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先农之神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

 第三十四卷目录

 龙神部汇考一
  宋〈真宗天禧一则 神宗熙宁一则 徽宗大观一则 孝宗乾道一则 理宗一则〉
  元〈泰定帝致和一则〉
  明〈神宗万历一则〉
 龙神部汇考二
  山海经〈烛龙图 海外北经 大荒北经 应龙图 大荒东经 大荒北经〉
 龙神部艺文一
  烛龙           晋郭璞
  祈雨龙祠祝文       宋苏轼
 龙神部艺文二〈诗〉
  奉和圣制烛龙斋祭    唐张九龄
  龙女祠           岑参
  龙宫操           顾况
  和河南裴尹侍郎宿斋天平寺诣九龙祠祈雨二十韵          刘禹锡
  解雨送神曲        宋李常
  龙女祠祈顺风       梅尧臣
  夜汎涡河龙潭       金吴激
  游龙祠           陈赓
  金华尉赵德夫祈雨有感   元叶颙
  祷雨龙洞山        赵孟頫
  湖龙姑曲         杨维桢
  龙王庙          明王彝
  游仙诗           张泰
  拟杨铁崖小游仙      王鸿儒
  和马贯五松小龙女歌     方行
  复和五松小龙女歌      前人
 龙神部选句
 龙神部纪事
 龙神部杂录
 龙神部外编
 马神部汇考一
  周〈总一则〉
  隋〈总一则 炀帝大业一则〉
  唐〈总一则 元宗开元一则 代宗永泰一则〉
  辽〈圣宗统和一则〉
  宋〈总一则 太宗太平兴国一则 仁宗庆历一则 徽宗政和一则〉
  明〈太祖洪武一则 世宗嘉靖一则〉
 马神部汇考二
  诗经〈小雅吉日〉
  尔雅〈祭名〉
  晋书〈天文志〉
 马神部总论
  鼠璞〈蚕马同气〉
 马神部艺文一
  祀马祖文        唐王仲丘
  祭战马文         宋路振
 马神部艺文二〈诗〉
  和张太祝冬祭马步    唐储光羲
 马神部纪事
 马神部杂录
 先农之神部汇考一
  周〈总一则〉
  汉〈总一则〉
  后汉〈总一则 章帝元和一则〉
  晋〈武帝泰始一则〉
  宋〈文帝元嘉二则〉
  南齐〈世祖永明一则〉
  梁〈高祖天监一则〉
  北魏〈太祖天兴一则 太宗泰常一则〉
  北齐〈总一则〉
  隋〈总一则〉
  唐〈太宗贞观一则 高宗永徽一则 中宗嗣圣一则 神龙一则 元宗开元二则 肃宗乾元一则 宪宗元和一则〉
  宋〈太宗雍熙一则 真宗景德一则 仁宗明道一则 神宗元丰一则 徽宗政和一则 高宗绍兴二则 光宗绍熙一则〉
  元〈世祖至元六则 武宗至大一则〉
  明〈太祖洪武三则 成祖永乐一则 世宗嘉靖二则 穆宗隆庆一则 悯帝崇祯二则〉
皇清〈顺治一则 康熙一则〉

神异典第三十四卷

龙神部汇考一

真宗天禧四年,定修河致祭,增龙神。
《宋史·真宗本纪》不载。按《礼志》:天禧四年,从灵台郎皇甫融请,凡修河致祭,增龙神。
神宗熙宁九年,命官祭龙祠。
《宋史·神宗本纪》不载。按《礼志》:熙宁九年,以西江运粮获应,命本州长吏往祭龙祠。
徽宗大观四年,诏封龙神王爵。
《宋史·徽宗本纪》不载。按《文献通考》:大观四年,封英灵顺济龙王为灵顺昭应安济王。八月,诏天下五龙神皆封王爵,青龙神封广仁王,赤龙神封嘉泽王,黄龙神封孚应王,白龙神封义济王,黑龙神封灵泽王。
孝宗乾道四年,封龙母为显应夫人。
《宋史·孝宗本纪》不载。按《苏州府志》:灵济庙白龙神,宋屡封忠烈,昭应广惠灵丰公神母显正孚顺圣善妃。乾道四年,知府姚宪又奏,封龙母为显应夫人。
理宗   年,敕封井龙为广润侯。
《宋史·理宗本纪》不载。按《广信府志》:贵溪县仁福乡圣井宋理宗朝三十代真人赴阙雩旱檄井,龙致雨大验,遗言于朝敕封广润侯。

泰定帝致和元年春正月甲申,加封幸渊龙神福应昭惠公。
《元史·泰定帝本纪》云云。

神宗万历二十六年,加封黑龙潭神。
《续文献通考》:万历二十六年四月文书房传旨,朕先年谒祭天寿山及择看寿宫,回銮道经金山地方,见一庙宇傍有泉名曰黑龙潭,山形秀异,泉水清奇。朕驻跸幸焉,迩年以来,或遇祈雨遣祷辄应。昨因入春徂夏雨泽愆期,朕甚焦劳,每日夜分在于宫中秉诚露祷,复遣正一嗣教大真人张国祥前赴彼潭建立坛场,自本月十七日起至二十日止,竭虔祈祷,即于十八日甘霖旋降,又十九至二十日大雨普施四郊,沾足三农。庆幸天德,龙功神灵响应朕心,不胜感戴。忻慰欲加封龙王庙及龙津潭名号,立碑刻文表述护国济民灵应显化之功。卿等议拟来行,因加封庙号,护国济民神应龙王庙,潭名为神应龙潭。

龙神部汇考二

《山海经》

烛龙神图

《海外北经》

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䏿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广注〉郭曰烛龙也,是烛九阴因名。云息,气息也。《淮南子》曰龙身一足任臣案括。《地图》曰:钟山之神,名曰烛龙。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息为风。《楚辞》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王逸注云:天之西北有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柳宗元天对曰:修龙旦燎,爰北其首。九阴极冥,厥朔以柄。杨万里解云:旦燎谓衔烛也。张宪《烛龙行》云:蛇身人面,发如赭衔,珠光吐照,天下谓此也。

《大荒北经》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广注〉郭曰:身长千里,直目,目从也,正乘未闻。晦明言:视为昼,瞑为夜也。谒言能请致风雨也。任臣案《八景玉录》曰:乃异天之绝祝,秘宣龙烛之元。北鸿烈解曰:烛龙在雁门北,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高诱注云:龙衔烛以照太阴,盖长千里。朱建《治平略》曰:日月蚁行,晋志之妄。烛龙衔火,天问之诬。又种火之山,日月所不照,有青龙衔烛火以照山之四极。同此类。唐《地理志》北庭有烛龙,军亦取斯义耳。《楚辞》曰:北有寒山逴龙。赫只注云:逴龙当是烛龙。《乾坤凿度》曰:烛龙行东时肃清,行西时温暖,行南时大杀,行北时严杀。推测其义,似不指此也。
应龙神图

《大荒东经》

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注〉应龙,龙有翼者也。

《大荒北经》

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龙神部艺文一

《烛龙》晋·郭璞

天缺西北,龙衔火精。气为寒暑,眼作昏明。身长千里,可谓至神。

祈雨龙祠祝文       宋苏轼

神食于民,吏食于君。咎思乃事,食则无愧。吏事农桑,神事雨旸。匪农不力,雨则时啬。召呼风霆,来会我庭。一勺之水,肤寸千里,尚飨。

龙神部艺文二〈诗〉

《奉和圣制烛龙斋祭》唐·张九龄

上帝临下,鉴亦有光。孰云阴骘,惟圣克彰。六月徂暑,四郊愆阳。我后其勤,告于坛场。精意允溢,群灵敱舞。蔚兮朝云,沛然时雨。雨我原田,亦既有年。烛龙煌煌,明宗报祀。于以助之,天人帝子。闻诗有训,国风兹始。

