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第一百三十三卷目录

 贯众部汇考
  贯众图
  尔雅〈释草〉
  本草纲目〈贯众〉
 远志部汇考
  远志图一
  远志图二
  远志图三
  诗经〈豳风七月〉
  尔雅〈释草〉
  大戴礼记〈夏小正〉
  诗集传名物钞〈七月四章〉
  徐光启农政全书〈远志考〉
  本草纲目〈远志〉
 远志部纪事
 漏卢部汇考
  漏卢图
  徐光启农政全书〈漏卢考〉
  本草纲目〈漏卢〉
 续断部汇考
  续断图
  郑樵通志〈昆虫草木略〉
  本草纲目〈续断〉

草木典第一百三十三卷

贯众部汇考

释名

《尔雅》     贯众《尔雅》
贯渠《尔雅注》   贯节《尔雅注》
百头《尔雅疏》   虎卷《尔雅疏》
萹苻《尔雅疏》   伯萍《尔雅疏》
药藻《尔雅疏》   草鸱头《别录》
凤尾草《图经》   黑狗脊《纲目》
贯中《纲目》    贯仲《纲目》
管仲《纲目》

贯众图


《尔雅》释草

〈音烁〉贯众〈音终〉
〈注〉叶圆锐茎毛黑,布地冬不死,一名贯渠。《广雅》云贯节。〈疏〉药草名也。一名泺,一名贯众,《本草》云:一名贯节,一名贯渠,一名百头,一名虎卷,一名萹苻,一名伯萍,一名药藻,此谓鸱头。陶注云:叶如大蕨,形色毛芒全似老鸱头,因名之。郭氏云:叶圆锐茎毛黑,布地冬不死,一名贯渠,《广雅》名贯节。
《本草纲目》贯众释名
李时珍曰:此草叶茎如凤尾,其根一本,而众枝贯之。故草名凤尾,根名贯众,贯节,贯渠,渠者魁也。《吴普本草》作贯中,俗作贯仲,管仲者,皆谬称也。《尔雅》云泺音灼,贯众即此也。《别录》一名伯萍,一名药藻,皆字讹也。金星草一名凤尾草,与此同名,宜互考之。
陶弘景曰:近道皆有之,叶如大蕨,其根形色毛芒全似老鸱头,故呼为草鸱头。
集解

《别录》曰:贯众生元山山谷及冤句少室山,二月、八月采根,阴乾。
吴普曰:叶青黄色,两两相对,茎有黑毛,丛生,冬夏不死。四月花白,七月实黑,聚相连卷旁生,三月、八月采根,五月采叶。
韩保升曰:苗似狗脊,状如雉尾,根直多枝,皮黑肉赤曲者,名草鸱头,所在山谷阴处则有之。
苏颂曰:今陕西、河东州郡及荆襄间多有之。而少有花者,春生苗赤,叶大如蕨,茎干三棱,叶绿色,似鸡翎。又名凤尾草,其根紫黑色,形如大瓜,下有一黑须毛,又似老鸱。郭璞注《尔雅》云叶圆、锐茎、毛黑、布地,冬不死,《广雅》谓之贯节,是矣。
李时珍曰:多生山阴近水处,数根丛生,一根数茎,茎大如著,其涎滑,其叶两两对生,如狗脊之叶,而无锯齿。青黄色,面深背浅,其根曲而有尖觜,黑须丛蔟,亦似狗脊根,而大,状如伏鸱。
根气味

苦微寒有毒。
徐之才曰:雚菌赤小豆为之使,伏石钟乳。
主治

《本经》曰:腹中邪热气,诸毒,杀三虫。
《别录》曰:去寸白破症瘕,除头风,止金疮。
苏颂曰:为末水服一钱,止鼻血有效。
李时珍曰:治下血崩中带下,产后血气胀痛,斑疹毒漆毒骨哽,解猪病。
发明

