锦衣弩手百人,分立两阶。其仪,都副点检,公服偏带。常朝则展紫。左右卫将军、宿直将军,展紫,金束带,各执玉、水晶及金饰骨朵。左右亲卫,盘裹紫袄,涂金束带,骨朵,佩兵械。供御弩手、伞子百人,并金花交脚幞头,涂金铜钑衬花束带,骨朵。左右班执仪物内侍二十人,展紫,涂金束带。朝参日,弩手、伞子于殿门外,分两面排立。司辰报时毕,皇帝御殿坐,鸣鞭,閤门报班齐。执擎仪物内侍分降殿阶,南面立。点检司起居,弩手、伞子于殿门外北面山呼声喏,讫,即于殿门外东西相向排立。都点检以次三员升殿,都点检在东近南,左副又少南,右副在西,东向对立。左右卫将军在殿下东西对立。省臣随班起居毕,左右司侍郎从宰执奏事。殿中侍御史随班起居毕,东西对立于左右卫将军之北,少前。起居注分殿陛东西对立于殿栏外副阶下,以俟。奏事毕,皇帝还閤,侍卫者乃退。
世宗大定元年,完颜彀英等来朝车驾至中都,朝群臣于贞元殿。
《金史·世宗本纪》:大定元年十二月乙卯,次三河县,左副元帅完颜彀英来朝。丙辰,次通州,延安尹唐括德温来朝。丁巳,至中都。己未,御贞元殿,受群臣朝。大定二年正月朔,以日蚀,不视朝。五月,命台臣定朝参礼。十一月,百官贺,皇太子于承华殿。
《金史·世宗本纪》:大定二年正月戊辰朔,日有蚀之。伐鼓用币,上彻乐减膳,不视朝。二月壬寅,太傅、尚书令张浩来见。 按《世纪》:显宗,讳允恭,世宗第二子。大定二年,立为皇太子。十一月庚子,生辰,百官贺于承华殿,世宗赐以袭衣良马,赐宴于仁政殿,皇族百官皆与。自后生辰,世宗或幸东宫,或宴内殿,岁以为常。十二月辛卯,奏曰:东宫贺礼,亲王及一品皇族皆北面拜伏,臣但答揖。伏望天慈听臣答拜,庶惇亲亲友爱之道。世宗从之,以为定制。 按《礼志》:大定二年五月,命台臣定朝参礼。五品以上职事官趋朝朝服,入局治事则展皂。自来朝参,除殿前班外,若遇朔望,自七品以上职事官皆赴。其馀朝日,五品以上职事官得赴,六品以下止于本司局治事。如左右司员外郎、侍御史、记注院等官职,虽不系五品,亦赴朝参。若拜诏,则但有职事并七品以上散官,皆赴。朝参,吏员、令译史、通事、检法各于本局待,官员朝退,赴局签押文字,不得于宫内署押。七品以下流外职,遇朝日亦不合入宫。如左右司都事有须合奏事,乃听入宫。七品以上职事官,如遇使客朝辞见日,依朔望日,皆赴。若元日、圣节、拜诏、车驾出猎送迎、诣祖庙烧饭,但有职事并七品以上散官,皆赴。凡亲王宗室已命官者年十六以上,皆随班赴起居。 正旦生日皇太子受贺仪,大定二年,世宗命有司议亲王百官及妃主命妇见皇太子礼。有司按唐、宋旧仪,拟亲王宗室贺皇太子,依册毕受贺礼。然唐礼元正复有降阶见伯叔、答群官再拜之文,又无妃主命妇见太子之礼。稽古令文,应致恭之官相见,或贵贱殊隔,或长幼亲戚,任从私礼。自今若在东宫候皇太子,便服,则当从私礼接见。若三师以下,遇皇太子诞日,在御前,则候皇太子先进酒毕,百官望皇太子再拜,班首跪进酒,又再拜。若赐酒,即当殿跪饮毕,又再拜。以为定制,命颁行之。十二月晦,皇太子奏状曰:按礼文,亲王并一品宗室皆北面拜伏,臣但答揖而已。虽曰尊宗子,而在长幼惇叙之间,诚所未安。当时遽蒙颁降,未获谦让。明日元正,有司将举此礼,伏望圣慈许臣答拜,庶敦亲亲友爱之义。上从其请,命尚书省颁下所司。若皇太子生日,则公服,左上露台栏子外。