《龙女祠》岑参

龙女何处来。来时乘风雨。祠堂青林下,宛宛如相语。蜀人竞祈思,捧酒仍击鼓。

《龙宫操》顾况

龙宫月明光参荖,精卫衔石东飞时。鲛人织绡采藕丝,翻江倒海倾吴蜀。汉女江妃杳相续,龙王宫中水不足。

《和河南裴尹侍郎宿斋天平寺诣九龙祠祈雨二十韵》刘禹锡

有事九龙庙,洁斋梵王祠。玉箫何时绝,碧树空凉飔。吏散埃壒息,月高庭宇宜。重城肃穆闭,涧水潺湲时。人稀夜复闲,虑静境亦随。缅怀断鳌足,凝想乘鸾姿。朱明盛农节,膏泽方愆期。瞻言五灵瑞,能救百谷萎。咿喔晨鸡鸣,阑干斗柄〈一作杓〉垂。修容谒神像,注意陈正词。惊飙起泓泉,若调〈一作召〉雷雨师。黑烟耸鳞甲,洒液如棼丝。丰隆震天衢,列缺挥火旗。炎空忽凄紧,高霤悬绠縻。生物已霶霈,湿云稍离披。丹霞启南陆,白水含东菑。熙熙飞走适,蔼蔼草树滋。浮光动宫观,远思盈川坻。吴公敏于政,谢守工为诗。商山有病客,言贺舒庞眉。

《解雨送神曲》宋·李常

怒风兮扬尘,日烁石兮将焚。水泉竭兮厚地裂,嘉谷槁兮孰耨且耘。神龙兮灵壑,挹清波兮幽濆。鸣鼍鼓兮舞神觋,庶下鉴兮霈祥氛。

《龙女祠祈顺风》梅尧臣

龙母龙相依,风霜随所变。舟人请予往,出庙旗脚转。旗指西南归,飞帆疾流电。长芦江口发,平明白鹭洲。前已朝膳,竹根杯珓。不欺人世间,然诺空当面。

《夜汎涡河龙潭》金·吴激

轻舟弄素月,静夜横清涡。天风毛发乱,疏星灿明河。图经记父老,冥寞年岁多。渊沉三千丈,湛碧寒无波。微流带文藻,绝岸无柔莎。炯如帝鸿镜,可鉴不可磨。中蟠至神物,役使群蛟鼍。蜿蜿头角古,劲鬣谁敢劘。深宫照珠贝,颇费蚌与螺。何时葛陂竹,化作陶公梭。

《游龙祠》陈赓

黄河如丝导昆崙,万里南下突禹门。支流潜行天地底,泒作八道如霆奔。吾闻川真岳灵有,真宰况乃利泽开洪源。龙神窟宅瞰平野,千古庙貌何雄尊。深林含蓄雷雨润,冷殿似带波涛痕。我来南州走尘坌,执热未濯忧思烦。试𣂏甘冽洗肝肺,一勺注腹清且燉。悠然晞风坐东庑,倏见绘画如飞骞。仙官华裙乘朱轩,旗纛掩蔼蛟伏辕。雷公电母踏烟雾,天吴海石驱鼍鼋。何时借取霹雳手,倒挽银汉清乾坤。庙前老翁顾我语,孺子未易排天阍。胡为高论乃如此,一笑满面春风温。是时三月游人繁,男女杂遝箫鼓喧。搴茭沈玉荅灵贶,割牲酾酒传巫言。巫言恍惚庙扉阖,拜手上马山烟昏。

《金华尉赵德夫祈雨有感》元·叶颙

阳乌赫赫明高穹,火云不雨天西东。晴波渴饮千丈
虹,嘉谷槁死生虻虫。金华赵宰亦悯农,陈词涕泣呼天公。食天之禄因农功,视农不救宁为忠。下人无罪天所容,愿以斯责归微躬。志诚直通龙伯宫,须臾遣出双玉龙。利爪排空怒且雄,阿香推车海若从。鞭云驾雨随天风,下与世人为年丰。要令饥旅颜回童,少焉云散天宇空。神龙却归潭水中,庙闲山空鼓鼕鼕。

《祷雨龙洞山》赵孟頫

苍山如犬牙,细路入深谷。绝壁千馀仞,上有凌云木。阴崖不受日,洞穴自成屋。萧森人迹少,荟蔚兽攸伏。云林互隐映,涧道相回复。翔禽薄穹霄,鸣鸟响岩曲。临桥濯清飔,汲井漱寒玉。神物此渊潜,愆阳有祈祝。风漓惭善教,吏懦耻厚禄。暂怀尘外想,独往疑有梏。过幽难久居,济胜乏高躅。策马寻故溪,归樵相追逐。

《湖龙姑曲》杨维桢

湖风起,浪如山,银城雪屋相飞翻。白鼍竖尾月中泣,倒卷君山轻。一粒浪中,拍碎岳阳楼万斛。龙骧半空立雨,工骑羊鞭迅雷。红旗白盖,蚩尤开青蛾,鬒发红蓝腮紫。丝络头,双黄能神。弦歌急,龙姑来。

《龙王庙》明·王彝

鼕鼕天鼓秋湖里,雪山曜日青山紫。金锁蛇鳞百尺身,领得江中万鱼起。女巫乱乳饮龙孙,两蕊芙蓉泻秋水。神弦枨枨风雨黄,明珠一夜照龙堂。三江水浑龙濯足,明朝化作林中绿。

《游仙诗》张泰

蓬莱水浅不容舠,欲借瑶池养六鳌。王母裁书报龙伯,仙源秖好灌蟠桃。
龙女携筐到日南,扶桑摘叶饲冰蚕。缫丝倩得鲛人手,为织红绡制舞衫。
鱼轩辗破水中天,雾鬓风鬟从列仙。鼍鼓鼕鼕敲向月,洞庭君女嫁泾川。

《拟杨铁崖小游仙》王鸿儒

戏抛白凤下青冥,黄鹤楼头雨正晴。十八女郎歌劝酒,人间谁识是龙精。

《和马贯五松小龙女歌》方行

五松小姑龙帝女,绰绰飞珰夜行雨。天吴移海醉不归,江色千年作谁主。漂星辗月流翠滑,青霓曳裾玳窗八。同心缕结寄玉郎,复叠毾㲪制霞袜。玉罂转水月独漉,綷䌨香裾蹙兰屋。闲掷明珠赠宓妃,一片长眉写新绿。罘罳瑶殿罩何年,排空凤管冲九天。割鲜不食起鸣弦,水波帖玉无惊烟。

《复和五松小龙女歌》前人

东方龙君降灵女,腾飙曳烟轧腥雨。扑花扫海神为悲,玉帝封为九河主。贝宫铜龙刺云滑,彤台斗玉蛟柱八。琼丝络凤骑紫霞,金帖珑珑水晶袜。鳌头牵波月𥰡漉,翠幄银屏沓珠屋。倒窣天瓢浇火龙,九点齐州一时绿。挝钟欢饮邀万年,花宫盘盘象青天。湘妃献乐鼓冰弦,下窥四海销氛烟。

龙神部选句

唐卢照邻诗:岛夷复祀,龙伯来宾。
李白诗: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刘禹锡诗:读尽龙王宫里书。
温庭筠诗:龙伯驱风不敢上,百川喷雪高崔嵬。南唐王继勋诗:龙神降伏住持坚。
宋苏轼诗:今朝一雨聊自赎,龙神社鬼各言功。元袁桷诗:龙渊明玕秀,恍惚百灵皦。
张天英诗:龙女吹箫出画舫。
张可久诗:小龙二女相从游,眉山低压青黛羞。杨维桢诗:龙女遗珠鸡卵大,结为双佩赐方平。明高启诗:又见太湖动我前,汹涌三十万顷烟。波涛长风吹人度,层嶂不用仙翁赤。城杖峰回秋碍海,鹄飞日出,夜听天鸡唱。中有一线长不枯,乃是蜿蜒神物之所都。老藤阴森洞府黑,树上不敢留栖乌。当年祷雨车,来此投合符。灵旗风转白日晦,马鬣一滴沾三吴。
梅鼎祚诗:女魃非北御,应龙安可为。

