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夔州府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六百十三卷目录

 夔州府部汇考一
  夔州府建置沿革考
  夔州府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夔州府星野考
  夔州府山川考一

职方典第六百十三卷

夔州府部汇考一

夔州府建置沿革考

      《府志》本府
夏禹别九州,夔当荆梁二州之域,商因之,周为鱼复国,言鳇鱼至此而复洞庭,或曰古有鱼腹浦,其形似鱼,故以名国。春秋为夔国,僖公三十六年秋,楚人灭夔,地属于楚。战国楚置捍关,张仪说秦王曰:巴蜀治船,浮江而下,不十日而拒捍关。惠王从之,使司马错伐蜀,有其地。至始皇分天下为郡县,地属巴郡。鱼复隶焉。西汉因秦旧,王莽没公孙述,据其地,名曰白帝。东汉置永宁郡,建安初改巴东郡,治永安,蜀汉,改置固陵郡,寻仍改巴东郡,治永安。晋治鱼复,宋置三巴校尉,梁置信州,皆治白帝城。后周置总管府,治永安。总管王述移白帝,开府陆腾,徙治八阵滩。北隋大业初改为巴东郡,唐武德初为信州,二年改为夔州,治奉节。分秭归、巴东二县,置归州。七年,增名都督府,督黔巫一十九郡。天宝初,改为云安郡。乾元初复为夔州,属山南东道,领县四。五代梁置镇江军。乾化四年,徙军治为夔。后唐升为宁江军节度使,孟知祥据蜀,仍为夔州。宋置都督府,复治瀼西,亦为夔州。元改州为路,置总管府,隶四川。明洪武四年,仍改为夔州。十四年,升州为府,隶四川布政司,领十一县,曰奉节、曰云阳、曰万、曰开、曰梁山、曰新宁、曰建始、曰巫山、曰大宁、曰大昌、曰达。成化间,析达增东乡。正德九年,改达县为州,又析东乡县一里半,为太平县,共领一州十二县。皇清因之,至康熙六年,裁大宁归并奉节,裁新宁归并梁山。九年,又裁大昌归并巫山,馀皆仍旧。奉节县〈附郭〉春秋时,庸国之鱼邑,秦为鱼复县,属巴郡,蜀汉改永安县,西魏改曰人,复属信州。唐贞观中为奉节县,宋元仍旧。明洪武九年省,十四年复置,编户四里。皇清因之,因地荒民少,未编里甲,仅分江南北两岸。
巫山县
楚巫郡,秦改为巫县,属南郡。汉因之,晋于此置建平郡,隋罢郡,改县,曰巫山,属巴东郡。唐属夔州。宋元仍旧,明因之,编户三里。皇清因之,编户三里。
云阳县
汉胊䏰县,属巴郡。晋属置云安军。熙宁中,以监析置安义县,寻复为监。元置云安军,后升为云安州。明洪武七年,改州为县,编户九里。皇清因之,因地荒民少,不能编里,仅编户三甲。
万县
汉胊䏰县地,属巴郡。蜀汉立南浦县,后周置安乡郡,后改县,曰安乡。改郡曰万川。隋改万川曰南浦,属巴东郡。唐置南浦州。贞观中,改万州。天宝初,改南浦郡。乾元初,复为万州。宋因之,元以南浦县省入。明洪武七年,改州为县,编户四里,成化中增一里。皇清因之,编户三里。
开县
汉巴郡胊䏰县地,汉末析,置汉丰县,蜀汉属巴东郡。晋省。梁复置。魏改曰永宁。隋改曰盛山,属信州。义宁初置州。唐天宝初改盛山郡。乾元初复为开州。广德初又改曰开江。宋因之,元以县省入。明洪武六年改州为县,编户七里。皇清因之,编户三里。
