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第二百四十八卷目录

 桑部纪事二
 桑部杂录
 桑部外编
 柘部汇考
  柘图
  书经〈夏书禹贡〉
  诗经〈大雅皇矣〉
  礼记〈月令〉
  山海经〈北山经 东山经 中山经〉
  贾思协齐民要术〈种柘〉
  徐光启农政全书〈柘考〉
  本草纲目〈柘 奴柘〉
 柘部选句
 柘部纪事
 柘部杂录

草木典第二百四十八卷

桑部纪事二

《魏书·太祖本纪》:皇始元年十有一月,诏征东大将军东平公仪五万骑南攻邺,冠军将军王建、左军将军李栗等攻信都,军之所行,不得伤民桑枣。
《崔逞传》:逞为慕容宝吏部尚书。亡归,太祖为御史中丞。太祖攻中山未克,六军乏粮,民多匿谷,问群臣以取粟方略。逞曰:取葚可以代粮。故飞鸮食葚而改音,《诗》称其事。太祖虽衔其侮慢,然兵既须食,乃听以葚当租。逞又曰:可使军人及时自取,过时则落尽。太祖怒曰:内贼未平,兵人安可解甲仗入林野而收葚乎。是何言欤。以中山未拔,故不加罪。
《食货志》:太和九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诸桑田不在还受之限,但通入倍田分。于分虽盈,没则还田,不得以充露田之数。不足者以露田充倍。诸初受田者,男夫一人给田二十亩,课莳馀,种桑五十树,枣五株,榆三根。非桑之土,夫给一亩,依法课莳榆、枣。奴各依良。限三年种毕,不毕,夺其不毕之地。于桑榆地分杂莳馀果及多种桑榆者不禁。诸应还之田,不得种桑榆枣果,种者以违令论,地入还分。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恒从见口。有盈者无受无还,不足者受种如法。
《伽蓝记》:昭仪尼寺西南有愿会寺中,书舍人王翊舍宅立也。佛堂前有桑树一株,直上五尺枝条。横绕柯叶傍布形如羽,盖覆高五尺,又叶凡为五重,每重叶生葚各异。京师道俗谓之神,桑观者成市。布施者甚众,帝闻而恶之以为惑。众命给事中黄门侍郎,元纪伐杀之。其日云雾晦冥下斧之,处血流至地,见者莫不悲泣。
《隋书·礼仪志》:后齐为蚕坊于京城北之西,去皇宫十八里之外,方千步。蚕宫,方九十步,墙高一丈五尺,被以棘。其中起蚕室二十七口,别殿一区。置蚕宫令丞佐史,皆宦者为之。路西置皇后蚕坛,高四尺,方二丈,四出,阶广八尺。置先蚕坛于桑坛东南,大路东,横路之南。坛高五尺,方二丈,四出,阶广五尺。外兆方四十步,面开一门。有绿襜襦、褠衣、黄履,以供蚕母。每岁季春,谷雨后吉日,使公卿以一太牢祀先蚕黄帝轩辕氏于坛上,无配,如祀先农。礼讫,皇后因亲桑于桑坛。备法驾,服鞠衣,乘重翟,帅六宫升桑坛东陛,即御座。女尚书执筐,女主衣执钩,立坛下。皇后降自东阶,执筐者处右,执钩者居左,蚕母在后。乃躬桑三条讫,升坛,即御座。内命妇以次就桑,鞠衣五条,展衣七条,褖衣九条,以授蚕母。还蚕室,初授世妇,洒一簿。领预桑者并复本位。后乃降坛,还便殿,改服,设劳酒,班赉而还。
《食货志》:河清三年,定令每丁给永业二十亩,为桑田。其中种桑五十根,榆三根,枣五根,不在还受之限。非此田者,悉入还受之分。土不宜桑者,给麻田,如桑田法。每岁春月,各依乡土早晚,课人农桑。自春及秋,男二十五已上,皆布田亩。桑蚕之月,妇女十五以上,皆营蚕桑。
《周书·王思政传》:思政常以勤王为务,不营资产。尝被赐园地,思政出征后,家人种桑果。及还,见而怒曰:匈奴未灭,去病辞家,况大贼未平,何事产业。命左右拔而弃之。故身陷之后,家无畜积。
《隋书·礼仪志》:后周制,皇后乘翠辂,率三妃、三、御媛、御婉、三公夫人、三孤内子至蚕所,以一太牢亲祭,进奠先蚕西陵氏神。礼毕,降坛,昭化嫔亚献,淑嫔终献,因以公桑焉。《北史·苏绰传》:绰兼司农卿。奏曰三农之隙,及阴雨之暇,当教人种桑植果,艺其蔬菜,修其园圃,畜其鸡豚,以备生生之资,以供养老之具。
《隋书·礼仪志》:隋制,于宫北三里为坛,高四尺。季春上已,皇后服鞠衣,乘重翟,率三夫人、九嫔、内外命妇,以一太牢,制币,祭先蚕于坛上,用一献礼。祭讫,就桑位于坛南,东面。尚功进金钩,典制奉筐。皇后采三条,反钩。命妇各依班采,五条九条而止。世妇亦有蚕母受功桑,洒讫,还依位。皇后乃还宫。自后齐、后周及隋,其典大抵多依晋仪。然亦时有损益矣。
《食货志》:高祖登庸。其丁男、中男永业露田,皆遵后齐之制。并课树以桑榆及枣。
《赵轨传》:轨少好学,有行检。周蔡王引为记室,以清苦闻。迁卫州治中。高祖受禅,转齐州别驾,有能名。其东邻有桑,葚落其家,轨遣人悉拾还其主,诫其诸子曰:吾非以此求名,意者非机杼之物,不愿侵人。汝等宜以为诫。
