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禽虫典

 第一百五十五卷目录

 鼋部汇考
  鼋图
  礼记〈月令〉
  录异记〈异鼋〉
  埤雅〈鼋〉
  尔雅翼〈鼋〉
  真腊风土记〈真腊鼋〉
  山堂肆考〈鼋〉
  三才图会〈鼋属阴〉
  本草纲目〈释名 集解 甲气味 主治 肉气味 主治 脂主治 胆气味 主治〉
 鼋部艺文
  鼋鼍为梁赋        唐王起
  水族加恩簿        宋毛胜
 鼋部纪事
 鼋部杂录
 鼋部外编
 鳌部汇考
  鳌图
  尔雅翼〈鳌〉
 鳌部艺文
  巨鳌冠灵山赋       唐杨涛
  钓鳌赋          张友正
 鳌部纪事
 鳌部杂录
 鳌部外编

禽虫典第一百五十五卷

鼋部汇考

鼋图


《礼记》《月令》《礼记》《月令》

季夏之月,命渔师取鼋。
〈注〉鼋言取羞,物贱也。〈陈注〉鼋言取易,而贱之也。

《录异记》《异鼋》

鼋其状如鳖,腹下赤者为鼋,白者为鳖。俗云鼋之身有十二属肉。渔人捕得之,惧其所害,必加钩利器制之。乃以畏柯巨斧鈲而碎之,虽支分脔解,随其巨细未投汤镬者皆能跳走。鳖与鼋虽至大者,如蚊蚋噆之,一夕乃死。

《埤雅》《鼋》

鼋,大鳖也。鳖以为雄,故鼋鸣而鳖应,所谓雄虫鸣于上风,雌虫应于下风,而风化即此之类是也。《淮南子》曰:烧鼋致鳖此以其类求之。旧说鼋亦思化,其脂得火可以燃铁一曰。鼋亦卵生而伏影,颜籀《稽圣赋》曰:鼋鳖伏乎。其阴鸬鹚孕乎。其口是也。王子年《拾遗记》曰:禹济巨海,鼋鼍为梁,此与黄帝以虎豹为前驱,雕鹖为旗帜无异,皆德之所感,殆未足多怪也。

《尔雅翼》《鼋》

鼋鳖之大者,阔或至一二丈。天地之初,介潭生先龙,先龙生元鼋,元鼋生灵龟,灵龟生庶龟。凡介者生于庶龟,然则鼋,介虫之元也。天地之性,细腰纯雄,大腰纯雌,故龟鳖之类以蛇为雄。《列子》亦云纯雌其名大腰,纯雄其名稚蜂。今鼋亦大腰,乃从以鳖为雌,故曰鼋鸣鳖应。《蜀都赋》曰:其深则有白鼋,命鳖是也,白是其类之异者。故《九歌河伯之章》云:乘白鼋兮逐文鱼。白鼋丰背而有力,乘之以见。其安文鳐有翼而善飞,逐之以见其轻。周穆王巡狩东至九江,亦称驾鼋鼍为梁驱。八骏过之,其神感殆,末可臆度。如晋毛宝过江白龟载之而渡,是亦异矣。卵大如鸡鸭子,一产三百枚,人亦掘取以盐腌之。古者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其臣食,指动,以为必尝异味。是古亦不常有也。鼋好自曝其腹于江岸,渔人伺其,便接竹以钓掣之,仓卒不能自反,为人所制。《月令》季夏命渔人伐蛟取鼍,登龟取鼋。蛟有兵卫,故伐之。龟灵可尊,故登之。鼋鼍取之,而已其在星象自婺女,八度至危,十六度曰元枵。之次,一曰天鼋。