梁山县
汉胊䏰县地。西魏置梁山县,隋属巴东郡。唐初属南浦州,后属万州。宋置梁山军,县属焉。元祐初,还属万州。寻复旧。元改军为梁山州。明洪武七年,省州入梁山县,编户十一里。皇清因之,编户三里。
建始县
汉巫县地,晋置建始县,属建平郡。后周置业州,隋废州郡,以县属清江郡。义宁初复置业州。唐贞观中州废,以县属施州。宋元仍旧。明改今属。皇清因之,编户五里。达州汉巴郡宕渠县之东界,东汉析置宣汉县,晋属宕渠郡,南齐属巴渠郡,梁置东关郡,及置万州。西魏改为通州,隋初郡废,大业初改府,为通川郡。唐初复为通州,天宝初改通川郡。乾元初复为通州,宋初改达州,以宣汉等县省入。元仍旧。明洪武九年改州为县,以通川县省入,属夔州。正德中复升为州,编户一十三里。皇清因之,编户五里。
东乡县
汉割宕渠县,立新安县,魏分新安,置东乡县,属石州。后因之。明洪武初并入达县,成化元年复析为县,编户三里。皇清因之,编户二里。
太平县
明正德十年,割东乡县地置,编户三里。皇清因之。

夔州府疆域考

    府州县《志》合载夔州府疆域图

本府
东至湖广巴东县界二百二十里。
西至重庆府忠州界四百五十里。
南至湖广施州卫界二百里。
北至陕西平利县界五百里。
自府治至省城陆路一千八百二十里。水路二千五百三十八里。北至

京师六千里。
东西广六百七十里。南北袤七百里。
奉节县
东至哨楼界牌交巫山县界五十里,过界抵巫山县八十里。
西至龙洞铺交云阳县界八十里,过界抵云阳县六十里。
南至土墙交湖广施州卫二百里,又至建始县二百六十里。
北至红崖交大宁县界八十里,过界抵大宁县一百里。
西南至石龙关交湖广忠路司界五百四十里,东由岷江水程至巫山县八十里。
东西广一百三十里,南北袤二百八十里。
巫山县
东至界岭交湖广巴东县界九十里。
西至哨楼界牌交奉节县界八十里。过界抵奉节县五十里。
南至暴龙河抵施州卫界七十里。
北至凤凰山交大昌县界六十里。过界抵大昌县六十里。
东南至左岩堡下深河抵巴东县界九十里。西南至大石岭交建始县界八十里。过界抵建始县一百二十里。
东由岷江下至湖广荆州府巴东县界水程六十里。
自县至府一百三十里。
东西广一百七十里。南北袤一百四十里。
云阳县
东至龙洞铺交奉节县界六十里。过界抵奉节县八十里。
西至站溪铺交万县界六十里。过界抵万县八十里。
南至交奉万二县界一百八十里。
东北至大宁县界一百二十里。
西北至白崖山交开县界六十里。过界抵开县三十里。
东由岷江下水程至奉节县一百四十里。自县至府一百四十里。
东西广一百二十里。南北袤二百四十里。
万县
东至站溪铺交云阳县界八十里。过界抵云阳县六十里。
西至郭村坝交重庆府忠州界一百二十里。过界抵忠州五十里。
南至大坪堡交湖广施州卫支罗所界一百八十里。
北至铁凤山交开县界三十里。过界抵开县六十里。
东由岷江下水程至云阳县一百四十里。自县至府二百八十里。
东西广二百里。南北袤二百一十里。
开县
东至尖山坝交大宁县界二百里。过界抵大宁县一百三十里。
南至铁凤山交万县界六十里。过界抵万县三十里。
北至高桥关交东乡县界七十里。过界抵东乡县三百里。
西北至宝山观交新宁县界四十里。过界抵新宁县三十里。
东由开江至小江口转岷江下水程一百二十五里至云阳县。
