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禽虫典

 第一百六十四卷目录

 海燕部汇考
  图缺
  本草纲目〈集解 气味 主治〉
 海马部汇考
  图缺
  本草纲目〈释名 集解 气味 主治 发明 附方〉
 海马部纪事
 海月部汇考
  海月图
  山海经〈东山经〉
  邻几杂志〈江珧柱〉
  本草纲目〈释名 集解 气味 主治〉
  直省志书〈宁波府 福州府〉
 海月部艺文一
  水族加恩簿        宋毛胜
  江瑶柱赞        明张如兰
 海月部艺文二〈诗〉
  周愚卿江西美刘棠仲同赋江珧诗牵强奉答 宋周必大
 海月部杂录
 海镜部汇考
  图缺
  述异记〈著 𧑀蛣〉
  岭表录异记〈海镜〉
  尔雅翼〈蛣〉
  本草纲目〈海镜〉
 海镜部杂录
 淡菜部汇考
  淡菜图
  本草纲目〈释名 集解 气味 主治〉
  直省志书〈福州府〉
  正字通〈释蜌〉
 淡菜部艺文
  淡菜铭         明张如兰
 淡菜部纪事
 淡菜部杂录
 沙箸部汇考
  图缺
  岭表录异记〈沙箸〉
  直省志书〈福州府〉
 腽肭兽部汇考
  腽肭兽图
  本草纲目〈释名 集解 脐修治 气味 主治 发明〉
  广东通志〈海狗〉
 腽肭兽部杂录
 郎君子部汇考
  郎君子图
  海槎馀录〈相思子〉
  本草纲目〈集解 气味 主治〉
 郎君子部纪事
 寄居虫部汇考
  寄居虫图
  酉阳杂俎〈寄居虫〉
  南州异物志〈寄居虫〉
  闽部疏〈寄生虫〉
  本草纲目〈集解 气味 主治〉
 寄居虫部杂录
 燕窝部汇考
  图缺
  泉南杂志〈燕窝〉
  广东通志〈海燕窝〉
 杂海错部汇考
  酉阳杂俎〈海朮〉
  闽书〈闽产〉
  直省志书〈福山县 宁波府 福州府 漳州府 肇庆府〉
 杂海错部艺文
  海味索隐序       明屠本畯
 杂海错部纪事
 杂海错部杂录

禽虫典第一百六十四卷

海燕部汇考

图缺


《本草纲目》

《集解》

李时珍曰:海燕出东海,大二寸,状扁而圆,背上青黑,腹下白脆似海螵蛸,有文如蕈菌,口在腹下食细沙,口旁有五路正勾,即其足也。《临海水土记》云:阳遂足生海中,色青黑,腹白,有五足,不知头尾,生时体耎,死即乾脆,即此物也。《临海异物志》载:燕鱼长五寸,阴雨则飞起丈馀,此或同名者也。

《气味》

咸温无毒。

《主治》

李时珍曰:阴雨发损痛,煮汁服取,汗即解,亦入滋阳药。

海马部汇考

释名


水马《本草纲目》

图缺


《本草纲目》

《释名》

海马,一名水马。
陶弘景曰:是鱼,虾类也。状如马形,故名。

《集解》

陈藏器曰:海马出南海,形如马,长五六寸,虾类也。《南州异物志》云:大小如守宫,其色黄褐,妇人难产割裂而出者,手持此虫,即如羊之易产也。
寇宗奭曰:其首如马,其身如虾,其背偃偻有竹节纹,长二三寸。
苏颂曰:《异鱼图》云:渔人布网罟此鱼,多挂网上,收取曝乾,以雌雄为对。
李时珍曰:按《圣济总录》云:海马雌者黄色,雄者青色。又徐表《南方异物志》云:海中有鱼状如马头,其喙垂下,或黄或黑,海人捕得不以啖食,曝乾熇之,以备产患。即此也。又《抱朴子》云:水马合赤斑蜘蛛同,冯夷水仙丸服之,可居水中,今水仙丸无所考也。