《真腊风土记》真腊鼋

鼋鼍大如合苧。

《山堂肆考》

鼋极有力,善攻岸人。以钩索钓之,鼋吞钓,任其曳舟而走,俟其力尽乃得之。
鼋头疙搭名曰癞。

《三才图会》鼋属阴

鼋大于鼍。朔望随月浮水,月沉则没,此属阴也。

《本草纲目》《释名》

李时珍曰:按《说文》云,鼋,大鳖也。甲虫惟鼋最大,故字从元。元者,大也。

《集解》

苏颂曰:鼋生南方江湖中,大者围一二丈。南人捕食之,肉有五色,而白者多。其卵圆大如鸡鸭子,一产一二百枚,人亦掘取以盐腌食。煮之,白不凝。
陈藏器曰:性至难死。剔其肉尽,口犹咬物,可张乌鸢。陶弘景曰:此物老而能变为魅,非急弗食之。
李时珍曰:鼋如鳖而大,背有青黄色。大头黄颈,肠属于首。以鳖为雌卵生思化,故曰鼋鸣鳖应。《淮南子》云:烧鼋脂以致鳖,皆气类相感也。张鼎云其脂摩铁则明,或云此物在水食鱼与人。其体具十二生肖,肉裂而悬之,一夜便觉垂长也。

甲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陈藏器曰:炙黄酒浸治瘰𤻤、杀虫、逐风恶疮、痔瘘、风顽疥瘙,功同鳖甲。
日华曰:五脏邪气,杀百虫毒、百药毒,续筋骨。
苏颂曰:妇人血热。

肉气味

甘平微毒。

《主治》

陈藏器曰:湿气、邪气、诸虫。
陶弘景曰:食之补益。

脂主治

孟诜曰:摩风及恶疮。

胆气味

苦寒有毒。

《主治》

李时珍曰:喉痹以生姜、薄荷汁化少许服,取吐。

鼋部艺文

《鼋鼍为梁赋》唐·王起

周穆穷辙迹之所经,驾鼋鼍而感灵,所以济浩汗,所以通杳冥,蜲蜲蜿蜿以代造舟之利。匪雕匪刻皆连外国之形,谅人力之不剿,信神功而永宁。当其师旅阗阗,旌旗肃肃,临九江而澶汗,驻八骏而蜷跼。望既济于未济,终叹无梁。思载沉而载浮,孰能刳木,得不乞灵于水府,假道于介族。则鼋也不得而深藏,鼍也不得而潜伏,既而擘波有声,异状可惊,出层潭而栉比,驾飞浪而砥平,连足俄维比浮,柱之初立,镂甲迭映同版,筑之相成,齐首而绳墨勿用,曳尾而规模自呈,其利惟溥,其安无倾。殊沧海之龟构,异银河而鹊征,彼诡类之可览,实至诚之所感。假赑屃以临深,托盘跚而习坎,其势逦迤,其状参差。无远不屈,惟危具持,照赫燮之五刃,度张皇之六师乘以周旋。且异琴高之鲤载于沉溺还符,毛宝之龟。渔者徒惊,工人有耻,同罛共罗而罔,及画鹢雄虹而莫拟,题之不可殊。长卿之见书抱之,则难谢尾生之沉水,是知伐鼍以冒鼓其用匪良,解鼋而染指,其谋匪臧,孰若奋功于舟楫,感圣于君王。昔在深泉惧屑没于其穴,今符至德,忽结构而成梁,固蹂躏而无害,将腾跃而有光,我皇仁洽道丰,文修武偃,要荒毕服,淳离斯返,何必驱鼍而驾鼋、劳师而袭远。