李时珍曰:贯众大治妇人血气,根汁能制三黄,化五金,伏钟乳结砂,制汞,且能解毒软坚。王海藏治夏月豆出不快,快斑散用之,云贯众有毒,而能解腹中邪热之毒,病因内感而发之于外者,多效。非古法之分经也。又黄山谷煮豆帖言,荒年以黑豆一升,挼净入贯众一斤,剉如骰子大,同以水煮,文火斟酌,至豆熟,取出,日乾,覆令展尽馀汁,簸去贯众,每日空心啖豆五七粒,能食百草木枝叶,有味可饱。又王璆《百一选方》言,滁州蒋教授因食鲤鱼玉蝉羹,为肋肉所哽,凡药皆不效,或令以贯众浓煎汁一盏,分三服,连进,至夜一喀而出,亦可为末,水服一钱,观此可知其软坚之功,不但治血、治疮而已也。
花主治

《别录》曰:恶疮令人泄。
附方

鼻衄不止,贯众根末,水服一钱。〈普济方〉
诸般下血,肠风酒痢,血痔鼠痔,下血,黑狗脊,黄者不用,须内肉赤色者,即本草贯众也。去皮毛,剉焙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下。或醋糊丸梧子大,每米饮下三四十丸。或烧存性出火毒,为末,入麝香少许,米饮服二钱。〈普济方〉
女人血崩,贯众半两,煎酒服之,立止。〈集简方〉
产后亡血过多,心腹彻痛者,用贯众状如刺猬者一个,全用不剉,只揉去毛及花萼,以好醋蘸湿,慢火炙,令香熟,候冷为末,米饮,空心每服二钱,甚效。〈妇人良方〉赤白带下,年深诸药不能疗者,用上方治之,亦验,名独圣汤方同上。
年深欬嗽,出脓血,贯众、苏方木等分,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服日二次,若久欬渐成劳瘵,凤尾草为末,用鱼酢蘸食之。〈圣惠方〉
豆疮不快,快斑散,用贯众、赤芍药各一钱,升麻、甘草各五分,入淡竹叶三片,水一盏,半煎七分,温服。〈王海藏方〉头疮白秃,贯众、白芷为末,油调涂之。又方:贯众烧末,调油涂之。〈圣惠方〉
漆疮作痒,油调贯众末涂之。〈千金方〉
鸡鱼骨哽,贯众、缩砂、甘草等分为粗末,绵包少许,含之咽汁,久则随痰自出。〈普济方〉
解轻粉毒,齿缝出血,臭肿。贯众、黄连各半两,煎水入冰片少许,时时漱之。〈陆氏积德堂方〉
血痢不止,凤尾草根即贯众五钱,煎酒服,陈解元吉言所传。〈集简方〉
便毒肿痛,贯众酒服二钱,良。〈多能鄙事〉

远志部汇考

释草


《诗经》     葽绕《尔雅》
蕀蒬《尔雅》    小草《尔雅疏》
远志《尔雅疏》   细草《尔雅疏》
王萯《大戴礼记》  醒心枝《记事珠》

远志图一


远志图二远志图二

泗州远志泗州远志
解州远志

远志图三


,,

商州远志商州远志
威胜军远志
齐州远志

《诗经》豳风七月

四月秀葽。
〈传〉不荣而实,曰秀葽,葽草也。〈笺〉夏小正四月,王萯秀葽,其是乎,物成自秀葽始。〈疏〉释草云华,荣也。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李巡曰分别异名,以晓人,则彼以英秀对文,故以英为不实,秀为不荣,出车云黍稷方华,生民说黍稷云实发实秀,是黍稷有华,亦称秀也。言其秀实,知葽是草也。夏小正大戴礼篇名葽之为草,书传无文。四月已秀,物之鲜矣,故疑。王萯正与葽为一月令,孟夏王瓜生,注云今曰:王萯生夏小正,云王萯秀,未详孰是。郑以四月生者,自是王瓜今月,令与夏小正皆作王萯而生秀,字异必有误者。故云未知孰是。本草云萯生田中,叶青刺人,有实,七月采,阴乾。云七月采之,又非四月已秀,是葽与否,未能审之。〈朱注〉不荣而实曰秀,葽草名。〈大全〉庐陵罗氏曰:曹氏云今远志也。其上谓之小草。刘向云葽味苦,谓之苦葽,本草云远志,又有棘菀、葽绕、细草三名,四月阳气极于上,而微阴,已受胎于下,葽感之而早秀。

