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参
滁州
滁州
建置沿革
- 禹贡扬州之域吴地斗分野春秋时属吴楚之交秦为九江郡二汉因之晋属淮南郡宋属新昌郡梁于此立谯州今之州城是也又改北谯为临滁郡而南谯领新昌临滁高塘三县隋改南谯为滁州唐析扬州地置滁州皇朝因之中兴为濠滁镇抚使今领县三治清流
郡名
滁阳 临滁 滁上 永阳
- 王元之诗淮边永阳郡
南谯
- 韦应物诗今岁卧南谯
风俗
风俗淳厚
- 常安民州学记滁之人虽云云而尚气易以德化难以力服
地僻事简
- 章衡重建醉翁亭记滁阳云云其俗安闲
年丰事少
- 同上
命世之士至焉
- 曾子开二贤堂祝文滁在江淮号为僻陋然磊落瑰伟丨丨丨丨亦或丨丨
贤士君子居焉
- 欧阳永叔答李大临书永阳穷僻而多山林之景又尝得云云
形胜
群峰环于西南
- 庆历前集跋滁阳古名郡云云清溪注于东北形势深秀实甲淮海李卫公普怀嵩之记李庶刻泉石之铭韦应物形野渡之咏
清淮灌其北
- 林希望撰白鹤观记云云乌江荡其南
环滁皆山
- 欧阳永叔醉翁亭记
滁当备禦
- 周必大奏世贤说淮南形缓急欲守滁臣谓不然滁有山林之阻若庐和婴虏冲此则当备禦
山川
丰山
- 在清流县西南五里欧公于此建丰乐亭有汉高帝庙
琅琊山
- 在清流县南十里有丨丨洞旧经云晋元帝为丨丨王避地于此
- 曾子开滁州集序泉石林亭之胜至闻天下
- 顾况诗东晋王家在此溪南山树色隔窗低碑沉字灭昔人远谷鸟犹向寒花啼
八公山
- 在来安县西南十三里即淮南丨丨憩石之处
五湖山
- 在全椒县东北十八里山下有丨丨在县境最为险要
九斗山
- 一名阴陵山在全椒县南九十馀里昔项羽兵败欲东渡乌江经此山与汉兵一日丨丨故名
幽谷
- 即丰乐亭地有紫微泉
- 欧阳永叔诗滁阳丨丨抱山斜我凿清泉手种花故事留传父老说世人合作画图誇
石屏路
- 梅圣俞诗寻常画屏多画山何意此山还作屏峭排直下几千尺下有石路莓苔青
滁水
- 在全椒县南六十里其源出庐州
菱水
- 在清流县出永阳岭西经皇道山下欧阳永叔有菱溪石记云本名荇溪避杨行密嫌名改名曰菱
清流水
- 晏公类要云自全椒县界流入
莲溪
- 见吴卓南谯郡城十咏
明月溪
- 在琅琊山
- 王元之诗惜哉幽胜事尽落唐贤手惟馀旧时月团圆照山口
西涧
- 韦苏州诗独怜幽草涧边行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井泉
真珠泉
- 在清流县西三十里泉水溅射有若跳珠
紫微泉
- 吕元中记欧阳文忠公以右正言知制诰谪守滁上明年得让泉于醉翁亭之东南隅一日会僚属于州廨有以新茶献者公敕吏汲泉未至而汲者仆出水且虑后期遂酌他泉以进而公巳知其非酿泉穷问之得丨丨丨于幽谷下文忠博学多识而又好奇既得是泉乃作亭以临泉上名之曰丰乐亭当时名公宿儒皆为赋诗以纪其事由是丨丨丨始盛阗于天下今帖所称酒名岂非滁阳官酿
庶子亭
- 在琅琊山宝应寺唐李幼卿守滁州今有丨丨丨
- 盛度诗深藏西竺寺寒拥九谯城石字赞皇古泉铭丨丨清
- 欧阳永叔叙云右丨丨丨铭李阳冰撰并书庆历五年余自河北都转运使贬滁阳屡至阳冰刻石处未尝不裴徊其下丨丨丨昔为流溪今为山僧填为平地起屋其上问其泉则指一大井曰此丨丨丨也可不惜哉
六一亭
- 在琅琊山
园井
东园
- 在郡城东隅唐李绅有诗梅执礼叙云滁阳旧无郡圃而醉翁丰乐诸亭皆在关外李绅所谓东园者南直琅琊诸山北通西涧修木交映左右又适介守贰宅固一佳处也
醉翁亭
- 在琅琊寺庆历中太守欧阳永叔记云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丨丨丨也作之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甚高故自号曰丨丨也丨丨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源人游也临溪 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諠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巳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材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滁阳郡志云记成刻石远近争传疲于模打山僧云寺库有毡打碑用尽至取僧堂卧毡给用凡商贾来供施亦多求其本所过关征以赠监官可以免税
丰乐亭
