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诗文库 子标题
前怀人十六首 其七 具茨翰林 清 · 严遂成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海珊诗钞卷第六
绣幢高挂客不前(太夫人有千佛幢。),且去我今方醉眠。
露发掩头鲍孤雁(常朝服入朝,上戴雨缨帽。),摇唇振足尉寒蝉。
丐公徐之腕欲脱,都自非是车空还。
东道若逢一夕话,山河表里腾云烟(主晋试回见访,余适往文安。)
前怀人十六首 其十二 陈勾山翰林 清 · 严遂成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出处:海珊诗钞卷第六
西州门外草痕青,落叶深宵旅梦醒。
燬室人言销愠孽(家中失火。),登朝如亦叹沉冥。
移床远客麾之去,执拂谭经晷不停。
记否槐阴凉雨歇,丛台歌吹瑟湘灵(君去年夏过署,阻雨,出示邯郸道上诗并三楚闱墨。)
五君咏 其四 倪南琛(由翰林知县,不赴。无疾,午睡不起。) 清 · 严遂成
 押霰韵 出处:海珊诗钞卷第七
于事无机心,如田之方面。
摊饭蝉委脱,泠泠御风善。
竟不转头衔,魂归翰林院
西林八景(为张郡侯赋) 其四 鸾坡积翠 明 · 张永明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繁阴佳秀满林皋,翠积鸾坡入望劳。
大块文章荣草树,阳春明媚现焄蒿。
东风有意来芳境,游子无心折宝刀。
到此便须为乐地,任教对景醉葡萄
百哀诗(六十七首并序) 其四十一 方方壶(讳从义上清人蚤游燕京寄迹外史文学绘事延誉翰林清致古心流英湖海号金门羽客 真人提宫事) 元末明初 · 刘炳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十七、鄱阳五家集卷十五
蓬莱五云宫,金粉饰椒壁。
醉时卧氍毹,酒醒洒墨汁。
傲世双眼高,鬼谷白云湿。
玉堂寄书来,落月梦相忆。
野鹤吊孤松,衰萤照荒隧。
百哀诗(六十七首并序) 其四十二 王有成(讳釐鄱阳人早肄举业莫利有司诗宗初唐不尚浮靡充名玉署未展所怀 官修撰) 元末明初 · 刘炳
 押寘韵 出处:鄱阳五家集卷十五
城南清虚堂,伟矣珊瑚器。
窗深寒鸡早,囊古秋萤悴。
簪笔侍玉墀,趋班掌金匮
沦落伤遗文,虹光斗牛避。
百哀诗(六十七首并序) 其二十六 詹同文(讳同江夏人多材茂学雅度洒然乘运高骞名登翰苑 官翰林 元末明初 · 刘炳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鄱阳五家集卷十五
神龙战大野,天地生杀机。
风云济玄运,志士多乘时。
翩翩富文学,薇垣声誉驰。
归来卧烟岛,清风吹布衣。
百哀诗(六十七首并序) 其六十四 杨遵道(讳遵浦城翰林之裔博古探奇篆隶该通绘事精致器虚瑚琏士林惜之 官知府 元末明初 · 刘炳
 押药韵 出处:鄱阳五家集卷十五
联镳白下,载酒丹阳郭。
素纨写黄筌,墨沼临碧落。
远追秦汉宗,近做荆关作。
华表树参差,怅望归来鹤。
使东川(并序,此后并御史时作。) 其一 骆口驿二首(东壁上有李二十员外逢吉崔二十二侍御韶使云南题名处,北壁有翰林白二十二居易题拥石关云开雪红树等篇,有王质夫和焉,王不知是何人也。)809年3月 中唐 · 元稹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骆口驿
元和四年三月七日,予以监察御史使东川,往来鞍马间,赋诗凡三十二章。秘书省校书郎白行简为予手写为东川卷,今所录者,但七言绝句长句耳。起骆口驿,尽望驿台,二十二首云。
邮亭壁上数行字,崔李题名王白诗。
尽日无人共言语,不离墙下至行时。