龙神部纪事

《滑县志》:汉武帝时,城西北大河水势猛恶,以黑白二龙相斗,冲渰城池。敕修宣防宫,又起龙虎庙禳镇之。《唐书·王玙传》:玙托鬼神致位将相,当时以左道进者纷纷出焉。李国桢者,以术士显,广德初,建言请即义扶谷故湫祠龙,置房宇。有诏从之,乃除地课工,方岁饥,人不堪命。昭应令梁镇上疏切谏,以为湫者,龙所托耳,今湫竭已久,龙安所存。不宜崇去龙之穴,破生人之产。今所兴造臣请以便宜悉停。帝从之。《唐逸史》:明皇在东都昼寝,梦一女子容艳异常,梳交心髻,大袖宽衣。帝曰:汝何人。曰:妾凌波池中龙女也。卫宫护驾,妾实有功。今陛下洞晓钧天之乐,愿赐一曲以光族类。帝于梦中为鼓胡琴,倚歌为凌波池之曲。龙女拜谢而去,及寤尽记之,命禁乐自御琵琶,习而翻之,因宴于凌波宫,临池奏新声,忽池波涌起,有神女出于波心,乃梦中之女也。望拜御坐,良久乃没,因置祠池上,每岁祀之。
《苏州府志》:钱谦益焕灵庙记梁天监元年有村姥居山之东,感孕而生白龙。三日龙来就乳,姥怖而死。邻为瘗之,忽雷雨迁冢于山之腹,泉池泓然,木无栖鸟。岁之五月龙来省视,一境骤寒。唐贞观十年龙常斗墨龙于虞山之东,山裂水出,故名破山。邑人因设像祠龙母于寺西涧旁,水旱祷焉。宋太平兴国中迁像于顶山寺,是日白气亘天而龙见,三日后绕于祠上。《文献通考》:䢼亭庙在南康军䢼亭湖上,能使行舟,分风上下。先是江中有蛟为害,东晋旌阳令许逊斩之。小蛟逸去,后颇为害,行舟多覆溺者。大中祥符三年内侍赵履信奉使过沧湖,有龙长十馀丈自空而下,须臾暴雨。因焚香祝之,翌日龙自湖中复乘云而上,又有木筏过湖,忽有巨蟒登筏,筏遂沈。俗言即庙神也。遂诏官吏祭蛟,又改蛇山为吴山,立庙山侧,下即其穴。六年十月上作戒蛟文,遣中使赍往刻石,仍致祭,自是颇有灵应。
《闻见近录》:金州道左有石洞,入洞十里有石门,门间有仙人像,半掩扉,外又有白石龙一条,观者必秉炬而入。有落烬即旋失去,每旱必往祈请,及出洞门必有书字记雨之多少,商人或过洞外,必森然心动,莫不加敬。
夔峡将至滟滪堆峡,左岩上有题圣泉二字,泉上有大石谓之洞石,而初无泉也。过此击石,大呼则水自石下出。予尝往焚香,俾舟人击而呼之曰:山神土地人渴矣。久之不报。一卒无室家,复大呼曰:龙王万姓渴矣。随声水注,时正月雪下,其水如汤。或曰夏则如冰,凡呼者必以万岁,必以龙王而呼之,水于是出矣。《苏州府志》:胡伟灵济庙记晋隆安中缪氏女,因出归途日暮,天欲雨,忽遇老人询姓氏居所,愿假避雨。待旦而前语,竟失老人所在。已而有娠,父母恶而逐之,乞食于邻,踰年产一肉块,弃之水中,忽焉化为白龙。宛延母前,若有所告者,母惊仆地,须臾雷电晦冥,风雨交作,良久开霁,则白龙夭矫于山椒。俄顷复还产所,视母已死,乃飞腾而去。乡民厚葬其母于此,今所谓龙冢是也。自是凭巫以求立祠,且言所产白龙已庙食长沙,于是乡民建龙庙于山颠,每岁三月十有八日龙归省母,前期旬日天气肃寒,四山烟雨,乍晴复合。正诞之辰,龙必见形,或身长寻丈,隐显于众山之上。或小如蜥蜴,依于庙貌,暴风雷雨,澍沟号木,则其验也。岁在庚辰三月三日客有舣舟南徐者,一白衣老附舟云:吾至自长沙欲省亲于苏之阳山,愿以钱十缗僦直而酬。其半舟师从之,辰巳间解,维至夜仅行数十里,老人怒其缓,自为操舟。舟师因共卧,迟明蹴之,使兴舟已近岸,距南徐三百六十里矣。老人翩然登岸,徐步入庙,舟师随之,寂无形影。顾龙母帐前僦舟半直在焉。既而雷雨大作,舟师问寺僧,始知龙归也。长沙庙食,诞辰省母,至是益验。
《陆韶焕灵庙记》:景祐二年范公仲淹守郡,亲诣庙祷雨。政和初锡额膺封迁其祠于龙池,绍兴辛巳逆亮犯顺,高宗降祝文以祷。时李宝奏海道之捷,既而获裨,将倪新殷,简言于众曰:当战时有大龙舟旂帜皆白,上植一旗,书海虞山龚皓,风涛大作,敌舟不能自制,遂败。盖白龙助顺云。
绍熙甲寅春无雨,至夏侍御冷世光诸绅祷龙于慧日寺,梦白衣老人曰:我龙也,水涸将于何取。旁有古涧,涧水一泓。指曰:可矣。及寤徐觉窗纸皆鸣,甘雨骤澍,邑令孙应时下车,未几苦旱,亦迎祷于寺。五月九日龙见尚湖之滨,片云正黑,爪角时露而尾垂属地,可数十丈,色如霜,后二日大雨沾足。
《异闻总录》:旧传荆州江亭柱间有词曰:帘卷曲阑独倚,山展暮天无际,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数点雪花乱,委扑漉沙鸥惊起。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黄鲁直读之悽然曰:似为予发也。不知何人所作。笔势类女子,又泪眼不曾晴之句疑为鬼耳。是夕梦女子曰:我家豫章吴城山,附客舟至此,堕水死,不得归。登江亭有感而作,不意公能识之。鲁直惊寤曰:此必吴城小龙女辈也。时建中靖国元年云乾道六年吴明可芾守豫章,其子登科,同年生清江。朱景文因缘来见,得摄新建尉,适府中葺吴城龙王庙,命之董役颇极严致,及更塑偶像,朱指壁间所绘神女容相谓工曰:必肖此乃佳。凡三四易,然后明丽艳冶如之。朱甚喜,忽忆荆州词以为语意,愤抑悽惋,殆非龙宫娴雅出尘态度,为赋《玉楼春》一阕,书于壁曰:玉阶琼室冰壶。帐宁地,水晶帘,不上儿家住处。隔红尘,云气悠扬,风淡荡。有时闲把兰舟放,雾鬓烟鬟乘翠浪,夜深满载,月明归画。破琉璃千万丈。既而夜梦旌幢羽葆,仪卫甚盛,拥一辎軿,有美女子居其中,传言龙女来谒,下车相见。宴饮寝昵如经一日夜,言谈潇洒,风仪穆然。将行谓朱曰:君不记畴昔事矣,君前身本南海广利王幼子,因行游江湖为我家婿妾,实得奉箕帚。今君虽以宿缘来生朱氏,然吴城之念正尔不忘,故得禄多在豫章之分。须君官南海阳,禄且尽此。时当复谐佳偶,知君所作《玉楼春》词,破前人之误,甚以为感。非君忆旧游,亦无因知吾家如此其熟也。言毕怆别而去,既觉乃亟作文记其事,特未悟南海之说。但云岂非他日,或以言事贬窜至彼邪尔。后每夕外人常闻室内笑语声,久而病瘠,家人疑其有祟,挽使罢归。明年又以事来,吴公已去。后帅龚实之留摄酒官,俄以家难去服阕,调袁州分宜主簿,顷次家居。县之士子昔从为学,闻其归乡,相率来谒。因话邑中风土,偶及主簿廨前有南海王庙,朱恍然自失。明日抱疾,遂不起。元未尝得至官,凡两摄职于豫章,所谓多得禄者如是而已。盖初治像及撰词时方寸坠妄,境故自绝其命。神女之梦契殆必黠鬼托以为奸者,欤乐平人杨振者为临江司户说其事,甚详。
《金史·五行志》:天眷元年夏,有龙见于熙州野水,凡三日。初,于水面见一苍龙,良久而没。次日,见金龙一,爪承一婴儿,儿为龙所戏,略无惧色,三日如故。又见一人,乘白马,红袍玉带,如少年官状,马前有六蟾蜍,凡三时乃没,郡人竞往观之。七月丁酉,河水溢坏民庐舍。
《辍耕录》:亦集乃路在西北方,有山曰蹇占山,北多龙湫,土人欲有所事则投之。吉安道士刘学仙尝至其地,见有烹羔筒酪祠焉,数皮而沈之,祝曰:神为我鞣而治之。为期而去,至期复祠之,则得成革矣。若有曰:鬼工然不可测也。归语于虞,邵庵先生初以为诳,及质诸其土人之在京师者,则始信。盖其人习以为常,不以为异耳。
《苏州府志》:陆龙焕灵庙记明万历中水旱荐仍,忠烈杨公涟随祷而应报祀之,日白龙旋绕于祠,邦人皆拭目焉。
《衡岳志》:白云峰在紫盖乡,西有白云寺,下有龙潭。神龙出入,灵感有验。人茹荤者不敢近,为朱陵洞天之东,便门下有白云洞。
《山东通志》:驼山在青州府城西南八里云门山右,山阴有龙湫,上有龙祠,祷雨辄应。

