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第二百三十三卷目录

 梨部纪事
 梨部杂录
 梨部外编
 棠梨部汇考
  棠梨图
  诗经〈召南甘棠 唐风杕杜 有杕之杜 小雅杕杜〉
  尔雅〈释木〉
  山海经〈西山经 中山经〉
  贾思协齐民要术〈种棠〉
  毛诗陆疏广要〈蔽芾甘棠〉
  徐光启农政全书〈棠梨树考〉
  本草纲目〈棠梨〉
 棠梨部艺文一
  杕杜赋          晋孙楚
  贺连理棠树合欢瓜白兔表 唐武元衡
  中书门下贺许州连理棠树表 权德舆
 棠梨部艺文二〈诗〉
  追咏棠梨花十韵      唐吴融
  送王使君自楚移越      刘商
  以庭前海棠梨花一枝寄李十九员外 韩偓
  棠梨花和李太尉       薛涛
  正月十八日甘棠院〈三首〉 宋蔡襄
  甘棠梨          王安石
  碧瓦           范成大
  春归           孟淑卿
  棠梨白练图        元王冕
  棠梨幽鸟        明张以宁
  题画            雷鲤
  题画            唐寅
  古塘即事          张金
  棠梨           陆树声
  过孙山人故居       僧明秀
 棠梨部选句
 棠梨部纪事
 棠梨部杂录

