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庶徵典.月异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庶徵典

 第二十五卷目录

 月异部汇考一
  书经〈洪范〉
  诗经〈小雅渐渐之石〉
  礼记〈昏义〉
  易纬〈京房飞候〉
  春秋纬〈斗变〉
  吕子〈明理篇〉
  史记〈天官书〉
  汉书〈天文志〉
  晋书〈天文志〉
  隋书〈天文志 礼志〉
  宋史〈天文志〉
  娄元礼田家五行〈论月〉
  观象玩占〈总叙 月杂变 月蚀占 飞流彗孛犯月占〉
  天元玉历〈太阴体咎篇 月旁异气篇 月旁杂气篇 月晕诸气篇 月蚀变异篇〉
 月异部汇考二
  周〈考王一则〉
  汉〈景帝二则 成帝建始一则 河平一则 哀帝元寿一则〉
  后汉〈光武帝建武三则 中元一则 顺帝阳嘉一则 桓帝永寿一则 延熹一则 灵帝一则 献帝兴平一则 后主建兴一则〉
  晋〈怀帝永嘉一则 穆帝升平一则 安帝隆安一则 义熙二则〉
  宋〈孝武大明一则〉
  南齐〈高祖建元一则 武帝永明七则 永泰一则 永元一则〉
  梁〈武帝天监一则 普通一则 太清一则 简文帝大宝一则〉
  北魏〈太祖天兴一则 太延一则 太平真君一则 高宗太安一则 显祖皇兴一则 高祖延兴一则 太和十四则 世宗景明一则 正始一则 永平二则 延昌二则 肃宗熙半二则 神龟一则 正光二则 孝昌一则 庄帝永安二则 前废帝普泰一则 后废帝中兴二则 出帝太昌一则 永熙一则 孝静帝天平一则 元象一则 兴和一则 武定一则〉
  北齐〈后主武平一则〉
  隋〈高祖仁寿一则〉
  唐〈太宗贞观一则 高宗仪凤一则 中宗嗣圣一则 元宗天宝一则 肃宗一则 代宗大历一则 宪宗元和一则 文宗开成二则 武宗会昌一则 昭宗景福一则 天复一则 天佑一则〉
  后梁〈太祖开平一则 乾化一则〉
  后唐〈明宗天成一则〉
  后晋〈高祖天福一则 出帝开运一则〉
  后汉〈高祖天福一则〉
  辽〈穆宗应历一则〉
  宋〈太祖开宝五则 太宗太平兴国三则 雍熙三则 端拱一则 淳化四则 全道二则 真宗咸平六则 景德四则 大中祥符七则 天禧一则 仁宗天圣二则 庆历三则 皇祐三则 至和一则 嘉祐七则 英宗治平二则 神宗熙宁八则 元丰八则 哲宗元祐七则 绍圣二则 元符三则 徽宗崇宁四则 大观二则 政和五则 重和一则 宣和三则 高宗建炎二则 绍兴十七则 孝宗隆兴一则 乾道六则 淳熙十二则 光宗绍熙四则 宁宗庆元四则 嘉泰一则 开禧一则 嘉定十四则 理宗宝庆二则 绍定五则 端平二则 嘉熙三则 淳祐八则 宝祐五则 开庆一则 景定三则 度宗咸淳五则〉

庶徵典第二十五卷

月异部汇考一

《书经》《洪范》

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注〉好风者,箕星;好雨者,毕星;月行东北,入于箕则多风;月行西南,入于毕则多雨。

《诗经》《小雅·渐渐之石》

月离于毕,俾滂沱矣。
〈朱注〉离月所宿也,月离毕,将雨之验也。〈大全〉朱子曰:毕是漉鱼底网漉鱼,则其汁水淋漓而下,若雨然。毕星名义盖取此。今毕星上有一柄,下开两叉,形亦类毕,故月宿之则雨。新安胡氏曰:毕星好雨,月水之精;离毕而雨,星象相感如此。

《礼记》《昏义》

妇顺不修,阴事不得。适见于天,月为之蚀。月蚀则后素服,而修六宫之职,荡天下之阴事。

《易纬》《京房飞候》

正月有偃月,必有嘉王。

《春秋纬》《斗变》

月之将蚀,则斗第二星变色,微赤不明而蚀。

《吕子》《明理篇》

其月有薄蚀有晕珥,有偏盲,有四月并出,有二月并见,有小月承大月,有大月承小月,有月蚀星,有出而无光。

《史记》《天官书》

月行中道,安宁和平。阴间,多水,阴事。外北三尺,阴星。北三尺,太阴,大水,兵。阳间,骄恣。阳星,多暴狱。太阳,大旱丧也。
〈注〉《索隐》曰:中道,房室星之中间也。房有四星,若人之房三间有四表然,故曰房。南为阳间,北为阴间,则中道房星之中间也。故房是日、月、五星之常行道,然黄道亦经房、心。若月行得中道,故阴阳和平;若行阴间,多阴事;阳间,则人主骄恣;若历阴星、阳星之南迫太阴、太阳之道,则有大水若兵,及大旱若丧也。太阳亦在阳间之南各三尺也。

角、天门,十月为四月,十一月为五月,十二月为六月,水发,近三尺,远五尺。
《索隐》曰:谓月行入角与天门,若十月犯之,当为来年四月成灾;十一月,则主五月也。

犯四辅,辅臣诛。
《索隐》曰:案:谓月犯房星也。四辅,房四星也。房以辅心,故曰四辅也。

行南北河,以阴阳言,旱水兵丧。月蚀岁星,其宿地,饥若亡。荧惑也乱,填星也下犯上,太白也彊国以战败,辰星也女乱。蚀大角,主命者恶之;心,则为内贼乱也;列星,其宿地忧。
《正义》曰:孟康云:凡星入月中,见月中,为星蚀月;月掩星,星灭,为月蚀星。

月蚀始日,五月者六,六月者五,五月复六,六月者一,而五月者,凡五百一十三月而复始。
《索隐》曰:始日谓蚀始起之日也。依此文计,唯有一百二十一月,与元数甚为悬校,既无太初历术,不可得而推定。今以汉志统历法计,则五月者七,六月者一,又五月者一,六月者五,五月者一,凡一百三十五月而复始耳。或术家各异,或传写错谬,故此不同,无以明知也。

《汉书》《天文志》

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光道北至东井,去北极近;南至牵牛,去北极远;东至角,西至娄,去极中。夏至至于东井,北近极,故晷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尺五寸八分。冬至至于牵牛,远极,故晷长;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丈三尺一寸四分。春秋分日至娄、角,去极中,而晷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七尺三寸六分。此日去极远近之差,晷景长短之制也。去极远近难知,要以晷景。晷景者,所以知日之南北也。日,阳也。阳用事则日进而北,昼进而长,阳胜,故为温暑;阴用事则日退而南,昼退而短,阴胜,故为凉寒也。故日进为暑,退为寒。若日之南北失节,晷过而长为常寒,退而短为常燠。此寒燠之表也。故曰为寒暑。一曰,晷长为潦,短为旱,奢为扶。扶者,邪臣进而正臣疏,君子不足,奸人有馀。月有九行者;黑道二,出黄道北;赤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西;青道二,出黄道东。立春、春分,月东从青道;立秋,秋分,西从白道;立冬、冬至,北从黑道;立夏、夏至,南从赤道。然用之,一决房中道。青赤出阳道,白黑出阴道。若月失节度而妄行,出阳道则旱风,出阴道则阴雨。凡君行急则日行疾,君行缓则日行迟。日行不可指而知也,故以二至二分之星为候。日东行,星西转。冬至昏,奎八度中;夏至,氐十三度中;春分,柳一度中;秋分,牵牛三度七分中:此其正行也。日行疾,则星西转疾,事势然也。故过中则疾,君行急之感也;不及中则迟,君行缓之象也。至月行,则以晦朔决之。日冬则南,夏则北;冬至于牵牛,夏至于东井。日之所行为中道,月、五星皆随之也。箕星为风,东北之星也。东北地事,天位也,故易曰东北丧朋。及巽在东南,为风;风,阳中之阴,大臣之象也,其星,轸也。月去中道,移而东北入箕,若东南入轸,则多风。西方为雨;雨,少阴之位也。月失中道,移而西入毕,则多雨。故诗云月离于毕,俾滂沱矣,言多雨也。星传曰:月入毕则将相有以家犯罪者,言阴盛也。书曰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月之从星,则以风雨,言失中道而东西也。故星传曰月南入牵牛南戒,民间疾疫;月北入太微,出坐北,若犯坐,则下人谋上。一曰月为风雨,日为寒温。冬至日南极,晷长,南不极则温为害;夏至日北极,晷短,北不极则寒为害。故书曰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也。政治变于下,日月运于上矣。月出房北,为雨为阴,为乱为兵;出房南,为旱为夭丧。水旱至冲而应,及五星之变,必然之效也。

