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岁功典.仲冬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岁功典

 第八十六卷目录

 仲冬部艺文一
  黄钟十一月启     梁昭明太子
  仲冬时令赋      唐叔孙元观
  仲冬时令赋         萧昕
  仲冬时令赋        张钦敬
 仲冬部艺文二〈诗词〉
  大同十一月庚戌     梁简文帝
  早发交崖山还太室作    唐崔曙
  草堂即事          杜甫
  仲冬            吕渭
  十一月           刘蕃
  仲月赏花         韦同则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李商隐
  丙子仲冬紫阁寺联句   宋苏舜钦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 苏轼
  直玉堂十一月一日锁院是日苦寒诏赐官烛法酒书呈同院        前人
  仲冬南楼野望       陈允平
  翰林三朝御容戊戌仲冬朔把香前宫 元张翥
  丁酉仲冬即景〈二首〉    叶颙
  二年十一月和暖如春,上游观上苑,召侍臣危
  素,宋濂詹同吴琳及观等赐宴于奉天门东紫
  阁,蒙御制一序,赐之曰,卿等各赋一诗,以述今
  日之乐。          明魏观
  十一月十五日吴园见梅花有感〈以上诗〉
               汪道贯
  浣溪沙〈仲冬见花坞樱桃花以上词〉 宋毛滂
 仲冬部纪事
 仲冬部杂录
 仲冬部外编

岁功典第八十六卷

仲冬部艺文一

黄钟十一月启     梁昭明太子


日往月来,灰移火变。暂乖语默,顿隔秦吴。既传苏李之书,更共范张之志。冷风盛而结鼻,寒气切而凝唇。虹人汉而藏形,鹤临桥而送语。彤云垂四面之叶,玉雪开六出之花。敬想足下,世号冰壶,时称武库,命长袂而留客,施大被以招贤。酌醇酒而据切骨之寒,温兽炭而祛透心之冷。某携戈日久,荷戟年深,挥白刃而万定死生,引红旗而千决成败。退龙剑而却步,月下开营。进鲸鼓而横行,云前起阵。徒劳斩斫,岂用功勋。诸不具陈,谨申微意

仲冬时令赋〈以题为韵〉唐叔孙元观

乾知大始,变化惟众。白日贞辉以著乎运行,素月亏盈以纪乎孟仲。阴既往而阳受,暑既骤而寒送。景长而土圭可测,气肃而玉律潜中。若乃摇落既谢,戚戚无悰。霜雪凝凌以戒节,天地闭塞而成冬。羲和在兹,敬授人时。周之正则建子为首,冬之夜则问如何其。北斗阑干,乘招摇而直子。元堂在座,列群后以听辞。冬之日可爱,闻乎鲁史;一之日觱发,著于豳诗。其神元冥,厥德在水,其器闳奄,事官有司。植元圭以絓椟,乘元辂以载旗。顺物以终,乃安其性,因宜制节,用必克正。使夫有为而天下御正,无事而天下分定。先王以之狩田,孝子以之温凊,万人以之休息,群辟以之殷聘。一以明国家之盛,再以昭诵事之令。夫唯败度起功,逆时兴务,重其徭役,急彼征赋。动众不随其物宜,驭人不以其宽裕。灾异必降,甲己之气乘。疠疾必行,哭泣之哀聚。则知邦国兴否。噫,时令之可惧。

仲冬时令赋〈以题为韵〉   萧昕

岁杪星穷,时临月仲。元冥气肃,黄钟律中。北陆阴凝,西成物众。观四郊而息老,朝万国而来贡。于是我皇乃亲帅百辟,观隙三农,整六军以耀武,肆大阅于仲冬。然后乃即太庙,建元旗,事神率礼,抚俗观诗。斥声色以不御,守和平而自持。山泽从宜,候飞霜而校猎。川源有秩,因涸冻而沈祠。谨门闾而守法,慎盖藏以应期。斩木阳崖,采周官于是月。藏冰阴室,咏豳诗于此时。然后受计郡国,大颁锡命,祭必先贤,室惟行庆。驾铁骊以轨物,居元堂而布政。因宜制变,必酌于古文。授时乡方,乃行乎夏令。尔其谋猷克臧,备物必具。饬王政之礼,戒土功之务。天地既贞,阴阳乃裕。苟愆伏之必节,岂雪霜之是遇。故当北辰正而众星拱,东海深而百川赴。既一人而作哲,惟四方之所注。抚空怀以自怜,愧扬雄之作赋。

仲冬时令赋〈以题为韵〉  张钦敬

粤若大君光宅,海内文思,开帝王之洪绪,振皇纪之纲维。敷化布和,设明堂以听政。发祥储祉,坐宣室而受釐。有典有则,念兹在兹,负扆恭己,凝旒肃祗。享会必依乎是月,寒暑不易乎斯时。若乃睦以神人,施乎政令。普惠泽以流渥,鼓薰风而入咏。日月唯朗,星辰克正。调历数之璿衡,叶乾坤之宝命。况乎阳气告始,豳歌御冬。惟时是恤,维政之雍。穆元堂以敷化,感黄冠以劳农。命鲁史之登台,或书云物。审周官之有祀,时命秩宗。于是恒宪聿修,旧章遐布。饬盖藏之是密,警门闾而必固。一以永宁,各知攸措。涤器物之疏奄,釐冰池之凝冱。休力役,省征赋,养国中之鳏寡,罢官守之尸素。是使风雨丕顺,曾不爽于丰年。霜露以时谅,匪僭于岁暮。抚三五之遐轨,案道德之平裕。方见与羲农而比崇,岂直等成周之景祚而已。顾惭眇质,叨承选众,神仙作尉,非汉氏之称梅。孝友承家,愧诗人之歌仲。谬昌言于圣德,岂缘情而有中。

仲冬部艺文二〈诗词〉

大同十一月庚戌     梁简文帝


兹园植艺积,山谷久纡威。直兴转多绪,真事亦因依。是节严冬景,寒云掩落晖。远闻风瑟瑟,乱视雪霏霏。浪起川难渡,林深人至稀。山禽背径走,野马历塘飞。

早发交崖山还太室作    唐崔曙

东林气微白,寒鸟急高翔。吾亦自兹去,北山归草堂。仲冬正三五,日月遥相望。萧萧过颍上,昽昽辨少阳。川冰生积雪,野火出枯桑。独往路难尽,穷阴人易伤。伤此无衣客,如何蒙雪霜。

草堂即事          杜甫

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雪里江船渡,风前径竹斜。寒鱼依密藻,宿鹭起圆沙。蜀酒禁愁得,无钱何处赊。

仲冬            吕渭

江南仲冬天,紫蔗节如鞭。海将盐作雪,山用火耕田。

十一月           刘蕃

忆长安,子月时,千官贺至丹墀。御苑雪开琼树,龙堂冰作瑶池。兽炭毡炉正好,貂裘狐白相宜。

仲月赏花         韦同则

梅花似雪柳含烟,南地风光腊月前。把酒且须𢬵却醉,风流何必待歌筵。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丙子仲冬紫阁寺联句   宋苏舜钦

