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坤舆典.水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坤舆典

 第二十五卷目录

 水部汇考
  礼记〈月令〉
  周礼〈秋官〉
  尔雅〈释水〉
  春秋纬〈元命苞〉
  汉书〈五行志〉
  淮南子〈地形训〉
  风俗通
  煎茶水记〈附欧阳修大明水记〉
  宋史〈天文志〉
  水衡记
  證治准绳〈潦水 甘烂水 浆水〉
  本草纲目〈明水 神水 上池水 屋漏水 流水 千里水 东流水 劳水 逆流水 井泉水 井华水 新汲水 节气水 立春清明二节水 寒露冬至小寒大寒 四节及腊日水 立秋日五更井华水 重午日午时水 小满芒种白露三节内水 醴泉 玉井水 乳穴水 温汤 碧海水 盐胆水 阿井水 山岩泉水 古冢中水 粮罂 中水 赤龙浴水 车辙中水 地浆 热汤 生熟汤 齑水 浆水 甑气水 铜壶滴 漏水 三家洗碗水 磨刀水 浸蓝水 染布水 猪槽中水 市门溺坑水 洗手足水 洗儿汤 诸水有毒〉
  水品〈一源 二清 四甘〉

坤舆典第二十五卷

水部汇考

《礼记》《月令》

仲春之月,始雨水。
季春之月,命司空曰:时雨将降,下水上腾。
〈注〉雨或过淫,趋下之水反腾上而为灾,故命以豫备之术。

季夏之月,水潦盛昌,神农将持功,举大事则有天殃。
〈注〉东井主水在未,故未月为水潦盛昌之月。

孟秋之月,命百官始收敛,完堤坊,谨壅塞,以备水潦。
〈注〉所以为水潦之备者,以月建在酉,酉中有毕星,好雨也。

仲秋之月,水始涸。
〈注〉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

孟冬之月,其日壬癸。
《集说》长乐陈氏曰:壬癸同于为水,而壬之数五,癸之数六。马氏曰:壬癸用事于冬,为水王也。

其帝颛顼,其神元冥。
《集注》颛顼,黑精之君元冥,水官之臣。少皞氏之子。曰修曰熙,相代为水官。《左传》云:修及熙为元冥是也。〈疏〉孔氏曰:《帝王世纪》云:颛顼生十年而佐少皞,二十年而豋帝位,以水承金也。

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齐,立冬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
仲冬之月,水泉动。
〈注〉水者,天一之阳所生,阳生而动。言枯涸者,渐滋发也。

《周礼》《秋官》

司烜氏以鉴取明水于月。
《订义》郑锷曰:取明水于月者,谓之鉴,亦谓之方诸,其实皆鉴也。

《尔雅》《释水》

泉,一见,一否,为瀸。
〈注〉瀸,才有貌。〈疏〉《说文》云:泉,水源也。言此泉其水有时出见,有时不出,而竭涸者名瀸。谓瀸,微也。故此云才有貌。

井,一有水,一无水,为瀱汋。
〈注〉《山海经》云:天井夏有水,冬无水即此类也。〈疏〉《说文》云:井,凿地取水也。释名云:井,清也,泉之清洁者也。世本云:伯益作亦云黄帝始穿。此言井或一时有水者,一时无水者,名瀱汋也。〈注〉《山海经》云者,案《中山经》:帝囷山东南五十里曰视山,其上多韭,有井焉,名天井,夏有水,冬竭者是也。《孙子兵法》云:地陷曰天井。然则非人为之者曰天井。云即此类也者。以比经但言井,《山海经》言天井,非正相当,故云类也。

滥泉正出。正出,涌出也。
〈注〉《公羊传》曰:直出直,犹正也。〈疏〉《诗·大雅》瞻卬云:觱沸槛泉。故此释之也。诗言槛泉者,正直上出之泉
也。其水涌出,故更云正出涌出也。李巡云:水泉,从下上出曰涌泉。滥槛音义同。〈注〉《公羊传》云者,案昭五年传云:叔弓帅师败莒师于濆泉。濆泉,直泉也。直泉者,涌泉也。是其事也。郭云直出者,盖以义言之。彼言直,此言正,其意一也。故云犹正也。

沃泉县出。县出,下出也。
〈注〉从上溜下。〈疏〉李巡亦云:水泉上溜下。然则相传为然也。曹风云:冽彼下泉。则此沃泉也。

氿泉穴出。穴出,仄出也。
〈注〉从旁出也。〈疏〉李巡曰:水从旁出名曰氿。氿,仄出是侧出曰氿泉也。大东云:有冽氿泉是也。

湀辟,流川。
〈注〉通流。〈疏〉《说文解字》云:川,贯穿通流水也。《虞书》曰:浚畎浍距川。言深浚畎浍之水,会为川也。《释名》云:川,穿也。穿地而流也。然则湀辟者,则通流大川之别名也。

过辨,回川。
〈注〉旋流。〈疏〉回,旋也。言川水之中有回旋而流者。名过辨也。

灉,反入。
〈注〉即河水决出而复入者。河之有灉,犹江之有汜。〈疏〉反,复也。谓河水决出而复入河者,名灉。即下之水自河出为灉是也。

潬,沙出。
〈注〉今河中呼水中沙堆为潬。〈疏〉言潬者,是沙堆出于水中之名也。故曰沙出。

汧,出不流。
〈注〉水泉潜出,便自停成污池。〈疏〉谓水泉潜出,停成污池者,名汧。地理志云:扶风汧县,雍州弦蒲。薮,汧出西北,入渭。以其初出不流停成弦蒲泽薮,故曰:汧,出不流也。其终则入渭也。

归异,出同流,肥。
〈注〉《毛诗传》曰:所出同,所归异,为肥。〈疏〉谓小水支分归入大海则异,其泉源初出则同流者,名肥。即《诗·邶风》:泉水云: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毛传》云:所出同,所归异,为肥泉。是也。

瀵,大出尾下。
〈注〉今河东汾阴县有水口如车轮许,濆沸涌出,其深无限,名之曰瀵。冯翊合阳县复有瀵亦如之。相去数里。而夹河河中渚上又有一瀵,瀵原皆潜,相通在汾阴者,人壅其流,以为陂,种稻呼其本出处为瀵。魁此是也。尾,犹底也。〈疏〉尾,犹底也。言其源深出于底下者,名瀵。瀵,犹洒散也。注,今河至底也。河东冯翊者,皆郡名也。云河中渚上者,渚谓河中可居之小者。云人壅,其流以为陂种稻者,泽障曰陂。谓人畜壅,此水以为陂泽,而溉稻苗也。云瀵魁者,魁,帅也,首也。以其水源,故谓之魁也。

水醮曰厬。
〈注〉谓水醮尽。〈疏〉醮,尽也。凡水之尽,皆谓之厬。厬则竭涸之一名也。

水自河出为灉。
〈注〉《书》曰:灉沮会同。

济为濋,汶为灛,洛为波,汉为潜。
〈注〉《书》曰:沱潜既道。

淮为浒,江为沱。
〈注〉《书》曰:岷山导江,东别为沱。

濄为洵。颍为沙。汝为濆。
〈注〉《诗》曰:遵彼汝濆。皆大水溢出,别为小水之名。〈疏〉此十者,皆大水分出别为小水之名也。注《书》曰:灉沮会同者,《禹贡》:兖州云雷夏既泽,灉沮会同。孔安国云:雷夏泽名灉沮二水会同。此泽引之證水自河出,别名为灉也。《书》曰:沱潜既道者,《禹贡》梁州云:岷嶓既艺。沱潜既道。孔安国云:岷山、嶓冢,皆山名。沱潜发源此州,入荆州。案《地理志》云:蜀郡有湔道,岷山在西徼,外江水所出也。陇西郡西县嶓冢山西汉水所出,是二者,皆山名也。沱出于江,潜出于汉,二水发源此州,而入荆,故荆州亦云沱潜既道。案:郭氏音义云:沱水自蜀郡都水县湔山,与江别而更流。又云:有水从汉中沔阳南流至梓潼,汉寿入大穴中,通峒山下,西南潜出,一名沔水。旧俗云即《禹贡》云潜也。郭氏此言,并解梁州沱潜也。然则此注言书曰者,亦指梁州者也。所以荆州,亦有沱潜者。盖亦水从江汉出者,皆曰沱潜,所以荆梁二州皆有也。云《书》曰:岷山导江东别为沱,亦《禹贡》文也。孔安国云:江东南流沱东行引之證江水溢出名沱也。云《诗》曰遵彼汝坟,此周南汝坟篇文也。毛传云:汝,水名也。坟,大防也。毛意以为伐薪宜于厓岸之上,故以大防解之。郭意以为汝坟所分之处有美地,因谓之濆。且毛传坟从土,此濆从水,所以异也。

