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诗文库 序
旄丘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旄丘》,责卫伯也。狄人迫逐黎侯,黎侯寓于卫。卫不能脩方伯连率之职,黎之臣子,以责于卫也。
旄丘兮,何之节兮。
叔兮伯兮,何多日也。(一章)

何其处也,必有与也。
何其也,必有以也。(二章)

狐裘蒙戎,匪车不东。
叔兮伯兮,靡所与同(三章)

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叔兮伯兮,袖如充耳(四章)

按:旄丘四章,章四句。
贺陈弼夫五十初度诗(并叙)己未 清 · 何绍基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二十一
古无于生日称寿者。《戴记》:「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初服官政,奚可言寿乎?同年陈弼夫都转年甫半百,为监司已逾三考。溯由恩荫生通籍,从政兵曹,积优成陟,督粮于秦,督鹾于齐鲁,扬历中外将三十年,非初服官政者比。哲嗣子良少年掇科第,官比部。君非有职司,则封君也,老成先达也,何不可言寿之有?子良不供职于京师,随侍君官署,顷复以事归福州乡里。余每至嘉荫堂,君辄出鼎彝书画,相与摩挲考订。香温茶熟,有琅琅然书声达于外者,则君之幼子童孙也。俱年甫胜衣,未能应客,于称祝盖非便。况今世称祝者,多无诗而有叙。叙则必胪列其文行功绩,图姼观听。尊庭先丈人以词林宿望,受三朝知遇,外历封圻,入为大司寇,名德崇伟,至今在人耳目。君早秉庭诰,曾以京兆试冠南军。既以隆芘得官,感念国恩,谙勤职业,弥务敛抑,喜扬人善,惟恐少自衒襮,盖谦朴不伐其性然也。且朋友之道,在切磋讲习,铺张闻望,藻耀屏壁,虽无饰词,迹涉标榜,何所取哉?属山东苦旱,禹舲中丞率属斋戒,致祷于岱顶,于龙洞兖州灵石邯郸之铁牌,焦郁者两匝月,至仲夏望后,甘澍屡臻,千里优渥。君方重葺署后也可园及莲子湖、古历下亭,工适告成,同人得藉以遣怀,推美于君。中丞作《喜雨》诗,君与竹如方伯、芰乡观察皆和之。余频和未已,因复叠前韵为介雅之词,同人亦咸有继声。君于是顾而乐之,乃举樽属客曰:「今日之酒,为喜雨设也。」客皆笑应曰:「诺。」时咸丰九年季夏,月哉生明实君五十初度日也。诗曰:
太山无时倾,东海无时焦。
一高与一深,造极不相骄。
行省介其间,望祀国典昭。
膏润古无比,旱魅今敢骚。
一阴方长养,连日闻凄潇。
君筦海王国,露冕扬翎绦。
既欣足潮汐,尤喜滋甸郊。
鹤龄届半百,蛾月明初宵。
干才海可煮,诗力关能翘。
衙后也可园,退食遣烦嚣。
千秋历下亭,古意恐沈消。
石笋与扶树,藓衣勤爬搔。
砖从野叟买,水令家僮挑。
俸钱任补苴,不欲烦属僚。
两地宜我醉,但随主人邀。
醉馀挥记石,待听毡椎敲(时属书《重修历下亭记》。)
历下亭 清 · 李锴
亭临鹊湖后齐所筑唐李之芳重葺之岁既久故址汨没从父方伯监司齐州再作此亭
鹊湖风厉水拍堤,菰芦冻折渔梁危。
天寒鰦鷠不复跃,目落鵁鶄时自飞。
渚烟苍苍沙历历,中有虚亭俯空碧。
长廊诗句光怪多,杜陵野老留遗迹。
芜没千秋谁再新,直栏横槛压波纹。
月明四面渔歌起,争唱齐州李使君
柏梁诗 西汉 · 刘彻
 押词韵第三部
东方朔别传日。孝武元封三年。作柏梁台。诏群臣二千石有能为七言者。乃得上坐。