自县至府二百三十里。
东西广二百四十里。南北袤一百三十里。
梁山县
东至分水铺交万县界九十里。过界抵万县八十里。
西至界牌交重庆府垫江县七十里。过界抵垫江县四十里。
南至观音崖交重庆府忠州界三十里。过界抵忠州七十里。
北至普安桥交新宁县界三十里。过界抵新宁县七十里。
自县至府四百五十里。
东西广一百五十里。南北袤六十里。
建始县
东至桃符口交湖广巴东县界四百四十里。西至红崖龙溪𪊍子渡交湖广施州卫界三十里。
北至奉节县二百六十里。
东南至分水岭交湖广容美土司并巴东县界四百八十里。
东北至杨柳荒交湖广巴东县界三百里。自县至府二百六十里。
东西广四百七十里。南北袤七百八十里。
达州
东至新宁县一百二十五里。
西至渠县界八十里。
南至平滩河交顺庆府大竹县界九十里。过界抵大竹县五十里。
北至东乡县界四十五里。
东南至凉风垩交新宁县界一百二十里。过界抵新宁县三十里。
东北至胡家坪交东乡县界四十里。过界抵东乡县五十里。
西南至界牌岭交顺庆府渠县界六十里。过界抵渠县一百二十里。
西南由通川江下水程至顺庆府渠县二百三十里。
自州至府六百四十里。
东西广一百八十里。南北袤一百三十里。
东乡县
南至七里峡交新宁县三十里。过界抵新宁县六十里。
北至铁矿铺交太平县界一百八十里。过界抵太平县九十里。
东南至高桥关交开县界三百里。过界抵开县七十里。
西南至胡家坪交达州界五十里。过界抵达州四十里。
西南由通川江下至达州水程一百里。
自县至府七百三十里。
东西广三百五十里。南北袤二百一十里。
太平县
东至黄墩交大宁县界三百里。过界抵大宁县五百里。
西至九盘子交保宁府巴州界五里。过界抵巴州一百八十里。
南至铁矿铺交东乡县界九十里。过界抵东乡县一百八十里。
北至二州垩交陕西紫阳县界二百五十里。过界抵紫阳县一百六十里。
东北至高头大界岭交陕西兴安州界二百三十里。又至冉家坝界岭交陕西紫阳县双河界二百里。
西北至梨树隘交陕西西乡县白庙子界六十里。
东西广三百五里。南北袤三百四十里。
形胜附本府〈奉节县附郭〉
欧阳永《引水记》:据秦楚上游,为巴蜀要郡。董钺《制胜楼记》:当全蜀之口。
丁谓《夔城记》:坚完两州间,隔三楚,凭高控深,咽喉巴峡。
夔州《报恩寺记》:镇以滟滪,扼以瞿塘。吴简言《禦寇记》:水陆津要,全蜀东门。
王十朋马纲状:重冈复岭,上倚绝壁,下临断崖。天险之势。
王十朋《武侯祠堂记》:水有瞿塘滟滪,山有赤甲白盐,形势险天下。
韩宣《夔城记》:两山峭峙,一水掀腾,西南近江城,于江渚则舟楫不能越,东北近山城,于山崿则矢石不能加。
陈讲夔州府《题名记》:陆行则线路缭云,尚碍飞鸟。水行则急峡轰霆,引索可断。
巫山县
东流宁水,南耸巫峰,箜篌屹左,琵琶峙右。大河如带,四山如城,五方要冲,三峡津隘。
云阳县
《钟秀堂记》:东有瞿塘,西有缙云。
《新城记》:飞凤峙其南,五峰矗其北。
万县
《段文昌记》:处岷嶓之下,三峡之上。
《济川记》:扼束巴楚,岷江拖蓝。
《西池记》:东接夔府,北环梁山。
开县
汉中刺史《新宅记》:汉中之郡,盛山所理。
《隋志》:水陆所辏,货殖所萃。
温造宿《云亭记》:当禹贡之荒,落巴封之徼地。
梁山县
刘涣《题名记》:前涪后峡。
