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诗文库 题目
赵逢源今春当赴省试以事失期乃督钱纲往行在且欲观母后回銮之庆作诗速其行 宋 · 王庭圭
去年秣马望行宫,飘然气若摩霄鸿。
不学提携百金剑,不倚能弯两石弓。
徒誇读书饱藜苋,笔阵欲敌千人锋。
要登月窟(王本作胁)取官职,不使官出兜鍪中。
丈夫功名自有日,春闱已过落花风。
今当献计随群吏,到时万井欢声沸。
慈宁殿前催趁班,看君入贺鸣靴鼻。
令断谏太后 战国末至秦 · 始皇帝
 出处:全秦文
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从蒺藜其脊肉干四肢,而积之阙下(《说苑。正谏》)
东平王太后玺书 西汉 · 汉元帝
 出处:全汉文 卷七
皇帝使诸吏宦者令承问东平王太后,朕有闻,王太后少加意焉。
夫福善之门,莫美于和睦;
患咎之首,莫大于内离。
东平王出襁褓之中,而托于南面之位,如以年齿方刚,涉学日寡,骜忽臣下,不自它于太后,以是之间,能无失礼义者,其唯圣人乎?
《传》曰:「父为子隐,直在其中矣」。
王太后明察此意,不可不祥。
闺门之内,母子之间,同气异息,骨肉之恩,岂可忽哉!
岂可忽哉!
周公伯禽曰:「故旧无大故,则不可弃也。
毋求备于一人」。
夫以故旧之恩,犹忍小恶,而况此乎?
已遣使者谕王,王既悔过服罪,太后宽忍以贳之,后宜不敢。
王太后强餐,止思念,慎疾自爱(《汉书·宣元六王传》)
宜立丁姬为帝太后(《汉书·孝元傅昭仪传》) 西汉 · 董宏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六
春秋之义,母以子贵,丁姬宜上尊号(《汉书·王莽传》上)
下诏更太后为新室文母始建国元年正月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九
予视群公,咸曰:「休哉!
其文字非刻非画,厥性自然」。
予伏念皇天命予为子,更命太皇太后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协于新室故交代之际,信于汉氏。
哀帝之代,世传行诏筹,为西王母共具之祥,当为历代母,昭然著明。
予祗畏天命,敢不钦承!
谨以令月吉日,亲率群公诸侯卿士,奉上皇太后玺绂,以当顺天心,光于四海焉(《汉书·元皇后传》)
奏请太后安养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八
陛下春秋尊,久衣重练,减御膳,诚非所以辅精气,育皇帝,安宗庙也。
数叩头省户下,白争未见许。
今幸赖陛下德泽,间者风雨时,甘露降,神芝生,蓂荚、朱草,嘉禾,休征同时并至。
等不胜大愿,愿陛下爱精休神,阔略思虑,遵帝王之常服,复太官之法膳,使臣子各得尽欢心,备共养。
唯哀省察(《汉书·王莽传》上)
尊恭皇太后建平二年四月 西汉 · 汉哀帝
 出处:全汉文 卷九
汉家之制,推亲亲以显尊尊。
定陶恭皇之号,不宜复称定陶
其尊恭皇太后曰帝太太后,称永信宫;
皇后曰帝太后,称中安宫。
立恭皇庙于京师,赦天下徒(《汉书·哀纪》,又见《外戚·孝元傅昭仪传》,有删节。)
皇太后庆八十增恩数劄子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八八
臣仰惟陛下睿孝生知,皇太后圣德茂盛,天锡纯嘏,新岁八十,溥天之下,孰不欣悦!
恭审宫中讲庆贺之礼,仍许宰臣率百官称贺,甚盛举也。
臣侧聆欲以正旦降诏,加恩士庶八十以上及宗室恩数,不闻其他。
臣窃谓非常之庆,当有非常之恩,而郊祀肆眚未远,若复举行,徒为小人之幸耳。
臣愚欲乞于诏书中增益数事:如升朝官有父母者,并与加封一次;
命官服绿、服绯及年八十以上,与改赐服色;
民庶八十以上,略如汉制,赐以米肉酒;
绍兴平江府湖州被水人户,明年夏税不以多寡并与放免;
仍乞下户部检会二十九年州县合纳和买䌷绢,无拘等第,蠲除其半。
庶几锡类之泽,遍于敷天,而实惠浃洽,和气欢声,蒸为太平,则皇太后膺亿万年之寿,与天无极,不为小补。
臣诚固陋,窃不胜狗马心,冒犯天威,无任战栗。
奉上皇太后册宝典礼请旨劄子绍兴十年十二月 南宋 · 黄敏行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四六、《中兴礼书》卷一七四
恭睹奉上皇太后册宝礼毕,百官拜表称贺。
今承在外州军等处会问合与不合奉表称贺。
本院即未曾承受许令诸路上表称贺指挥,伏望朝廷详酌施行。
大行皇太后攒宫桥道顿递使事状绍兴二十九年十月 南宋 · 董苹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四九、《中兴礼书》卷二七○
准敕差充大行皇太后攒宫桥道顿递使。
今参酌故例,条具下项:一、今来大行皇太后梓宫进发合渡钱塘江,并过浙东,又渡钱清江,其两江不测水势湍急。
事体至重,欲依例同总护使都大监领官会议,约度船只,并令前使预先拨坚牢壮大并准备外帮舟船使用。
