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七百九十五卷目录

 宁国府部汇考一
  宁国府建置沿革考
  宁国府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宁国府星野考
  宁国府山川考一

职方典第七百九十五卷

宁国府部汇考一

宁国府建置沿革考

      《通志》本府
《禹贡》扬州之域,春秋属吴后,属越战国,属楚秦为鄣郡汉置丹阳郡,宛陵春谷泾,宣城四县,治宛陵东汉因之孙吴析置宁国县,晋改宣城郡,亦治宛陵刘,宋并侨置淮,南郡入,宣城治于湖隶南,豫州随复淮南郡,宣城复隶扬州,齐梁俱隶南豫梁置南陵郡陈。又立北江州隋平陈,宣城改宣州,馀州郡俱废大业,初复称宣城郡,并宛陵入,宣城为郡治,以南陵为县,唐武德复,为宣州立宣州都督,后属江南西,道开元中析当涂泾地置,太平县宝应,初又析置旌德县大顺间,升宁国军置节,度使杨吴因之,宋,复称宣州乾道初,升宁国府,隶建康府路,后隶江南东路元,改宁国路隶江东建,康道明改宁国府,属南直隶。皇清因之隶江南省安徽布政使司领县六。
宣城县〈附郭〉
汉置宣城县,与宛陵并置属丹阳郡,东汉省宣城入宛陵,为丹阳郡治三国。吴因之属丹阳郡析置宁国、怀安等县。晋复置宣城,属宣城郡东晋南北朝。宋齐梁陈俱因之,隋省宛陵怀安安吴及淮南之,逡遒地人,宣城为宣州治,唐宣城郡治五代,南唐置宁国军,宋宣州治元宁国路治明宁国府治。皇清因之编户,二百一十七里。
宁国县
汉宛陵南境三国,吴析宛陵置宁国县属丹阳郡晋属,宣城郡南北朝俱,因之隋省入,宣城唐析宣城,复置属宣州,五代南唐宋,俱因之元属宁国路明属宁国府。皇清因之编户六十里。
泾县
汉置泾县以泾水,名属丹阳郡东汉因之三国吴因之晋属。宣城郡南北朝隋,因之唐即县置南徐州,更名猷州泾属焉。武德初,州废泾复属宣州五代,南唐宋俱属,宣州元属宁国路明属宁国府。皇清因之编户七十里。
太平县
汉泾县地唐天宝中析当涂泾地置,太平后省寻复属宣州五代,南唐宋,俱因之元属宁国路,明属宁国府。皇清因之编户二十里。
旌德县
汉泾县地,唐宝应初析当涂泾县地,置旌德县属宣州五代,南唐宋俱属宣州元属宁国路明属宁国府。皇清因之编户,四十三里。
南陵县
汉春谷地,东汉三国,吴赭圻置屯晋因之东晋改阳谷南北朝,宋,齐因之梁置南陵县,及南陵郡治春谷隋罢郡,以南陵县属。宣州唐武德初属池州贞观初,还属宣州南,唐宋皆因之元属宁国路明属宁国府。皇清因之编户八十九里。

宁国府疆域考

    《通志》《县志》合载宁国府疆域图

本府
东至广德州建平,县界六十里。
西至池州府青阳县界,一百六十里。
南至徽州府绩溪县界,二百三十里。
北至太平府当涂县界,一百一十里。
自府至
京师二千七百四十五里。
东西广二百二十里南北袤三百五十五里。
宣城县
宣城附邑也,东至广德州建平县界六十里。西至南陵县界六十里。
南至宁国县界六十里。
北至太平府当涂县界一百五里。
东南至宁国县界六十里。