先再拜,二閤使齐入栏子内,拜跪,祝毕,就拜,兴,复位,再拜,又再拜,接台进酒,退跪。候饮毕,接盏,复位,转台与执事者,再拜。宣徽使以酒进,皇帝亲赐酒,接盏稍退跪饮,毕,宣徽使接盏,复位再拜。复揖入栏子内,搢笏跪,受赐物毕,出笏,兴,复位,再拜,退更衣,入殿稍东,西向立。皇妃等进劝生日酒,皇太子跪,皇妃等亦跪,饮毕,各再拜。群官致贺,其日质明,皆公服集于门外,少詹事奏:请内严。又奏:外备。典仪引升座,文武宫臣入,就庭下重行北向立,典仪曰:再拜。在位官皆再拜,班首稍前跪奏:元正首祚。生日则云:庆诞令辰,伏惟皇太子殿下福寿千秋。贺毕复位,典仪曰:再拜。宫臣皆再拜,坐受,分东西序立。次引东宫三师于殿上,三少于殿柱外,北向东上立。皇太子诣南向褥位,典仪曰:再拜。师、少皆再拜,班首同前称贺,复位。执事者酌酒一卮,班首奉进,乐作,饮讫,乐止。回劝师、少毕,各复位。典仪赞师,少再拜,皇太子答拜。师、少出,皇太子就坐。次引亲王入栏子内,一品宗室于栏子外,馀宗室序班庭下,拜致贺、进酒如上仪。皇太子答拜毕,就坐。复引随朝三师三公宰执于殿上,三品以上职事官于露阶上,四品以下于庭下,北向,每等重行以东为上,立。皇太子诣褥位。典仪曰:再拜。上下皆再拜,毕,班首少前致贺,复位,执事者酌酒一卮,班首奉进,乐作,饮毕,乐止。如有进献如常仪。回劝三师三公,馀殿上群官则令执事者以盘行酒,饮毕,典仪曰:再拜。上下皆再拜,乃答拜,引群官以次出。少詹事跪奏:礼毕。自是岁贺为定制。 皇太子与百官相见仪,三师三公栏子内北向躬揖,班首稍前问候,皇太子离位稍前,正南立,答揖。宰执及一品职事官扣栏子北向躬揖,答揖如前。二品职事官栏子外向南躬揖,皇太子起揖。三品职事官露阶稍南躬揖,皇太子坐揖。四品以下职事官庭下躬揖,跪问候,皇太子坐受。太子太师、太傅、太保与随朝三师同。东宫三少与随朝二品同。詹事以下,并在庭下面北,每品重行以东为上,再拜,稍前问候,又再拜,皇太子坐受。大定二年所定也。
大定五年,令州镇官随班入见,并定班首朝参之制。按《金史·世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大定五年,右谏议大夫移刺子敬言:猛安谋克不得与州镇官随班入见,非军民一体之意。上是其言,责宣徽院令随班入见。凡班首遇朝参,有故不赴,以次押班。凡五品以上及侍御史,尚书诸司郎中、太常丞、翰林修撰起居注、殿中侍御史、补阙、拾遗赴召,或假一月以上若除官出使之类,皆通班入见辞、谢,除官于殿门外见。谢班皆舞蹈七拜,辞班四拜,门见谢、辞并再拜。
大定六年,受朝于大安殿。
《金史·世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大定六年正月,上御大安殿,受皇太子以下百官及外国使贺,赐宴,文武五品以上侍坐者有定员,为常制。
大定二十五年正月,帝在上京,太子守国不受贺。按《金史·世宗本纪》不载。 按《世纪》:显宗,讳允恭,世宗第二子。大定二年,立为皇太子。二十四年,世宗将幸上京,诏帝守国。二十五年正月乙酉,免群臣贺礼。帝自守国,深怀谦抑,宫臣不庭拜,启事时不侍立,免朔望礼。常朝朔望日当具公服问候,并停免。至是,群臣当贺,亦不肯受。
大定二十七年,皇太孙始受百官笺贺。