白石太古水〈才翁〉,苍崖六月冰。昏明咫尺变〈子美〉,身世逗留增,桥与飞霞乱〈才翁〉,人间独鸟升。风泉冷相搏〈子美〉,楼阁暮逾澄。反覆青冥上〈才翁〉,跻攀赤日棱。呗音充别壑〈子美〉塔影吊寒藤。仙掌挂太一〈才翁〉,佛坛依古层。岩喧闻𩰚虎〈子美〉,台静下饥鹰。晴槛通年雨〈才翁〉,浓罗四面罾。日光平午见〈子美〉,雾气半天蒸。潭碧寒疑裂〈才翁〉,钟清远自凝。阳陂冬聚笋〈子美〉,阴壁夏垂缯。有客饶佳思〈才翁〉,高吟出远凭。雄心翻表里〈子美〉,远目著轩腾。岑寂来清夜〈才翁〉,沈冥接定僧。宿猿深更杳〈子美〉,落水静相仍。松竹高无奈〈才翁〉,烟岚翠不胜。甘酸收脱实〈子美〉,坳隩布清塍。北野才沈著,南天更勃兴。恣睢超一气〈才翁〉,黤黕起孤鹏。并涧寒堪摘,看云重欲崩。行中向背失〈子美〉,呼处下高应。庭树巢金爵,樵儿弄玉绳。断香浮缺月〈才翁〉,古像守昏灯。乳管明相照,沙𩒹绿自矜。深疑啸神物〈子美〉欲敌殽陵。俯仰孤心挠,回翔百感登。画图风动壁,诗句涕沾膺。〈先公有留题在澄心阁〉岁月看流矢〈才翁〉,心肠剧断縆。追攀初有象,悲愤遂相乘。故赏知无遁,遗灵若此凭。依然忍回首〈子美〉,愁绝下崚嶒〈才翁〉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苏轼


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纷纷初疑月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先生索居江海上,悄如病鹤栖荒园。天香国艳肯相顾,知我酒熟诗清温。蓬莱宫中花鸟使,绿衣倒挂扶桑暾。抱丛窥我方醉卧,故遣啄木先敲门,麻姑过君急洒扫,鸟能歌舞花能言。酒醒人散山寂寂,惟有落蕊黏空樽。

直玉堂十一月一日,锁院是日苦寒。诏赐官烛法酒,书呈同院。        前人


微霰疏疏点玉堂。词头夜下揽衣忙。分光御烛星辰烂,拜赐宫壶雨露香。醉眼有花书字大,老人无睡漏声长。何时却逐桑榆暖,社酒寒灯乐未央。

仲冬南楼野望       陈允平

绣幕香温生暮寒,淡烟漠漠水漫漫。吟残庚岭梅千树,梦绕湘江竹万竿。风捲乱鸦栖古塔,雪迷孤雁落前滩。一声玉笛人何所,更上南楼独倚阑。

翰林三朝御容戊戌仲冬朔把香前宫元张翥


嘉禧殿前初日高,瑞光先映赭黄袍。云间瑞露收金掌,仗外微风飏彩旄。黄鹤仙人周子晋,碧鸡使者汉王褒。禁园尚觉馀寒在,未放春红上小桃。

丁酉仲冬即景二首      叶颙

烟梢深处隐栖翎,标格孤高迥出群。只恐听琴惊梦醒,踏翻松顷一巢云。
树头清啸两三声,纸帐梅花睡欲成。唤醒冷泉亭上梦,岭云飞动月初明。
二年十一月和煖如春,上游观上苑,召侍臣危素、宋濂、詹同、吴琳及观等。赐宴于奉天门东紫阁。蒙御制一序,赐之曰:卿等各赋一诗,以述今日之乐。          明魏观

深冬晴暖动逾旬,内苑游观诏侍臣。五色庆云开凤尾,九重丽日绕龙鳞。和鸾喜奉彤车御,式燕惭叨紫阁宾。淑气已从天上转,人间无地不阳春。
十一月十五日吴园见梅花有感汪道贯

独树梅花倍可怜,为伤迟暮得愁先。物华莫负登临兴,时序频催犬马年。眼底云光偷碧海,歌中雪色照瑶篇。因君转忆扬州事,官阁于今月正圆。
浣溪沙〈仲冬见花坞樱桃花〉宋毛滂
小浦韶光不待邀,早通消息与含桃,晚来芳意半寒梢。 含笑不言春淡淡,试妆未遍雨萧萧,东家小女可怜娇。