东北至江宁府高淳县界七十里。
西南至泾县界五十里。
东西广一百二十里南北袤一百六十五里。
宁国县
府南九十里,为宁国东至广,德州同仁乡四十五里。
西至旌德县招贤乡,一百五里。
南至浙江杭州府昌化县,马蹄岭一百三十里。北至宣城县,兴贤乡四十里。
东南至浙江杭州府,于潜县惟新乡一百三十里,又至孝丰界一百二十里。
东北至广德州建平县,庙前乡六十里。
西南至丛山关一百三十里。
西北至泾县铁店岭九十里。
自县至
京师水路三千一百四十里,陆路二千九百五十
里。
东西广二百里,南北袤一百里。
泾县
府南一百里,为泾县东至,宣城县界四十里至县一百五里。
西至太平县界九十里,至县一百六十里。南至旌德县界,八十五里至县一百二十里。北至南陵县界,三十五里至县六十五里。东南至太平县,一百四十里。
东北至宁国县,一百五十里。
西南至青阳县,一百五十里。
西北至宣城县一百五里,至太平府芜湖县一百七十里。
自县至
京师陆路二千八百里,水路三千七百里。
东西广一百一十里,南北袤六十六里。
太平县
府西南二百四十里,为太平东至旌德县界三十里。
西至池州府石埭县界六十里。
南至徽州府歙县界五十里。
北至泾县界六十里。
西南至徽州府黟县界一百三十里。
自县至
京师陆路二千九百九十里,水路四千四百五十
里。
东西广二百一十里,南北袤一百一十里。
旌德县
府南二百二十里,为旌德东至宁国县一百四十里。
西至太平县九十里。
南至徽州府绩溪县六十里。
北至泾县一百二十里。
东南至徽州府绩溪县界三十里。
东北至宁国县界四十里。
西南至徽州府歙县界八十里。
西北至太平县界五十里。
自县至
京师陆路四千六十四里,水路四千二百五十里。
东西广九十里,南北袤二十里。
南陵县
府西九十里,为南陵东至宣城县界清弋江三十五里,自界至宣城县六十五里。
西至池州府铜陵县,界牌湖四十五里,自界至铜陵县五十五里。
南至池州府青阳县界,十八社桥七十五里,自界至青阳县六十五里。
北至太平府繁昌县,界小石桥十五里,自界至繁昌县三十里。
东南至泾县界分界山二十里,自界至泾县四十里。
东北至太平府芜湖县界,漳陵港八十里自界至芜湖县三十里。
西南至青阳县界黄山七十里,自界至青阳县六十里。
西北至太平府繁昌县界,石冈山三十里,自界至繁昌县三十里。
自县至
京师二千九十里。
东西广七十里,南北袤八十里。
形胜附本府〈宣城县附郭〉
李白西侯亭颂东,堑巨海西襟长江咽三吴扼五岭。
陈简甫良《史记》阻以重山,缘以大江。
《崇庆寺记》名山胜川,为江南之甲。白居易诗土控吴,兼越州连歙与池。
陈势大《宁塔记》作藩南夏据吴上游。
韩熙载宣州《新城记》宁国,重藩宣城奥壤星分牛、斗地,控荆吴扼天下之咽喉,作关东之襟带。宣城县 华阳敬亭麻姑行廊万,壑千岩云烝霞蔚。
宁国县 冈峦四塞郁为岩壑。泾县 幕山秀拔百丈,孤搴水西溪壑尤名胜壤。
太平县 四境山环望若屏画。
旌德县 鸟道萦迂舟楫阻限实徽宁之孔道。南陵县 漳淮汇流川泽沃衍。

宁国府星野考

    《通志》《县志》合载府属总