使东川(并序,此后并御史时作。) 其二 骆口驿二首(东壁上有李二十员外逢吉崔二十二侍御韶使云南题名处,北壁有翰林白二十二居易题拥石关云开雪红树等篇,有王质夫和焉,王不知是何人也。)809年3月 中唐 · 元稹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骆口驿
二星徼外通蛮服,五夜灯前草御文。
我到东川恰相半,向南看月北看云。
宫定庵四迹图六首 其五 翰林读书图 清 · 张英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出处:文端集卷三十二
地接东华水满溪,柯亭刘井旧沙堤。
至今槐影深藏屋,犹照当年太乙
怀旧诗十三首 其十二 大学士舒赫德(舒穆噜亦满洲大族昔徐元梦翰林兼通清汉文在皇祖时即为众所推舒赫德其孙也颇能世其家学雍正年间以试翻译授中书军机处初立与兆惠同为章京故亦通达事体余即位授御史三迁至侍郎步军统领戊辰都统复迁尚书军机大臣经略大学士傅恒金川办军务甲戌以后并在军营再起再罢戊寅冬以白衣留阿克苏兆惠黑水事即飞驿奏闻随简精锐驰援仍授副都统参赞大臣己邜春击溃贼众平定回部擢尚书予世职图像紫光阁戊子春云南办军务以陈奏失当下部议罢职任予都统衔乌什参赞大臣辛邜土尔扈特汗渥巴锡等率全部归顺调伊犁经理抚辑事悉协机宜即命为伊犁将军旋授户部尚书领侍卫内大臣癸巳秋大学士召还兼管吏部刑部甲午秋满洲兵往临清剿捕逆匪王伦等甫六日而蒇事赐戴双眼孔雀翎以旌其能复予云骑尉世职嗣以平定金川图像紫光阁文武大僚得再与功臣图赞者不过数人而已丁酉夏扈从易州襄山陵大典忽遘时疾遣医诊视不数日而殁赐禭赐恤入祀贤良祠并于回京后亲临奠醊舒赫德老成练达足副任使且才长余一岁不意其溘逝如此之速曾赋诗惋惜之迹其生平多以功绩显故从其著者列为功臣云)乾隆己亥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五十八
遇顺饶有智,逢艰或失算。
究以从政久,经事实明练。
屡罢屡复用,中心惜英彦。
践历更老成,遂掌丝纶涣。
西师频建功,然职在参赞
土尔扈归顺(土尔扈特急呼之则为土尔扈余初闻渥巴锡等来归之信恐伊勒图一人不能经理得宜因命舒赫德往治其事舒赫德伊犁于一切安汎设侦筹储密备之事无不悉妥故新投之人一至如归详见向所作土尔扈特归顺记),经理实妥善(叶)
六日靖临清,则信资伟干。
燮理原未久,勋伐诚可按。
怀旧不能忘,悽然一染翰。
怀旧诗十三首 其一 先生三首龙翰福先生先生福敏康熙丁丑翰林皇考在藩邸即延其课予弟兄读雍正初巡抚浙江迁湖广总督嗣以抚浙时过愆罢归未几复起用荐历左都御史余践阼后优礼之寻授大学士先生服官政绩无所表见而方正严惮且能多方诱迪于课读为长余初就外傅始基之立实有以成之故每追念不置云)乾隆己亥 清 · 弘历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五十八
今古既殊宜,其教亦异施。
古方教数(去声)年,今为出阁时(出阁读书明季诸臣常争之我朝书者家法皇子皇孙无不六岁就外傅读)
忆半舞勺岁(六岁时也),皇考抡贤师。
即从师授经,讵惟习《少仪》。
循循既善诱,严若秋霜披。
背诵自幼敏,匪曰诩徇齐。
日课每速毕,师留为之辞(余幼时日所授书每易成诵课常早毕先生即谓余曰今日之课虽毕曷不兼治明日之课比及明日复然吾弟和亲王资性稍钝日课恒落后先生则曰弟在书斋兄岂可不留以待之予加课俟其既毕同散彼时孩气未尝不以为怨今思之则实有益于已故余所读之书倍多实善诱之力也)
以此倍多读,胥益平生资。
谁知童时怨,翻引老日悲。
不失赤子心,能无缱绻思。
呜呼于先生,吾得学之基。