《水族加恩簿》宋·毛胜

鼋名甘鼎。

令甘鼎,究详尔调鼎之材,咽舌潮津,宜封醉舌公。

鼋部纪事

《拾遗记》:舜命禹,疏川,济巨海则鼋鼍为梁。
《史记·周本纪》:夏后氏之衰也,有二神龙止于夏帝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君。夏帝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卜请其漦而藏之,乃吉。于是布币而策告之,龙亡而漦在,椟而去之。夏亡,传此器殷。殷亡,又传此器周。比三代,莫敢发之,至厉王之末,发而观之。漦流于庭,不可除。厉王使妇人裸而噪之。漦化为元鼋,以入王后宫。后宫之童妾既龀而遭之,既笄而孕,无夫而生子,惧而弃之。宣王之时童女谣曰:檿弧箕服,实亡周国。于是宣王闻之,有夫妇卖是器者,宣王使执而戮之。逃于道,而见乡者后宫童妾所弃妖子出于路者,闻其夜啼,哀而收之,夫妇遂亡,奔于褒。褒人有罪,请入童妾所弃女子者于王以赎罪。弃女子出于褒,是为褒姒。
《竹书纪年》:穆王三十七年,大起九师,东至于九江,架鼋鼍以为梁。遂伐越,至于纡。
《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子公与子家谋先,子家曰:畜老犹惮杀之,而况君乎,反谮子家,子家惧而从之,夏弑灵公,书曰: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权不足也。《璅语》:范献子猎占之,曰:君子得鼋,小人遗冠,献子猎而不得遗其豹冠。
《搜神记》:齐景公渡于江、沅之河,鼋衔左骖,没之。众皆惊惕;古冶子于是拔剑从之,邪行五里,逆行三里,至于砥柱之下,杀之,乃鼋也,左手持鼋头,右手拔左骖,燕跃鹄踊而出,仰天大呼,水为逆流三百步。观者皆以为河伯也。
《列仙传》:庐山顶上有湖,湖广数顷,鼋鼍盈于水中。《赵后遗事》:帝崩,后居东宫。忽寐中惊啼甚久,侍者呼问方觉,乃言曰:适吾梦中见帝,帝自云中赐吾坐。帝命进茶,左右奏帝云:向日侍帝不谨,不合啜此茶。吾意既不足。吾又问帝:昭仪安在。帝曰:以数杀吾子,今罚为巨鼋,居北海之阴水穴间,受千岁水寒之苦。乃大恸。后梁时北鄙大月支,王猎如海上。见巨鼋出于穴,其首犹贯玉钗颙,望波间惓惓有恋人之意。大月支王遣使问梁武帝,帝以昭仪事报之。
《晋书·佛图澄传》:黄河中旧不生鼋,时忽有得者,以献石虎。澄见而叹之曰:桓温入河,其不久乎。温字元子,后果如其言也。
《宣室志》:天宝七载,宣州江中鼋出,虎搏之,鼋齧虎二创。虎怒,拔鼋头。而虎创甚,亦死。
《唐国史补》:韦丹,少在东洛,尝至中桥,见数百人喧集水滨,乃渔者网得大鼋,系之桥柱,引颈四顾,似有求救之状。丹问曰:几千钱可赎。答曰:五千文。丹曰:吾祗有驴直三千,可乎。曰:可。于是与之。放鼋水中,徒步而归。
《吉凶影响录》:韦丹未第时,洛阳桥见渔者得一鼋,甚大。丹异之,买投于河。后有元长史名浚之来谢谒,即其鼋也。
《清波杂志》:熙宁中,侍禁孙勉监澶州堤,见一鼋自横河顺流而下,射杀之,继而暴卒。而入冥为鼋,诉当偿命。殿上主者乃韩魏公勉实,故吏乃再三求,哀公教乞检房簿既至阴府,如所教。以尚有寿十五年,遂放还韩。《魏公别录》所书其略如此。魏公家传则云右侍禁孙勉监元城埽。埽多垫陷,费工料。勉询知有巨鼋穴其下,仍伺出射杀之。数日勉方昼卧为吏追去。有鼋诉,当往證之。既至一宫阙,守卫甚严。吏云:紫府,真人宫也。勉仰视,真人乃韩魏公也,亟俯伏诉。公微劳之曰:汝当往阴府證事乎。勉述杀鼋事,公取黄诰示之,谓曰:鼋不与人同,彼害汝埽杀之,汝职也。遣之使去出门,遂寤。事既播扬,神皇谓辅臣曰:闻说韩琦为真人事否。皆曰:未之闻也。上具道所以咨嗟。久之二说不同,当以家传为正。
《宋史·五行志》:乾道七年十一月丁亥,洞庭湖巨鼋走沙拥舟,身广长皆丈馀,升舟,以首足压重舰没水。《畿辅通志》:输鼋河在邯郸县西北二十里。元至正间有龙与鼋斗,龙胜鼋输,因名。
《云涛小说》:金陵上清河一带善崩。明太祖患之,皆云:猪婆龙窟于下,故尔。时工部欲闻于上,然疑猪犯国姓,辄驾称大白鼋为害。上恶同元字,因命渔者捕杀鼋几尽。先是渔人用香饵引大鼋凡数百觔。一受钓,以前两爪据沙,深入尺许。百人引之,不能出。一老渔谙鼋性,命于其受钓时用穿底缸从纶贯下覆其面,鼋即用前爪搔缸,不复据沙,引之遂出。金陵人乃作语曰:猪婆龙为殃,癞头鼋顶缸,言嫁祸也。
《见闻录》:陜西宁州知州刘纲字文纪。州有龙尾湫,时出光怪,远近聚观。公伺其光动一射之,应矢而灭,既而泄其水,乃巨鼋也。妖遂息。
《丹徒县志》:鼋出江中,俗呼癞头鼋。相传金山下有鼋甚驯,每出波间就人乞食,今不复见。
《江西通志》:鼋晒石在南城县东二十五里。天色晴霁,有鼋自潭中出晒于上。