《汉书·地理志》:吴地,斗分野也。今之会稽、丹阳、豫章、庐江、广陵、六安、临淮郡,尽吴分也。
《晋书·天文志》:斗、牵牛、须女,吴、越,扬州:九江入斗,一度庐江入斗六度,豫章入斗十度,丹阳入斗十六度,会稽入牛一度,临淮入牛四度,广陵入牛八度,泗水入牛一度,六安入女六度。
《隋书·地理志》:扬州于《禹贡》为淮海之地。在天官,南斗十二度至须女七度,为星纪,于辰在丑,吴、越得其分。
《唐书·天文志》:斗、牵牛,星纪也。初,南斗九度。〈馀千四十二秒十二太〉中南斗二十四度。〈馀千七百八半〉终女四度。又星纪得云汉下流,百川归焉。故其分野,自南河下流,穷南纪之曲,东南负海,为星纪。
《宋史·天文志》:南斗六星,南星者,魁星也。石申曰:魁第一主吴,二会稽,三丹阳,四豫章,五庐江,六九江。
《明天文清类分野书》:宁国属斗分。
宁国府山川考一   《通志》《县志》合载本府〈宣城县附郭〉
陵阳山 在城内陵阜回环峰,峦耸秀为一郡,之镇北自敬亭陂陀而南隐起,为三峰宋郭祥正诗陵阳三峰压,千里百尺危楼势相倚危楼即叠嶂也。
一峰 在府治相传晋内史桓彝,用郭璞术,所建唐刺史林仁肇更创城制,肖鳌为形襟山带江得形势之胜。
二峰 在府西南。
鳌峰 在府前元妙观在其西。
阳陂 在府东南府儒学在其南。
三峰 在府北巍峙,而东为府治之屏蔽也。敬亭山 在城北十里,由华阳高峰北来百馀里横亘于此,若屏幛然高数百丈,周广百倍之,东临宛句南俯城闉,万壑千岩云蒸霞蔚固近郊,胜境云旧名昭亭,又名查山,山下有韨山上有拥翠亭,即太白独坐题诗处遗碣尚存。盘石山 在敬亭山东北,即盘龙山有首有尾,其形似龙下临深渊。
洪村岭 在敬亭山西第一峰有一峰庵。麒麟山 在敬亭山东北十里,绵亘环踞状似麒麟,故名。
梅子冈 在敬亭山东北。
甑山 在梅子冈东五里,山形似甑大小北路从此分。
佛子岭 在梅子冈西北五里。
峡石山 在佛子岭东五里,下临深潭潭上下多怪石此,敬亭山北第一支。
乐义冈 在麒麟山西。
高亭冈 在麒麟山北十里。
城山   稻堆山 俱在高亭冈东北十里。与塞口山对峙河岸俨如门扃此,敬亭山北第二支。
九里山 在乐义冈西。
黄冈 在乐义冈东北十里。
豹山 在黄冈北十里,冈陇起伏绕十数里。横冈 在豹山北三十里,山赤色又名虹冈有横冈桥此敬亭山北第三支。
楚王城山 在黄池镇里许,古斥堠在焉地接当涂兵兴时尝,把隘于此,因山创城门阙俨然。麻姑山 在城东三十里,高广视敬亭过之迤逦崷崒蟠踞,百馀里作镇东境麻姑尝修炼于此,旧有仙坛丹灶剑池石棋枰钓鱼矶天游亭。诸迹唐刘沧元,贡奎诸人题咏。
掉石岭 在麻姑山北巨石,回阴俨分向背,岭下有天如庵林宇泉石最称幽胜。
灵马山 在麻姑山东即麻姑山支陇。
云头山 在麻姑山南,峰势巑岏即麻姑山发脉处。
碧山 在麻姑山西山外,为石塘冲计家桥陈尚书迪仗节,以死家人侯来保拾遗骨归葬于此。
牛矢岭 在碧山稍北。
石马山  华盖山  漪塾山 俱在牛矢岭东,皆北趋南湖而止。
大昆山  小昆山 并在南湖之北,小昆山岩石尤峭异。