日月星辰和四时。骖驾驷马从梁来。
郡国士马羽林材。总领天下诚难治。
和抚四夷不易哉。刀笔之吏臣执之。
撞钟伐鼓声中诗。宗室广大日益滋。
周卫交戟禁不时。总领从官柏梁台。
平理请谳决嫌疑。修饰舆马待驾来。
郡国吏功差次之。乘舆御物主治之。
陈粟万石扬以箕。徼道宫下随讨治。
三辅盗贼天下危。盗阻南山为民灾。
外家公主不可治。椒房率更领其材。
蛮夷朝贺常会期。柱枅欂栌相枝持。
枇杷李梅。走狗逐兔张罘罳。
啮妃女唇甘如饴。迫窘诘屈几穷哉东方朔○《类聚》五十六。古文苑四。《诗纪》一。又书少五十引大将军镇抚四夷者也一句、五十三引台一韵、五十四引来一韵持一韵。匡谬正俗七引时、来、怠三韵。《初学记》十二引来一韵。《御览》三百五十二引东方朔传引时一韵、九百六十六引一韵、九百七十引一韵。○逯案。《诗纪》从章樵本古文苑。各官下附以人名。今据韩本删之。顾炎武日知录据史汉纪传年表。辨此诗年代官人皆相牴牾。因定为后世依托。然考《汉书》武帝纪。于建元六年即出大司农一官名。与此牴牾相同。吾人如信班书。不得独疑此诗。且此诗出东方朔别传。此别传即班书传所本也。)
【鬼神】崔少府女赠卢充诗 汉 · 无名氏
 押支韵
《搜神记》曰:卢充者。范阳人。家西三十里有崔少府墓。充出猎。见一獐。逐之。忽见一里门如府舍。门中一铃下。唱客前。充问之。答曰:少府府也。充进见少府。展姓名。酒炙数行。谓充曰:尊府君不以仆门鄙陋。近得书为君索小女婚。故相迎耳。便敕内令女郎妆严。立席头共拜。三日毕。崔谓充曰:君可归矣。女有娠。相若生男当以相还。敕外严车送客。充上车去。须臾至家。别后四年。三月三日。临水戏。忽见二犊车近岸。充往开车后户。见崔氏女与三岁男共载。女抱儿还充。又与金鋺。并赠《诗》曰云云。充取儿鋺及诗。忽不见车处。
煌煌灵芝质,光丽何猗猗。
华艳当时显,嘉异表神奇
含英未及秀,中夏罹霜萎。
荣曜长幽灭,世路永无施。
不悟阴阳运,哲人忽来仪
会浅离别速,皆由灵与祗。
何以赠余亲,金鋺可养儿。
爱恩从此别,断绝伤肝碑(○《搜神记》十六。《世说》新语方正篇注引孔氏志怪。法苑珠林七十五引续神仙记。《诗纪外集》四。)
巴郡郡守 汉 · 无名氏
《华阳国志》曰:孝桓帝时河南李盛仲和。为巴郡。贪财重赋。国人刺之曰:
狗吠何喧喧,有吏来在门。
披衣出门应,府记欲得钱。
语穷乞请期,吏怒反见尤。
旋步顾家中,家中无可为。
思往从邻贷,邻人言已匮。
钱钱何难得,令我独憔悴(○《华阳国志》巴志。鸣沙石室古籍业残类书残卷刺史门卢鹊条。鸣沙石室古籍业残略出金籯县令子男之篇第二十四庭鹊喧条。)
关东为宁成 汉 · 无名氏
《史记》曰:宁成家居。上欲以为郡守御史大夫弘曰:臣居山东小吏时。宁成济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不可使治民。上乃拜成为关都尉。岁馀。关东吏录郡国出入关者。号曰:
宁见乳虎。无值宁成之怒(○《史记》酷吏传义纵传。《汉书》义纵传。《书钞》四十一。)
宣城为封使君语 汉 · 无名氏
 押真韵
述异记曰:宣城郡封劭。死化为虎。食郡民。呼之曰封使君。因去不复来。故时语曰:
无作封使君。生来治民死食民(○任昉述异记。)
安山客东轩 明 · 徐居正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十四○第十二