《朝野佥》:载贞观年中定州鼓城县人。魏全家富母忽然失明,问卜者王子贞。子贞为卜之,曰:明年有人从东来,青衣者,三月一日来,疗必愈。至时候见一人著青䌷襦,遂邀为设饮食。其人曰:仆不解医,但解作犁耳。为主人作之持斧绕舍求犁辕,见桑曲枝临井上,遂砍下。其母两眼燠然见物,此曲桑盖井之所致也。《唐书·礼乐志》:季春,吉,已享先蚕,遂以亲桑。散斋三日于后殿;致斋一日于正寝,一日于正殿。前一日,尚舍设御幄于正殿西序及室中,俱东向。致斋之日,昼漏上水一刻,尚仪版奏请中严。尚服帅司仗布侍卫,司宾引内命妇陪位。六尚以下,各服其服,诣后殿奉迎。尚仪版奏外办。上水二刻,皇后服钿钗礼衣,结佩,乘舆出自西房,华盖警跸。皇后即御坐,六尚以下侍卫。一刻顷,尚仪前跪奏称:尚仪妾姓言,请降就斋室。皇后降坐,乘舆入室。散斋之日,内侍帅内命妇之吉者,使蚕于蚕室,诸预享者皆斋。前享三日,尚舍直长设大次于外壝东门之内道北,南向;命妇及六尚以下次于其后,俱南向。守宫设外命妇次,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以下于南壝之外道西,三公夫人以下在其南,重行异位,东向北上。陈馔幔于内壝东门之外道南,北向。前享二日,太乐令设宫县之乐于坛南内壝之内,诸女工各位于县后。右校为采桑坛于坛南二十步所,方三丈,高五尺,四出陛。尚舍量施帷障于外壝之外,四面开门,其东门足容厌翟车。前享一日,内谒者设御位于坛之东南,西向;望瘗位于西南,当瘗埳,西向。亚献、终献位于内壝东门之内道南,执事者位于其后,重行异位,西向北上。典正位于坛下,一位于东南,西向;一位于西南、东向。女史各陪其后。司赞位于乐县东北,掌赞二人在南,差退,西面。又设司赞、掌赞位于埋埳西南,东面南上;典乐举麾位于坛上南陛之西,东向;司乐位于北县之间,当坛北向。内命妇位于终献之南,绝位,重行异位,西向北上;外命妇位于中壝南门之外,大长公主以下于道东,东西,当内命妇,差退;太夫人以下于道西,去道远近如公主,重行异位,相向北上。又设御采桑位于坛上,东向;内命妇采桑位于坛下,当御位东南,北向西上;执御钩、筐者位于内命妇之西少南,西上;内外命妇执钩、筐者位各于其采桑位之后。设门外位:享官于东壝之外道南,从享内命妇于享官之东,北面西上;从享外命妇于南壝之外道西,如设次。设酒尊之位于坛上东南隅,北向西上;御洗于坛南陛东南,亚献之洗又于东南,俱北向;币篚于坛上尊坫之所。晡后,内谒者帅其属以尊坫、罍洗、篚羃入,设于位。升坛者自东陛。享日,未明十五刻,太官令帅宰人以鸾刀割牲,祝史以豆取毛血置于馔所,遂烹牲。五刻,司设升,设先蚕氏神座于坛上北方,南向。前享一日,金吾奏:请外命妇等应集坛所者听夜行,其应采桑者四人,各有女侍者进筐、钩载之而行。其日未明四刻,槌一鼓为一严;二刻,槌二鼓为再严。尚仪版奏请中严。一刻,槌三鼓为三严。司宾引内命妇入,立于庭,重行,西面北上。六尚以下诣室奉迎。尚服负宝,内仆进厌翟车于阁外,尚仪版奏外办。驭者执辔,皇后服鞠衣,乘舆以出,华盖、侍卫、警跸,内命妇从。出门,皇后升车,尚功进钩,司制进筐,载之。内命妇及六尚等乘车从,诸翊驾之官皆乘马。驾动,警跸,不鸣鼓角。内命妇、宫人以次从。其日三刻,尚仪及司酝帅其属入,实尊罍及币,大官令实诸笾、豆、簠、簋俎等,内谒者帅其属诣厨奉馔入,设于馔幔内。驾将至,女相者引享官,内典引引外命妇,俱就门外位。驾至大次门外,回车南向,尚仪进车前跪奏称:尚仪妾姓言,请降车。皇后降车,乘舆之大次,华盖、伞、扇。尚仪以祝版进,御署,出奠于坫。尚功、司制进受钩、筐以退,典赞引亚献及从享内命妇俱就门外位。司赞帅掌赞先入就位,女相者引尚仪、典正及女史、祝史与女执尊罍筐羃者入自东门,当坛南,北向西上。司赞曰:再拜。掌赞承传,尚仪以下皆再拜,就位。司乐帅女工人入,典赞引亚献、终献,女相者引执事者、司宾引内命妇、内典引引外命妇入,就位。皇后停大次半刻顷,司言引尚宫立于大次门外,当门北向。尚仪版奏外办。皇后出次,入自东门,至版位,西向立。尚宫曰:再拜。皇后再拜。司赞曰:众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尚宫曰:有司谨具,请行事。乐三成。尚宫曰:再拜。皇后再拜。司赞曰:众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坛上尚仪跪取币于篚,兴,立于尊所。皇后自坛南陛升,北面立,尚仪奉币东向进,皇后受币,进,北向,跪奠于神座,少退,再拜,降自南陛,复于位。初,内外命妇拜讫,女祝史奉毛血之豆立于内壝东门之外,皇后已奠币,乃奉毛血入,升自南陛,尚仪迎引于坛上,进,跪奠于神座前。皇后既升奠币,司膳出,帅女进馔者奉馔陈于内壝东门之外。皇后既降,复位。司膳引馔入,至阶。女祝史跪彻毛血之豆,降自东陛以出。馔升自南陛,尚仪迎引于坛土,设于神座前。皇后诣罍洗,尚仪跪取匜,兴,沃水;司言跪取盘,兴,承水。皇后盥。司言跪取巾于篚,进以帨,受巾,跪奠于篚。乃取爵于篚,兴,进,受爵。尚仪酌罍水,司言奉盘,皇后洗爵,司言授巾,皆如初。皇后升自坛南陛,诣酒尊。尚仪赞酌醴齐,进先蚕氏神座前,北向跪,奠爵,兴,少退,立。尚仪持版进于神座之右,东面跪读祝文。皇后再拜,尚仪以爵酌上尊福酒,西向进。