龙神部杂录

《抱朴子·登涉篇》:山中辰日,有自称雨师者,龙也。《月令广义》:月建申初七初九十五二十七西海龙王下鱼,鬼登天诉事。午时后恶风,无风即雨,须慎行船。八月十八日四海龙王神会之日。

龙神部外编

《柳毅传》: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遂往告去。至六七里,鸟起马惊,疾逸道左。又六七里,乃止。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毅怪视之,乃殊色也。然而娥脸不舒,巾袖无光。凝听翔立,若有所伺。毅诘曰:子何苦而自辱若是。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贱妾不幸,今日见辱于长者。然而恨贯肌骨,亦何能愧避。幸一闻焉:妾洞庭龙君小女也,父母配嫁泾川次子。而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禦。逮诉频切,又得罪舅姑。舅姑毁黜以至此。言讫,欷歔流涕,悲不自胜。又曰:洞庭于兹,相远不知其几多也。长天茫茫,信耗莫通,心目断尽,无所知哀。闻君将还吴,密迩洞庭,欲以尺书寄托侍者,未卜将以为可乎。毅曰:吾义夫也。闻子之说,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是何可否之谓乎。然而洞庭深水也,吾行尘间,宁可致意耶。惟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子有何术,可导我耶。女悲泣自谢曰:负戴珍重,不复言矣。脱获回耗,虽死必谢。君不许,何敢言。既许而问,则洞庭之与京邑,不足为异也。毅请闻之。女曰:洞庭之阴,有大橘树焉,乡人谓之社橘。君当解去镃带,束以他物,然后举树三发,当有应者。因而随之,无有碍矣。幸君子书叙之外,悉以心诚之话倍托,千万无渝。毅曰:敬闻命矣。女遂于襦间解书,再拜以进。东望愁泣,若不自胜。毅深为之戚,乃置书囊中。因复问曰: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神祇岂宰杀乎。女曰:非羊也,雨工也。何为雨工。曰:雷霆之类也。毅复视之,则皆矫顾怒步,饮龁甚异,而大小毛角,则无别羊焉。毅又曰:吾为使者,他日归洞庭,慎勿相避。女曰:宁止不避,当如亲戚耳。语竟,引别东去。不数十步,回望女与羊,俱亡所见矣。其夕,至邑而别其友。月馀,到乡还家,乃访于洞庭。洞庭之阴,果有社橘。遂易带向树,三击而止。俄有武夫出于波间,再拜请曰:贵客将自何所至也。毅不告其事,曰:徒谒大王耳。武夫揭水指路,引毅以进。谓毅曰:当闭目,数息可达矣。毅如其言,遂至其宫。始见台阁相向,门户千万,奇草珍木,无所不有。夫乃止毅停于大室之隅。曰:客当居此以伺焉。毅曰:此何所也。夫曰:此灵虚殿也。毅观之,则人间珍宝,毕尽于此。柱以白璧,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晶。雕琉璃于翠楣,饰琥珀于虹栋。奇秀深杳,不可殚言。然而王久不至。毅谓夫曰:洞庭君安在哉。曰:君方幸元珠阁,与太阳道士讲大经。少选当毕。毅曰:何谓大经。夫曰:吾君龙也,龙以水为神,举一波可包陵谷。道士乃人也,人以火为神,发一炬可燎阿房。然而灵用不同,元化各异,太阳道士精于人理,吾君要以听焉。语毕,俄而宫门间,景从云合,而见一人披紫衣,执青玉。夫跃曰:此吾君也。乃至前以告之。君望毅而问曰:岂非人间之人乎。毅对曰:然。既而拜,君亦拜。复坐于灵虚之下。谓毅曰: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毅曰:毅,大王之乡人也。长于楚,游学于秦。昨下第,闲驱泾水之涘,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所不忍视。毅因诘之,谓毅曰,为夫婿所薄,舅姑不念,以至于此。悲泗流漓,诚怛人心。遂托书于毅。毅许之。今已至此。因取书进之。洞庭君览毕,以袖掩面而泣曰:老父之罪,不诊鉴听,坐贻聋瞽,使闺窗孺弱,远罹诟害。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幸被齿发,何敢负德。词毕,又哀咤良久。左右皆流涕。时有宦人密侍君者,君目以书授之,令达宫中。须臾,宫中皆恸哭。君惊谓左右曰:疾告宫中,无使有声。恐钱塘知。毅曰:钱塘何人也。曰:寡人爱弟也。昔为钱塘长,今则致政矣。曰:何故不使知。曰:以其勇过人耳。昔尧遭洪水九年者,乃此子一怒也。近与天将失意,穿其五山。上帝以寡人有薄德于古今,遂宽其同气之罪。然犹縻系于此。故钱塘之人,日来候焉。词未毕,而大声忽发,天坼地裂,宫殿摆簸,云烟沸涌。俄有赤龙长万馀尺,电目血舌,朱鳞火鬣,顶掣金锁,锁牵玉柱,千雷万霆,缴绕其身,霰雪雨雹,一瞬皆下。乃擘青天而飞去。毅初恐蹶仆地。君亲起持之曰:无惧。毅良久安,抑乃获自定。固告辞曰:愿得生归,以避复来。君曰:不必如此。其去则然,其来则不然。幸为少尽缱绻。因命酌互举,以款人事。然而祥风庆雨,融融怡怡,幢节玲珑,箫韶以随。红妆千万,笑语熙熙。中有一人,自然蛾眉,明珰满身,绡縠参差。迫而视之,乃前所寄辞之女。然而若喜若悲,零泪如丝。须臾红烟蔽其左,紫气舒其右,香凝环旋,入于宫中。君笑谓毅曰:泾水之囚人至矣。君乃辞归宫中。须臾,又闻怨苦,久而不已。有顷,君复出,与毅饮食。又有一人披紫裳,执青玉,貌耸神溢,立于君左右。君谓毅曰:此钱塘也。毅起,趋拜之。钱塘亦尽礼相接,谓毅曰:女侄不幸,为顽童所辱。赖君子信义昭彰,致达远冤。不然者,是为泾陵之土矣。飨德怀恩,词不尽意。毅撝退辞谢,俯仰唯唯。乃告兄曰:向者辰发灵虚,巳至泾阳,午战于彼,未还于此。中间驰至九天,以告上帝。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前所谴执,因而获免。然而刚肠激发,不遑辞候,惊扰宫中,复忤宾客。愧惕惭惧,不知所还。因退而再拜。君曰:所杀几何。曰:六十万。伤稼乎。曰:八百里。无情郎安在。曰:食之矣。君怃然曰:顽童之为是心也,诚不可忍。然汝亦太草草。赖上帝灵圣,谅其至冤。不然者,吾何辞焉。从此已去,勿复如是。钱塘复再拜。坐定,遂宿毅于凝光殿。明日,又宴毅于凝碧宫。会友戚,张广乐,具以醪醴,罗以甘洁。初笳角鼙鼓,旌旗剑戟,舞万夫于其右。中有一夫前曰:此钱塘《破阵》乐。旌钲杰气,顾骤悍慄。坐客视之,毛发皆竖。复有金石丝竹,罗绮珠翠,舞千女于其左。中有一女前进曰:此贵主《还宫》乐。清音宛转,如诉如慕。坐客听之,不觉泪下。二舞既毕,龙君大悦,锡以纨绮,颁于舞人。然后密席贯坐,纵酒极娱。酒酣,洞庭君乃歌曰:大天苍苍兮,大地茫茫。人各有志兮,何可思量。狐神鼠圣兮,薄社依墙。雷霆一发兮,其孰敢当。荷贞人兮信义长,令骨肉兮还故乡。永言惭愧兮何时忘。洞庭君歌罢,钱塘君再拜而歌曰:上天配合兮,生死有涂。此不当妇兮,彼不当夫。腹心辛苦兮,泾水之隅。风霜鬟鬓兮,雨雪罗繻。赖明公兮引素书,令骨肉兮家如初。永言珍重兮无时无。钱塘君歌阕,洞庭君俱奉觞于毅。毅踧踖而受爵。饮讫,复以二觞奉二君。乃歌曰:碧云悠悠兮,泾水东流。伤美人兮,雨泪花愁。尺书远达兮,以解君忧。哀冤果雪兮,还处其休。荷和雅兮感甘羞,山家寂寞兮难久留。欲将辞去兮悲绸缪。歌罢,皆呼万岁。洞庭君因出碧玉箱,贮以开水犀。钱塘君复出红珀盘,贮以照夜玑。皆起进毅。毅辞谢而受。然后宫中之人,咸以绡䌽珠璧,投于毅侧,重叠焕赫。须臾,埋没前后。毅笑语四顾,愧揖不暇。洎酒阑欢极,毅辞起,复宿于凝光殿。翌日,又宴毅于清光阁。钱塘因酒作色,踞谓毅曰:不闻猛石可裂不可捲,义士可杀不可羞者耶。愚有衷曲,一陈于公。为可,则俱履云霄;如不可,则皆夷粪壤。