《气味》

甘温平,无毒。

《主治》

陈藏器曰:妇人难产、带之于身甚验临时,烧末饮服,并手握之,即易产。
苏颂曰:主产难及血气痛。
李时珍曰:煖水脏,壮阳、道,消瘕块,治疔疮肿毒。

《发明》

李时珍曰:海马雌雄成对,其性温暖,有交感之义,故难产及阳虚,房中方术多用之,如蛤蚧郎君子之功也,虾亦壮阳,性应同之。

《附方》

海马汤治远年虚实,积聚症块,用海马雌雄各一枚,木香一两,大黄、炒白、牵牛炒各二两,巴豆四十九粒,青皮二两,童子小便浸软巴豆,扎定入小便内,再浸七日,取出麸炒,黄色去豆,不用取皮,同众药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三五,沸,临卧温服。《圣济录》
海马拔毒散。 治疔疮、发背恶疮,有奇效,用海马炙黄一对,穿山甲黄土炒、朱砂、水银,各一钱,雄黄三钱,龙脑、麝香,各少许为末,入水银研,不见星。每以少许点之,一日一点,毒自出也。《秘传外科》

海马部纪事

《唐书·地理志》:岭南道潮州潮阳郡,土贡:水马。

海月部汇考

释名


《山海经》      江珧柱《邻几杂志》
马甲《本草纲目》    玉珧《本草纲目》

海月图


《山海经》《东山经》

峄皋之山,峄皋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激女之水,其中多蜃珧。
〈注〉珧,玉珧,亦蚌属。

《邻几杂志》江珧柱

江珧如蚌而稍大,中肉腥而䏰,不中口,仅四肉牙佳。耳长可寸许,圆半之白如珂雪,一沸即起,甘鲜脆美。不可名状,此所谓柱也。

《本草纲目》《释名》

陈藏器曰:海月,蛤类也,似半月,故名。水沫所化,煮时犹变为水。
李时珍曰:马甲玉珧皆以形色名。万震赞云:厥甲美如珧玉是矣。

《集解》

李时珍曰:刘恂《岭表录》云:海月大如镜,白色正圆,常死海旁,其柱如搔头尖,其甲美如玉。段成式《杂俎》云:玉珧形似蚌,长二三寸,广五寸,上大下小,壳中柱炙食,味如牛头胘项,王氏《宛委录》云:奉化县四月南风起,江瑶一上可得数百如蚌稍大,肉腥韧不堪,惟四肉柱长寸许,白如珂雪,以鸡汁瀹食肥美,过火则味尽也。