皇后再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兴。尚仪帅女进馔者持笾、俎进神前,三牲胙肉各置一俎,又以笾取稷、黍饭共置一笾。尚仪以饭笾、胙俎西向以次进,皇后每受以授左右。乃跪取爵,遂饮,卒爵,兴,再拜,降自南陛,复于位。初,皇后献将毕,典赞引贵妃诣罍洗,盥手,洗爵,自东陛升坛,酌盎齐于象尊,进神座前,北向跪,奠爵,兴,少退,再拜。尚仪以爵酌福酒进,贵妃再拜受爵,跪祭,遂饮,卒爵,再拜,降自东陛,复位。昭仪终献如亚献。尚仪进神座前,跪彻豆。司赞曰:赐胙。掌唱曰:众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尚宫曰:再拜。皇后再拜,司赞曰:众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尚宫请就望瘗位,司赞帅掌赞就瘗埳。西南位皇后至望瘗位西向立,尚仪执篚进神座前,取币自北。陛降坛西行诣瘗埳以币置于埳,司赞曰:可瘗埳东西,各四人,实土半埳。尚宫曰:礼毕请就采桑位。尚宫引皇后诣,采桑坛升自西。陛东向立初,皇后将诣望瘗位。司宾引内外命妇采桑者,执钩筐者,皆就位。内外命妇一品,各二人,二品三品各一人。皇后既至尚功奉金钩,自北。陛升进典制奉筐从升。皇后受钩采桑典,制以筐受之。皇后采三条,止尚功前受钩典制,以筐俱退。皇后初采桑典制等,各以钩授。内外命妇,皇后采桑讫。内外命妇以次采女史执筐者,受之内外。命妇一品采五条,二品采九条止典制等,受钩与执筐者退。复位司宾各引内外,命妇采桑者以从至蚕室。尚功以桑授蚕母,蚕母切之以授婕妤。食蚕洒一簿止。尚仪曰:礼毕尚宫引,皇后还大次内外。命妇各还,其次尚仪典正以下俱复,执事位。司赞曰:再拜尚仪以下,皆再拜出女工人以次出,其祝版燔于斋所车驾还宫之。明日内外命妇设会于正殿,如元会之。仪命曰:劳酒。
《英华录》:唐京兆万年县大宁坊,有桑树一株。暮秋生子,初冬葚熟。凤阁侍郎李元素,取之以进。
《唐书·安金藏传》:金藏,京兆长安人。在太常工籍。睿宗为皇嗣,少府监裴匪躬、中官范云仙坐私谒皇嗣,皆殊死,自是公卿不复见,唯工优给使得进。俄有诬皇嗣异谋者,武后诏来俊臣问状,左右畏惨楚,欲引服。金藏大呼曰:公不信我言,请剖心以明皇嗣不反也。引佩刀自剚腹中,肠出被地,眩而仆。武后闻大惊,舆致禁中,命高医纳肠,褫桑紩之,阅夕而苏。后临视,叹曰:吾有子不能自明,不如尔之忠也。即停诏狱,睿宗乃安。
《贾循传》:循母亡将葬,宅有枯桑,一夕再生,芝出北墉,人以为瑞。
《南诏传》:永昌之西,野桑生石上,其材上屈两向而下植,取以为弓,不筋漆而利,名曰瞑弓。
《邺郡名录》:杜胜宅以软漆缠,桑枝编为篱障。雨一过黑光照四面,时通甫爱之欲,以铜官第取不应。《旧唐书·宪宗本纪》:元和七年夏四月癸巳,敕天下州府民户,每田一亩,种桑二树,长吏逐年检计以闻。《武宗本纪》:会昌二年四月,敕:劝课种桑,比有敕命,如能增数,每岁申闻。比知并无遵行,恣加剪伐,列于廛市,卖作薪蒸。自今州县所由,切宜禁断。
《唐杜光庭录》:异记燉煌公李太尉,德裕一且有老叟。诣门引五六辈,舁巨木请谒焉。阍者不能拒之公异而见之。叟曰:某家藏此桑,宝三世矣。某已耄矣。感公之好奇,搜异是以献。尔木中有奇宝,若能者斲之必有所得。洛邑有匠计其年齿,且老或身已没。子孙亦当得其旨,诀非洛匠无能斲之者也。公如其言,访于洛下匠已殂矣。其子应召而来睨,而视之曰:此可徐而斲之矣。因解为二琵琶,槽自然有白鸽,羽翼爪足巨细,毕备匠料之微,失厚薄不中。一鸽少其翼公以形羽全者进之,自留其一今犹在民间。水部员外卢延让见太尉之孙,道其事。
《常新录》:裴休得桑木根,曰:若作沈香想之,更无异相虽对。沈水香反作桑根,想终不闻香气。诸相从心起。《五代史·牛存节传》:存节初事,诸葛爽于河阳,爽卒,归梁太祖。李罕之围张全义于河阳,全义乞兵于梁,太祖以存节故事河阳,知其间道,使以兵为前锋。是时岁饥,兵行乏食,存节以金帛就民易乾葚以食军,击走罕之。
《契丹附录》:开运二年,契丹南掠邢洺磁至于安阳河。千里之内焚剽殆尽,契丹见大桑木骂。曰:吾知紫披袄出自汝身,吾岂容汝活耶。束薪于木,而焚之。《清异录》:同州邰阳县刘靖兄弟同居,宅边榆树上生桑。西廊梧桐上生榖枝,明年坟中白杨生桧乡人,号榆为义。祖桐为小义,杨为义孙县,令出官钱为修,三异亭。
《南唐书》:烈祖末年,溧水天兴寺,桑生木人长六寸如僧状,右袒而左跪衣裓,皆备色如纯漆可鉴,谓之须菩提置龛中以仁,寿节来献烈祖。惊异迎置宫中,奉事甚谨其徒因以为感应,而识者。按谯氏《五行志》知且有大丧。
《宋史·太祖本纪》:建隆三年秋九月丙子,禁伐桑、枣。《食货志》:太祖诏所在长吏谕民,有能广植桑枣、垦辟荒田者,止输旧租。民伐桑枣为薪者罪之:剥桑三工以上,为首者死,从者流三千里;不满三工者减死配役,从者徒三年。