《金史·世宗本纪》不载。 按《章宗本纪》:大定二十七年三月,世宗御大安殿,授皇太孙册,赦中外。丁巳,谒谢太庙及山陵。始受百官笺贺。
大定二十八年,万春节受朝于庆和殿。
《金史·世宗本纪》:大定二十八年三月丁酉朔,万春节。御庆和殿受群臣朝,复宴于神龙殿,诸王、公主以次捧觞上寿。上驩甚,以本国音自度曲。盖言临御久,春秋高,渺然思国家基绪之重,万世无穷之托。以戒皇太孙,当修身养德,善于持守,及命太尉、左丞相克宁尽忠辅导之意。于是,上自歌之,皇太孙及克宁和之。极驩而罢。
章宗明昌元年,以世宗丧不受朝贺,诏有司正旦先贺隆庆宫然后进酒。
《金史·章宗本纪》:明昌元年春正月丙辰朔,改元。以世宗丧,不受朝贺。九月壬子朔,天寿节,以世宗丧,不受朝。十一月己卯,次雄州。判真定府事吴王永成、判定武军节度使隋王永升来朝。十二月乙巳,朝于隆庆宫。丙午,诏有司,正旦可先贺隆庆宫,然后进酒。明昌二年,以世宗丧不受朝贺,敕提刑官每十五日一朝。
《金史·章宗本纪》:明昌二年春正月庚戌朔,以世宗丧,不受朝。辛酉,皇太后崩。甲戌,百官表请听政,不许。二月壬午,百官复请听政,不许。壬辰,上始视朝。五月庚戌,敕自今四日一奏事,仍免朝。九月丁未朔,天寿节,以皇太后丧,不受朝。十一月壬申,敕提刑司官自今每十五日一朝。
明昌三年,以皇太后丧不受朝。
《金史·章宗本纪》:明昌三年春正月乙巳朔,以皇太后丧,不受朝。九月庚午朔,天寿节,以皇太后丧,不受朝。
明昌四年正旦,不受朝,天寿节,御大安殿受朝贺。按《金史·章宗本纪》:明昌四年春正月己巳朔,以皇太后丧,不受朝。九月甲子朔,天寿节,御大安殿,受亲王百官及宋、高丽、夏使朝贺。 按《礼志》:元日圣诞上寿仪,皇帝升御座,鸣鞭、报时毕,殿前班小起居,各复侍立位。舍人引皇太子并臣僚使客合班入,至丹墀,舞蹈五拜,平立。閤使奏诸道表自,皇太子以下皆再拜。引皇太子升殿褥位,搢笏,捧盏盘,进酒,皇帝受置于案。皇太子退复褥位,转盘与执事者,出笏,二閤使齐揖入栏子内,拜跪致词云:元正启祚,品物咸新,恭惟皇帝陛下与天同休。若圣节则云:万春令节,谨上寿卮,伏愿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祝毕,拜,兴,复褥位,同殿下群僚皆再拜。宣徽使称:有制。在位皆再拜,宣答曰:履新上寿,与卿等内外同庆。圣节则曰:得卿寿酒,与卿等内外同庆。词毕,舞蹈五拜,齐立。皇太子搢笏,执盘,臣僚分班,教坊奏乐。皇帝举酒,殿上下侍立臣僚皆再拜。皇太子受虚盏,退立褥位,转盘盏与执事者,出笏,左下殿,乐止,合班,在位臣僚皆再拜。分引与宴官上殿,次引宋国人从至丹墀,再拜,不出班奏:圣躬万福。再拜,喝:有敕赐酒食。皆再拜,各祗候,平立,引左廊立。次引高丽、夏人从,如上仪毕,分引左右廊立。御果床入,进酒。皇帝饮,则坐宴侍立臣皆再拜。进酒官接盏还位,坐宴官再拜,复坐。行酒,传宣,立饮,讫,再拜,坐。次从人再拜,坐。三盏,致语,揖臣使并从人立。诵口号毕,坐宴侍立官皆再拜,坐,次从人再拜,坐。食入,七盏,曲将终,揖从人立,再拜毕,引出。闻曲时,揖臣使起,再拜,下殿。果床出。至丹墀,合班谢宴,舞蹈五拜,各祗候,分引出。
承安元年七月,受贺于紫宸殿。十一月,以南郊礼毕受贺。
《金史·章宗本纪》:承安元年七月庚辰,御紫宸殿,受诸王、百官贺,赐诸王、宰执酒。敕有司:以酒万尊置通衢,赐民纵饮。十一月戊戌,有事于南郊,大赦,改元。己亥,曹王永升率亲王、百官贺。