《气味》

甘辛平,无毒。

《主治》

陈藏器曰:消渴、下气,调中利五脏,止小便,销腹中宿物,令人易饥,能食生,姜酱同食之。

《直省志书》宁波府

海月形圆如月,亦谓之海镜,土人鳞次之为天窗。

福州府

海镜一名砺镜。〈按此疑即海月,别名海镜者也,恐非腹蟹名镜一种。〉

海月部艺文一

《水族加恩簿》宋·毛胜

江殊,乃江珧之文名。

令咨尔独,步王江殊,鼎鼐仙姿,琼瑶绀体,天赋巨美,时称绝佳,宜以流碧郡为灵渊国,追号玉桂仙君,称海珍元年。

《江瑶柱赞》明·张如兰

《海味索隐》曰:苏长公曾作《江瑶柱赋》,余未及见也,又言虽禅人衲子亦当朵颐,何大为馋口开例耶。若览此赞,又添一滑稽案矣,想苏公赋不过此耳。

冠于江石,髓琼浆美如瑶云腴露,膏圆而柱,玉须冰著,倘生北海,伯夷不采西山之薇,以供赤松留侯。永辟人间之谷,笑说麟脂是俗羹,不堪大嚼屠门肉。

海月部艺文二〈诗〉

《周愚卿江西美刘棠仲同赋江珧诗牵强奉答》宋周必大


东海沙田种蛤,南烹苦酒濯琼瑶。馔因暂弃常珍变,指为将尝异味摇。珠剖蚌胎那畏鹬,柱呈马甲更名珧。累人口腹吾何敢,惭愧三英喜且谣。

海月部杂录

《后山谈丛》:茶洪之双井,越之,日注登莱,鳆鱼明越,江瑶柱莫能,相先后而强为之第者,皆胜心耳。
《邻几杂志》:张枢言太傅云:四明海物,江瑶柱第一,青虾次之。《介甫》云:瑶字当作珧,柱即如蛤蜊柱,即韩文公所谓马甲柱也,二物无海腥气。
《调谑编》:参寥子云:不事口腹,人见江瑶柱,岂免一朵颐哉。
《老学庵笔记》:明州江瑶柱有二种,大者江瑶,小者沙瑶,然沙瑶可种,逾年则成江瑶矣。
《侯鲭录》《海物异名》云:玉珧柱厥甲美如珧玉,肉柱肤寸,曰江珧柱。郭景纯《江赋》云:玉珧海月吐纳石华,退之谓马柱甲,是此也。世人不用此珧字,是未知耳。《演繁露》:字书珧蜃甲可饰物,则江瑶之用,瑶误矣。《尔雅释弓》曰:弓有缘者为弓,以金者,谓之铣。以蜃者谓之珧,则江珧不当为瑶,明矣。
《闽部疏》:海味重于天下者,称西施舌。江瑶柱泉漳间皆有之,而苦不称美。其它鳞介,殊状异态,多不可名。

海镜部汇考

释名


《述异记》      𧑀蛣《述异记》

图缺


《述异记》

南海有水虫,名曰著,蚌蛤之类也。其小蟹大如榆荚,著开甲食,则蟹亦出食。著合甲,蟹亦还入,为著取食。以终始生死不相离。

𧑀蛣

𧑀蛣似小蚌,有一小蟹在腹中,为蛣出求食,故淮海之人呼为蟹奴。

《岭表录异记》海镜

海镜,广人呼为豪菜,盘两片,合以成形。壳圆,口中虚滑。日照如云母。内光有小肉如蚌胎,腹中有小红蟹子,其小如豆黄,而头足俱备。海镜饥,即蟹子走出,离腹即毙。出食,蟹饱归腹,海镜亦饱。余曾市得数个,验之或迫以火,即蟹子走出,离腹立毙。或生割也,有蟹子活在腹中,逡巡亦死。

《尔雅翼》

蛣,蚌也。长一寸,广二分,大者长二三寸,腹中有蟹子如榆荚,合体共生,时出取食,复入壳中,一名𧑀蛣。《江赋》曰:𧑀蛣腹蟹,水母目虾,微物之相为用,有如此者。何必齧甘之兽,迭望之民乎。《抱朴子》曰:伐木而寄生枯,芟草而菟丝萎,川蟹不归而蛣败,桑木见断而蠹殄。然则蛣盖恃蟹以为命,不可一日无也。汉会稽鄞县有蛣埼亭,埼曲岸也,中多此物,故以为名。然《南越志》称蟹子合体,共生俱为蛣,取食似是二蟹。而颜师古以为有一小蟹在腹中,则为不同。《海物异名记》谓:此为蛎奴,又《北户录》称:海上小有蟹,大如钱,腹下又有小蟹附之,如榆荚,名曰蟹奴。然则附蛣者,名蛎奴。附蟹者名蟹奴,皆附物而为之役,故以奴名之。段成式又言:寄居虫壳,似蜗一头小蟹,一头螺蛤也。寄在壳间,常候螺开,食螺出,欲合遽入壳中,则小蟹又有附螺者,至陈藏器解寄居虫,附螺与蛣同,但不言是蟹,又云南海有一种似蜘蛛,入螺壳中,负壳而走,亦呼寄居,以此知物产之不可穷尽也。汉律会稽郡献蛣酱。

《本草纲目》海镜

李时珍曰:一名镜鱼,一名蛣,一名膏药,盘生南海,两片相合成形,壳圆如镜,中甚莹滑,映曰光如云母。内有少肉如蚌胎,腹有寄居虫,大如豆,状如蟹。海镜饥则出食,入则镜亦饱矣。郭璞赋云:蛣腹蟹,水母目虾,即此。

海镜部杂录

《贤奕》:海之渚有海镜焉,其腹空洞无脏,唯中藏蟹子,小如黄豆,而螯其足。海镜饥则蟹出拾食,蟹饱海镜亦饱,或迫之火,则蟹出离肠腹,而海镜立毙矣。彼其所为毙者,以所假在外,不在内故也。