《晋书》《天文志》

月为太阴之精,以之配日,女主之象;以之比德,刑罚
之义;列之朝廷,诸侯大臣之类。故君明,则月行依度;臣执权,则月行失道;大臣用事,兵刑失理,则月行乍南乍北;女主外戚擅权,则或进或退。月变色,将有殃。月昼明,奸邪并作,君臣争明,女主失行,阴国兵强,中国饥,天下谋僭。数月重见,国以乱亡。

《隋书》《天文志》

月者,阴之精也。其形圆,其质清,日光照之,则见其明。日光所不照,则谓之魄。故月望之日,日月相望,人居其间,尽睹其明,故形圆也。二弦之日,日照其侧,人观其傍,故半明牛魄也。晦朔之日,日照其表,人在其里,故不见也。其行有迟疾。其极迟则日行十二度强,极疾则日行十四度半极。迟则渐疾,疾极渐迟,二十七日半强而迟疾一终矣。又月行之道,斜带黄道。十三日有奇在黄道表,又十三日有奇在黄道里。极远去黄道六度。二十七日有奇,阴阳一终。张衡云:对日之冲,其大如日,日光不照,谓之闇虚。闇虚逢月则月蚀,值星则星亡。今历家月望行黄道,则值闇虚矣。值闇虚有表里深浅,故蚀有南北多少。〈以下与晋志同不重录〉

《礼志》

太阴亏皇后素服。

《宋史》《天文志》

月为太阴之精,女主之象,一月一周天。君明,则依度;臣专,则失道。或大臣用事,兵刑失理,则乍南乍北;或女主外戚专权,则或进或退。月变色,为殃;青,饥;赤,兵、旱;黄,喜;黑,水。昼明,则奸邪作。
晦而明见西方,曰朏;朔而明见东方,曰仄朏。匿则政缓,仄匿则政急。六日而弦,臣专政。七日而弦,主胜客。八日而弦,天下安。十日不弦,将死,战不胜。两月并见,兵起,国乱,水溢。星入月中,亡国破将。白晕贯之,下有废主。白虹贯之,为大兵起。生齿,则下有叛臣。生足,则后族专政。
月蚀,从上始则君失道,从旁始为相失道令,从下始为将失法。
彗星入,或犯之,兵期十二年,大饥;贯月,臣叛主。流星犯之,有兵;入无光,有亡国;在月上下,国将乱。月犯列星,其国受兵。星蚀月,国相死。星见月中,主忧。
凡月之行,历二十有九日五十三分而与日相会,是谓合朔。当朔日之交,月行黄道而日为月所掩,则日蚀,是为阴胜阳,其变重,自古圣人畏之。若日月同度于朔,月行不入黄道,则虽会而不蚀。月之行在望与日对冲,月入于闇虚之内,则月为之蚀,是谓阳胜阴,其变轻。昔朱熹谓月蚀终亦为灾,阴若退避,则不至相敌而蚀。所谓闇虚,盖日火外明,其对必有闇气,大小与日体同。此日月交会薄蚀之大略也。日蚀修德,月蚀修刑,自昔人主遇灾而惧,侧身修行者,此也。

《娄元礼·田家五行》《论月》

月晕主风,何方有阙,即此方风来。谚云:月如挂弓,少雨多风;月如偃瓦,不求自下。月偃偃,水漾漾。月子侧,水无滴。新月落北,主米贵。谚云:月照后壁,人食狗食。

《观象玩占》《总叙》

月者,太阴之精积而成象。魄质含影,禀日之光以照夜,以之配日,女主之象;比之君德,刑罚之义,列之朝廷,诸侯大臣之数。故近日则光敛,犹臣近君,卑而屈也;远日则光满,为其守道循法,蒙君荣华而体势伸也;当日则蚀,犹臣僭君道,而祸至复殄灭也。盈极必缺,示其不可久也。行有弦望晦朔迟疾,阴阳政刑之等威也。日一日,行一度;月一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一千三百四十分度之四百九十四此平行之大率也。人君有道,人臣奉法,则月行依度。臣执权则行失道,大臣用事,兵刑失理,则月行乍南乍北。女主外戚擅权,则月行或进或退,此其大略也。若夫推求晦朔弦望等皆注于历法,此不胜载,独取其占焉。