并照得昨来安奉梓宫登舟系平铺黄板,活络脱卸,上盖栅屋,并置办周围窗隔等,准备遮护风雨。
一、苹自行在至绍兴府,除帅臣监司太中大夫已上并职事相干外,馀并不许出谒。
其一行官属往来,乞免辞见。
所至去处,如遇朝拜行香之类,并免趁赴。
皇太后疏请以桓郁刘方侍讲 东汉 · 窦宪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六
《礼记》云:「天下之命,悬于天子;
天子之善成乎所习。
习与智长,则切而不勤;
化与心成,则中道若性。
成王幼小,越在襁保周公在前,史佚在后,太公在左,召公在右。
中立听朝,四圣维之,是以虑无遗计,举无过事」。
孝昭皇帝八岁即位,大臣辅政,亦选名儒韦贤、蔡义、夏侯胜等入授于前,平成圣德。
建初元年张酺、魏应、召训亦讲禁中。
臣伏惟皇帝陛下躬天然之姿,宜渐教学,而独对左右小臣,未闻典义
昔五更桓荣,亲为帝师,子,结发敦尚,继传父业,故再以校尉入授先帝,父子给事禁省,更历四世,今白首好礼,经行笃备。
宗正刘方,宗室之表,善为《诗经》,先帝所褒。
宜令、方并入教授,以崇本朝,光示大化(《后汉·桓郁传》,又见袁宏《后汉纪》十二作「伏惟皇帝躬天然之资,不肃而成。然以至尊之德,独对小臣,非所以揄扬圣心、增益辉光者。窃见屯骑校尉桓郁,结发受学,白首不倦,经为人师,行为儒宗。昔侍帷幄,入授先帝,父子奕世并为帝师。愚以为可长乐少府,入授帝经」。)
太后 东汉 · 清河王庆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
臣国土下湿,愿乞骸骨,下从贵人于樊濯,虽殁且不朽矣。
及今口目尚能言视,冒昧干请
命在呼吸,愿蒙哀怜(《后汉·清河孝王庆传》)
上书请著太后注纪 东汉 · 刘毅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三
臣闻《易》载羲、农而皇德著,《书》述唐、虞而帝道崇,故虽圣明,必书功于竹帛,流音于管弦。
伏惟皇太后膺大圣之姿,体乾坤之德,齐踪虞妃,比迹任姒,孝悌慈仁,允恭节约,杜绝奢盈之源,防抑逸欲之兆,正位内朝,流化四海。
元兴延平之际,国无储副,仰观乾象,参之人誉,爰立陛下为天下主,永安汉室,绥静四海。
又遭水潦,东州饥荒。
垂恩元元,冠盖交路,菲薄衣食,躬率群下,损膳解骖,以赡黎苗。
恻隐之恩,犹视赤子。
克己引愆,显扬仄陋,崇晏晏之政,敷在宽之教。
兴灭国,继绝世,录功臣,复宗室。
追还徙人,蠲除禁锢。
政非惠和,不图于心;
制非旧典,不访于朝。
弘德洋溢,充塞宇宙;
洪泽丰沛,漫衍八方。
华夏乐化,戎狄混并。
丕功著于大汉,硕惠加于生人。
巍巍之业,可闻而不可及;
荡荡之勋,可诵而不可名。
古之帝王,左右置史,汉之旧典,世有注纪。
夫道有夷崇,治有进退。
若善政不述,细异辄书,是为尧、汤负洪水大旱之责,而无咸熙假天之美;
高宗、成王有雉雊迅风之变,而无中兴康宁之功也。
上考《诗》《书》,有虞二妃,周室三母,修行佐德,思不逾阈。
未有内遭家难,外遇灾害,览总大麓,经营天物,功德巍巍若兹者也。
宜令史官著《长乐宫注》《圣德颂》,以敷宣景耀,勒勋金石,悬之日月,摅之罔极,以崇陛下烝烝之孝(《后汉·和熹邓后纪》:「元初五年平望侯刘毅太后多德政,欲令早有注纪,上书安帝。」)
皇太后不宜别葬议 东汉 · 陈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一
皇太后自在椒房,有聪明母仪之德。
遭时不造,援立圣明,承继宗庙,功烈至重。
先帝晏驾,因遇大狱,迁居空宫,不幸早世,家虽获罪,事非太后
今若别葬,诚失天下之望。
冯贵人冢墓被发,骸骨暴露,与贼并尸,魂灵污染,且无功于国,何宜上配至尊(《后汉·陈球传》,又见袁宏《后汉纪》二十三,有小异。)
皇太后閤春帖子 其一 南宋 · 周南
五言绝句 押萧韵
迟日回苍陆,祥霏下庆霄。
灵椿储寿嘏,宝册迨琼瑶。
皇太后閤春帖子 其二 南宋 · 周南
五言绝句 押支韵
官梅犹注萼,御柳渐垂丝。
太母如任姒,深居宝俭慈。
皇太后閤春帖子 其三 南宋 · 周南
五言绝句 押支韵
内殿家人礼,猩袍奉玉卮。
椒盘勤盥馈,百世有孙支。
皇太后閤春帖子 其一 南宋 · 周南
七言绝句 押微韵
三朝备福尊寿乐,七秩脩龄古更稀。
问寝龙楼家法在,鸡鸣步辇过慈帏。
皇太后閤春帖子 其二 南宋 · 周南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当年三殿(原校:当作合殿)瑶池会,天仗将回乐未央。
献岁东朝大内,仙韶迟上万年觞
皇太后閤春帖子 其三 南宋 · 周南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濯龙宫馆漏声徐,閒把黄庭味道腴。
侍女不持珠玉玩,争传文母浣衣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