草木典第二百三十三卷

梨部纪事

家语曾参,后母遇之。无恩供养,不衰其妻。以蒸梨不熟,因出之人曰:非七出也。参曰:蒸梨小物耳,吾欲使熟而不用,吾命况大事乎。
《洞冥记》:武帝起神明台上,有九天道金床象席琥珀。镇杂玉为簟,帝坐良久。设甜水之冰,以备沐濯酌瑶。琨碧酒炮,青豹之脯果则有涂。阴紫梨琳国碧,李仙众与食之。
涂山之背梨大如升,或云如斗。紫色千年一花,亦曰紫轻梨。
《三辅黄图三秦记》云:汉武帝御宿园出,大梨如五升瓶。落地则破,其取梨先以布囊承之,号曰含消。《云阳宫记》曰:云阳车箱坂下,有梨园一顷梨。数百株青翠繁密,望之如车盖。
《西京杂记》: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树亦有制为美名,以标奇丽梨、十紫梨、青梨、实大芳梨、实小大谷梨、细叶梨、缥叶梨、金叶梨,出琅琊王野家太守王唐所献。瀚海梨出瀚海北耐寒不枯,东王梨出海中紫条梨。
《晋张隐文士传》:孔融年四岁,与诸兄食梨。辄取其小者,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此宗族奇之。
《魏武帝集》:魏武为兖州,牧时上书云,山阳郡有美梨,谨献甘梨三箱。
《三国志·太祖本纪注·曹瞒传》曰:王使工苏越徙美梨,掘之,根伤尽出血。越白状,王躬自视而恶之,以为不祥,还遂寝疾。
《会昌解颐录》:邺华林苑,有勾鼻桃子。重三斤或二斤半,亦有名梨。凡此众果,气味甘美,入口消汁。人间有名果,季龙作虾蟆。车四箱,广一丈,深一丈,合土在中植之,则无不生也。
《世说道安公尝集》:讲僧数百人,习凿齿饷十梨公坐中,手自剖分梨,尽人遍都无偏颇。
《一统志》:梨洲山在宁波府,奉化县西南六十里。孙兴公弟承公游,此获仙梨食之,成仙故名。晋令诸宫秩梨,守护者吏一人。
《晋书·苻坚载记》:兴宁三年,苻双据上邽、苻柳据蒲坂叛于坚,苻庾据陕城、苻武据安定并应之,将共伐长安。坚遣使谕之,各齧梨以为信,皆不受坚命,阻兵自守。
《凉州记》:吕光时燉煌太守,宋歆献同心之梨。
世说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否。〈注〉秣陵有哀家,梨大如升味,甚美入口,即消。
桓元问刘太常曰:我何如谢太傅。刘答曰:公高太傅。深又曰:何如贤舅子。敬答曰:楂梨橘柚,各有其美。《南康记》:归山石城内有梨,熟人食其实,任意取足持归家人啖。辄病或颠仆失径亡命,味似秋梨。
《永嘉郡记》:青田村人,家多种梨树。名曰官梨。子大一围五寸,恒以供献名为御梨。吏司守视土人有未知味者,梨实落至地即融汁。
《宋书·符瑞志》:宋文帝元嘉十四年二月,宫内螽斯堂前梨树连理,豫州刺史长沙王义欣以闻。
元嘉二十四年二月壬午,临川王第梨树连理,临川王煜以闻。七月乙卯,临川王第梨树连理,临川王煜以闻。
孝武帝大明元年九月乙丑,华林园梨树连理。《张邵传》:邵子敷有名于世。武帝闻其美,召见奇之。以为世子中军参军。迁正员中书郎。敷小名查,父邵小名梨,文帝戏之曰:查何如梨。敷曰:梨为百果之宗,查何可比。
《王元谟传》:元谟为宁朔将军,专依所见,多行杀戮。将士多离怨,又营货利,一匹布责人八百梨,以此倍失人心。
《广五行志》:宋明帝大始中,江南盛传,消梨先无此树,自此百姓争植之,既而后齐萧氏受禅。
《南齐书·祥瑞志》:建元二年,淮阴县建业寺梨树连理。建康县梨树耀欀五围,连理六枝。
《南史·扶桑国传》:扶桑国者,齐永元元年,其国有沙门慧深来至荆州,说云: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馀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国有赤梨,经年不坏。
《梁书·沈瑀传》:瑀为建德令,教民一丁种十五株桑、四株柿及梨栗,女丁半之,人咸欢悦,顷之成林。
《述异记》:北方有七尺之枣,南方有三尺之梨,凡人不得见,或见而食之,即为地仙。
《洛阳伽蓝记》:报德寺高祖所立,在开阳门外。三里周围有园,珍果出焉有梨,如承光寺。
《北史·高聪传》:聪拜散骑常侍、平北将军。明帝践阼,以其素附高肇。遂废于家,断绝人事,惟修营园果,世称高聪梨,以为珍异。
三晋《山险记》:山阳县北,有谷通得驴马石勒。昔在此啖梨生树,今有梨园。
《演繁露》:陕州有梨树,正观中有凤,止其上结实香脆,其色赤黄号凤栖梨。
《唐书·地理志》:河中府,土贡凤栖梨;绛州土贡梨;太原府土贡梨;镇州土贡梨。
《五行志》:延载元年九月,内出梨华一枝示宰相。万木摇落而生华,阴阳黩也。《传》曰:天反时为灾。又近常燠也。
《杜景佺传》:景佺性严正。延载元年,检校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尝季秋出梨华示宰相以为祥,众贺曰:陛下德被草木,故秋再华,周家仁及《行苇》之比。景佺独曰:阴阳不相夺伦,渎即为灾。故曰: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今花木黄落,而木复华,渎阴阳也。窃恐陛下布德施令,有所亏紊。臣位宰相,助天治物,治而不和,臣之咎也。顿首谢罪。后曰:真宰相。
《史讳录》:元宗为太子时,爱妾号鸾儿多。从中贵董逍遥,微行以轻罗造。梨花散蕊裛,以月麟香号袖里香,所至暗遗之。
《李邺侯外传》:肃宗尝夜坐召颍王等三弟,同于地炉罽毯上。以泌多绝粒。肃宗每为自烧二梨,以赐泌时,颍王恃恩固求。肃宗不与曰:汝饱食肉先生绝粒,何乃尔邪。颍王曰:臣等试大家心,何乃偏耶。不然三弟共乞一颗。肃宗亦不许,别命他果以赐之。王等又曰:臣等以大家自烧,故乞他果。何用因曰:先生恩渥如此臣等,请联句以为他年故事。颍王曰:先生年几许颜色似童儿。其次,信王曰:夜抱九仙骨,朝披一品衣。其次汴王曰:不食千钟粟,惟餐两颗梨。既而三王请成之。肃宗因曰:天生此间气助我,化无为泌起。谢肃宗又不许曰:汝之居山也,栖神幽林不交,人事居内也密谋,筹运动合元机社稷之镇也。
《宣室志》:唐兴平之西有梁生别墅,其后园有梨树十馀株。太和四年冬十一月初雪,霁其梨忽有花发芳而且茂。梁生甚奇之,以为吉兆。有韦氏谓梁生曰:夫木以春而荣,冬而瘁固其常矣。焉可谓之吉兆乎。生闻之不悦,后月馀梁生父卒。
酉阳杂俎,洛阳报德寺,梨重六斤。
曹州及扬州淮口出夏梨。
《长乐集》:杭州之俗酿酒,趁梨花开时,熟号梨花春。《洽闻记》:融峰上有青坛,方五丈。有烧香行道处古形铜器数种。有梨树高三十丈,子如斗。至摇落时,但见其汁核无得味者。
