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河南省开封市” 相关资源
诗文库26018
人物库3145
活动17292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三百七十卷目录

 开封府部汇考一
  开封府建置沿革考
  开封府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开封府星野考

职方典第三百七十卷

开封府部汇考一

开封府建置沿革考

      《府志》本府
禹贡兖豫二州之域,春秋时郑陈许东虢祭杞。郾顿胡项彝诸国分治其境,战国魏惠王都之号曰大梁。秦取其地为三川。郡之东北境颍川,郡之北境汉承秦。后置陈留郡而以兖州刺史,纠察之东汉仍旧。魏晋改郡为国,刘宋废国复为郡。后魏置梁州,东魏析陈留开封二郡。北齐复以开封并入。陈留郡后周改梁州曰汴州。以城临汴水故名。隋初罢郡以州统县,大业初,废州以其地并入荥阳、颖川等郡。唐武德初,置汴州。天宝初,复为陈留郡。乾元初,又改为汴州。五代梁都于此号为东都,置开封府。唐复为汴州。及宣武军晋汉周皆为东京开封府。宋因之金以此为汴京。贞元初,又改为南京。宣宗南迁复都焉,置开封府。元初改为南京路,寻又改为汴梁路,总管府明洪武元年,改汴梁路为开封府,属河南布政使司。领州六县三十六弘治十二年,增置沈丘县。嘉靖二十四年,升归德州为府,割睢州及宁陵等七县以属之。皇清因之领州四县三十祥符县〈附郭〉汉高帝初,置开封县,属河南郡。武帝元狩元年,又析置浚仪县,属陈留郡。东汉因之三国,魏以陈留郡改国县属如故晋。以开封属荥阳郡。浚仪属陈留国。南北朝刘宋仍旧。后魏二县俱属陈留郡。东魏置开封郡,以开封县属焉。北齐后周省开封县,俱以浚仪属陈留郡。隋复置开封与浚仪并属荥阳郡。唐二县属汴州,陈留郡五代俱属开封府。宋大中祥符二年,始改浚仪为祥符县。属如故金。因之元属汴梁路,明复以开封县,省入属开封府。皇清因之编户四十八里陈留县上古有莘城周,春秋为留地属郑,后为陈所并。故曰陈留。秦始置陈留县,属三川郡。汉置陈留郡,治此。东汉因之三国魏,属陈留国。晋南北朝俱废。隋开皇六年,复置又析置新里县,大业初省新里入焉,属梁郡。唐属汴州,陈留郡。五代宋金俱属开封府。元属汴梁路,明属开封府。皇清因之编户一十里杞县上古雍国黄帝之后,周武王封禹后为杞国。汉置雍丘县属陈留郡。东汉因之三国,魏晋俱属陈留国。南北朝刘宋元嘉八年,改属陈留郡。后魏属阳夏郡,北齐仍还故属。隋开皇初,郡废十六年,置杞州大业初。州废以县属梁郡。唐武德四年,复置杞州。贞观初,州废县属汴州。陈留郡五代晋始改为杞县。汉周复为雍丘。宋因之金正隆间仍改杞县,元属汴梁路,明属开封府。皇清因之编户三十里通许县宋建隆初,置通许镇属陈留郡。咸平五年,置咸平县,属开封府。金大定二十九年,以与咸平府。重始改曰通许县。元属汴梁路,明属开封府。皇清因之编户一十二里太康县夏太康所筑之城,秦置阳夏县。属颍川郡,汉淮阳国东汉属陈国。晋属梁国,南北朝刘宋属南汝阴郡。后魏置阳夏郡以县属焉。东魏属北陈郡。隋开皇七年,始更名太康县,属淮阳郡。