凤凰山 在小昆山,后嶙峋飞舞夐自不凡。滚山 在凤凰山北跌落无停势。
云山 下有石洞幽深幻异非复人间,结构古名金牛洞,山顶有藏书洞为陈九龙讲学之所。大延岭 在凤凰山西道通水阳。
白鱼岭 在大延岭西。
塞口山 在白鱼岭西峰,列如长城与稻堆山对峙河岸。
长山 在白鱼岭北慈溪出焉岁陶官瓶于此。蒋山 在云山北下瞰固城湖,是为高淳南境地界狸头桥。
华阳山 在郡城南百里,高千馀仞周百馀里,联岫回溪村落相望,连跨宣泾宁旌之境土名不一总谓之华阳。
高峰 居华阳之南,峰冠云表山顶,有庵依岩构屋覆以铁瓦人多杂猿猱,以居下有塔泉并产名茶。
密垄岭  盘岭 俱在华阳山南盘岭下有洞,可容百馀人洞中有狮象石颇称幽胜。金牌岭 在盘岭西二岭之间,仅通一线为泾旌间道郡南一阨塞也。
大墨山  小墨山 二山皆华阳支陇。洞山 以洞得名与两墨山连接。
悫头山 在横山之南郡,城来龙从此过脉。横山 在悫头山北十里,雄亘隆嵷府龙陵阳敬亭山从此发脉乃少祖也。
壁田山 在横山北十馀里。
孔川山  长山   双牌山
石岭头山 以上四山俱在,壁田山北二十里。鼓城山 在石岭东山形似鼓。
双羊山 在府城南三里,有褚将军墓,以双石羊名梅圣俞,诗风雪双羊路梅花溪上村。
柏山 在双羊山稍西梅都官葬此,又有景梅亭在祠寺之后,今废。
团山 距城十五里在双羊山西北。
丁山 在双羊山东与团山相望。
洪村岭 在丁山东北即敬亭一峰。
响山 距城二里,又名小赤壁危矶突兀,下瞰响潭上有钓台。
鲁山 距城六十里,自华阳横山分脉东趋九里新田络绎,由此土人立庙祀鲁玉,故名。新田山 距城五十里,由横山东突起一山绝顶,有平台俯瞰华阳柏枧,诸峰高陂水鲁墨溪华阳大河叠绕,其前山产石炭石灰。
千堆山 在新田山东十里。
峄山 在新田山北十里,山势由新田山至此。陡起峻峰蟠踞十数里,上有项羽庙项王兵曾过此土人立庙祀,之梅圣俞诗项王路由此力闻能拔山。
城山 在峄山东。
石马山 在新田山西北溪中,有石其形似马,
《旧志》作凤回山。溪头山 在石马山北。
黄泥冈 在凤家冲北。
官塘山 在黄泥冈北数山,合沓绵亘错见分名。
戚家山 在官塘山北。
岩台山 距城五十里,由横山趋北巉岩峭壁,上有平台,下有石洞乳泉郡守,罗汝芳诗台端松抱石岩底塔栖云刻石上。
花田山 在岩台山北距城,三十五里山径幽深。
西山 在岩台山北。
桐子冈 在西山北十里。
曹塘山  七里冈山
夏家渡山 三山俱桐子,冈北下止于宛溪之上与响山相对峙。
梅珑山 在金牌岭西北距城六十里,高数百仞山顶宽平,有庵名金山堂居者,垦田以食明嘉靖中免丈量蔡润中有记勒石。
龙潭山 山麓有潭云兴则雨。
象鼻山 形势怪峭与龙潭相接。
华盖山  石壁山  斗门山 三山夹峙如门。
隆演山 以上六山皆在金牌岭西北。
鹊山   苦竹山  凤凰山
松岩山 山多异松,以上四山皆在金牌岭东。曷山 唐文德元年,杨行密攻宣州,客袁袭劝行密速趋曷山坚壁,以须又天复二年,杨行密遣兵击宣州刺史田頵破之曷,《山嘉靖志》作蜀山误。
天门山 在城西三十里,回瞩华阳诸峰俨如门扃,故名。
高岭山  峡山 二山俱在天门,山东北十里。