淡菜部汇考

释名


淡菜《本草纲目》    壳菜《本草纲目》
东海夫人《本草纲目》  蜌《正字通》

淡菜图


《本草纲目》《释名》

李时珍曰:淡以味,壳似形夫人,以似名也。

《集解》

陈藏器曰:东海夫人生东南海中,似珠母,一头小,中衔少毛,味甘美,南人好食之。
孟诜曰:常时烧食即苦,不宜。人与少米,先煮熟,后除去毛,再入萝卜,或紫苏,或冬瓜,同煮即更妙。
日华曰:虽形状不典,而甚益人。
李时珍曰:按阮氏云:淡菜生海藻上,故治瘿与海藻同功。

《气味》

甘温无毒。
日华曰:不宜多食,多食令人头目闷,闇得微利即止。陈藏器曰:多食发丹石,令人肠结,久食脱人发。

《主治》

陈藏器曰:虚劳伤惫、精血衰、少及吐血、久痢肠鸣、腰痛、疝瘕,妇人带下产后,瘦瘠。
孟诜曰:产后血结腹内、冷痛、治症瘕,润毛发,治崩中带下,烧食一顿令饱。
日华曰:煮熟食之,能补五脏,益阳事理,腰脚气,能消宿食,除腹中冷气,痃癖亦可,烧汁沸,出食之。李时珍曰:消瘿气。

《直省志书》福州府

淡菜生海石上,以苔为根,壳长而坚硬,一名壳菜,又名海夫人。

《正字通》释蜌

蜌音陛,海蜌即淡菜,浙人呼壳菜。

淡菜部艺文

《淡菜铭》明·张如兰

《海味索隐》曰:淡菜土名壳菜,味清而美,不作腥气。未可以其形不雅,而谓之色恶不食,臭恶不食也,铭贬太严。

食土之毛,有淡,其菜淡而不厌。毛犹有伦淡味也,内也,毛象也,外也。食其味,核其象,观其外,知其内,可谓之西子不洁,谁言是东海夫人。《鲁论乡党篇》曰: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盖兼之矣。

淡菜部纪事

《唐书·孔戣传》:戣为尚书左丞。明州岁贡淡菜蚶蛤之属,戣以为自海抵京师,道路役凡四十三万人,奏罢之。历大理卿、国子祭酒。会岭南节度使崔咏死,帝谓裴度曰:尝论罢蚶菜者,谁欤。今安在。是可往,为朕求之。度以戣对,即拜岭南节度使。