唐因之五代属开封府,宋金仍旧元属汴梁路,明属开封府。皇清因之编户八里尉氏县周春秋郑大夫尉氏之邑,秦始置尉氏县,属三川郡。汉属陈留郡。东汉因之三国、魏晋俱属陈留国。南北朝刘宋元嘉八年,以平丘县省入属秦郡。东魏属开封郡,北齐废。隋开皇六年,复置属颍川郡。唐武德四年,改置洧州。贞观元年,州废复置县属汴州。陈留郡宋金俱属开封府,元属汴梁路,明属开封府。皇清因之编户二十里洧川县周春秋郑之曲洧。汉神爵三年,置新汲县于洧城属颍川郡。东汉晋俱因之南北朝。刘宋属南梁郡。东魏属许昌郡。隋开皇十六年,升为洧州。大业初,州废。唐武德四年,复置洧州。贞观初,复废宋改置宋楼镇属尉氏县。金兴定二年,废镇始改为洧川县。以临洧水为名属开封府,元属汴梁路,明属开封府。皇清因之编户一十七里鄢陵县周春秋郑邑郑伯克段于鄢即此。战国谓之安陵,汉始置鄢陵县属颍川郡。东汉晋皆因之南北朝。东魏属许昌郡,北齐省入许昌县。隋开皇七年,复置鄢陵县,属颍川郡。唐五代俱属开封府,宋金仍旧元属汴梁路,明属开封府。皇清因之编户二十六里扶沟县汉始置扶沟县,属淮阳国。以小扶亭有洧水之沟。因名东汉属陈留郡。晋省入新汲县,属颍川郡。南北朝后魏复置东魏。置许昌郡治此。隋属颍川郡。唐武德四年,改置北陈州寻废州县属如故。五代梁属开封府,宋金俱仍旧元属汴梁路,明属开封府。皇清因之编户二十里中牟县周春秋郑邑,汉始置中牟县属河南郡。东汉三国,魏俱因之晋属荥阳郡,南北朝刘宋因之东魏置广武郡治此。隋开皇初,郡废改中牟曰内牟,改内牟曰圃田,属荥阳郡。唐武德三年,复改为中牟,并置牟州。四年,州废以县属郑州荥阳郡。五代梁属开封府,唐复属郑州。晋宋金俱属开封府,元属汴梁路,明复属开封府。皇清因之编户二十六里阳武县秦始置阳武县属三川郡,有博浪沙地。汉属河南郡。东汉三国,魏俱因之晋属荥阳郡,南北朝东魏属广武郡,北齐省隋复置仍属荥阳郡。唐属郑州荥阳郡。五代梁属开封府,唐属汴州宣武军晋属开封府,汉周因之宋金仍旧元属汴梁路,明属开封府。皇清因之编户二十八里原武县汉始置原武县属河南郡,东汉属河南尹晋省。南北朝东魏孝昌中,复置改属广武郡。北齐省。隋复置后改县曰原陵,属荥阳郡。唐初复名曰原武,属郑州荥阳郡。宋初,省入阳武县后复置金属郑州。元属汴梁路,明属开封府。皇清因之编户一十四里封丘县上古为封父国,汉始置封丘县属陈留郡。寻析置平丘县,东汉因之三国。魏属陈留国。晋省平丘县入焉。南北朝刘宋属陈留郡,后魏省入酸枣县寻,复置北齐废隋开皇十六年,复置属东郡。唐属汴州陈留郡。五代俱属开封府,宋金仍旧元属汴梁路,明属开封府。皇清因之编户二十六里延津县周春秋郑之廪,延战国为韩所都。秦置酸枣县。汉属陈留郡。东汉因之三国,魏晋俱属陈留国。南北朝后魏并入小黄县,寻复置属东郡。北齐并入南燕县。隋开皇初,复置酸枣县,属滑州。大业初,改属荥阳郡。唐复属滑州。五代梁属开封府。唐属滑州。晋复属开封府。汉周因之宋始改曰延津县。金贞祐三年,升为延州。寻废州复置县。元属汴梁路,明属开封府。皇清因之编户六里兰阳县秦为东明镇地,汉置东昏县,属陈留郡。东汉因之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俱废。