行廊山 在城西四十里,两峰对峙环绕若廊庑然。上有磐石巨人迹相传梁杯渡禅师过此。中有白云池法云寺下临白云湖诸胜。
牛头山 在行廊山西北下,有寨埠元末红巾贼作乱里人立寨以守。
方山 在牛头山西北接南陵境。
柏枧山 在城东南七十里,是为文脊之阴溪谷邃深峰岩回曲飞流界。道跨岫为梁极称幽胜晋瞿硎先生隐此古,有僧以柏皮引水入厨,故名。山口有文峰书舍。
万人坑 在柏枧山西山脊与宁国分界。梅村山 在万人坑北。
歙溪山 在梅村山西水名歙溪山半一凸名钱家垄。
查树岭 在歙溪山西北,由宁国过泾间道由此。
石龙山 在查树岭北山下,有洞洞中有龙龙出则雨。
海螺山  坐吉山 俱在石龙山东北。长里冈 在歙溪山东北山上,平冈道路颇长。独山 在长里冈东十里。
夹冈山  栗木冈 俱在长里冈东北十五里。
峻山 在夹冈山东南。
水西山 下有横溪与水东山分峙。
桃园山 在夹冈山东五里。
小劳山  大劳山 有洞可容数十人。按《本草》:有劳山韭不知何指今此,地不种而生且嫩
美焉。
安山   后潭山 以上四山俱桃园山东,二十里并沿河而列与水东诸山相望焉。稽亭山 在城东南六十里,图经云宣城东南稽亭山古仙人尝居此,行客悦其幽旷至此必稽驻,故名。
仙人岩  三天洞 皆在稽亭山中,洞中有三窍通明见天中,有扶风禅师智琰石龛流水从洞中,出灌田十馀顷,宽平高敞容百馀人,旁有风穴,又有暗洞,皆深窅奇绝莫可名状。水东山 在稽亭山东南距城七十里,大河之东有市有渡地邻中洲。
午山   蔡后山  双峰山 二峰对峙,俗称丫山疑即鸦山,上有蛟龙潭与,宁国连境以上三山皆在水东山南。
寨山 在稽亭山北,一作豸山。
洞山 在寨山北,有洞可容数百人。
长幡岭  袍笏岭 二岭在洞山东。
落星山 在袍笏岭东田中突起一峰相传星陨于此。
马凹山 在落星山东北,山形凹曲,故名。下为阮家冲。
折山 在马凹山西北,山势如折,故名。
十字路山 在折山东距城七十里。
南山 在十字路山东。
四望山 在南山东北五里。
泉冈山 在四望山北十里。
珍珠河 在城内出西南,李家塘即珍珠塘北流东环府后,木直街出铁牛坊水门,达于宛明正德间,改从西北沟沿径东,岳观侧出城北东行入宛非复道矣。
九曲池 在郡城北三里,唐刺史裴休植莲于内为游观所。
放生池 在敬亭山广教寺内。
仙溪 在折山下,相传奚氏女浣纱于此,不返家人索之,但见溪流清浣异常以为仙去云。啸泉 在十字路山距郡城七十里,人鼓掌而啸则泉涌出。
慈溪 源出长山。
塔泉 在高峰下。
固城湖 在蒋山下。
双埂水 在南山东与建平接界,北流二十里至洪林又北流十里入南湖。
宛溪 在城东附城,环绕源出新田山经峄山之阳当两山间,以其水流宛曲,故名。
九曲河 在宛溪东北下流三十里。
陆家潭 在九曲河东。
斜陂滩 在陆家潭上流。
板桥水 由石马溪头凤村桥,板桥径黄泥冈之东流至斜陂滩之西,五里与宛溪合。
横涧 发源横山之麓径岩台。
张家湖 原为田以其沮洳多水,故俗称湖源,有二一出孔家冲由鼓城,桥至绿锦铺东入一出双牌铺东,由沙河桥绿锦桥至张家桥入。响潭 在响山下潭水澄泓舟行过此,谷声相应峭壁芳洲称为佳境。