《礼志》:先蚕之礼久废,真宗从王钦若请,诏有司检讨故事以闻。按《开宝通礼》:季春吉巳,享先蚕于公桑。前享五日,诸与享官散斋三日,致斋二日。享日未明五刻,设先蚕氏神座于坛上北方,南向。尚宫初献,尚仪亚献,尚食终献。女相引三献之礼,女祝读文,饮福、受胙如常仪。又按《唐会要》:皇帝遣有司享先蚕如先农可也。乃诏:自今依先农例,遣官设事。礼院又言:《周礼》:蚕于北郊。以纯阴也。汉蚕于东郊,以春桑生也。请约附故事,筑坛东郊,从桑生之义。坛高五尺,方二丈,四陛,陛各五尺。一壝,二十五步。祀礼如中祠。
《张洞传》:洞知棣州。河北地当六塔之冲者,岁决溢病民田。水退,强者遂冒占,弱者耕居无所。洞奏一切官为标给,蠲其租以绥新集。河北东路民富蚕桑,契丹谓之绫绢州。
《食货志》:神宗熙宁元年,中书议劝民栽桑。帝曰:农桑,衣食之本。民不敢自力者,正以州县约以为资,升其户等耳。宜申条禁。于是司农寺请立法,先行之开封,视可行,颁于天下。民种桑柘毋得增赋。安肃广信顺安军、保州,令民即其地植桑榆或所宜木,因可限阂戎马。官计其活茂多寡,得差减在户租数;活不及数者罚,责之补种。
《礼志》:政和,礼局言:《礼》:天子必有公桑蚕室,以兴蚕事。岁既毕,则奉茧而缫,遂朱绿之,元黄之,以为郊庙之祭服。今既开藉田以供粢盛,而未有公桑蚕室以供祭服,尚为阙礼。请仿古制,于先蚕坛侧筑蚕室,度地为宫,四面为墙,高仞有三尺,上被棘,中起蚕室二十七,别构殿一区为亲蚕之所。仿汉制,置茧馆,立织室于宫中,养蚕于薄以上。度所用之数,为桑林。筑采桑坛于先蚕坛南,相距二十步,方三丈,高五尺,四陛。凡七事。置蚕官令、丞,以供郊庙之祭服。诏从其议。宣和元年三月,皇后亲蚕,即延福宫行礼。其仪:季春之月,太史择日,皇后亲蚕,命有司享先蚕氏于本坛。前期,殿中监帅尚舍设座殿上,南向;前楹施帘,设东西阁殿后之左右。又设内命妇妃嫔以下次于殿之左右,外命妇以下次于殿门内外之左右,随地之宜,量施幄幄。于采桑坛外,四面开门,设皇后幄次于坛壝东门之内道北,南向。其日,有司设褥位坛上,少东,东向。设内命妇位坛下东北,南向;设外命妇位坛下东南,北向,俱异位重行西上。内外命妇,一品各二人;二品、三品各一人。又设从采桑内命妇等位于外命妇之东,南向;用内命妇一员充诣蚕室,授蚕母桑以食蚕。设从采桑外命妇等位于外命妇东,北向,俱异位重行西上。设执皇后钩箱者位于内命妇之西,少南,西上。尚功执钩,司制执箱;内外命妇钩箱者,各位于后,典制执钩,女史执箱。又于坛上设执皇后钩箱位于皇后采桑位之北,稍东,南向,西上。前出宫一日,兵部率其属陈小驾卤簿于宣德门外,太仆陈厌翟车东偏门内,南向。其日未明,外命妇应采桑及从采桑者,先诣亲蚕所幕次,以俟起居,各令其女侍者进钩箱,载至亲蚕所,授内谒者监以授执钩箱者。前一刻,内命妇各服其服,内侍引内命妇妃嫔以下,俱谒殿庭起居讫,内侍奏请中严;少顷,又奏外办。皇后首饰、鞠衣,乘龙饰肩舆如常仪,障以行帷,出内东门至左升龙门。内侍跪奏:具官臣某言,请降肩舆升厌翟车。讫,俯伏,兴,少退。御者执绥升厌翟车,内侍诣车前奏,请车进发,出宣德东偏门,执事者进钩箱,载之车。至亲蚕所殿门,降车,乘肩舆入殿后西阁门,侍卫如常仪。内侍先引内外命妇及从采桑者俱就坛下位,诸执钩箱者各就位。内侍奏请中严;少顷,奏外办。皇后首饰、鞠衣,乘肩舆,内侍前导至坛东门,华盖、仗卫止于门外,近侍者从之入。内侍奏请降肩舆,至幄次内,下帘。又内侍至幄次,请行礼,导皇后诣坛,升自南陛,东向立。执钩箱者自北陛以次升坛就位次,内侍引尚功诣采桑位前西向,奉钩以进,皇后受钩采桑,司制奉箱进以受桑,皇后采桑三条,止,以钩授尚功,尚功受,司制奉箱俱退,复位。初,皇后采桑,典制各以钩授内外命妇,皇后采桑讫,内外命妇以次采桑,女使执箱者受之,内外命妇一品各采五条,二品、三品各采九条,止,典制受钩,与执箱者退,复位。内侍各引内外命妇退,复位。内侍诣皇后前,奏礼毕,退,复位。内侍引皇后降自南陛,归幄次。少顷,奏请乘肩舆如初。内侍前导,皇后归殿后阁,内侍奏解严。初,皇后降坛,内侍引内命妇诣蚕室,尚功帅执钩箱者以次从至蚕室,尚功以桑授蚕母,蚕母受桑缕切之,授内命妇蚕,洒一薄讫,内侍引内外命妇各还次,皇后还宫。《家世旧事明道主簿》:上元时谢师直为江东转运判,官师直在省。其兄尝从明道假公,仆掘桑白皮。明道问之曰:监司役卒,甚多何为不使。曰:本草说桑。白皮出土见日者,杀人以伯淳所,使人不欺故假之耳。师宰之相信如此。
《后山谈丛》:张忠定公令崇阳民以茶为业。公曰:茶利厚官将取之。不若早自异也。命拔茶而植桑,民以为苦。其后榷茶他县,皆失业而崇阳之桑。皆已成其为绢,而比者岁百万疋。其富至今,令始下惟通乐一乡不变,其后别自为县民,亦贫至今也。
《礼志》:绍兴八年,宰臣奏积雨伤蚕,上曰:朕宫中自蚕一薄,欲知农桑之候,久雨叶湿,岂不有损。乃命往天竺祈晴。
《五行志》:绍兴二十一年,建德县定林寺桑生李实,栗生桃实,占曰:木生异实,国主殃。
《食货志》:乾道元年正月,都省言:淮民复业,宜先劝课农桑。令、丞植桑三万株至六万株,守、倅部内植二十万株以上,并论赏有差。
《五行志》:淳熙十六年三月,扬州桑生瓜,樱桃生茄,此草木互为妖也。