- 欧阳叔记云脩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丨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丨而与滁人往游其间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太祖皇帝尝以舟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送以平滁脩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何可胜数及宋受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刬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则遗老尽矣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育百年之深也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间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困为本其山川道其风浴之美使民知所以安其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此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丨云
醒心亭
- 在琅琊山曾子固记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既又直丰乐之东筑其亭曰丨丨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木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傍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
- 西清诗话云欧阳公作丨丨醉翁两丨于琅琊山命植花卉有诗云浅深红白宜相间先后仍湏次第栽我欲四时携酒去莫教一日不花开
- 常安民诗为爱昌黎湖上句醉来直上丨丨丨吹醒不待仙风解卧读残碑已自醒
茶仙亭
- 在琅琊寺绍圣中建南丰记
- 杜牧之诗云谁知病太守犹得作茶仙
堂楼
四贤堂
- 在琅琊寺张商英诗文昭文定二曾与文忠欧内翰元之共四公政事风流俱第一典刑人物更谁同能只有东坡老到处唯寻六一翁欲遣滁阳招作客五星同聚此堂中
北楼
- 在郡治后唐李德裕贬滁州作此楼又作怀嵩赋后名怀嵩楼又名赞皇楼
古迹
统军池
- 在郡治后
- 曾文昭诗长山漫刻金芝颂宫相空吟石竹诗事往岁深无处问北园唯见孟家池注云孟元哲淳化中以龙武丨丨知军事凿丨北园
清流关
- 在丨丨县西南二十馀里旧传南唐置关地尤险要周世宗征淮唐将皇甫晖姚凤率众塞丨丨丨太祖击走之生擒晖及凤遂下滁州
名宦
韦应物
- 为守
李德裕
- 为刺史
独孤及
- 为刺史
皇朝赵普
- 为判官后封韩王
王元之
- 为翰林学士尝草继迁制送马五十疋以备濡润丨丨以书不如式却之出守滁州丨丨到郡谢表云诸县丰登苦无公事一家饱煖全荷君恩欧公尝用以作诗
欧阳修
- 初仁宗朝社韩范富以党议罢公上疏言之为言事者所诬诏狱坐左迁知滁州修之在滁作亭琅琊山以醉翁名之
张方平
- 庆历知州
曾肇
- 绍圣知州
张商英
- 为守
罗畸
- 字畴元尝授滁州法椽或曰滁山郡也以公高才处此非宜公曰此欧阳之醉乡也虽草木禽鱼皆能出祥光发妙音庶子紫薇香泉万斛以为供给琅琊幽谷白云千顷以为职田何谓贫僻耶
人物
南唐张洎
- 全椒县人仕南唐知制诰参预机密太祖朝为参政
茅革
- 为池州贵池令黄鲁直为墓志
题咏
古国郡舒地
- 司空曙送永阳崔明府诗云云前当桐柏关淹绵江上雨稠叠楚南山
分竹守南谯
- 韦应物诗云云或谓韦应物守亳不知南谯乃滁州也晦庵云耳
山郡多暇日
- 韦苏州寒食日滁州作诗云云社时放吏归
典郡清淮旁
- 王元之诗今年四十二云云卧锦郎位正腰金服色光
偷咏左司篇
- 韦应物自左司刺滁有诗后李绅为刺史和登北楼诗君怆风月夕余当童稚年闲窗读书罢云云
芭蕉叶上独题诗
- 韦应物诗尽日高斋无一事云云
时傍青山去问农
- 梅圣俞眷亭诗林下鸣鸠拆红杏田间水慢春溶溶使君固自足风味云云
公馀多爱入林泉
- 王元之诗忽从天上谪人间知向山州住几年俸外不教收果实云云朝簪未解虽妨道官路无机即是禅铃阁悄然私自问郡斋何异玉堂前
此心长在水云间
- 王元之诗
名虽为翁实少年
- 欧阳永叔诗云我昔被谪居滁州云云
滁人思我虽未忘
- 前人诗云云见我今应不能识
诸县丰登少公事
- 前人题王元之画像云云一家饱煖荷君恩
教得滁人解吟咏
- 苏子瞻诗君看永叔与元之坎轲一生遭口语又云云至今里巷嘲轻肥
四六
- 疏荣北阙 淮右奥区 虽曰山城 地僻山深出守南谯 滁阳名郡 实邻边徼 民淳俗阜自间关百战之场 虽依山而为固隐若长城仅生聚十室之邑 然弛备而弗修宁无外患 山秀水清风流可想 六一记文胜景尽推于佳郡年登事少赋咏犹存 东坡字画丰碑争挂于高堂 琅琊旧俗户户鱼盐 不能五十里之国独占林泉鲁国大夫人人弦诵 其惟二千石之良庶安田里环滁皆山名已闻于天下 五马双旌自得游山之乐也酿泉为酒恨不到于亭间 四郊多垒安能高枕而卧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