宋乾德元年,复置改县曰东明属开封府。金析东明六乡为县,取其首乡曰兰阳以为名,属曹州。元属汴梁路,明属开封府。皇清因之编户二十九里仪封县周春秋卫邑仪封人请见夫子,即此汉为东昏县。地南北朝隋唐宋俱废,金复置始改曰仪封县,属曹州元属睢州,明属开封府。皇清因之编户一十五里新郑县上古有熊国,周封黄帝后于此为郐国。春秋时为郑武公之国,名曰新郑。秦属颍川郡。地汉始置新郑县,属河南郡。东汉因之晋省南北朝。刘宋复置属荥阳郡。后魏省隋开皇十六年,复置属豫州荥阳郡。唐属郑州荥阳郡。宋属郑州。金元俱属钩州,明初属钧州后改属开封府。皇清因之编户二十三里陈州上古庖牺氏所都。周封舜后于此,为陈国。秦为颍川郡。地汉始置陈县属淮阳国。东汉属陈国。晋属梁国。南北朝刘宋属南梁郡。东魏改置陈郡。北齐改曰信州。后周改曰陈州。隋开皇初,废陈州改置宛丘县,属淮阳郡。唐复为陈州。五代晋为镇。安军汉废。周复置。宋初为陈州。宣和元年,升为淮宁府。金元俱为陈州。并治宛丘县明省宛丘入焉。以州属开封府。皇清因之编户四十五里领县四商水县秦置溵强县,属颖川郡。汉改曰㶏强县,属汝南郡。东汉因之。南北朝后魏改属汝阳郡。北齐废。隋开皇十六年,复改曰溵水县,属淮阳郡。唐建中二年,置溵州。兴元二年,州废以县,属陈州淮阳郡。宋建隆间,避宣祖讳始改曰商水县,金元明俱属陈州。皇清因之编户一十二里西华县汉始置西华长平二县,属汝南郡。东汉长平改属陈国。西华属如故。晋永康元年,省西华入长平属颍川郡。南北朝刘宋复置西华,并属陈郡。东魏因之北齐省。长平入焉。隋开皇十八年,改曰鸿沟县,大业初复改西华属淮阳郡。唐武德元年,更名箕城。景云元年,复曰西华属陈州淮阳郡。宋属淮宁府,金元明俱属陈州。皇清因之编户二十二里项城县周春秋项子国。汉置项县属汝南郡。东汉因之晋属梁国。南北朝刘宋属陈郡。东魏改置秣陵县属于丹阳郡。北齐属信州。后周属陈州。隋开皇初,始改秣陵为项城,属淮阳郡。唐属陈州淮阳郡。宋属淮宁府,金属陈州。元至元二年,省入商水县寻。复置明属陈州。皇清因之编户一十五里沈丘县周春秋为沈子国。汉置平舆县,属汝南郡。东汉晋南北朝刘宋俱因之,隋开皇间以项城县,析置沈州。唐武德初,州废始置沈丘县,属颍州汝阴郡。宋属顺昌府,金元俱属颍州,明初省弘治十二年,复置属陈州。皇清因之编户一十三里许州周为许国。汉始置许县,属颍川郡。东汉因之三国。魏黄初二年,改曰许昌县,晋因之南北朝刘宋属南阳郡。后魏属北陈留颍川二郡。东魏属许昌郡。北齐因之。后周置许州改县曰长社。隋开皇初,复改属颍川郡。唐武德四年,置许州。十七年,更置都督府。乾元元年,复为许州。以长社县属焉。五代梁置许州。匡军唐改许州中武军。宋元丰三年,升许州为颍昌府,金为许州昌武军元为许州。明以长社县,省入属开封府。皇清因之编户四十八里领县四临颍县汉始置临颍县属颍川郡。以在颍水之上故名。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刘宋俱因之。北齐改属临颍郡。隋仍属颍川郡。唐属许州颍川郡。宋属颍昌府。金属许州。昌武军元属许州。明属仍旧。皇清因之编户一十八里襄城县周春秋为郑汜地。汉始置襄城县,属颍川郡。东汉因之。