足下以为何如哉。毅曰:请闻之。钱塘曰:泾阳之妻,则洞庭君之爱女也。淑性茂质,为九姻所重。不幸见辱于匪人,今则绝矣。将欲求托高义,世为亲宾,使受恩者知其所归,怀爱者知其所付。岂不为君子始终之道者。毅肃然而作,欻然而笑曰:诚不知钱塘君孱困如是。毅始闻跨九州,壤五岳,泄其愤怒。复见断锁金,掣玉柱,赴其急难。毅以为刚决明直,无如君者。盖犯之者不避其死,感之者不爱其生,此真丈夫之志。奈何箫管方洽,亲宾正和,不顾其道,以威加人。岂仆之素望哉。若遇公于洪波之中,元山之间,鼓以鳞须,被以云雨,将迫毅以死,毅则以禽兽视之。亦何恨哉。今体以衣冠,坐谈礼义,尽五常之至性,穷百行之微旨。虽人世豪杰,有不如者,况江河灵类乎。而欲以介然之躯,悍然之性,乘酒假气,将迫于人。岂近直哉。且毅之质,不足以藏王之一甲之间。然而敢以不伏之心,胜王不道之气。惟王筹之。钱塘逡巡致谢曰:寡人生长宫房,不闻正论。向者词述狂狷,唐突高明,退自循顾,戾不容责。幸君子不为此乖间也。其夕复欢宴,其乐如旧,毅与钱塘遂为知心友。明日,毅辞归。洞庭君夫人别宴毅于潜景殿,男女仆妾悉出预会。夫人泣谓毅曰:骨肉受君子深恩,恨不得展愧戴,遂至暌别。使前泾阳女当席拜毅以致谢。夫人又曰:此别岂有复相遇之日乎。毅始虽不诺钱塘之请,然当此席,殊有叹恨之色。宴罢辞别,满宫悽然,赠遗珍宝,怪不可述。毅于是复循出涂上岸。见从者十馀人,担囊以随,至其家而辞去。毅因适广陵宝肆,鬻其所得,百未发一,财已盈兆。故淮右富族咸以为莫如。遂娶于张氏,亡又娶韩氏,又亡。徙家金陵,常以鳏旷多感,欲求新匹。有媒氏告之曰:有卢氏女,范阳人也。父曰浩,尝为清流宰,晚岁好道,独游云泉。今则不知所在矣。母曰郑氏。前年适清河张氏,不幸而张夫早亡。母怜其少艾,惜其惠美,欲择婿以配焉。又何如哉。毅乃卜日就礼。既而男女二姓,俱为豪族。法用礼物,尽其丰盛。金陵之士,莫不健仰。居月馀,毅因晚入户,视其妻,深觉类于龙女,而逸艳丰状,则过之。因与话昔事。妻谓毅曰:人世岂有如是之理乎。经岁馀有一子。毅益重之。既产踰月,乃浓饰艳服。召毅于帘室之间,笑谓毅曰:君不忆余之于昔邪。毅曰:夙非姻好,何以为忆。妻曰:余即洞庭君之女也。泾川之辱,君能救之,自此誓心求报。洎钱塘季父论亲不从,乖负夙心,怅望成疾,中间父母欲配嫁于濯锦小儿。某遂闲户剪发以明无意。虽君子弃绝,分无见期,而当初之心,死不自替。他日父母怜其志,复欲驰白于君。值君累娶张、韩二氏,理不可遣。迨张、韩继卒,君卜居于兹。故余之父母,得以为心矣。诚不意,今日获奉君子,感喜终世,死无恨矣。因咽泣良久,复谓毅曰:始不言者,知君无重色之心;今乃言者,知君有爱子之意。妇人匪薄,不足以欢厚永心。故因君爱子,以托贱质。未知君意如何,愁惧兼心,不能自解。君附书之日,笑谓妾曰:他日归洞庭,慎无相避。诚不知当此之际,君岂有意于今日之事乎。其后季父请于君。君固不许。君乃诚将不可耶,抑忿然耶。君其话之。毅曰:似有命者。仆始见君于长泾之隅,枉抑憔悴,诚有不平之志。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馀无及也。初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洎自钱塘逼迫之际,唯理有不可直,乃激人之怒耳。夫始以义行为志,宁有杀其婿而纳其妻者邪。一不可也。某素以操贞为志尚,宁有屈于己而伏于心者乎。二不可也。且以率肆胸臆,酬酢纷纶,唯直是图,不遑避害。然而将别之日,见君有依然之容,心甚恨之。终以人事扼束,无由报谢。吁。今日君卢氏也,又家于人间。则无始心未为惑矣。从此以往,永奉欢好,心无纤虑也。妻因深感娇泣,良久不已。有顷,谓毅曰:勿以他类,遂为无心。固当知报耳。夫龙寿万岁,今与君同之,水陆无往不适,君不以为妄也。毅嘉之曰:吾不知国客,乃复为神仙之饵。乃相与觐洞庭。既至而宾主盛礼,不可具纪。后徙居南海,仅四十年。其邸第舆马,珍鲜服玩,虽侯伯之室,无以加也。毅之族咸遂濡泽。以其春秋积序,容状不衰,南海之人,靡不惊惑。洎开元中,上方属意于神仙之事,精索道术,毅不得安,遂相与归洞庭。凡十馀载代,莫知迹。至开元末,毅之表弟薛嘏为京畿令,谪官东南,经洞庭,晴昼长望,俄见碧山出于远波。舟人皆侧立曰:此本无山,恐水怪耳。指顾之际,山与舟稍相逼。乃有彩船自山驰来,迎问于嘏。其中有一人呼之曰:柳公来候耳。嘏省然记之,乃促至山下,摄衣疾上。山有宫阙如人世,见毅立于宫室之中,前列丝竹,后罗珠翠,物玩之盛,殊倍人间。毅词理益元,容颜益少。初迎嘏于砌,持嘏手曰:别来瞬息,而发毛已黄。嘏笑曰:兄为神仙,弟为枯骨,命也。毅因出药五十丸遗嘏曰:此药一丸,可增一岁。岁满复来,无久居人世。欢宴毕,嘏乃辞行。自是已后,遂绝影响。嘏常以是说告于人世。殆四纪,嘏亦不知所在。
《酉阳杂俎》:大定初,有士人随新罗使,风吹至一处,人皆长须,语与唐言通,号长须国。人物茂盛,栋宇衣冠,稍异中国,地曰扶桑洲。其署官品,有王、长、戢、波、目、役、岛、逻等号。士人历谒数处,其国皆敬之。忽一日,有车马数十,言大王召客。行两日,方至一大城,甲士守门焉。使者导士人入,伏谒。殿宇高敞,仪卫如王者。见士人拜伏,小起,乃拜士人为司风长,兼驸马。其主甚美,有须数十根。士人威势烜赫,富有珠玉,然每归,见其妻则不悦。其王多月满夜则大会,后遇会,士人见姬嫔悉有须,因赋诗曰:花无蕊不妍,女无须亦丑。丈人试遣揔无,未必不如揔有。王大笑曰:驸马竟未能忘情于小女颐颔间乎。经十馀年,士人有一儿二女。忽一日,其君臣忧戚,士人怪问之,王泣曰:吾国有难,祸在旦夕,非驸马不能救。士人惊曰:苟难可弭,性命不敢辞也。王乃令具舟,命两使随士人,谓曰:烦驸马一谒海龙王,但言东海第三汊第七岛长须国,有难求救。我国绝微,须再三言之。因涕泣执手而别。士人登舟,瞬息至岸。岸沙悉七宝,人皆衣冠长大,士人乃前,求谒龙王。龙宫状如佛寺所图天宫,光明迭激,目不能视。龙王降阶迎,士人齐级升殿。访其来意,士人具说:龙王即令速勘。良久,一人自外白曰:境内并无此国。其人复哀祈,言长须国在东海第三汊第七岛,龙王复叱使者细寻勘,速报。经食顷,使者返曰:此岛虾合供大王此月食料,前日已追到。龙王笑曰:客固为虾所魅耳。吾虽为王,所食皆禀天符,不得妄食。今为客减食。乃令引客视之,见铁镬数十如屋,满中是虾,有五六头,色赤,大如臂,见客跳跃,似求救状。引者曰:此虾王也。士人不觉悲泣,龙王命放虾王一镬,令二使送客归中国,一夕至登舟,回顾二使,乃巨龙也。于阗城东南有大河,溉一国之田,忽然绝流其国。王问罗洪僧,言:龙所为也。王乃祀龙,水中有一女子凌波而来,拜曰:妾夫死,愿得大臣为夫,水当复旧。有大臣请行,举国送之。其臣车驾白马入水不溺,中河而后白马浮出,负一旃檀鼓及书一函,发书言大鼓悬城东南,寇至鼓当自鸣。后寇至,鼓辄自鸣。
龙王身光曰:忧流迦此言天狗。
《己疟编》:张士杰客寿阳被酒,历淮阳滨入龙祠,见后帐龙女塑像甚美,乃取桐叶题诗投帐中云:我是梦中传彩笔,书于叶上寄朝云。忽见一舍有美女,士杰竟诣置酒,女吟曰:落帆且泊小沙滩,霜月无波淮上寒。若向江湖得消息,为传风水到长安。士杰昏醉既醒,孤坐于庙门之右,小女奴曰:娘子传语,还君桐叶,勿复置念。
《广信府志》:贵溪县仁福乡圣井相传宋初有郭巫祈雨井上,忽坠所吹白牛角。巫投取之,遂坠井。初不觉,既而见水中有楼台,俨然一老翁中坐,侍卫森列,持所坠角于牖间。巫进请角翁谓曰:旱乃天数,非吾独专。小民不修,诚回天而昼夜聒井,何为故夺汝角。巫恳请不已,谓后不复敢聒井。翁命还之,巫得出,衣巾不濡。后再旱,巫违前诫,吹角井上,角复坠井。巫取之,溺不复出。踰五日尸出山前潭水上,僵坐不仆。渔者推赴长流,旦视坐如前,如是者数四,尸竟不去,亦不朽败。是夕见梦于乡人曰:吾郭巫也,向再入井见龙,龙谓数入冥间不令出,既因命我掌祠。出尸以见异。乡人往验之,信为立祠,凡有祷则应。