《尔雅》释草

葽绕蕀蒬〈音冤〉
〈注〉今远志也。似麻黄,赤华叶锐而黄,其上谓之小草。《广雅》〈疏〉药草也。葽绕一名蕀蒬,郭云今远志也,似麻黄,赤华叶锐而黄,其上谓之小草。《广雅》云者。案《本草》:远志一名细草,其叶名小草。陶注云小草状如麻黄,而青,今注云:远志茎叶似大青而小。《广雅》云:蕀蒬,远志也。其上谓之小草,是也。

《大戴礼记》夏小正

四月王萯秀。

《诗集传名物钞》七月四章

笺物成,自秀葽始。诗缉曹氏曰:《释草》葽绕,蕀菀。注云今远志也。其上谓之小草,《说文》云刘向说葽味苦,谓之苦葽。《本草》:远志又有棘菀、葽绕、细草三名。四月采根叶,阴乾,参订诸说,知葽为远志矣。四月阳气极于上,而微阴,已受胎于下,葽感之而早秀。案严粲,葽毛不指为何草。郑疑为王萯,陆机亦无明说。唯曹氏以为远志,證据甚明。

徐光启《农政全书》远志考

一名棘菀,一名葽绕,一名细草。生太山及冤句川谷,河陕商齐泗州亦有,俗传夷门远志最佳。今密县梁家冲山谷多有之,苗名小草,叶似石竹子叶,又极细,开小紫花,亦有开小红白花者,根黄色,形如蒿根,长及一尺许,亦有根黑色者,根叶俱味苦,性温无毒,得茯苓、冬葵子、龙骨良,杀天雄、附子毒,畏珍珠、藜芦、蜚蠊、齐蛤、蛴螬。
救饥

采嫩苗叶,煠熟,换水浸去苦味,淘净,油盐调食。又掘根,换水煮,浸淘去苦味,去心,再换水,煮极熟食之。
《本草纲目》远志释名
李时珍曰:此草服之,能益智强志,故有远志之称。《世说》载谢安云: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记事珠》谓之醒心杖。
集解

《别录》曰:远志生太山及冤句川谷,四月采根叶,阴乾。陶弘景曰:冤句属兖州济阴郡今此药,犹从彭城北兰陵来,用之去心,取皮一斤,止得三两尔,亦入仙方用小草,状似麻黄而青。
马志曰:茎叶似大青而小,比之麻黄,陶不识也。掌禹锡曰:按《尔雅》云:葽绕,棘菀。郭璞注云今远志也。似麻黄,赤华叶锐而黄,其上谓之小草。
苏颂曰:今河陕洛西州郡亦有之,根形如蒿,根黄色,苗似麻黄,而青。又如毕豆,叶亦有似大青而小者,三月开白花,根长及一尺,泗州出者花红,根叶俱大于他处。商州出者根又黑色,俗传夷门出者最佳。四月采根晒乾,古方通用远志、小草,今医但用远志,稀用小草。
李时珍曰:远志有大叶、小叶二种,陶弘景所说者小叶也。马志所说者大叶也。大叶者花红。
根修治

雷敩曰:凡使须去心,否则令人烦闷,仍用甘草汤浸一宿,暴乾,或焙乾用。
气味

苦温无毒。
徐之才曰:远志、小草得茯苓、冬葵子、龙骨良。畏珍珠、藜芦、蜚蠊、齐蛤。
陶弘景曰:药无齐蛤,恐是百合也。
甄权曰:是蛴螬也。
苏恭曰:《药录》下卷有齐蛤,陶说非也。
主治

《本经》曰:欬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久服轻身不老。
《别录》曰:利丈夫定心气,止惊悸,益精,去心下膈气,除皮肤中热,面目黄。
徐之才曰:杀天雄、附子、乌头毒,煎汁饮之。
甄权曰:治健忘安魂魄,令人不迷,坚壮阳道。
陈日华曰:长肌肉,助筋骨,妇人血噤失音,小儿客忤。王好古曰:肾积奔豚。
李时珍曰:治一切痈疽。
叶主治

《别录》曰:益精补阴气,止虚损梦泄。
发明

王好古曰:远志肾经气分药也。
李时珍曰:远志入足少阴肾经,非心经药也。其功专于强志益精,治善忘,盖精与志皆肾经之所藏也。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灵枢经》云:肾藏精,精合志,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善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俛仰屈伸,毛悴色夭。又云人之善忘者,上气不足,下气有馀,肠胃实而心肺虚,虚则营卫留于下,久之,不以时上,故善忘也。陈言三因方,远志酒治痈疽,云有奇功。盖亦补肾之力尔。葛洪《抱朴子》云陵阳子仲服远志二十年,有子三十七人,能坐在立亡也。
附方