晋南北朝后魏东魏俱属襄城郡。隋属颍郡。唐武德元年,置汝州。贞观元年,废以县属许州。天宝七载,复属汝州临汝郡。五代宋俱因之金属昌武军。元属许州。明属仍旧。皇清因之编户三十二里郾城县周本郾子国,汉置郾县属颍川郡。东汉晋俱因之隋。开皇初始改县曰郾。城仍属颍川郡,唐贞观元年,属蔡州。寻改属许州颍川郡。宋属颍昌府。金属昌武军元属许州。明属仍旧。皇清因之编户二十二里长葛县周春秋郑邑宋人伐郑,取长葛即此。汉置长社县,以社中树暴长。故名属颍川郡。东汉、晋、南北朝、东魏、后周俱因之。隋开皇六年,始长社县为长葛县。属如故。唐复析置长社县,属许州颍川郡。宋二县并属颍昌府,金属昌武军,元属许州。明省长社入许州,以长葛属焉。皇清因之编户二十二里禹州夏帝启飨诸侯于钧台,即此。周春秋郑之栎邑。战国为韩国,秦置阳翟县属颍川郡。汉因之。晋属河南尹,南北朝东魏置阳翟郡,以县属焉。隋开皇初,废阳翟郡县属襄城郡。唐初,属嵩州。贞观元年,改属许州。颍川郡宋属颍昌府。金大定二十四年,始置钧州,以阳翟属之。元仍旧明省阳翟县,入焉万历元年,改禹州。皇清因之编户六十四里领县一密县周本密国亦鄫国地,汉始置密县属河南郡。东汉因之。晋属荥阳郡。南北朝刘宋东魏俱因之。后周改属郑州。隋省唐武德四年,复置属郑州。寻改属河南郡,宋属河南府。金属郑州,元属钧州,明属禹州。皇清因之编户二十三里郑州周管叔鲜封于此,后为郑国。秦置管县属三川郡。汉、东汉、三国、魏晋、俱省入中牟县。南北朝后魏为东恒农郡。东魏置广武郡,后周置荥州。寻改为郑州,隋开皇十六年,置管州大业,初复曰郑州治管城县。又改州为荥阳郡。唐武德四年,于武牟置郑州。天宝初,改荥阳郡。乾元初,复为郑州。宋熙宁五年,废州以管城属开封府。元丰八年,复置州。升奉宁军治县如故。金元俱为郑州,明以管城省入属开封府。皇清因之编户三十三里领县四荥阳县周虢国春秋为郑京城。秦置敖仓于此。汉始置荥阳县属河南郡。东汉属河南尹。三国魏复属河南郡。晋置荥阳郡,以县属焉。南北朝刘宋东魏皆因之。后魏属东恒农郡。北齐改郡曰成皋。隋开皇初,废成皋仍以县属荥阳郡。唐天授二年,析置武泰县属洛州。神龙初,复省入荥阳县属郑州,荥阳郡。宋属泰宁军。金元俱属郑州,明属仍旧。皇清因之编户一十里荥泽县周本泽名春秋卫侯及翟人,战于荥泽。即此秦三川郡。移治于此。汉三国魏晋俱为荥阳县地。隋开皇四年,置广武县。仁寿元年,始改为荥泽县。属荥阳郡。唐因之。宋熙宁五年,废为镇入管城。元祐元年,复为县,金属郑州。元属汴梁路,明属郑州。皇清因之编户一十里河阴县秦置平阴县,属三川郡。汉属河南郡。东汉属河南尹。晋始改平阴曰河阴。以在濒河山下。故名属河南尹,南北朝刘宋因之,东魏置河阴郡。治此隋省唐开元初,复置属河南郡。会昌三年改属孟州。宋因之金元俱属郑州。明属仍旧。皇清因之编户七里汜水县周东虢国地。春秋时为郑岩邑,又名虎牢。秦为三川郡。地汉置成皋县,属河南郡。东汉改县曰成睪。三国魏复名成皋。晋因之。南北朝刘宋东魏俱属荥阳郡。后周改属郑州。隋开皇十八年,始改县曰汜水属荥阳郡。唐武德四年,复改成皋县。贞观元年,省垂拱四年改曰广武县。会昌三年,仍为汜水,属孟州。宋熙宁七年,省入河阴。元丰初,复置。金元属郑州,明属仍旧。皇清因之编户一十里开封府疆域考        《府志》开封府疆域图