马神部汇考一


周制以四时祭马祖、先牧、马社、马步诸神。
《周礼·夏官》:校人春祭马祖,执驹。
〈订义〉郑锷曰:马未尝有祖,此言马祖者,贾氏谓天驷也。以天文考之,天驷,房星也。房为龙马,马之生者。其气实本诸此,则马祖为天驷可知于春,则祭春者,万物始生之时,驹,始生之马。血气未定,不可通淫顺。春祭祖之时,则执而维絷之以其有始生之气。郑司农曰:执驹无令近母,犹攻驹也。二岁曰驹,三岁曰駣。

夏祭先牧,颁马攻特。
〈订义〉郑锷曰:先始教人以放牧者也,夏草方茂,马皆出而就牧。思其始,教以养牧之法。故祭于夏,夏者,放牧之时,可以就牧,故颁而牧养之。夏火方盛,马者火畜,又况马之特乎。至夏而气益盛,不可制畜,故祭先牧之时,则攻而治之,使皆调伏。郑康成曰:先牧始养马者,其人未闻。王氏曰:攻特者,驹之不
可习者。庾人攻之矣,及成焉而不可习,则校人攻之。

秋祭马社,臧仆。
〈订义〉王昭禹曰:马社,厩中之土示,凡马日中而出,日中而入。秋马入厩之时,故祭马社。郑锷曰:皂厩所在必有神焉,赖乎土神以安其所处,故祭马社。王昭禹曰:仆御五路之仆。王氏曰:臧仆则简驭者,简其臧亦简其或不臧。

冬祭马步,献马,讲驭夫。
〈订义〉郑康成曰:马步神为灾害马者。郑锷曰:寒气总至,马方在厩,必存其神,使不为灾。唐人之颂曰:冬祭马步,存神也。王昭禹曰:马步为马祷行,冬则大阅之时,故祭马步。贾氏曰:马神称步,若元冥之步,人鬼之步之类,与酺字异音同义。郑锷曰:及冬之时,自春所养乘者至是皆见其良矣。乃择其良者以献于王,如物至冬成而可献也。驭夫则主驭者,将使之驭,使车贰车佐车之人五驭必有法安,可不讲其艺乎。于冬讲之一年之事也。郑锷曰:马之难育也,必祈诸神以为之助。故春祭马祖,夏祭先牧,秋祭马社,冬祭马步。四时各有所祭之神,顺其时各有蕃马之法。

庾人掌十有二闲之政,教以阜马佚特,教駣,攻驹,及祭马祖,祭闲之先牧,及执驹散马耳,圉马。
〈订义〉郑锷曰:庾人职卑,安得主马祖之祭于校。人祭马祖之时,己则祭闲之先牧于校。人命执驹之时,己则散马耳圉马。〈又〉校人夏祭先牧,乃祭夫始教牧马之人此祭,闲之先牧,则祭始作闲以牧马之神。

隋制以四时祭马神。
《隋书·礼仪志》:隋制,常以仲春,用少牢祭马祖于大泽,诸预祭官,皆于祭所致斋一日,积柴于燎坛,礼毕,就燎。仲夏祭先牧,仲秋祭马社,仲冬祭马步,并于大泽,皆以刚日。牲用少牢,如祭马祖,埋而不燎。
炀帝大业七年,设坛祭马祖,命有司祭先牧及马步。按《隋书·炀帝本纪》不载。按《礼仪志》:大业七年,征辽
东。于蓟城北设坛,祭马祖于其上,亦有燎。又于其日,使有司并祭先牧及马步,无钟鼓之乐。

唐制以四时祭马神。
《旧唐书·礼仪志》:仲春,祭马祖;仲夏,祭先牧;仲秋,祭马社;仲冬,祭马步。并于大泽,用刚日。牲各用羊一,笾、豆各二,簠、簋各一。
元宗开元二十年四时祭马祖、马社、先牧、马步。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礼乐志》云云。
代宗永泰五年,复置马祖坛。
《唐书·代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永泰五年四月丙午,命太常寺复置马祖坛,依常式享祭。

圣宗统和十六年五月甲子,祭白马神。
《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宋以马祖等祭为小祀。
《宋史·礼志》:小祀:仲春祀马祖,仲夏享先牧,仲秋祭马社,仲冬祭马步。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祷马于马祖坛。
《宋史·太宗本纪》不载。按《礼志》:太平兴国五年十一月,车驾北征。前一日,遣官祷马于马祖坛,用少牢。仍遣内侍一人监祭。
仁宗庆历 年,定马神坛壝之制。
《宋史·仁宗本纪》不载。按《礼志》:庆历马祖,《祀典》:仲春祀马祖,仲夏享先牧,仲秋祀马社,仲冬祭马步,并择坛壝之制,各广九步,高三尺,四陛,一壝。
徽宗政和 年,祀仪马祖、先牧,祭以少牢。
《宋史·徽宗本纪》不载。按《礼志》云云。

太祖洪武二年,立马祖诸神坛。
《明会典》:司马、马祖、先牧神庙,国初,筑坛于南京,后湖并祀,今立庙如之。每岁二八月中旬,择日遣太仆寺官祭。
《大政记》:洪武二年正月癸丑,命祀马祖诸神,筑坛于后湖。
世宗嘉靖 年,定马祖,遣官致祭。
《明会典》云云。

马神部汇考二

《诗经》

《小雅吉日》

吉日维戊,既伯既祷,田车既好,四牡孔阜,升彼大阜,从其群丑。
〈毛传〉伯,马祖也,重物慎微,将用马力,必先为之祷。其祖〈疏〉言王以吉善之日,维戊也。于马祖之伯,既祭之求祷矣。以田猎当用马力,故为之祷,祖求其马之强健也。马国之大用王者,重之,故夏官校人春祭马祖,夏祭先牧,秋祭马社,冬祭马步。注云:马祖,天驷,先牧,始养马者,马社,始乘马者,马步,神为灾害马者。既四时各有所为祭之,马祖祭之在春,其常也而将用马力,则又用彼礼以祷之。祭必用戊者,日有刚柔,犹马有牝牡,将乘牡马,故祷用刚日。知伯,马祖者,释天云既伯既祷,马祭也。为马而祭,故知马祖,谓之伯。伯者,长也。郑云:马祖,天驷。释天云:天驷,房也。孙炎曰:龙为天马,故房四星谓之天驷。郑亦引《孝经》说曰:房为龙马是也。