《耳目记》:武宗患心热。青城山邢道士,以肘后绿囊中青丹两粒,取梨数枚绞汁,进之帝疾。寻愈从容问其丹为何物。曰:赤城山顶有青芝两株,太白南溪有紫花梨一树,臣游二山偶获两宝,合鍊成丹,邢辞去后。帝诏示天下有紫花梨,即时奏上。时恒州节度太尉公王,达尚寿春公主,即会昌之女。弟闻真定李令种梨数株,其一紫花梨。即遣寺人就加封检,剪其旁树,匝以朱栏,宝惜纤枝。有同月桂当花发之时,防蜂蝶之窥耗,每以轻绡纱縠远加笼罩焉。洎及秋实公主必手选,而进之比达帝庭。十得其六七,帝多食此梨。虽不及邢氏者,亦粗解其烦燥耳。是时有李遵来侍御任恒州记室作,进梨表云。紫花开处擅美,春林缥蒂悬时。回光秋浦离离,玉润落落。珠圆甘不待尝脆,难胜口表达阙下。公卿笑之曰:常山公何用进残梨于天府也。盖以其表有脆难胜口之句。有县宰李尚尝以守树不谨,曾风折一枝,降为冀州典午。
《唐书·崔远传》:远有文而风致整峻,世慕其为人,目曰饤座梨,言座所珍也。
《祥云志》:梁绪梨花时,折花簪之压损帽,檐至头不能举。
《金銮密记》:九仙殿银井有梨二株。枝叶交结,宫中呼为雌雄树。
《童子通神集》:房次律弟子金图十二岁时,次律徵问葛洪仙箓中事。以水玉数珠手节之,凡两遍近二百事。琅琅诵之不止,次律赏以转枝梨。
《唐馀录》:洛阳梨花时,人多携酒其下。曰:为梨花洗妆,或至买树。
《湘山野录》:李建勋丞相,出镇豫章一日。与宾僚游东山,忽平田间一茅舍,有儿童诵书声携策就之,乃一老叟教数村童。叟惊悚离席改容,趋谢而翔雅,有体气调潇洒。丞相爱之,遂觞于其庐,置之客右。叟亦不敢辄谈李。以晚渴连食数梨,宾僚有曰:此不宜多食,号为五脏刀斧。叟窃笑丞相曰:先生之哂必有异同。叟谢曰:小子愚贱,偶尔失容于钧重。然实无所闻李坚质之,仍胁以巨觥。曰:无说则沃之。叟不得已问说者曰:敢问刀斧之说有稽乎。曰:举世尽云,必有所稽。叟曰见鹖冠子所谓五脏刀斧者,非所食之梨。乃离别之离尔盖言人之别。离戕伐胸怀甚,若刀斧遂就架取一小册。振拂以呈丞相。乃鹖冠子也,捡之如其说李特加重。
《清异录》:司空图菩萨蛮谓梨花为瀛州玉雨。
建业野人种梨者,诧其味曰:蜜。父种枇杷者,恃其色曰蜡兄。
《宋史·食货志》:周显德三年,之令课民种树,定民籍为五等。第一等种杂树,百每等减二十为差。梨枣半之吴越。备史李昪本,徐氏湖州安吉人,为安吉令。先是其家有梨树,云结一实大如升。其父异之将献郡守,有谓其父曰:此果非常年所有。即上献。来年见徵安知复有此物,不如勿献其父。然之因会邻里,将共食即席剖之,有赤蛇在实中。割者大惊投刃于地。俄而,赤蛇走其母榻下,寻之了无所见,未几遂孕知诰。《宋史·姜遵传》:遵知永兴军。奏罢咸阳富民亢氏岁贡梨。
《五行志》:至道二年秋九月,环、庆州梨生花,占有兵。明年,契丹扰北边。
《礼志》:景祐三年,礼官、宗正条定:逐室时荐,以京都新物,略依时训,协用典章。请每岁秋孟月尝果尝穄,配以鸡,果以枣以梨。
《五行志》:崇宁四年正月,襄城县李梨木连理。
《过庭录》:邵伯恭侍郎守长安,既去。久之,以书抵亲识曰:自去长安,唯酥梨。笋时复在念,其他漫然不复记忆,可谓风流矣。
《闻见后录》:予尝春日经夷陵山中,多红梨。花诵欧阳公之诗,裴回其下,不能去近蜀中,亦稍见之。
《云斋广录》:汝阳侯穆清叔,因寒食纵步郊外。会数年少同饮梨,花下各赋梨花诗。清叔得愁字。诗曰:共饮梨花下,梨花插满头。清香来玉树,白蚁泛金瓯。妆靓青娥妒,光凝粉蝶羞。年年寒食夜,吟绕不胜愁。众客阁笔。
画史范大圭有富公家,折枝梨花古笔。非江南蜀画,韵府人劝刘净翁舍俗出家。山谷颂曰:掉却甜桃吃酸梨。
《老学庵笔记》:绍圣中蔡京馆辽使李,俨盖泛使者留馆颇久。一日俨方饮,忽持盘中杏曰:来未花开如今,多幸京即举梨。谓之曰:去虽落叶,未可轻离。
茅亭客话胜处士,昌祐字胜华,所居园中有梨名车。毂围一尺摘时,先以布囊盛之,落地即碎。
《石湖诗注》:良乡燕山属邑驿中,供金粟梨,内丘鹅梨为天下第一。初熟收藏十一月,出汗后方佳。园户云梨至易种一接便生,可支数十年。吾家园者,犹圣宗太平时所接。
山家清供雪梨,大者碎截捣入,少盐酱伴,供可佐酒。兴葛天民尝北梨诗云:每到边头感物华,新梨尝到野人家。甘酸尚带中原味,肠断春前不见花。虽非咏此梨然每爱其,寓物有黍离之叹。故及之如咏雪梨,则无如张半野,蕴蔽身三寸褐,贮腹一团冰之句。被褐怀玉者盖有取焉。
癸辛杂识李仲宾云:向其家有梨园,其树之大者每株收梨二车。忽一岁盛生触处,皆然数倍。常年以此不可售,甚至用以饲猪。其贱可知,有所谓山梨者,味极佳。意颇惜之,漫用大瓮储。数百枚以缶盖而泥,其口意欲久藏旋取食之。久则忘之,及半岁后,因至园中忽闻酒气熏人。疑守舍者酿熟因索之。则无有也。因启观所藏梨,则化之为水,清泠可爱。湛然甘美,真佳酝也。饮之辄醉回回,国葡萄酒止用,葡萄酿之初不杂。以他物始知梨可酿,前所未闻也。
元氏《掖庭记》:熊嫔性耐寒,尝于月夜游梨花亭。露袒坐紫斑石。元帝见其身与梨花一色,因名其亭曰联缟亭。
《元史·许衡传》:衡尝暑中过河阳,暍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云蕉馆记》:谈广安出紫梨,到口即化者为佳。明升取其汁和紫藤粉为糕,名云液紫霜食之能却醉。《滇云纪胜书》:梨花处处有之,或拥山巅,或列山脚,或满人村望之如涛、如雪。仆自曲靖还省时,有乍疑洱海涛,初起忽忆苍山雪未消之句。
《无锡县志》:梨花庄沈万三别圃,在北里后祁广五十亩中。有天绘楼最胜,其妾名贞香者,居此性爱梨花遍植焉。
《兰溪县志》:弘治八年九月,乡间梨李皆再花。
《武强县志》:嘉靖二十一年,梨花秋放。
《万载县志》:嘉靖二十一年邑东建城坊,民园梨树数株。六月间花开,鲜浓胜于春时。
《新野县志》:隆庆六年九月,县北乱冢梨花盛开。《贵池县志》:天启四年秋,九月梨花。
《淅川县志》:崇祯八年秋,生梨花。
《玉田县志》:文龙山城西北二十五里,山之阳有庵扁。曰:文龙以其地,多梨花。故亦名梨花庵。
《青州府志》:成医官名某洺州人,善医尝与。一友携手行诊之,惊曰:子幸遇我,速市百梨尽啖之。贮其核煮水饮之。其人背出一肿曰:此肉臃也,不可活得百梨,表之易治,其术神奇中类如此。
《洛阳县志》:白龙潭在玉泉山,即汉时濯龙潭。曹操采濯龙祠,前梨树者在此。
《长兴县志》:艺香山去县治北二十里,高三十一丈,围四里,相传西施种香处下,有梨花特盛。
《嘉定州志》:梨花山在州西七里,旧有梨花百株,嚼其花可以止疾。