词臣五首 其一 大学士梁诗正梁诗正虽在尚书房彼时余学已成名为师而实友其入阁又不过半年无事绩可纪而直内廷则甚久因列之词臣舒赫德之列于功臣黄廷桂等之列于督臣诗正浙之钱塘雍正庚戌一甲三名及第授编修再迁至侍讲学士雍正十三年以母病乞归省旋丁母忧乾隆元年召来京直南书房兼授诸皇子读寻补侍读学士荐陟尚书户部兵部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十七年以父年老请归侍养廿二年南巡命在籍食俸廿四年起署兵部尚书再踰年授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仍协办阁务廿八年六月大学士十一月卒于位命皇子往奠优加赠恤入祀贤良祠诗正老成勤恪诗笔工整亦能书与汪由敦蒋溥等排次三希堂法帖其资望为内廷翰林所推怀旧词臣之作故当首及耳)乾隆己亥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五十九
未可甘盘伦,祗宜颜般等。
信称馆阁材,句每有清警。
践更既已深,遂亦丝纶领。
一夜无病逝,入阁实未永。
持身恪且勤,居家俭而省。
内廷行最久,交接一以屏。
不似张(照)挥霍,故率称其冷梁诗正性俭啬虽在内廷多年于太监等鲜所交际非若张照之随意挥霍故若辈喜张而憎梁太监郑爱每于余前称之长以形诗正之短余烛其情伪议爱罪并降旨通谕宦寺知所烱戒众或有言诗正太冷者余转以此取之)
翻以是嘉之,吾岂蔽近倖。
词臣五首 其二 刑部尚书张照(内廷词臣之历资最久者莫如张照张照江苏娄县康熙己丑翰林皇考御极擢赞善荐陟内阁学士刑部侍郎顺天府事寻尚书雍正乙卯命赴贵州经理苗疆余嗣位撤回以总督张广泗往代初张照承皇考命赴黔曾谕及苗疆事鄂尔泰或有经理未善处既至即札致哈元生令搜求鄂尔泰之事哈元生据以入告是未能领略圣意办理失宜实自取戾也因命罢职治罪时鄂尔泰大学士总理事务因欲置之重刑而余悉其委曲不肯既而宥之命在武英殿修书行走乾隆丁巳内阁学士入直南书房庚申刑部侍郎踰年擢尚书甲子丁父忧归卒于途赐恤如例张照性颖敏博学多识中和韶乐多所釐定文笔亦俊逸拔俗尤工书临模各臻其妙字无大小皆有精神贯注阅时虽久每展对笔墨如新余尝谓张照书过于董其昌非虚誉也)乾隆己亥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十六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五十九
书有米之雄,而无米之略。
复有董之整,而无董之弱。
羲之后一人,舍照谁能若。
即今观其迹,宛似成于昨。
精神贯注深,非人所可学。
三朝直内廷,受恩早且渥(叶)
其诗喜谈禅,学苏(谓东坡太相(去声)著。
以苗疆获罪,意实别有托张照既未能体鄂尔皇考圣意妥办苗疆而先以寻泰之衅为急原应治重罪然其事之始末适以奉如何论同理苗疆故知之最悉而不肯抵彼以罪应感激朕恩而彼乃私有怨言竟谓朕受鄂尔泰蒙蔽抵彼以罪若朕果受鄂尔泰蒙蔽则早不保首领矣尚有后日之为尚书耶然事已过亦不追治其罪恐疑案滋后世之议故明叙而注之)
平苗事既久,复用仍迁擢。
性敏才本高,未免失行薄。
使其生前明,标榜必致错。
本朝无所施,小哉张与鄂鄂尔泰张廷玉素不相得两家亦各有私人但我朝纲纪肃清不能如明季门户党援之盛盖照即张所喜而鄂恶者张广泗即鄂喜而张所恶者余非不知既不使一成一败亦不使两败俱伤在余心固自有权衡而鄂与张两皆成就为贤臣不亦善乎)
词臣五首 其三 吏部尚书汪由敦汪由敦休宁人占籍浙江钱塘有名于敷文书院雍正甲辰以二甲传胪选翰林荐历侍读余即位初擢四译馆卿入直南书房旋迁内阁学士乾隆二年以不密降侍读学士五年复授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继由兵部户部九年工部尚书刑部十一年兼署左都御史军机大臣十四年协办大学士张廷玉致仕将归乞余一言为配享太庙左券元老大臣不宜为此要君之事欲命军机大臣降旨诘问之而由敦免冠叩首奏言张廷玉蒙圣恩曲加体恤终始矜全若明发谕旨则廷玉罪将无可逭此则师生舍身相为之私情已露不可不示惩创因罢其协办之任降兵部侍郎十六年户部寻擢工部尚书明年刑部明年吏部尚书二十三年春遘疾赐医诊视竟不起即亲临奠醊并赋挽诗致慨入祀贤良祠从优赠恤由敦学问渊纯古文雅饬有法工书善临抚功不少辍乃年未七十而殁追念旧臣每深惜之)乾隆己亥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五十九