水决之泽为汧。
〈注〉水决入泽中者,亦名汧。〈疏〉凡水为人所决,陂障为泽者,亦与上出不流者亦名为汧。

决复入为汜。
〈注〉水出去复还。〈疏〉凡水决之岐流,复还本水者,名汜。《诗·召南》云:江有汜是也。

河水清且澜漪,大波为澜。
〈注〉言涣澜。

小波为沦。
〈注〉言蕴沦。

直波为径。
〈注〉言径〈疏〉案:《诗·魏风·伐檀篇》云:河水清且涟漪。又云:河水清且直漪。又云:河水清且沦漪。故此释之毛传风行水上成文曰涟。直,直波也。小风水成文转如轮也。李巡云:分别水大小曲直之名。郭氏云:澜言涣,澜沦言蕴沦,径言径。然则澜直沦,论水波之异,漪皆辞也。案:诗涟沦皆言波名,直波不言径,而言直。又在沦漪前者,取韵故也。澜涟虽异,而义同。澜漪先举诗文,然后释之,直沦不举者,省文从可知也。

江有沱,河有灉,汝有濆。
〈注〉此故上水别出耳。所作者重见。

浒水厓。
〈注〉水边地。〈疏〉谓水边厓岸之地,别名浒。李巡曰:浒,水边地,名厓也。《诗·大雅》:江汉,云江汉之浒是也。

水草交为湄。
〈注〉《诗》曰:居河之湄。〈疏〉《小雅·巧言之篇》文也。以诗有此言,故释之云:水草交为湄。李巡曰:水中有草木交会曰湄。今《诗》作麋,音义同。

济有深涉。
〈注〉谓济渡之处。

深则厉,浅则揭。揭者,揭衣也。
〈注〉谓褰裳也。

以衣涉水为厉。
〈注〉衣谓裈。

繇膝以下为揭,繇膝以上为涉,繇带以上为厉。
〈注〉繇,自也。〈疏〉案:《诗·邶风·匏有苦叶篇》云: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故此先引诗文,然后释之,云揭者揭衣也。谓渡处水浅,惟褰裳可涉者,名揭。注云:谓褰裳也者,对文言之,则在上曰衣,在下曰裳。散而言之,则通。是以此经言揭衣注言褰裳。《曲礼》云:两手抠衣,去齐尺衣亦谓之裳也。云以衣涉水,为厉者,此衣谓裈也。言水深至于裈以上者,而涉渡者,名厉,云繇膝以下为揭者,此更释揭涉。及厉之名繇,与由同繇自也。言水浅自膝以下为揭水,差深自膝以上者为涉水,若深至衣带以上者为厉。注云:繇,自也。释诂文。

潜行为泳。
〈注〉水底行也。《晏子春秋》曰: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七里。〈疏〉谓人潜隐水底而行者,名为泳。诗周南汉广云: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是也。注《晏子春秋》曰者,晏子名婴,字平仲,相齐景公。孔子称善与人交者也。著书谓之《晏子春秋》。云:景公蓄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博于虎𩰚。晏子晨趍,三子者不起。晏子见公,请去之。公乃使人馈之二桃,令三子计功而食。公孙接曰:接一搏特豜,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毋与人同矣。援桃而起。田开疆曰:吾杖兵却三军者,再若开疆之功,可以食桃。而毋与人同矣。援桃而起。古冶子曰: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当是时,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马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津,人皆曰:河伯也。冶之视人则大鼋之首也。若冶之功可以食桃,而毋与人同矣。二子耻功不逮,而自杀。古冶子亦自杀。是其所引之文也。以證潜行为泳之事也。但彼作九里,此作七里,盖传写误,或所见本异也。

水注川曰溪,注溪曰谷,注谷曰沟,注沟曰浍,注浍曰渎。
〈注〉此皆道水转相灌注所入之处名。〈疏〉郭云:转相灌注者,盖以川渎皆水之大者也。《虞书》云:浚畎浍距川下,云江、河、淮、济为四渎是也。今若言水注川曰溪。谓水之注入川者名溪,则注入沟者名浍。沟小如浍,岂能容乎。若言注沟曰浍,谓注沟水入之名浍,则注川水入之者名溪。杜预云:溪,亦涧也。岂能容受川乎。然则水注川曰溪,是涧溪之水注入川也。故李巡云:水出于山,入于川曰溪,注溪曰谷,谓山谷中水注入涧溪也。注谷曰沟,此以下与上不类,谓山谷中水无涧溪者注入平地之沟,沟广深四尺。注云浍广二寻,深二仞,曰浍谓注沟水入之者,名浍。一注浍水入之者名渎。故注云转相灌注也,灌贯。

逆流而上曰溯洄,顺流而下曰溯游。
〈注〉皆见诗。〈疏〉案:诗秦风蒹葭云:愬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是也。孙炎曰:逆渡者,逆流也。顺渡者,顺流也。然则逆顺流,皆谓渡水有逆顺也。

正绝流曰乱。
〈注〉直,横流也。《书》曰:乱于河。〈疏〉正,直也。谓横绝其流而直渡,名曰乱。〈注〉《书》曰:乱于河。案:《禹贡》梁州云:入于渭,乱于河。孔安国云:越沔而北,入渭,浮东渡河而还帝都。有曰所治以帝都,在河之东。故,直:横渡河而还帝都也。彼孔氏引此文,故以为證也。

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
〈疏〉《白虎通》云:渎者何谓。浊中国垢浊发源,东注海,其功著大,称渎也。案《禹贡》云: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底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浲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迤北会,为汇东,为中江,入于海,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是发源注海者也。

《春秋纬》《元命苞》

水之为言触也。气动跃也。
水之为言演也。阴化淖濡,流施潜行也。故其立字,两人交。一以中出者,为水。一者,数之始。两人譬男女,言阴阳交物,以一起也。
水者天地之包幕,五行之始焉。万物之所由生,元气之津液也。

《汉书》《五行志》

《传》曰:简宗庙,不祷祠,废祭祀,逆天时,则水不润下。说曰:水,北方,终臧万物者也。其于人道,命终而形臧,精神放越,圣人为之宗庙以收魂气,春秋祭祀,以终孝道。王者即位,必郊祀天地,祷祈神祇,望秩山川,怀柔百神,亡不宗事。慎其斋戒,致其严敬,鬼神歆飨,多获福助。此圣王所以顺事阴气,和神人也。至发号施令,亦奉天时。十二月咸得其气,则阴阳调而终始成。如此则水得其性矣。若乃不敬鬼神,政令逆时,则水失其性。雾水暴出,百川逆溢,坏乡邑,溺人民,及淫雨伤稼穑,是为水不润下。

