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卷:杏
杏
- 〈杏花,别见花谱。〉
- 原 杏,一名甜梅,〈江南录云:杨行密改杏名甜梅。〉树大。实多,形如弹丸,有大如梨者。生酢熟甜。性热生痰及痈疽,不宜多食,小儿、产妇尤忌。
- 增 格物丛话 杏实,味香于梅而酸不及,核与肉自相离,其仁可入药。
- 原 种类不一,有:
- 金杏,〈圆而黄,熟最早,味最胜。一名汉帝杏,谓武帝上林苑遗种也。大如梨,黄如橘。出济南。〉
- 白杏,〈熟时色青白或微黄,味甘淡而不酢。生荥阳。〉
- 沙杏,〈甘而多汁,即世𠩄称水杏也。〉
- 梅杏,〈黄而带酢。〉
- 柰杏,〈青而带黄,出邺中。〉
- 金刚拳,〈赤大而扁,肉厚,味甚佳,又名肉杏。〉
- 木杏,〈形扁色青黄,味酢不堪食。〉
- 山杏,〈肉薄,不堪食,但可收仁用。〉
- 巴旦杏,〈一名八担杏。出回回地,今关西诸处皆有。叶差小,实小而肉薄,核如梅。皮薄而仁清甘鲜者尤脆美,称果之佳者。〉
- 又有赤杏,黄杏,〈广志云:出邺中。〉蓬莱杏。
- 增 述异记 句漏县有缥杏。
- 汇考
- 原 北周书 孝义传 张元性廉洁,南邻有杏两树,杏熟,多落元园中,元悉以还主。
- 增 夏小正 四月囿有见杏。
- 管子 五沃之土,其木宜杏。
- 原 地理志 范蠡宅在洞庭湖中,有海杏,大如拳也。
- 元晏春秋 卫伦过予,言及于味,称魏故侍中刘子阳食饼知盐生,精味之至也。予曰:师旷识劳薪,易牙别淄渑,子阳今之妙士也,定之何难。伦因命仆取粮糗以进,予尝之曰:麦也,有杏、李、柰味,三果之熟也不同时,子焉得兼之。伦笑而不言,退告人曰:士安之识过刘氏,吾将来家实多,故杏时将发,糅以杏汁;李、柰将发,又糅以李、柰汁,故兼三味。
- 祭法 夏祠用杏。
- 增 神仙传 董奉居庐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病重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馀株,郁然成林。乃使山中百禽群兽游戏其下,卒不生草,常如芸治也。后杏子大熟于林中,作一草仓示时人曰:欲买杏者不须报奉,但将谷一器置仓中,即自往取杏一器去。常有人置谷来少而取杏去多者,林中群虎出吼逐之,大怖,急挈杏走,路傍倾覆,至家量杏一如谷多少。或有人偷杏者,虎逐之到家,啮至死,家人知其偷杏,乃送还奉,叩头谢过,乃使却活。奉每年货杏得谷,旋以赈救贫乏,供给行旅不逮者,岁二万馀斛。
- 浔阳记 杏在北岭上,有树百株,今犹称董先生杏林。
- 原 荆楚岁时记 孙楚祭介之推云:𩛿一盘,醴酪二盂,今寒食有杏酪、麦粥,即其类也。
- 南岳夫人传 仙人有三玄紫杏。
- 冀州论 魏郡好杏,地产不为珍。
- 增 嵩高山记 嵩山东有牛山,其山多杏,至五月烂然黄茂,百姓皆资此为命,人人𠑽饱,而杏不尽。
- 原 朱超石与兄书 光武坟边杏甚美,今奉送其核。
- 增 述异记 杏园洲在南海中,洲中多杏,海上人云仙人种杏处。汉时常有人舟行遇风,泊此洲五六日,食杏,故免死。又云:洲中别有冬杏。
- 文昌杂录 礼部王员外言,昔见朝议大夫李冠卿说扬州𠩄居堂前杏一窠极大,花多而不实,适有一媒姥见如此,笑谓家人曰:来春与嫁了此杏。冬深忽携酒一樽来,云是婚家撞门酒,索处子裙一腰系树上,已而奠酒,辞祝再三而去。家人莫不笑之,至来春,此杏结子无数。
- 酉阳杂俎 杜师仁常赁居,庭有巨杏树。邻居老人每担水至树侧,必叹曰:此树可惜。杜诘之,老人云:某善知木病,此树有疾,某请治。乃诊树一处曰:树病醋心。杜染指于蠹处,尝之味若薄醋。老人持小钩披蠹,再三钩之,得一白虫如蝠,乃傅药于疮中,复戒曰:有实,自青皮时必摽之,十去八九,则树活。如其言,树益茂盛矣。又尝见《栽植经》三卷,言木有病醋心者。