《续题名记》:夔子咽喉。
《图经记》:介夔子之间。
建始县
万山之窟,古业之地。
达州
《双清阁记》:郡居四达,山水之国。
宋侯师圣《庆观记》:山水秀丽,冠于陜右。
黎惇《题名记》:凤凰嵯峨,翠屏环拱,竹岭东列,铁峰西峙,一水萦带,四山如城。
陈升《翠云轩记》:东泻巴水,西环铁山,南对戛云,北望凤岭。
东乡县
《旧志》:四山环拱,六水萦回。
三江合流,群山排闼。
太平县
《旧志》:三江萦带,千嶂罗城,滩津险侔,瞿塘东北,势挟州垭。

夔州府星野考

府总
《春秋·元命苞》曰:轸星,散为荆州。
《天文志》:自轸十七度至张十八度为鹑首之次,于辰为末。
《文献通考》云:兼参之宿,亦秦之分野,又得楚之交。
蜀地当参井之墟,而夔在翼轸之分。
夔州府山川考一       《府志》本府〈奉节县附郭〉
卧龙山 在治东北五里,上有先主诸葛祠,少陵句云: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按《明一统志》:山有泉,极清冷。
文笔峰 在治东南,隔江三里,峰尖如笔。胜己山 在治南,隔江十二里,在文山右,峰峦叠秀,巍然独出,宋郡守王十朋名曰胜己。赤甲山 在治东十五里,不生草木,土石皆赤,如人袒背,故曰赤甲。一名火焰山,或云汉。巴人赤甲屯兵于此,故名。按《明一统志》:山上有孤城,相传公孙述筑,类要谓即鱼复县基。
白盐山 在治东,隔江十七里,崖壁高峻,色如白盐,张珖书赤甲白盐四大字于上,与赤甲山夹江对峙,蜀之噤喉也。杜甫诗云:卓立群峰外,基盘积水边。他皆任厚地,尔独近高天。
马岭 在白帝赤甲间,东十四里。
长松岭 去治北五十里,按《总志》:山多古松,冬夏饶风。
麝香山 在治东南隔江三十里,唐杜甫诗云:云暖麝香山。
石柱山 在治东北二十里,屹若天柱,按《总志》:与道士峰相连。
石钟山 去治东北十五里,按《总志》:与二仙山相望,上有巨石如钟,下有三足,烟火之迹宛然,父老以为尔朱丹炉云。
宝泉山 去治北二十五里,气象蔚然,大宁诸山唯此独雄。按《明一统志》:作宝源山,山半有石穴,出泉如瀑,即咸泉也。
绣墩山 去治东北四十里,按《总志》:山形如墩,顶平旁峻,惟一径可通,昔人尝避兵于此。道士峰 去治东二里,按《总志》:与桂山相近。朝阳峰 去治东五里,按《总志》:山峰向南。剪刀峰 去治北八里,两峰对峙,形如剪刀,按《总志》:山左边有石笋,曰裁衣尺。
凤山 去治东一里,一名东山,高百馀丈,木石洞壑苍翠幽深,宋郡守每暇日穷讨得月窟云岩钩雪浮玉之胜。
豹变岩 去治东二里,按《总志》:山半石孔中,豹尝隐于中,故名。
岷江 在治南门外,亦名蜀江,源自岷山,会百川经于夔,汇为瞿唐。一名汶江。《山海经》:神生汶江,马首龙身,禹导江,神实佐之。
瞿唐峡 去郡东十三里,两岸对峙,中贯一江,滟滪当其口,瞿者大也。唐水所聚也。又云瞿者渠也,秋冬水落,为瞿唐者塘也。春夏水溢为唐,又旧名西陵峡,李白诗:日边扳垂萝,霞外倚穷石。
大瀼水 去治东一里,自拦马坎发源,至八阵图流入岷江,杜甫诗:雉蝶粉如云,山田麦无陇。春气晚更生,江流静犹涌。即此。
东瀼水 去治东十里,自长松岭发源,由白帝山流入岷江,公孙述于此垦稻田,号东庄。杜甫侨寓诗有云:泥留虎𩰚迹,月挂客愁村。龙洞溪 自拦马坎发源,南流入岷江。