由敦亦工书,用功过于照。
而实不能及,则以天分料。
古学实胜之,雅正弗轻掉。
任职本谨愿,书谕夙夜效。
乃以师生谊,获罪自所召(由敦既为廷玉叩吁免降明旨及廷玉奉允令配享之旨具摺谢恩词称泥首阙廷并不亲至及欲传旨令其明白回奏次日廷玉即至内廷此非由敦漏泄而何徇私情而忘公义其咎实自取也)
不可听其然,小惩大戒劭。
然亦旋重擢,改过斯堪教。
饰终仍加恩,善善欲长𨗳。
词臣五首 其四 刑部尚书衔刑部侍郎钱陈群词臣退居林下齿爵学问足为搢绅领袖者惟钱陈群沈德潜二人余昔有二老江浙之大老句东南士大夫多欣羡之陈群浙之嘉兴康熙辛丑翰林雍正九年赞善荐历侍讲学士十三年直南书房寻改右通政乾隆元年丁母忧归其母陈氏知书工绘事陈群少时母每勖之学有夜纺授经图陈群尝奏及余嘉而题之服阕补原官六年太仆卿累迁至刑部侍郎十七年得转谷疾连疏乞解职准回籍调治廿二年命在籍食俸廿七年加尚书衔三十年赐其幼子钱汝弼举人皆南巡迎銮时所加恩也再与香山九老矍铄如旧冀其尚可再赴阙廷曾赐蔘以资颐养三十九年正月竟以疾卒于家闻而悼惜优恤有加祀贤良祠陈群深于诗学书法亦苍老家居以后每岁录寄御制诗百馀篇命之和陈群既和韵并写册页以进册必有跋字体或兼行草余甚爱之诗多不经人道语而其香山诗有鹿驯岩畔当童扶之句喜其超逸亲为图以赐及驻跸香山览其抵家奏即得二句云香山适接还乡信即景尤思扶鹿人于摺内批答之仍续成书帧寄示如此佳话今不可复得矣能无追念乎)乾隆己亥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五十九
少年困场屋,贤母授之经。
故学有渊源,于诗尤粹精。
经济虽非卓,不失为老成。
以疾赐悬车,还乡信循名(相传嘉兴有还乡河故其地仕宦多归老者吾于陈群益信)
迎銮三于浙,祝釐两入京。
倡和称最多陈群三次迎銮两次入都令其和韵极多如田园诗之类亦有赐和其韵者),颂中规亦行。
林下惟恂谨,文外无他营。
优游登大耋,生贤没亦荣。
词臣五首 其五 礼部尚书衔侍郎沈德潜沈德潜钱陈群余尝称为江浙二老施恩则同而守分承恩则沈不逮钱远甚德潜吴中诸生久困场屋乾隆戊午举于乡年已七十其成进士选词林皆由物色而得之授职甫三年即擢至詹事再迁礼部侍郎命在尚书房授诸皇子戊辰秋引年乞休准致仕濒行呈所作归愚集吁赐序文德潜早以诗鸣非时辈所能及余耳其名已久频年与之论诗名实信相副笑俞所请因云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遇德潜受非常之知而其诗亦今世之非常者故以非常之例序之盖异数也辛未南巡命在籍食俸丁丑礼部尚书衔乙酉赐其孙维熙为举人嗣复时予存问冀跻百龄寻以己丑秋卒于家闻而赠阶优恤以示轸惜并入祀乡贤祠生前身后宠荣至矣顾其辛巳来京以选刻国朝诗别裁集乞序阅之则以钱谦益辈为本朝之冠其人皆士类所不齿德潜首列之离忠孝而言诗乖于正道其他序次亦多蹖误意德潜耄荒或其门下士依草附木者流所为而德潜未及检因命内廷翰林重为精校以定去留并序示大义而还之犹包容不加责也戊戌秋徐述夔逆词案发沈德潜曾为作传称其品行文章皆可法直视悖逆诗句为泛常转欲为之记述流传则良心凘灭尽矣使其身尚在获罪不小虽已死亦不可竟置不论因下廷臣议佥云应削夺所有阶衔祠谥并仆其墓碑以为众戒并从之今作怀旧诗仍列词臣之末用示彰瘅之公且知余不负德潜德潜实负余也)乾隆己亥 清 · 弘历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五十九
东南称二老,曰钱沈则继。
并以受恩眷,佳话艺林志。
而实有优劣,沈蹖钱为粹。
钱已见前咏,兹特言沈事。
其选国朝诗,说项乖大义钱谦益品本不端且以明季大臣降顺本朝复膺显秩而又阴为诽刺进退无据实不足比于人类德潜取为国朝诗之冠竟不论其名节有亏妄加评许昧于忠孝大义尚何足以言诗详见向所作国朝诗别裁集序)