《淮南子》《地形训》

何谓六水。曰河水、赤水、辽水、黑水、江水、淮水。合四海之内,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水道八千里,通谷其名川六百,陆径三千里。禹乃使太章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使竖亥步自北极,至于南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凡鸿水渊薮,自三百仞以上,二亿三万三千五百五十里,有九渊。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为名山,掘昆崙虚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其高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上有木禾,其脩五寻,珠树、玉树、璇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琅玕在其东,绛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旁有四百四十门,门间四里,里间九纯,纯丈五尺。旁有九升玉横,维其西北之隅,北门开以内不周之风,倾宫、旋室、县圃、凉风、樊桐在昆崙阊阖之中,是其疏圃。疏圃之池,浸之黄水,黄水三周复其原,是谓丹水,饮之不死。河水出昆崙东北陬,贯渤海,入禹所导积石山,赤水出其东南陬,西南注南海丹泽之东。赤水之东,弱水出自穷石,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绝流沙南至南海。洋水出其西北陬,入于南海羽民之南。凡四水者,帝之神泉,以和百药,以润万物。
水圆折者有珠,方折者有玉。清水有黄金,龙渊有玉英。土地各以其类生。
清水音小,浊水音大,湍水人轻,迟水人重。
白水宜玉,黑水宜砥,青水宜碧,赤水宜丹,黄水宜金,清水宜龟,汾水濛浊而宜麻,济水通和而宜麦,河水中浊而宜菽,雒水轻利而宜禾,渭水多力而宜黍,汉水重安而宜竹,江水肥仁而宜稻。
《风俗通》

谨按《尔雅》:薮者,泽也。薮之为言厚也。草木、鱼鳖所以厚养人君与百姓也。鲁有泰野,晋有泰陆,秦有阳纡,宋有孟诸,楚有云梦,吴有具区,齐有海隅,燕有昭馀祁,郑有圃田,周有焦汉濩。今汉有九州之薮,扬州曰具区,在吴县之西。荆州曰云梦,在华容县南,今有云梦长掌之。豫州曰圃田,在中牟县西。青州曰孟诸,不知在何处。兖州曰大野,在钜鹿县北。雍州曰弦蒲,在汧县北蒲谷亭。幽州曰奚养,在虎县东。冀州曰泰陆,在钜鹿县西北。并州曰昭馀祁,在鄢县北,其一薮推求未得其处。《尚书》:纣为逋逃渊薮。《春秋左氏传》曰:山薮藏疾。又曰:薮之薪蒸,虞候守之是也。


谨按《尚书》:雷夏既泽。《诗》云:彼泽之陂,有蒲与荷。传曰:水草交厝,名之为泽。泽者,言其润泽万物,以阜民用也。《春秋左氏传》曰:泽之莞蒲,舟鲛守之。《韩诗内传》:舜渔雷泽。雷泽,在济阴城阳县。


谨按传曰:沉者,莽也。言其平望莽莽,无崖际也。沉泽之无水,斥卤之类也。今俗语亦曰沉。


谨按《尚书》《春秋公羊传》:齐景公循海而东,师大陷沛泽之中。《左氏传》:齐景公田于沛,招虞人以弓。《传》曰:送逸禽之超大沛。沛者,草木之蔽茂,禽兽之所蔽匿也。


谨按《春秋》《国语·伍子胥谏吴王》:与我争五湖之利,非越乎。及越灭吴,范蠡乘扁舟于五湖。湖者,言流渎四面所猥也。川泽所仰,以溉灌也。今庐江临丹阳芜湖县是也。


谨按《传》曰:陂者,繁也。言因下钟水,以繁利万物也。今陂皆以溉灌。今汝南富陂县是也。


谨按《传》曰:渠者,水所居也。秦时韩人郑国穿渠。孝武帝时,赵史大夫白公复穿渠,故其语曰田于何所。池阳谷口赵国在前,白渠起后。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稷黍,衣食京师。数百万口。又郑当时穿渠以利漕道,若此非一官民俱赖其饶焉。


谨按《周礼》:沟者,沟也。广四尺,深四尺。《汉书》:高祖与项羽要割鸿沟,以东为楚是也。鸿沟在荥阳县。


谨按《周礼》:十里为成。成间广八尺,深八尺,故为之洫。《论语》曰:禹尽力乎沟洫。
唐·张又新《煎茶水记》故刑部侍郎刘公,讳伯刍,于又新丈人行也。为学精博,颇有风鉴,称较水之与茶宜者凡七等。

扬子江南零水第一;
无锡惠山寺石水第二;
苏州虎丘寺石水第三;
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
扬州大明寺水第五;
吴松江水第六;
淮水最下第七。
斯七水余尝俱瓶于舟中,亲挹而比之,诚如其说也。客有熟于两浙者言,搜访未尽。余尝志之。及刺永嘉过桐庐江至严子濑溪,色至清,水味甚冷,家人皆用。陈黑坏茶泼之,皆至芳香,又以煎,佳茶不可名其鲜馥也。又逾于扬子,南零殊远,及至永嘉取仙岩瀑布用之,亦不下南零,以是知客之说信矣。夫显理鉴物,今之人信不逮于古人。盖亦有古人所未知,而今人能知之者。元和九年春,予初成名,与同年生期于荐福寺,余与李德垂先至,憩西厢。元鉴室会适有楚僧至,囊有数编书。余偶抽一通览焉,文细密皆杂记,卷末有一题云:煮茶记云:代宗朝李季卿刺湖州至维扬,逢陆处士鸿渐。李素熟陆名。有倾,盖之欢因之赴郡泊,扬子驿将食。李曰:陆君善于茶,盖天下闻名矣。况扬子南零水又殊绝,今者二妙,千载一遇,何旷之乎。命军士谨信者挈瓶操舟,深诣南零。陆利器以俟之。俄水至,陆以杓扬其水,曰:江则江矣,非南零者,似临岸之水。使曰:某棹舟深入见者累百,敢虚绐乎。陆不言。既而,倾诸盆至半。陆遽止之,又以杓扬之。曰:自此南零者矣。使蹶然大骇,伏罪曰:某自南零赍至岸舟荡覆半至,惧其勘挹岸水,增之处士之鉴,神鉴也。其敢隐焉。李与宾从数十人皆大骇愕。李因问陆,既如是,所经历处之水优劣精可判矣。陆曰:楚水第一,晋水最下。李因命笔口授而次第之。

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
无锡县惠山寺石泉水第二。
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
峡州扇子山下有石然泄水,独清冷,状如龟形,俗云虾蟆口水第四。苏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五。
庐山招贤寺下方桥潭水第六。
扬子江南零水第七。
洪州西、山西东瀑布泉第八。
唐州柏岩县淮水源第九。〈淮水亦佳〉
庐州龙池山岭水第十。
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十一。扬州大明寺水第十二。
汉江金州上游中零水第十三。〈水苦〉
归州玉虚洞下香溪水第十四。
商州武关西洛水第十五。〈未尝泥〉
吴松江水第十六。
天台山西南峰千丈瀑布水第十七。
柳州圆泉水第十八。
桐庐严陵滩水第十九。
雪水第二十。〈可雪不可太冷〉
此二十条余尝试之,非系茶之精,粗过此不之知也。夫茶烹于所产处,无不佳也。盖水土之宜,离其处水功其半。然善烹洁器全其功也。李实诸司马遇有言茶者,即示之。又新刺九江有客李滂门生刘鲁封言,尝见说茶。余醒然,思往岁僧室获是书。因尽箧,书在焉。古人云,泻水置瓶中,焉能辨淄渑。此言不必可判也。万古以为信然,盖不疑矣。岂知天下之理,未可言。至古人研精,固有未尽,强学君子孜孜不懈,岂止思齐而已哉。此言亦有裨于劝勉,故记之。