陪领议政青松沈公(浍),户曹判书卢公(思慎),礼曹判书姜公(希孟)。仆亦以刑曹判书。到安山郡。郡守申公(涣),教官金公(兑生)。皆诸公雅好也。开小酌灌笑。适隋城歌妓两三辈来至。教官酒酣起舞。诗以戏之。
三部判书伯仲间,风流不减谢东山
白发故人杜陵老,遥看背后眼长寒。
杂体诗 其一 苦雨杂言寄鲁望870年 唐 · 皮日休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案,《舜典》:「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诗言志、歌永言在焉。《周礼》,太师之职,掌教六诗,讽赋既兴,风雅互作,杂体遂生焉。后系之于乐府,盖典乐之职也。在汉代李延年协律,造新声,雅道虽缺,乐府乃盛。铙歌鼓吹,拂舞予俞,因斯而兴。词之体不得因时而易也。古乐书论之甚详,今不能备载。载其他见者,案《汉武集》:「元封三年,作柏梁台,诏群臣二千石,有能为七言诗者乃得上坐。帝曰:『日月星辰和四时。』梁王曰:『骖驾驷马从梁来。』」由是联句兴焉。孔融诗曰:「渔父屈节水,潜匿方作郡。」姓名字离合也,由是离合兴焉。晋傅咸有回文反覆诗二首云,反覆其文者,以示忧心展转也。「悠悠远迈独茕茕是也。」由是反覆兴焉。晋温峤有回文虚言诗云:「宁神静泊,损有崇亡。」由是回文兴焉。梁武帝云:「后牖有朽。」沈约云:「偏眠船舷边。」由是叠韵兴焉。《诗》云:「螮蝀在东。」又曰:「鸳鸯在梁。」由是双声兴焉。《诗》云:「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近乎戏也。古诗或为之,盖风俗之言也。古有采诗官,命之曰风人。「围棋烧败袄,看子故依然。」由是风人之作兴焉。《梁书》云:「昭明善赋短韵,吴均善压强韵。」今亦效而为之,存于编中。陆生与余,各有是为,凡八十六首。至如四声诗,三字离合,全篇双声叠韵之作,悉陆生所为,又足见其多能也。案齐竟陵王〈郡县诗〉曰:「追芳承荔浦,揖道信云丘。」县名由是兴焉。案梁元〈药名诗〉曰:「戍客恒山下,当思衣锦归。」药名由是兴焉。陆与予亦有是作。至如鲍昭之建除,沈炯之六甲、十二属,梁简文之卦名,陆惠晓之百姓,梁元帝之鸟名、龟兆,蔡黄门之口字,古〈两头纤纤〉、〈蒿砧〉、〈五杂组〉已降,非不能也,皆鄙而不为。噫,由古至律,由律至杂,诗之道尽乎此也。近代作杂体,唯刘宾客集中有回文、离合、双声、叠韵。如联句则莫若孟东野韩文公之多。他集罕见,足知为之之难也。陆与予窃慕其为人,遂合已作,为杂体一卷,属予序杂体之始云。
引用典故:太玄
吴中十日涔涔雨,歊蒸庳下豪家苦。
可怜临顿陆先生,独自翛然守环堵。
儿饥仆病漏空厨,无人肯典破衣裾。
螺蠃时时上几案,蛙黾往往跳琴书。
桃花米斗半百钱,枯荒湿坏炊不然。
两床苮席一素几,仰卧高声吟太玄
知君志气如铁石,瓯冶虽神销不得。
乃知苦雨不复侵,枉费毕星无限力。
鹿门人作州从事周章似鼠唯知醉。
府金廪粟虚请来,忆著先生便知愧。
愧多馈少真徒然,相见唯知携酒钱。
豪华满眼语不信,不如直上天公笺。
天公笺,方修次,且榜鸣篷来一醉。
纪实 元末明初 · 周霆震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戊戌夏五月之变新郡守张元祚与全府参谋萧彝翁约同死萧一再赴井死读书台下张竟降
振文堂上刃纵横,水陆旌旗瞬息更。
俯伏献城新太守,笑谈赴井旧诸生