梨部杂录

《庄子》:天运譬三王五帝之礼义,法度其犹柤梨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
《韩非子》:夫树柤梨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汲冢周书》:秋食楂梨橘柚。说苑田饶曰:果园梨栗,后宫妇人。摭以相摘,而士曾不得一尝。
《汉武帝内传》:太上之药,有元光梨。
说文梨果也,从木利声。
魏文帝与群臣诏真定郡梨,大若拳,甘若蜜,脆若菱,可以解烦释渴也。
晋王献之与人,帖今送梨三百颗。晚雪殊不能佳。《续博物志》:淮口扬州出夏梨,苏合香一两,酒一斗,同煮极能调五脏。
《零陵总记》:李直方尝第,果实若贡士,以楞梨为二。《御史本草》:侍御史为脆,梨渐入佳味。
《輶轩绝代语》:燕代北鄙谓老曰:梨言面色,如冻梨也。《邵氏闻见后录》:钱昭度有食梨诗。云:西南片月充肠冷,二八飞泉绕齿寒。予读乐府解题井,谜云二八三八。飞泉仰流盖,二八三八为五八五八四十也,四十为井字。
《老学庵笔记》:东坡绝句云:梨花澹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阑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绍兴中予在福州,见何晋之大著自。言尝从张文潜游。每见文潜哦此诗,以为不可及。余按杜牧之有句云: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东坡固非窃牧之诗者,然竟是前人已道之句。何文潜爱之深也,岂别有所谓乎,聊记之以俟识者。
《剑南诗注》:村人谓小梨,为梨头。
花经五品五命梨花。
《豫章漫抄》:吾乡谚云斤九釐用以目时,人之精慧者不知。所本弋阳德兴产梨,颇大有至一斤九两者。土人谓之斤九梨盖取其类之大者,言之犹芋言魁也。格物丛话春二三月,百花开尽。始见梨花靓艳寒香。罕见赏识又一种千叶花,赋姿迥别。
花木考梨花,有二种瓣,舒者佳。
元亭涉笔,快果本草梨也。
瓶花谱,四品六命梨花。
蜀都杂抄黎州安抚司内,小厅东有梨树。一株高九丈,围九尺。州人取其枝以接果,岂黎以梨名耶。州人呼为三藏,梨相传为唐僧西游。植藜杖于此。曰:他日州治在此,恐非实事古称。藜杖藜即苜蓿养之,历霜雪经一二岁,其本修直生鬼面,可杖取其轻,而坚非梨木也。
《洞庭山记》:山阳树梨数十千,华甚盛凭高一盼。夫非白云乡耶,惜相过晚耳。
《横山草堂记》:空蕴庵庭植梨树一株,春时弄色于细雨,微烟恍玉人之初沐也。
《王世懋·果疏》:梨如哀家梨,金华紫花梨,不可见也。今北之秋白梨,南之宣州梨,皆吾地所不能及也。闻西洞庭有一种佳者,将熟时以箬就树。包之味不下宣州,当觅此种植之亦一快也。
《王世懋·花疏》:余性雅爱梨花之类,而微恨其气不可嗅。吾地酷少此种,溶溶院落何可无。此君终当致之。《遵生八笺》:梨花有香。臭二种其梨之妙者,花不作气醉月。攲风含烟带雨潇洒,风神莫可与并。