淡菜部杂录

《琅嬛记》:海中所产,多类人身,戚车类男,阴文啮类女阴文啮即淡菜,亦名东海夫人。

沙箸部汇考

释名


涂钗《福州府志》

图缺


《岭表录异记》

沙箸

沙箸生于海岸沙中,春吐苗,其心若骨白而且劲,可为酒筹,凡欲采者轻步向前,及手急挼之,不然闻行者声,遽缩入沙中,掘寻之终不可得也。

《直省志书》福州府

沙著长尺馀,其状如簪,故又名涂钗。

腽肭兽部汇考

释名


骨貀《本草纲目》    阿慈勃他你《本草纲目》海狗《本草纲目》

腽肭兽图


《本草纲目》《释名》

李时珍曰:《唐韵》腽肭肥貌,或作骨貀讹为骨讷,皆番言也。

《集解》

陈藏器曰:骨肭兽生西番,突厥国胡人呼为阿慈勃他你,其状似狐而大,长尾,脐似麝香,黄赤色,如烂骨。甄权曰:腽肭脐,是新罗国海内狗外肾也。连而取之。李珣曰:按《临海志》云:出东海水中,状若鹿形,头似狗,长尾,每日出即浮在水面,昆崙家以弓矢射之,取其外肾,阴乾百日,味甘香美也。
苏颂曰:今东海旁亦有之,旧说似狐长尾,今沧州所图乃是鱼类,而豕首两足,其脐红紫色,上有紫斑点,全不相类,医家多用之。《异鱼图》云:试其脐于腊月,冲风处置盂,水浸之不冻者,为真也。
雷敩曰:腽肭脐多伪者,海中有兽号曰水乌龙,海人取其肾以充腽肭脐,其物自别真者,有一对则两重薄皮裹丸核,其皮上自有肉黄毛一穴三茎收之器,中年年湿润如新,或置睡犬头上,其犬忽惊跳若狂者,为真也。
寇宗奭曰:今出登莱州,其状非狗非兽,亦非鱼也。但前脚似兽而尾即鱼身,有短密淡青白毛,毛上有深青黑点,久则亦淡,腹胁下全白色,皮厚衄如牛皮,边将多取以饰鞍鞯,其脐治腹脐积冷、脾衰、肾劳,极有功,不待别试也,似狐长尾之说,今人多不识之。李时珍曰:按《唐书》云:骨貀兽出辽西营州及结骨国。《一统志》云:腽肭脐出女直及三佛齐国,兽似狐,脚高如犬,走如飞,取其肾渍浸油,名腽肭脐,观此则似狐之说,非无也。盖似狐似鹿者,其毛色尔似狗者,其足形也。似鱼者,其尾形也。入药用外肾,而曰:脐者,连脐取之也。又《异物志》云:豽兽出朝鲜,似狸,苍黑色,无前两足,能捕鼠。郭璞云:晋时召陵扶夷县获一兽,似狗豹,文有角,两脚据此,则豽有水陆二种,而藏器所谓似狐长尾者,其此类与。

脐修治

雷敩曰:用酒浸一日,纸裹炙香剉捣,或于银器中以酒煎熟,合药。
李时珍曰:以汉椒樟脑同收,则不坏。

《气味》

咸大热,无毒。
李珣曰:味甘香美,大温。

《主治》

陈藏器曰:鬼气尸疰,梦与鬼交,鬼魅狐魅,心腹痛,中恶邪气,宿血结块,痃癖,羸瘦。《药性》云:治男子宿症气,块积冷劳气,肾精衰损,多色成劳瘦悴。
日华曰:补中益肾,气暖腰膝,助阳气破症结,疗惊狂痫疾。《海药》云:五劳七伤,阴痿少力,肾虚背膊,劳闷面黑,精冷最良。

《发明》

李时珍曰:和剂局方治诸虚损,有腽肭脐丸,今之滋补丸,药中多用之,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也。大抵与苁蓉锁阳之功相近,亦可同糯米法,面酿酒服。

《广东通志》海狗

海狗纯黄,形如狗,大如猫,常群游,背风沙,中遥见船,行则没。海渔以技获之,盖利其肾也,医工以为即腽肭脐云。

腽肭兽部杂录

《清异录》:腽肭脐不可常得,野雀久食积功,固亦峻紧。盖家常腽肭脐也。

郎君子部汇考

释名


相思子《海槎馀录》

郎君子图


《海槎馀录》相思子

相思子生于海中,如螺之状,而中实若石焉。大比豆粒,好事者藏置箧笥,积岁不坏,亦不转动,若置醋一孟,试投其中,遂移动,盘旋不已,亦一奇物也。

《本草纲目》《集解》

李珣曰:郎君子生南海,有雌雄,状似杏仁,青碧色,欲验真假,口内含热放醋中,雌雄相逐,逡巡便合,即下卵如粟状者,真也,亦难得之物。
李时珍曰:顾玠《海槎录》云:相思子状如螺,中实如石,大如豆,藏箧笥,积岁不坏,若置醋中,即盘旋不已,案此即郎君子也。

《气味》

缺。

《主治》

妇人难产,手把之,便生极验。

郎君子部纪事

《霍小玉传》:李生名益,少有才思,小玉与生婉娈相得,及生负约,遂成沉疾。后与生相见,含怒曰:我死,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长恸号绝,葬于长安御宿原,生至墓所,尽哀而返。后月馀,就礼于卢氏。伤情感物,郁郁不乐。夏五月,生自外归,卢氏方鼓琴于床,忽见自门抛一斑犀钿花合子,方圆一寸馀,裹有轻绡,作同心结,坠于卢氏怀中。生开而视之,见相思子二,叩头虫一,发杀觜一,驴驹媚少许。生当时愤怒叫吼,声如豺虎,引琴撞击其妻,诘令实告。卢氏亦终不自明。尔后往往暴加捶楚,备诸毒虐,竟讼于公庭而遣之。