鼋部杂录

《墨子·公输篇》:子墨子曰: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狐狸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荀子·王制篇》:圣王之制也:鼋鼍鱼鳖䲡鳣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易林》:鼋鸣岐山,鳖应山渊。男女媾精,万物化生。鼋羹芬香,染指拂尝。口饥打手,公子恨谗。
《淮南子·主术训》:埳井之无鼋鼍,隘也。
《春秋繁露》:恩及介虫,则鼋鼍大为,咎及介虫,则鼋鼍呁。
《新序》:鼋鼍保深渊,厌而出之浅渚,则必有网罗钓射之忧。
《博物志》:屠鼋解其肌肉,唯肠连其头而经日不死,犹能齧物,鸟往食之,则为所得。渔者或以张鸟雀。《续博物志》:鼋脂得火,可以燃铁。

鼋部外编

《搜神记》:汉灵帝时,江夏黄氏之母浴盘水中,久而不起,变为鼋矣。婢惊走告。比家人来,鼋转入深渊。其后时时出见。初,浴,簪一银钗,犹在其首。于是黄氏累世不敢食鼋肉。
吴孙皓宝鼎元年六月,晦,丹阳宣骞母,年八十矣。亦因洗浴化为鼋,其状如黄氏。骞兄弟四人,闭户卫之,掘堂上作大坎,泻水其中。鼋入坎游戏。一二日间,恒延颈外望,伺户小开,便轮转自跃入于深渊。遂不复还。
《抱朴子·登涉篇》:昔石头水有大鼋,常在一深潭中,人因名此潭为鼋潭。此物能作鬼魅,行病于人。吴有道士戴炳者,偶视之,以越章封泥作数百封,乘舟以此封泥遍掷潭中,良久,有大鼋径长丈馀,浮出不敢动,乃格杀之,而病者并愈也。又有小鼋浮出,罗列死于渚上甚多。
《酉阳杂俎》:平原县西十里,旧有杜林,南燕太上末,有邵敬伯者,家于长白山。有人寄敬伯一函书,言:我吴江使也,令吾通问于济伯。今须过长白,幸君为通之。仍教敬伯,但于杜林中,取杜叶投之于水,当有人出。敬伯从之,果见人引出。敬伯惧水,其人令敬伯闭目,似入水中,豁然宫殿宏丽。见一翁,年可八九十,坐水精床,发函开书曰:裕兴超灭。侍卫者皆圆眼,具甲冑,敬伯辞出,以一刀子赠敬伯曰:好去,但持此刀,当无水厄矣。敬伯出,还至杜林中,而衣裳初无沾湿。果其年宋武帝灭燕。敬伯三年居两河间,夜中忽大水,举村俱没,唯敬伯坐一榻床,至晓著履,敬伯下看之,床乃是一大鼋也。
《法苑珠林》:陈严恭者,陈太建。初恭年弱冠,请于父母,愿得五万钱往扬州市易。父母从之,恭船载物而下。去扬州数十里江中,逢一船载鼋将诣市卖之。恭念鼋当死,因请赎之,谓鼋主曰:我正有五万钱,愿以赎之。鼋主喜,取钱付鼋而去。恭尽以鼋放江中而空船诣扬州。其鼋主别恭行十馀里,船没而死。是日,恭父母在家。昏时有乌衣客五十人诣门寄宿,并送钱五万付恭父母,曰:公儿扬州附此钱,归愿依数受也。父怪愕恭死,因审之。客曰:儿无恙,但不须钱,故附归耳。恭父受之,记是本钱而皆小湿。留客为设食,客止,明旦辞去。后月馀日恭还家,父母大喜,既止而问附钱所由。恭答:无之。父母说客形状及付钱月日,乃赎鼋之日,于是知五十客皆所赎鼋也。