龙脊潭 岷江中有石长百丈,若龙脊。
鱼复浦 在治东南,隔江五里。
滟滪堆 屹立瞿唐峡口,中流之柱石也。《水经》云:白帝城西有孤石,冬出水二十馀丈,夏即没。秋时方出,滟滪如象,行人莫上,滟滪如马,行入莫下。峡人以为水候。《益州记》:滟滪堆与水涨没数十丈,其状如马,舟人不敢进,故曰滟滪又曰犹豫,言舟子取途,不决水脉,故犹豫也。《南史》云:淫豫大如悫,瞿唐不可触。乐府云:淫豫大如马,瞿唐不可下。《类要》云:淫豫大如鳖,瞿唐行人绝。淫豫大如龟,瞿唐不可窥。坤元录亦作犹豫。《水经注》滟滪歌曰:江头白浡坚相持,倏忽沦没别无期,先时水竭露大半,见三足如鼎形。杜甫诗有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之句。莲花池 在治西北,宋乾道中,周行可为夔运使,凿池于岭,种莲其中,清泉不竭,至今莲生焉。天池 在治东三十里,少陵句云:天池马不到,岚壁鸟才通。百顷青云杪,层波白石中。
青苗陂 去治东一里,蓄水溉田,民赖其利。大宁河 在治东门外,自宝源山发源,南流二十五里,至县城东转东南流八十里入大昌县界。
马连溪 发源于歇场,由大宁河入岷江。白鹿井 在宝源山下盐井,去治北二十五里。水咸煮盐,相传有袁氏逐白鹿至此,因名。
巫山县
阳台山 在县治北隅,有阳台遗址,高百丈,杜诗云:神女峰娟妙,即此。
驱熊山 去县治东二里,下有石滩,四季湍急如熊声,一名箜篌。
女观山 在治东,上有石如妇人,一名望夫山。寒山 去治东五十里,垂崖绝壁,险峻高寒。《荆州记》云:寒山九坎。
鸟飞崖 去治北四十里,与燕子坡相对。千丈山 去治东北一百里。
巫山 在治南,隔江一里大江之滨,形如巫字,张九龄诗:巫山与天近,烟景常青荧。
鸟飞山 去治西南六十里。
髻峰 去治南三里,二峰相峙如髻。
琵琶峰 在治西南,所居妇女多晓音律。巫峡 去县治东四十里,与西陵归峡并称三峡,绵亘七百馀里,两岸多猿。
巫山十二峰 去治东三十里,江之北沿峡一百六十里,屹列江干,所谓削出芙蓉也。
望霞峰 其峰特出,霞采晖映。
松峦峰 古松蓊郁。
朝云峰 高峙,每日常有彩云。
翠屏峰 峰耸翠如屏。
集仙峰 峰顶石列,如仙相聚。
聚鹤峰 峰有松杉,夜多鹤聚。
净坛峰 峰峦秀净。
起云峰 其峰常有云气腾起。
上升峰 其峰突兀,势若飞升。
飞凤峰 形如凤翔。
登龙峰 其形蜿蜒,若龙腾霄汉。
圣泉峰 峰顶有泉清冽。
金头山 去治东北四十里,按《总志》:山势高耸,冬月积雪不消。
聚奎山 去治西南三里,六峰攒聚。
唐帽山 去治北五里,形如唐帽。
岷江 在治南门外,自奉节入本县境东流六十里,至县城南下,流六十里入湖广巴东县界。大宁河 去县治东一里,自大昌县入县境,东南流四十里,至县城东入岷江。
万流溪 去县治东六十里,自施州卫发源,东流至万流驿入于岷江。
圣泉 在治东泉旁,童子多知书。
溪泉 去治东北一里。
楚王池 去治东北一里,其水甘美,相传楚襄王纳凉其上。
大宁湖 在治南门外,自大宁县入本县境,东南流八十里,至县城南下,流四十里入巫山县界。
千顷池 去治南三十里,东流经县西为井源,一西流为云阳县溪,一南流为奉节县之西瀼水。