《隐逸传》:杜生者,颍昌人。不知其名,县人呼为杜五郎。所居去县三十里,有屋两间,与其子并居,前有空地丈馀,即为篱门,生不出门者三十年。黎阳尉孙轸往访之。其人颇洒落,自陈村人无所能,官人何为见顾。轸问所以不出门之因,笑曰:以告者过也。指门外一桑曰:忆十五年前,亦曾纳凉其下,何谓不出。但无用于时,无求于人,偶自不出耳,何足尚哉。
《金史·孙德渊传》:德渊,字资深,兴中州人也。大定十六年进士,调石州军事判官、涞水丞,察廉迁沙河令。有盗秋桑者,主逐捕之,盗以叉自刺其足面,曰:秋桑例不禁采,汝何得刺我。主惧,赂而求免,盗不从,诉之县。德渊曰:若逐捕而伤,疮必在后,今在前,乃自刺也。盗遂引服。
《元史·世祖本纪》:中统三年夏四月庚子,诏安辑徐、邳民,禁征戍军士及势官,毋纵畜牧伤其禾稼桑枣。甲辰,命行中书省、宣慰司、诸路达鲁花赤、管民官,劝诱百姓,开垦田土,种植桑枣,不得擅兴不急之役,妨夺农时。
《食货志》:世祖即位之初,诏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于是颁《农桑辑要》之书于民,俾民崇本抑末。至元七年,又颁农桑之制一十四条。种植之制,每丁岁种桑枣二十株。土性不宜者,听种榆柳等,其数亦如之。种杂果者,每丁十株,皆以生成为数,愿多种者听。
成宗大德十一年,申扰农之禁,纵畜牧损禾稼桑枣者,贵其偿而后罪之。
武宗至大二年,淮西廉访佥事苗好谦献种莳之法。其说分农民为三等,上户地一十亩,中户五亩,下户三亩或一亩,皆筑墙垣围之,以时收采桑葚,依法种植。武宗善而行之。其法出《齐民要术》等书。
仁宗延祐三年,以好谦所至,植桑皆有成效,于是风示诸道,命以为式。是年十一月,令各社出地,共莳桑苗,以社长领之,分给各社。四年,又以社桑分给不便,令民各畦种之。
《姜彧传》:彧知滨州。时行营军士多占民田为牧地,纵牛马坏民禾稼桑枣,彧言于中书,遣官分画疆畔,捕其强猾不法者置之法。乃课民种桑,岁馀,新桑遍野,人名为太守桑。《明会典》:国初,无亲蚕之礼肃。皇帝始敕礼部,以每岁季春。皇后亲蚕于北郊,后改于西苑。未久即罢。嘉靖九年,定先期钦天监。择日以闻顺天府,具蚕母名数奏送蚕室内。工部具钩箔筐架及一应,养蚕什物。给送蚕母顺天府,将蚕种。及钩筐一副,进呈讫捧自西华门出,置䌽舆中鼓乐。送至蚕室,蚕母浴种,伺蚕生。先饲以待。先一日蚕宫令丞设。皇后采桑位于采桑台东。向执钩筐者,位于稍东。设公主及内命妇位于皇后位东,设外命妇位于采桑台东。陛之下南北向以西为上,至日四更宿卫陈兵。卫女乐工,备乐司设,监备仪仗,及重翟车蚕宫。令备钩筐俱候于西华门外内,执事女乐生并司赞六尚,女官等,皆乘车先至坛内,候将明内侍诣。坤宁宫奏请皇后诣,先蚕坛所。皇后服常服,导引女官导。皇后出宫门,乘肩舆侍卫警跸如常仪。公主及内命妇应入坛者,各服其服。以从至西华门,内侍奏请降舆升重翟车。兵卫仪仗、女乐前导女官,捧钩筐行于车前。皇后至具服殿,少憩易礼服祭先蚕。祭毕,更常服。司宾引外命妇先诣采桑台位南北向。女侍执钩筐者各随于后,尚仪入奏请诣采桑。位导引女官,导皇后至采桑位东向。公主以下各就位南北向。执钩者跪进,钩执筐者跪奉。筐受桑皇后采桑三条,还至坛南仪门。坐观命妇采桑。三公命妇以次取。钩采桑五条,列侯九卿命妇以次采桑九条,采讫各以筐授。女侍司宾引内命妇一人诣蚕室,尚功帅执钩筐者从。尚功以桑授蚕母,蚕母受桑缕切之,以授内命妇。内命妇食蚕洒一箔,讫司宾引内命妇还。尚仪前奏采桑礼毕,皇后还。具服殿候升座。尚仪奏司宾,帅蚕母等行叩头,礼讫司赞唱班齐。外命妇序列定赞四拜。毕,赐命妇宴于殿内外,并赐蚕母酒食于采桑。台傍公主及内命妇殿内序坐,外命妇从采桑者及文武二品以上。命妇于殿台上,三品以下于台下。各序坐尚食进膳。司宾引公主及内命妇各就坐,教坊司女乐奏乐进酒。及进膳进汤。如仪宴毕,彻案。公主以下并外命妇各就,班司赞赞四拜。尚仪跪奏礼毕,皇后兴还宫导从。如前亲蚕坛筑于安定门外。皇后率公主及内外命妇躬往采桑,而择内西苑隙地盖造织堂以终。蚕事十年以出入,不便改。筑坛于西苑坛,高二尺六寸,四出陛广六尺四寸,甃以砖石。又为瘗坎于坛右,方深取足容物,东为采桑。台方一丈四寸,高二尺四寸,三出陛铺甃。如坛制台之左右,树以桑坛东为具服。殿三间前为门一座俱,南向西为神库,神厨各三间右,宰牲亭一座,坛之北。为蚕室五间,南向前为门,三座高广有差。左右为厢房,各五间。之后为从室,各十。以居蚕妇设蚕宫署于宫左,偏置蚕宫。令一员丞二员,择内臣谨恪者为之,以督蚕桑等务。
涌幢小品湖州畜蚕者,多自栽桑。否则预租别姓之。桑俗曰:秒桑凡蚕一斤,用桑百六十斤。谚云仙人难断,叶价故栽与秒为最稳。否则谓之看空头,蚕有天幸者,往往趣之。
《燕山丛录》:汉昭烈宅在涿州,楼桑村昭烈在民间所居。有桑层荫如楼。因曰:楼桑今尚在,其下留题甚多。五杂俎涿州之涞水道中,有大桑树。高十馀丈,荫百亩云。即昭烈舍前之桑也,自汉及今千五百年矣。而扶疏如故,且其葚视常桑倍大,土人珍之以相馈遗云。