制序正厥失,然亦无诃厉。
仍予饰终恩,原无责备意。
昨秋徐述夔案发,潜乃为传记。
忘国庇逆臣,其罪实不细。
用是追前恩,削夺从公议。
彼岂魏徵比,仆碑复何曰(叶)
盖因耄而荒,未免图小利徐述夔家饶于赀德潜为之作传不过图其润笔贪小利而谀大逆不知有耻并不知畏法矣)
设曰有心为,吾知其未必(叶)
其子非已出,纨裤甘废弃德潜无子其嗣子种松不知何所来人甚不肖狎邪作恶曾命该抚就近约束之幸而未致生事抵罪而德潜末年所得谀墓财皆被其荡费罄尽娶妾至多养子至十四人其视德潜举人者不久即天其馀无一成材者实德潜忘良负恩之报也)
孙至十四人,而皆无书味。
天网有明报,地下应深愧。
可惜徒工诗,行阙信何济
怀旧诗十三首 其八 大学士刘统勋汉大学士之足资倚任者张廷玉而后有刘统勋统勋山东诸城雍正甲辰翰林甫授职即直南书房官至庶子余即位初擢任詹事旋迁内阁学士荐陟尚书军机大臣乾隆甲戌协理甘总督乙亥冬以罪罢斥踰年复任尚书刑部吏部辛巳夏大学士癸巳冬肩舆入直至东华门痰忽涌上舁归而殁余闻其病遣使赍药驰视已无及矣即日亲临奠醊优恤有加并入祀贤良祠统勋练达端方秉公持正朝臣罕有其比故凡谳大狱督大工悉命往莅事无勿治者惟在陜甘时闻阿逆之变议弃巴里坤所见虽谬然书生未娴军旅且遇事辄抒所见差胜于模棱怯避缄默自全者观过知仁固宜深谅之矣)乾隆己亥 清 · 弘历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五十八
从来举大事,要欲众志定。
小利亦何庆,小失亦何病。
阿逆之初叛,众论已纷竞。
统勋督陜甘,储需任所胜。
欲弃巴里坤,是殆乱军令。
治罪易廷桂,并命随军(叶妄统勋陈弃巴里坤之议恐其惑乱军心不可不斥革逮治因发往军营令以司员办理军需效力赎罪事平后念其心本无他复还原职仍加任用祸福惟视其自取实不稍存成见也)
五年大功成,释罪重从政
赏罚寓经权,顺应自取听。
十馀年黄阁,总兼部务仍(叶)
遇事既神敏,秉性原刚劲。
进者无私感,退者安其命。
得古大臣风,终身不失正。
督臣五首 其二 大学士前两江总督尹继善(皇考时擢任封疆余践阼后存者渐稀惟尹继善历年最久尹继善姓张佳前大学士尹泰子也雍正元年翰林五年侍讲户部郎中命往广东审勘藩臬两司受贿徇隐案得实即署广东按察使六年三月内阁侍读学士江南协办河务八月署江苏巡抚明年二月实授仍兼管河务八年南总督十一年迁云贵广西总督乾隆二年秋入觐以父年老乞留京授刑部尚书五年授川陜总督再调两江两广十三年大学士傅恒经略金川尹继善往为参赞兼署陜甘总督廿一年实授两江总督管总河廿九年大学士军机大臣管总督三十年召还入阁办事三十六年卒于位闻而轸悼即遣皇子奠醊赙恤有加入祀贤良祠满洲翰林中优于文学兼能通达政事者无出尹继善右且以其为皇考所留贻大臣始终任用之尹继善公正端厚所至以爱民为先务故甚得名誉临事不动声色而小大悉就理筹画河工诸务并协机要其待僚属虽若上和下睦然遇劣迹应劾者亦不多宽假以是人皆爱而畏之丁丑壬午乙酉三次承办南巡不涉华靡不事科𣲖实能深体余意尤足嘉焉尹继善任督抚四十馀年在内阁仅六载其事迹多著于外故仍列之督臣怀念不置而环顾满洲翰林罕有能继之者益增感叹耳)乾隆己亥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十二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五十九
八旗读书人,假藉词林授。
然以染汉习,率多忘世旧。
问以弓马事,曰我读书秀。
及至问文章,曰我旗人胄。
两岐失进退,故鲜大成就。
自开国至今,任事奏绩茂。
若辈一二耳,其馀率贸贸。
继善为巨擘,亦赖训迪诱。
八年至总督,异数谁能遘。
政事既明练,情性复温厚。
所至皆妥帖,自是福量辏。
能诗略如白(谓居易,倡和亦颇富。
独爱驰驿喻(南巡时于山水名胜略涉游览即行从不留恋久坐而景槩亦自不遗尹继善窃比于驰驿观山闻之不惟不怪而嘉其深合余寓意于物而不留意于物之义向每赋诗及之),知寓意不留。