石柱潭 去治南三十里,传为龙湫,岁旱祷雨辄应。
云阳县
飞凤山 在治南隔江一里,巍峨耸峙,形如飞凤。
汉城山 去治北四十里,汉扶嘉居此,按《明一统志》:唐瞿法言杨云外相继升于此。
马岭山 去治北四十里,汉扶嘉云:三牛对马岭,不出贵人出盐井。
马鞍山 去治西北三十里。
大梁山 去治西北七十里,形势横亘,若室梁然。
岷江 在治南,自万县东流六十里,至城南下流六十里入奉节县界。
瀑布泉 在凤凰山半。
东瀼河 在县治东一里有奇,自治北九龙池发源,南流至治东入于岷江。
小江河 在县治西四十五里,自开县诸水合流,至小江口入岷江。
万县
南山 在县治南隔江三里,下瞰大江叠翠如屏,县之案山也。
都历山 去治北三里,一峰突出,众山列峙,又号文笔。
西山 去治西三里,上有绝尘龛,景物清胜,为夔路第一。
狮子山 在县治北八里,形如狻猊,四面险绝,唯鼻尖可登,故名。
鱼存山 在县治西十里,上锐下广,崖面有石,形若双鱼。
人存山 在县治西一十五里,四面皆悬壁,周
围有数十里,俗名万户城。
石佛山 在县治北五里,山形如佛像,故名。木枥山 在县治西一百里,昔大禹治水,过此见众山漂没,唯此木枥不动,故名。
天城山 在治西五里,四面峭立如堵,唯西北一径可登,一名天生城,相传汉昭烈曾于此驻兵,小石城是也。
墨象山 去治东十五里关锁水口,其形如象。黄芦山 去治西一百二十里。
太白岩 去治西三里。
古练岩 去治西十里。
岑公岩 在治南,隔江一里,可容百人,中有石芝,有记,昔岑公修道于此。
下岩 去治东二里,按《总志》:相传唐末有刘道徵者,凿龛以居,黄鲁直诗:空岩静发钟磬响,古木倒挂藤萝昏。
黄金岛 去治南三里,屹立岷江中。
羊飞山 去治西南五十里,按《明一统志》:相传昔有人学道于此,常养二羊,忽一日戒童子云:勿放羊,童子放之,一羊翀天而去,因名。
岷江 在治南门外,自忠州入本县境,东流一百二十里,至县城南下流八十里,入云阳界。苧溪 去治西北一里,自治北狮子山发源,南流过县,西南合岷江,因溪旁土肥种苧,故名。包泉 在治西六里,其水清冽,与无锡惠泉等。宋元符间,太守方泽为铭,转运使张演诗:更易岩前分茗碗,旧游彷佛记孤山。
鲁池 去治西三里,宋太守鲁有开凿广百亩种莲。
开县
神仙山 去县治东一里,昔有仙人绯衣白马登此山,故名,上有迎仙观。
熊耳山 去治东北五里,按《明一统志》:以形似名。
盛山 去治北三里,冈峦耸翠,为县主山,杜甫有诗。
州面山 去治南一里,县案山也。
瑞石山 去治东南八里,一峰突出,山有瑞石,按《总志》:俗名毗卢山。
雁飞山 去治东北一百四十里,按《总志》:名崖飞,山高崖势如飞鸟,故名。
石门山 去治北一百里有石穴,清江水自穴中流出。
青冈山 去治西南四十里,峰峦崒嵂。
九陇山 去县治西二十里,山有九,曰石楠、曰垂云、曰玉环、曰凝香、曰飞虹、曰啼猿、曰磨嗟、曰飞仙、曰青枫,峰峦联峙,势相起伏。
城山 去治西十五里,按《总志》:四面险绝,东面有城。
鲤城山 去治西四十里,四面悬绝,有城。铁凤山 去治南四十里。
射洪山 去治南二十里,按《总志》:有旧城址。瑞贤山 去治南三里,群峰秀矗,按《总志》:俗呼面山。
界顶山 去治东北七十里。
积真洞 去治东北二十里。