《广异记》:唐开元时,东京士人以迁历不给,南游江淮,求丐知己。困而无获,徘徊扬州久之。同亭有谢二者,矜其失意,恒欲恤之。谓士人曰:无尔悲为,若欲北归,当有三百千相奉。及别,以书付之曰:我宅在魏王池东,至池,叩大柳树,家人若出,宜付其书,便取钱也。士人如言,径叩大树。久之,小婢出,问其故,云:谢二令送书。忽见朱门白壁,婢往却出,引入。见姥充壮,当堂坐。谓士人曰:儿子书劳君送,令付钱三百千,今不违其意。及出,已见三百千在岸,悉是官家排斗钱,而色小坏。士人疑其精怪,不知何处得之,疑用恐非物理,因以告官,具言始末。河南尹奏其事,皆云:魏王池中有一鼋窟,恐是耳。有敕,使击射之。得昆崙数十人,悉持刀鎗,沉入其窟,得鼋大小数十头。末得一鼋,大如连床,官皆杀之,得钱帛数千事。其后五年,士人选得江南一尉,之任。至扬州市中东店前,忽见谢二,怒曰:于君不薄,何乃相负以至于斯。老母家人,皆遭非命,君之故也。言讫辞去。士人大惧,十馀日不之官。徒侣所促,乃发。行百馀里,遇风,一家尽没。时人以为谢二所损也。
《潇湘录》:台山僧法志游至淮阴,见一渔者坚礼而邀焉。法志随至草庵中,渔者设食甚谨,法志颇怪,因问曰:吾子以渔为业,自是造罪之人,何见僧如此敬礼。答曰:我昔于会稽山遇云远上人为众讲法,暂曾随喜,得悟圣教。迩来见僧,即欢喜无量。僧异之,劝令改业,渔者曰:我虽闻善道,而滞于罟网,亦犹和尚为僧,未能以戒律为事。其罪一也,又何疑焉。僧惭而退,回顾,见渔者化为大鼋,入淮,亦失草庵所在。
《稽神录》:江西军吏宋氏常市木至星子江,见水滨人物諠聚,乃渔人得大鼋。鼋见宋屡顾,宋即以钱一千赎之,放于江中。后数年,泊舟龙沙,忽有一仆夫至,云某长史奉召。宋恍然。不知何长史也。既往,欻至一府,官出迎。与坐曰:君尚相识耶。宋思之,实未尝识。又曰:君亦记星子江中放鼋耶。曰:然,我即鼋也。顷尝有罪,帝命谪为水族,见困于渔人,微君之惠,已骨朽矣。今已得为九江长,予将有以奉报。君之儿某者命当溺死,名籍在是。后数日,乌山神将朝庐山使者,行必以疾风雨,君儿当以此时死。今有一人名姓正同,亦当溺死,但先期岁月间耳。吾取以代之,君儿宜速登岸避匿,不然不免。宋陈谢而出,不觉已在舟次矣。数日,果有风涛之害,死者甚众,宋氏之子竟免。
近有渔人泊舟马当山下,月明风细,见一大鼋出水,直上山顶,引首四望。顷之,江水中涌出一䌽舟,有十馀人会饮酒,妓乐陈设甚盛。献寿久之,上流有巨舰东下,声振于坐中,䌽舟乃没。前之鼋亦下,未及,死于岸侧。意者鬼神使此鼋为候望,而不知巨舰之来,故殛之。
《鄱阳县志》:汪乙贩鱼鳖。乾道三年秋,从渔者得大鼋归寘室内,夜作呻吟声,遂昂首作人言曰:愿赦命放还,当思以报。乙怒,持大杖箠之,犹哀乞不已。邻叟皆惊呼相纵,乙竟刽杀焉。无何坐事遭刑瘐,死狱中。