《尔雅》《祭名》

既伯既祷,马祭也。
〈注〉伯,祭马祖也。

《晋书》《天文志》

传舍南河中五星曰造父,御官也,一曰司马,或曰伯乐。星亡,马大贵。王良五星,在奎北,居河中,天子奉车御官也。其四星曰天驷,旁一星曰王良,亦曰天马。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南星曰左骖,次左服,次右服,次右骖。亦曰天厩。

马神部总论

《鼠璞》

《蚕马同气》

《唐乘异集》载:蜀中寺观多塑女人披马皮,谓马头娘,以祈蚕。《搜神记》载:女思父,语所养马若得父归,吾将嫁汝。马迎得父,见女辄怒,父杀马曝皮于苞中,皮忽卷女飞去。桑间俱为蚕,俗谓蚕神。为马明菩萨,以此然。《周礼》:马质禁。原蚕注:天文辰为马蚕,书曰蚕为龙精,月值大火,蚕马同气,物不能两。大禁再蚕者,为伤马。《旧礼》:先蚕与马同祖,亦未可知。

马神部艺文一

《祀马祖文》唐·王仲丘

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天子谨遣某官臣姓名昭告于马祖天驷之神:爰以春季,游牝于牧。祗荐制币,牺齐粢盛。庶品明荐于马祖之神。尚飨。

《祭战马文》宋·路振

咸平中契丹犯高阳关,执大将康保裔略河朔而去。天子幸魏,特遣将王荣以五千骑追之。荣无将才,但能走马,以驰射为事。受命恇怯,数日不敢行。伺贼渡河而后发,贼有剽淄齐者数千骑,尚屯泥沽,荣不欲见。敌遂以其骑略界河南岸而还,昼夜急驰,马不秣而道毙者,十有四五。天子悯之,遣使收瘗焉。因作祭文曰:房驷之精降为骊骍,泉水呀风流沙。激霆虎脊,孤耸龙媒。鸷狞丹髦,晓霞的颡。秋星茀方,著干宜乘。旋鹰巉胪,角起方眦。珠明尔其,绝塞草荒。八月陨霜,毛缩蹄坚,筋舒脉张。兽恶恐噬,虬狞欲骧。喷沙散沫,千里飞雪。圉人负纼,武士索铁。前遮后突,雷动地裂。忽挽一而制百,终伏挝而授绁。牧官劬劬,岁入券书。蹄踵累累,通乎鬼区。名驹大,衔尾入塞。劳其酋长,节以驿侩。蜀锦吴缯,积如丘陵。马归于我也,重币入于彼也轻。于是络黄金之羁,浴天池之波。鼓鬣云衢,弄影星河。或踶而齧,或嗅而吪,蚕申禁,驵骏何多。帝念神物,来经远道。阅之于内殿,养之于外皂。饮以玉池,秣之瑶草。穷冬虏尘,入我河漘。羽书宵飞,龙驭北巡。选仗下之,名马属阃。外之武臣,雕戈电烛。禁旅星陈,授以长策,帅以全军。将士怒兮山可擘,猛马哮兮虎可咋。向嚄唶之,无勇反迁。延而避敌,冰霜凄凄。介甲而驰。不饮不秣,载渴载饥,骏马馁死,行人嗟咨。委天骨于衢路,返星精于云雾。报主恩之无及,齐戎力而何误。生刍致祭,弊帷成礼。瘗于崇冈,全尔具体。马如有神,知帝之仁。呜呼。

马神部艺文二〈诗〉

《和张太祝冬祭马步》唐·储光羲

故坛何肃肃,中野自无喧。烈火见陈信,飏言闻永存。房星隐曙色,朔气动寒原。今日歌天马,非关征大宛。

马神部纪事

《滑县志》:宋高宗为康王质于金,逃归倦息崔府君庙。梦神告以门外备马候王,觉门外果有马,遂驰渡河。马为泥,土人建泥马庙,在县南二十里。
《恒岳志》:弘治十四年宣府大同延绥马生虫死者数万匹。祷马神弗应,以闻上遣使祭北岳,灾顿息。

马神部杂录

《抱朴子》:按《九鼎记》《青灵经》言:人物之死俱有鬼也,马鬼常时以晦夜出行,状如炎火。

先农之神部汇考一


周始祈年于田祖。
《周礼·春官》:籥章凡国祈年于田祖,吹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
〈订义〉郑康成曰:田祖,始耕田者,谓神农也。陈及之曰:田畯,田大夫,古有功于农事者。

汉以耕日祠先农。
《后汉书·礼仪志注》:汉旧仪曰:春始东耕于籍,田官祠先农,先农即神农炎帝也。祠以太牢,百官皆从。按《贺循·籍田仪》:汉耕日,以太牢祭先农于田所。

后汉

后汉以始耕告祠先农。
《后汉书·礼仪志》:正月始耕。昼漏上水初纳,执事告祠先农。按《祭祀志》:县邑常以乙未日祠先农于乙地。
章帝元和元年,元武司马班固奏用《周颂·载芟》祠先农。
《后汉书·章帝本纪》不载。按《齐书·乐志》云云。

武帝泰始四年,以太牢祀先农。
《晋书·武帝本纪》不载。按《礼志》:泰始四年,有司奏耕祠先农,可令有司行事。诏主者详具其制,以太牢祀先农。

文帝元嘉二十年,立坛祠先农。
《宋书·文帝本纪》不载。按《礼志》:元嘉二十年,整制千亩,开阡陌。立先农坛于中。耕日,太祝以一太牢祠先农,悉如祠帝社之仪。
元嘉二十一年,立坛祀先农。
《宋书·文帝本纪》不载。按《礼志》:元嘉二十一年春,亲耕,乃立先农坛于藉田中阡西陌南。车驾未到,司空、大司农率太祝令及众执事质明以太牢祠。

南齐

世祖永明三年,诏以正月丁亥祀先农。
《南齐书·世祖本纪》不载。按《礼志》:永明三年,有司奏:来年正月二十五日丁亥,可祀先农。兼太学博士刘蔓议:据五行之说,木生于亥,以亥日祭先农,又其义也。参议奏用丁亥。诏可。

高祖天监十二年,设先农神座,陈荐羞之礼。
《梁书·高祖本纪》不载。按《隋书·礼仪志》:梁初藉田,依宋、齐,以正月用事,不斋不祭。天监十二年,武帝以为:启蛰而耕,则在二月节内。《书》云:以殷仲春。藉田理在建卯。于是改用二月。又《国语》云:王即斋宫,与百官御事并斋三日。乃有沐浴祼飨之事。前代当有耕而不祭,故阙此礼。《国语》又云:后稷临之,太史赞之。则知耕藉应有先农神座,兼有赞述耕旨。今藉田应散斋七日,致斋三日,兼于耕所设先农神座,陈荐羞之礼。赞辞如社稷法。

北魏

太祖天兴三年春,祭先农,用羊一。
《魏书·太祖本纪》不载。按《礼志》云云。
太宗泰常三年,立先农之坛于别兆。
《魏书·太宗本纪》不载。按《礼志》云云。

北齐

北齐以每岁正月吉亥祀先农。
《隋书·礼仪志》:北齐每岁正月上辛后吉亥,使公卿以一太牢祀先农神农氏于坛上,无配享。

隋制以孟春吉亥亲祭先农。
《隋书·礼仪志》:隋制,于国南十四里启夏门外,置地千亩,为坛,孟春吉亥,祭先农于其上,以后稷配。牲用一太牢。皇帝服衮冕,备法驾,乘金根车。礼三献。