心孔惛塞,多忘善误,丁酉日密自至市买远志,著巾角中,还为末服之,勿令人知。〈肘后方〉
脾痹心痛,逆气膈中,饮食不下,小草丸,用小草、桂心、乾姜、细辛、蜀椒出汗,各三两,附子二分,炮六物,捣下筛蜜和丸梧子大。先食米汁,下三丸,日三服,不知稍增,以知为度。忌猪肉、冷水、生葱菜。〈范汪东阳方〉喉痹作痛,远志肉为末吹之,涎出为度。〈直指方〉脑风头痛不可忍,远志末嗅鼻。〈宣明方〉吹乳肿痛,远志焙研,酒服二钱,以滓傅之。〈袖珍方〉一切痈疽,远志酒治一切痈疽,发背疖毒,恶喉浸大有死血,阴毒在中,则不痛。傅之即痛。有忧怒等气,积怒攻则痛不可忍,傅之即不痛,或蕴热在内,热逼人手不可近,傅之即清凉,或气虚冷溃而不敛,傅之即敛。此本韩大夫宅用以救人方,极验。若七情内郁,不问虚实,寒热治之,皆愈。用远志不以多少,米泔浸洗,搥去心,为末,每服三钱,温酒一盏,调澄少顷,饮其清,以滓傅患处。〈三因方〉
小便赤浊,远志、甘草水煮半斤,伏神益智仁,各二两,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空心枣汤下五十丸。〈普济方〉

远志部纪事

《孙盛杂记》:初姜维诣诸葛亮,与母相失,复得母书,令求当归。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
《抱朴子内篇》:陵阳子仲服远志二十年,有子三十七人,能坐在立亡也。
《世说》:谢公始有东山之志,后严命,屡臻势不获。已始就桓公司马,于时人有致桓公药草,中有远志,公取以问谢,此药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称。谢未即答。时郝隆在坐,应声答曰:此甚易解,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谢甚有愧色,桓公目谢而笑曰:郝参军此过乃不恶,亦极有会。

漏卢部汇考

释名

漏卢《本经》    野兰《本经》
鹿骊根《别录》   荚蒿〈苏恭〉
木黎芦〈苏恭〉   鬼油麻〈日华〉
老翁花《纲目》

漏卢图


徐光启《农政全书》漏卢考

一名野兰,俗名荚蒿,根名鹿骊根,俗呼为鬼油麻。生乔山山谷及秦州、海州、单州、曹兖州,今钧州新郑州沙冈间亦有之。苗叶就地丛生,叶似山芥菜叶而大,又多花,又有似白屈菜叶,又似大蓬蒿叶,又似风花菜脚叶,而大。叶中撺葶,上开红白花,根苗味苦,咸性,大寒,无毒,连翘为之使。
救饥

采叶煠熟,水浸淘去苦味,油盐调食。
《本草纲目》漏卢释名
李时珍曰:屋之西北黑处谓之漏,凡物黑色谓之卢。此草秋后即黑,异于众草,故有漏卢之称。《唐韵仵篇》:其荚如麻,故俗呼为鬼油麻云。
集解