仲冬部纪事

《宋书·礼志》:高阳氏以十一月为正,玉以赤缯。《国语》:武王伐殷,星在天鼋。〈注〉星辰,星也。天鼋,次名从。须女八度至危,十五度为天鼋。谓周正月辛卯,朔二日壬辰,辰星始见,三日癸巳,武王发行,二十八日戊午,渡孟津,距戊子三十一日二十九日己未晦冬至,辰星在须女,伏天鼋之首。
《诗经·豳风·七月章》: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周礼·地官》:乡大夫之职,正月之吉,受教法于司徒,退而颁之。于其乡吏,使各以教其所治。
州长,正月之吉,各属其州之民而读法,以考其德行、道艺而劝之,以纠其过恶而戒之。
山虞,仲冬斩阳木,〈订义〉郑康成曰:阳木,在山南者。王昭禹曰:斩阳木必以仲冬,以水之盛气养其坚,则齐诸其阴也。
《夏官》:大司马,中冬教大阅。〈订义〉郑锷曰:春秋凡书大蒐、大事、大阅,皆谓事之尤大也。左氏为之说曰:大阅简车徒也。以大司马观之,春教以铙鼓,夏教以号名,秋教以旗物,至冬农隙,则合三时所教者大习之。故名曰大阅,奚止简车徒而已。
《秋官》:布宪掌宪邦之刑禁,正月之吉,执旌节以宣布于四方,而宪邦之刑禁。〈订义〉郑锷曰:大司寇,正月之吉,布刑于邦国都鄙。又县刑象以示万民。小司寇于正岁帅属观刑象,及宣布于四方宪刑禁矣。布宪复掌之者。盖大司寇布之者,举其纲也;小司寇宣之者,行于朝也。四方万里或未之知,布宪执旌节适四方而宣布之,所至之处,又从而表县之,无有不明刑禁之为不可犯也。
《汉书·高帝本纪》:元年十一月,诏诸县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耦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扺罪。馀悉除去秦法,吏民皆按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十二年十一月,行自淮南还,过鲁,以太牢祠孔子。《汉旧仪》:惠帝三年,相国奏诸御史监察三辅郡。所察者九条,监者二岁一更,常以十一月奏事。
《汉书·武帝本纪》: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元鼎四年十一月甲子,立后土祠于汾阴脽上。礼毕,行幸荣阳,还至洛阳。诏曰:观于周室,邈而无祀。询问耆老,乃得孽子嘉。其封嘉为周子南君,以奉周祀。〈注〉子南,其封邑之号,以为周后,故总言周子南君。《宣帝本纪》:地节三年十一月,诏曰:朕既不逮,导民不明,反侧晨兴,念虑万方,不忘元元,惟恐羞先帝圣德。故并举贤良方正,以亲万姓,历载臻兹,然而俗化阙焉。《传》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其令郡国举孝弟有行义闻于乡里者各一人。
《后汉书·明帝本纪》:永平二年十一月甲申,遣使者以中牢祀萧何、霍光。帝谒陵园,过式其墓。
永平十七年冬十一月,初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章帝本纪》:建初四年十一月壬戌,诏:下太常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会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使五官中郎将魏应承制问,侍中淳于恭奏,帝亲称制临决,如孝宣甘露石渠故事,作白虎议奏。〈注〉今白虎通。
《和帝本纪》:永元三年十一月癸卯,诏曰:高祖功臣萧曹为首,有传世不绝之义。曹相国后容城侯,无嗣。朕望长陵东门,见二臣之垄,循其远节,每有感焉。忠义获宠,古今所同。可遣使者以中牢祀大鸿胪,求近亲宜为嗣者,须景风绍封以章厥功。
永元十三年冬十一月,安息国遣使献师子,及条枝。大爵丙辰,诏曰:幽并凉州户口率少,边役众剧,束脩良吏,进化路狭。其令缘边郡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安帝本纪》:建光元年十一月癸卯,诏:三公特进侯卿校尉,举武猛堪将帅者各五人。
延光二年十一月甲辰,校猎上林苑。
《顺帝本纪》:阳嘉元年十一月辛卯初,令郡国举孝廉。限年四十以上诸生,通章句,文吏能笺奏,乃得应选。其有茂才异行若颜渊子奇,不拘年齿。
《玉海》:黄初元年十一月,柴于繁阳,有黄鸟衔丹书集于尚书台,于是改元。
《晋书·礼志》:武帝泰始三年十一月,改宗圣侯孔震为奉圣亭侯。诏太学及鲁国,四时备三牲以祀孔子。《武帝本纪》:泰始六年冬十一月,幸辟雍,行乡饮酒之礼,赐太常博士、学生帛牛酒,各有差。
咸宁四年十一月,太医司马程据献雉头裘,帝以奇技异服,典礼所禁,焚之于殿前。
《傅咸·款冬赋序》:予曾逐禽登于北山,于时仲冬之月,冰凌盈谷,积雪被崖,顾见款冬,炜然始敷。
《孝子传》:焦华,西秦时人,父病甚,仲冬思瓜,求之不得。忽梦一人,黄冠,谓曰:闻子父病思瓜,故送瓜以助子。华拜受之。及寤,瓜在手,馨香非常,父食而愈。
《宋书·符瑞志》:孝武帝大明三年十一月己巳,肃慎氏献楛矢石砮。高丽国译而至。
《李华·复练塘序》:练湖,幅员四十里。永泰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拜韦损为润州增理,故塘缭而合之。广湖为八十里,象月之规,俦金之固,灏灏如吞吐日月,沈沈如韫蓄风雨。所润者远原隰皆春,疏为斗门河渠通流。
《魏书·成淹传》:显祖于仲冬之月,欲巡漠北,朝臣以寒甚,固谏,并不纳。淹上接舆释游论,显祖览之,诏尚书李䜣曰:卿等诸人,不如成淹论,通释人意。乃敕停行。《北齐书·文宣帝本纪》:天保九年,诏阳仲冬一月燎野,不得他时行火,损昆虫草木。
《北史·周高祖本纪》:建德元年十一月景午,帝亲御六军,讲武于城南。
《荆楚岁时记》:仲冬之月,采撷霜芜菁葵等杂菜,乾之,并为咸菹。〈注〉有得其和者,并作金钗色。今南人作咸菹,以糯米熬捣为末,并研胡麻汁和酿之,石榨,令熟。菹既甜,脆汁亦酸美,其茎为金钗股,醒酒所宜也。《北史·婆利国传》:祭祀必以月晦,盘贮酒殽浮之流水,每十一月必设大祭。
《旧唐书·职官志》:诸府折冲都尉,每岁十一月,以卫士帐上尚书省,天下兵马之数以闻。
《六典》:礼部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贡举之政。凡举试之制,每岁仲冬率与计偕,其科有六,一曰秀才,二曰明经,三曰进士,四曰明法,五曰书,六曰算。凡此六科,求人之本,必取精究理实而升为第。其有博综兼学,须加甄奖,不得限以常科。
《集贤注记》:自置院之后,每年十一月,内即命书院写新历日一百二十本,颁赐亲王公主及宰相公卿等,皆令朱墨分布,具注历星递相传写,谓集贤院本。《通典》:唐贡士之科,每岁仲冬,郡县馆监课视其成者。长史会属寮,设宾主,有乡饮酒礼歌鹿鸣之诗,既荐而与计偕。