天车诗(并引)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丁未腊交戊申春三月霪雨不休农以潦告官修围岸迫农车泄涝农力竭而潦不退有黄发老髯来谓农曰汝车力倍而功寡吾教汝车力不劳而功倍之索巨二竿刳节交两首尾饮如口注农家水龙皆阁不用农惊问其神髯曰此阴阳升降法也余读张让传传注渴乌云为曲筒以气引水上下天车引水即渴乌之引也郡守某过余言其事谓之天车请铁崖纪以诗诗曰
百日漏天瓠河决,高丘十丈蛟龙穴。
髯星降世教天车,刳尔雌雄两龙节。
胶泥琐口如折筒,天窍地窍中相通。
疲氓拜舞赛神教,喜气上天成白虹。
戽乾水怪支祁走,海底珊瑚拾星斗。
坐令垫土成寸金,丈尺官来履丘亩。
我闻阿香阁雷车,农车巧运脱壳蛇。
如何天车阅天巧,马钧(造水车魏国人不泄三农家。
九重帝车运北斗,五风十雨调大有。
我愿天仓红粟朽,农食冬舂饮春酒。
和我歌,击壤叟。
宜山谣七首 其五 坎井蛙 元末明初 · 谢应芳
 押词韵第五部 出处:龟巢稿卷四
宜山莫天护虎踞一方,公言之方伯,徙和州,民乐之。作坎井蛙。
坎井蛙,今渤澥。
偷生虾蚬门,怒腹气何在。
长鱼跋浪欲吞舟,竟作任公雪花鲙。
蛙乎幸偷生,有愧输芒蟹。
前度放蛙人,今日恩如海。
张方伯廷玺荣满 明 · 韩雍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廷玺与予同登正统壬戌进士第列官于朝未几予巡抚江右廷玺出守吉安及予来两广廷玺复进广东方伯相处有年甚知其德业之详而廷玺以民情保留虽天官累荐入台未偶兹十二载始得满去膺大拜无疑用赠鄙诗以申友道
琼林宴会识英雄,宦辙循行见事功。
江右声华陈仲举岭南风望召康公
趋朝定儗承新宠,报国须当竭至忠。
独我忧时无可效,海天万里思无穷。
宁方伯浙江 明 · 韩雍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方伯初以浙藩参政宪使广东甫踰年风纪大振而浙人怀惠不能置朝廷徇民愿遂擢今官将来未可量故作诗以华其行兼致意云
岭南廉察见才全,坐席初温秩又迁。
两浙黎民怀惠泽,九重锡命再旬宣。
英声已喜蜚天下,大拜还期近日边。
海内于今尚多事,莫教勋业愧前贤。
钟石诗七章 明 · 霍韬
四言诗
费子曰:“予祖居江之湄。江之流自玉山注于湖,百折矣,障江之流而屹然起立者,江中之石也。其态殆万然,而钟石亦其一焉。环石之上下,左若右,前若后,若禽若鱼,若云若潭,若,玉芝石英,其类亦万然,而予之山房亦其一焉。环山房之上下,左若右,前若后,若鹅湖、五峰、芙蓉、青莲,旗卓笔峙,鸾翔狼伏,其奇亦万然,而钟石实其主焉。故自吾山房之构也,负石若杌,衽石若席,仰陟俯趋,若太华、少室,以豫以佚,而订约偕老。又自山房顾盼,而见兹石之兀特也,俨焉而见其静以定,峭焉而畏其耸而蹲,狂澜摧焉而益安以尊,波涛撞冲而㶁㶁作声,若大小叩焉而鸣,而假以为师兹焉。假寓皇都,虽则师帅师帅,同治本作“师师”。)百僚(一),然不如吾于钟石自得师也。亦复典符南都,引望山房,地则伊迩,竟不得如昔年之遨佚以豫也。”渭厓子曰:“岂直子乎失山房之师哉!吾友有石泉子者,昔出樵,让其遨佚之境曰紫云之观翠洞归我,乃今我亦失之。有甘泉子者昔出樵,让其遨佚之境曰九龙洞、曰云谷归我,乃今我亦失之。凡以奔走之故也。”费子曰:“然则若山灵之轻背我,何其为我。矢诸声诗,执为券计,白首交盟,无我弃焉。”渭厓子曰:“我则矢诗,岂惟子之为?亦聊以固吾盟也。”诗曰:
卓此钟石,砥此中流。
伊古鸿濛,伊几春秋。
江水流悠,物共沉浮。
惟尔孤峙,蟠龙蹲虬。(一章)