寄居虫部汇考

释名


寄生虫《闽部疏》    蝞《本草纲目》

寄居虫图


《酉阳杂俎》寄居虫

寄居壳似蜗,一头小蟹,一头螺蛤也。寄在壳间,常候蜗开出食,螺欲合遽入壳中。

《南州异物志》寄居虫

寄居之虫如螺,而有脚,形如蜘蛛,本无壳,入空螺壳,中戴以行触之,缩足如螺闭户也,火炎之,乃出走,始知其寄居也。

《闽部疏》寄生虫

莆人于海味最重鱆鱼及寄生,寄生最奇,海上枯蠃壳存者,寄生其中,戴之而行,形味似虾,细视之有四足两螯,又似蟹类,得之者不烦剔取曳之,即出以肉,不附也,炒食之,味亦脆美。

《本草纲目》《集解》

陈藏器曰:陶注蜗牛云:海边有大似蜗牛,火炙壳,便走出,食之益人。按寄居在螺壳间,非螺也。候螺蛤开,即自出食,螺蛤欲合已还壳中。海族多被其寄,又南海一种似蜘蛛,入螺壳中,负壳而走,触之即缩如螺,火炙乃出,一名,无别功用。李时珍曰:案孙愐云:寄居在龟壳中者,名曰蝞,则寄居亦非一种也。

《气味》

缺。

《主治》

陶弘景曰:益颜色美心志。

寄居虫部杂录

《异苑》:鹦鹉螺形似鸟,故以为名,常脱壳而游,朝出则有虫类如蜘蛛入其壳中,螺夕还则此虫出庾阐,所谓鹦鹉内游。寄居,负壳者也。

燕窝部汇考

图缺


《泉南杂志》

燕窝

闽之远海近番处有燕,名金丝者,首尾似燕而甚小,毛如金丝,临卵育子时,群飞近沙沙泥有石处,啄蚕螺食,有询海商闻之土番,云:蚕螺背上肉有两肋如枫,蚕丝坚洁而白,食之可补虚损已劳痢,故此燕食之,肉化,而肋不化,并津液呕出,结为小窝,附石上久之,与小雏鼓翼而飞海。人依时食之,故曰燕窝也。

《广东通志》海燕窝

海燕大如鸠,春回巢于古岩危壁葺垒,乃曰海菜也。岛彝伺其秋去,以修竿接铲,取而鬻之,谓之海燕窝。随舶至广贵家,宴品珍之。

杂海错部汇考

《酉阳杂俎》

海朮

南海有水族,前左脚长,前右脚短,口在胁傍背上,常以左脚捉物,寘于右脚,右脚中有齿嚼之,方内于口。大三尺馀,其声朮朮,南人呼为海朮。

《闽书》闽产

王世懋《闽部疏》曰:海错出东四郡者,以西施舌为第一,本名车蛤,以美见谥陈懋仁泉。《南杂记》西施舌壳似蛤而长,外色若水蚌,壳内色如孔翠,肉白似乳形,酷肖舌阔,约大指长及二寸,味极鲜美,舌本有数,肉条如须,然是其饮处。
形似蛤蜊而白,合口处色黑,又有一种曰蜞螂沙虱,状如螂而壳差。《薄漳志》一名沙屑,一曰沙雪,又名沙白。漳人最重之,又有一种,粗者名曰泥屑。《红粟泉志》:似蛤而小,色白微红。
《空豸海物记》:扬笔如凌澌,甲绝薄者为空豸,莆人名曰泥星。
生海中附石,壳如麂蹄,壳上肉下。大者如雀卵。老蚌牙。《福州志》而味厚,一名牛蹄,以形名。,福州福宁为多,壳薄味甘,与一类。石磷形如箬笠,壳上肉下。
翠翠似蚌而壳翠。海胆壳圆如盂,外密结刺,内有膏黄色。土人以为酱。石榼形圆,色紫,有刺,人触之则刺动摇。
海粉状如绿毛龟,无介纯肉,背有小孔,海粉出焉。晴明收之则色绿。阴雨收之则色黄。
沙蚕生汐海沙中,如蚯蚓泉。人美谥曰龙肠,又有土钻似沙蚕而长。