鳌部汇考

鳌图


《尔雅翼》

鳌,巨龟也。列子称渤海东大壑中有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五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仙圣之所往来。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潮上下,往还不得暂峙。常命禺疆使巨鳌十五仰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使峙而不动。龙伯之国有大人,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首以数焉。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按《大荒经》:北极之神名禺疆,灵龟为之使。今使鳌戴山,必命禺疆。又灼其首以卜,则鳌之为龟,无疑者。然所负之山以三万里,而所负之期以六万岁,此所以极巨细脩短之辨也。《天问》曰:鳌戴山抃,何以安之。抃者,两手相击也。言鳌以首戴山,傥用前两手相击,则山上之仙圣何以安乎。《列仙传》曰:鳌负蓬莱山而抃沧海之中。鳌之性好抃乐,故今称好乐者为鳌头。又女娲断鳌之足以立四极,亦岂以其抃故耶。《说文》:海,大鳖也。
鳌部艺文《巨鳌冠灵山赋》〈以沧溟之上神化不测为韵〉唐杨涛
海环四方,东为之沧。有巨鳌兮,其大无极。载仙山兮,其力难量。是山也根无附丽,彼鳌也势则腾骧。积浪沦涟,拖其身而欻以动荡。攒峰回互,加于首而随以低昂。岂不以禀兹魁大举其峻极。当一动一息之际,见翻海回山之力。延颈而群岭腾青,耸身而半天映黑。徵物象之无比,见神用之罕测,亘横天极地之质邈尔形标,冠蓬莱方丈之尊轻如首饰。然则神岳之高兮,莫知大鳌之壮兮。若兹视鲲鹏如纤芥,比嵩华于毫釐,嵚崟之容,初结根于无地,突兀之状,终冠首于此时。举其大,吞舟不足称也。喻于小,戴胜有以似之。观其转峰峦,偃波浪,万泒沸渭,特立放旷,荷至重而匪重。见大壮之用,壮风水之运,赑屃而上,摩天垠丘,山可胜崷,崒而高标。海上蓬台之灵,神仙之扃,独冠岧亭横截沧溟,莫究其广大之形。溪谷陵阜,崭岩纷纠,仰戴于首,无可无不可,乃与。夫天地相久者哉。兹岭磅礡,随流混沦,耸切云之高。且知其抗首鼓翻波之势,想见其侧身顺时而或踊或跃。推理而乃圣乃神,比愚公之移有异,想龙伯之钓无因。兹可谓气冠渺瀰,力均造化。则鳌之戴山也,以地载之力相亚。