太宗贞观三年正月二十一日,亲祭先农。
《唐书·太宗本纪》不载。按《会要》云云。
高宗永徽三年正月丁亥,亲享先农。
《唐书·高宗本纪》不载。按《会要》云云。
中宗嗣圣 年,〈即武后垂拱 年〉改藉田坛为先农坛。按《唐书·武后本纪》不载。按《礼乐志》:先农,唐初为帝社,亦曰藉田坛。垂拱中,武后改藉田坛曰先农坛。神龙元年,改先农坛为帝社坛。
《唐书·中宗本纪》不载。按《礼乐志》:神龙元年,礼部尚书祝钦明议曰:《周颂·载芟》:春藉田而祈社稷。《礼》:天子为藉千亩,诸侯百亩。则缘田为社,曰王社、侯社。今曰先农,失王社之义,宜正名为帝社。太常少卿韦叔夏、博士张齐贤等议曰:《祭法》,王者立太社,然后立王社。所置之地,则无传也。汉兴已有官社,未立官稷,乃立于官社之后,以夏禹配官社,以后稷配官稷。臣瓒曰:《高帝》,立汉社稷,所谓太社也。官社配以禹,所谓王社也。至光武乃不立官稷,相承至今。魏以官社为帝社,故挚虞谓魏氏故事立太社是也。晋或废或置,皆无处所。或曰二社并处,而王社居西。崔氏、皇甫氏皆曰王社在藉田。按卫宏《汉仪》:春始东耕于藉田,引诗先农,则神农也。又《五经要义》曰:坛于田,以祀先农如社。魏秦静议风伯、雨师、灵星、先农、社、稷为国六神。晋太始四年,耕于东郊,以太牢祀先农。周、隋旧仪及国朝先农皆祭神农于帝社,配以后稷。则王社,先农不可一也。今宜于藉田立帝社、帝稷,配以禹、弃,则先农、帝社并祠,叶于周之《载芟》之义。钦明又议曰:藉田之祭本王社。古之祀先农,句龙、后稷也。烈山之子亦谓之农,而周弃继之,皆祀为稷,共工之子曰后土,汤胜夏,欲迁而不可。故二神,社、稷主也。黄帝以降,不以羲、农列常祀,岂社、稷而祭神农乎。社、稷之祭,不取神农耒耜大功,而专于共工、烈山,盖以三皇洪荒之迹,无取为教。彼秦静何人,而知社稷、先农为二,而藉田有二坛乎。先农、王社一也,皆后稷、句龙异名而分祭,牲以四牢。钦明又言:汉祀禹,谬也。今欲正王社、先农之号而未决,乃更加二祀,不可。叔夏、齐贤等乃奏言:经无先农,《礼》曰王自为立社,曰王社。先儒以为在藉田也。永徽中犹曰藉田,垂拱后乃为先农。然则先农与社一神,今先农坛请改曰帝社坛,以合古王社之义。其祭,准令以孟春吉亥祠后土,以句龙氏配。于是为帝社坛,又立帝稷坛于西,如太社、太稷,而坛不设方色,以异于太社。
元宗开元十九年,停帝稷而祀神农于坛上,以后稷配。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礼乐志》云云。
开元二十三年,亲祀神农于东郊,配以勾芒。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礼乐志》云云。
《会要》:开元二十三年正月十八,曰亲祀先农。其年十一月十六日,亲祀神农于东郊,以后稷配。
肃宗乾元二年,祭神农,以后稷配。
《唐书·肃宗本纪》不载。按《礼乐志》:乾元二年,诏去耒耜雕刻,命有司改造之。天子出通化门,释軷而入擅,遂祭神农氏,以后稷配。冕而朱纮,躬九推焉。
宪宗元和五年,为先农坛于藉田。
《唐书·宪宗本纪》不载。按《礼乐志》:元和五年,诏以来岁正月藉田,太常修撰韦公肃言:藉田礼废久矣,有司无可考。乃据《礼经》,参采开元、乾元故事,为先农坛于藉田。

太宗雍熙四年,诏以来年正月祀先农。
《宋史·太宗本纪》不载。按《礼志》:雍熙四年,诏以来年正月择日有事于东郊。所司详定仪注:依南郊置五使。除耕地朝阳门七里外为先农坛,其祭先农,如郊祀例,馀并权用大祠之制。皇帝散斋三日,致斋二日,百官不受誓戒。神农、后稷册,学士院撰文进书。
真宗景德四年,有司请以亥日祀先农。
《宋史·真宗本纪》不载。按《礼志》:景德四年,判太常礼院孙奭言:来年正月一日享先农,九日上辛祈谷,祀上帝。《春秋传》曰:启蛰而郊,郊而后耕。《月令》曰:天子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亲载耒耜,躬耕帝藉。先儒皆云:元日,谓上辛郊天也;元辰,谓郊后吉亥享先农而耕藉也。《六典》《礼阁新仪》并云上辛祀昊天,次云吉亥享先农。望改用上辛后亥日,用符礼文。
仁宗明道二年二月丁未,祀先农于东郊。
《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神宗元丰二年,诏于京城东南建先农坛。
《宋史·神宗本纪》不载。按《礼志》:元丰二年十月癸卯,诏于京城东南度田千亩为藉田,置令一员,徙先农坛于其中。先是五月九日,王存等议,以南郊鏺麦殿前地及玉津园东南羡地并民田共一千一百亩充藉田外,以百亩建先农坛。
徽宗政和元年,有司议:享先农为中祠,命有司摄事。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按《礼志》云云。高宗绍兴七年五月壬申,命礼官举先农之祀。
《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十六年,亲飨先农。
《宋史·高宗本纪》不载。按《玉海》:绍兴十六年正月五日,礼官修定亲享先农亲耕。仪注:上之二十二日壬辰,皇帝衮冕亲享先农。二十五日乙未,百官表贺。
光宗绍熙五年,太社令陈岘奏葺先农坛,从之。
《宋史·光宗本纪》不载。按《文献通考》:绍熙五年,太社令陈岘奏九宫先农高禖坛壝芜废不治而农坛为甚,乞命临安府守臣葺筑以严祀典,从之。

世祖至元九年,始祭先农。
《元史·世祖本纪》:至元九年二月戊申,始祭先农,如祭社之仪。
至元十三年二月戊午,祀先农东郊。
至元十四年二月戊辰,祀先农东郊。
至元十五年二月戊午,祀先农。
至元十六年二月戊寅朔,祭先农于藉田。
至元二十一年二月丁亥,命翰林学士承旨撒里蛮祀先农于藉田。
按以上俱《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武宗至大三年,建坛祀先农。
《元史·武宗本纪》不载。按《祭祀志》:至大三年夏四月,从大司农请,建农、蚕二坛。博士议:二坛之式与社稷同。是岁命祀先农如社稷礼。

太祖洪武元年,御史寻适请耕藕田享先农以劝天下,上从之。
《春明梦馀录》云云。
洪武二年,始建先农坛,每岁亲祭。
《明会典》:洪武二年,始建先农坛于山川坛西南,列为大祀。每岁亲祭,遂耕藉田,以后稷氏配,已又奉仁祖配。后改中祀止,遣应天府官致祭不设配位,祭毕犹亲耕藉田。
洪武八年令府尹祭先农坛,不设配。
《春明梦馀录》云云。
《图书编》:洪武八年,奉钦依我想先农只是上古一个种田的人。今后祭先农时百官都致斋,那当祭日子教应天府官率耆老并种田的老人去祭,祭毕我率百官到那田所依前亲耕,钦此。遣应天府尹祭,不设配,上亲耕如故。
成祖永乐 年,北京建坛祀先农。
《明会典》:永乐定都建坛如南京,遣顺天府官致祭。自后遇登极,初行耕藉,礼则亲祭,每岁以仲春上戊日遣官致祭。
《春明梦馀录》:先农坛永乐初建于太岁坛傍之西南,上耕藉田亲祭。馀年顺天府尹祭天子耕用,亥日盖亥之地直上天仓星,又以建辰月祭灵星以求丰穰。灵星是天田星,在于辰,故农字从辰。
世宗嘉靖十六年,谕户部尚书祭先农。
《明会典》:嘉靖十六年,谕凡亲耕则户部尚书先祭先农,上至止行三推礼。
嘉靖四十一年,遣顺天府尹祭先农,免乐舞。
《图书编》云云。
穆宗隆庆元年,礼官言先农之祭即祈谷遗意宜罢,祈谷于先农,行事大享礼亦宜罢,诏可。
《春明梦馀录》云云。
悯帝崇祯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上亲祭先农坛。
《春明梦馀录》云云。崇祯十五年,复亲祀先农。
《春明梦馀录》:崇祯十五年二月己未卯刻,上驾至先农坛。六科同礼部导驾至,具服殿易皮弁服绛纱祭服至坛。坛上结黄幄,奉先农下。设上拜位、上拜揖甚恭。

皇清

顺治十一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一年二月,
皇上行耕藉礼躬祭
先农坛。
康熙十一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一年二月,
皇上行耕藉礼亲祭
先农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