石子涧 在城西北由敬亭,南麓东流带郭入于宛,宋人施元长林亭,在焉梅都官有下赤山岭过渡,至石子涧别施八评事诗即此。泥河 在宛溪东距城十里。
筲箕湾 在泥河西距城五里。
句溪 在城东三里,水流澄澈形如句字李白诗洗心句溪月,谓其清也源出宁国南笼丛山千秋岭诸水北流西塌入,宣境又北为水东水西又十里为后潭,又十里至下西受华阳诸溪水,又西为陆家潭,又北为孙家埠为高溪为乌泥埠西径土山又五里,为东溪又三里是为句溪。
三汊河 在句溪北二里,句溪水至此与宛溪合东岸为新城西岸为馆驿,今废。
筑尸沟 《芜关志》作竹丝沟。
敬亭潭 潭水泓深岁旱于此请水祈雨。丧临洲 相传汉楚王英徙泾舆榇于此。油榨沟 在丧临洲北。
陈村湾 在油榨沟北。
野猫沟 在陈村湾西。
青草湖 在陈村湾东。《旧志》作青土湖。
石头沟 大河旧本东北流,明弘治间凿沟以杀河势河渐堙舟皆由此。
浑水港 在石头沟东南湖水于此合流。沙石湾 慈溪合高淳水至此入河。
牛儿港 沙石湾慈溪高淳诸水皆由此达空相寺右入河。
龙溪 在水阳镇,有水兑仓有巡检司有浮桥,有义仓东岸,有水碧桥北与高淳接境。
黄池 龙溪西北在城北百二十里,一名玉溪,郡东南水聚此,出大江南岸属,宣城北岸属当涂。
焦村滩 在塞口山北,支流西北竹塘野猫沟水于此,出前代洪水冲泛民居荡析为滩,宣城无十八都者以此今称焦村湖。
丁家湾 与黄池合其水阳分流北出陈沟口者,又径芮家嘴与高淳水合。
姑溪 在丁家湾北。
双溪 句溪上流分支五里。
许村湖 双溪西北涨,则潴水涸则产苇荻可供樵爨。
掘港 在许村湖北十里。
华阳溪 在城东南七十里,出华阳山东流二十里过鲁山。
鲁显水 晋宋间,兵乱时宣城,人鲁显领部曲戍守其境有清水里,人遂号鲁显水。
凉泉 在府南三十里,一名寒泉,其源出鲁山,虽九夏其凉如冰今黄渡东,有凉泉坝或以此名。
蒲田干溪 在鲁显水十里,上自广印山坐吉山鹿角山螺山,下至塌磡佛村高泥亭桑园一溪环绕下达黄渡多梅氏世居。
鲁溪 在黄渡东北二十里,至下西入河。深沟   乌木溪 二水皆在鲁溪之下。白洋溪 在城西南五十里,源出金牌岭之北。界溪 自苦竹山过陶公桥至凤凰山后与白洋溪合。
青弋江 在城西六十里,源出石埭泾太及宣之西,南诸水皆入焉舟楫要津陂堰资利宣城。旧治于此西岸为南陵境有渡。
𥱼湾 在青弋江北十里。寒亭   南庄陈湾 二水俱曷山天门山西北。
五花潭 在𥱼湾北。馀舍溪 源出九里山。
南埼湖 在城东北四十里,其北为此埼湖今总称南湖周广馀四十里,东受广德建平诸水由绥溪,入宣之东境诸水,皆泻入焉。此境内一巨浸也。旧云宣州,有五湖今芜湖当阳属太平固城属,高淳惟南湖青土尚属宣城耳。
绥溪 一名白沙。
曲河 在南埼湖西南。
湖北河 在油榨沟西北,距白鱼岭十馀里。浑水港 南埼湖西南诸水,皆至此与大河合。惠泉 在城东南宋建炎,中州守李光因寇围。城凿池潴水录事沈肇记周紫芝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