府治总〈祥符县附郭〉开封府东一百三十五里至归德府之睢州界。
西三百六十里至河南府之巩县界。
南四百八十里至汝宁府之上蔡县界。
北一百三十里至卫辉府之汲县界。
东西广四百九十五里,南北袤六百一十里,由府治东北一千五百八十里达于。
京师
各州县
祥符县
东至陈留县界三十五里。
西至中牟县界三十五里。
南至尉氏县界六十五里。
北至封丘县界四十里。
东西广七十里,南北袤一百五里,东北九十里为兰阳县。
兰阳县
东至仪封县界十五里。
西至陈留县界二十里。
南至杞县界十里。
北至直隶长垣县界五十里。
东西广三十五里,南北袤六十里,又东三十里为仪封县。
仪封县
东至归德府考城县界四十里。
西至兰阳县界十五里。
南至杞县界二十五里。
北至长垣县界三十里。
东西广五十里,南北袤六十里,西至开封府一百二十里,府东五十里为陈留县。
陈留县
东至杞县界二十五里。
西至祥符县界二十里。
南至通许县界四十里。
北至兰陵县界三十里。
东西广四十五里,南北袤七十里,又东六十里为杞县界。
杞县
东至归德府睢州界三十里。
西至陈留县界三十里。
南至太康县界三十里。
北至兰阳县界五十里。
东西广六十里,南北袤八十里。西至开封府一百一十里,折而南七十五里,为太康县。
太康县
东至归德府柘城县界四十五里。
西至扶沟县界六十五里。
南至陈州界五十里。
北至杞县界四十五里。
东西广一百一十里,南北袤一百里,西北至开封府二百一十里,府东南八十里为通许县。
通许县
东至杞县界三十里。
西至尉氏县界二十里。
南至扶沟县界四十里。
北至陈留县界二十里。
东西广五十里,南北袤六十里,南九十里为扶沟县。
扶沟县
东至太康县界三十五里。
西至鄢陵县界二十五里。
南至西华县界四十里。
北至通许县界六十里。
东西广六十里,南北袤一百里,北至开封府二百里,东南七十里为西华县。
西华县
东至陈州界三十里。
西至郾城县界百里许。
南至商水县界三十里。
北至扶沟县界三十里。
东西广一百三十里,南北袤六十里,西北至开封府二百七十里。又东南七十里为商水县。
商水县
东至陈州界二十里。
西至西华县界四十里。
南至汝宁府上蔡县界四十里。
北至陈州界二十五里。
东西广六十里,南北袤七十里,西北至开封府三百四十里,折而东少北七十里为陈州。
陈州
东至归德府鹿邑县界四十里。
西至西华县界六十里。
南至项城县界六十里。
北至太康县界四十里。
广袤各百里,西北至开封府二百八十里,州南一百二十里为项城县。
项城县
东至沈丘县界二十里。
西至商水县界五十里。
南至汝宁府新蔡县界三十里。
北至陈州界六十里。
东西广七十里,南北袤九十里,东北至开封府四十里,折而东六十里为沈丘县。
沈丘县
东至江南太和县界五十里。
西至项城县界四十里。
南至颍州界一十八里。
北至鹿邑县界七十里。
东西广九十里,南北袤八十八里,至开封府三百九十里,府南九十里为尉氏县。
尉氏县
东至通许县界三十里。
西至中牟县界五十里。
南至鄢陵县界三十五里。
北至祥符县界三十里。
东西广八十里,南北袤六十五里,又南七十里为鄢陵县。
鄢陵县
东至扶沟县界一十五里。
西至许州界二十五里。