《别录》曰:漏卢生乔山山谷,八月采根,阴乾。
陶弘景曰:乔山应是黄帝所葬处,乃在上郡。及出近道,市人取苗用之,俗中取根名鹿骊根,苦酒磨以疗疮疥。
苏恭曰:此药俗名荚蒿,茎叶似白蒿,花黄,生荚长似细麻之荚,大如著许,有四五瓣。七八月后皆黑,异于众草蒿之类也。常用其茎叶及子,未见用根,其鹿骊山南谓之木黎芦,有毒,非漏卢也。今人以马蓟似苦芺者为漏卢,亦非也。
马志曰:别本言漏卢,茎大如著,高四五尺,子房似油麻房,而小。江东人取其苗用,胜于根。江宁及上党者佳,陶云鹿骊苏云木黎芦,皆非也。漏卢自别。
陈藏器曰:南人用苗,北土用根,乃树生,如茱萸。树高二三尺,有毒,杀虫,山人以洗疮疥。
韩保升曰:叶似角蒿,今曹兖州下湿处最多,六月七月采茎,日乾,黑于众草。
《大明》曰:花苗并可用,形并气味似乾牛蒡,头上有白花子。
苏颂曰:今汴东州郡及奉海州皆有之。旧说茎叶似白蒿,花黄白荚,茎大若著,房类油麻而小。今诸郡所图上,惟单州者差相类,沂州者花叶颇似牡丹,秦州者花似单叶寒菊,紫色,五七枝同一𠏉。海州者花紫碧,如单叶莲花,花萼下及根旁有白茸裹之,根如蔓青而细,又类葱,本黑色。淮甸人呼为老翁花,三州所生,花虽别,而叶颇相类,但秦海州者叶更作锯齿状。一物而殊类如此,医家何所适从,当依旧说以单州出者为胜。又《本草》:飞廉一名漏卢,云与苦芺相类,其根生则肉白皮黑,乾则黑如元参,七八月采花,阴乾。用所说与秦州、海州所图漏卢,花叶及根颇相近,然彼人但名漏卢,不曰飞廉也。
雷敩曰:一种真似漏卢,只是味苦酸,误服,令人吐不止。
李时珍曰:按沈存中《笔谈》云:今方家所用漏卢,乃飞廉也。飞廉一名漏卢,苗似苦芺,根如牛蒡绵头者是也。采时用根,今闽中所谓漏卢,茎如油麻,高六七尺。秋深枯黑如漆,采时用苗,乃真漏卢也。馀见飞廉下。
根苗修治

雷敩曰:凡采得漏卢,细剉以生甘草相对,拌蒸之,从巳至申,拣出晒乾用。
气味

咸寒无毒。
《别录》曰大寒。
陈藏器曰有毒。
李杲曰:无毒,足阳明本经药也。
徐之才曰:连翘为之使。
主治

《本经》曰:皮肤热毒,恶疮疽痔,湿痹下乳汁,久服轻身,益气,耳目聪明,不老延年。
《别录》曰:止遗溺热气,疮痒如麻豆,可作浴汤。
《大明》曰:通小肠,泄精,尿血,肠风,风赤眼,小儿壮热,扑损,续筋骨,乳痈瘰𤻤,金疮,止血,排脓,补血长肉,通经脉。
发明

陶弘景曰:此药久服甚益人,而服食方罕见用之,近道出者,惟疗痿疥耳,市人皆取苗用。
李时珍曰:漏卢下乳汁,消热毒,排脓止血,生肌杀虫,故东垣以为手足阳明药,而古方治痈疽发背,以漏卢汤为首称也。庞安常伤寒论治痈疽及预解时行痘疹热,用漏卢叶。云无则以山卮子代之,亦取其寒能解热,盖不知其能入阳明之故也。
附方

腹中蛔虫,漏卢为末,以饼臛和方寸匕,服之。〈外台秘要〉小儿无辜疳病,肚胀,或时泄痢,冷热不调,以漏卢一两,杵为末,每服一钱,以猪肝一两,入盐少许,同煮熟,空心顿食之。〈圣惠方〉
冷劳泄痢,漏卢一两,艾叶炒四两为末。米醋三升,入药,末一半,同熬成膏,入后末,和丸梧子大,每温水下三十丸。〈圣济总录〉
产后带下方同上。
乳汁不下,乃气脉壅塞也。又治经络凝滞,乳内腹痛,邪畜成痈,服之自然内消,漏卢二两半,蛇退十条,炙焦瓜蒌十个,烧存性,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良久以热羹汤投之,以通为度。〈和剂方〉
历节风痛,筋脉拘挛,古圣散,用漏卢麸炒半两,地龙去土,炒半两为末,生姜二两,取汁入蜜三两,同煎三五沸,入好酒五合,盛之。每以三杯调末,一钱温服。〈圣济总录〉
一切痈疽发背。初发二日,但有热證,便宜服漏卢汤。退毒下脓,乃是宣热拔毒之剂。热退即止服漏卢,用有白茸者连翘、生黄芪、沈香各一两,生粉草半两,大黄微炒一两,为细末,每服二钱,姜枣汤调下。〈李迅痈疽集验方〉
白秃头疮,五月收漏卢草,烧灰猪膏和涂之。〈圣济总录〉