《月杂变》

月变色,其国有殃。青为忧,为饥;赤为争,为兵;白为丧,为旱;黑为水,为疫,为死丧;黄润而明,则有喜;黄燥为风,为旱。又曰月变,将有殃。
月始生而色青其分,有疾,五谷贵;赤色其分,君忧。色黄其分,有立王;色白其分,亡地;色黑其分,有水。月满而色赤,为兵,为旱;月色如赭,大将死野。
月二十八日色黄,客受殃。
两军相当,月生而色黄,主人受其殃。河图帝览嬉曰:月入而色黄,主人受殃;月出而色赤黄,客受殃,三日不复,生主不胜。
月无光,臣作乱,其下国有死王。一曰:君令不行,民饥国忧。乙巳占曰:人君、宰相行令不顺,四时刑罚不中,黜贤蔽能,则月无光。不救其行,五谷不成,六畜不生,上下不从,盗贼并起。或日月无光,战不胜。京房曰:月无光,臣下作乱,政令不行,民饥亡。正月无光,兵起,人多死;二月无光,有灾异事;三月无光,火灾旱;六月无光,六畜贵;七月无光,虫灾岁凶;八月无光,兵起;九月无光,布帛贵;十月无光,六畜贵;十一月无光,鱼盐大贵;十二月无光,五谷大贵;若九月至十二月皆不光,明谷大贵。
月生而无光,其下多死亡。
月晕而无光,是为大荡,其下有兵丧。
凡攻城,月小而无光,其城降;月大而无光,其城不降。月光如张炬,其下国立王。
乙巳占曰:月昼,明臣将与君争能,人君宜黜强臣,去奸佞,亲忠直,绝女谒,则祸不至矣。
月生三角,其中缦缦如丝布状,其野虚,兵尽出在外主人不胜。
月出非其所行之路,皆女主失行,奸通内外,或阴谋小国兵强,中国民饥,下欲僭权。
天有三门房星,其准也。中央曰天街,南二星曰阳环,南星之下曰太阳,道北二星曰阴环,北星之上曰太阴。道由天街则天下和平,行太阳道则为旱,行太阴道则为水。
月出地上,庶人出为天下王。
月生正偃,天下有兵,兵合无兵,人主凶。一曰:无兵则兵出。一曰:初生而偃,有水。
月始生正仰,天下有兵,兵合无兵,人主凶。
月始生而南向籴贵,其月有战,则南方胜。一曰:月生南向,阴国亡地。又曰:南国有兵,始生而上大者,上旬籴贱;下大者,下旬籴贱。初生小而形广大者,水灾初生而已半,女主强。又曰:阴国利初生而见东方,天下兵起。初生而见南方,米贵。在其月初生而盛明,女主持政。
凡月生三日而见,三日不见至七日始见,天下兵起。十五日始见,国灭。
凡大月八日昏中,小月;七日昏中,过度有兵不及度有丧;月三日四日而昏中,天下有急兵,臣专恣;五日而昏中,兵起在外,战六日将死,女主擅权,天下乱宗庙易;十二十三日而昏中,下谋上,事成。
月生八日而上弦,天下大安;生八日而不弦,攻人城者不胜;十日而不弦,战不胜将死;六日而弦,大臣专政,不用主命;九日而弦,以战主人胜客不胜。月未当弦而弦,兵大起;未当下弦而弦,臣下多奸;当弦而不弦,国有大兵。
月十五日而正望,天下安宁;十四日而望,主更令期一年;十六日而望,国不昌。河图帝览嬉曰:月未当望而望,是谓促兵,宜攻他人;月当望而不望,攻人地者有殃,所宿国亡。地乙巳占云:月末当望而望,为急兵大战,兵破将死,大臣执政逼君,女主擅权,天下乱宗庙易。一曰:月望而不满,有兵。一曰:其分失地。
月当盈而不盈,君侵臣,大旱之兆;未当盈而盈,臣欺君,有兵;月生三日至七日而盈,兵大起;八日以后盈,天下乱;十一日至十四日盈,其分君亡。
月上弦后盈,明君无威德,君臣执政,民背其君,尊其臣。
月未当缺而缺,大臣灭,女主黜,诸侯世家绝;月当亏而不亏,阴盛,臣强君夺势。月下弦而不弦,奸臣专国政。
月当晦而不尽,所宿国亡地。
月当出而不出,有阴谋,有死王,天下乱。月未当生而生,臣下专恣。
月始生中天,上谋下事不成。
月前望而西缺,后望东缺,名曰:反月。臣不奉法,侵夺主势,天下有涌水,兵起。
月入,八日北向阴国,亡地不尽;八日北向阳国,失地。月大而体小者,旱。
月晦而见,西方谓之脁朔,而犹见于东方,谓之朒,又谓之仄匿。脁则侯王其舒,言政缓则阳行迟,阴行疾也。仄匿则侯王其肃,言政急则阳行疾,阴行迟也。舒者,臣强而专政。肃者,臣惧而太甚。荆州占曰:行疾有急事,行不及多留事。月太盈,君恶之;太缩,臣恶之。月再中,帝王穷;月出复没,天下乱。
月毁为三四,天下分乱。一曰:将相伐主,月毁为二;将相有谋,月分为两,无道之君失天下。
月坠于天,国有忧,大臣亡。一曰:有道之臣亡。
两月并出相重,急兵至。一曰:两月并见,其下兵起国乱,地陷水涌,有亡国。一曰:大臣争权。亦曰:后宫宠妾乱政。一曰:天下有两主立,若相去二寸,臣灭其主。乙己占曰:两月并出,天下治兵,异姓大臣争势为害,王者宜选贤授之。又曰:日月重出,皆为暴兵残害天下,将有亡天下之象也。数月并出国以乱,亡三四五六月并见天下争立为帝。一曰:诸侯大臣争起,如月之数。乙巳。占曰:三月并见,其分有立,诸侯女主有竞。月在东方,有小月承大月,小国毁,大国伐之为主。凶在西方,小月承大月,大国胜。大月承小月,小国胜。月两弦中间光盛而众多,或二或三四五六以至十月,天子政在诸侯,天下分裂。
月𩰚其下有流血,凡两月三月皆有物如月,非真月也。
月中有非常气色皆为妃后有阴谋事。月中有如人行者,两主争客胜。
月始生有黑云贯月,名曰缴云,或一二,或三四,不出三日,有暴雨。
月望而月中蟾兔不见者,所宿国大水,城陷民流,亦为女主宫中不安。
月生彗,其国昏乱。
月生芒,后族擅权,天子有忧。一曰:月垂芒,其国乱。月上有黄芒,后有喜。
月生角,天下兵起,国受殃。月生四日而有两角,刺如矛状,其国有弑逆。月上角大,主胜下,角大,贼胜。月生牙齿,女主后妃乱天下,兵起黄帝。占曰:大臣恣,欺其君。荆州占曰:王者备左右。一曰:妻妾黜,主灭歇。一曰:女主死。一曰:群下相戮,有刺客。
月生足其下,君忧。河图秘徵曰:帝失德,政不平,则月生足。生赤足,臣有得罪者。
月生爪,人君赏罚不公,偏任小人,以起兵乱。亦为有刺客在其分。荆州占曰:月爪所指其方,烦扰有土功事。河图秘徵曰:陪臣擅命,群下附和,则月举足垂爪。或曰:诸侯叛则月生足爪。
月生刺,贼臣在中国。亦曰:其宿国君防刺客。若有兵在外,则主将防之。荆州占曰:月一日生刺,贼生中国。二日生刺女主有隐疾三日生刺是谓内伤四日生刺是谓蔽光。五日生刺,有妖言;六日生刺,其国亡邑;七日生刺,其地弱;八日生刺,其地割;九日生刺,其地饥,有兵;十日生刺,女子执政;十一日生刺,其地有阴死者;十二日生刺,其下国昏乱;十三日生刺,是谓始强得地;十四日生刺,不利女君;十五日生刺,是谓盛强,其下多兵;十六日生刺,是谓内弱,臣叛其主;十七日生刺,是谓灭法,有兵;十八日生刺,是谓温死;十九日生刺,是谓阳衰阴治,女子执事;二十日生刺,其分有土功;二十一日生刺,千里外有聚兵;二十二日生刺,是谓始衰,贵人多死;二十三日生刺,是谓阴盛,女子为王;二十四日生刺,中有大谋;二十五日生刺,是谓阴隐,国有殃;二十六日生刺,多忧;二十七日生刺,大饥;二十八日生刺,有攻城;二十九日生刺,是谓自伐,其国有内乱。
常以月十四夜候月中有气如飞鸟,其地无居者。月中有黑子,黑气大如桃李,臣有蔽主明者。
月薄,女主忧,大臣失所志。曰:凡军行而遇日月薄,宜收军,不利。有谋反。无交而蚀曰:薄或近望,阴气侵迫,赤黄无光者,慝气薄月也。
月无云而灭暗谓之夜冥,人君昏听不明,法令不行,将有死亡之兆。若杂以杀气寒惨者,必有大咎,三日内有雨,则不占之。