南至西华县界八十里。
北至尉氏县界三十五里。
东西广四十里,南北袤一百一十五里,北至开封府一百六十里,折而西七十里为许州。
许州
东至鄢陵县界四十五里。
西至禹州界四十五里。
东南至临颍县界三十里。
北至洧州县界三十五里。
东西广九十里,南北袤七十里,东北至开封府二百一十里,州东南六十里为临颍县。
临颍县
东至西华县界三十五里。
西至襄城县界四十五里。
南至郾城县界二十五里。
北至许州界三十里。
东西广八十里,南北袤六十里,东北至开封府二百八十里,又南六十里为郾城县。
郾城县
东至商水县界四十五里。
西至襄城县界五十里。
南至汝宁府西平县界三十五里。
北至临颍县界三十五里。
东西广一百里,南北袤七十里,东北至开封府三百二十里,折而西一百二十里为襄城县。
襄城县
东至郾城县界六十里。
西至汝州郏县界二十五里。
南至南阳府叶县界二十五里。
北至禹州界四十里。
东西广八十五里,南北袤七十五里,东北至开封府三百一十里,折而北九十里为禹州。
禹州
东至许州界三十五里。
西至河南府登封县界六十里。
南至襄城县界四十里。
北至新郑县界四十五里。
东西广一百里,南北袤九十里,东北至开封府三百二十里,州西北一百二十里为密县。
密县
东至新郑县界五十里。
西至登封县界三十里。
南至禹州界四十里。
北至荥阳县界三十里。
东西广九十里,南北袤七十里,东北至开封府二百三十里,府西七十里为中牟县。
中牟县
东至祥符县界三十五里。
西至郑州界三十五里。
南至洧川县界六十里。
北至阳武县界五十里。
东西广七十里,南北袤一百一十里,折而南一百里为洧川县。
洧川县
东至尉氏县界三十里。
西至长葛县界二十里。
南至许州界二十五里。
北至中牟县界四十里。
东西广五十里,南北袤七十里,东北至开封府一百五十里,又西三十里为长葛县。
长葛县
东至洧川县界十八里。
西至禹州界六十里。
南至许州界十五里。
北至新郑县界二十里。
东西广八十里,南北袤三十五里,东北至开封府一百八十里,又西北四十里为新郑县。
新郑县
东至洧川县界三十里。
西至密县界二十里。
南至禹州界三十里。
北至郑州界四十里。
东西广五十里,南北袤七十里,东北至开封府一百六十里,西北九十里为郑州。
郑州
东至中牟县界三十五里。
西至荥阳县界一十八里。
南至新郑县界五十里。
北至荥泽县界三十五里。
东西广五十五里,南北袤八十五里,东至开封府一百四十里,州北四十五里为荥泽县。
荥泽县
东至原武县界一十五里。
西至河阴县界二十里。
南至郑州界五里。
北至卫辉府获嘉县界越河二十五里。
东西广四十里,南北袤三十里,东至开封府一百四十里,折而西三十里为河阴县。
河阴县
东至荥泽县界八里。
西至汜水县界二十里。
南至荥阳县界五里。
北至怀庆府武陟县界一十五里。
东西广三十五里,南北袤二十二里,东至开封府一百八十里,折而南三十里为荥阳县。
荥阳县
东至郑州界五十里。
西至汜水县界十里。
南至密县界五十里。
北至河阴县界二十五里。
东西广六十里,南北袤八十里,东至开封府二百一十里,又西四十里为汜水县。
汜水县
东至荥阳县界三十里。
西至河南府巩县界一十五里。
南至登封县界五十里。
北至怀庆府温县界一十五里。