凡府在赤县,为赤府,在畿县,为畿府。卫士以三百人为团,团有校尉;五十人为队,队有正;十人为火,火有长;火备六驮马驴;米粮、介冑、戎器、锅幕贮之府库以备武事。每岁十一月,以卫士帐上于兵部,以候徵发。《中华古今注》:武德九年十一月,太宗诏:自今以后,天子服乌纱帽,百官士庶皆同服之。
《唐书·太宗本纪》:贞观元年十一月己未,许子弟年十九以下,随父兄之官所。
《通鉴》:贞观四年十一月,上读明堂针灸书,云:人五脏之系,咸附于背。戊寅,诏:自今,毋得笞囚背。《唐会要》:贞观九年十一月,康国献金桃银桃。诏命植苑中。
《实录》:贞观十一年十一月乙未,狩于济源之陵山,亲御弓矢以所获鹿荐庙。
《通鉴》:贞观十二年十一月丁未初,置左右屯营飞骑于元武门,以诸将军领之。又简飞骑才力骁健善骑射者,号百骑,衣五色袍,乘骏马,以虎皮为鞯。凡游幸则从焉。
《唐会要》:贞观十三年十一月三日,扬州长史李袭誉撰《忠孝图》二十卷,上之。太宗览而称善。
《册府元龟》:贞观十六年十一月甲子,幸庆善宫,召武功之邰城,立节三时丰义,四乡士女七十以上,及居宫侧数百人赐宴。父老争上寿,赐帛有差。
《唐书·太宗本纪》:贞观十七年十一月壬午,以凉州获瑞石,赦凉州。
《唐会要》:贞观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诞皇孙,宴宫寮于弘教门。太宗幸东宫,自殿北门入。谓宫臣曰:顷来生业稍可,非乏酒食而唐突公等宴会,朕有甲观之庆,故就卿等为乐耳。
《唐书·太宗本纪》:贞观十八年十一月庚辰,遣使巡问郑汝怀泽四州,高年宴赐之。
《唐会要》:永徽三年,诏:律学未有定疏,宜广名解律人修义疏。使中书门下监定参撰律疏,成三十卷。四年十一月九日,上之。诏颁行天下。
显庆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讲武滍水之南,行三驱礼。设次于尚书台以观之。许州长史封道弘奏:台本汉南郡太守马融讲尚书于此,因以为名。今陛下亲降此台,以观校习,请改为讲武台。从之。
《玉海》:上元舞者,高宗所作也。舞者百八十人,衣画云五色衣,以象元气。其乐有上元二仪、三才、四时、五行、六律、七政、八风、九宫、十洲。得一庆云之曲,大祠享皆用之。至上元三年十一月三日,诏惟圜丘方泽太庙乃用,馀皆罢。
《唐会要》:仪凤二年十一月六日,太常少卿韦万石奏,据贞观礼郊享日,文舞奏元和顺和永和等乐,舞人著委貌冠,舞执籥翟;武舞奏凯安,舞人著平冕,执干戚。诏:录凯安六变法象奏闻。
调露元年十一月十一日,于阳城周公测景,所得土圭长丈二尺七寸。
《全唐诗话》:景龙二年十一月十五日,中宗诞辰内殿联句为柏梁体。
《册府元龟》:景龙三年十一月庚子,幸兵部尚书章嗣立庄舍,宴赐甚厚,特封谷为幽栖谷。
《唐书·武后本纪》:天授元年以十一月为正月。
《唐会要》:圣历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造三阳宫于嵩阳县。
《玉海》:开元十年十一月乙未,诏宰相共食,实封三百户以七丁为限。堂封自此始。
《通鉴》:开元十三年十一月丙戌,至泰山,上问礼部侍郎贺知章曰:前代玉牒之文,何故秘之。对曰:或密求神仙,故不欲人见。上曰:吾为苍生祈福耳。乃出玉牒,宣示群臣。太仆卿王毛仲以牧马数万匹,从色别为群,望之如云锦。上嘉毛仲之功。甲午,车驾发自泰山。庚申,上还至宋州,宴从官于楼上,刺史寇泚预焉。上谓张说曰:向者屡遣使臣分巡诸道,察吏善恶。今因封禅,历诸州,乃知使臣负我多矣。怀州刺史王丘、魏州刺史崔沔、济州刺史裴耀、卿三人者,不劳人以市恩,真良吏矣。顾谓寇泚曰:比亦屡有以酒馔不丰,诉于朕者。知卿不借誉于左右也。自举酒赐之。宰臣率群臣起贺,楼上皆称万岁。
《唐书·明皇本纪》:开元二十年十一月庚申,如汾阴祠后土大赦,免供顿州今岁税。赐文武官隆勋爵,诸州侍老帛,武德以来功臣后及唐隆功臣三品以上子官。
《唐会要》:开元二十六年十一月十四日,敕武贡以求才实比委郎官,未称其事。今后令侍郎知武举。开元二十九年十一月,陕郡太守李齐物凿三门山路通流,便漕运。开渠,得古犁铧三于石下,皆有文曰平陆,遂妀河北县为平陆。
天宝四载十一月十六日,敕御史依旧置黄卷书阙失,每岁委知杂御史长官比类能否,送中书门下改转日褒贬。
大历二年,岭南节度使徐浩奏,十一月二十五日,当管怀集县阳雁来,乞编入史。从之。先是,五岭之外翔雁不到,浩以为阳为君德,雁随阳者,臣归君之象也。《实录》:大历六年十一月,文单国王来朝,献驯象十有一。宰臣上言曰:《春秋》载异国之朝,《周书》美西旅之献,重其德化及远也。
《唐会要》:建中元年十一月二日,礼仪使颜真卿等奏,郡县主见舅姑,请于礼会院过事。明日早,执笲盛以枣栗腶脩,奠于舅姑席前,赴光顺门谢恩,驸马加以璋,郡主婿加以璧,以代用焉。贞元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敕京官及京兆府县官加给料钱。
《旧唐书·德宗本纪》:贞元九年十一月甲辰,冬制荐官宜令尚书丞郎于都堂,访以理术,论时务状,考其通否及历任考课事迹,定为三等,并举主姓名,仍令御史一人为监试。如授官后,政事能否,委御史台观察。使以闻而殿最举主。
《唐会要》:元和七年十一月,梓州上言,龙州界嘉禾生,有麟食之,每来,一鹿引之,群鹿随之。使画工就图之,并嘉禾一函以献。
《玉海》:十一月十四日,唐懿宗生,名延庆节。
《旧唐书·东女国传》:东女国以十一月为正。
《名画录》:道士张素卿性好画,惟画道门尊像。甲寅岁十一月十一日,值蜀主诞生之辰,安公进素卿所画十二仙真形十二帧。蜀主耽玩,因命翰林学士欧阳炯次第赞之,凡有醮奏于玉局,开悬供养。
《宋史·礼志》:建隆二年,礼院准礼部贡院移按礼阁,新仪云,旧仪无贡举人谒先师之文。开元二十六年诏诸州贡举人见讫,就国子监谒先师。官为开讲,质问疑义,所司设食。昭文、崇文两馆学士及监内诸举人亦准此。自后诸州府贡举人,十一月朔日正衙见讫,择日谒先师,遂为常礼。
《玉海》:建隆三年十一月七日辛酉,以殿前侍卫诸军及京都兵从驾出元化门,大阅西郊。
《宋史·礼志》:建隆四年十一月,诏以郊祀。前一日,遣官奏告东岳城隍,浚沟庙、五龙庙及子张、子夏庙。他如仪。
乾德元年,礼仪使陶谷言,飨庙郊天,两日,行礼从祀官前,七日皆合于尚书省,受誓戒,自来一日之内受两处誓戒,有今虔洁。今拟十一月十六日行郊礼望,依礼文,于八日先受从享太庙誓戒,九日别受郊天誓戒,其日请放朝参。从之。自后,百官受誓戒于朝堂。宗室受于太庙。
《玉海》:乾德元年十一月甲子,南郊将升坛,有司具黄褥为道,上命彻之。
《宋史·礼志》:开宝元年十一月,郊以燎台稍远不闻,告燎之声始用爟火,令光明远照,通于祀所。
开宝四年十一月五日,江南李煜,吴越钱俶各遣子弟来朝,宴于崇德殿。
《玉海》:开宝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合祭天地于圜丘,始用绣衣卤簿。
开宝九年十一月八日庚午,太宗命转运以三科察举官吏,政绩尤异为上,恪居官次职务,粗治为中,临事弛慢,所莅无状为下。岁终以闻。