《附欧阳修大明水记》

世传陆羽《茶经》其论水云: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又云,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瀑涌湍漱勿食,食久令人有颈疾。江水取去人远者,井取汲多者。其说止于此,而未尝品第天下之水味也。至张又新为煎茶水记始云,刘伯刍谓水之宜茶者有七等。又载羽为李季卿论水次第有二十种,今考二说,与羽茶经皆不合。羽谓山水上,而乳泉石池又上,江水次,而井水下。伯刍以杨子江为第一,惠山石泉为第二,虎丘石井为第三,丹阳寺井为第四,扬州大明寺井为第五,而松江第六,淮水第七。与余说相反。季卿所说二十水,庐山康王谷水第一,无锡惠山石泉第二,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扇子峡虾蟆口水第四,虎丘寺井水第五,庐山招贤寺下方桥潭水第六,扬子江南零水第七,洪州西山瀑布泉第八,桐柏淮源第九,庐山顶水第十,丹阳寺井水第十一,扬州大明寺井水第十二,汉江南零水第十三,玉虚洞香溪水第十四,武关西洛水第十五,松江水第十六,天台千丈瀑布水第十七,柳州圆泉水第十八,严陵滩水第十九,雪水第二十。如虾蟆口水、西山瀑布、天台千丈瀑布,皆羽戒人勿食,食而生疾。其馀江水居山水上,井水居江水上,皆与茶经相反。疑羽不当。二说以自异,使诚羽说何足信也。得非又新妄附益之耶。其述羽辨南零岸水特怪,其妄也。水味有美恶而已,欲举天下之水一二而次第之者,妄说也。故其为说,前后不同如此,然此井于扬水之美者也。羽之论水恶渟浸,而喜泉源,故井取汲多者。江虽长流,然众水杂聚,故次山水。惟此说近物理云。

《宋史》《天文志》

天江四星,在尾宿北,主太阴。明动,为水,兵起;星不具,则津梁不通;参差,马贵。月犯,为兵,为臣疆,河津不通。荧惑犯,大旱;守之,有立主。太白犯,暴水。彗星犯,为大兵。客星入,河津不通。流星犯,为水,为饥。赤云气犯,车骑出;青,为多水;黄白,天子用事,兵起;入,则兵罢。鱼一星,在尾后河中,主阴事,知云雨之期。明大,则河海水出;不明,则阴阳和,多鱼;亡,则鱼少;动摇,则大水暴出;出,则河大鱼多死。月晕气犯之,则旱,鱼死。荧惑犯其阳,为旱;阴,为水。填星守之,为旱。赤云气犯出,兵起,将忧;入,兵罢;黄白气出,兵起。
龟五星,在尾南,主卜,以占吉凶。星明,君臣和;不明,则上下乖。荧惑犯,为旱;守,为火。客星入,为水,忧。流星出,色赤黄,为兵;青黑,为水,各以其国言之。赤云气出,卜祝官忧。
鳖十四星,在南斗南,主水族,不居汉中,川有易者。荧惑守之,为旱。辰星守,为火。客星守,为水。流星出,色青黑,为水;黄,为旱。云气占同。一曰有星守之,白衣会,主有水。
天渊十星,一曰天池,一曰天泉,一曰天海,在鳖星东南九坎间,又名太阴,主灌溉沟渠。五星守之,大水,河决。荧惑入,为旱。客星入,海鱼出。彗星守之,川溢伤人。天津九星,在虚宿北,横河中,一曰天汉,一曰天江,主四渎津梁,所以度神通四方也。一星不备,津梁不通;明,则兵起;参差,马贵;大,则水灾;移,则水溢。彗、孛犯之,津败,道路有贼。客星犯,桥梁不修;守之,水道不通,船贵。流星出,必有使出,随分野占之。赤云气入,为旱;黄白,天子有德令;黑,为大水;色苍,为水,为忧;出,则祸除。天船九星,在大陵北,河之中,天之船也,主通济利涉。石申曰:不在汉中,津河不通。明,则天下安;不明及移徙,天下兵、丧。月犯之,百川流溢,津梁不通。五星犯之,水溢,民移居。彗星犯之,为大水。客星犯,为水,为兵。青云气入,天子忧,不可御船;赤,为兵,船用;黄白,天子喜。积水一星,在天船中,候水灾也。明动上行,舟船用。荧惑犯,有水。
南方,东井八星,天之南门,黄道所经,七曜常行其中,为天之亭候,主水衡事,法令所取平也。武密占曰:井中为三光正道,五纬留守若经之,皆为天下无道。不欲明,明则大水。又占曰:用法平,井宿明。钺一星,附井宿前,主伺奢淫而斩之;明大与井宿齐,则用钺于大臣。月宿,其分有风雨。日食,秦地旱,民流,有不臣者;晕,则多风雨;有青赤气在日,为冠,天子立侯王。月食,有内乱,大臣黜,后不安,五谷不登,分有兵、丧。月晕,为旱,为兵,为民流,国有忧,一曰有赦。阴阳不和则晕,晕及三重,在三月为大水,在十二月日壬癸为大赦。月犯之,将死于兵,水官黜,刑不平;犯井钺,大臣诛,有水事。岁星犯之,主急法,多狱讼,水溢,将军恶之;犯井钺,近臣为乱,兵起;逆行入井,川流壅塞。荧惑犯之,兵先起者殃,又曰天子以水败;入守经旬,下有兵,贵人不安;守三十日,成勾芒,角动,色赤黑,贵人当之,百川溢,兵起。填星入犯之,兵起东北,大臣忧;入井钺,王者恶之;在觜而去东井,其下亡地。太白犯之,咎在将;久守,其分君失政,臣为乱。辰星犯之,星进则兵进,退则兵退,刑法平,又曰北兵起,岁恶。芒角、动摇,色赤黑,为水,为兵起。客星犯之,谷不登,大臣诛,有土功,小儿妖言。彗星犯之,民谗言,国失政,一曰大臣诛,其分兵火。流星犯之,在春夏则秦地谋叛,在秋冬则宫中有忧。《乙巳占》:流星色黄润,国安;赤黑,秦分民流,水灾。苍黑云气入犯之,民有疾疫;黄白润泽,有客来言水泽事。黑气入,为大水。常以正月朔日入时候之,井宿上有云,岁多水潦。
积水一星,在北河西北,所以供酒食之正也。不见,为灾。岁星犯之,水物不成,鱼盐贵,民饥。荧惑犯之,为兵,为水。辰星犯之,为水、旱。客星犯之,兵起,大水,大臣忧,期一年。苍白云气入犯之,天下有水。
四渎四星,在东井南垣之东,江、河、淮、济之精也。明大,则百川决。
水位四星,在积薪东,一曰在东井东北,主水衡。岁星犯之,为大水;一曰出南,为旱。荧惑守之,田不治。客星犯之,水道不通,伏兵在水中;一曰客星若水、火,守犯之,百川流溢。彗、孛出,为大水,为兵,谷不成。流星入之,天下有水,谷败民饥。赤云气入,为旱、饥。
水府四星,在东井西南,水官也,主堤塘、道路、梁沟,以设堤防之备。荧惑入之,有谋臣。辰星入,为水。客星入,天下大水。流星入,色青,所主之邑大水;赤,为旱。
《亡名氏·水衡记》
凌解水 黄河正月水名。
桃花水 二月三月水名。
麦黄水 四月水名。
菰蔓水 五月菰延蔓故以名。
矾山水 六月水名。
荻苗水 七月八月菼花故以名。
登高水 九月水名。
复槽水 十月水落复故道。
蹙淩水 十一月、十二月水断复结。

《證治准绳》《潦水》

潦水即霖雨后行潦之水。亦取其发纵之极,流而不滞不助湿也。

《甘烂水》

甘烂水,气平,味甘,无毒。伤寒汗后脐下悸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煎以甘烂水扬之,无力取以助肾气也。
虞抟曰:甘烂水,甘温而性柔,故烹伤寒、阴證等药用之。

《浆水》

浆水气微温,味甘酸,无毒,即酸泔水也。或云煎粟米饮酿成,主调中,引气宣和,强力,通关开胃,解烦去睡。浆水性凉善走,故解烦渴而化滞物。
按浆水能止渴,以其酸也。能化滞,以其米味之变也。亦犹神曲麦芽之消食,非性凉善走之谓。
《本草纲目》《明水释名》
方诸水
陈藏器曰:方诸,大蚌也。熟摩令热,向月取之,得水三二合。亦如朝露。阳燧向日,方诸向月,皆能致水火也。《周礼》:明水,承水于月,陈馔为元酒,是也。
李时珍曰:明水者,取其清明纯洁敬之至也。《周礼》司烜氏以夫燧取明火于日,鉴取明水于月,以供祭祀。魏伯阳《参同契》云:阳燧以取火,非日不生光。方诸非星月不能得水浆。《淮南子》云:方诸见月,则津而为水。注者或以方诸为石,或以为大蚌,或以为五石炼成,皆非也。按《考工记》云:铜锡相半,谓之鉴燧之剂。是火为燧,水为鉴也。高堂隆云:阳燧一名阳符。取火于日阴。燧一名阴符,取水于月。并以铜作之,谓之水火之镜。此说是矣。干宝《搜神记》云:金锡之性一也,五月丙午日午时铸,为阳燧,十一月壬子日子时铸,为阴燧。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陈藏器曰:明目定心,去小儿烦热,止渴。
《神水集解》
李时珍曰:《金门记》云:五月五日午时,有雨,急伐竹竿,中必有神水,沥取为药。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李时珍曰:心腹积聚,及虫病。和獭肝为丸,服又饮之,清热化痰,定惊安神。