东西广四十五里,南北袤六十五里,东至开封府二百五十里,本府西北越河九十里为封丘县。
封丘县
东至兰阳县界四十五里。
西至延津县界三十五里。
南至祥符县界三十里。
北至直隶滑县界三十里。
东西广八十里,南北袤六十里,又西北四十里为延津县。
延津县
东至封丘县界十五里。
西至卫辉府新乡县界三十五里。
南至阳武县界五里。
北至卫辉府胙城县界三十里。
东西广四十里,南北袤三十五里,东南越河至开封府九十里,折而西南五十里为阳武县。
阳武县
东至封丘县界四十五里。
西至原武县界二十里。
南至中牟县界三十里。
北至新乡县界三十里。
东西广七十里,南北袤六十里,东南越河至开封府九十里,折而西四十里为原武县。
原武县
东至阳武县界二十里。
西至荥泽县界一十八里。
南至郑州界二十里。
北至新乡县界三十五里。
东西广四十里,南北袤五十五里,东南越河至开封府一百二十里。
形胜附开封府〈祥符县附郭〉
郦生说汉高祖云,陈留天下要冲。
《李勉传》:汴州水陆一都会。
宋周邦彦汴都赋分疆十同提封万井。
《宋史》:处四达之会。
张洎封事八方所辏为天下枢。
各州县
陈留县东临睢水,西控平丘。
杞县南萦铁里之河,西倚高阳之址。
通许县冈势盘旋,河流控带。
太康县东阻长白,西据华阳。
尉氏县康沟南绕,营盘西踞。
洧川县东控蓬池,西据大隗。
鄢陵县南襟潩水,北拥彪冈。
扶沟县前恃两岐之阜,后萦双洎之流。
中牟县宝峰镇其南,金线绕其北。
阳武县黄河萦流,鸿沟控阻。
原武县黑洋盘礡,黄河汇流。
封丘县淳于亘其北,黄河经其南,左引东昏之墟,右扼博浪之阜。
延津县南襟大河,北负卫水大梁之咽喉,中州之要地。
兰阳县北依澶匡金堤之固,南控陈杞阳夏之区。
仪封县贾河之故迹,限其北商丘之扼要襟其南。
新郑县西连大隗,北引颍波。
陈州铭山独耸颍汝交流。
商水县东踞顿山,西环谷水。
西华县远挹莲陂之秀,近接颍水之流。
项城县走马沟环抱于北,输羊港经流于南。沈丘县前临汝水,后枕平奭。
许州颍河环其右,潩水经其左。
临颍县研冈北踞,渚水西萦。
襄城县原武紫云列于西南,汝颍浍渚经于东北。
郾城县东恃召陵,西环襄水。
长葛县陉山接马陵之峻,洎水出鸡坞之原。禹州少嵩连其西,颍水绕其北。
密县倚青屏石楼之山,环玉寨石梁之水。郑州西临京水,南列梅山。
荥阳县群峰对峙,诸水交萦。
荥泽县西通汴水,东控姚堤。
河阴县黄河天堑经其北,覆釜地险拥其南。汜水县东望塔山,西通崤函。

开封府星野考

        《府志》大梁主星分野
考星垣开封府系角亢,氐而以房心及柳星。张掺人焉《旧志》无柳星,张今照《唐书·天文志》。补入角亢在辰郑分野。
《天文志》曰:角、亢,寿星也。初,轸十度,馀八十七,秒十四少。中,角八度。终,氐一度。自原武、管城,〈郑州〉。滨河、济之南,东至封丘、陈留,尽陈、蔡、汝南之地,逾淮源,至于弋阳,〈光州〉西涉南阳郡至于桐柏,又