续断部汇考

释名

续断《通志》    龙豆《通志》
属折《通志》    接骨《通志》
南草《通志》    桑上寄生《药录》

续断图


郑樵《通志》昆虫草木略

续断曰龙豆,曰属折,曰接骨,曰南草,曰槐,曰大蓟,曰马蓟。《蜀本图经》云:茎方,叶似苧花,似益母,根如大蓟,此北续断也。范汪云即马蓟也。与小蓟相似,叶如蒡翁菜,两边有刺,花紫,会稽者正尔,此南续断也。
《本草纲目》续断释名
李时珍曰:续断属折接骨,皆以功命名也。
集解

《别录》曰:续断生常山山谷,七月、八月采阴乾。
吴普曰:出梁州,七月七日采。
陶弘景曰:按桐君《药录》云:续断生蔓延,叶细茎如荏,大根本黄白有汁。七月、八月采根,今皆用茎叶,节节断皮黄皱状如鸡脚者,又呼为桑上寄生。时人又有接骨树,高丈馀许,叶似蒴藋,皮主金疮。广州又有续断藤,一名诸藤,断其茎,以器承取汁,饮疗虚损绝伤,用沐头长发,折枝插地,即生,恐皆非真。李当之云是虎蓟,与此大乖,但虎蓟亦疗血。
苏恭曰:所在山谷皆有,今俗用者,叶似苧,而茎方根如大蓟,黄白色,陶说非也。
苏颂曰:今陜西河中兴、元、舒、越、晋、绛诸州亦有之。三月以后生苗,干四棱似苧麻,叶两两相对,而生。四月开花红白色,似益母花。根如大蓟,赤黄色。谨按《范汪方》云:续断即是马蓟,与小蓟叶相似,但大于小蓟尔。叶似蒡翁菜,而小厚,两边有刺刺人。其花紫色,与今越州所图者相类,而市之货者亦有数种,少能辨其粗良,医人但以节节断皮黄皱者为真。
雷敩曰:凡使勿用草茅根,缘真相似,若误服,令人筋软。
李时珍曰:续断之说不一,桐君言是蔓生,叶似荏。李当之、范汪并言是虎蓟,日华子言是大蓟,一名山牛蒡,苏恭、苏颂皆言叶似苧麻,根似大蓟,而名医《别录》复出大小蓟,条颇难依据,但自汉以来,皆以大蓟为续断,相承久矣。究其实,则二苏所云似与桐君相符。当以为正,今人所用,以川中来,色赤而瘦,折之有烟尘起者为良焉。郑樵《通志》谓范汪所说者乃南续断。不知何据,盖以别川续断耳。
根修治

雷敩曰:凡采得根,横切剉之,又去向里硬筋,以酒浸一伏时,焙乾,入药用。
气味

苦微温无毒。
《别录》曰辛。
吴普曰:神农、雷公、黄帝、李当之苦,无毒。扁鹊辛无毒。徐之才曰:地黄为之使,恶雷丸。
主治

《本经》曰:伤寒补不足,金疮痈疡,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久服益气力。
《别录》曰:妇人崩中,漏血,金疮,血内漏,止痛生肌肉,及踠伤,恶血,腰痛,关节缓急。
甄权曰:去诸温毒,通宣血脉。
《大明》曰:助气补五劳七伤,破症结瘀血,消肿毒肠风,痔瘘、乳痈、瘰𤻤,妇人产前后一切病,胎漏子宫,冷面黄虚,肿缩小便,止泄精,尿血。
发明

李时珍曰:宋张叔潜秘书知剑州时,其阁下病血痢,一医用平胃散一两,入川续断末二钱半,每服二钱,水煎服,即愈。绍兴壬子,会稽时行痢疾,叔潜之子以方传人,往往有验,小儿痢服之效。
附方

小便淋沥,生续断捣绞汁服,即马蓟根也。〈初虞世古今录验〉妊娠胎动,两三月堕,预宜服此,川续断酒浸杜仲,姜汁炒去丝,各二两,为末,枣肉煮烂,杵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
产后诸疾,血运心闷,烦热厌厌,气欲绝,心头硬,乍寒乍热,续断皮一握,水三升,煎二升,分三服,如人行一里,再服,无息此药,救产后垂死。〈子母秘录〉
打扑伤损,闪肭骨接,用接骨草叶捣烂,罨之立效。〈卫生易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