《直省志书》福山县

海肠形色似肠,故名。其味可比闽之江珧柱,独邑之海滨有焉,有之必值冬月夜,晴值风狂,迷其归穴,随浪飘泊至岸。土人拾之,货于市,非可力致也。

宁波府

沙噀块然一物,如牛马肠藏,头长可五六寸许,软如水虫,无首无尾,无目无皮骨,但能蠕动,触之则缩小如桃栗,徐复臃肿。土人以沙盆揉去其涎腥,杂五辣煮之,脆美为上味。
肘子壳下尖而上阔,中有肉粘之,有掩膏屎皆在尖,惟取上面肉为馔。

福州府

海红形类赤蛤而大。
红绿似蛤而小。
沙箭,淡菜之小者。
乌投似乌,而壳坚,中有毛。石华附石而生,壳如牡蛎而大,可饰窗牖,谢灵运诗:扬帆采石华。〈按《漳州府志》:石华里语谓之石雹,高广寸许,李善曰石华附石肉可啖。〉海蚕俗名泥笋。
龙虱似蜣螂而小,黑色,两翼,六足,秋月暴风起,从海上飞来落水田或池塘。土人捞取,油盐而食之。

漳州府

沙白肉形似,其品甚珍。
江桡绿壳白尾,其形如船桡,故《名泉郡志》以形如指甲,名指甲螺。《乌粘通志》曰:状如淡菜而绝小,生石上,须划取之,故名。
壳色绿,而旁有毛。

肇庆府

海胆出阳江海岛石上,壳圆有珠,珠上有硬刺,甚长。累累相连,取一带十,如破其一,馀皆死粘石上,壳破浆流,终不得起,肉色黄,有四瓣,鲜煮甚甜,壳用漆灰厚衬,可镶酒杯。

杂海错部艺文

《海味索隐序》明·屠本畯

张将军,九崚先生元戎观甫之尊公也。博物洽闻尤嗜著述,尝游蛟川、滃州小白华诸境,而食海味,随笔作赞颂铭,解十六品,此品传而睹其品者,足慰名饮。诵其文者,良深隽永,增四明海错一段奇事矣。第鳇鱼、青鲫、淡菜、黄蛤、鳖无雄蟹、郭索之类,或信讹传,或未详考,或评骘稍严,或赏誉差隆不佞,因而索隐于条下政恐失真,故为订讹也。然苏长公以江瑶柱为蟹类,皆信讹传,则何异。张将军之以黄鱼为鳇青,瘠为鲫乎。唐诗云:海味惟甘久住人,不但于味即其名。亦久习人方得不讹,耳不佞,宦游闽中,著《海错通谱》今十六品出,而余瞠乎其后矣。

杂海错部纪事

《书经·禹贡》:海岱惟青州,厥贡,海物惟错。〈注〉错,杂也。海物非一种,故曰错。林氏曰:既总谓之海物,则固非一物矣。此与扬州齿革羽毛,惟木文势,正同错。盖别为一物,如锡贡磬错之类。
《唐国史补》:孔戣为华州刺史,奏江淮海味,无堪道路扰人,并其类数十条上。后欲用戣,上不记名,问裴晋公,不能答。久之方省,乃拜戣岭南节度使。
《唐书·地理志》:江南道明州馀姚郡,土贡:海味。

杂海错部杂录

《蠡海集》:或问海错生咸卤,而其味每澹,及获之腌浸以盐,其味即咸矣。其理何在。答曰:生气临之者,常死气临之者变。生,生气也。死,死气也。故海错在海皆澹,及其离海,盐腌之即咸。生则气血行,故味不入。死则气血凝,故味能入。
《琅嬛记》:海中所产多类人身,而人鱼其全者也。蚨青类人首,眉目宛然。元罗类人足,戚车类男,阴文啮类女,阴文啮即淡菜,亦名东海夫人。至于贵钤类凤,蕊钟类鹿,鸠贼类象,木藻类凫,更奇。
《榕城随笔》:八闽惟福兴泉漳四郡濒海,古今所称海错之盛,然惟福之西施舌朱蚶泉之蛎房洵称殊味。馀品殊似碌碌。
《霏雪录》:蟳与石巨皆海错之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