东北抵嵩之东阳,中国地络在南北河之间,故申,〈信阳〉光许、息、江、〈确山地〉黄、〈光州地〉道、〈确山地〉柏、〈西平〉沈、〈沈丘〉赖、〈息县地〉蓼、〈固始〉顿、〈项城地〉胡、〈颍川地〉房、〈遂平〉〈光山〉诸国皆豫州之分,宜属鹑火氐涉寿星,当洛邑众山之东,与亳土相接,次南直颍水之间,曰太昊之墟,为亢分。又南涉淮气连鹑尾,在成周之东阳,为角分。角宿之属。为进贤,为平道,为天门,为平星,为天田,为周鼎。为库楼,为衡为柱亢宿之属。为折威,为大角,为左右摄提。为阳门,为顿颃豫州之域开封府。为祥符,为陈留,为通许,为扶沟,为鄢陵,为洧川,为太康,为尉氏,为中牟,为兰阳,为原武,为阳武,为封丘,为延津,为许州,为长葛,为郾城,为临颍,为襄城,为陈州,为西华,为商水,为项城,为沈丘。
氐房心在卯宋分野。
《天文志》曰:氐、房、心,大火也。初,氐二度,馀千四百一十九,秒五太。中,房二度。终,尾六度。自雍丘、〈杞县〉襄邑、小黄而东,循阴济,界于齐、鲁,乃东南接太昊之墟,尽古宋〈归德府〉〈宁陵地〉商亳之地,西接陈郑、氐宿之属。为天乳,为招摇,为梗河,为帝席,为亢池,为天辐,为阵车,为骑官,为车骑,为骑阵将军房宿之属。为钩钤,为键闭,为罚,为东西咸。为日,为从官心宿之属。为积卒。
豫州之域为开封,为杞县,为仪封。
柳星张在午周分野。
《天文志》曰:柳、七星、张,鹑火也。初,柳七度,馀四百六十四,秒七少。中,星七度。终,张十四度。北自荥泽、荥阳,并京、索,暨山南,得新郑、密县,至外方东隅,〈禹州〉斜至方城,〈裕州〉抵桐柏,北自宛、〈南阳〉叶,南暨汉东,尽汉南阳之地。又自雒邑负北河之南,西及函谷,踰南纪,尽弘农,〈灵宝〉以淮源、桐柏、东阳为限,即古成周、〈洛阳〉虢、〈陜州〉郑、管、郐、〈新郑〉东虢、〈汜水〉密、滑、〈偃师〉焦、〈陜州〉唐、申、〈南阳〉邓之墟,其东鄙则入寿星。〈阙〉柳宿之属为酒旗,星宿之属为轩辕。为天相,为天稷。张宿之属为内平,为长垣,为天尊,为少微,为天庙〈阙〉,三河之域开封府为郑,为荥泽,为荥阳,为河阴,为泛水,为禹,为密,为新郑。
刘基清类天文分野书:角、亢在辰自轸十度。至氐一度,属郑豫州柳星张在午。自柳四度至张十五度,属周分禹及新郑之西。偏皆周分。按天官之书,始于《史记》廿一史中,俱缕陈之第疆域割裂,历代靡定谈天文者,言人人殊虽有甘石。雒下之律。算谁敢信毫釐罅。微之尘杪邪史迁以氐房心,属豫州分野。春秋荧惑守心,心为宋分,似不当属之全豫也。内台秘典以开封下属兖郑之分。上属角亢之墟。考诸禹贡荆河惟豫州,开封自应属豫,又或汉置陈留郡。而以兖州刺史纠察之遂,以后之兼隶疑前之并属乎唐。一行因山河界域定列,国分星以角亢系郑豫州其论,或近理明刘基清类。《天文书》亦主。此说然按唐《天文志》:一管城也,既属郑,分又属周。分何居,或以郐管之墟。周初畿内地至宣王始以封郑。故两存其说,则天星亦可逐人事,而迁就与大抵开封之域,自原武管城而东至封丘。陈留颍水之间太昊之墟。俱为角亢分其属氐房心者,雍丘而东南接太昊之墟,西接陈郑属柳星张者。禹郑二州属近之疆域。攸分上应元象载,诸河道《通志》者为可据也。《旧志》云:尧仲春星昏中明万历时,则井昏中尧仲夏火昏中,万历时则角昏中乃知宿日易,而地有常则房心为豫分。惟周汉以前为然至唐以后,属角亢氐是则理之所,或然也。要之术士信数儒者信理。故自古圣贤君子罕言之善。言可退妖彗修政自弭,火灾亦何关乎,一宿之为域主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