《月蚀占》

月蚀者,阳侵阴,臣下有咎。董仲舒曰:臣行刑执法不忠,怨气所积,则月为之蚀。月蚀之宿,其国贵人死。或曰:月蚀,则粟贵。荆州占曰:月蚀则失刑之国当其咎。又曰:月蚀,人主宜严号令省刑罚。蚀后三日内有大雨,则灾解。乙巳占曰:凡月蚀,其乡有拔邑大战之事。凡师出门而月蚀,当其国之野军大败将死。
月蚀尽,君有殃;蚀不尽,臣当之。
月蚀中分,不出五年,兵忧。乙巳占曰:月蚀尽,无光其分,君死。月蚀不尽,光辉散,臣忧之。月蚀分为八角,八道兵起,贼欲发使。又曰:卿相出走。
月蚀大半以上,大水以日支占国。
月蚀以旦相及,太子当之以夕,君当之。
月蚀起南方,男子恶之。起东方,少壮者当之。起北方,女子恶之。起西方,老者恶之。皆为疾疫死亡。河图帝览嬉曰:月蚀从上始,谓之失国,其君当之。从旁起谓之失令,相当之。从下起谓之失律,将军当之。又曰:从上始为丧子,蚀其阴为女丧,蚀其阳为男丧。
月蚀而青色,人多死,五谷伤。赤色,君为客,不出一年。黄色,有立诸侯王者。白色,其国有丧或失地。蚀尽,五谷贵,其分国当之。一曰:月已蚀而色青,为忧;赤为兵;黄土功;白丧,黑水。一曰:月蚀,色赤如血,有反臣。月蚀东方,其月中有恶风,蚀西方,主人利。
月蚀而𩰚且晕,国君恶之,有军必战,无兵军起。一日:随所蚀,伐之利。
月蚀而有气从外来入月中,主人不利。从中出外者,客不利。气从南行,南军不利。行北,北军不利。东西亦如之。气所止之方败也。
月初生而蚀,将败于野。初生三日而蚀,是谓大殃,其国有丧。十日至十四日,天下兵起,女主凶。
月不望而蚀,或望后蚀,其国大水溢,大臣死,后妃有忧,以日占国,月蚀望前,天子弱,大臣强,不能立功成事。又曰:月未盈而蚀,阴道消,女主忧;过盈蚀尽,宫中有忧。
月蚀而有晕,气苍色,虫蝗生,大臣灾,有大水,民灾以日,辰占其地。
月春蚀,岁恶,将军死,国忧。一曰:谷贵荆州。占曰:月孟春蚀,贱人当之;仲春蚀,贵人当之;季春蚀,人主忧;夏蚀,旱。一曰:国有大忧。一曰:虫生秋,禾不成。秋蚀,兵起。一曰:边有兵,民不安,西方灾。冬蚀,其国饥,有女丧。一曰:将有忧。一曰:春多涝,女主忧。已上皆以日辰占其野。
月春蚀东方,夏蚀南方,秋蚀西方,冬蚀北方,皆以其方兵起武密。占曰:月正月蚀,有灾旱。一曰:米贱,齐国恶;米贵。二月蚀,贵人病,鲁国六畜灾。三月蚀,大人忧,楚国恶,丝棉贵。四月蚀,人饥,周国恶。五月蚀,旱,梁国恶,六畜贵。六月蚀,旱,沛国恶,六畜贵。七月蚀,兵起,陈国恶,丝棉贵。八月蚀,兵起,郑国恶,鱼盐贵。九月蚀,兵起韩国恶。十月蚀,兵起卫国恶。十一月蚀,燕国恶,女主丧。十二月蚀,有大水,秦国恶。
月以甲乙日蚀,年多鱼禾麦伤。丙丁日蚀,年丰。戊己日蚀,下田凶。庚辛日蚀,高田凶。壬癸日蚀,岁和。一曰:戊日月蚀,大臣下狱。又曰:大臣死。一曰:有自缢死者。己日月蚀,山崩,坏城郭,大水溢,内臣出,后不安,臣灾。皆以日支占其国。
月蚀在辰巳,地来年麦伤。在未申,地秋稼凶。一曰:午未地,秋稼凶。在戌亥地,女主当之。一曰:子午正,女子当之。蚀在子午卯酉地,大水损禾稼,坏城郭,有疾疫。以日辰占其国。
凡月蚀,无兵在外,殃在其国。兵将起而月蚀,所当之国战不胜。若有军在外而月蚀,其国有大战拔城。月蚀而出军,其军必败。蚀而出战,军败亡邑。蚀尽将死。蚀不尽军败,将不死。荆州占曰:军在外而月蚀,将还其国;战不胜月蚀尽者,军归。不尽,军自止。凡用兵,从蚀处击之胜。
月蚀有星入月,魄中兵起。
月蚀尽在阳日,占在大臣;阴日,占在妃夫人。
凡月生三日无魄,其月必蚀。
月行与木同宿而蚀,粟贵,民相食,农官忧。
月行与土同宿而蚀,国以饥亡。
月行与火同宿而蚀,天下破亡,有忧。
月行与金同宿而蚀,强国战,不胜,亡城大将有二心。月行与水同宿而蚀,其国以女乱亡。

《飞流彗孛犯月占》

流星入月中而无光,兵起;有光,不出三年,有亡国,星出则复立。又曰:星入月中,女主病疾。一曰:君失地,将军戮死荆州。占曰:臣有谋落月上下国乱客星入月中有兵丧破军杀将。一曰:内乱,大臣死。一曰:人主死,不出三年。京房曰:臣弑君,夺其国。一曰:臣害主。月下有贼星多贼,星多贼多,星少贼少,与月同光,臣作威,民非其上。
彗星入月中,兵大起。期十二年,大饥海中。占曰:彗星入月而月无光,不出其年,国亡。星入而即出,则亡国复立。又曰:大兵大饥,天下乱。彗星触月,臣叛主;贯月,臣谋主;拂月,兵大起,臣专政,有逐君将死国灭。出月上,兵起将死,四夷来侵。
月中有星,天下有贼。星多者,贼多也。孝经丙纪曰:一星在月中,臣与君妇女共作奸。星在月角,臣与黄门僮女人阴奸为贼。两星在月角,君与臣同作奸。一星在月下,后宫女子要臣为奸。月两角各有一星,有军在外者败。洛书甄曜度曰:月右角有星,奸臣在西宫。左角有星,奸臣在东宫。月上有星,奸臣在南宫。月下有星,奸臣在后宫。月两角俱有星,为奸者败。河图曰:星出月阴,负海国胜出月下光相接,其国君死,人饥。大星与月同光,臣强。一曰:大臣争竞,与主争明。
《天元玉历》《太阴休咎篇》
月者,阙也,为阴,主臣。行阴道,则阴雨;行阳道,则旱风。君有福昌,黄芒。或戴国有喜庆,正月偃形。月若变色,饥忧,则青赤色,为旱,为乱。黄则为德,为荣。黑为水而为病。白为丧而为兵。初出光色甚明,女后专权执政,当望蟾蜍不见大水城陷流亡。月无光则下有死亡,臣不忠,教令废乱。月昼明则奸臣专政,中国饥,阴国兵强,臣下相残。月傍生齿,国家昏乱。月底垂芒,分为二道也。祸生僭逆,毁为数段也。天下分张。月赤如赭兮,大将死。月自天坠兮,大臣亡。月角各有一星,有军在外而贼主两月。数月并见,君弱阴盛而乘阳。月见日中,其下失土。大星入月,野有兵丧。

《月旁异气篇》

臣下将殃,异云在旁,云如禽兽在中,所主之者受害。气如人随月下,所当主者,侯王其中。有如人行相争,客胜其旁。如杵抵月,将死军亡。云如人头在旁,赤战白兵。黑雨云气,或有来刺。黑雨,赤战白丧,黑如鸣鸡飞鸟,群羊群豕。不雨则匈奴兵起。云生月侧,一白三苍,二黑贯月,则围邑城降。

《月旁杂气篇》

珥占其色青忧赤兵。黄珥为喜,白丧黑雨,昏时月珥,国有半喜。夜半两珥,边地大惊。三珥忽见,国喜将见。四玦俱出,臣谋不成。四提,天子无后。四珥,女主忧。生两珥无虹,为风雨。白虹贯之,为贼兵。珥且戴,主有吉。庆背而玦,国有反城。晕日晕月,战谋不决而战兵不合。且抱且背,有欲为逆,而有欲为忠。

《月晕诸气篇》

月晕受冲国不安,无风雨,臣下专权。天下偃兵,终岁无宁,晕大风将至月晕重圆,或三或九,有失地受兵之数。若四若八,有死王,亡国之愆。晕五重,则女后之忧。七当易主。晕六重则政教之失。十乃更元。虹霓背玦度晕中兵丧之象。若三若四,云抵月以战勿当,有背玦而晕,不合谋叛自败。有晕气而霓指月,将军杀伤。晕而白气自外入,拔城得将。晕而白气从中出,围城自殃。云来贯晕左右,吏死。白虹贯月,臣乱于王后有阴谋。晕连环而白虹连晕下,遭兵。革晕交贯而赤色有光,〈阙〉 晕而背所临者,败晕而珥时,岁平康。晕色黄,将军益禄。晕有光,主有来降。二晕相连而如环,两国交兵而争地。连环及斗,天下兵火而大乱拔城。重晕于魁,大臣下狱而流移千里。晕客星,则忧及于所临之国。流星入晕,则大使来。流星出晕,则贵人出。