雷洞 去治东五里,唐广德初,雷震而成。按《总志》:古名灵洞。
九折山 去治西二十里,按《总志》:山形九折,俗名观音山。
开江 去治南一里,自新宁县雾山坎发源,东南流七十里,合垫江入云阳县小江河,入岷江。清江 去治东北五十里,自界顶山发源,南流五十里,至城东南入开江。
垫江 去治南三十里,自青冈山发源,东流五十里合开江。
白水溪 去治东北四十里,自雁飞山发源,西南流三十里合清江,下流入开江。
三潮溪 去治东北二十里,自积真洞发源,西南流二十里合清江,下流入开江。
梁山县
福利山 去治西北五十里,按《总志》:俗讹为狐狸山,明都御史林俊以其丰腴,更今名。
石马山 去治南五里。
柏枝山 去治南十里,按《总志》:山下有丙穴,出嘉鱼。
七城山 去治西三十里。
高梁山 去治北二十里,望之若长云垂天,东西千里,剑阁铭所谓崖崖梁山,积石峨峨,者是也。
五斗山 去治西南三十里,形如斗斛。
铜印山 去治西南六十里,按《总志》:山以形似名。
蟠龙山 去治东三十里,孤峙秀杰,突出众山,下有二石洞,洞有二石如龙,首尾相蟠,顶有石髓,垂滴不绝,上有喷雾崖。
多喜山 去县治南五十里,陈希夷炼丹于此。石枕犹存,见丹光者多喜,故名。
白云山 去治西一百里,其峰峭如笔,亦名笔山。
金凤山 去治西五十里,有仙女石,三宝洞。瓦城山 去治西一百二十里,山顶坦平,耕者往往得古铜。
小碧山 去治西七十里,孤峰峭直,色如碧玉。鸡足山 去治东二十里,麓分五支,如鸡距状。八面山 去治东二十里,其形八面。
高都山 去治北十五里,峰峦迤逦百馀里,按《总志》:山中地黄壤而腴,其民以种姜为业。峰门山 在县治东一十五里,其山高大,顶有寒泉,两崖对峙,如门,故名。
龙神山 去治东三十里,上有龙神庙。
豆山 在治东,产红豆,木繁阴可嘉,通开县。黄茅岭 去治南十里,在超影铺上。
五诰山 去县治南五十里,其形五方,中央突起,有归极之象。
百节山 在治南,自天池至金坝峰,有百节。石月山 去县治南七十里有巨石如月,平视似上弦,侧视似下弦,故名。
宝泉山 在治西,层峦叠秀,下连五井泉,味甚甘。
峨城山 去治西三十里,汉樊哙筑城于上。七峰山 在治北,一峰七支峦,顶崒嵂可仰。屏山 去治西十里,平顶方麓如屏,为邑巨镇。蟠龙溪 去治东三十里,自蟠龙山发源,过喷雾崖东南流一百五十里,历忠州石宝寨入岷江。
桂溪 去治西南三十里,自五斗山发源,一名御史潭,北流三十里,至县城西转西流七十里入垫江县界,一名高滩溪,因两崖多桂,又名桂溪。
联珠峡 去治南五十里,众山溪木合流,西北流一百里至达州城东南入达州通川江。七里峡 去治西北四十里,众山溪水合流,西南流六十里合联珠下流达州。
建始县
文山 去治南五里,崖有笔架,中峰孤秀。啼猿山 去治西十里。
连珠山 去治西十里,五峰相连如贯珠。石乳山 去治西五十里,山石层叠,多生石乳。药山 去治西七十里。
禄山 去治东二十里。
银山 去治东一里。
小溪 在治南,自治北当阳坡发源,绕南转西流入湖广施州卫,亦名龙溪河。
达州
翠屏山 在州治南一里,崖壁峭立,其巅有真武宫、戛云亭、金魁洞、凝翠亭。
石城山 去治西三十里,石壁峭绝,四面如城。凤凰山 去治北五里,有梧桐坪、宝芝洞、垂虹崖、流杯池,相传昔人对奕于此,因建烂柯亭。龙爪山 去治西五里,悬耸孤特,有寨山,上有浮屠一柱,如爪擎珠,州人避寇居此,名曰龙爪寨。