《宋史·选举志》:凡命士应举,谓之锁厅试。所属先以名闻,得旨而后解。既集,什伍相保,家状并。试卷之首署年及举数场第,乡贯不得增损移易。以仲冬收纳,月终而毕。将临试期,知举官先引问联保举状,佥同而定焉。
《玉海》:雍熙二年十一月戊子,以时雪未降,命群臣分祷京师祠庙。是日雨雪,上大悦,制诗二首,赐宰相等,令属和。
《宋史·礼志》:太宗雍熙二年十一月,诏曰,夫顺时蒐狩礼有旧章,非乐畋游,将荐宗庙,久隳前制,阙孰甚焉。爰遵时令,暂狩近郊,既躬获禽,用以荐俎。其令月十一日畋猎,亲射所获田禽,并付所司,以备太庙四时荐享。著为令。
《玉海》:雍熙四年十一月四日,礼仪使言御耒耜二具,并绦并饰以青准。乾元故事,其制如农人,所执者不加雕饰,事毕,内中尚收之,载以耕根车。
端拱二年十一月九日,诏曰:国家先定车服制度,闻士庶尚有奢僭,于是鞍辔服带悫头巾子并为条制,复禁泥金真珠服饰。
待制候对,唐制也。每正衙待制官两员,正衙退后,又令六品以下于延英候对,皆所以备顾问。其后每入閤,即有待制次对官。后唐天成中废。淳化二年十一月一日,诏复百官次对,每起居日,常参官两人,次对閤门受其章。
淳化五年十一月十七日,上幸国子监,赐直讲孙奭五品服。复幸太学,赐群臣坐。时侍讲李至,执经讲《尧典》一篇。未毕,令奭讲《说命》三篇。帝曰:《尚书》主言治世之道,《说命》最备。文王得太公,高宗得傅说,皆贤相也。饮从官酒三行,赐奭帛三十匹。
至道元年十一月十七日,上阅武便殿,卫士挽弓有及一石五斗者,矢二十发而绰有馀力。因谓近臣曰:事有奇异惊听者,此是也。方今寰海无事,美才间出,悉在我彀中矣。朕向于行伍中,选气质端、谨勇而知礼进退有度者,授以挽强之法,俾相讲教,所以弧矢之妙,夐古无比。又令骑步兵各数百,东西列阵,发矢如一,容止中节。上曰:数百人犹兵威可观,况堂堂之阵数万成列者乎。
《宋史·五行志》:至道六年十一月,襄州民刘士家生木有文,如鱼龙凤鹤之状。
《玉海》:咸平三年十一月五日,上御崇政殿,阅捧日天武右厢第一指挥使,教战前列骑士,步卒次之。举赤旗则骑进,青旗则步进,弓弩齐发,矢下如雨。复以金鼓节其进退。擢射御超伦者,递补军职。
《宋史·礼志》:真宗咸平四年十一月二十日,御龙图阁曲宴,诏近臣观太宗草行飞白篆,籀八分书及画。《玉海》:咸平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庚寅,校猎近郊,至棘店,顿宴从臣。
《宋史·天文志》,景德三年十一月,周伯星复见在氐,自是常以十一月长见东方。
《玉海》:景德四年十一月十八日,雪,宴近臣于中书馆阁。于崇文院,帝作瑞雪五言诗,令馆阁即席和进。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一日,幸曲阜县,谒文宣王庙。礼毕,于殿西序召见孔氏子孙,抚谕问宣尼坟陇所在,令子孙前至孔林,以林木拥道,降舆乘马至墓,设奠再拜。退坐北序,与从臣阅碑版,诏追谥曰元圣文宣王。
《宋史·礼志》: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诏,天庆节听京城燃灯一昼夜。
《玉海》:大中祥符三年十一月三日,召辅臣至龙图阁,观铜浑仪。其制为天轮二,一平一侧,各分三百六十一度,又为黄赤道立管于侧轮中,以测日月星辰行度,皆无差。
十一月庚子,陕州言宝鼎县河清,遣官往祭,群臣称贺。
大中祥符四年十一月丁丑,出占城国所献师子,命近臣视之。上作七言诗,预观者咸赋,又作长歌,命近臣属和。
《宋会要》:大中祥符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诏,加上东岳淑明后,南岳景明后,西岳肃明后,北岳靖明后,中岳正明后之号。
《玉海》:大中祥符七年十一月十日,御乾元门,观酺者五日,是日近臣咸与宴,京畿父老于楼下,赐锦袍茶绢,日有五色晕庆云见。
《宋史·五行志》:大中祥符八年十一月,通州军言醴泉出汶山下,有疾者饮之皆愈。
《玉海》:大中祥符九年十一月壬寅,甘露降玉清昭应宫太初殿桧柏,上作歌,群臣皆和。甲辰,降会灵观柏木,上作七言六韵诗,群臣咸和。
天禧二年十一月十三日,召近臣至太清楼,观太宗御书及圣制群书,赐宴楼下。上作太清楼阅书歌诗二首。
天圣六年十一月癸卯,益州献异花似桃四出,上异之,目为太平瑞圣花。
天圣九年十一月十日癸未,翰林侍讲学士孙奭知兖州,赐近臣馆阁官饯于瑞圣园,帝作七言诗,宠其行,诏近臣皆赋。
景祐四年诏,礼部贡举举人到,以十一月二十五日为限,先是崇政说书,贾昌朝言,举人有亲戚在本贯,守官及随侍远地,并发解官之亲戚,令转运司差官类试。每十人解三人,其距本贯二千里内者,令归赴秋试。学士丁度等议,谓二千里内,举人赴试不及,故有是诏。
宝元二年十一月二日己丑,遣内侍就辅臣第,赐御飞白书各一轴,辅臣张士逊等入谢奏曰:陛下万几之烦,翰墨不倦。神笔奇奥,旷古未有。上曰:朕听政之暇,无所用心,以此自娱耳。
康定元年十一月十日,加封四渎。
《燕翼诒谋录》:庆历元年十一月郊祀,赦文功臣不限品数,诏私门立戟,文武臣僚许立家庙,已赐门戟,给官修建。
《玉海》:庆历三年十一月壬辰,五星皆东方。占,曰中国安宁。
庆历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猎城南之东韩村,初至玉津园,降辇乘马,分骑士四千为左右。翼节以旌鼓,合围场径十馀里,部队相属。上按辔中道,亲挟弓矢而屡获禽。至棘店,御帐殿,召父老,问以子孙供养几何,土地种植宜否。慰劳久之,诏免所过民田租。猎城南还,次近郊,遣卫士更奏技于前,皆两两相当。掉鞅挟槊以相决胜,谓辅臣曰:此可以观才勇也。
庆历八年十一月癸亥,赐王贻永李用和笏头金带。故事,非二府文臣不赐。惟张耆在密院兼侍中尝赐之。
嘉祐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置在京都水监,以吕景初判监,罢河渠司。
《天中记》:嘉祐八年冬十一月,京师有道人游,卜于市,莫知所从来。貌体古怪,不与常类。饮酒无算,未尝觉醉。都人士异之,相与諠传。好事者潜图其状,后近侍达帝引见,赐酒一石,饮及七斗。次日司天台,奏寿星临帝座。忽失道人所在,仁宗嘉叹久之。
《玉海》:治平二年十一月壬申,祀圜丘。故事,新祀,皇帝将就版位,祀官皆回班向。上诏勿回班。
治平四年十一月十二日,命韩琦判永兴兼陕府西路经略安抚使,赐手札,趣令治装。并封示蔡挺李肃之所奏事。故事,节度使辞,赐窄衣束带甲马。上以琦再世宰辅,位处三公,特赐对衣、笏头带鞍、辔马,仍令常服引对。
元祐二年十一月壬申,诏,讲读官遇不开讲日,具汉唐故事有益政体者二条进入,从苏颂之请也。颂每进可为规戒有补时政者,述以己意,反复言之。《道山清话》:元祐丁卯十一月雪中,予过范尧夫于西府。先有五客在坐,予既见,因众人论说民间利害,公甚喜。书室中无火,坐久寒甚。公命温酒来,公与坐客各举两大白。公曰:说得通透,复令人心神融畅。《东坡文集》:元祐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既雨微雪,予以寒疾在告,危坐。至夜,与王元直饮姜蜜酒一杯,醺然径醉,亲执鎗匕,作荠青虾羹,食之甚美。他日归乡,勿忘此味也。