梨部外编

《尹喜内传》:老子西游,省太真王母共食碧梨、紫梨。《神仙传》:吴主徵介象至武昌,甚尊敬之。称为介君后告言病。帝遣左右姬侍以美梨。一奁赐象,象食之。须臾,便死。乃埋葬之。以日中时,死晡时已至,建业所赐梨付苑吏种之。吏后以表闻发棺视之,唯一符耳。真诰紫微王夫人谓许长史曰:君胸中荆棘,未除是以交梨,火枣不生也。
《幽明录》:成彪兄丧,昼哭夜泣兄提二升酒,一盘梨,就之引酌相劝。
《还冤记》:梁东徐州刺史张皋仆射永之孙也。尝因败入,北有一土民与皋盟誓。将送还南土民,遂即出家。法名僧越皋供养之及在东,徐且随至任恃其勋,旧颇以言语忤皋皋,怒遣两门生。夜往杀之尔后,忽梦见僧越云来报怨少。时出射而箭括,伤指才可见血。不以为事,后因破梨,梨汁浸渍,乃加脓烂停十许日,膊上无故。复生一疮脓血,与指相通月馀而死。

棠梨部汇考

释名

《杜》《诗经》     《甘棠》《诗经》
《赤棠》《尔雅》    《白棠》《诗疏》
《棠梨》《纲目》    《野梨》《纲目》
《海红》《纲目》    《海棠梨》《纲目》

棠梨图


《诗经》

召南甘棠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𦭞。
〈朱注〉甘棠杜梨也,白者为棠,赤者为杜。〈大全〉陆氏曰:今棠梨也。山阴陆氏曰:其子有赤白,美恶白,色为甘棠,赤色涩而酢。俗语涩如杜是也。

唐风杕杜

有杕之杜,其叶湑湑。〈又〉有杕之杜,其叶菁菁。
〈正义〉释木云,杜赤棠白者棠。樊光云赤者为杜。白者为棠。《陆玑疏》云赤棠与白棠同耳。但子有赤白美恶子,白色为白棠。甘棠也少酢滑美赤棠。子涩而酢无味。俗语云,涩如杜是也。赤棠木理韧,亦可以作弓干。〈朱注〉杕特也杜赤棠也。湑湑盛貌菁菁,亦盛貌。

有杕之杜

有杕之杜,生于道左。〈又〉有杕之杜,生于道周。
〈笺〉道左道东也。〈传〉周曲也。

小雅杕杜

有杕之杜,有睆其实。〈又〉有杕之杜,其叶萋萋。
〈传〉睆实貌。

《尔雅》释木

杜甘棠
〈注〉今之杜梨。〈疏〉杜一名甘棠。郭云:今之杜梨下云,杜赤棠白者棠。舍人曰:杜赤色名赤棠;白者亦名棠。然则其白者名棠,其赤者为杜。棠为甘棠,杜为赤棠。诗召南云蔽芾甘棠,唐风云有杕之杜。传云杜赤棠是也。

杜赤棠、白者棠。
〈注〉棠色异异其名,〈疏〉郭云棠色异异,其名樊光云。赤者为杜,白者为棠。《陆玑疏》云赤堂与白棠同耳。但子有赤,白美恶子。白色为白棠,甘棠也少酢滑。美赤棠子涩而酢,无味。俗语云:涩如杜是也。赤棠木理韧。亦可以作弓干。

《山海经》《西山经》

中皇之山,其下多蕙、棠。
〈注〉彤棠之属

昆䮗之丘,有木焉。其状如棠,华黄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禦水,食之使人不溺。
〈注〉沙棠为木,不可得沈。