桑部杂录

《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星言夙驾,说于桑田。〈朱注〉方春时雨既降,而农桑之务作。文公于是命主驾者,晨起驾车亟,往而劳劝之。
《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传〉桑女工之所起,沃若犹沃沃然。〈注〉葚桑实也,〈又〉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传〉陨堕也。
《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踰我墙,无折我树桑。〈传〉墙垣也,桑木之众也。〈朱注〉古者树墙下以桑。
《魏风》:汾沮洳,彼汾一方,言采其桑。〈笺〉采桑亲蚕事也,十亩之閒十亩之閒兮,桑者闲闲兮。〈传〉闲闲然男女无别,往来之貌。〈疏〉孟子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则野田不树。桑汉书《食货志》云:田中不得有树,用妨五谷。此十亩之中言,有桑者。孟子及汉志言其大法耳,民之所便虽田,亦树桑。故上云: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又〉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传〉泄泄多人之貌。
《唐风》:鸨羽肃肃鸨行,集于苞桑。
《秦风》:车粼阪,有桑隰有杨。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桑。
曹风鸣鸠,鸣鸠在桑,其子七兮。〈又〉鸣鸠在桑,其子在梅。〈又〉鸤鸠在桑,其子在棘。〈又〉鸤鸠在桑,其子在榛。《豳风》:东山蜎蜎者蠋,烝在桑野。
《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桑,北山有杨。
黄鸟黄鸟,黄鸟无集于桑。
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注〉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墙下,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
隰桑隰桑有阿,其叶有难。〈传〉阿然美貌,难然盛貌,有以利人也。〈疏〉言隰中之桑,枝条其阿。然而长美,其叶则甚难。然而茂盛,其下可以。庇荫人往,息者得其凉也。〈朱注〉隰下湿之处,宜桑者也。阿美貌难盛,貌皆言枝叶条垂之状。〈又〉隰桑有阿,其叶有沃。〈传〉沃柔也,〈朱注〉沃光泽貌。〈又〉隰桑有阿,其叶有幽。〈传〉幽黑色也。〈疏〉阿那是枝叶条垂之状,故为美貌,难为叶之茂。沃言叶之柔,幽是叶之色。言桑叶茂盛而柔软,则其色纯黑。故三章各言其一也。
白华樵彼桑薪,卬烘于煁。〈传〉桑薪宜以养人者也,〈笺〉桑薪薪之善者也。
《周礼·考工记》:弓人凡取干之道七。柘为上。檍次之。檿桑次之。橘次之。木瓜次之。荆次之。竹为下。
《史记·货殖传》:齐、鲁千亩桑,此其人与千户侯等。《汉书·食货志》:还庐树桑,〈注〉师古曰:还,绕也。
《淮南子》:螈蚕一岁再收,非不利也。然而王法禁之者,为其残桑也。
新论天子亲耕于东郊,后妃躬桑于北郊。国非无良农也。而王者亲耕,世非无蚕妾也。而皇后躬桑上,可以供宗庙,下可以劝兆民。
白虎通王者,所以亲耕后亲桑,所以率天下农蚕也。潜夫论百姓废桑,而趋府庭竟亡一岁。功则天下,独有受其饥者矣。
申鉴帝耕籍田,后桑蚕宫。国无游人,野无荒业。《发蒙记》:鸠以桑葚为酒,谓饮之即醉也。
《述异记》:空桑生大野山中,为琴瑟之最者,空桑也。《续博物志》:鸠食桑葚则醉。
《苏东坡集》:琴弦旧则声闇,以桑叶揩之辄,复如新。但无如其青何耳。
《俗呼小录》:湖州以桑叶二十斤为一个。