钟石之蟠,障彼倾澜。
云涛之奔,滔天怀山。
川谷为陵,丘埠为坑。
惟尔孤峙,亦静且闲,亦以无患。(二章)

钟石之立,有实无声。
趾固地维,亦静以宁。
汨彼流泉,亦激以鸣。
虽则激鸣,亦犹无情。(三章)

钟石之固,玄化为骨。
峙之兀兀,仰之崛崛。
水流汨汨,舂冲拂拂。
日灼火烁,藓缠蜗蚀,迄以无齧。(四章)

钟石之高,高不撑天。
石之巅,亦染紫烟。
有梧石之巅,亦染紫烟。
凤来梧栖,亦舞翩跹。
鹤来栖,亦盟永年。(五章)

钟石之友,亦矢靡他。
龙虎则迩,道匪我家。
象山则迩,迹亦我遐。
引望芙蓉,亦映秋霞。
青莲云外,江皋蒹葭(六章)

钟石之侧,谁构此室。
踞江之皋,宅蟾之窟。
饮江潺湲,食松桧之实。
爰有朋友,及此凉月。
爰奏琴瑟,共听琴瑟,和音无斁。
惟山之灵,于予无斁。
予于山灵,盟共黄发。
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山灵予遗,有如皦日。(七章)
齐天乐 元末明初 · 邵亨贞
 押词韵第十部 出处:蚁术词选卷之四
戊戌冬初,领省檄,会无锡州李正卿检踏屯田秋稼,此邦兵馀,民居荡析,皆黄茆白骨之境,眼界殊恶。李侯索赋,道闲口占复命。
西风满面吹华发,肩舆遍行荒野。
草莽无垠,人烟埽迹,犹有青山如画。
斜阳又下。
奈倦宿军营,喜逢田舍。
官事驱驰,旅途情绪顿衰谢。

天边雁飞渐远,故园回首处,离恨难写。
寒入征衣,云遮望眼,忘却向来潇洒。
尘氛未解。
便好问归舟,早图休驾。
梦绕寒溪,小梅应绽也。
褚先生引谚 魏晋 · 无名氏
 押东韵
《史记》曰:褚先生曰:东郭先生待诏公车。贫困饥寒。道中人笑之。及其拜二千石。立名当世。所谓衣褐怀宝者也。谚曰:
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穷(○《史记》滑稽列传。)
杨济引谚 魏晋 · 无名氏
 押寘韵
通鉴曰:永熙元年三月。帝疾笃。夏四月己酉。崩于含章殿太子皇帝位。大赦改元。五月。诏以杨骏马为太傅大都督傅咸曰:窃谓山陵既毕。明公当审思进退之宜。不从。数谏。渐不平。欲出郡守。李斌曰:斥逐正人。将失人望。乃止。杨济书曰:谚云云云。官事未易了也。
生子凝,了官事(○通鉴八十二。)
(并序。)丁亥 清 · 翁方纲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四
苏文忠《泂酌亭诗引》,双泉在城东北隅,初无浮之说。《广东通志》:「琼有三泉,城东北者曰双泉,一甘一咸,曰泂酌;其在北郭者曰泉,泉底多银沙星,时时浮出粟米,啖之香美,子瞻名粟泉。」始以泉为苏所名。《琼州志》云:「双泉在城东北隅,久堙。邱文庄有『双泉湮没不可见』之叹。父老传一泉在坡公时,有双龙白如玉常出见,又一泉金常浮。」近志以城内者为双泉,误也。明万历壬子郡守仁和翁汝遇重建金粟亭于此,掘地得古砖,上有东坡行草。汝遇携其砖去。今泉上亭有碑勒「浮泉」三字,相传是苏书,并石刻公像云。
石泉尝照金粟身,饮泉鉴面公所云。
此泉名粟乃真,细茎玉粒蒸黄云。
壬公丁女本隐语,况以江海喻使君
树胁诗还惠洪记,古砖字漫翁守闻。
人言浮粟即泂酌,拓碑就我辨伪真。
嗟我岂识公笔法,但掬雪乳看沙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