《钓鳌赋》〈以一举而连六鳖为韵〉张友正

东海有三山,山有六巨鳌,鳌则偃蹇以戴山。下横乎大壑山则穷崇以压海,迥出乎洪涛。哂鲸鲵兮琐细,视嵩华兮秋毫,此则鳌之所以为大,山之所以为高。乃有龙伯之国巨人攸处,谓天生之神物可以充乎。鼎俎壮图,方启高足云举曾。移十步之馀,已奄五山之所。于是载揭长竿,别纶巨缁。俯沧溟,其流如带。垂芳饵,有肉如坻。既投之,以潜下果食之,而不疑其肉。未入于口,而钩已贯于颐。争心既愤,勇气相持,崩腾渤澥,磅礡嵎夷。蹴天柱裂地维,地虽广兮振矣,天虽高而殆。而欲出不出,腾跃非一,万川倒流,八气旁溢,血吞琼田之草,波陷鲛人之室。轻共工之触山,小夸父之逐日。岂长蛇趋阆风之足,数大鹏徙天池而可匹。尔其骇百神奔万族,波臣荡而失水,海若迸而登陆。以鳌之灵凭帝之福,谓优游以无穷,何瞬息而连六。犹将灼其骨,岂惟离其肉于以洎之,几竭东海之水于以燔之,足尽南山之木群仙于焉以垫溺。三山由是而沦覆。且山之峨然,若与天连,鳌以首戴之,里数不知其几千。彼大人兮并之于背负之,而颠斯其为大也。胡可得言而称。天恃其人,人有所不及,恃于力,力有所不全,若使以阴阳为网,以道德为筌,以信智为机于其上,以仁义为饵于其前,则所谓获物者,其为鳌也大焉。

鳌部纪事

《集异记》:唐裴胄先,开元七年,都督广州。仲秋,夜漏未艾,忽然天晓,星月皆没,而禽鸟飞鸣矣。举郡惊异之,未能喻。然已昼矣,裴公于是衣冠而出,军州将吏,则已集门矣。遽召参佐洎宾客至,则皆异之,但谓众惑,固非中夜而晓。即询挈壶氏,乃曰:常夜三更尚未也。裴公罔测其倪,因留宾客于厅事,共须日之升。良久,天色昏暗,夜景如初,官吏则执烛而归矣。诘旦,裴公大集军府,询访其说,而无能辨者。裴因命使四访,阖界皆然。即令北访湘岭,湘岭之北,则无斯事。数月之后,有商舶自远南至,因谓郡人云:我八月十一日夜,舟行,忽遇巨鳌出海,举首北向,而双目若日,照耀千里,毫末皆见,久之复没,夜色依然。徵其时,则裴公集宾僚之夕也。
《四川总志》:李白开元中谒宰相。封一板上题曰:海上钓鳌客李白。相问曰: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钓线。曰:以风浪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又曰:何物为饵。曰:以天下无义气丈夫为饵。丞相竦然。
《摭言》:卢肇,开成中,就江西解末,肇送启谢曰:巨鳌赑屃,首冠蓬山。试官曰:昨以人数挤排,深惭名第奉浼,焉得首冠之语。肇曰:顽石处上,巨鳌戴之,岂非首冠耶。
《临海县志》:金鳌山在临海县东南一百二十里。东有小洞,昔有人夜舣舟山下,见一物起波间,光彩注射。近视之,乃一巨鳌金色,故名。

鳌部杂录

《抱朴子·喻蔽篇》:巨鳌首冠瀛洲,飞波淩乎方丈。《符子》:东海有鳌焉,冠蓬莱而浮游沧海,腾跃而上则干云之峰类迈于群岳,沉没而下则隐天之丘潜峤于重川。有蚳蚁闻而悦之,与群蚁相要呼海畔,欲观鳌之形。月馀,鳌潜来出。群蚁将反遇长风激浪,崇涛万仞,海水沸地雷震。群蚁曰:此将鳌之作也。数日风止雷默,海中隐起如岊。群蚁曰:使之冠山,何异我之戴粒。逍遥封坏之间,归伏乎窟穴之下,此乃物我之适,自已而然,何用数百里劳形而观之乎。
《元中记》:东南之大者,巨鳌焉。以背负蓬莱山,周回千里。
《眉公笔记》:唐人酒令有钓鳌图一卷,刻木为鳌鱼,沉水中钓之以行赏罚。

鳌部外编

《史记·三皇本纪》:女娲氏末年,诸侯有共工氏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列子·汤问篇》: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玗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四极,失群圣之居,乃命禺彊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趋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帝凭怒,侵减龙伯之国使阨,侵小龙伯之民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