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参
庆远府
庆远府
建置沿革
- 粤地牵牛分野秦属象郡汉属交趾日南二郡界并同南安府后没于蛮夷唐招降所置初曰粤州后曰环州改为龙水郡复为粤州改为宜州皇朝诏岭南羁縻环州镇宁州金城州智州怀远军并依前𨽻宜州又以羁縻足圻归恩经三州地为圻城县来属以英宗潜邸升庆远军莭度
咸淳元年 八月二日系今上潜藩之地升庆远府今领县五治宜山又管五砦羁縻之州十有八
郡名
龙江宜阳风俗人风犷戾
- 寰宇记山川险峻云云常持兵甲以事战争
以岩穴为居止
- 同上左衽椎髻礼异俗殊云云
形胜
为岭南要害之地
- 郡志控牂牱昆明等十五部云云
控扼夷蛮
- 岭外代答广西云云曰邕曰宜邕屯全将宜屯半将本朝皇祐间分宜州为一路帅所统多夷州后罢为郡今守臣犹兼广西都监为庆远节度宜之西境有南丹州安化州三州一镇又有抚水五洞龙河茅滩荔波等蛮及陆家砦其外有龙罗方石张五姓谓之浅蛮又有西南韦畨及苏绮罗坐夜回计利流求谓之生蛮又其外则有罗殿毗那大蛮皆径路直抵宜城之境上
土产
宜砂
- 虞衡志宜之山人云出砂处与湖北相犬牙山北曰辰砂山南曰宜砂然地脉不殊无甚分别也
宜锡
- 出蛮峒中
山川
宜山
- 宣和更龙水曰宜山
南山
- 山中有隐龙洞及神祠
日山
- 在城东九里
月山
- 在城西十五里风土记东有日山西有月年年征战无休歇谓此也继之曰赖得西水向东流世代永无忧
高峰山
- 九域志昔有陆猿仙隐此山
拜相山
- 又名天门山二峰如笋崒嵂参天冯三元祖茔在其下
龙江
- 在城北一百步石岸峭崄东流至柳象浔藤梧等州一千馀里至广州入于南海谓江道如龙故名云
小江
- 在州城北合龙江
洛蒙江
- 在城南六十里通龙水北流至崖山合龙江
井泉
龙泉
- 去郡城二里宜阳志龙泉涌其前龙江绕其后是也其水涌出犹勺合然而润泽丘亩绰有馀裕
学校
州学
- 张敬夫学记宜为州被边所控制非一前此为州者日夜䆒切备禦缮治财计之不暇莫遑他议韩侯壁至官既举其职慨然念学校委废议所以修复之盖积累而后成庙宫既严讲肄有堂师生有舍门庑庖湢悉具合境人士叹息诵咏伻来请记方韩侯之为是举也或者窃笑以为在边州乃不急之务且曰宜固寡士亦何必汲汲为栻独以为不然盖俎豆之修则军旅之事斯循序而不忒教化兴行则祸难之气坐销于冥冥之中诗曰既作泮宫淮夷攸服是有寔理非虚言也建学于此使为士者知名教之重礼义之尊脩其孝弟忠信则其细民亦将风动胥劝尊君亲上恊力一心守固攻克又孰禦焉近而吾民既已和辑则夫境外聚落闻吾风者亦岂不感动有以服其心志柔其肌肤其孰有不顺况干秉彝之心人皆有之奇才之出何间远迩远方固曰寡士然如唐张公九龄出于曲江姜公公辅出于日南皆表然著见于后世宜之士由是而作兴安知异日不有继二公而出者乎然则其可以寡士而忽诸
堂舍
宜山堂
- 在郡治
四贤堂
- 在宜山堂后谓黄山谷冯三元赵清献吕兖公也
南楼
- 有山谷所书范孟博传石刻在焉
名宦
曹克明
- 尝知邕州既而宜州澄海军校陈进反会郁江暴涨州城摧克明伐木造舟为虚城水上以备守禦仍募溪洞兵趣象州贼遂南去巡抚使曹利用召克明会兵至贵州遇贼斩首四百馀级贼平利用专其功克明耻自言
赵抃
- 尝倅是邦有一卒杀人当死方系狱病疽未溃公使医疗得不死会赦以免公爱人之周如此
人物
冯京
- 庆历间廷对第一解省又俱与首选时号三元其母𦵏长沙有读书堂在舂陵其解试寓鄂渚其生长于宜其游学随所至而往祖茔在龙江浪步之北今有冯村
区革
- 尝与黄鲁直交游后为琼州秋椽鲁直以青玉案送之有送我之官穷海上鲸吞舟楫蜃嘘楼观落笔添清壮之句
名贤
黄庭坚
- 太府丞余伯山禹绩之六世祖若著倅宜州日山谷谪居是州时党禁甚严若著为之经理舍馆遣二子滋浒从之游一旦请曰先生今日举动无愧东都党锢诸贤愿写范孟博一传许之遂默诵大书尽卷仅有二三字疑误次年遂仙去
- 潘大临别鲁直于江夏诗翰墨精神全汉魏文章波澜似春秋可是中州著不得江南已远更宜州
- 徐得之试双井茶诗先生老作宜州鬼谁与一瓯同注汤至今捧着双井碗犹带是翁书传香
题咏
孤城溪洞里
- 陶弼诗云云闻说已堪哀蛮水如鲜血瘴天已死灰吏忧民置毒巫幸鬼为灾
去作宜州梦
- 黄鲁直寄翠岩禅师诗云山谷青石牛自负万钧重八风吹得行处处是日用又将十六口云云
四六
- 涂芝禁掖 疏荣鳌禁 维今分虎之郡剖竹宜城 怀绂龙江 乃昔潜龙之邸民多犷戾境实接于蛮风 赵清献题舆之郡地望固隆郡固荒凉土颇饶于珍产 冯三元毓秀之邦人才不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