《中山经》

岷山,其木多梅棠。

《贾思协·齐民要术》种棠

《尔雅》曰:杜甘棠。郭璞注曰:今之杜梨。诗曰:蔽芾甘棠。毛云:甘棠杜也。《诗义疏》云今甘棠梨一名杜梨,如梨而小味酢可食也。唐诗曰:有杕之杜毛云。杜即棠也与白棠同,但有赤白美恶子赤。白色者为白棠,甘棠也酢滑而美。赤棠子涩,而酢无味。俗语云:涩如杜赤棠,木理韧可作弓。干案今棠叶有中染绛者,有淮中染土紫者,杜则全不用其实三种。则《尔雅》毛郭以为同未详也。

棠熟时收种之,否则春月移栽。八月初天晴时,摘叶薄布晒,令乾可以染绛。
必候天晴时,少摘叶乾之复眼。则摘慎勿顿收,若遇阴雨,则浥浥不堪,染绛也。

成树之后,岁收绢一疋。
亦可多种,利乃胜桑也。

《毛诗·陆疏广要》

召南

蔽芾甘棠

甘棠,今棠梨一名杜梨,赤棠也。与白棠同耳。但子有赤白美恶子。白色为白棠,甘棠也少酢滑。美赤棠子涩,而酢无味。俗语云:涩如杜是也。赤棠木理韧,亦可以作弓干。
《尔雅》云杜赤棠白者棠。郭云棠色异异,其名樊光云。赤者为杜,白者为棠。《尔雅》又云杜甘棠。《邢疏》曰郭云今之杜梨,舍人曰杜,赤色名赤,棠白者亦名棠。然则其白者名棠,其赤者为杜。棠为甘棠,杜为赤棠。诗召南云蔽芾甘棠。唐风云有杕之。杜传云杜赤棠是也。郑注云北人,谓之杜梨。南人谓之棠。《梨埤雅》云字说诗言蔽芾,甘棠以杜之美言有,杕之杜以棠之恶。孔子曰:吾于甘棠见宗庙之敬也。刘歆庙议以为思,其人尚爱其木。况宗其道而毁其庙乎。《尔雅》翼云每梨有十馀子,唯一子生梨。馀者生杜孙。楚云梨有用为贵。杜无用为贱。《括地志》召伯庙在洛州寿安县西北五里,召伯听讼甘棠之下。周人思之不伐其树,后人怀其德因立庙。有棠在九曲城东阜上。通志云:梨之类多,杜甘棠谓之棠梨。其花谓海棠花,其实谓之海红子。
按樊光云:白者为棠,赤者为杜。陆氏以为白者甘,赤者涩。则确乎棠美而杜恶矣。字说相反之极,岂因《尔雅》杜甘棠之说误之耶。或棠杜其总名,但以赤白为美恶耳。

《徐光启·农政全书》棠梨树考

棠梨树,今处处有之。生荒野中,叶似苍朮,叶亦有团,叶者有三叉,叶者叶边皆有锯齿,又似女儿茶。叶其叶色颇白,开白花,结棠梨,如小楝子大。味甘酸,花叶味微苦。
救饥

采花煠熟食,或乾晒磨面作烧饼食。亦可及采嫩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或蒸晒作茶亦可。其棠梨经霜熟时,摘食甚美。
《本草纲目》棠梨释名
李时珍曰:《尔雅》云杜甘棠也,赤者杜,白者棠。或云牝曰杜,牡曰棠。或云涩者杜,甘者棠。杜者涩也,棠者糖也。三说俱通末说近是。
《集解》
李时珍曰:棠梨野梨也,处处山林有之。树似梨而小,叶似苍朮叶亦有团者,三叉者叶边皆有锯齿。色颇黪白。二月开白花,结实如小楝子。大霜后,可食。其树接梨甚嘉,有甘酢赤白二种。按《陆玑诗疏》云白棠甘棠也,子多酸美而滑。赤棠子涩而酢木理亦,赤可作弓材。《救荒本草》云其叶味微苦嫩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或蒸晒代茶。其花亦可煠食,或晒乾磨面作烧饼食。以济饥又《杨慎丹铅录》言尹伯奇采楟花,以济饥注者言楟,即山梨。乃今棠梨也未知是否。
实气味

酸甘涩寒无毒。
实主治

李时珍曰:烧食,止滑痢。
枝叶气味

同实
枝叶主治

李时珍曰:霍乱吐泻不止,转筋腹痛取一握。同木瓜二两,煎汁细呷之。
附方

反胃吐食棠梨,叶炒去刺为末,每旦酒服一钱。〈山居四要〉
海红释名

李时珍曰:按李德裕《花木记》云凡花木名海者,皆从海外来。如海棠之类是也。又李白诗注云,海红乃花名出新,罗国甚多。则海棠之自海外有据矣。
《集解》
李时珍曰:饮膳正要果类,有海红不知出处。此即海棠梨之实也,状如木瓜而小。二月开红花,实至八月乃熟。《郑樵通志》云海棠子名海红,即《尔雅》赤棠也,沈立海棠谱云,棠有甘棠、沙棠、棠梨皆非海棠也。海棠盛于蜀中,其出江南者名南海棠。大抵相类而花差小棠,性多类梨其核生者,长慢数十年。乃花以枝接梨,及木瓜者易茂,其根色黄而盘,劲且木坚而多,节外白中赤其枝叶,密而条畅。其叶类杜大者,缥绿色小。者浅紫色二月开花,五出初如胭脂,点点然开则渐成缬晕落。则有若宿淡粉,其蒂长寸馀,淡紫色或三萼五萼成丛。其蕊如金粟,中有紫须,其实状如梨大,如樱桃。至秋可食,味甘酸,大抵海棠花以紫绵色者为正。馀皆棠梨耳,海棠花不香,惟蜀之嘉州者有香。而木大有黄海棠花黄铁,干海棠花小而鲜,垂丝海棠花粉红向下,皆无子非真海棠也。
子气味