《月蚀变异篇》

月蚀,有变为异,无变可以数穷。晕岁星而蚀者,天下大战。晕填星而蚀者,天下兵兴。晕荧惑而蚀,破军亡地。晕金水而蚀,大水兵丧。月蚀而𩰚,有军必战。月蚀而晕,其国君凶。蚀而气入晕者,不宜为主。蚀而气出晕者,不利攻城。蚀而彗孛来入,当有哭泣之声。

月异部汇考二

考王六年,月蚀。
《史记·年表》:秦躁公八年。

景帝二年秋,月出北辰间。
《史记·本纪》云云。
后三年十月日,月皆蚀,赤五日。
《史记·本纪》云云。
成帝建始元年秋八月,有两月重见。
《汉书·本纪》云云。 按《五行志》:成帝建始元年八月戊午,晨漏未尽三刻,有两月重见。京房易传曰: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言君弱而妇强,为阴所乘,则月并出。晦而月见西方谓之朓,朔而月见东方谓之仄匿,仄匿则侯王其肃,朓则侯王其舒。刘向以为朓者疾也,君舒缓则臣骄慢,故日行迟而月行疾也。仄匿者不进之意,君肃急则臣恐惧,故日行疾而月行迟,不敢迫近君也。不舒不急,以正失之者,蚀朔日。刘歆以为舒者侯王展意颛事,臣下促急,故月行疾也。肃者王侯缩朒不任事,臣下弛纵,故月行迟也。
河平元年二月夜,月赤。
《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哀帝元寿元年,月行失道李寻上封事
《汉书·本纪》不载。 按《李寻传》:哀帝即位,召寻待诏,使侍中卫尉傅喜问寻,对曰:臣闻月者,众阴之长,销息见伏,百里为品,千里立表,万里连纪,妃后大臣诸侯之象也。朔晦正终始,弦为绳墨,望成君德,春夏南,秋冬北。间者,月数以春夏与日同道,过轩辕上后受气,入太微帝廷扬光辉,犯上将近臣,列星皆失色,厌厌如灭,此为母后与政乱朝,阴阳俱伤,两不相便。外臣不知朝事,窃信天文即如此,近臣已不足杖矣。屋大柱小,可为寒心。唯陛下亲求贤士,无彊所恶,以崇社稷,尊彊本朝。

后汉

光武建武八年三月庚子夜,月晕五重。
《后汉书·本纪》不载。 按《古今注》:紫微青黄似虹,有黑气如云,月星不见,丙夜乃解。
十年闰月庚申,月在斗,赤如丹。
《本纪》不载。 按《古今注》云云。
十二年二月辛亥,月入氐,晕珥围角亢房。
《本纪》不载。 按《古今注》云云。
中元元年十一月甲辰,月中星齿往往出入。
《本纪》不载。 按《古今注》云云。
顺帝阳嘉 年,月蚀,既于端门。
《本纪》不载。 按《李固传》:梁商以固为从事中郎。商以后父辅政,灾异数见。固欲令商先正风化,退辞高满,乃奏记曰:近者月蚀既于端门之侧。月者,大臣之体也。夫穷高则危,大满则溢,月盈则缺,日中则移。凡此四者,自然之数也。天地之心,福歉亡盈,是以贤达功遂身退,全名养寿,无有怵迫之忧。诚立王纲一整,道行忠立,明公踵伯成之高,全不朽之誉,岂与此外戚凡辈耽荣好位者同日而论哉。商不能用。
桓帝永寿三年十二月壬戌,月蚀非其月。
《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延熹八年正月辛巳,月蚀非其月。
《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灵帝 年,月赤。
《本纪》不载。 按《志》:灵帝时,月出入去地二三丈,皆赤如血者数矣。
献帝兴平二年十二月,月晕珥,白气贯月。
《本纪》不载。 按《袁山松书》:二年十二月,月在太微端门中,重晕二,珥两,白气广八九寸,贯月东西南北。
后主建兴元年十一月,月晕北斗。
《蜀志·后主传》不载。 按《晋书·天文志》:魏文帝黄初四年十一月,月晕北斗。占曰:有大丧,赦天下。七年五月,帝崩,明帝即位,大赦天下。

怀帝永嘉五年三月,月蚀。
《晋书·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永嘉五年三月壬申丙夜,月蚀,既。丁夜又蚀,既。占曰:月蚀尽,大人忧。又曰:其国贵人死。
穆帝升平元年六月,秦地见三月并出。
《晋书·本纪》不载。 按《苻生载纪》:苻生寿光三年,太史令康权言于生曰:昨夜三月并出,孛星入于太微,遂入于东井。兼自去月上旬沈阴不雨,迄至于今,将有下人谋上之祸,深愿陛下修德以消之。生怒,以为妖言,扑而杀之。是夜,清河王苻法等率壮士数百人潜入云龙门,苻坚率麾下继进,引生置于别室,废而杀之。
安帝隆安五年三月甲子,月生齿。
《本纪》不载。 按《志》:安帝隆安五年三月甲子,月生齿。占曰:月生齿,天子有贼臣,群下自相残。桓元篡逆之徵也。
义熙九年十二月辛卯朔,月犹见东方。
《本纪》不载。 按《志》:义熙九年十二月辛卯朔,月犹见东方。是谓之仄匿,则侯王其肃。是时刘裕辅政,威刑自己,仄匿之应云。
十一年十一月,月晕于舆鬼。
《本纪》不载。 按《志》:十一年十一月乙未,月入舆鬼见而晕。占曰:主忧,财宝出。一曰:月晕,有赦。

孝武大明三年三月,月在房,犯钩钤,因蚀。九月,月在胃而蚀,既,又于昴犯荧惑。
《宋书·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三月,月在房,犯钩钤,因蚀。占曰:人主恶之,将军死。九月,月在胃而蚀,既,又于昴犯荧惑。占曰:兵起,女主当之,人主恶之。

南齐

高祖建元四年七月,月蚀。
《南齐书·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建元四年七月戊辰,月在危宿蚀。
武帝永明元年十一月,月有珥抱。
《本纪》不载。 按《志》:十一月己未,南北各生一珥,又有一抱。
二年四月,月蚀。
《本纪》不载。 按《志》:永明二年四月丁巳,月在南斗宿蚀。
三年十一月,月蚀。
《本纪》不载。 按《志》:三年十一月戊寅,月入东井旷中,因蚀三分之一。
五年三月,月蚀。九月,又蚀。
《本纪》不载。 按《志》:五年三月庚子,月在氐宿蚀。九月戊戌,月在胃宿蚀。
六年九月,月蚀。
《本纪》不载。 按《志》:六年九月癸巳,月蚀在娄宿九度,加时在寅之少弱,亏起东北角,蚀十五分之十一。十五日子时,蚀从东北始,至子时末都既,到丑时光色还复。
七年八月、十月,俱月蚀。
《本纪》不载。 按《志》:七年八月丁亥,月在奎宿蚀。十月庚辰,月掩蚀荧惑。
十年十二月,月蚀。
《本纪》不载。 按《志》:十年十二月丁酉,月蚀在柳度,加时在酉之少弱,到亥时,月蚀起东角七分之二,至子时光色还复。
永泰元年夏四月,月蚀。
《本纪》不载。 按《志》:永泰元年四月癸亥,月蚀,色赤如血三日,而大司马王敬则举兵,众以为敬则祲烈所感。
永元元年八月,月蚀。
《本纪》不载。 按《志》:永元元年八月己未,月蚀尽,色皆赤。是夜,始安王遥光伏诛。