金华山 去治西四十里,嶙峋耸秀,上有望水垭、金华寺。
虎啸山 去治东南九十里,延袤百里。
铁山 去治西二十里,石色如铁,有狮子石,和尚崖,杨令庙,永兴寺,宝峰寺。
烈女山 去治西三里,宋赵烈女死所在西圣寺傍。
垂虹崖 去治西五里,即北崖有水自崖中流出,若垂虹然,按《总志》:另有北岩,亦在治西五里。风洞 在治东五十里,夏月风自洞出。
龙洞 去治东南五十里,内有重门复洞,相传为龙窟,旱时祷雨辄应。
大峡洞 去治西南七十里。
通川江 自东乡入本境,西南流四十里至州城东南,转西流八十里入渠县界,名宕渠江。明月潭 去治东七里,天欲雨则水喧鸣,晴亦然。土人以此占候。
野鸭池 去治西五十里。
麻沙井 在治西门外。
凉水井 去治西三里。
东乡县
印石山 去治西十里,二石相叠如印。
金榜山 去治南一里,形舒若榜,故名。
文字山 去治东五十里,高极千仞,形类文字,故名。
方斗山 去治西北三十里。
鼓楼山 去治西二十里。
杨侯硐 去县治北二十里,上有石硐,俗传有仙人十二奕棋于此。
通川江 在治东门外,自太平县前中后三江合流入本县境,南流一百二十里,至县城东转西南流六十里入达州界。
赤鱼泉 在长乐镇之东,泉中出赤甲鱼,故名。白龙泉 在治东长乐镇。
太平县
天马山 去治东南一里,山势秀丽,状如卧马,有骧首驯伏之致。
石人山 在治南,五峰横亘如屏,又名翠屏山。峡口山 去治东二百三十里,林箐险峻,悬崖相夹,中通鸟道,缘溪而行,接连修利诸山。城口山 在治北,诸葛城遗迹在其地,故名。大横山 在治北,群山夹护,形势横亘,故名。东望山 去治西四十里。
三盘山 去治西三十里。
银盘山 在治东,山有巨石,光明如银盘。八台山 去县治东北一百里,一名八叠山,两面各四层,望之若台。
高眉山 去治东一百五十里,山极崇峻,景象高明,一名高明山。
后圆山 去治西一百里,山势雄厚。
荆条岭 去治东一里,俗呼长岭。
锡橄山 在治南,山极高,险行者两日方越。大石岭 去治北十五里,即金凤山,道傍有大石,上平下细,如莲座,界连西乡县。
三条岭 去治北二里。
火崖岭 去治北十里。
明通井峡 在治东,大山相夹,壁立万仞,仰视天如一线,数十里绝无平,隙中惟山溪,即前江。金城山 去治东二百四十里,前江发源于此。黄墩山 去治东三百里,距县极远,北连秦地,东接大宁,北江发源于此。
白支山 去治东一百五十里,中江发源于此。桃花洞 去县治东二百二十里,水自崖半下,滴如桃花,故名,上有松树木。万顷池 去治东二百三十里,在峡口山之南,交大宁县界,接连万顷,山幽谷深,箐水潴为池,至于相传春申君故居,殊不可考。若所谓旁多平田竹木园林之胜,尤属荒唐。
前江 去治东二百里,自金城山发源,西流三百里合中江。
中江 去治东一百里,自白支山发源,西南流二百里合后江。
后江 去治北三十里,自大横山发源,南流五十里入东乡县界,与前中二江合流,至东乡县入通川江。
北江 去治北一百里,自黄墩山发源,转北入陕西紫阳县界,名任河,入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