《苏轼·聚星堂雪诗序》:元祐六年十一月一日,祷雨张龙公,得小雪,与客会饮聚星堂。忽忆欧阳文忠公作守时雪中约客赋诗,禁体物语,于艰难中特出奇丽。尔来四十馀年,莫有继者。仆以老门生继公后,虽不足追配先生,而宾客之美殆不减当时。公之二子又适在郡,故辄举前令,各赋一篇:窗前暗响鸣枯叶,龙公试手行初雪。映空先集疑有无,作态斜飞正愁绝。众宾起舞风竹乱,老守先醉霜松折。恨无翠袖点横斜,祇有微灯照明灭。归来尚喜更鼓永,晨起不待铃索掣。未嫌长夜作衣棱,却怕初阳生眼缬。欲浮大白追馀赏,幸有回飙惊落屑。模糊桧顶独多时,历乱瓦沟裁一瞥。汝南先贤有故事,醉翁诗话谁续说。当时号令君听取,白战不许持寸铁。
《辟寒》:东坡卧病逾月,请郡不许,复直,玉堂十一月一日锁院。是日苦寒,诏,赐官烛法酒。
《玉海》:元祐七年十一月十三日南郊,苏轼为卤簿使导驾,内中红车争道乱行。轼于车上草奏。明日,敕有司严整仗卫,自皇后以下皆不复迎谒中道。
崇宁元年十一月十二日,诸王宫置大小二学,增置教授二员,立考选法。
崇宁三年十一月四日甲戌,幸太学辟雍。手诏,赐司业吴絪等学官迁秩,赐章服,两学授官免举,赐帛。《宋史·河渠志》:大观元年十一月,诏曰:禹贡三江既入,震泽底定,今三江之名既失其所,水不趋海,故苏湖被患。其委本路监司,选择能臣,检按古迹,循导,使之趋下。并相度圩岸以闻。于是复诏陈仲方为发运司属官,再相度苏州积水。
《玉海》:大观元年,诏,讲求典礼,尚书省置议礼局。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御制冠礼沿革十卷付议礼局,馀五礼,令视此编次。
大观三年十一月,算学尊黄帝为先师,风后等配享商巫,咸至周王朴七十人从祀。
《宋史·礼志》:政和三年十一月五日,以修祀事天真示见,诏为天应节。
政和七年十一月一日,上御明堂南面以朝百辟,退坐,于平朔颁政。其礼百官常服立明堂下,乘舆自内殿出,负斧扆坐明堂,大晟乐作,百官朝于堂下,大臣升阶。进呈所颁布时令,左右丞一员跪请付外施行。宰相承制可之,左右丞乃下,授颁政官颁政。官受而读之,讫出。閤门奏礼毕,帝降座,百官乃退。自是以为常。
《玉海》:政和八年,著雍阉茂之岁太一临乾维,建北太一宫于龙德宫后,直都城之西北隅,前殿曰黄秘,次曰统元,神贶殿门曰黄秘之门,仲冬上辛蒇事。绍兴五年十一月庚午朔,初置节度使以下象牙牌。其法,自节钺正任至横行遥郡,第其官资,书之于牌。御书押字刻金,填之仍合同制造,一留禁中,一降付都督府。相臣主其事缓急。临敌,果有建立奇勋之人,量功劳先给赐以为执守。
绍兴六年十一月,上书大成殿榜赐成都府,学用教授范仲殳请也。学殿建于东汉之初,平汉人以大隶记修筑岁月,刻于东楹。至今九百四十三年,天下栋宇之古,无过于此。
绍兴十九年,太史令胡平言,十一月十二日行礼景灵宫,登辇出内,天气开明,见帝座及三台星体明耀。十三日,车驾至青城,阴雾收敛,登坛至礼毕,天气澄肃,星月明莹,回銮肆赦有彩云之瑞。乞宣付史馆。从之。上因是亲制喜霁诗,宰辅从臣皆和以进。
绍兴二十三年十一月九日,赐讲读官御筵于秘书省,就赐香茗。皆作诗以谢,自是为故事。
《辟寒》:宋王十朋游天衣寺,序绍兴戊寅冬十有一月己卯日南至,后二日游天衣者,八人皆前进士。宦游于越者,黎明成装,集于贺监之故居。天气既佳,爱日初长,篮舆出蠡城之南,道乎稽山之阴,徜徉乎秦。望鉴湖,千岩万壑之间,有松阴十里,林麓静深,山转径迂,烟霭出没。初行若迷,俄有钟磬声出乎翠微之端,盖天衣寺也。十峰堆秀,双涧涵碧,朝阳法华,二峰尤苍然崭绝乎其中。寺有唐人李泰和、徐季海、元微之、白乐天、李公华诸作者诗文。其碑刻尚无恙,有化身普贤,飞来铜像,萧梁衣钵双乌故事,缁徒颇能道之。方杖屦寻幽,有府吏将使君之命,饷以百榼。既拜赐,有举杯而言者曰:今日之集盖不偶然也,昔王谢兰亭之游,群贤少长毕集,可谓雅会矣。然赋不就者十有六人,岂若吾侪臭味之同游从之胜乎。白衣之来,非王弘之酒,乃楚元之醴也。欢其可以不既乎。于是举白飞觞,唱酬交作,杂以谐笑,咸有馀适。僧有劝游云门者,夕阳薄山,遂不果往。乃舍车联骑,探梅而还。《宋史·礼志》:隆兴二年,诏曰:朕恭览国史,太祖乾德诏书,有云务从省约,无至劳烦,仰见事天之诚,爱民之仁,所以垂万世之统者在是。今岁郊见,可令有司除礼物军赏,其馀并从省约。初降诏以十一月行事,以冬至在晦日,以至道典,故改用献岁上辛。遂改来年元为乾道。
乾道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幸白石教场阅兵,皇帝登台举黄旗,诸军皆拜举白旗,三司马军首尾相接。举红旗向台合围,射生官兵出马射獐兔。举黄旗,射生官兵,就台下献所获。帝遂慰劳,赐赉诸将鞍马、金带,以及士卒。诸军欢腾鼓舞就列。百姓观者如山。时久阴曀,暨帝出,郊云雾解,驳风日开霁。
《枫窗小牍》:浙江石塘,创于钱氏,乾道七年十一月十八日,帅臣沈夐修石堤成,增石塘九十四丈。
《玉海》:乾道九年十一月八日,太庙行礼,阴云阁雨。既成,谒飨瑞雪应时。
《宋会要》:乾道九年十一月四日,诏:郊祀免奏符瑞。九日,亲郊。十一日,宰臣曾怀等奏:郊祀礼成,兼以瑞雪应时,未明而霁,以至青城宿斋,圜丘蒇事,天气澄爽。此皆圣德昭著,高穹降格。上曰:君臣之间,正当修饬,以答天贶。
《玉海》:嘉定二年十一月十六日,侍读章颖等言,前此未有晚讲坐讲,自陛下始行之。书之国史,为法来世。按讲官十员,两日一次。五人上讲,早二晚三,早讲殿上,晚小衫坐讲。
《文献通考》:高句丽,岁以建子月祭天。
康居国,十一月鼓舞乞寒,以水交泼为乐。
《金史·食货志》:泰和五年,签南京按察司事李革言,近制令人户推收物力,置簿标题。至通推时,止增新强、销旧弱,庶得其实。今有司奉行灭裂,恐临时冗并,卒难详审。可定期限以督之。遂令自今年十一月一日,令人户告诣推收标附,至次年二月一日毕。违期不言者,坐罪。
《研北杂志》:赵子昂学士言,嵇侍中庙在汤阴县西门外二里。延祐元年十一月十九日,彰德朱长孺道邦人之意,求书晋嵇侍中之庙六字,敬其忠节,不辞而书之。运笔如飞,若有神助。是夜京口石民瞻馆于书室,梦一丈夫,云:今日赵子昂为余书庙额,故来谢之。《元史·祭祀志》:至顺元年冬十一月望,曲阜兖国复圣公新庙落成。
《辟寒》:倪云林云:十一月十七日,过与之洛涧山居留宿。忽大雪作。及明起,视户外,严岫如玉琢,削竹柎压,倒径无行踪。飘瞥竟日,至暮未已,雪深尺馀。因赋诗留别。
《泊庵集》:永乐十五年十一月,金水河太液池冰凝结。众像态状奇巧,其时密云亦献瑞冰如水晶,含玉者凡七,与金水河所结无异。
《菊隐纪闻》:明慈圣太后事佛甚谨,宫中称为九莲菩萨。每岁十一月十九日为其诞辰,百官率于午门前称贺,长安百姓妇孺俱于佛寺进香祝釐。
《北京岁华记》:十一月,琢石如弹丸,置于地。童子以足送之,前后交击为胜。始击羯鼓,鼓用铁为圈,单皮覆之,每十人五人聚击,女子亦然。