《上池水》

一名半天河。
陶弘景曰:此竹篱头水,及空树穴中水也。
李时珍曰:《战国策》云:长桑君饮扁鹊以上池之水,能洞见脏腑。注云:上池水,半天河也。然别有法。
气味

甘、微寒、无毒。
主治

《别录》曰:鬼疰狂、邪气、恶毒。
陶弘景曰:洗诸疮。
甄权曰:主蛊毒,杀鬼精,恍惚妄语。与饮之,勿令知之。陈藏器曰:槐树间者主诸风,及恶疮、风瘙、疥痒。
发明

寇宗奭曰:半天河水,在上天泽之水也。故治心病,鬼疰,狂邪,恶毒。
《屋漏水气味》
辛、苦、有毒。
李廷飞曰:水滴脯肉,食之或症瘕生恶疮。又檐下雨滴菜亦有毒,不可食之。
主治

陈藏器曰:洗犬咬疮,更以水浇屋檐,取滴下土,傅之效。
李时珍曰:涂疣目,傅丹毒。
《流水集解》
李时珍曰:流水者,大而江河,小而溪涧,皆流水也。其外动而性静,其质柔而气刚,与湖泽陂塘之止水不同。然江河之水浊,而溪涧之水清。复有不同焉。观浊水、流水之鱼,与清水止水之鱼,性色迥别,淬剑染帛,色各不同。煮粥烹茶,味亦有异。则其入药岂可无辨乎。

《千里水》 《东流水》

《甘烂水》〈一名劳水〉气味

甘、平、无毒。
陈藏器曰:病后虚弱。扬之万遍者,煮药禁神最验。李时珍曰:主五劳七伤,肾虚脾弱,阳盛阴虚,目不能瞑,及霍乱吐痢,伤寒后,欲作奔豚。
《逆流水主治》
李时珍曰:中风卒厥,头风,疟疾,咽喉诸病。宣吐痰饮。
发明

陈藏器曰:千里水、东流水,二水皆堪荡涤邪秽。煎煮汤药,禁咒神鬼、潢污、行潦,尚可荐之王公,况其灵长者哉。《本经》云:东流水为云母石所畏鍊,云母用之,与诸水不同,即其效也。
孙思邈曰:江水流泉,远涉顺势,归海不逆,上流用以治头,必归于下,故治五劳七伤,羸弱之病。煎药宜以陈芦劳水,取其水不强,火不盛也。无江水则以千里东流水代之,如泾渭之类。
李时珍曰:劳水即扬泛水。张仲景谓之甘烂水。用流水二斗,置大盆中,以杓高扬之千万遍,有沸珠相逐,乃取煎药。盖水性本咸,而体重劳之则甘,而轻取其不助肾气,而益脾胃也。虞抟医学正传云:甘烂水,甘温而性柔,故烹伤寒、阴證等药用之。顺流水性顺而下流,故治下焦腰膝之證。及通利大小便之药用之。急流水,湍上峻急之水,其性急速而下达,故通二便,风痹之药用之。逆流水,洄澜之水,其性逆而倒上,故发吐痰饮之药用之也。
寇宗奭曰:东流水,取其性顺疾速通膈下关也。倒流水取其洄漩流止上而不下也。
张从正曰:昔有患小便閟者,众工不能治,令取长川急流之水煎前药一饮,立溲,则水可不择乎。
《井泉水释名》
李时珍曰:井字象井形,泉字象水流穴中之形。
集解

汪颖曰:井水新汲,疗病利人平旦第一。汲为井华水,其功极广。又与诸水不同。凡井水有远从地脉来者,为上。有从近处江湖渗来者,次之。其城市近沟渠污水杂入者,成碱。用须煎滚,停一时候,碱澄乃用之。否则气味俱恶,不堪入药,食茶酒也。雨后水浑,须擂入桃杏仁澄之。
李时珍曰:凡井以黑铅为底,能清水散结。人饮之无疾,入丹砂,镇之令人多寿。按麻知几水解云:九畴昔访灵台太史,见铜壶之漏水焉。太史召司水者曰:此水已三周环水,滑则漏迅,漏迅则刻差,当易新水。予因悟曰:天下之水,用之灭火则同,濡槁则同,至于性从地变质与物迁,未尝同也。故蜀江濯锦则鲜,济源烹楮则皛。南阳之潭,渐于菊,其人多寿。辽东之涧,通于蔘,其人多发。晋之山产矾石,泉可愈疽,戎之麓伏硫黄汤可浴疠。扬子宜荈,淮水宜醪,沧卤能盐,阿井能胶,澡垢以污,茂田以苦瘿,消于藻带之波,痰破于半夏之洳冰水,咽而霍乱息。流水饮而癃閟通。雪水洗目而赤退。咸水濯肌而疮乾。菜之为齑,铁之为浆,曲之为酒,糵之为醋,千派万种,言不可尽。至于井之水一也。尚数名焉。况其他者乎。反酌而倾,曰倒流出瓮。未放曰无根。无时初出曰新汲。将旦首汲曰井华。夫一井之水,而功用不同,岂可烹煮之间,将行药势独不择夫水哉。昔有患小溲閟者,众不能瘥,张子和易之以长川之急流,煎前药一饮,立溲。此正与灵枢经治不瞑半夏汤用千里流水同。意吁。后之用水者当以子和之法为制,予于是作水解。
《井华水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宋嘉祐曰:酒后热痢,洗目,中肤翳,治人大惊,九窍四肢,指岐皆出血,以水噀面,和朱砂服,令人好颜色,镇心安神,治口臭,堪鍊诸药石,投酒醋令不腐。
虞抟曰:宜煎补阴之药。
李时珍曰:宜煎一切,痰火气血药。
《新汲水主治》
宋嘉祐曰:消渴反胃,热痢,热淋,小便,赤涩,却邪,调中,下热气。并宜饮之。射痈肿,令散洗漆疮,治堕损肠出,冷喷其身,面则肠自入也。又解:闭口椒毒,下鱼骨哽。徐之才曰:解马刀毒。
李时珍曰:解砒石、乌喙、烧酒、煤炭毒。治热闷、昏瞀、烦渴。
发明