承安二年秋七月戊辰,天寿节,御紫宸殿受朝。按《金史·章宗本纪》云云。
承安四年,始定每旬品官以次转对。
《金史·章宗本纪》:承安四年春二月壬申,谕有司:自三月一日为始,每旬三品至五品官各一人转对,六品亦以次对。台谏勿与,有应奏事,与转对官相见,无面对者上章亦听。三月,户部尚书孙铎、郎中李仲略、国子祭酒赵忱始转对香阁。
泰和五年十一月戊戌,大雪,免朝参。
《金史·章宗本纪》云云。
卫绍王大安二年九月丙午,京师戒严。上日出巡抚,百官请视朝,不允。
《金史·卫绍王本纪》云云。
宣宗贞祐元年,御仁政殿视朝。
《金史·宣宗本纪》:至宁元年八月甲辰,即皇帝位于大安殿。九月戊申,御仁政殿视朝。赐胡沙虎坐。壬子,改元贞祐。
贞祐二午春正月丁卯朔,以边事未息,诏免朝贺。八月甲午,以立后,百官上表称贺。
《金史·宣宗本纪》云云。
贞祐三年正月,以皇太子疾辍朝。十二月,以军事诏免朝贺。
《金史·宣宗本纪》:贞祐三年春正月辛巳,皇太子疾。辍朝。四月,权参知政事德升言:旧制夏至后免朝,四日一奏事。上曰:此在平时可也。方今多故,勿谓朕劳,遂云当免,但使国事无废则善矣。十二月戊子,以军事免枢密院官朝拜。壬辰,诏免元日朝贺。甲寅,礼官奏,正旦宋遣使来贺,不宜辍朝。不举乐、服色如常仪。贞祐四年正月,视朝。二月朔,以日蚀罢朝命,免亲王、公主长春节入贺。
《金史·宣宗本纪》:贞祐四年春正月丁卯,谕御史台曰:今旦视朝,百官既拜之后,始闻开封府报衙声。四方多故之秋,弛慢如此,可乎。中丞福兴号素谨于官事者,当一诘之。二月甲申朔,日有蚀之。上不视朝。戊戌,免亲王、公主长春节入贺致礼。壬子,任国公玮薨,辍朝。
兴定元年二月庚戌,皇后生辰,诏百官免贺,仍谕旨曰:时方多难,将来长春节亦免贺礼。乙卯,皇孙生,宣徽请称贺,诏无用乐。
《金史·宣宗本纪》云云。
兴定三年春,皇后生辰,及长春节免朝贺,冬以庆云见百官称贺。按《金史·宣宗本纪》:兴定三年春正月丁亥,谕宣徽,皇后生辰免百官贺。三月己卯,长春节,免朝贺。十月,平凉府先以地震被命醮祭,方行事,庆云见,以图来上。遣官覆验得实,是日,百官奉表称贺。
兴定四年春正月壬辰朔,诏免朝。三月癸卯,长春节,诏免朝。五月丙申,以时暑,免常朝,四日一奏事。十一月丁亥朔,免越王永功朔望朝参。
《金史·宣宗本纪》云云。
兴定五年春正月丙戌朔,免朝。三月戊戌,长春节,免朝。十一月壬辰,太子、亲王、百官表贺安塞堡之捷,却之。
《金史·宣宗本纪》云云。
元光元年春正月庚戌朔,免朝。
《金史·宣宗本纪》云云。
元光二年正旦,及皇后生辰,长春节,并免朝贺。按《金史·宣宗本纪》:元光二年春正月甲辰朔,诏免朝贺。二月甲戌朔,皇后生辰,诏免贺礼。三月丙辰,长春节,免朝。十二月丁亥,上不豫,免朝。戊子,皇太子率百官及王妃、公主入问起居。己丑,复入问起居。
哀宗正大元年春正月戊午,上始视朝。百官入贺于隆德殿。
《金史·哀宗本纪》云云。
天兴元年四月乙丑,百官初起居于隆德殿前。
《金史·哀宗本纪》云云。
天兴二年九月乙未,万年节,州郡以表来贺二十馀所。
《金史·哀宗本纪》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