仲冬部杂录

《诗经·豳风·七月章》曰:为改岁,入此室处疏。以仲冬阳气始萌,可以为年之始。故改正朔者,以建子为正。从养蚕,而至此时,一岁之女功止。故告妇子,令之入室避寒也。
《公羊传·春王正月疏》:凡草物,皆十一月动萌而赤,王者,应以十一月为正,则命以赤瑞。
《国语》:辰在斗柄,注辰日月之会斗柄。斗,前也,谓戊子后三日,得周正月辛卯朔,于殷为十二月,夏为十一月,是日,月合辰斗前一度。
《易通卦验》:十一月,广莫风至,则兰射干生,射音亦即今之乌扇。
《孝经·援神契》:仲冬,昴星中收莒芋。
《史记·天官书》:困敦岁,岁阴在子,星居卯,以十一月与氐房心晨出,曰天泉。元色甚明,江池其昌,不利起兵。其失次,有应在昴。
辰星,仲冬最出郊东方,与尾箕斗牵牛俱西,为中国。《汉书·律历志》:太极元气函,三为一极中也,元始也,行于十二辰,始动于子。〈注〉元气始起于子,末分之时,天地人混合为一,故子数独一也。
《淮南子·天文训》:北斗之神有雌雄,十一月合子谋德。《后汉书·陈宠传》:冬至之节,阳气始萌,故十有一月,有兰射干芸荔之应。
《白虎通·礼乐篇》:埙在十一月,埙之为言勋,阳气于黄泉之下,默蒸而萌。
《五行篇》:十一月,律谓之黄钟,何。中和之色,钟者,动也。言阳气动于黄泉之下,动养万物也。
《绋冕篇》:麻冕者,何。周宗庙之冠也。《礼》曰:周冕而祭十一月之时,阳气冕仰黄泉之下,万物被施前冕而后仰,故谓之冕。
《士冠经》曰:委貌周道。所以谓之委貌,何。周统,十一月为正,万物萌小,故为冠饰。最小,故曰委貌。委貌者,委曲有貌也。
《四民月令》:冬十一月,可酿醢。
《广雅》:羊,以仲冬产者为次羔。
《西京杂记》:纯阴用事,未冬至前一日。
《名医别录》:苋实,一名莫实,细苋亦同生淮阳、川泽及田中,叶如蓝。十一月采。弘景曰,细苋即是糠苋。食之乃胜而并冷利,被霜乃熟,故云十一月采。
款冬花,生常山山谷及上党水旁,十一月釆。花阴乾。《三礼义宗》:十一月,大雪为节者,形于小雪,为大雪时,雪转甚,故以大雪名节。
《魏书·律历志》:次卦十一月:未济、蹇、颐、中孚、复。
《齐民要术》:广志,有冬李,十一月熟。
《永嘉记》曰:凡诸竹笋,十一月掘土取,皆得。长八九寸。十一月笋,土中已生,但未出,须掘土取。
《神仙服食经》曰:七禽方:十一月采旁勃,旁勃,白蒿也。白兔食之,寿八百年。
《卓异记》:宪宗皇帝,朝元和元年十一月一日,斩刘辟西川之乱。元和十二年十一月一日,斩吴元济淮西之乱。元和二年十一月一日,斩李锜浙西之乱。宪宗诛三贼,皆同月同日,自古无等。
《周易集解》:雨以润之。荀爽曰:谓建子之月,含育萌芽也。
坎为赤。孔颖达曰:十一月一,阳爻生在坎,阳气初生于黄泉,其色赤也。
《唐会要》:周礼,太宰正月之吉,布政。干宝注云:周正建子之月,告朔日也。
《宋史·河渠志》:十一月,断冰杂流乘寒复结,谓之蹙凌水。
《成都古今记》:十一月梅市。
《花谱》:盦芙蓉条,十一月斫旧枝条,盦稻草灰内,二日乃种。
《图经本草》:蘘荷,荆襄江湖间多种之。《荆楚岁时记》云仲冬以盐藏蘘荷用备冬,储又以防蛊。
枫香脂,南方及关陕多有之,实大如鸭卵,曝乾,可烧。十一月采之,其皮甚涩,止水痢,水煎饮之。
彰明附子,记其播种,以冬尽十一月止。
《尔雅》:翼,十一月雷在地中,雉先知而鸣。
莼菜,十一月萌在泥中,粗短名瑰莼。味苦体涩。取以为羹,犹胜杂菜。宜杂鲋鲤为羹,又宜老人。
《便民图纂》:十一月,种大小麦,稻收割毕,将田锄成行垄。令四畔沟洫通水下种,以灰粪盖之。谚云:无灰不种麦,须灰粪均调为上,宜雪压易长。
十一月壅椒,宜用焦土、乾粪培壅与草盖,免致冻死。遇旱用水浇灌,此物乃阳中之树,所以不耐寒。十一月羊羔酒。宣和殿方:米一石,蒸熟后,蒸羊肉七斤,面十四斤,将肉切四方,仍烂煮杏仁一斤,同煮留汁七斗,将饭面加木香一两,同酝毋下水,十日成酒,味极甘滑。
十一月香萝卜,切作骰子块,盐腌一宿,晒乾。姜丝橘、丝莳、萝茴香拌匀,煎滚常醋泼,用磁器盛,曝乾收贮之。
自冬至后,皆可腌鸭子,每鸭子,一百个用盐十两、灰三升、米饮调成,团收乾瓮内,可留至来年,夏间食。《农桑撮要》:十一月修池塘,宜于农隙之时,填补圩岸。令高中间,要挑掘,令深则聚水宽广,可以防有乾旱,溉灌出禾。
《家塾事亲》:十一月腌冬菜,取上好菜洗净,用草束,一周时下缸。每百斤入盐七斤,压以石块。三日后,番一次去石,待盐水入菜,三日后仍以石压,半月可食。每株绞紧,入坛内纳实。以原咸水浸之,可至来夏不坏。《食物本草》:雉肉,味酸寒无毒,虽野味之贵,食之损多益少。十一月食之有补。
兔肉,味辛平无毒。主补中益气。孟诜云,十一月可食。服丹石,人相宜,以其性冷故也,不宜与姜橘同食。獐肉,味甘温无毒,补益五脏。十一月食之,甚美。馀月食之,动气。
《性理大全》:程子曰:早梅,冬至已前发,方一阳未生,然则发生者何也。其荣其枯,此万物一个阴阳升降大节也。然逐枝自有一个荣枯,分限不齐,此各有一乾坤也。各自有个消长,只是个消息,惟其消息,此所以不穷。
《瓶史月表》:十一月花盟主:红梅花。客卿:杨妃荼花。使令:金盏花。
《花历》:十一月蕉花红,枇杷蕊,松柏秀,蜂蝶蛰。剪䌽时行花信风至。
《月令演》:十一月悬土炭。〈至前三日〉迎长,〈至前一日〉添宫线,〈至日〉妓围, 黑金社。 天竺至节。〈十六〉
《农政全书》:采桕子,在中冬,但以熟为候,采须连枝条剥之。但留取指大以上枝,其小者总无子,亦宜剥去。则明年枝实俱繁盛。
《遵生八笺》:治疗牡丹法,冬至前后,以钟乳粉和硫磺一二钱,掘开泥培之,则花至来春大盛。种时以白敛拌土,欲绝蛴螬土蚕食根。有蛀眼,以硫磺末入孔杉木削针,针之,虫毙。若有空眼,折断捉虫亦可。
《本草纲目》:夏枯草,生平泽,冬至后生叶,似旋复。《群芳谱》:凡要菊盛、花大,更无别法。十一月大小雪中分盆边旺苗栽之,如未发,苗有青叶头白芽者,种之。遮霜雪要见日色,开春花自盛。
《草花谱》:茶梅花,开十一月中,正诸花凋谢之候。花如鹅眼钱,而色粉红心黄,开且耐久,望之雅素,无此则子月虚度矣。
《北京岁华记》:十一月人家墐户,藏花木于窖。
《一统志》:雷阳界稻十一月下种,扬雪耕耘。