掌禹锡曰:凡饮水疗病,皆取新汲清泉,不用停污浊暖,非直无效,亦且损人。
虞抟曰:新汲井华水,取天一真气浮于水,而用以煎补阴之剂,及鍊丹,煮茗,性味同于雪水也。
李时珍曰:井泉,地脉也。人之经血象之须取其土厚,水深源远而质洁者,食用可也。《易》曰:井泥不食。井冽寒泉食是矣。人乃地产,资禀与山川之气相为流通,而美恶寿夭亦相关涉,金石草木尚随水土之性,而况万物之灵者乎。贪淫有泉,仙寿有井,载在往牒,必不我欺。《淮南子》云:土地各以类生人,是故山气多男,泽气多女;水气多瘖;风气多聋;林气多癃;木气多伛;下气多尰;石气多力;险气多瘿;暑气多夭;寒气多寿;谷气多痹;丘气多狂;广气多仁;陵气多贪;坚土人刚;弱土人脆;垆土人大;沙土人细;息土人美;耗土人丑;轻土多利;重土多迟;清水音小;浊水音大;湍水人轻;迟水人重,皆应其类也。又《河图括地象》云:九州殊类,水泉刚柔各异。青州角徵。会,其气剽轻人声急。其泉酸以苦。梁州商徵接其气刚勇,人声塞,其泉苦以辛兖豫宫徵,会其气平静。人声端,其泉甘以苦,雍冀商羽,合其气駃烈。人声捷,其泉咸以辛。观此二说,则人赖水土,以养生,可不慎所择乎。
李时珍曰:按《后汉书》云:有妇人病经年,世谓寒热,注病十一月。华陀令坐石槽中,平旦用冷水灌,云:当至百。始灌七十,冷颤欲死,灌者惧欲止。陀不许,灌至八十,热气乃蒸出,嚣嚣然高二三尺,满百灌乃使然火。温床厚覆而卧,良久冷汗出,以粉扑之,而愈。又南史云:将军房伯玉服五石散十许剂,更患冷疾。夏月常覆衣。徐嗣伯诊之曰:乃伏热也。须以水发之,非冬月不可。十一月冰雪大盛时,令伯玉解衣坐石上,取新汲冷水从头浇之,尽二十斛,口噤气绝,家人啼哭,请止。嗣伯执挝谏者,又尽水百斛。伯玉始能动,背上彭彭有气,俄而起坐,云:热不可忍。乞冷饮嗣伯,以水一升饮之,疾遂愈。自尔常发热,冬月犹单衫,体更肥壮。时珍窃谓二人所病皆伏火之證。素问所谓,诸禁鼓慄,皆属于火也。治法火郁则发之,而二子乃于冬月平旦浇以冷水者,冬至后,阳气在内也。平旦亦阳气方盛时也。折之以寒,使热气郁遏,至极激发而汗解,乃物不极不反。是亦发之之意。素问所谓正者正治,反者反治,逆而从之,从而逆之,疏通道路,令气调和者也。春月则阳气已泄,夏秋则阴气在内,故必于十一月至后乃可行之,二子之医可谓神矣。
《节气水集解》
李时珍曰:一年二十四节气。一节主半月,水之气味
随之变迁。此乃天地之气候相感又非疆域之限也。月令通纂云:正月初一至十二日,止一日,主一月,每旦以瓦瓶秤水,视其轻重,重则雨多,轻则雨少。观此,虽一日之内,尚且不同,况一月乎。
立春清明二节贮水谓之神水主治
李时珍曰:宜浸,造诸风,脾胃虚损,诸丹丸散,及药酒,久留不坏。
寒露、冬至、小寒、大寒,四节及腊日水主治:
李时珍曰:宜浸造,滋补五脏,及痰火积聚,虫毒,诸丹丸。并煮酿药酒,与雪水同功。
《立秋日五更井华水主治》
李时珍曰:长幼各饮一杯,能却疟疾百病。
《重午日午时水主治》
李时珍曰:宜造疟痢疮疡,金疮、百虫、蛊毒诸丹丸。
《小满芒种白露三节内水主治》
李时珍曰:并有毒,造药酿酒,醋一应食物,皆易败坏。人饮之亦生脾胃疾。
《醴泉释名》
甘泉
李时珍曰:醴,薄酒也。泉味如之,故名。出无常,处王者德至渊泉,时代升平,则醴泉出。可以养老。瑞应图云:醴泉水之精也。味甘,如醴。流之所及,草木皆茂,饮之令人多寿。《东观记》云:光武中元元年,醴泉出京师,人饮之者,痼疾皆除。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陈藏器曰:心腹痛,疰忤鬼气邪秽之属,并就泉空腹饮之,又止热消渴,及反胃、霍乱为上,亦以新汲者为佳。
《玉井水集解》
陈藏器曰:诸有玉处,山谷水泉皆是也。山有玉而草木润,身有玉而毛发黑。玉既重宝,水又灵长,故有延生之望。今人近山多寿者,岂非玉石津液之功乎。太华山有玉。水溜下,土人得服之,多长生。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陈藏器曰:久服神仙,令人体润,毛发不白。
《乳穴水集解》
陈藏器曰:近乳穴处流出之泉也。人多取水作饮酿酒,大有益。其水浓者秤之重于他水。煎之上有盐花,此真乳液也。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陈藏器曰:久服肥健,人能食体润,不老,与钟乳同功。
《温汤释名》
温泉 沸泉
陈藏器曰:下有硫黄,即令水热犹有硫黄,臭硫黄主治诸疮,故水亦宜然。当其热处,可燖猪羊熟鸡子也。李时珍曰:温泉有处甚多。按《胡仔渔隐丛话》云:汤泉多作硫黄气,浴之则袭人肌肤,惟新安黄山是朱砂泉,春时水即微红色,可煮茗。长安骊山是礜石泉,不甚作气也。朱砂泉虽红而不热,当是雄黄耳。有砒石处亦有汤泉,浴之有毒。
气味

辛、热、微毒。
主治

陈藏器曰:诸风,筋骨挛缩,及皮顽痹,手足不遂,无眉发,疥癣、诸疾在皮肤骨节者,入浴。浴讫当大虚,惫可随病与药,及饮食补养,非有病人不宜轻入。
发明

汪颖曰:庐山有温泉,方士往往教患疥癣、风癞、杨梅疮者饱食入池久浴。得汗出乃止。旬日自愈也。
《碧海水集解》
陈藏器曰:东方朔十洲记云:夜行海中,拨之有火星者,咸水也。色既碧,故曰碧海。
李时珍曰:海乃百川之会,天地四方皆海水相通,而地在其中,其味咸,其色黑,水行之正也。
气味

咸、小温、有小毒。
主治

陈藏器曰:煮浴去风,瘙疥癣,饮一合吐下,宿食胪胀。
《盐胆水释名》
卤水
陈藏器曰:此乃盐,初熟槽中,沥下黑汁也。
李时珍曰:盐下沥水,则味苦不堪食。今人用此,收豆腐。
独孤滔曰:盐胆煮四黄釬物。
气味

咸、苦,有大毒。
主治

陈藏器曰:蚀𧏾疥癣、瘘疾、虫咬及马牛为虫蚀、毒虫入肉,生子。六畜饮一合。当时死。人亦然。凡疮有血者不可涂之。
李时珍曰:痰厥不省,灌之取吐良。
《阿井水气味》
甘、咸、平、无毒。
主治

李时珍曰:下膈、疏痰、止吐。
发明

李时珍曰:阿井在今兖州阳谷县,即古东阿县也。《沈括笔谈》云:古说济水伏流地中,今历下凡发地皆是流水。东阿亦济水所经,取井水煮胶,谓之阿胶。其性趣下清而且重,用搅浊水则清,故以治淤浊及逆上之痰也。又青州范公泉亦济水所注,其水用造白丸子,利膈化痰。《管子》云:齐之水,其泉清白。其人坚劲,寡有疥瘙,终无酲。水性之不同如此。陆羽烹茶辨天下之水性美恶,烹药者,反不知辨此,岂不戾哉。
《山岩泉水释名》
李时珍曰:此山岩上石间所出,泉流为溪涧者也。《尔雅》云:水正出曰槛泉。悬出曰沃泉。反出曰氿泉。其泉源远清冷,或山有玉石美草木者为良。其山有黑土、毒石、恶草者不可用。陆羽云:凡瀑涌漱湍之水饮之令人有颈疾。
汪颖曰:昔在浔阳,忽一日城中马死数百。询之,云:数日前雨洗出山谷中,蛇虫之毒,马饮其水然也。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陈藏器曰:霍乱、烦闷、呕吐、腹空转筋、恐入腹宜多,服之名曰洗肠。勿令腹空,空则更服,人皆惧此。然常试有效,但身冷力弱者,防致藏寒,当以意消息之。
《古冢中水主治》
陈藏器曰:有毒杀人,洗诸疮皆瘥。
《粮罂中水集解》
陈藏器曰:乃古冢中食罂中水也。取清澄久远者佳。古文曰:蔗留馀节,瓜毒溃尸。言二物不烂馀,皆成水也。
气味