武帝天监六年三月庚申,月蚀。
《梁书·本纪》不载。 按《隋书·天文志》云云。
普通六年三月庚申,月蚀。
《本纪》不载。 按《隋志》云云。
太清二年五月,两月见。
《本纪》不载。 按《隋志》:占曰:其国乱,必见于亡国。
简文帝大宝元年正月丙寅,月昼光见。
《本纪》不载。 按《隋志》:占曰:月昼光,有隐谋,国雄逃。又云:月昼明,奸邪并作,擅君之朝。其后侯景篡杀,皆国乱亡君。大丧更政之应也。

北魏

太祖天兴四年三月甲子,月生齿。
《魏书·本纪》不载。 按《天象志》:占曰有贼臣。五年十一月,容秀胡帅、前平原太守刘曜聚众为盗,遣骑诛之。
太延五年六月甲午朔,月见西方。太平真君二年六月壬子朔,月见西方。高宗太安四年六月癸酉朔,月生西方。显祖皇兴元年十月癸巳,月在参蚀。
按以上《本纪》不载。 按《天象志》云云。
高祖延兴三年十二月戊午,月蚀。
《本纪》不载。 按《天象志》:蚀在七星,京师不见,统万镇以闻。
太和二年九月庚申,月蚀。
《本纪》不载。 按《天象志》:阴云开合,月在昴蚀。四年二月壬午,月蚀。
《本纪》不载。 按《天象志》云云。
六年正月、七月,皆月蚀。十一月,月寅见东方。
《本纪》不载。按《天象志》:正月辛未,月蚀。七月丁卯,月蚀。十一月辛亥朔,月寅见东方,京师不见,平州以闻。
八年五月丁亥,月在斗,蚀尽。
《本纪》不载。 按《天象志》:占曰饥。十二月,诏以州镇十五水旱民饥,遣使者循行,问所疾苦,开仓赈恤。九年十一月戊寅,月蚀。
十二年九月,月蚀尽。
按以上《本纪》不载。 按《天象志》云云。
十三年二月己丑,月蚀。八月丙戌,月蚀。
《本纪》不载。 按《天象志》:十三年二月己丑,月在角,十五分蚀七。八月丙戌,天有微云,月在未蚀。占曰有兵。十四年四月,地豆于频犯塞,诏征西大将军、阳平王赜击走之。
十五年正月己酉,月在张蚀。十二月辛卯,月蚀尽。按《本纪》不载。 按《天象志》云云。
十六年十二月丁酉,月在柳蚀。
《本纪》不载。 按《天象志》:占曰国有大事,兵起。十七年八月己丑,车驾发京师南伐,步骑三十馀万。十七年六月甲午,月在女蚀。
《本纪》不载。 按《天象志》:占曰旱。二十年,以南北州郡旱,遣侍臣循察,开仓赈恤。
十八年四月庚申,月在斗蚀。
十九年十月丙午,月在毕蚀。
按以上《本纪》不载。 按《天象志》云云。
二十二年二月丁卯,月在角蚀。
《本纪》不载。 按《天象志》:占曰天子忧。二十三年四月,高祖崩。
二十三年二月壬戊,月在轸蚀。
《本纪》不载。 按《天象志》云云。
世宗景明元年正月丙辰,月在翼蚀。
《本纪》不载。 按《天象志》:十五分蚀三。
四年五月丁卯,月蚀。
《本纪》不载。 按《天象志》:月在斗,从地下蚀出,十五分蚀十二。占曰饥。正始四年八月,敦煌民饥,开仓赈恤。
正始二年九月癸未,月蚀。十一月丙子,月晕,珥,有虹,有背。
《本纪》不载。 按《天象志》:月在昴,十五分蚀十。占曰饥。四年九月,司州民饥。开仓赈恤。十一月丙子,月晕;东西两珥,内赤外青;东有白虹,长二丈许;西有白虹,长一匹;北有虹,长一丈馀,外赤内青黄,虹北有背,外赤内青黄。
三年三月庚辰,月在氐,蚀尽。
《本纪》不载。 按《天象志》云云。
永平二年正月,月蚀。
《本纪》不载。 按《天象志》:月在翼,十五分蚀十二。三年正月戊子,月在张蚀。闰月乙酉,月在危蚀。十二月壬午,月在张蚀。
《本纪》不载。 按《天象志》云云。
延昌二年四月己亥,月蚀。十月丙申,月蚀。
《本纪》不载。 按《天象志》:四月己亥,月在箕,从地下蚀出,还生三分,渐渐而满。占曰饥。三年四月,青州民饥,开仓赈恤。十月丙申,月在参,蚀尽。占曰军起。三年十一月,诏司徒高肇为大将军,率步骑十五万伐蜀。三年四月癸巳,月蚀。
《本纪》不载。 按《天象志》:月在尾,从地下蚀出,十五分蚀十四。占曰旱,饥。熙平元年四月,瀛州民饥,开仓赈恤。
肃宗熙平元年八月己酉,月蚀。
《本纪》不载。 按《天象志》:月在奎,十五分蚀八。占曰有兵。神龟元年三月,南秦州氐反,遣龙骧将军崔袭持节喻之。
二年八月癸卯,月在娄,蚀尽。
《本纪》不载。 按《天象志》云云。
神龟二年十二月庚申,月蚀。
《本纪》不载。 按《天象志》:月在柳,十五分蚀十。
正光元年十二月甲寅,月蚀。
《本纪》不载。 按《天象志》:占曰兵外起。二年正月,南秦州氐反。二月,诏光禄大夫邴虬讨之。
二年五月丁未,月蚀。十一月己酉,月在井蚀。
《本纪》不载。 按《天象志》:占曰旱,饥。三年六月,帝以炎旱,减膳撤悬。
孝昌元年九月丁巳,月蚀。庄帝永安二年十月甲子,月在参蚀。
按以上《本纪》不载。 按《天象志》云云。
三年五月甲申望前,月蚀于午。
《本纪》不载。 按《天象志·洪范传》曰:天子微弱,大法失中,不能立功成事,则月蚀望前。时参朱荣等擅朝也。
前废帝普泰元年正月甲申,月蚀尽。后废帝中兴元年十一月甲申,月晕。
二年四月戊寅,月在箕蚀。
出帝太昌元年六月癸未,月戴珥。十月丙子,月在参蚀。永熙三年三月戊戌,月在亢蚀。孝静帝天平三年二月丁亥,月蚀。八月癸未,月蚀。元象元年六月癸卯,月蚀。兴和元年十二月甲午,月蚀。
三年四月壬辰,月蚀。
武定元年三月丙午,月蚀。
七年十一月丁卯,月蚀。
按以上《本纪》不载。 按《天象志》云云。

北齐

后主武平二年九月庚申,月蚀既。
《北齐书·本纪》不载。 按《隋书·天文志》:在娄,蚀既,至旦不复。占曰:女主凶。其三年八月,废斛律皇后,立穆后。四年,又废胡后为庶人。

高祖仁寿四年六月庚午,有星入于月中。
《隋书·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占曰:有大丧,有大兵,有亡国,有破军杀将。甲辰,上疾甚,丁未,宫车晏驾。汉王谅反,杨素讨平之。