桑部外编

《洞冥记》:东方朔以元封中游,鸿濛之泽,忽见王母采桑于白海之滨。
《神仙传》:麻姑语王方平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班孟者不知何许人,或云女子也。人家有桑果数千株,皆聚之成积如山。如此十馀日,吹之各还本处。云笈七签太上大道君,坐于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元始天尊下降授道,君灵宝大乘之法,十部妙经。《异苑》:吴孙权时,永康县有人入山遇一大龟,即束之以归。龟便言曰:游不量时为君所得。人甚怪之,担出欲上吴王,夜泊越里缆舟于大桑树。宵中树忽呼龟曰:劳乎。元绪奚事尔耶。龟曰:我被拘系,方见烹臛虽,然尽南山之樵不能溃我。树曰:诸葛元逊博识必致相苦。令求如我之徒,计从安出。龟曰:子明无多辞,祸将及尔。树寂而止。既至建业,权命煮之焚柴万车,语犹如故。诸葛恪曰:燃以老桑树乃熟。献者乃说龟树共言。权使人伐桑树,煮之龟乃立烂。今烹龟尤多用桑薪,野人故呼龟为元绪。
《搜神记》:羊祜年五岁时,令乳母取所弄金镮。乳母曰:汝先无此物祜,即诣邻人李氏东垣桑树中探得之。主人惊曰:此吾亡儿所失物也。云何持去,乳母具言之。李氏悲惋时人异之。
《异苑》:晋武帝太元中,太原王戎为郁林。太守泊船新亭眠梦:有人以七枚葚子与之著衣襟中,既寤得葚如梦中。
《幽明录》:太元中北地人陈良,与沛国刘舒友善,又与同郡李焉共为商贾。曾获厚利,共致酒相庆焉。遂害良以苇裹之,弃之荒草。经十许日,良复生归家。说死时见一人著赤帻,引良去造一城门,门下有一床见一老人执朱笔点校籍,赤帻人言曰:向下土有一人姓陈名良,游魂而已未有,统摄是以将来。校籍者曰:可令便去,良既出。忽见友人刘舒,谓曰:不图于此相见卿,今幸蒙神所遣。然我家厕屋后桑树中有一狸常作妖怪,我家数数横受苦恼。卿归岂能为我说此耶。良然之,既苏乃诣官疏。李焉而伏罪,仍特报舒家。家人涕泣云:悉如言因伐树,得狸杀之,其怪遂绝。《广异记》:南方赤帝女,学道得仙,居高阳崿山桑树上。正月一日,衔柴作巢,至十五日成。赤帝诱之不得,以火焚之女,即升天因名帝女桑。
《甄异传》:沛国张伯远年十岁时,病亡。见泰山下有十馀小儿共推一大车,车高数丈。伯远亦推之时,天风暴起扬尘。伯远因桑枝而住,闻呼声便归。遂苏发中皆有沙尘。后年大至泰山,识桑如死时所见也。《定命录》:长安里巷说朱泚乱时,李太尉军中有一卒为乱兵所刃,身颈异处。凡七日忽不知其然,而自起但觉颅骨稍硬,咽喉强于昔时,而受刃处痒甚。行步无所苦,扶杖而归。本家妻儿异之讯其事,具说其所以体与颈分之时,全不悟其害。亦无心记忆家乡。忽为人驱入城门,被引随死兵数千计。至东面有大局署见绿衣,长吏凭几点籍姓名。而过次呼其人,便云不合来。乃呵责极切左右逐出,令还见冥司一人髡桑木如臂大,其状若浮沤。钉牵其人头,身断处如令勘合则以桑木钉,自脑钉入喉。俄而便觉再见日月不甚痛楚,妻儿因是披顶发而观。则见隆高处一寸,已上都非寻常。皮里桑木黄文存焉,人或谓之粉黛。元和中温会有宗人,守清为邠镇之权。将忽话此事,守清便呼之。前出乃云是其麾下甲马,士耿皓。今已七十馀,膂力犹可支数。夫会因是亲睹其异。
《稽神录》:庐州军吏蔡彦卿为拓皋镇将。暑夜坐镇门外纳凉,忽见道南桑林中有白衣妇人独舞。就视即灭明夜,彦卿扶杖先往。伏草间久之,妇人复出。而舞即击之坠地,乃白金一饼复掘地。获银数千两,遂致富裕云。
涌幢小品湖州有章姓者,豫占桑价占贱。即畜至百馀斤。二十年无爽白手,厚获生计。遂饶鼓乐赛谢以为常。一日赛毕有一妇人,矮而肥,求斋卧地下不去。其家内外醉饱厌之,叱使去。妇人曰:我与汝曾祖母,有旧连岁为汝应卜,助生计。一斋何吝匍匐入门,蹴之忽不见。且骇且疑,佛堂忽有声,曾祖母牌已裂为二盖。祖母每好善见裸虫,必致暖处护其生俟。生翼飞去乃已矮妇之祥,或在于此。以后,卜吉而畜其价,必相左家道耗云。

柘部汇考

释名

〈书经〉     柘〈诗经〉

奴柘〈拾遗〉

柘图


《书经》《夏书禹贡》

荆州厥贡,杶干栝柏。
〈传〉干柘也,〈疏〉正义曰:干为弓干。考工记云:弓人取干之道七以柘为上,知此干是柘也。杶栝柏皆木名也。以其所施多矣,柘木唯用为弓干,弓干莫若柘木,故举其用也。

《诗经》《大雅皇矣》

攘之剔之,其檿其柘。
〈疏〉柘材中为弓冬官。《考工记》云:弓人取干柘为上檿桑次之,〈大全〉本草曰柘木里有纹,亦可旋为器。

《礼记》《月令》

季春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
〈注〉爱蚕食也,野虞谓主田,及山林之官。

《山海经》《北山经》

灌题之山,其上多樗柘。
北狱之山多刚木。
〈注〉檀柘之属。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东山经》

姑儿之山,其下多桑柘。

《中山经》

讲山,其上多柘。
若山,多柘。
彘山,多柘。
师每之山,其木多柘。
琴鼓之山,其木多椒柘。
崃山,其木多檀柘。
勾檷之山,其木多栎柘。
楮山,多柘。

《贾思协·齐民要术》《种柘》

种柘法耕地,令熟耧耩作。陇柘子熟时,多收以水淘汰,令净曝乾散,讫劳之草生拔。却勿令荒没三年閒,斸去堪为浑心,扶老杖十年中四破为杖,任为马鞭胡床。
胡床一具直百文。

十五年,任为弓材。
一张二百,

亦堪作履。
一两六十,

裁截碎木中,作锥刀靶。
一个直三文

二十年好作犊车材。
一乘直万钱。

欲作鞍桥者,生枝长三尺许,以绳系旁,枝木橛钉著地中,令曲如桥。十年之后,便是浑成柘桥。
一具直绢一疋

欲作快弓材者,宜于山右之间。北阴中种之其高原山田,土厚水深之处。多摇掘深坑于坑之中,种桑柘者随坑深浅,或一丈五直上。出坑乃扶疏四散,此树条直异于常材。十年之后,无所不任。
一树直绢十疋。