辛、平、有小毒。
主治

陈藏器曰:鬼气、中恶疰、忤心腹痛、恶梦、鬼神、杀蛔虫。进一合,不可多饮。令人心闷,又云洗眼见鬼。未试。
《赤龙浴水集解》
陈藏器曰:此泽间小泉,有赤蛇在中者,人或遇之,经雨取水服。
主治

陈藏器曰:有小毒。主瘕结气,诸瘕,恶虫入腹,及咬人,生疮者。
《车辙中水释名》
李时珍曰:辙乃车行迹也。
主治

李时珍曰:𤻤疡风五月五日取洗之,甚良。牛蹄中水亦可。
《地浆释名》
土浆
陶弘景曰:此掘黄土地作坎,深三尺,以新汲水沃,入搅浊,少顷取清用之,故曰地浆,亦曰土浆。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别录》曰:解中毒、烦闷。
李时珍曰:解一切鱼肉果菜药物诸菌毒,疗霍乱及中暍卒死者,饮一升妙。
发明

陶弘景曰:枫上菌,食之令人笑不休,饮此即解。李时珍曰:按:罗天益卫生宝鉴云:中暑、霍乱乃暑热内伤,七神迷乱所致。阴气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非至阴之气不愈。坤为地,地属阴,土曰静,顺地浆,作于墙阴坎中,为阴,中之阴能泻阳中之阳也。
《热汤释名》
百沸汤 太和汤 麻沸汤
气味

甘、平、无毒。
李时珍曰:按汪颖云:热汤须百沸者佳。若半沸者饮之反伤元气,作胀。或云热汤漱口损齿,病目人勿以热汤洗浴,冻僵人勿以热汤濯之,能脱指甲,铜瓶煎汤服,损人之声。
主治
寇宗奭曰:助阳气,行经络。
宋嘉祐曰:熨霍乱,转筋入腹,及客忤死。
发明

寇宗奭曰:热汤能通经络,患风冷气痹,人以汤淋脚至膝上,厚覆取汗周身。然别有药亦假阳气而行尔。四时暴泄痢,四肢冷脐,腹疼,深汤中坐浸至腹上,频频作之,生阳诸药,无速于此。虚寒人始坐汤中,必颤。仍常令人伺守之。
张从正曰:凡伤寒、伤风、伤食、伤酒,初起无药,便饮太和,汤碗许,或酸齑汁亦可。以手揉肚,觉恍惚再饮,再揉至无所容探,吐汗出则已。
李时珍曰:张仲景治心下痞。按之濡关上脉浮,大黄、黄连泻心汤,用麻沸汤煎之,取其气薄而泄虚热也。朱真人《灵验篇》云:有人患风疾数年,掘坑令坐,坑内解衣,以热汤淋之良久,以簟盖之,汗出而愈。此亦通经络之法也。时珍常推此意,治寒湿加艾煎汤,治风虚加五枝,或五加,煎汤淋洗,觉效更速也。
《生熟汤释名》
阴阳水
李时珍曰:以新汲水、百沸汤合一盏,和匀。故曰:生熟。今人谓之阴阳水
气味

甘、咸、无毒。
主治

陈藏器曰:调中消食,凡痰疟,及宿食毒恶之物,胪胀欲作,霍乱者,即以盐投中,进一二升,令吐尽痰,食便愈。
李时珍曰:凡霍乱及呕吐不能纳食,及药危甚者,先饮数口,即定。
发明

李时珍曰:上焦主纳,中焦腐化,下焦主出。三焦通利,阴阳调和,升降周流,则脏腑畅达。一失其道,二气淆乱,浊阴不降,清阳不升,故发为霍乱,呕吐之病。饮此汤辄定者,分其阴阳,使得其平也。
陈藏器曰:凡人大醉,及食瓜果过度者,以小熟汤浸身则汤皆为酒及瓜气。博物志云:浸至腰,食瓜可五十枚,至颈则无限也,未试。
《齑水集解》
李时珍曰:此乃作黄齑菜水也。
气味

酸、咸、无毒。
主治

李时珍曰:吐诸痰,饮宿,食酸苦,涌泄,为阴也。
《浆水释名》
酸浆
王嘉谟曰:浆,酢也。炊粟米,熟投冷水中,浸五六日,味酢,生白花,色类浆,故名。若浸至败者害人。
气味

甘、酸、微温、无毒。
寇宗奭曰:不可同李食,令人霍乱、吐利。妊妇勿食,令儿骨瘦。水浆尤不可饮,令绝产,醉后饮之失音。
主治

宋嘉祐曰:调中引气,宣和强力,通关开胃,止渴,霍乱,泻痢,消宿食,宜作粥薄暮啜之,解烦去睡,调理腑脏,煎令酸,止呕哕,白人肤体,如缯帛。
李时珍曰:利小便。
发明

朱震亨曰:浆水性凉,善走,故解烦渴而化滞物。
《甑气水主治》
陈藏器曰:以器承取,沐头长毛发,令黑润,朝朝用梳摩,小儿头,久觉有益也。
《铜壶滴漏水主治》
虞抟曰:性滑,上可至颠,下可至泉。宜煎四末之药。
《三家洗碗水主治》
陈藏器曰:恶疮久不瘥。煎沸入盐洗之,不过三五度。
《磨刀水气味》
咸、寒、无毒。
李时珍曰:洗手则生癣。
主治

李时珍曰:利小便,消热肿。
《浸蓝水气味》
辛、苦、寒、无毒。
主治

李时珍曰:除热解毒,杀虫,治误吞水蛭成积胀痛,黄瘦。饮之取下则愈。
《染布水主治》
李时珍曰:疗咽喉病,及噎疾温服一钟良。
发明

李时珍曰:蓝水染布,水皆取蓝。及石灰能杀虫解毒之义。昔有人因醉饮田中水,误吞水蛭,胸腹胀痛,面黄。遍医不效,因宿店中渴甚,误饮此水,大泻。数行平明视之,水蛭无数,其病顿愈也。
《猪槽中水主治》
陈藏器曰:蛊毒。服一盏。又疗蛇咬,疮,浸之效。
《韨门溺坑水主治》
陈藏器曰:无毒,止消渴,重者服一小盏,勿令知之。三度瘥。
《洗手足水主治》
圣惠方曰:病后劳复,或因梳头,或食物复发,取一合饮之效。
《洗儿汤主治》
延年秘录曰:胎衣不下,服一盏,勿令知之。

《诸水有毒》

水府龙宫,不可触犯。
陈藏器曰:水之怪魍魉温峤,燃犀照水为神所怒,是也。
水中有赤脉,不可断之。
井中沸溢,不可饮。
李时珍曰:但于三十步内取青石一块,投之则止。古井眢井不可入,有毒杀人。
李时珍曰:夏月阴气在下,尤忌之。但以鸡毛投之,盘旋而舞,不下者必有毒也。以热醋数斗投之,则可入矣。古冢亦然。
古井不可塞,令人盲聋。
阴地流泉有毒,二八月行人饮之,成瘴疟,损脚力。泽中停水五六月,有鱼鳖精,人饮之成瘕病。
沙河中水,饮之令人瘖。
两山夹水,其人多瘿。
流水有声,其人多瘿。
花瓶水饮之杀人,腊梅尤甚。
炊汤洗面令人无颜色,洗体令人成癣,洗脚令人疼痛生疮。
铜器上汗入食中,令人生疸,发恶疮。
冷水沐头成头风。
热泔沐头并成头风,女人尤忌之。
水经宿面上有五色者有毒,不可洗手。
时病后浴冷水损心胞。
盛暑浴冷水成伤寒。
汗后入冷水成骨痹。
李时珍曰:顾闵远行,汗后渡水遂成骨痹,痿蹶数年而死也。
产后洗浴成痉风,多死。
酒中饮冷水,成手颤。
酒后饮茶水,成酒癖。
饮水便睡,成水癖。
小儿就瓢及瓶饮水,令语讷。
夏月远行,勿以冷水濯足。
冬月远行,勿以热汤濯足。
附方