太宗贞观 年,突厥有三月并见。
《唐书·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贞观初,突厥有三月并见。
高宗仪凤二年正月甲子朔,月见西方。
《本纪》不载。 按《志》:二年正月甲子朔,月见西方,是谓朓。朓则侯王其舒。
中宗嗣圣 年月,过望不亏。
《本纪》不载。 按《志》:武后时,月过望不亏者二。〈年月不详〉
元宗天宝三载正月庚戌,月有红气如垂带。
《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肃宗元年建子月,月掩昴而晕。建辰月,月有冠晕。
《本纪》不载。 按《志》:建子月,月掩昴而晕,色白,有白气贯之。建辰月,月有黄白冠,而晕,围东井、五诸侯、两河及舆鬼。昴,胡也;东井,京师分也。白气,兵丧。
代宗大历十年,月晕有黑白气。
《本纪》不载。 按《志》:月晕荧惑、毕、昴、参,东及五车,晕中有黑气,乍合乍散。十二月丙子,月出东方,上有白气十馀道,如匹练,贯五车及毕、觿觜、参、东井、舆鬼、柳、轩辕,中夜散去。占曰:女主凶。白气为兵丧,五车主库兵,轩辕为后宫,其宿则晋分及京师也。
宪宗元和十一年,有虹贯月于营室。
《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文宗开成四年闰正月甲申朔,乙酉,日月在营室,正偃魄。
《本纪》不载。 按《志》:四年闰正月甲申朔,乙酉,日月在营室,正偃魄质成,早也。为臣下专恣之象。
五年正月日,月昏而中。
《本纪》不载。 按《志》:五年正月戌寅朔,甲申,日月昏而中,未弦而中,早也。占同上。
武宗会昌五年二月,月出无光。
《本纪》不载。 按《志》:五年二月丁亥,月出无光,犯荧惑于太微,顷之,稍有光,遂犯左执法。
昭宗景福二年十一月,有白气如环贯月。天复二年十二月甲申,月有三晕,里白,中赤黄,外绿。
天祐三年二月丙申,月晕荧惑。
按以上《本纪》俱不载。 按《志》云云。

后梁

太祖开平四年十二月庚午,月有蚀之。
《五代史·本纪》不载。 按《司天考》云云。
乾化三年三月戊申,月有蚀之。九月甲辰,月有蚀之。按《本纪》不载。 按《司天考》云云。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十月己丑至庚子,日月赤而无光。十一月丁丑,月晕匝火、木。
《五代史·本纪》不载。 按《司天考》云云。
三年十二月乙卯,月有蚀之。
《本纪》不载。 按《司天考》云云。
四年六月癸丑,月有蚀之。十二月庚戌,月有蚀之。按《本纪》不载。 按《司天考》云云。