柘叶饲蚕丝可作琴瑟等,弦清鸣响彻胜于凡丝远矣。

《徐光启·农政全书》《柘考》

《博闻录》曰柘叶多丛生干,疏而直,叶丰而厚。春蚕食之,其丝以冷水缫之。谓之冷水丝柘蚕。先出先起而先茧柘,叶隔年不采者,春再生。必毒蚕如不采,夏月皆要打落,方无毒。
柘叶比桑叶涩,薄十减二三,又招天水生牛蠹等虫,若种蜀黍,其稍叶与桑等。
本草有柘木旧不载所出州土,今北土处处有之。其木坚劲,皮纹细密,上多白点,枝条多有刺,叶比桑叶甚小而薄,色颇黄淡,叶梢皆三叉亦堪饲蚕绵柘刺少。叶似柿叶微小,枝叶间结实状如楮桃而小,熟则亦有红蕊,味甘酸,叶味甘微苦,柘木味甘,性温无毒。
救饥

采嫩叶煠熟以水浸作成黄色,换水浸去邪味。以水淘净油盐调食,其实红熟甘酸可食。
《本草纲目》《柘释名》
李时珍曰:按《陆佃埤雅》云:柘宜山石,柞宜山阜柘之从石,其取此义与。
《集解》
寇宗奭曰:柘木里有纹,亦可旋为器。其叶可饲蚕曰柘蚕。然叶硬不及桑叶,入药以无刺者良。
李时珍曰:处处山中有之,喜丛生干疏而直叶,丰而厚,团而有尖。其叶饲蚕取丝作琴瑟,清响胜常。《尔雅》所谓棘茧即此蚕也。考工记云:弓人取材以柘为上,其实状如桑子,而圆粒如椒,名隹子。隹音锥其木染黄赤色,谓之柘黄。《天子所服相感志》云:柘木以酒醋,调矿灰涂之。一宿则作间道乌木,文物性相伏也。
木白皮东行,根白皮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大明曰:妇人崩中,血结疟疾。
陈藏器曰:煮汁酿酒,服主风虚耳。聋补劳损,虚羸腰肾,梦与人交接泄精者。
发明

李时珍曰:柘能通肾气,故圣惠方治耳。聋耳鸣一二十年者,有柘根酒。用柘根二十斤,菖蒲五斗,各以水一石,煮取汁五斗,故铁二十斤,锻赤以水五斗,浸取清合水一石五斗,用米二石,面二斗,如常酿酒成用真磁石三斤,为末浸酒中三宿,日夜饮之,取小醉而眠,闻人声乃止。
附方

飞丝入目,柘浆点之。以绵蘸水拭去。〈医学纲目〉洗目令明。柘木煎汤,按日温洗,自寅至亥乃止,无不效者。正月初二二月,初二三月不洗,四月初五,五月十五,六月十一,七月初七,八月初二,九月初二,十月十九,十一月不洗,十二月十四日,徐神翁方也。〈海上集验方〉
小儿鹅口重舌。柘根五斤,剉水五升,煮二升,去滓煎取五合,频涂之。无根弓材亦可。〈千金方〉
《奴柘集解》
陈藏器曰:生江南山野,似柘节有刺,冬不凋。
李时珍曰:此树似柘而小有刺,叶亦如柞,叶而小可饲蚕。
刺气味

苦小温无毒。
主治

陈藏器曰:老妇血瘕,男子痃癖闷痞。取刺和三棱草,马鞭草,作煎如稠,饧病在心,食后在脐,空心服当下恶物。

柘部选句

晋潘岳诗:春草郁青青,桑柘何奕奕。唐李峤诗:郁郁桑柘繁,油油禾黍积。〈又〉桑柘迎寒色,松篁暗晚晖。
储光羲诗:桑柘悠悠水蘸堤,晚风晴景不妨犁。祖咏诗:落日桑柘阴,遥村烟火起。
李白诗:桑柘绿如云,又桑柘连青云。
杜甫诗:桑柘叶如雨,飞藿共徘徊。
卢纶诗:桑柘晴川口,牛羊落照閒。
张籍诗:桑柘罗平芜。
章孝标诗:池塘烟未起,桑柘雨初晴。
朱庆馀诗:桑柘成村百亩閒,〈又〉桑柘骈阗数亩閒。于濆诗:青春满桑柘。
薛逢诗:桑柘绕村姜芋肥。
韩偓诗:万里清江,万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烟。
王驾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宋苏轼诗:万树桑柘美。

柘部纪事

《淮南子》:孟夏之月,爨柘燧火。
《东方朔外传》:朔于上前,射覆中之。郭舍人被榜朔曰:南山有木。名曰:柘良工材之,可以射射中。人情如掩兔,舍人数穷不,早谢上大笑。
《晋书·冯跋载记》:跋励意农桑,勤心政事。下书曰:今疆宇无虞,百姓宁业,而田亩荒秽,有司不随时督察,欲令家给人足,不亦难乎。桑柘之益,有生之本。此土少桑,人未见其利,可令百姓人植桑一百根,柘二十根。《唐书·南诏传》:自曲靖州至滇池,人水耕,食蚕以柘,蚕生阅二旬而茧,织锦缣精致。
《清异录》:张曲江里第之侧有古柘,尝因狂风发其一根,解为器具,花纹甚奇人。又以公之手笔冠世,目之曰文章树。

柘部杂录

《礼记》:投壶矢,以柘若棘,母去其皮。
《周礼·考工记》:弓人凡取干之道七。柘为上。檍次之。檿桑次之。橘次之。木瓜次之。荆次之。竹为下。
新论楚柘质劲必资,榜檠以成弓。草木状柘宜山石,柞宜山阜,楮宜涧谷,柳宜下田,竹宜高平之地。
《群碎录》:古史考曰:柘树枝长而劲。乌集之。将飞,柘树反起弹乌,乌乃号呼。此枝为弓快而有力,因名乌号之弓。
《物类相感志》:柘木以酒醋调矿灰涂之,一宿则作间道乌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