辟禳时疫,半天河水饮之。《医林集要》
身体白驳,取树木孔中水洗之,捣桂末唾和傅之,日再上。〈张文仲《备急方》
目不得瞑,乃阳气盛不得入于阴,阴气虚,故目不得眠。治法:饮以半夏汤,用流水千里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苇薪火,置秫米一升、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去滓饮汁一小杯,日三饮,以知为度。详半夏下。《灵枢经》
汗后奔豚:茯苓、桂枝汤治,发汗后脐下悸欲作奔豚者,茯苓一两,炙甘草二钱半,桂枝三钱,大枣二枚,以甘烂水二升煮,茯苓减半服之,日再。〈张仲景《金匮要略》服药过剂,烦闷,东流水饮一二升。《肘后方》
九窍出血,方见主治下。
衄血不止。叶氏用新汲水随左右洗足即止,累用有效。
一方用冷水噀面。
一方冷水浸纸贴囟上,以熨斗熨之,立止。
一方用冷水一瓶淋射顶上及哑门上,或以湿纸贴之。
金疮血出不止。冷水浸之即止。《延寿方》
犬咬血出,以水洗至血止,绵裹之。《千金方》
蠍虿螫伤。以水浸,故布拓之,暖即易。〈同上〉
马汗入疮,或马毛入疮、肿、入腹杀人。以冷水浸之,频易水,仍饮好酒,立瘥。〈同上〉
鱼骨哽咽。取水一杯,合口向水,张口取水气,哽当自下。《肘后方》
中砒石毒,多饮新汲井水,得吐利佳。《集简方》
中乌喙毒,方同上。
中蒙汗毒。饮冷水即安。《济急方》
中煤炭毒。一时晕倒,不救杀人。急以清水灌之。《经验方》服药过剂,卒呕不已。饮新汲水一升。《肘后方》
烧酒醉死,急以新汲水浸其发,外以故帛浸湿贴其胸膈,仍细细灌之,至苏乃已。《集简方》饮酒齿痛,井水频含嗽之。《直指方》
破伤风病。用火命妇人取无根水一盏,入百草霜调捏作饼,放患处,三五换如神。此蒋亚香方也。《试验方》坠损肠出,方见主治下。
眼睛突出一二寸者。以新汲水灌渍睛中,数易之,自入。《梅师方》
时行火眼患人。每日于井上视井旋匝三遍,能泄火气。《集元方》
心闷汗出,不识人。新汲水和蜜饮之甚效。《千金方》呕吐阳厥卒死者,饮新汲水三升佳。《千金方》
霍乱吐泻,勿食热物,饮冷水一碗,仍以水一盆浸两足立止。《救急良方》
厌禳瘟疫,腊旦除夜以赤小豆、川椒各七七粒投井中,勿令人知,能却瘟疫。又法元旦以大麻子三七粒投井中。
口气臭恶。正旦含井华水吐弃厕下,数度即瘥。《肘后方》心腹冷痛。男子令女人取水一杯饮之。女人病,令男子取水一杯饮之。《肘后方》
寒热注病,方见发明下。
火病恶寒,方见发明下。
疔毒疽疮。凡手指及诸处有疮起,发痒,身热,恶寒,或麻木,此极毒之疮也。急用针刺破挤去恶血,候血尽,口噙凉水吮之,水温再换,吮至痛痒皆住,即愈。此妙法也。《保寿堂方》
妇人将产,井华水服半升,不作晕。《千金方》
初生不啼,取冷水灌之,外以葱白茎细鞭之,即啼。《全幼心鉴》
噎疾。古冢内罐罂中水,但饮之即愈神效。《寿域方》热渴烦闷。地浆一盏饮之。《圣惠方》
乾霍乱病,不吐不利,胀痛欲死。地浆三五盏服即愈,大忌米汤。《千金方》
服药过剂闷乱者,地浆饮之。《肘后方》
闭口椒毒,吐白沫,身冷欲死者,地浆饮之。《金匮方》中野芋毒,土浆饮之。《集简方》
黄鲿鱼毒,食此鱼犯荆芥,能害人。服地浆解之。《集简方》中砒霜毒,地浆调铅粉服之立解。《集元方》
伤寒初起,取热汤饮之,候吐则止。〈陈藏器《本草》初感风寒、头痛增寒者,用水七碗,烧锅令赤,投水于内,取起再烧,再投,如此七次,名沸汤。乘热饮一碗,以衣被覆头,取汗。神效。《伤寒蕴要》
徐献忠《水品》《一源》
或问山下出泉曰:艮。一阳在上,二阴在下。阳腾为云气,阴注液为泉,此理也。山下本空洞处,空洞出泉亦理也。山中本自有水脉,洞壑通贯而无水脉,则通气为风。
山深厚者,雄大者,气盛丽者,必出佳泉水。山虽雄大而气不清越,山观不秀,虽有流泉不佳也。
源泉实关气候之盈缩,故其发有时而不常。常而不涸者必雄,长于群崒而深源之发也。
泉可食者,不但山观清华,而草木亦秀美。
瀑布水,虽盛至不可食。汛激撼荡,水味之真已失。其性矣。瀑字从水从暴,盖有深义也。
凡流来远水不可食。水中蛟蛇相感,其精沫多在流中,食其水者恐中毒。
泉出沙土中者,其气盛涌,或其下空洞者,中多有佳水。
山东诸泉,类多出沙土中,有涌窍吼怒如趵突而出也。趵突水久食生颈瘿,其气大浊。
汝州水泉,食之多生瘿。验其水底,凝浊如胶,气不清越,乃至此。闻兰州亦然。
济南王府池,名珍珠泉者,不待拊掌振足,自浮为珠。此气太盛,恐亦不可食。
山东诸泉,海气太盛,漕河之利,取给于此。然可食者少。故有闻名甘露淘米茶泉者,指其可食也。若洗钵不过贱用耳。其皂泥、浊河等泉太甚,不可食矣。传记论泉源有杞菊,能寿人。今山中松苓、云母、流脂伏液与流泉同宫。岂下杞、菊浮世,以厚味夺真气。日用之不自觉尔。昔之饮杞水而寿,蜀道渐通,外取醯盐,食之其寿渐减,此可证。
水泉初发处甚淡。发乎山之外麓者以渐而甘,流至海则自甘而作咸矣。故汲者持久,水味亦变。
闽广山岚有热毒,多发于花草水石之间。如南靖沄水坑多断肠草,落英。在溪十里内,无鱼虾之类,黄岩人顾末主薄立石水次,戒人勿饮,闽中如此类非一。天台蔡霞山为省参,时有语云:大雨勿饮,溪道傍休嗅草,此皆仁人用心也。
水以乳液为上。乳液必甘,称之独重于他水。凡水称重厚者必乳液也。丙穴鱼本食乳液特隹。
水源有龙处,水中时有赤脉。盖其涎也,不可犯。晋温峤燃犀照水,为神所怒,可鉴。

《二清》

泉有滞流积垢或雾翳云蓊,有不见底者大恶。若溪谷澄华,性气清润,必涵内光澄物影,斯上品尔。《老子》:谷神不死。殊有深意,源泉发处,亦有谷神,而混混不舍昼夜,所谓不死者也。
源气盛大则注液不穷。陆处士品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谓中理。然井水渟泓地中阴脉,非若山泉冽然出也。服之中聚易满,煮药物不能发散、流通,忌之可也。《异苑》载:句容县季子庙前井水常沸涌,此当日泉源深凿为井尔。
《水记》:第虎丘石水居三石,水虽泓渟皆雨泽所积,岩窦之潢也。虎丘为阖闾墓隧当时石工多閟穴居,人众多,家常不能无秽浊渗入。虽名陆羽泉,与此相通。非天然水脉也。道家服食忌与尸气近,若暑月登临其上,解涤烦襟可也。

《四甘》

泉品以甘为上。幽谷绀寒清越者类出甘泉。又次丛林深厚盛丽外流,虽近而内源远者。
泉甘者,试秤之必重厚。其所由来者远大使然也。江中南零水,自岷江发,流数千里,始澄于两石间,其性亦重厚,故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