仲冬部外编

《翰墨全书》:十一月二十三日,南斗六司星君奏上生籍之辰。
《真诰》:萼绿华者,女仙也。年可二十许,上下青衣,颜色绝整。以晋穆帝升平三年己未十一月十日夜,降于羊权家,自云是南山人,不知何仙也。自此,一月辄六过其家。
《太平广记》:杨正见,通义县民杨宠女。舅姑会亲,故市鱼,使正见为脍。正见怜鱼之生,竟不忍杀,既晡,舅姑促责,正见惧,窜野径中。见一女冠,具以其由,白之女冠。因留止山舍,常使汲涧泉。泉所有一小儿,洁白可爱。正见因抱之归,渐近家,儿已僵矣,视之如草树之根。女冠见而识之,乃茯苓也。命洁甑蒸之,会女冠出山,此夕大风雨,山水溢,道阻,十日不归。正见饥甚,闻甑中物香,因窃食之,数日俱尽。女冠归,叹曰:此山有人形茯苓,得食之者,白日升天,吾伺之二十年矣。汝今遇而食之,真得道者也。自后正见容貌光彩,常有群仙降其室。岁馀,白日升天,即开元二十一年十一月三日也。
《宝记》:肃宗元年建子月十八夜,尼真如为神人召往化城,见天帝授以八宝,俾献于朝,以消沴气。
《续仙传》:马湘有道术。尝于江南刺史马植坐上,仲冬月,以酒杯盛土种瓜,须臾引蔓生实,食之,味甚美。《太平广记》:谢自然十一月二十日辰时,于金泉道场白日升天。须臾,五色云遮亘一川,异香散漫,所著衣冠簪帔一十事,脱留小绳床,上结系如旧。
《感应经》:方诸用十一月壬子日夜半时,鍊五色石为之,状如圬杯,向月,即得津水。
《湘山野录》:向大资敏中,大中祥符四年为东岳奉册,使奏奉册,前十日雨雪日甚,至十一月五日,诣本庙奉册。艳阳忽至,景气晴和,宛若春意。又得兖州状,称据黄现铺人员夏兴状。今月四日,将兵巡至马岭,见五人各服黄紫衣,执幡盖。兴等恐是册使,向前迎接。忽然氛雾渐起,即不见。又得天贶观道士孙守一状,册使诣本殿,烧香毕,有皂鹤两只至殿,盘旋飞翥甚久。词臣各进颂。
《西湖志馀》:辨才住天竺,善持咒水,饮,病者辄愈。熙宁九年,嘉兴令陶彖有子,得疾甚异。辨才适至秀州,令闻其名,即驰诣告曰:儿始得疾时,见一女子自外来相调笑,久之俱去。行至水滨,遗诗曰:生为木卯人,死作幽独鬼。泉门长夜开,衾帏待君至。且曰:仲冬之月,二七之间,月盈之夕,车马来迎。今妖期逼矣。未知所处。辨才因至其家,除地为坛,取杨枝沾水洒而咒之,三绕坛而去。是夜女子与儿举觞为别,作诗云:仲冬二七是良时,江下无缘与子期。今日临岐一杯酒,共君千里远相离。遂不复见。
《内观日疏》:姚姥住长离桥,十一月夜半,大寒,梦观星坠于地,化为水仙花一丛,甚香美。摘食之。觉而产一女。长而令淑有文,因以名焉观星,即女史。在天柱下,故迄今水仙名女史花,又名姚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