后晋

高祖天福二年七月丙寅,月有蚀之。
《五代史·本纪》不载。 按《司天考》云云。
出帝开运元年九月丙戌,月有蚀之。
《本纪》不载。 按《司天考》云云。

后汉

高祖天福十二年十二月乙未,月有蚀之。
《五代史·本纪》不载。 按《司天考》云云。

穆宗应历十七年,司天台奏月当蚀不亏。
《辽史·本纪》:十七年冬十一月庚子,司天台奏月当蚀不亏。上以为祥,欢饮达旦。

太祖开宝元年十一月庚寅,月蚀。
二年十月戊子,月蚀。
三年四月乙酉,月蚀。
五年八月壬寅,月蚀。
七年八月庚寅,月当蚀不蚀。
按以上《宋史·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志》:自建隆元年迄开宝末,凡珥一十九,煇气一十三,晕二十九,重晕半,晕一十四,交晕二,纽气二。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六月甲辰,月蚀,既。十一月壬寅,月蚀。
三年十月丙寅,月蚀,云阴不见。
五年八月乙卯,月蚀,既。
雍熙元年正月丙寅,月蚀。
二年七月戊午,月当蚀不蚀。
四年五月丁丑,月蚀。
端拱二年三月丁酉,月当蚀不蚀。淳化元年正月庚寅,月蚀。
二年八月壬午,月蚀,既。
三年正月癸卯,月蚀。八月丙子,月蚀,云阴不见。五年六月乙未,月蚀。十二月癸巳,月蚀,既。
至道元年六月己丑,月蚀,云阴不见。十二月丁亥,月蚀。
二年十月辛亥,月蚀。
按以上《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志》:太平兴国元年迄至道末,凡冠气一,珥六,煇气五,赤气二,抱气一,晕八,半晕三,背气一。
真宗咸平元年十月庚子,月蚀。
二年九月乙未,月蚀。
三年二月壬戌,月蚀。八月庚申,月蚀。
四年八月甲寅,月蚀。
五年正月辛亥,月蚀。七月戊申,月蚀。
六年正月甲辰,月蚀。七月壬寅,月蚀。
按以上《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景德元年十一月乙丑,月蚀。
二年正月丙寅,白气贯月,黑气环之。五月壬戌,月蚀。十月庚寅,月蚀。
三年丙辰,白气贯月。四月癸卯,黄气如柱贯月。四年四月庚寅,白气如布袭月。五月辛卯,月蚀,云阴不见。九月戌寅,月当蚀不蚀。
按以上《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大中祥符元年九月,月蚀。十月,月有黄光。
《本纪》:元年十月辛亥,月有黄光。按《志》:九月癸酉,月蚀。二年九月丁卯,月当蚀不蚀。
三年闰二月甲子,月蚀。
按以上《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四年二月辛酉,月重轮。
《本纪》:祀后土地祇。是夜,月重轮。
五年正月甲申,月蚀,阴翳不见。七月庚辰,月蚀。十二月丁丑,月蚀。
八年十月辛卯,月蚀。
九年四月己丑,月蚀,云阴不见。
天禧元年四月壬午,月蚀。十月庚辰,月蚀。
三年二月壬寅,月蚀。四月,黄气如柱贯月。
四年四月乙酉,西南方两月重见。八月癸巳,月蚀。按以上《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志》:咸平元年迄乾兴末,凡重轮三,珥一百二十,冠气十二,晕气十二,承气八,抱气三,戴气九,赤黄气十七五,色气十一,青赤气二,红黄气一,晕三百九十四。
仁宗天圣二年五月壬寅,月当蚀不蚀。
四年五月戊子,月蚀。
庆历二年六月丁亥,月蚀。
五年四月庚子,月蚀。九月戊戌,月蚀。
六年九月壬辰,月蚀。
皇祐二年七月庚子,月蚀。
四年十一月丙辰,月蚀。
五年十月辛亥,月蚀。
至和二年九月庚午,月蚀。嘉祐元年八月甲子,月蚀,既。
二年二月壬戌,月蚀。八月戊午,月蚀。
三年闰十二月辛巳,月蚀。
四年六月戊寅,月蚀。十二月乙亥,月蚀,既。
按以上《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纲目》:秋七月放宫人帝以月蚀,几尽修阴教,以应天变。前后出宫女几五百人,时后宫得幸者十人,谓之十阁。而刘氏黄氏在十阁中尤骄恣,通请谒御史中丞韩绛密以闻。帝曰:非卿言,朕不知也。当审验之,遂并出二人。
五年十二月己巳,月蚀。
七年十月己丑,月蚀。
八年十月癸未,月蚀,既。
按以上《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志》:天圣元年讫嘉祐末,凡扬光一,光芒气一,红光煇气一,煇气五,五色煇气一,晕二百五十七,周晕三十三,交晕四,连环晕一,珥七十二,冠气五,戴气一十三,承气五,背气一,白虹贯月一,黄虹贯月二。
英宗治平元年四月庚辰,月蚀。
四年二月甲午,月蚀。十月庚申夜,黄气贯月。
按以上《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志》:治平元年讫四年,凡五色煇气一,五色晕气一,晕五十一,珥一十五,冠气一,戴气四,背气二。
神宗熙宁元年七月乙酉,月蚀。
二年闰十一月丁未,月蚀。
三年五月乙巳,月当蚀,云阴不见。
四年五月己亥,月蚀。十一月丙戌,月蚀。
六年三月戊午,月蚀。九月乙卯,月蚀。
七年九月己酉,月蚀,既。
九年正月壬申,月蚀,云阴不见。
十年正月丙寅,月蚀。七月癸亥,月蚀,云阴不见。
元丰元年正月庚申,月当蚀,有云障之。六月戊午,月蚀。
二年六月壬子,月当蚀,云阴不见。
三年十月甲戌,月蚀,云阴不见。
四年四月辛未,月蚀,既。十月己巳,月蚀。
五年十月癸亥,月蚀。
六年八月丁亥,月当蚀不蚀。
七年二月乙酉,月蚀,云阴不见。八月辛巳,月蚀,云阴不见。
八年八月丙子,月蚀,既。
按以上《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志》:自治平四年讫元丰末,凡五色煇气十一,五色晕气六,晕四百二十三,周晕二百四十七,交晕二,珥一百三十四,冠气七,戴气五十,承气五,背气一十,白虹贯月五,贯珥一。
哲宗元祐元年十二月戊戌,月当蚀,云阴不见。
三年六月庚寅,月蚀,既。十二月丁亥,月当蚀,云阴不见。
四年五月甲申,月蚀,云阴不见。
五年五月戊寅,月蚀,云阴不见。
六年四月癸卯,月蚀,云阴不见。
七年三月戊戌,月蚀,既。
八年九月己丑,月蚀,云阴不见。
绍圣三年七月癸卯,月蚀,云阴不见。
四年正月庚子,月蚀,云阴不见。
元符元年五月壬戌,月当蚀不蚀。
二年五月丙辰,月蚀,既。十月甲寅,月蚀,既。
十年十月戊申,月蚀。
按以上《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志》:自元丰八年三月五日至元符三年正月十二,凡五色晕气九,晕八十九,周晕二百五十一,重晕一,交晕三,珥一百三,冠气七,戴气一十七,背气八,白虹贯月二,贯珥一。
徽宗崇宁二年二月甲子,月蚀,既。八月辛酉,月蚀,既。三年二月己未,月蚀。八月丙辰,月蚀。
四年十二月戊寅,月蚀。
五年六月乙亥,月蚀。十二月壬申,月蚀,既。
大观三年十月丙戌,月蚀。
四年四月甲申,月蚀,既。九月庚辰,月蚀,既。
政和元年三月戊寅,月蚀。九月甲戌,月蚀。
三年二月丁酉,月蚀。十月甲午,月蚀。
四年正月辛卯,月蚀,既。
六年十一月乙巳,月蚀。
七年十一月己亥,月蚀。
重和元年五月丙申,月蚀。宣和二年三月丙辰,月蚀。
三年九月庚辰夜,有苍白气贯月。壬午夜,苍白气长三丈贯月。
六年正月癸亥,月蚀。十二月戊午,月蚀,既。
按以上《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志》:自元符三年正月迄靖康二年四月,凡晕五,晕川二,五色晕五,珥一,晕冠一,交晕一,重晕一,白虹贯月一。
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壬午,月蚀于轸。
四年十月己卯,晕生五色。
绍兴元年八月己卯,月当蚀,云阴不见。
二年二月丙子,月未当阙而阙,体如蚀,色黄白。五月乙亥,晕生五色。七月甲戌,月蚀于室,既。
三年七月戊辰,月蚀于危。
四年六月壬午,晕生。十二月庚寅,月蚀于井。
五年十一月乙酉,月蚀于井,既。
六年五月辛巳,月蚀于南斗。十一月己卯,月当蚀,云阴不见。
八年三月辛丑,月当蚀,云阴不见。九月丁酉,月当蚀,云阴不见。
九年九月壬辰,月蚀于胃,既。
十一年七月丙午,月蚀,云阴不见。
十二年六月庚子,月蚀,既。十二月戊戌,月当蚀,云阴不见。
十四年六月甲午,月蚀于女。
十五年五月己未,当蚀,阴云不见。
十六年四月甲寅,月蚀。
二十一年二月丙辰望,月当蚀,阴云不见。
二十五年五月壬戌望,月当蚀,以山色遮映,不见亏分。
二十七年九月丁丑,月蚀。
三十年正月甲午,月当蚀,阴云蔽之。
按以上《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孝宗隆兴二年五月己亥,月当蚀,阴云蔽之。乾道元年四月甲午,月当蚀,阴云蔽之。
三年五月,生黄白晕珥。
四年二月丁未,月蚀,既。三月壬寅,生黄白晕周匝。五年二月辛丑,月当蚀,阴云不见。三月庚子,黄白晕周匝。
六年十一月辛酉,月当蚀,阴云不见。
八年六月壬子,月当蚀,阴云不见。
淳熙元年四月壬申,月当蚀,阴云不见。
二年四月丙寅,月蚀于房,既。九月癸亥,月当蚀,云掩不见。
三年三月庚申,月当蚀,云阴不见。
五年二月己卯,月当蚀,云阴不见。
六年正月甲戌,月蚀,既。
八年十一月丁亥,月蚀。
九年十一月辛巳,月蚀。
十年五月己卯,月蚀。
十二年三月戊戌,月蚀。九月乙未,月当蚀,云阴不见。十三年三月壬辰,月当蚀,阴云不见。八月庚寅,月蚀,既。
十四年八月甲申,月当蚀,阴云不见。
十六年十二月辛丑,月当蚀,阴云不见。
按以上《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光宗绍熙元年六月丁酉,月当蚀,阴云不见。十一月乙未,亦如之。
二年六月壬辰,月当蚀,阴云不见。
三年四月乙巳,月当蚀,阴云不见。
五年九月癸卯,月当蚀,阴云不见。按以上《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宁宗庆元二年八月壬戌,月蚀。
三年七月己未,月蚀,既。
四年七月庚戌,月蚀。
六年五月庚午,月当蚀,阴云不见。
嘉泰二年五月己未,月蚀。
三年三月癸未,月当蚀,阴云不见。七月壬午,白虹晕贯月中。
开禧元年三月壬申,月当蚀,阴云不见。闰八月己巳,月当蚀,阴云不见。
三年正月壬辰,月蚀。七月戊子,月蚀。
嘉定元年正月丙戌,月当蚀,阴雨不见。十二月庚辰,月蚀。
二年六月丁丑,月蚀。
三年十一月己亥,月蚀。
五年十月戊子,月蚀。
七年二月庚戌,月蚀。八月丁未,月蚀。
八年八月辛丑,月蚀,既。
九年二月己亥,月当蚀,云阴不见。闰七月乙未,月当蚀,云阴不见。
十年十二月戊午,月蚀。
十一年六月乙卯,月蚀。十二月壬子,月蚀,既。
十二年五月庚戌,月蚀。
十三年五月甲辰,月当蚀,云阴不见。
十四年十月丙寅,月蚀。
十五年三月癸亥,月当蚀于氐,既,云阴不见。
十六年正月丁巳,月当蚀,云阴不见。
按以上《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理宗宝庆元年正月丁丑,月蚀。七月癸酉,月蚀,阴雨不见。
二年七月戊辰,月蚀,阴雨不见。
绍定元年十一月甲申,月蚀。
二年十一月己卯,月蚀。
四年四月庚午,月蚀。
五年三月乙未,月蚀。
六年二月庚寅,月蚀。
端平二年十二月癸卯,月蚀。
三年十二月丁酉,月蚀。
嘉熙元年六月乙未,月蚀。
三年四月甲寅,月蚀。
四年四月戊申,月蚀。
淳祐元年九月庚子,月蚀。
四年七月癸丑,月蚀。
五年七月戊申,月蚀。
六年闰四月辛丑,晕。
七年五月丁卯,月蚀。十月辛丑,生珥。
八年二月戊子,晕生黄白。十月己丑,月蚀。
十一年三月乙亥,月蚀。九月壬申,月蚀。
十二年八月丙寅,月蚀。
宝祐二年闰六月丙戊,月蚀。
三年十二月丁丑,月蚀。
四年三月乙卯,四月庚午,晕周匝。
五年十月丁酉,月蚀。
六年四月癸巳,月蚀。十月辛卯,月蚀。
开庆元年四月戊子,月蚀。十月乙酉,月蚀。景定二年七月甲戌,月蚀。
三年十月甲子十二月辛酉,晕周匝。
四年二月戊午,晕周匝。
按以上《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度宗咸淳二年六月丁丑,月蚀。十一月甲辰,月蚀。
四年七月癸亥,月蚀。
五年九月丁巳,月蚀。
六年三月乙卯,月蚀。九月辛亥,月蚀。
九年正月戊辰,月蚀。十二月壬戌,月蚀。
按以上《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