甘酸平无毒。
子主治

李时珍曰:泄痢。

棠梨部艺文一

《杕杜赋》晋·孙楚

家弟以虞氏梨赋,见示余谓。岂以梨有用之为贵。杜无用之为贱。故无用获全所以为贵,有用获残,所以为贱故赋云尔。

惟有杕之为杜齐,万物而并生。其质菲薄既不施于器。用华叶疏悴靡休,阴之茂荣昔在召伯听讼。述职甘棠作颂,垂之罔极。

《贺连理棠树合欢瓜白兔表》唐·武元衡

臣某言臣闻至德有感。嘉瑞必呈非汪洋,雾霈不能
动神。灵非葳蕤合遝,无以彰明盛伏。惟陛下登建,皇极二纪于兹情,无忘于一日。德弥新于万载怀徕,反侧优容直谅至仁,所渐潜销于毒螫大赉。所及无间于忽荒。故得祯祥荐臻策简填,委迨于今日不可胜。书此实上天,所以丁宁俟登封告成也。今又见许州长社县刘斌地内,连理棠树图。徐州彭城县阳守志园中合欢瓜图,又进白兔并图等,伏以甘棠符于国号。连理表于邑中瓜瓞,颂于诗人合欢守于园内。兔居卯位白顺金色,金者取象于武臣,白者明资于义邑。足表巍巍宗社长庆于大,同赫赫天枝永崇于皇。度俾秉旄节必效精,诚悬象告人焯乎。明著窃览前志历考休徵积,彼千载之祥无兹一岁之盛。臣忝私恩观所,未闻抃舞之诚,百倍恒品。

《中书门下贺许州连理棠树表》权德舆

臣某等言今月中使某乙至奉,宣进止示臣等许州观察使。上官说所奏许州长社县嘉禾乡,合穗村连理棠树一株者,谨按孝经。援神契曰:王者德及草木,则木连理伏惟陛下圣。泽元功浃洽生类,故天休滋至地产,交感亭育变化发为百祥。珍木敷荣异根合干表。兹植物以瑞康时,况嘉禾名地已同唐叔之献。甘棠挺秀宁比邵南之什芬芳,连理遐迩叶心丛滋庆祉。昭焕图籍臣等谬参鼎饪喜,万恒情无任欣抃踊跃之至,谨奉表陈贺以闻。

棠梨部艺文二〈诗〉《追咏棠梨花十韵》唐·吴融

蜀地从来胜,棠梨第一花。更因无软弱,别自有妍华。不贵绡为雾,难降绮作霞。移须归紫府,驻合饵丹砂。密映弹琴宅,深藏卖酒家。夜宜红蜡照,春称锦筵遮。连庙魂栖望,飘江字绕巴。未饶酥点薄,兼妒雪飞斜。旧赏三年断,新期万里赊。长安如种得,谁定牡丹誇。

《送王使君自楚移越》刘商

露冕行春向若耶,野人怀惠欲移家。东风二月淮阴道,唯见棠梨一树花。

《以庭前海棠梨花一枝寄李十九员外》韩偓


二月春风澹荡时,旅人虚对海棠梨。不如寄与星郎去,想得朝回正画眉。

《棠梨花和李太尉》薛涛

吴均蕙圃移嘉木,正及东溪春雨时。日晚莺啼何所为,浅深红腻压繁枝。

《正月十八日甘棠院》宋·蔡襄

上元才过去寻春,红白山花粲粲新。似喜使君初病起,隔阑相向笑迎人。


天气和柔酒更醇,缓歌花底正初春。狂花有意怜狂客,撩乱飞红满一身。


无奈閒情著物欢,更愁花草便阑珊。夭红嫩翠宜灯烛,放散笙歌静里看。

《甘棠梨》王安石

甘棠诗所歌,自足誇众果。爱其凌秋霜,万玉悬磊砢。园夫盛采摘,市贾争包裹。车输动盈箱,舟载辄连舵。朝分不知数,暮在知几颗。但使甘有馀,何伤小而椭。主人捐千金,饤饾留四坐。柑椑与橙栗,在口亦云可。都域纷华地,内热易生火。问客当此时,蠲烦孰如我。