- 原 桂苑丛谈 马燧子鬯,以第中大杏馈窦文玚,文玚以进德宗。德宗未尝见,颇怪鬯,令中使就封其树。鬯惧,进宅为奉诚园。
- 增 文献通考 杏多实不虫者,来年秋禾善。五木者,五谷之先,欲知五谷,但视五木。故五果分五行,𠩄以表五谷也。又按五果之义,夏之果莫先于杏,五时之首,寝庙必有荐,而此杏适丁夏之时,故特取之。杏之枝叶华果皆赤,故古者钻燧,夏取枣杏之火也。
- 学圃馀疏 杏花,江南虽多,实味大不如北,其树易成,实易结,林中摘食甚佳。
- 兖州府志 杏山,在宁阳,上多杏。
- 南阳府志 杏山,即抱朴子种杏处。
- 九江府志 太乙宫,在德化。宋名祥符观,即董奉杏林也。
- 集藻
- 五言古诗
- 增 宋 杨万里 折杏子 天暖酒易醺,春暮花难觅,意行到南园,杏子半红碧,轻风动高枝,可望不可摘,耸肩跂一足,偶尔攀翻得,攀条初亦喜,折条还复惜,小苦已自韵,未酸正堪吃,聊将插鬓归,空樽有馀沥。
- 七言律诗
- 增 唐 羊士谔 州民有献杏者,瑰丽溢目,因感花未几,聊以成咏 南郭东风赏杏坛,几株芳树昨留欢,却忆落花飘绮席,忽惊如实满雕盘,蛾眉半歛千金薄,鷤鴂初鸣百草閒,志士古来悲节换,美人啼鸟亦长叹。
- 五言排律
- 增 唐 钱起 酬长孙绎蓝溪寄杏 爱君蓝水上,种杏近成田,拂径清阴合,临流彩实悬,清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懿此倾筐赠,想知怀橘年,芳馨来满袖,琼玖愿酬篇,把玩情何极,云林若眼前。
- 五言绝句
- 增 宋 梅尧臣 咏双杏子其核亦然 子核成双杏,将寄同心人,定栖鸳鸯魄,为物岂无因。
- 苏轼 和子由岐下杏 开花送馀寒,结子及新火,关中幸无梅,汝强充鼎和。
- 元 马祖常 谢人送杏子诗 杏子黄金色,筠笼出蓟丘,味甘醒午寝,可是督诗邮。
- 七言绝句
- 增 唐 白居易 重寻杏园 忽忆芳时频酩酊,却寻醉处重徘徊,杏花结子春深后,谁解多情又独来。
- 元 张弘范 青杏 落尽残红绿满枝,青青如豆酿酸时,佳人摘得新尝怯,一点春愁锁画眉。
- 诗散句
- 增 宋 欧阳修 芳枝结青杏,翠葆新奕奕。
- 黄庭坚 买鱼斫脍须论网,扑杏供盘不数枚。
- 唐 王维 董奉杏成林。
- 宋 梅尧臣 仙人爱杏令虎守。
-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 秦观 董奉栽成杏子丹。
- 陈师道 里中馈杏得新尝。
- 别录
- 增 野人閒话 翰林辛夤孙,顷年在青城山居。其居则古先道院,在一峰之顶,内有塑像黄姑,则六代元宗之子也。一夕梦见,召夤孙谓曰:汝可食杏仁,令汝聪利,老而弥壮,心力不倦亦资于年寿矣,汝可有道性,又不终在此,须出山佐理当代。夤孙梦中拜请其法,则与怡神论中者同。元宗孙申天师,元有怡神论语卷,下卷中有神仙秘方三十首,则甘草为首,右食杏仁法次之。杏仁七个,去皮尖,早晨盥漱了内于口中,久之则尽去,其皮又于口中暖之,逡巡烂嚼,和津液如乳汁,乃顿咽。但日日如法食之,一年必换血,令人轻健安泰。夤孙遂日日食之,至今老而轻健,年踰从心,犹多著述。
- 原 制用
- 清异录 杏仁新水浸没,生姜、甘草、丁香、蜀椒、缩砂、白豆蔻、盐花、沈、檀、龙、麝,皆取末,如面搅拌,晒乾,候水尽,味透,更以香药铺糁,名爽团。宿酲未解,一枚爽然。
- 农桑通诀 杏熟时,多取烂者,盆中研之,生布绞取浓汁,涂盘中,晒乾取下。可和水为浆,又和面用。
- 本草
- 杏仁能使人血溢,少误之,必出血不已,或至委顿,故近世少有服者。
- 杏仁,五月采,破核,去双仁者。自朝蒸之至午,便以慢火微烘之,七日乃收贮。每旦腹空时,不拘多少任意啖之,积久不止,驻颜延年。
- 释名 杏可以为油。
- 齐民要术 杏子仁可以为粥。
- 种植 桃树接杏,结果红而且大,又耐久不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