《碧瓦》范成大

碧瓦楼前绣幕遮,赤兰桥外绿溪斜。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春归》孟淑卿

落尽棠梨水拍堤,萋萋芳草望中迷。无情最是枝头鸟,不管人愁只管啼。

《棠梨白练图》元·王冕

芙蓉香冷箫声杳,月淡烟青楚宫晓。仙禽不语雪衣轻,相逢却恨秋风早。土花翠浅霜露蒙,山梨小结丹砂红。玉人醉倒不知处,梦回故苑朝云浓。

《棠梨幽鸟》明·张以宁

扬州旧梦隔天涯,曾醉春风阿那家。幽鸟岂知人意恨,依然啼杀野棠花。

《题画》雷鲤

鸟外风烟古寺回,半帆倒挂夕阳来。江天物色无人管,处处野棠花自开。

《题画》唐寅

青藜拄杖寻诗处,多在平桥绿树中。红叶没鞋人不到,野棠花落一溪风。

《古塘即事》张金

布谷声中日又斜,石桥流水两三家。乡村春色无人管,开尽棠梨几树花。

《棠梨》陆树声

满树棠梨锦作团,双栖啼鸟斗争妍。边徐生色依然好,赢得东风岁岁看。

《过孙山人故居》僧明秀

溪边野竹映寒沙,茆屋青山处士家。燕子归来寒食雨,春风开遍野棠花。

棠梨部选句

汉刘向《九叹》:甘棠枯于丰草兮,藜棘树于中庭。周庾信《小园赋》:有棠梨而无馆,足酸枣而非台。梁沈约诗:野棠开未落,山樱发欲然。
唐沈佺期诗:崇山压古棠。
储光羲诗:野棠春未发。
白居易诗:棠梨间叶黄,〈又〉风吹棠梨花,啼鸟时一声。〈又〉镜湖水远何由汎,棠树枝高不易攀。
李郢诗:野风吹散白棠梨。
薛逢诗:棠梨树下香风来。
许浑诗:甘棠花暖凤池头。
韩偓诗:野棠飞尽蒲根暖。
宋司马光诗:甘棠前后雨阴浓。
王逢诗:杕杜交加影,芙蓉袅娜茎。
金辛愿诗:棠梨妥雪沾新雨。
元倪瓒诗:野棠花落过清明。
程文海诗:霜晕棠梨脸。

棠梨部纪事

《史记·燕召公世家》: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
《韩诗外传》:召伯在朝,有司请召民伯曰:不劳一身,而劳百姓。非吾先君之志也。于是舍于棠下,听讼百姓大悦,诗人歌焉。
《西京杂记》: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树亦有制为美名,以标奇丽棠,四赤棠、白棠、青棠、沙棠。十六国春秋慕容《隽观》:兵近郊见甘棠,于道周从者,不识隽曰:此诗所谓甘棠甘者,味之主也。木者春之行也,五德属仁。五行属土,春以施生,味以养物,色又赤者将有赫赫之。庆于中土,吾谓国家之盛,此其徵也。传曰:升高能赋,可以为大夫,群司亦各书其志,吾将览焉于是内外臣,僚并上甘棠颂。
《南齐书·祥瑞志》:升明二年四月,昌国县徐万年门下棠树连理。
《旧唐书·李林甫传》:林甫典选部时,选人严迥判语有用杕杜二字者,林甫不识杕字,谓吏部侍郎韦陟曰:此云杖杜,何也。陟俛首不敢言。
《唐书·五行志》:建中二年夏,赵州宁晋县沙河北,有棠树甚茂,民祠之为神。有蛇数百千自东西来,趋北岸者聚棠树下,为二积,留南岸者为一积,俄有径寸龟三,绕行,积蛇尽死。
《地理志》:升州土贡甘棠。
《纪异记》:陕州峡石县山中,有棠一株。甚伟古老传云,凤止棠贞观初,有凤止此。木其后结实犹如合掌状,团团婉转有赤黄之色。其馨香脆美,乃诸果之王职贡之珍也。刺史韦坚为铭刻石。
《宋史·五行志》:元丰三年十二月,泌阳县棠木连理。政和四年,邵州棠木连理。
《曲江县志》:县东九十里,有梨溪岸,多棠梨故名。

棠梨部杂录

管子黑埴宜白棠。
《毛诗》:名物解杜赤棠也,而多特生故。诗有杕杜者,昭公之杕杜言。其叶湑湑干生,枝枝生叶。枝譬则兄弟,叶譬则族也。昭公不能强本以兼族,独居而无兄弟。曾杕杜之不如也。武公之杕杜言,生于道左弼居。君之右辅居君之左,道譬则君左,譬则辅武公有兼宗族之强。而无求贤自辅之德。曾杕杜之不若也,宣王之杕杜言有睆。其实其叶萋萋睆者,实大而可见,萋者叶齐而已成,其实可见,其叶已成,则木之气,定而止息之时,而己征夫。劳于王事而不知息,曾杕杜之不若也。
《丹铅总录》:孝子传尹伯奇,采楟花以为食。注楟花山梨也,今棠梨其花春开采之,日乾瀹可充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